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论文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7 17:43:35 作者:影墨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帮助我们开展更多的写作实践和探索。下面是一些写作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论文

把中国哲学资源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是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教学学术性和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要求。同时,对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担传播中国哲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1.1可能性: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

长期以来,关于《原理》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哲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学术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当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以指导当代的革命实践活动也是《原理》教学当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回顾近年来关于中国哲学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运用,大体有三个角度:(1)类比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之处,主要围绕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掌握和领会;(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中国哲学资源的吸收,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3)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借鉴、融合,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自觉地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

既有的研究为《原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运用中国哲学资源进行良好的教学引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把中国哲学资源运用到《原理》教学中,是可能的。

1.2.必要性:现实的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从西方引进而成为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了应对中国社会所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形势,必须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也需要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当代文化相结合。这种结合并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具体革命实践做注解,也不是把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当代文化当脚注,而是有机地、合乎历史和逻辑地解释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代大学生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成长经验和生活年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新事物接受速度非常快,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比以往多,同样,受到的困惑和诱惑也相应增加。所以,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人文教育相对匮乏、崇尚应用型知识的传播的当代大学,更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通过富有学术价值,同时不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理》课程教学,使大学生群体信任、信服并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课程的迫切任务,也是落实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2中国哲学资源在《原理》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中国哲学资源在《原理》教学的运用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由于受到《原理》课程教学教材的多次改动、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哲学契合点的误读、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哲学知识的储备不足,以及教学中面对不同学生群体可能出现的教学深浅程度的错误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国哲学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的谨慎运用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缺少足够的重视。以下选取三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研究。

2.1以人为本。

造成人本与民本混肴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现代汉语的演变中,人与民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我们通常把人民连在一起使用,而在中国古代,人与民是有着不同内涵的词;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人的观点缺乏更加全面的理解,主观臆断,脱离了马克思的原著。

2.2气论。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根据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这一标准,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教师们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时,从理论的历史发展角度,应当向学生介绍辩证唯物主义之前的朴素唯物主义。除了列举出西方哲学史中的泰勒斯的水本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理论之外,通常会举出一些学生熟悉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例如阴阳五行学说(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王充的元气说,再如王夫之的气本论。气本论认为整个宇宙除了气之外,没有别的物质。气只有聚散,没有增减、生灭,提出太虚,一实者也。并把王夫之的思想与西方古典哲学中的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论相提并论。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产生于气,气是无限和永恒的。由于气的不断运动而产生万物然而,王夫之等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说的气,与西方古典哲学中的气,是非常不同的两种理论,根植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土壤,把他们进行简单的类比,是非常不可取的。阿那克西米尼的气本论思想,是对古希腊传统的本体论思想的一种发展,是对物质世界的组成、运动和变化的一种解释。而王夫之的气论思想,不仅仅有对物质世界的组成和变化的某种层面的理解,更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对气理解的发展和深化。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气,不仅仅指的是物质世界中的气,有可能指向道德境界层面,甚至带有神秘主义或宗教意义。所以,虽然在某些层面上,中西哲学有很多相似性,但并不能够简单地从字面地意思去理解。

造成这种错误教学的原因,最主要是教师对中国和西方两种哲学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根植于两种不同文化土壤当中的思想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同时,这也是由于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结构,并不是大学才建立起来的。这些在学生高中时代形成的定式思维,有传统高中教材和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导向在发挥作用。

2.3矛盾。

讲解矛盾的概念时,教师通常会引入古代的矛盾典故进行解说。这个故事学生都非常熟悉,是矛盾这个词的来源。然而,这个典故中,自相矛盾的是卖家对矛和盾的描述,体现的是形式逻辑的矛盾,并非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在形式逻辑中,有一个不矛盾率:a不能既是a,又是非a。例如,小明不能既是小明又不是小明。但是在现实中,虽然小明这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仍然可以用小明这个静止的概念来称呼这个变化着的人。为了容纳变化,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他把a理解成a和非a的对立统一。非a不断否定a,这就是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变化。这更符合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5]如果在讲解矛盾观点的时候,不注重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论述中,不注重区分中国古典文化中概念的特殊性,会给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造成很大的偏差。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一定要对所选取的案例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不能仅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资源作为工具价值来解释《原理》的教学内容,而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3中国哲学资源在《原理》教学运用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鉴于当前的《原理》课程教学对中国哲学资源的运用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性,通过《原理》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弘扬中国文化,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回归经典,以本为本。

《原理》课程教学所用的教科书是20xx年最新修订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几经修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化、系统化和体系化,是学生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直接的途径。然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并不是完整的教学体系,但这不否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就没有逻辑和系统,相反,马恩的经典有很深的的内在逻辑性和实践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中,除了马恩两人的思想之外,后人对马恩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当中也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苏联式的教科书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到李大钊为中国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再到我国自主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材,再到现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科书,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以说,目前的《原理》课程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相对成熟,但也存在问题。因此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论述,尤其是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概念的教学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归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一类经典,可以让学生从枯燥的教科书中解脱出来,避免片面化理解,真正领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

同样,当我们在教学当中引入了中国哲学的资源进行阐发时,一定要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更不能脱离中国哲学经典的语境。中国传统的哲学资源是非常讲究语境的。例如《论语》就是一部不仅需要了解其内涵,也需要学习其对话体的论述结构的文本;再如前文中所提及的人与民的内涵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对经典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备课和教学研讨时注重将经典作为基础,充分地发挥经典原著的论述在课堂中的作用。

3.2有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哲学也在被马克思主义改造。例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被用来作为划分中国哲学的标准。人们发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漫长的中国哲学史中,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仅有几个人,很多中国哲学家有时候似乎可以被划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家,有时候又可以被划分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生硬地肯定唯物主义,否定唯心主义,导致很多伟大的哲学家的理论变得一文不值。这使人们开始反思问题之所在。在《原理》课的教学中,则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向。一种是在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完全避讳谈及中国哲学,并且弱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另一种则强化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去划分中国传统哲学。这些都是有问题的。在教学中,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应当有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隶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传统,发展的起源是不同的。对恩格斯的这种划分应当回到原著当中去理解,特别是注意的是恩格斯的划分中强调了这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而非所有时代;对学生的讲解也应当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把中国哲学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只具有工具意义,实现中西哲学融会贯通。

3.3变革解读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以学生为导向,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变革解读模式,引入一些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原理》教学既不因为过于理论化而变得枯燥不易掌握,又不因为为了迎合学生口味而失去基本的学术性和理论的深刻性。坚持这个原则,方法应当多元化。例如选取一些经典易读的文本,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原著,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一些新的发展的代表人物的作品,还有中国哲学中的一些重要经典论述,在学生当中开展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电影、动漫、漫画当中挖掘出哲学意味深厚的作品,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分析和讲解;开展学生自觉地拍摄微电影微视频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中国当代文化,加强学生的参与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着的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最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回到实践去检验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探讨论文

只要人类还在思考,哲学就必然存在。只要哲学存在,哲学的学科范式就永远处于尚未完成的状态之中,也就不会有终结的时候和终结的形式。一切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一个历史选择的自然过程。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汉宋之间近千年的吸收转化,才真正融入中国社会,才孕育产生出中国化的禅宗与佛学化的理学与心学。

纵观20世纪的中国哲学发展,东西文化撞击交流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而当代中国哲学的紧迫课题是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不但要反省旧的文化观念与思维模式,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文化背景,而且更应树立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以引领正处于急剧变革中的新纪元。

中国哲学马克思化的理论,既是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哲学理论,又是改造主观世界、塑造新人品格的哲学理论。中国哲学高度重视理想人格,首先,在个人的自我价值上是“谋道”,即追求真理的高尚品格,有所谓“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之说。其次,在人际关系上倡导“仁”,,有所谓“仁者爱人”,亦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也倡导“义”,即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第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既要有生的义务感,强调人生意义在于报效国家和社会;又要有历史的责任感,强调“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还要有道德教化的使命感,关心社会道德秩序的维护和道德理想的追求;以及政治抱负,修身与正心,是为了“治国、安天下”(《大学》)。另外要有忧患意识,关注民族安危,国家兴亡,如林则徐所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戌程口占示家人》)中国古代哲学中倡导的为人之标准、修身之目标、正心之根据,这些积极思想经过吸收,被中国哲学马克思化理论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

我们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论著中可以找到诸如批判性的解放思想、方向性的实践规律论断、纠错性的自律意识等等观点,现在需要揭示这些论点之间的历时关联和逻辑关联。“解放思想”不是哲学概念,蕴含其中的“实践批判性”才是哲学论断,“从国情出发”不是哲学概念,中国社会具有中介过渡性才是哲学论断。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哲学思想通常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形式,其实其中不仅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而且内在地熔铸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这一过程,既是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更是中国哲学马克思化的过程。“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同时又是中国哲学马克思化理论成果。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哲学只有发展了,世界的目光才会正眼相看,中国哲学也才能登堂入室而获得普遍认同。发展具有绝对的裁决权。中国哲学的力量以及它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取决于中国的国家发展与民族崛起。中国的强大对中国哲学未来形态与存在方式及影响力始终都具有先决意义。

