老龙头导游图 河北老龙头景点导游词(优秀5篇)

时间:2023-09-29 14:31:58 作者:FS文字使者 老龙头导游图 河北老龙头景点导游词(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老龙头导游图篇一

老龙头地势险峻,天容海色,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吞波吐浪。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即兴赋诗。

1987年,复建澄海楼时,在楼两侧墙壁上镶嵌了8块卧碑。其中有4首清帝诗,分别是康熙八年九月,康熙皇帝写的《澄海楼》,雍正在康熙38年写的《澄海楼》诗,乾隆20_年(1754年)的《再题澄海楼壁》,以及道光皇帝的七言绝句《澄海楼》。还有四首诗均写于明朝,作者分别是万历年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张时显、崇祯年间兵部分司主事朱国梓、文人蔡可贤(一说朝鲜使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我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澄海楼

作者:爱新觉罗·玄烨

危楼千尺压洪荒,聘目云霞入渺茫。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

波涛滚滚乾坤大,星宿煌煌日月光。

阆苑蓬壶何处是,岂贪汉武觅神方。

作者:爱新觉罗?胤禛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净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浪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2-1735年在位。此诗写于康熙38年,当时他22岁是雍亲王,是代表父亲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经山海关登澄海楼所作。这首诗着意写风和日丽突变,风起浪涌展现的涛天景象。可想而知,大海在雍正帝的眼里是多么神奇壮观。

老龙头导游图篇二

各位来宾请看,这是历代长城上唯一的一座临海楼阁,也是老龙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澄海楼。楼为九脊歇山顶,两滴水层楼,雕梁画栋,重檐翼舒,它耸峙于高昂的龙头之上,犹如点睛之作,衔领长城,面海背山,历来是瞻海观潮看日出的好地方,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伟气势,远胜于一般的湖山胜境。登上澄海楼,在回廊四望,处处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鸥翩翩,云帆点点。回顾,长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挂云端。东望,海上姜坟,雁阵环绕,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阔,鸽群回旋,万国梯航,好似置身人间仙境,顿感心旷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关管关通判陈天植曾盛赞澄海楼“面临巨壑,背负大山,高枕长城之上,波澄万里,峰叠千重”,就连彭蠡、洞庭、会嵇、山阴等诸胜都不足以与其相媲美!

据地方史志记载,澄海楼的前身叫“观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虽小,名气很大。每值海风呼啸,亭内游人丝毫不觉,此景被称为“海亭风静”,名列古“榆关八景”之一。万历三十九年(1620_年),山海关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将观海亭改建为二层的楼阁式建筑——澄海楼。

明清时期,澄海楼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登临的佳所,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11次登楼观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4次登临,楼内现存的匾额楹联、诗词联句均出自他们之手。

一楼悬挂的“澄海楼”匾、楹联“日耀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横额“元气混茫”,均为清高宗御笔所题。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澄海楼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匾额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海不扬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平。

楹联为集句联,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六月二十夜渡海诗中的一句:“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联“日曜月华从太始”:是说太阳、月亮的光辉来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强大。下联“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长天大海的形体、颜色本来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政治清明。

横额中“元气混茫”的“元气”是指传说中天地未分时的混一之气,“元气混茫”:意思是说_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时那样迷迷蒙蒙,同时也记录下乾隆皇帝第一次登澄海楼时看到的景色。

二楼悬挂的匾额“雄襟万里”,为明末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两次临危受命督师蓟辽的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不仅赞美了老龙头的雄伟风光,也抒发了他献身边疆的豪情壮志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现在山海关城内的“节制四镇坊”即为表彰他的功绩所建。

老龙头导游图篇三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平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老龙头导游图篇四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平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老龙头导游图篇五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的临海高地,依山襟海,长城耸峙海岸,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气势之大,海岳天开,被喻为“人类历史上的千古奇观”。我国最具权威的长城学界泰斗——罗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长城博物馆”来赞美、评价山海关长城,其中老龙头长城功不可没。这里的入海长城、滨海长城与天下第一关段的平原长城以及角山一带的山地长城、三道关的山谷长城、九门口的河道长城,一起组成了中国长城建筑史上的神来之笔、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当时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由大将军徐达在此修建的山海关前卫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务的重点由蒙古转向女真,由陆路转向海路。老龙头作为海上防御的前沿,经抗倭名将戚继光、兵部尚书孙承宗、巡抚杨嗣昌等数位重臣名将的督师经略和增修加固,成为拱卫京师的海防要塞。

老龙头历经明清两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终明一代,它是严密的海陆军事要塞,清代顺治至嘉庆时期则是观海览胜的佳绝处,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龙头重又担负起抵御帝国主义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建筑,使老龙头具有万里长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军事功能。

现在对外开放的老龙头景区占地面积600亩,由宁海城、澄海楼、入海石城、南海口关、龙武营、海神庙等28处景观组成。这里有万里长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敌台、明代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垛口、第一道关口、第一座观海楼阁以及现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营。

沿着脚下的马道缓步登城,一幅绚丽的长城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让我们逐一欣赏,慢慢品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