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红梅花(精选13篇)

时间:2023-11-17 07:51:08 作者:曼珠 小学生红梅花(精选13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以下是一些备受瞩目的优秀作文范文,这些作品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写作经验。

小学生作文《赏红梅》

二月,虞城氧吧,春妆着林园,疏是梅枝艳是花,流泉山坡缀红霞。桃梨芳华未到时,唯有红梅驱寒笑东风。静美时光里,欣赏眼眸下的梅姿,不时用相机定格收藏。缕缕馨香和着春风入怀,花不醉人,人自醉。高山流水还依旧,可经年流光,催老了记忆里的容颜,而今又东风,红梅却一如初见,吾甚是喜爱。

漫步在氧吧植物园,感知光阴真是飞快啊,只一个转身,匆匆又过一年,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叹息,似水流年,已是新春二月。记得孟春时节,首次来植物园时,只见红梅蓓蕾,淡香微透;梅林斜径,弦音悠扬,游者两三。当下,二月春风微暖,悄悄吹绿了大地,吹醒了梅苞,吹红了花蕊。赏梅者甚众。听名曲,闻梅香。料峭中一抹暖阳洒向缀满花朵的梅枝,仿如给虞城梅园披上了霞红霓裳。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远处青山眉黛,近处春鸟欢鸣,几只勤劳的蜜蜂围缠着绯红的梅花时而上下飞舞,时而轻捻梅蕊吮吸不休,更加衬托出初春梅园的灵动与风情。

红梅,你为何这般迷我呢?我爱腊梅,然后我更喜欢红梅。猜想红梅定是在冬日里酣睡过头而拖搁了开放时期,或者又担心自己在冰雪融化时洒香d彩不适时宜?是否怀疑自己太过洁白,而故意开出桃花的色彩来融合春景?回忆起苏轼的“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实红梅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孤高与妩媚。这不是目中无人,飞扬跋扈,而是地道的不与群华争芳菲的姿态。梅,你曾在寒冬腊月里经受朔风凛冽,冰雪裹压的严峻考验,在逆境里始终傲然挺立,静心酝酿,悠然地伫立在山坡。无论热闹或冷寂,毅然朝着自己的执念努力穿越冰冷的严冬,去深情拥抱来年新春,待到花开时则无私奉献自己,为虞城林园幽香四溢倾尽所有。这一刻,我觉得你走过的苦寒日,都是为了当下的馨香弥漫,给世人带来美的享受。我爱红梅,爱你对恶劣环境的藐视及无所畏惧,不媚俗,不附和苟同。你默默无闻,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当下,又将迎来观赏春花的好时节,梅花,樱花,桃花……将次第开放,人面桃花,你是否亦如红梅?香自苦寒来。

生活中我们该当学会“偷取浮生一日闲”,亲近拥抱大自然,倾听自然物语,领略梅林禅意。随时光的步履,穿越春夏秋冬,走过凹凼之路,把生活中那些范围之内意料之外事,或惊喜或失落或悲伤……慢慢地纳入心怀,学会泰然处之。四季更迭,花开花谢总关情。这二月梅园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每一次来植物园赏梅,每一次都是一种领悟,同时也丰盈了我的平凡人生。记得那次和先生一同来赏梅,我们不仅拍下许多张红梅绽放的靓照,在赏梅的同时,还彼此指点调侃:那一株红梅像我,那一株红梅像你。还傻傻凝望着梅花来个即兴赋诗:“梅又红,情依旧。年年携手共梅园,几多思绪酿成词。东风抚,花正嫣。满腹诗文……”这一刻,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很普通很普通,但我心里觉得此刻是特别浪漫,特别温馨,也充满着诗意。