中国哲学的现代建设和未来发展具有前瞻性。中国哲学的前瞻性并不妨碍中国哲学的传统性,体认时代的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并较好地深入中国哲学固有的精神世界之中,则是中国哲学现代建设的时代目标。中国哲学建设的前瞻强调中国哲学自主性和批判性;中国哲学建设的传统性强调中国哲学对历史的接纳性和继承性,融会贯通于二者,中国哲学的建设就会形成引领新时代的“智力支持”和“思想动力”。

中国古建筑空间环境对人心理影响的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空间是建筑环境的主要载体,建筑本质上是人工环境的一部分。建筑空间布局环境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随着人工环境的增加而增加,中国古代空间观理论为我国建筑空间奠定了研究基础。文章以中国古建筑岱庙为例,从其历史沿革、概况、空间体系对人的心理影响方面,探讨中国古建筑空间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

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祈求国泰民安的象征。泰山又称“岱山”,岱庙则是古时王者来泰山封禅的行宫,其建筑布局与构造同皇家宫殿基本一致。对岱庙古建筑群空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对古建筑群功能要求和精神诉求的深入理解,为感知古建筑群空间环境对人心理影响开辟新的途径。

一、泰山与古代岱庙。

以往东岳庙、天齐庙遍布中国大地,庙内供奉着在民间极有影响力的东岳大帝。这位被认为掌管人类贵贱和生死的阴间大神,其祖庙即在东岳——泰山,泰山神东岳大帝是人们对高山的人格化与神化。东岳大帝最初是山神,源于古人对大自然高山的崇拜。上古人们认为,山林中的财富鸟兽是由大大小小的山神管理着,山神的数量很多,仅《山海经》中《五山经》所记山神即有近400位之多。众山之中,名气大而影响广泛的并不很多,最著名的当数五岳。在古代,王者称帝后首要大事是到泰山封禅。所谓“封禅”,即“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泰山上小山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史记正义》)。据《史记封禅书》记载,中国远古时期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有无怀氏、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髻、尧、舜、禹、周成王等。封禅活动除了“报天地之功”以外,自然也有祈求天下太平和感恩的意思。由于泰山与国家政权相关的独特功能和崇高地位,泰山成为江山稳固、国家太平、人民安定的象征,如“国泰民安”“重如泰山”“稳如泰山”等。帝王们最关心的除了自己的政权和统治地位以外,就是“长命百岁”了,因此泰山神又被附以赐人寿命的功能。由于历代统治者的信奉和推崇,泰山神的地位不断提升。汉代泰山神被称作“泰山君”;汉明帝永平年间封为“太山元帅”;魏晋时期被称作“泰山府君”;唐武则天时封为“天中王”“天齐君”,后世的一些“天齐庙”之称即源于此。宋真宗时诏封为“仁圣天齐王”“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简称“东岳大帝”,后来遍布全国的“东岳庙”之称即源于此。相传,北宋时期有“天书”降于泰山,次年宋真宗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宋代以后,东岳大帝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供奉他的东岳庙遍布大半个中国,东岳大帝的祖庙自然在泰山。

二、岱庙概况。

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对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整体理论,并对建筑有着相当成熟的规划,比如《周礼》中对起居室的大小、布局、建筑规格等都有记载。建筑史上宗庙建筑发展最活跃的时期是宋代,北宋时期重视礼制,外在形式则用各种礼仪制度、宗庙建筑等加强礼制统治。岱庙作为历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其建筑属于古代汉族祭祀建筑,而后发展为君王祭天并暂居的行宫建筑,因而具有一定的居住功能,是一个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泰山的东岳庙有三座,以岱庙最著名。岱庙位于泰山南麓,今泰安市区东北部,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的古御道起点和祭祀东岳大帝的重要场所。岱庙规模极为宏伟,四周高筑城墙,四面辟有八门。遥参亭、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门、厚载门等古建筑依次布列在中轴线上。岱庙建筑风格类似于王宫皇室的式样,东西宽52米,南北长66.2米,建筑群周长约1500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正殿五间。总体古建筑群按照唐宋以来祭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采用三纵两横布局方式,即以三条纵轴线为主,中轴对称,两横轴为辅,横向扩展的布列形式。岱庙古建筑群主中心轴线为一条南北向纵轴线,均衡地朝左右扩展,展示出儒家礼制观念。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遥参亭、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西环廊将仁安门与天贶殿连接,形成古建筑群中心封闭院落,即院中之院(图1)。

(一)遥参亭。

遥参亭现在不是“亭”,是岱庙古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第一组独立的建筑群,实为岱庙的入口。其作为岱庙建筑群的前庭,位于岱庙正阳门外。古代君王封禅泰山首先在此“草参”,后进入岱庙主殿祭祀。

(二)岱庙坊。

岱庙坊又称玲珑坊,位于遥参亭与岱庙正阳门之间,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建成。岱庙坊是歇山式仿木结构,通体浮雕,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

(三)正阳门。

正阳门位于岱庙建筑群南城墙,中间是正门,即正阳门,两侧是掖门,东掖门为仰高,西掖门为见大。正阳门上有五凤楼,上盖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

(四)配天门。

配天门是岱庙的第二道门,穿堂式,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筑于石砌高台上,顶覆黄色琉璃瓦。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题“配天门”金字匾额。

(五)仁安门。

仁安门位于配天门以北,是岱庙的第三道门,也是岱庙主体建筑天贶殿前的最后一道门。甬道将配天门与仁安门连接。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仁安门,形制为九脊歇山式顶,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面笔直,气势雄伟。

(六)天贶殿。

岱庙古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始建于宋真宗年间的天贶殿,时至今日已有千年。大殿建在古建筑群中轴线上方三分之一处,是古建筑群中品级最高的建筑,重檐庑殿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气魄雄伟,金碧辉煌;后寝宫低一个等级,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配天门、仁安门又低一个等级,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

(七)后寝宫。

后寝宫位于天贶殿后面,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因将泰山神封为“帝”,帝则应当有“皇后”,便为之杜撰了一位“淑明后”,并为她修建了寝宫。

(八)厚载门。

厚载门为岱庙的北大门,又称后宰门。厚载门的名称出自《易坤》的“坤厚载物”,取意“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大地能载九皇之德。

三、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产生的环境心理。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建筑包围空间,另一种是以空间包围建筑。其建筑观念始终以中轴线为基准、以庭院为中心,并落实在古建筑中,基本以“四面围合的合院”为主的布局方法,是中国古建筑独有的特点。因此,对建筑空间结构到形态产生的环境分析,是对人心理影响分析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岱庙的空间结构。

岱庙的空间结构系统层次分明,岱庙古建筑群的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通过道路空间连接形成组合空间,使多种空间组合成一个有层次、多样的空间体系。在整个岱庙古建筑群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建筑物形成轮廓鲜明、界面完整的实体空间,景观边界模糊、不规律的形成虚空间,产生有秩序的等级层次、伦理精神的环境心理。例如,作为岱庙古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天贶殿,是岱庙古建群中的.第三进院,四周由环廊围合,建筑功能决定其外部形态,实质为院中之院。天贶殿建于双层品级台之上,地面高度与铺装材质都高于其他空间;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采用“九五”之制的最高建筑形式,此等级只有宫殿正室才能使用,从而衬托出主殿的神圣地位;院内植物规则有序排布,高大的银杏、松树形成严肃庄重的祭祀氛围。

(二)岱庙的空间形态。

岱庙的空间形态是由不同建筑院落空间组合后形成的状态。同一空间中有不同的形态,建筑与植物可视为点状形态,道路为线状形态,建筑群、植物群为面状形态,每个元素的形态由其功能决定。例如,天贶殿院落是整个建筑群中尺度最大的点状空间形态,道路、环廊为中尺度的线状空间形态。岱庙古建筑群的空间形态以南北向轴线为主,主轴线上分布着遥参亭——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呈点状空间形态;东西轴线为副轴线,分布着东华门——西华门,呈线状空间形态。从整体空间环境看,主建筑、院落与建筑群是以主轴线穿过每个单点状空间,并由副轴线向两侧对称扩展。主副轴线交织在一起,主轴线起着连接、联系和支撑整个古建筑群的作用,副轴线形成包围的作用,增加、丰富了古建筑群两侧的视觉要素,因此产生连续不断、环环相扣的空间。由于各个空间环境通过主轴线串连,因此每个空间的指向性明确,使得每个景观形成的虚空间具有向心力。在建筑围合的空间下,产生均衡平稳的空间效果。主轴线形成的线状空间,采用起—承—转—合—收的空间处理手法,营造出幽静、空灵、神秘的空间气氛,强化了空间的秩序感、等级感。而线状空间引发了人心理上的轴向空间感,人易于对空间上的每个节点的认知,空间在轴线上有序组合,营造出祭祀场所的庄重神秘感。结语岱庙是我国现存完整大型的古建筑群,其空间布局受到地理状况、文化理念和时代变化等影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空间环境。其空间环境体系对人的心理影响来源于其功能要求和精神诉求,这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在建筑空间环境心理学方面也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空间体系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马书田.中国冥界诸神[m].北京:团结出版社,.