东风轻抚,梅朵含笑,那片梅林早已生长在我的心田。上个周末我带着孩子再次走进梅园,已是我在这个闰二月里第三次来园赏红梅了,此时赏梅,虽没像前些日子那般昂首怒放千万朵,可幽香如故。早开的花朵已扑簌簌地凋谢,那梅树的铮铮傲骨永恒永存,深灰色的梅枝像阅尽世事沧桑的`长者,不卑不亢,泰然如若。梅林风景招游仙,梅魂惹我心,迷醉此刻的我,于是少了一份谨慎,在返回的路上,一不留神,将手里的新手机滑落在毛糙的石径上翻了个大跟斗,于是伤痕不浅,此刻的我心里不是特别难受,说实话也不好受。孩子忙安慰我说:“知道老妈是个完美主义,你现在的心情我很理解哦,不过,没事的,6s防震防水,像梅那般既美丽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呢。红梅盛开固然美好,可好景不长,有的梅朵已悄悄坠落着地眠,在我看来这是必将遵循的自然规律,化作春泥更护花。其实事物的残缺和凋谢也是一种美!其生命的本质特性不会改变。”我被孩子的这番话深深触动着!他长大了,真的长大了,我将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同成长。

事物总是从崭新走向陈旧,学会看淡。像一株红梅一样顺应天时,遵循自然。红梅,你不仅带给我们满园的芬芳与美丽,还给予我许多启示与感动,也让我们明白,凋谢其实是下一次繁华的伊始,是为孕育下一个新花期而暂时告别。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不必追求完美,否则得不偿失,会劳心伤神呢。

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番刺骨寒,哪来红梅扑鼻香?相信,人生的每一次遗憾,都是一种成全。用一种洒脱,一份诗意,感化跌宕起伏的人生路。其实生活中最曼妙的风景是不计小节,从容淡定。

娥江青山妩(baiyun)。

稿于20**.2.29晚上.

咏红梅花得“红”字原文及赏析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咏红梅花得“红”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所作,该诗和《咏红梅花得“梅”字》、《咏红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老家的红梅花香作文

说到我的家乡常州,那肯定会提到红梅公园,那美如仙境的红梅公园,在常州市中心的怀抱中。

到红梅公园,就有一个湖映入眼帘。这个湖清澈见底,甚至能看清水中中游动的鱼儿。这些鱼儿有的一动不动,好似在睡觉有的追逐打闹,像是在做游戏,有的静静待在一旁,许是在看其它鱼儿嬉戏……这些水中鱼儿的快乐感染了岸边的孩子们,他们在互相追赶着,奔跑着,同样快乐极了。

红梅公园,自然要有红梅了,往公园深处走去,便可看到大棵大棵的红梅树。冬天一到,梅花竞相开放,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好像一位花季少女,亭亭玉立,有的绽开花瓣,在寒冷的冬天里展现自己的美丽,有的低垂脑袋,似是一位害羞的姑娘,婀娜多姿……下雪过后,大地换上雪白的新衣,来映衬梅花之美,这既是红梅映雪之景,又有踏雪寻梅之感,美不胜收!

说到红梅公园,那更不能忘记天宁寺与文笔塔了,天宁寺是我国重点保护寺院和江苏省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时期,有“东南第一丛林”的美誉。它见证了常州的历史,几经毁建,几度闻名,这里始终香火鼎盛,游客如云。其中的天宁宝塔在外形上采用了唐宋古塔的风格:八角飞檐,形态端庄,简洁粗犷,气势宏大。

再来说说文笔塔。文笔塔位于红梅公园南端高达48米,像个巨人一样,直插云霄。因形似文笔,故称文笔塔,被常州人视为笔魂。宋代诗人杨万里曾有“太平古寺劫余灰,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来形容文笔塔。

如今红梅公园已经成为常州旅游休闲的代表之地了。这里的天宁寺,这里的文笔塔,都是常州文化生动的体现。

红梅花开的句子有哪些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5、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1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3、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14、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15、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16、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7、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18、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1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2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2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2、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3、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西江月·梅花》。

24、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李弥逊《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25、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26、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7、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28、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29、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30、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31、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杂咏三首》。