[2]天一.五岳之尊——泰山[j].科学大观园,(13).

[3]赵祥明.浅析泰山岱庙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j].建筑与文化,(10).

[4]马红飞.泰山岱庙景区的空间解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3.

[5]相马一郎,佐古顺彦.环境心理学[m].周畅,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探讨论文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国哲学正在成为我们阐释中国传统思想的完美方式。中国哲学强有力地直接统摄中国思想,并使中国思想以中国哲学为灵魂。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正是中国哲学焕发新的生机。

近代的中国哲学建设,在学科分类体系上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学科分类;在内容的来源和取舍方面范围逐步拓展,从诸子学说、到汉学与宋学,以及儒学、道学到佛学都逐步纳入中国哲学的阐释范围;在路向上包含着民族性、阶级性、文化性的不同;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哲学。

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学理论准备阶段,时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各种思想还处于介绍传播过程中,而传统文化又处于一种激烈的批判之中,真正的哲学交锋刚刚拉开帷幕。2)理论创立阶段,时间在科玄论战时期。论战主要涉及到时代精神、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标准和文化走向等问题,包含了科学与哲学,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等内容,产生于中西文化大交汇与大碰撞背景下的科玄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

因此,它标志着中国哲学新境界的曙光。3)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起,哲学大家纷纷推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如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金岳霖先生的“知识论体系”等,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哲学的繁荣期。4)理论转型及嬗变阶段,从50年代到70年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使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转折。80年代以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完善并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哲学和中国的其他各项事业一道步入新时代。

一个哲学派别中各哲学家的思想即是实际的某种哲学体系,代表或拟代表某种本然哲学的体系。哲学是显示本然的哲学系统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不同社会和时代背景下,对本然哲学的表达。本然的哲学体系是一般,实际的某种哲学体系是个别。这样,中西哲学就有了通约的基础。中西哲学都是具体的哲学体系,其中都有哲学的一般。各自的一般相对于另外的具体的哲学体系来说就必然是特殊。中西哲学的融合,必然是中国哲学的一般(相对于西方哲学就是特殊)和西方哲学的一般的结合。

中国哲学要相对独立地发展,就必须把中国传统哲学所蕴涵的哲学问题、独特的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发掘出来,为解决人类哲学和现实问题提供来自于东方文化传统的独特智慧,展现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中国哲学解读而言,任何西方哲学的概念、方法的引进和运用都必须经过一系列消化、调整和自我限定的过程,这必然有助于彰显中国思想的特质和增加中国传统思想的丰富性。

在现代的知识状况下,中国哲学只有全面深入地与西方哲学以及世界其他哲学思想开展相互交流和批判,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和价值依据现代知识形态加以表现和重构,使其所内蕴的哲学问题和意义以普遍和通适的哲学形式表达出来,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思想范畴原本就具有的意象性与丰富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们平面化和表面化。以哲学来论释中国传统思想,成为我们接续传统的一种门径,应当能够帮助我们接近而非疏远往昔先圣先贤们的深沉思考,深化对于他们生活世界的理解。中国哲学才能展示其自身对哲学问题的独特理解,确立中国哲学的合法地位,成为建设未来世界哲学的重要力量。

中国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是很自然的。在今天,我们应该从跨文化的视界中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对世界、对未来的意义。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既然是面向世界的,它必定会再次面对东西方哲学由对话生发的多缘性因素和机遇。

中国哲学既要立足于传统,又要面向现代。就中国哲学的建设来说,这一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为自身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只有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视下,中国传统哲学才能寻找到面向现代和未来的真实途径,也只有深入参与到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哲学才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服务,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和人类交往理性的建构中获得发展,展示其自身对哲学问题的独特理解,提供解决人类哲学问题的崭新智慧。

中国古建筑空间环境对人心理影响的探讨论文

摘要: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世界上历史悠久、风格鲜明、分布地域广阔的独特建筑艺术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财富。而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在无形中影响和启发着设计师。但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导致中国古建筑文化遗失。本文主要提出怎样把古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结合,重新提炼、发掘中国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1.1.中国古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在世界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的,成为独立发展的体系。中国古建筑思想在世界建筑史上,以它独特的地域特色,描绘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当我们站在现代人的审美角度,回首望去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就如同翻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词典,古建筑展现出历朝历代独特风貌;中国建筑以它绚丽的色调风格、精巧的做工工艺,让人感受到中国古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1.2现代建筑。

现阶段,我们从国际的角度出发,建筑设计仅仅视为少数贵族人使用,在世界发展史上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要建筑设计大多数是为封建君主服务、王公服务、教会服务、国家服务。就像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robert,hughes)说的那样“穷人没有设计”。中国建筑设计也不外乎于此,尤其是世界趋于多元化,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中国,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古老的中国大门被西方文明逐渐打开,中国古建也开始受到了冲击。

2.1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例如在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其建筑风格属于新中式建筑,这种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房屋屋顶的设计,也是我们走进博物馆时首先看到这个独特的屋顶设计。这种屋顶的设计手法源自苏州古建筑的坡顶,屋顶四周的翘角以及它的做工工艺,把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这些屋顶通过现代科技材料,用金属、玻璃以及木材作为屋顶主要的材料,通过光照处处不同的层次,演绎出不同的环境效果,让人犹如进入一副中国山水画的感觉。苏州博物馆建筑群的布局方式,延续苏州建筑群落布局的特点,把博物馆放置于院落之间,通过这些院落之间相互组合,使建筑整体跟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协调统一,拙政园作为苏州最有名的建筑群落之一,博物馆主馆的建筑风格延续了拙政园建筑的特点,成为整个群落中的一个重点。

白墙、灰瓦成为博物馆主要的建筑基色,这些淡雅的色调与周边建筑色调相互融合在一起,作为新中式建筑,建筑中的灰色材料,被现代的灰色花岗岩所代替。把传统中国古建筑设计精髓不断发掘、提炼、扩展,并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现代建筑,苏轼在《灵璧张氏庭院记》中说:“华堂夏屋有吴蜀之巧”,苏州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以精巧细致为主,苏州博物馆主要通过对苏州古建筑风格和中国建筑元素提炼;从传统的古建筑构造元素中发掘适合该建筑的设计元素,对苏州传统建筑中的几何形状进行演变,用现代的技术、材料重新诠释现当代苏州建筑设计风格。在建筑的空间规划方面,中国传统的移步换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该建筑的空间中。夏玉莹在《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转化》中提到:“苏州博物馆新馆这一倾情之作就使得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使古代民族文化和现代的科技相辅相成。”通过对局部空间的伸缩处理,让人进入该区域时空间放大,给人一种探索进入的欲望,这也是建筑设计中空间使用的巧妙手法;进入后院时,大量地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亭榭、水面、置石、树木映入眼帘,让人进入具有禅意的私密空间,跟入口的空间感觉形成对比。

2.2王澍与宁波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作为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的代表作之一,为了维持这座大楼给城市带来的美好回忆,设计师王澍保留了原有空间结构不变得同时,并且在设计者的极力呼吁下原有的码头也得以保留。美术馆建筑主体设计方面,面向人民路的一部分是利用一个入口的高台院落和栈桥的设计,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广场或者台阶布局,这种设计寓意中国传统院落的.结构。建筑主体面向甬江的一侧以出船的形象利用两个扁平长方形相互叠加从而使建筑物更加亲切,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在建筑主体二层设有100扇高8米的杉木板门,这些杉木板门装饰在沿江长100米长,6米宽的长廊一侧,设计者的目的是展现一种新生的态度以及重建一种已经断裂的生活方式。

美术馆的空间利用上分析,首先最底层是应用于美术馆的日常运营,整个空间属于开放式的展示形式,一层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艺术展品以及艺术展览。艺术展示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营销模式。二层相对一层的空间风格更具有意境,二层主要应用于艺术展品的展示和创作。美术馆的建筑材料上采用了青砖,青砖设计是体现在美术馆的基座上。青砖设计与外景保持一致,形成了内外统一的设计场景。基座上的设计纹样元素从敦煌中提取出来的。来揭示地域始发地是宁波人,船与港口的材料统一,也在预示着船与港口的材料是一致的。所以在材料的使用方面都揭示了一定的寓意和暗示,这种表现技法的体现需要一定的技艺水平。