33、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35、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6、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38、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39、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0、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41、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2、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4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44、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45、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6、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画梅》。

4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48、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49、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

50、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51、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2、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53、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54、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55、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57、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58、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59、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60、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61、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62、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63、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6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65、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陈孚《咏永州》。

66、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67、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68、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69、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70、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张炎《疏影·梅影》。

71、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辛弃疾《念奴娇·梅》。

7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3、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韩疁《高阳台·除夜》。

74、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张嵲《墨梅》。

75、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76、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78、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79、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8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81、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82、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83、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84、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85、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86、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87、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88、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89、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90、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91、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9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93、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94、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95、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洞仙歌·咏柳》。

96、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97、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98、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99、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100、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小学生作文红梅花

正月梅花香又香,校园的梅花在别人眼中很不起眼,但在我心中,它是一块闪耀的宝。

完全开放的这几天,校园的梅花是圆形,未开的的花苞成椭圆;有的花苞也是小圆形。

梅花有五六片花瓣,有三层左右,个儿不大,蛋花香味扑鼻,好像十里之外都能闻到,如果炼香人找到这梅花炼香,那他们算找对材料了。

梅花颜色大部分是粉红和深红,跟桃花相似。花粉呈黄色。花蕊石绿色,只要一根,花蕾是绿色,上面含一点黄色,他们包围着唯独的一根花蕊。

在我i心中,这棵树无论是在表面,还是在心灵,它都是一颗闪耀的宝石。

红梅公园赏梅花的作文

红梅公园(红梅园)位于常州市东北面,因园内的著名古建筑-红梅阁而得名,是市内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公园,常州第一园林。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红梅公园赏梅花的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坚忍不拔意坚强,松竹与其享三友。寒冬已将消逝去,万朵梅花报春来。”今天下午,我代表郑陆中心小学,与“唐韵记者团”的成员们一起去红梅公园赏梅。

刚踏进公园,只见一棵棵梅树上盛开着烂漫的梅花。红的如火,白的似雪,黄的赛金,粉的甚比姑娘的脸蛋。有的早已全开,有饮料瓶盖般大小,其中有些是圆的,有些却是花瓣分明。有的才刚开,周边有一深深的粉红,很是可爱。还有些是花苞,大的有黑豆般大,小的只有绿豆一般小,点缀在枝条上。我与张子彬有一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树开花多,有些花苞多!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管理员叔叔,他耐心地讲:“主要是养殖水平的高低,与天气的问题。”我俩终于解开了这个谜。接着,我们又兴高采烈地看梅花,只见梅花阁前的一株梅树上,竟然开了两种颜色,红中间夹黄,黄中又夹红,两者映衬在一起,显得鲜艳。在梅花阁左边的梅树林里,我仿佛置生于这个迷人的花的海洋,还散发着清香,一朵朵烂漫无比,一朵朵千姿百态,一朵朵疏影清雅,一朵朵幽香宜人。我们在这逗留了好长时间,久久不愿离去。继续向前行进,在景德镇观河河岸上,一棵棵腊梅临水而生。我认为腊梅为梅中之圣,一朵朵花从头到谢,全很美丽,大概因为它末开时小巧,一个个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缀在枝头,盛开时不用说了,而凋谢之后,留下的花萼还在绎上,又像迎春花。我们走了一段路,又在红梅阁前观赏、采访。

我们采访了一位老伯伯,他很慈祥,回答的话语也很精神。他认为这一个梅花节办得很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我们接着问他:“为什么?您对下一届有什么希望?”老人耐心地说:“因为吸引的人数很多,我希望下届梅花节多种点几梅花,将来在工作人员的精神呵护下,梅花节会越办越好!”