2.3大研安缦度假村。

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角著名的丽江,被认为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而大研安缦正是探索丽江的绝佳下榻之所,极致完美的大研安缦度假村的建立与其他安缦度假村一样,丽江大研安缦与其他安缦度假村一样,通过他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采用古老神秘传统纳西建筑经典元素。度假村依山而建,大研安缦之名源自梵文“平和”的音译和13世纪木府统治时期的丽江古名“大研”二字。俯瞰这座历经沧桑历史古城。度假村的建立无疑又为这座古城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度假村设有35间套房,可眺望丽江美景、城郊乡野与雄伟雪山,包括中国最壮丽的山峰——玉龙雪山。度假村坐落于狮子山顶,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得天独厚的角度把丽江、城郊乡野同雪山美景一并揽入怀中。度假村设有的套房一律附带可俯瞰美景的超大露台。

恒温人性化的泳池安静的藏在古典质朴的建筑群深处,嬉戏池中或是卧榻池畔定是体会安缦隐世哲学的绝妙途径。这套度假套房在各地都能展示云南当地的美妙布料和精湛的工艺,纳西刺绣精美至极,以及东巴花卉禽鸟木雕也是鬼斧神工,这种精美的工艺将会在客房内出现。纳西族东巴智者,对他们来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们精湛的工艺中可以获取他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注重性。在这种精美的技艺之下,还有一些文化遗迹、古建筑遗迹都已保留下来,例如以前的科举考试的场景依旧保存完好。这种场景的设计,不仅留下这种古香古气的建筑,并且也加入了现代化的设计元素,这种中国古典元素与现代技艺手法相结合的设计,深受人们的喜欢。通过实例分析现代建筑中国古建筑元素的运用,得出以下结论。

中国古建筑与中华民族不管在历史内容上还是本性特质上,两者是相容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现代建筑中要汲取古建筑文化的精髓,繁荣和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从传统古建筑中发掘适合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材料重新诠释当代建筑的设计风格。3在建筑的空间规划方面,中国传统的移步换景是建筑设计中空间使用的巧妙手法。在装饰方面,中国古代建筑的不断努力和长期积淀,积极吸取了中国个民族传统的艺术技艺和精湛纹样元素,尤其是在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上,为现代设计创造并提供了很多设计积淀,现代建筑要汲取这些优秀的装饰手法,努力打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在造型方面,现代建筑整体要与周边环境互相融合,协调统一,在自然界承运能力范围内去发展现代建筑,因地制宜,营造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集中的和谐家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音乐美探讨论文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我国古典园林中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的。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设计,天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合一代表人与自然本是同根同源的,不可分割。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天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其意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先贤的天人之一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它启示于人的真、美、善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而正是这种思想开启了崇尚自然、追求质朴之美的设计行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群体美、环境美、自然美的三者合一,也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之美,体现了设计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径、流水营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境界。园林中的建筑物常见有亭、台、楼、榭、阁等,房屋之间用长廊贯通,假山、石头、流水则配合建筑物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和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设计含蓄抒情,它不像西方园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强调移步换景之妙。园林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收敛,无论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有特色。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探讨论文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国哲学正在成为我们阐释中国传统思想的完美方式。中国哲学强有力地直接统摄中国思想,并使中国思想以中国哲学为灵魂。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正是中国哲学焕发新的生机。

近代的中国哲学建设,在学科分类体系上逐步接受了西方的学科分类;在内容的来源和取舍方面范围逐步拓展,从诸子学说、到汉学与宋学,以及儒学、道学到佛学都逐步纳入中国哲学的阐释范围;在路向上包含着民族性、阶级性、文化性的不同;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哲学。

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学理论准备阶段,时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各种思想还处于介绍传播过程中,而传统文化又处于一种激烈的批判之中,真正的哲学交锋刚刚拉开帷幕。2)理论创立阶段,时间在科玄论战时期。论战主要涉及到时代精神、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标准和文化走向等问题,包含了科学与哲学,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等内容,产生于中西文化大交汇与大碰撞背景下的科玄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

因此,它标志着中国哲学新境界的曙光。3)理论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起,哲学大家纷纷推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如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金岳霖先生的“知识论体系”等,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哲学的繁荣期。4)理论转型及嬗变阶段,从50年代到70年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使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转折。80年代以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确立,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完善并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哲学和中国的其他各项事业一道步入新时代。

一个哲学派别中各哲学家的思想即是实际的某种哲学体系,代表或拟代表某种本然哲学的体系。哲学是显示本然的哲学系统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不同社会和时代背景下,对本然哲学的表达。本然的哲学体系是一般,实际的某种哲学体系是个别。这样,中西哲学就有了通约的基础。中西哲学都是具体的哲学体系,其中都有哲学的一般。各自的一般相对于另外的具体的哲学体系来说就必然是特殊。中西哲学的融合,必然是中国哲学的一般(相对于西方哲学就是特殊)和西方哲学的一般的结合。

中国哲学要相对独立地发展,就必须把中国传统哲学所蕴涵的哲学问题、独特的方法和价值进一步发掘出来,为解决人类哲学和现实问题提供来自于东方文化传统的独特智慧,展现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中国哲学解读而言,任何西方哲学的概念、方法的引进和运用都必须经过一系列消化、调整和自我限定的过程,这必然有助于彰显中国思想的特质和增加中国传统思想的丰富性。

在现代的知识状况下,中国哲学只有全面深入地与西方哲学以及世界其他哲学思想开展相互交流和批判,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和价值依据现代知识形态加以表现和重构,使其所内蕴的哲学问题和意义以普遍和通适的哲学形式表达出来,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思想范畴原本就具有的意象性与丰富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们平面化和表面化。以哲学来论释中国传统思想,成为我们接续传统的一种门径,应当能够帮助我们接近而非疏远往昔先圣先贤们的深沉思考,深化对于他们生活世界的理解。中国哲学才能展示其自身对哲学问题的独特理解,确立中国哲学的合法地位,成为建设未来世界哲学的重要力量。

中国哲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是很自然的。在今天,我们应该从跨文化的视界中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对世界、对未来的意义。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既然是面向世界的,它必定会再次面对东西方哲学由对话生发的多缘性因素和机遇。

中国哲学既要立足于传统,又要面向现代。就中国哲学的建设来说,这一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为自身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和机遇,只有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视下,中国传统哲学才能寻找到面向现代和未来的真实途径,也只有深入参与到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哲学才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服务,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和人类交往理性的建构中获得发展,展示其自身对哲学问题的独特理解,提供解决人类哲学问题的崭新智慧。

只要人类还在思考,哲学就必然存在。只要哲学存在,哲学的学科范式就永远处于尚未完成的状态之中,也就不会有终结的时候和终结的形式。一切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一个历史选择的自然过程。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汉宋之间近千年的吸收转化,才真正融入中国社会,才孕育产生出中国化的禅宗与佛学化的理学与心学。

纵观20世纪的中国哲学发展,东西文化撞击交流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而当代中国哲学的紧迫课题是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不但要反省旧的文化观念与思维模式,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文化背景,而且更应树立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以引领正处于急剧变革中的新纪元。

中国哲学马克思化的理论,既是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哲学理论,又是改造主观世界、塑造新人品格的哲学理论。中国哲学高度重视理想人格,首先,在个人的自我价值上是“谋道”,即追求真理的高尚品格,有所谓“士志于道,而耻于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之说。其次,在人际关系上倡导“仁”,,有所谓“仁者爱人”,亦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也倡导“义”,即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第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既要有生的义务感,强调人生意义在于报效国家和社会;又要有历史的责任感,强调“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还要有道德教化的使命感,关心社会道德秩序的维护和道德理想的追求;以及政治抱负,修身与正心,是为了“治国、安天下”(《大学》)。另外要有忧患意识,关注民族安危,国家兴亡,如林则徐所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戌程口占示家人》)中国古代哲学中倡导的为人之标准、修身之目标、正心之根据,这些积极思想经过吸收,被中国哲学马克思化理论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

中国古建筑空间环境对人心理影响的探讨论文

友,即朋友。他分益友和损友。与益友相依,自然会有所提高。与损友相依,自然会百害无利。两千余年前,《亲友书》上便有明确记载。然而广义地看着句话,发现其中别有洞天。益友只是成功的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一旦混入损友,其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由此可见,环境决定人的命运。可好的环境是什么呢正如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的那样: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我修行功德更高的人,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好的环境,就是结交益友的平台,即把自我放对的地方。

良好环境需良师益友共同打造。“以人为鉴,能够知得失。”明代的宋濂在当初也是“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在“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的先达身边,“俯身倾耳以请”。韩愈《师说》中虽未直说,但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来了。一位良师益友,不仅仅能教你知识,开拓视野,更能提升你的道德修养素质,使你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积累足够的地位与力量。所以说,交往什么人的问题,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得好,就为自我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解决的不好,就使自我逐步陷入了泥沼,与之俱黑。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自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来打造。

良好环境需人人向上氛围烘托。入幽兰之屋与入鲍鱼之肆,感觉截然不一样。幽兰的馨香与芬芳,就是周围人们进取上进、永不言败和勇往直前的信念,从而激励你拼搏。鲍鱼之肆的腥臭,就是周围沉沦者散发的放弃、破罐破摔和放纵自我的堕落,从而拖累你也滑入万丈深渊。亚圣的母亲之所以三次迁居,就是因为她期望儿子能在进取进取,努力向上的氛围烘托下学习成长,孟子最终成为大学问家和亚圣;陶渊明之所以隐居,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期望自我能在简便闲适的氛围中清白地生活,最终成为一代田园诗人;如今,莘莘学子拼命学习,就是为了高考能考出好成绩,而囊萤映雪,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图考上一个好大学,在良好氛围中学习与成长,最终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由此可见,环境氛围对人的烘托是多么的重要啊!