我终于懂了这座公园为什么叫红梅公园。

梅花是春的使者。你瞧,寒气还没有褪尽,红梅公园的梅花就成片地开放了。红梅公园正值“梅花节”,周六,我们在耿老师的带领下,饶有兴致地来到红梅公园赏梅。

进入园门,那梅花的香气便淡淡地飘过来,让人心旷神怡。梅花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粉的似霞、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蝶……它们零星地点缀着公园,使公园更加引人入胜。

靠近两棵梅花枝头,香味更是浓郁。这棵红梅,仿佛是“天然盆景”,枝干艺术性地曲折着,向外伸展,在向我们展示着它那动人的身姿;一旁的白梅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小而娇嫩,星星点点,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梅花是春的使者。你瞧,寒气还没有褪尽,红梅公园的`梅花就成片地开放了。红梅公园正值“梅花节”,周六,我们在耿老师的带领下,饶有兴致地来到红梅公园赏梅。

进入园门,那梅花的香气便淡淡地飘过来,让人心旷神怡。梅花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粉的似霞、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蝶……它们零星地点缀着公园,使公园更加引人入胜。

靠近两棵梅花枝头,香味更是浓郁。这棵红梅,仿佛是“天然盆景”,枝干艺术性地曲折着,向外伸展,在向我们展示着它那动人的身姿;一旁的白梅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小而娇嫩,星星点点,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我们边走边欣赏着。每棵枝头上的梅花似乎都有不同的风格,或多或少,或疏或密,或大或小。枝头上,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只露出一个尖尖角,好似一位腼腆的少女;有的刚刚开放,正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有的已完全绽放,花瓣层次分明地绽开着,有厚有薄,若隐若现。它们吸收着温暖的阳光,吐着芬芳的花蕊,向游人展现着它们那旺盛的生命力,一展它们的风采。

红梅阁外的梅花林是游人们的“赏梅绝胜处”。我坐在梅花树下小憩,轻嗅花香,细细感受,忽然吹来一阵微风,花瓣零零散散地舞蹈着飘落下来……享受着如此舒适的生活,想象自己沐浴在漫天飞舞的花瓣雨中,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

满园的梅花以它那俏丽的身影,淡雅的清香,第一个把春的讯息给了这方土地,也把希望给了这方人。也许,当大街小巷满是绿意的时候,梅花已悄无声息地谢了。当它的花儿零落成泥碾作尘时,香气仍萦绕在人们心头。梅花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低调行事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天,是个阳光明媚好日子,一大早,我便闹着要妈妈带我去红梅公园踏青赏梅。妈妈笑着答应了。

来到大门前,只见一条长长的红布悬挂在半空中,几个显眼的大字映入眼帘:“第六届常州市梅花节开幕”。走进公园,只见小草已换上嫩绿的盛装,好像在欢迎人们的到来呢!柳树姑娘披上了鹅黄色的长发。小鸟们展开歌喉,放声歌唱。听!“唧唧喳喳”“唧唧喳喳”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动听极了,到处充满了生机。来到景点“红梅春晓”,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朵朵美丽的梅花,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粉红的、白的、深红的、绿的、可美了。

花儿绽开的程度也不同,有的已经怒放了,好像想迫不及待地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含苞欲放,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有的展开了一小点儿花瓣,似乎想偷偷窥视着外面。走着走着,突然,我发现了一棵奇怪的梅花树,只见这棵的枝丫上长满了许多盛开的梅花,仔细看,竟是粉红和白色两种。我扯了扯妈妈的衣服,疑惑的问:“妈妈,这是什么怪树呀?居然一棵树上长两种花!”妈妈看了看树,笑着说:“孩子,它不是怪树,它是白色的梅花移植到粉红色的梅花上的!”“哦,原来是这样!”我点了点头。“你知道为什么这儿叫红梅公园吗?”妈妈又问。“因为这儿的红梅最多,对吗?”“我想可能是吧!”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下山了,我依依不地告别了“梅花展”,离开红梅公园。

红梅花的诗句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圣恩寺看梅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