良好的环境是人生成长的沃土。人的成长遇到了良好的环境,是一件只值得庆幸的事情,它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沃土。如果你珍惜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对你充满正能量的影响,应当心存感激。如果是方面,那就应当远离是是非非的陷阱,最起码应当坚持“出淤泥而不染”。可是,有些时候,事情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生活优裕的李某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家庭环境,烘托了他的骄纵跋扈的性格。李某某因犯错误进入劳教所,那里的环境使他深受狱友的恶劣影响,养成了恶劣的品质,所以最终才锒铛入狱,断送完美青春年华。所以说,珍惜啊,青少年,沃土能够长成鲜花,也能够培养恶竹。关键是看我们自我是如何把握的。

所以说,好的环境,要有良师益友来支撑,要有进取向上的氛围来烘托,还要靠自我的努力来维持。去寻找属于自我的生长的好环境吧,去攀登成功的顶峰。

中国古建筑空间环境对人心理影响的探讨论文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异常是所消耗能源急剧增加,以及森林遭到破坏,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使得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全世界的气候变暖。这就会使人们的呼吸道疾病、癌症、头疼等发病率增高,并助长疟疾等热带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它能使土壤酸化,湖酸化,从而使森林衰退和枯萎,许多水生生物无法生存。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且,酸雨还对文物古迹和建筑物有侵蚀作用。

水环境污染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但使工农业生产备受损失,并且淡水鱼的捕获量也大幅度下降,许多名贵鱼种如长江鲥鱼和黑龙江的大马哈鱼产量急剧下降,有的甚至绝迹。全国性污染导致的死鱼、人畜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全国肝癌、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据29个环保部门统计,在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噪声问题的占30%以上。一些工厂工人耳聋、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的发病率高达30%——60%。据上海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统计,耳病患者中,约有13是因噪声引起的。有的地区,噪声已威胁到青少年智力发育。有关部门预测,如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我国85%的城市居民将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中国城市供水企业市场化的探讨论文

长期以来,由于供水企业在城市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殊地位,供水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很深的特殊依赖关系。一方面供水企业在供水资源、建设投资、地方政策、水价调整等诸多方面对政府有极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对供水企业除了正常的安全优质供水要求外,对供水企业人、财、物的摊派,使企业背上额外的负担。对于亏困企业欠费、供水报装有关规费酌减免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处理上,政府常常通过牺牲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缓解社会压力。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社会效益。

(二)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水费收入的直接因素,水价形成机制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价普遍偏低,水价没有充分反映水的使用价值,水费收入并不能满足供水企业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长期以来,水价的制定偏离了完全成本的概念,受福利事业性质收费的思想影响,水价的形成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水价调整不到位,水费回收自然就难于保障供水企业的效益。

(三)城市建设发展、改造城市管网、提高供水质等促使供水成本增加。

5、售水量下滑、欠费严重、水费回收难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产业政策、经济大环境和市场导向等多重压力下,许多传统的行业,如机械、化工、纺织、印染、橡胶等传统耗水量大的行业出现负增长甚至关停并转,导致用水量大幅减少。取消底度、推行一户一表、实施分类计量等利民工程改造导致售水量下降。

部分城市供水区域内自备井滥开滥采十分惊人,其数量不断增加。不但影响了城市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而且给城市供水管理带来极大隐患。在水费回收方面,有些单位长年拖欠水费,甚至变成呆帐、死帐。

(四)产销差率高。

产销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产销差率是供水企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影响产销差率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计量误差,水厂出厂流量计的计量与成千上万个水表的计量之间必然存在计量误差;二是供水管道和设施漏水,这包括管道安装的年代、管材质量、安装质量、市政及建设工程对管道的影响;三是分户结算水表计量误差;四是未计量用水,包括消防、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和违章窃水等。

此外,国有企业固有的机制僵化、冗员多、消耗多、效率低也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一)“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供水企业改制,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1、供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实际上表现在没有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没有完善的地方政策,没有简便易行的操作程序等方面。如果这些问题逐步解决,供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也将逐步减弱。

2、政府对供水企业的依靠性,应将行政直接干预变为通过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行业管理、城市规划、经济调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使企业更好地负起为城市服务的重任来实现。从政府的角度看,绝大部分供水企业是国有独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所有问题,仍然是政府说了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供水企业,供水企业实行投资多元化的办法。同时政府应对企业进行资产授权经营,按照《公司法》改革供水企业,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明确国有资本出资人和经营者责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

(二)积极推进资产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供水事业更上一层楼。

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日益成熟,国民经济日益发展。供水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建水厂为例,建一个现代化的设计能力为日产l0万立方米的水厂,直接投资就要2亿元人民币。大多供水企业是亏本经营,用于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政府的力量有限,且政府也不可能成为投资主体。这也就需要企业吸收社会资金,以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加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自我发展。

供水企业资产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方向。它的实行有利于供水设施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供水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招商引资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投入,还有别人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理念。供水企业应根据各自特点,正确分析,勇于面对,积极应对善于利用,创造条件把企业的供水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并规定了。

“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

各供水企业应总结水价管理经验与问题。理顺水价成本、费用构成、利润水平及水价构成,建立和完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与定额标准,确保供水企业可以从成本中收回合理的运营成本,从利润中收回合理的投资成本水价改革应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完善相关节水措施。各地水司应在调查的基础上,明确水价改革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推进阶梯式水价;针对不同城市特点,实行季节性水价;考虑居民和企业承受能力,确保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用水等。同时应完善相关节水措施,如城市市政、园林、绿化、消防等公共设施用水应实行计量计价制度;鼓励工业、市政、环境、绿化等行业使用回用水等。

(四)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供水企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垄断性,存在富余人员多,管理效益差,职工观念滞后等弊病。针对这些情况,供水企业应全力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盈局面。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的集团公司体制。遵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以体制改革为龙头,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以应对各类挑战,顺利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2、调整企业管理体制,构筑精干高效、权责明确、集团化经营的母子公司框架。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以董事会为主的决策中心、以经理层为主的生产指挥系统。

对子公司派出董事、监事,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管理和对资本经营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具备条件的分公司实行模拟子公司运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收节支,控制成本,保证利润。

3、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三项制度改革应着眼于建立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新机制。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中,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开展“定编、定岗、定员”工作。按照先进科学的标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调整内部组织机构的同时,对机关部室及基层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人实行聘任制。

4、建立规范化制度体系,形成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公司内部动作有序,管理有章可循。对企业物资采购、工程施工、资产租赁、固定资产保险等方面实施招、投标制度,公开竞争,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5、加大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地供水企业应积极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力争使“科技”成为公司的利润源泉和对外拓展中的技术砝码。将科技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技术中心,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全面开展水技术的研究工作。

6、狠抓优质服务,不断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优质的供水服务是赢得用户、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1进一步完善社会承诺服务制度;2用户报装实行“一条龙”服务;3完善“110”联动服务;4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态度。

(五)大力降低供水成本,向管理要效益。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成本是影响利润的直接因素。近几年来,因一些政策性因素及自然因素,供水企业经营成本逐年增加。对此,我们应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强化基础管理,控制成本增长,提高经济效益。

1、推行目标责任制。确定可控总目标,然后采取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基层单位、班组或个人。执行“日结算、旬分析、月总结”制度,并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实行奖惩制度。

2、狠抓节能降耗,各水厂大力推行技术革新,积极开展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频率。公司调度应引入计算机技术,科学统一调度,做到经济、迅速、及时。

3、降低管网漏失率。供水企业应抓好水表计量、管网及附属设施管理和规范用水管理等工作环节。首先全面推行以表计量,杜绝估表现象。其次加强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管理,定期巡视、维修,及时处理问题。运用先进仪器,清查管网暗漏,消除供水漏失隐患。

4、提高收费率。加强大口径水表的跟踪管理,同时强化水表抄收和追收工作,以大户欠费催缴为重点,提高水费回收率。

(六)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利益。

加大稽查力度,成立接受政府和企业双重领导的,具有执法职能的稽查大队。对内稽查吃、拿、卡、要、贪污,挪用水费等违章和不履行职责的现象,对外履行执法职能,稽查违章用水、在管网上乱接乱建、用户窃水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严格实施供用水合同制度,对违约用户收缴违约金,对欠费用户收缴滞纳金,对欠费用户及时停水,对拒不交纳水费的用户通过诉讼解决。(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探讨的论文

由于技术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得愈来愈明显。科技革命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也开始从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技术的重要载体,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对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要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同时也在数量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以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行业等最为突出,连带着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产业技术的多层次性,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大批有实力、有潜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也面临着各方面严峻的挑战,其突出表现就在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如何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术界与实务界已经从多方面展开讨论,本文试图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探讨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探讨的论文

政府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资金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首先,政府应加大地方财政支出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并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成立不同技术领域的研发与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水平的进步;其次,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应该鼓励广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加快解决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再次,在技术市场方面,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税收优惠,促进技术市场的`繁荣发展;最后,政府还应该协助企业搭建融资平台,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引导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支持和倾斜。

3.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做好员工培训,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建立技术监控系统,随时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科学决策,快速行动,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同时做好技术反馈,提取创新基金,实现技术创新的持续循环。企业可以采取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的方式,全方位的利用各种可能的创新资源,提高创新速度,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其中应重点应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使技术开发这一价值环节的潜能充分发挥并放大,从而形成企业价值链增值的竞争优势。

3.3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共赢发展。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即是有着对等实力或者互补资源的企业,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合作研究与开发、共享资源和增强竞争能力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长、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竞争组织。基于价值链理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清楚地分析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哪些方面处于劣势,从而确定出企业在价值链的哪个环节上需要合作,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企业的战略联盟对象可以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的同行竞争者,从而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或降低竞争风险,还可以包括企业外部价值链体系上供应商、分销商和购买商等企业,实现相关企业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2]姚文韵.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9.

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平面设计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元素是体现中国企业独特形象的最佳设计元素之一。从以前一味的模之仿西方和全部使用西式元素的风格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的现有阶段。中国的平面设计已经逐渐度过了设计的初级价段。开始重视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做中国式的平面设计作品。

关键词:中国元素;平面设计。

一、平面设计的定义与发展。

1、平面设计的定义。

在《世界平面设计史》中,王受之先生对“平面设计”是这样定义的:“平面设计”,即指的是在平面设计空间中的设计活动,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设计和各个元素组合的布局设计,其中包含了:字体设计、版面排版、插图、摄影的采用,而所有的这些内容核心是在于指导、传达信息、劝说等等。而他的表现方式则取决于现代印刷术所达到的水平。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的竞争空前的激烈,平面设计行业也被不断的发展,设计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宽。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pop设计、海报设计等,在互联网的的广泛普及下,app也是今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项重要部分。

2、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

人类原始社会向文明发展的象征之一即是平面设计的起源。随着原始生活走向文明社会的初级阶段,人类对相互交流的需求不断的提高,加快了人们对自身思想感情用符号形式来表达。据历史资料的记载,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重大转折标志即结绳记事向图形符号的演变,直至后来有简单的图形向文字的`演变。平面设计发展最原始的基础条件及是文字的出现。平面设计一词起于,英文‘graphic’。泛指通过印刷方式形成的艺术形式,在现代艺术形成之前即通称为平面设计。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让书籍在欧洲各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而印刷机的广泛应用为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些国家的印刷设计事业出现鼎盛局面,特别是意大利人普遍中钟爱花卉图案,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发展,并且很多印刷工厂开始设计和开创了使用商标的先河。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这场革命不仅为工业、经济等带来大力的发展,更是一场对印刷设计行业的催化剂并且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同时为欧洲在世界经济、文化以及艺术上的成就与地位奠定了良好基础。19世纪70年代,巴黎的石板印刷海报形式有着现代广告先驱之称,朱利斯查理德发明的“三色版印刷工艺”是通过三套印刷“红黄蓝”达到丰富的印刷效果,主要是利用纸张的机理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并且与文字和图形相结合使海报更加醒目。使巴黎成为现代海报的的发源地,更成为欧洲大众传媒的集散中心。20世纪中,欧洲的海报设计出现了“图画现代主义”运动,也是一次崭新的面貌。每个国家都设计不同的面貌,其中德国的“海报风格”运动影响最为广泛。二战后,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全球企业都开始注重企业形象的设计,希望通过设计来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和市场的占有力,因为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给平面设计行业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香港成立了“香港设计师协会”由香港委员会发起成立所以有着极高的设计威信。到了1992年,由“王序、陈绍华、王粤飞”设计师在深圳策划举办了“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这个展在中国平面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二、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即中国文化独有的经典元素,具有广泛的认同感、认知度,能够明确反映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涵盖国家尊严体现民族精神的形象和符号以及风俗习惯。中国元素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虚拟的内现意识形态,例如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一种是具体的物质表现,如京谱、国画、中国结、印章、龙、书法、麒麟等等。在设计中不仅仅是对图形符号的设计应用,更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为文化、民族精神,赋予设计作品一个灵魂。将物质表现与意识形态相结合,能够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饱满。中华文明,整个中华民族有着长达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更有着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史上所有精神文化和观念形态汇集的总体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图腾、精神符号等形式体现,这些表现形式就是中国传统视觉元素,这些元素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

1、平面设计中融进中国元素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各领域行业更是蓬勃发展发展。平面设计行业的竞争更是的空前激烈,对于平面设计的作品要求也尤为严格。中国平面设计师为了令自己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已不再是照抄照搬在西式元素,而是不断融进中国元素形成自己独有、别具一格的设计风格并且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不仅能让看到作品的人感受到更多的认同感识别度更高而且更能够引起更多的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更多的设计师把中国元素与西式元素相结合放进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更像是一种与国际的对话,更能够与国际接轨,为未来中国平面设计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增添一股新的能动力。

2、平面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特色。

中国传统元素更注重写意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表现形式,并不像西方作品非常传神更注重生动性。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为别具一格、既抽象又具体反而更为传神。所以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不仅要有精确的图标更要巧妙的利用中国元素,把握中国元素的特点和内在所蕴含的意义。这样就能在设计作品中充分体现中国别具一格的设计特点,精巧的把中国元素融进平面设计作品中将会引发平面设计的新潮流。

四、结语。

平面设计行业的竞争更多是文化的竞争与较量,想要从多元化的发展中脱颖而出就要有别具一格设计风格和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中华民族文化就像是设计的土壤更是中国设计的立身之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50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使中国元素有着永恒和智慧以及巨大的创造力,我们想要在世界立足就要不断挖掘和研究中国元素,不是盲目的追捧西式元素。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已经开始。只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将中国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才会不断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张岂之.中国传统的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谢归洋.浅析中国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探讨的论文

摘要:多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且在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有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业已处于世界低端水平,主要是以加工贸易类型为主。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改善建议。

高新技术产品具体指的是符合我国及省高新技术领域、重点范围以及产品生产参考目录的所有全新型产品。也包含了省内第一次生产的换代型产品,更包含了国内第一次生产的具有较强创新型的产品,比如创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有着较强的技术创新型、科技含量高,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广阔的发展市场。

1.1.1市场特点。

当前,我国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出口于美国、香港以及欧盟等地。有数据统计显示,最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我国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至美国、香港以及欧盟等地的产值均超过了1000亿美元,20同比增长32%。从当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墨西哥以及印度等国家也将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1.1.2结构特点。

在整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中,出口量最大的是电子产品以及计算机类产品。仅年,电子及计算机通信方面的出口总额占到总出口总额的48%左右。航空技术类的产品出口呈现出最大的增幅,全面累计销售额高达50亿美元,实现增长69.3%。

1.1.3贸易方式特点。

加工贸易是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选择出口的通用方式。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劳动力资源是最大的优势,而且最为廉价,因此利用我国拥有的劳动力优势从事加工贸易也是必然选择。

(1)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重复建设现象明显。我国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品存在生产能力结构性过剩十分突出的矛盾,大部分的出口产品都是中低档商品,自主知识产权占比不足10%,而且大部分的产品出口地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存在严重的地区雷同问题。另外,出口企业存在结构性不均衡的问题,重复建设导致的产能过剩也给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造成了阻碍。(2)核心技术部件只能进口,自主研发能力偏低。第一,在软件方面,我国大部分的软件企业相比较国际一流企业而言,存在产值低、规模小的缺陷,差距非常明显。大部分的工具软件以及系统软件都是由国外厂商研发出来的,特别是在软件和硬件接口方面基本上是空白的。第二,在通信设备方面,程控电话交换机以及移动通信交换机,还有中高速数据通信等都需要进口,以至于我国很多信息产业能够获得的利润率低。第三,在电子计算机方面,类似于cpu、内存以及主板等硬件都需要依赖进口。(3)研发效率低、保障不足。高新技术产品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研发,从事研发不仅仅要有十分充裕的经费,更需要做好人才储备,制定好健全的研发机制。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都存在研发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研发效率太低,可获取的利润值偏低,人才机制失灵,研发成果销售转化率偏低的.问题非常明显。