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雪梅之一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题画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雪梅之二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红梅花的诗句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咏红梅花得“花”字》鉴赏。

《咏红梅花得“花”字》是《红楼梦》中薛宝琴所作,该诗和《咏红梅花得“红”字》、《咏红梅花得“梅”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

《咏红梅花得“花”字》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大约在明代末年被编入满洲籍。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该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红梅花的诗句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梅》。

5、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1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3、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14、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15、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16、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7、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18、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1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2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2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2、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3、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西江月·梅花》。

24、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李弥逊《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25、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26、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7、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28、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29、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30、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31、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三首/杂咏三首》。

33、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35、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6、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38、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39、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0、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早梅》。

41、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2、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4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44、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45、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6、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画梅》。

4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48、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49、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

50、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51、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2、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53、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54、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55、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57、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58、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59、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60、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61、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62、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63、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6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65、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陈孚《咏永州》。

66、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67、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68、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黄升《南乡子·冬夜》。

69、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70、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张炎《疏影·梅影》。

71、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辛弃疾《念奴娇·梅》。

7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3、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韩疁《高阳台·除夜》。

74、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张嵲《墨梅》。

75、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76、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78、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79、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8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81、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82、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83、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84、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85、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86、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87、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88、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89、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90、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91、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9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93、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94、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95、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洞仙歌·咏柳》。

96、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97、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98、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99、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100、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咏红梅花得“红”字原文及赏析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译文:

白梅懒赋:即“懒赋白梅”。

“逞艳”句:意即春未到,红梅逞艳,先迎着醉眼开放。

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所以这样比喻。借意于苏轼《定**·咏红梅》词:“自怜冰脸不宜时。”痕,泪痕。以血泪说红。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说“酸”。待到时节过后,虽无怨恨,花亦化为乌有,所以说“成灰”。借意于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误吞”句:说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骼,变成红花。“丹药”的“丹”双关义就是红。范成大《梅谱》:“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偷下”句:说红梅原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传说瑶池种植仙桃,《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江北”二句:意思是请告诉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灿烂的季节。春灿烂,因红梅色似春花才这样说的,非实指。当时还是冰雪天气。蜂蝶,多喻轻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赏析: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可能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咏红梅花得“红”字》原文及赏析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1)芳菲:花草香美。

(2)“冲寒”句:意即“先喜(红梅)冲寒迎东风而笑”。

(3)“魂飞”句:意思是红梅若移向大庾岭,其景色就与春天很难区别了。大庾岭即梅岭,盛植梅花。借“庾岭”点出梅花,借“春”点出色红。

(4)“霞隔”句:用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梦见梅花化为“淡妆素服”的美人与之欢宴歌舞的故事。见《龙城录》。用“霞”喻花红。用“隔”、“未通”,因赵师雄所梦见的罗浮山梅花是淡色的,与所咏的红梅不同。

(5)“绿萼”二句:意思是红梅似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绿萼,梅花绿色的.称绿萼梅,这里借梅拟人,说“萼绿”,即仙女萼绿华,所以说“添妆”,与下句取喻相类。《增补事类统编·花部·梅》“萼绿仙人”注引《石湖梅谱》:“梅花纯绿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云。”妆,指红妆,红衣、胭脂等皆属。宝炬,指红烛。宋代范成大《梅》诗:“午枕乍醒铅粉退,晓妆初罢蜡脂融。”缟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须人扶。以“醉”颜点出花红。残虹,虹以赤色最显,形残时犹可见。南朝江淹《赤虹赋》:“寂火灭而山红,余形可览,残色未去。”也借以喻花红。

(6)“看来”句:包含二义:一、花色美丽,不同寻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岂是”来排除,是为了说红梅。

《咏红梅花得“红”字》是《红楼梦》中邢岫烟所作,该诗和《咏红梅花得“梅”字》、《咏红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说第五十回。书中众人在芦雪庵联句,贾宝玉写诗“落了第”,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大家又叫新来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专命折得红梅的贾宝玉做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