探讨中国背景下提出碳税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持续的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叠加,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大气问题尤为突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nordhaus论述了“后京都协定”时代通过价格机制减排的优势,并强调征收碳税是最有效的政策手段。本文选择上海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经济结构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低碳实践上有条件领先于其他城市;另一方面,碳税的征收对行业排放的影响较大,排放权交易在初始分配上需要事先考虑这种效应,否则会产生政策衔接问题。本文构建了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即cge,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对在上海试点碳税进行模拟,探讨碳税对能源使用、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和行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为中国低碳实践提供学术依据。

cge模型是一种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模拟分析技术,把宏观经济体系分为大量可计算的部分,从而进行经济运行模拟。liangqiaomei等发现碳税对能源密集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带来了负面影响,提出在生产部门进行适当补贴。fisher-vanden和ho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对碳税减排的影响,发现中国式的资本补贴模式削弱了碳税的减排效果。林伯强和牟敦国对比了石油和煤炭价格上涨的不同影响,并测度了能源价格上涨在产业层面上的效应。樊星和马树才利用中国能源cge模型进行系列模拟,指出国家应该将减排政策系统化,构造一个适应现实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目前的研究聚焦于国家层面,缺乏对于区域的探讨。本文填补了相应空白,也对我国地区低碳发展进行了探索。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构建了地区cge模型,第三部分介绍了数据基础与参数设定,第四部分模拟了碳税对上海能源、排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一部分进行针对性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2上海区域cge模型的构建。

本模型的行为主体包括40个行业、政府、企业、2组居民家庭(城市和农村)。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分别是劳动力、资本和能源。cge模型结构以翟凡等开发的中国经济一般均衡模型为基础。由于本文探讨“十二五”以及之后的低碳发展,而年是链接两个规划阶段的重要年份,以2015年作为研究对象更为可靠。cge模型以为基准年校准参数,通过动态模块模拟出2015年的基准情景,与后续政策情景进行比较。

2.1生产模块。

在生产函数构造方面,选择资本、劳动、能源和其他中间投入品作为生产的投入。由于不同的投入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为了反映这种替代性,采用常替代弹性函数(即ces,constantelasticityofsubstitution)合成不同的投入项。由于非能源中间投入品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明显的差异,本文将资本—能源—劳动先行嵌套,再与非能源中间投入品形成总产出。有关资本、能源、劳动的嵌套模式,kemfert采用1960~1993年德国工业的总体数据,发现(能源—资本)—劳动的嵌套方式在统计意义上最为有效。本文沿用了这一嵌套模式,并在能源投入部分进一步分为电力以及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者ces嵌套合成。鉴于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使用,本文中的碳排放根据能源含碳量的角度进行核算,对象涵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有原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中间消耗量。

2.2价格模块。

价格模块刻画了企业在商品市场上的定价行为,企业定价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本模型假设各产品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超额利润为零。利用企业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这一假设,可以推得各层投入品的价格为其下层投入品价格的ces合成价格,行业产出价格为资本—能源—劳动价格与非能源中间投入的ces合成。

2.3收入支出模块。

企业的收入来自资本报酬和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其支出包括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对政府缴纳的税费。其中,政府对企业的转移支付、企业对居民转移支付占企业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以及企业缴纳税收的税率在本模型中都是常数。

居民的收入来自劳动报酬以及企业、政府、国内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的转移支付。居民的支出为各种,商品的最终消费和对政府缴纳的税费。模型中假设居民的效用函数为stone-geary效用函数,即消费行为符合线性支出函数(即les,linearexpendituresystem)。企业、政府、国内其他地区、世界其他地区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为固定值,且居民的所得税率也为常数。

政府的收入来自生产税、关税、居民所缴税费、企业所缴税费、国内其他地区对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的支出为政府对各种商品的最终消费、对居民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2.4贸易模块。

在上海市内贸易的商品来源有三个:一是市内生产;二是省际调入;三是进口。上海市内商品的去向也有三个:一是市内销售;二是省际调出;三是出口。区域cge模型的一个特殊性在于无法直接建立区域内商品市场的均衡方程,这是由于从上海市社会核算矩阵中无法确定市内生产商品在三个去向中的比例,也无法确定市内商品需求中不同来源品的份额。而且上海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呈现转口贸易的特点。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将市内商品需求与省际调出合成为国内商品需求,将市内生产商品与省际调入合成为国内商品供给,在进出口之外形成国内商品市场进行出清。

2.5闭合模块。

本模型根据上海目前的实际情况,采用投资驱动的.约翰逊闭合,即政府对企业和居民征税来达到储蓄与投资的平衡,其中总投资、国外储蓄、外省储蓄外生。此外,本文假设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出清。

2.6动态模块。

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是生产要素的增长及技术进步,因此模型中的动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力总量的增长、资本总量的增长、以tfp为代表的生产效率提高。目前关于cge的动态化,多数采用递推动态形式,即本期的资本总量减去折旧,加上本期的投资形成下一期的资本总量,而劳动力总量及tfp外生给定。本文亦采用这种模式,将劳动力总量增长率、资本总量增长率以及tfp数值外生。

3数据基础以及参数介绍。

cge模型的数据基础为社会核算矩阵(即sam,socialaccountingmatrix)。本文编制sam表所需数据来源于《年上海投入产出表》和《年上海统计年鉴》。有些数据在现有的统计资料中无法获得,则通过sam表行列平衡性质进行计算。

模型中ces生产函数弹性值与进出口合成弹性主要参考了贺菊煌等的研究,各行业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值采用了赵永和王劲峰的研究。劳动力增长率采用上海近十年劳动力平均增长率。les函数中的frisch值,城市居民取-2,农村居民取-3。关于固定资本以及投资,本文采用薛俊波和王铮所给出的行业折旧率,将《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行业折旧额除以折旧率得到各行业基年的固定资本额。后续年份的固定资本额采用递归方法给出,即在前一年固定资本额扣除折旧后加上新增投资。新增投资总额外生,具体数量根据“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给出的资本增长率(即2008至的资本增长率为12.6%,2011年至2015年的资本增长率为9.2%)计算得出。tfp值的设定本文参考了李善同、刘云中的研究结果,将2008~年的tfp值设定为0.9%;2010~2015年第三产业的tfp值设定为1.8%,而第一、第二产业的tfp值仍然设定为0.9%。

4模拟结果与政策分析。

本节对上海实行碳税试点进行了模拟,探讨了上海能源使用、碳排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然而在分析碳税政策影响之前,仍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考虑:第一,碳税税率应该定在什么水平;第二,碳税应该如何使用。

对于第一个问题,2010年时有过探讨,当时财政部提出了每吨二氧化碳征收10元的方案,而环保部提出了每吨20元的方案。针对这两年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雾霾的情况,两个方案的价格应该说是偏低的。同时可以参考的是各地排放权交易的价格,上海交易价在每吨30元左右,广东在60元左右,由此本文设定了30~70元的价格区间,分成三种情况分别探讨,通过比较不同价格的模拟结果,寻优与发展阶段相符合的碳税价格。

关于第二个问题,本文沿用已有文献的做法,采用税收中性的方式,但在实施模式上进行细致区分和模拟。首先将税收使用方式分为税收返还方式和不返还方式,进一步将税收返还方式分为返还居民方式和返还企业方式。返还居民方式是指政府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使得碳税实施后的政府收入等于不征收碳税时的政府收入;返还企业方式是指政府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率使得碳税实施后的政府收入等于不征收碳税时的政府收入。

此外,本模型征收的是区域碳税,即仅在上海试点征收,国内其他地区不实行相应征收。本文对各种情景下2015年的结果进行比较,罗列的数字是各政策情景结果相对于基准状态(不征收碳税情景)的改变率。

4.1碳税对能源和碳排放的影响。

碳税税率为每吨30元、每吨50元、每吨70元的情况下,碳税对上海能源使用以及碳排放的影响。碳税使得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的减少,必然导致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的降低,碳税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电力消费的改变幅度不大,甚至当政府将碳税返还给居民时,火电的使用有小幅上升。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由于碳税对不同能源使用成本的影响不同,而能源之间存在替代性,使得能源结构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对于上海是有利的,因为上海在发展“绿电”上具有优势,一方面沿海地区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较多,上海可以积极开发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夏季高峰用电季增加西部地区水电的调入。

4.2碳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碳税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成本代价往往体现在经济变量上。碳税税率为30cny/t、50cny/t、70cny/t的情况下,碳税试点对经济以及消费带来的影响,gdp与三大产业增加值以当年价格核算,居民福利以基年(2007年)价格计算的消费额,消费总量为两类居民消费的总和。研究发现,碳税征收降低了gdp,随着碳税进行返还,gdp的降幅减少,尤其是返还居民情景。从产业大类角度来看,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均有下降。当政府将碳税返还企业或选择不进行返还时,碳税征收会显著降低第一、第二产业的附加值。而当政府将碳税返还居民时,碳税征收对第三产业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体而言,碳税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负面作用较为有限,并且有利于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优化了产业结构。

相比返还企业的情景,返还居民对于提高居民福利的效果更好,有效刺激了消费。随着我国越发重视“居民收入增长”这一发展目标,征税收入选择返还居民有一定合理性。

4.3碳税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除了宏观影响外,碳税试点对上海的行业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着重考察了碳税对细分行业的具体影响。行业的选取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选取基数大的行业,即上海的支柱性行业;另一方面选取受碳税影响大的行业。