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当时的豪门,特别是贵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只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无聊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梅花的诗句《定**红梅》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连,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

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咏红梅花得“红”字原文及赏析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译文。

愁云密锁蜀国的土地,往事皆成空;怀念故国的心情无法放下,便把它寄托给盛开的杜鹃花丛。

那归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述,谁能理解?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这满山的杜鹃花染红。

杜鹃花的枝叶萦绕着青烟,在夜月的照耀下一片迷蒙;杜鹃鸟的精魂,又飞到了锦江边上,追忆着往日的东风。

这愁这怨染出了无限的怀归忧恨,它时时呈现在行人凄凉的眼中。

注释。

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书载,为蜀王杜宇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这首诗就是依照杜鹃的这些传说及特点吟咏。

巴:指今四川。

遗恨:到死还感到悔恨。

芳丛:丛生的繁花。

翠烟:青烟;烟霭。

锦水:即濯锦江,一名锦江,在四川成都。

赏析。

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宋朝灭亡后,很多遗民诗借杜鹃典寄托亡国之恨,家山之恋,一时成为风气。如谢枋得《春日闻杜宇》云:“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梁栋《禽言》云:“不如归去,锦官宫殿连烟树。天津桥上一两声,叫破中原无住处。不如归去。”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云:“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郑协《溪桥晚兴》云:“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都与真山民这首诗一样,写得沉痛之极。

这首诗未写杜鹃花,先推本溯源,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典生发,写杜鹃产地,使人自然地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诗把环境描写成愁云密锁,一片凄凉黯然,为全诗定调。望帝已化杜鹃,自然往事都空,渺如云烟,无法挽回,所以诗以“往事空”论定,第二句赶紧拉回,说杜鹃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这不啻告诉人们,云空未必空,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又怎么能放得下呢?诗先抑后扬,极尽刻绘之能事,在写杜鹃时,顺笔带出杜鹃花,就与诗题不即不离,得咏物三昧。同时,透过咏物,诗人又把自己的心事沉入。杜鹃鸟的“愁锁巴云”与诗人愁锁故国大地的亡国之哀是相通的;杜鹃鸟将故国之思寄托在杜鹃花上,诗人也是将亡国之恨寄托在这首咏杜鹃花的诗中。因此,诗写得那么低沉,那么伤感。

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杜鹃鸟的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又啼到口角出血,诗便由此展开。诗写道,它声声地悲啼着,但它的思归苦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诉,谁能明白?因此它啼啊啼啊,啼出了血,染红了这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诗的写作手法与上联完全一致。只是将杜鹃的典故分成两个着重点来写,同样在句尾关联杜鹃花。在这联中,诗再次借杜鹃明志,杜鹃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诗人眷恋已经灭亡的宋朝,也是如此。诗人的血泪,也是像杜鹃一样流个不尽,到死不休。

颈联正式写杜鹃花。出句又承上,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于是杜鹃花也就充满了愁思怨情,它在夜月的照耀下,丛生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这句状夜中之花极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对句改为虚拟,由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这一点故乡之思,真是百死不悔。诗铸情造景,孤峭凄迷,神似李商隐的'无题诗,缠绵感人。

尾联,诗借物明志,说这满山的杜鹃花,是杜鹃的血染成,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怎么能不因此而感动得凄然泪下呢?特地标举杜鹃花对行人产生的同是“怀乡恨”,于是前面六句都有了主题,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就统一在一起了。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见杜鹃花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已低徊伤感;真山民由杜鹃花引起的是亡国之恨,与李白比,真该愁肠九回,寸寸裂断,但这首诗比李白诗含蓄得多。倒是他的另一首《泊白沙渡》诗“离怀正无奈,况复听杜鹃”句,与李白诗一样,直截了当。咏物诗与一般写景抒情诗表现手法的区别正在于此。

真山民。

处州丽水人。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真山民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