4.3.1碳税对行业规模的影响。

由模拟结果,附加值受碳税影响最大的行业为炼焦业。这六个行业在征收税率为30cny/t、50cny/t、70cny/t的情况下,部门附加值受到的影响。从中可以发现,碳税对“批发与零售业”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化学工业”有较大负面作用。受碳税影响最大的是“炼焦业”,在30cny/t税率下其附加值减少超过10%,在70cny/t税率下其附加值减少超过20%。

从促进行业稳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起征碳税设定上,50cny/t和70cny/t的碳税价格太激进了。而这几年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经济进入温和通胀期,低于30cny/t的碳税价格很难起到抑制碳排放的作用,所以起征碳税设定在30cny/t更为合适,可以在“十二五”期间择机开征。而在“十三五”期间缓慢提升碳税价格,在年达到50cny/t左右,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为排放权交易预留空间,二是避免部分行业波动幅度过大,保持经济活力。

4.3.2碳税对行业劳动力投入的影响。

碳税会造成一些行业劳动力投入减少,根据模拟结果发现减少幅度最大的行业为“炼焦业”。碳税税率为30cny/t、50cny/t、70cny/t的情况下,碳税对以上六个行业劳动力投入的影响。从中可以发现,碳税将会减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化学工业”的劳动力投入,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工业”所受影响较小。“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作为高载能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大。“批发和零售业”的劳动力投入有所增大,增幅随着税率的提升而变大。受到影响最大的仍是“炼焦业”,在70cny/t税率下附加值减少超过19%,即使在30cny/t税率下附加值降幅亦超过9%。碳税征收造成的结构性失业需要审慎对待,政府有必要设定方案,针对性地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再上岗。

4.3.3碳税对行业资本投入的影响。

本文cge模型使用的是储蓄驱动的宏观闭合,投资总额是外生的,因此碳税对于行业资本投入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行业间的资本流动。碳税税率为30cny/t、50cny/t、70cny/t的情况下,行业资本投入受碳税影响最大的六个行业,它们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教育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炼焦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碳税征收会增加前三个行业的资本投入,抑制后三个行业的资本投入。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碳税征收容易造成高载能行业跨地区转移,从而引起碳泄漏,削弱碳税的减排效果;二是碳税引起的行业效应不一定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比如“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对于上海打造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是很重要的,但碳税不利于该行业发展。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进行税收调整,在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行业生产环节税收。

5结论与建议。

本文构建了区域动态cge模型,根据2007年上海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编制了相应的社会核算矩阵对模型进行标定,从而形成模拟平台,分析了征收碳税对能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征收碳税会减少上海对化石能源的消费,但在返还居民的情景下,电力需求有小幅上升。总体而言,能源消费得到抑制,能源效率提高。

(2)碳税使得上海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明显下降,碳排放强度也随之大幅度降低,有助于上海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3)碳税征收对于经济增长有一定妨碍,但是程度不大。如果不进行返还碳税,三种税率下居民福利均有所降低,消费需求被抑制。而当政府采取返还碳税时,gdp降幅减少,同时带动消费,对居民福利会产生正向效应。

(4)碳税抑制了高载能行业发展,并且有利于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总的来说,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而部分高载能行业受限大的问题也应重视,比如“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炼焦业”。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1)鉴于碳税对经济整体的不利作用有限,而对部分产业负面影响较大。所以在碳税设计上,本文认为起征碳税设定在30cny/t较合适,可在“十二五”期间择机开征,“十三五”期间缓慢提升碳税价格,于2020年左右达到50cny/t。此外,从避免经济波动以及关注民生的角度来看,返还居民更合理,尤其是易受碳税影响的低收入居民。

(2)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根据实际碳排量征收碳税,避免较大幅度损害将能源品作为原材料的行业。

(3)在企业返还方式上可以采用降低生产环节税率,提高行业竞争力。本文中仅考虑了所得税环节退税,这种方式在处理上较为简单。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也可以通过生产环节退税,这样能够降低终端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保持竞争力,避免部分行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高载能行业转移既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也容易造成碳泄漏,导致碳税的减排作用被削弱。

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探讨论文

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民间音乐不断发展传承,流传至今的许多民族民间音乐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美也表现在许多方面,有些少数民族音乐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优美、壮美之感;有些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着一种悲剧美、喜剧美等。静心听一曲蒙古族歌曲,亦如站在苍茫草原上,感受着美丽大自然的壮美,如倾听“呼麦”,有一种亲临高山之感。我国疆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由于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都会产生出不同的民族音乐,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文化氛围不一样,音乐审美的内涵才更加丰富。二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各民族文化不同,其民族音乐也可以反映不同的民族文化,以现存的少数民族音乐为基础,不仅可以追溯考证其民族音乐历史,还可以追溯考证其民族发展史,民族音乐的考证价值是其他史料无可替代的。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强,这一时期流行的音乐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如高昌乐、西凉乐、鲜卑乐、龟兹乐等,都有着明显的民族融合的痕迹,中华文明史上的优秀作品《救勒歌》,更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民歌。隋唐时期,封建社会音乐文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宫廷音乐中有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因此,通过对某民族音乐的研究,可以了解更多民族间分化、融合的历史,研究少数民族音乐音乐史,可以进一步明确民族的族源关系,可以说,民族音乐可以作为历史考察的另一面镜子。三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许多少数民族的原始歌谣,反映了一定的哲学思想,各民族的先民们通过歌谣表达情感,表达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寄托自己的愿望。元代蒙古族的宴歌《茫茫大海》,就是具有代表性的表达哲学思想的歌谣,这首歌不仅劝诫人们要遵循宇宙变化规律,还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要“齐心团结紧密合作”,如果“听信谗言和相互猜忌”,最终必然会走向灭亡,从哲学的角度表达了辨证和唯物主义宇宙观。

(一)民歌音乐中的爱国之情与思乡之情。

中华民族音乐不仅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作为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许多民族音乐都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抒发人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故乡土地的眷顾和留念之情,如:《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义勇军进行曲》等。尤其是上个世纪,涌现出了许多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民歌。《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民族危亡时刻涌现出来的民族歌曲,充满激昂的旋律,震撼的音乐效果,饱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新祖国成立后,民族歌曲获得了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歌颂祖国新环境、新气象的歌曲,如《歌唱祖国》等,解放后,将人们当家做主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对于故乡的情感,中国人有着特别的理解,在人们的心中,故乡永远是美好的,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给我们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在外漂泊,游子的内心也深深眷恋着故乡。为了表达对故乡的情感,许多人都喜欢通过歌曲来倾诉衷肠,如《孔雀东南飞》《嘎达梅林》《谁不说俺家乡好》《歌唱美丽的家乡》等,在展现故乡情方面,民族歌曲可以展现出独特的功效,在华夏这片领土中,“乡情”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思乡之情,恋乡之情,体现这一情感的歌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恬静之美。

(二)民歌音乐中的亲情、友情、爱情。

家庭给人带来的温暖,在外流浪时,家是一种幸福的期盼,亲情可以给人们以心理上的慰藉。民族歌曲赞美亲情,就是用爱来感化每一个人,从小家到大家,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就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在表现亲情方面,民族歌曲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一种是广义的,比较广义的亲情歌颂更容易获得人们的理解,使人们产生共鸣,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亲情的亲切。“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友情与亲情一样,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歌颂友情的民族音乐,乐曲一般比较平稳、流畅,不像表现爱国之情那样豪迈,像《朋友》《朋友的酒》等歌曲,让我们在欣赏之余可以感受浓浓的情谊。爱情是个不朽的话题,在民族歌曲中,表现爱情主题的歌曲也非常多,这类歌曲相对欢快、乐曲悠扬,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如《康定情歌》《绣荷包》等表现青年男女间爱情的民族小调,蕴涵的美感深刻地影响着许多年轻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王超慧.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现象中引发的思考——当代科学视野中的音乐传承现象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06).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探讨的论文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研究、开发以及生产销售高新技术产品或大规模使用高新技术的一类企业,它与一般传统企业的本质区别就是其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时所使用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由此也体现出知识与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按照价值链理论,技术开发活动属于支持活动,由此可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将技术开发提升为基本活动,将其确认为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强化这种优势更容易使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2.2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整合。

价值链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支持活动包括: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价值链中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之间以及支持活动之间存在各种联系,选择或构建最佳的联系方式对应提高价值创造和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产生也是企业中各个不同部分有效合作的结果,是各种单个资源整合的结果。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技术开发仅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其中一个关键性活动,价值链中的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基本活动也可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性活动,另一方面价值链内各种活动的整合也可以使企业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2.3关注外部价值链体系的推动。

企业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还存在于企业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价值链分析应该是系统化分析,应以企业为中心,分析与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在内的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优化外部企业价值活动与企业内部价值活动的衔接,延伸企业价值创造的链条,拓展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价值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