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书随想实用

时间:2023-06-26 10:23:41 作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读书随想实用篇一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总算是断断续续的读完了。之所以会断断续续,大概也因为本来这种推理的小说就是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就是能够让人放不下的那种冲动。或者是自己本身那些已经习惯了自由散漫。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在昨天晚上迎来了大结局,其实像这种推理类的小说越是到了最后才越是精彩。因为所有的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有一种拔开浓雾见天日的感觉。

人性这个东西大概也真的并不是说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也不是所谓的一本小说就能够证明出来的'。

大概人心这个东西也真的是善恶参杂,我们也无法用言语去形容和证明的!

2023年读书随想实用篇二

巴金的《随想录》处处透着他耿直与善良的好意,即使是说理,也十分本份诚恳。接下来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巴金随想录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正所谓文如其人,巴金的《随想录》处处透着他耿直与善良的好意,即使是说理,也十分本份诚恳。

七十五岁的老人,经历了劫难,历尽沧桑。这份善良与诚恳,应是早年性格使然。

文章大都写于文革后的七九年,如今又二十八载。今天读来,言辞不免有些老套,绝不能与新生代如韩寒者来比现代感。

惟有真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这正是巴金最善于表达的。

《怀念萧珊》中“看来,我们要分别了。”是七二年巴金夫妇永别的声音。文章配了萧珊的两张照片,分别摄于1936年与1970年。前后巨大的对比是夫妇在那个特殊年代遭遇劫难的最好注脚。

《沙多——吉里》描述了作者重返二十年代留学法国是住过的小镇,校舍依旧,而当年好心的看门人早已作古。旧地重游是很能带来感慨的,何况一隔就是五十年,其间法国人经历了战争,而作者由二十余岁的青年变成劫后余生的老人了。

书中不少的照片显然增添了阅读的趣味。除了萧珊的,值得一提的还有他早年与大哥的合影(1920xx年)。照片中的大哥袖着手,带着警觉防范的面色,看上去满心不快乐。这种情绪在书中扉页巴金在上海寓所的照片(摄于1979年)表现得尤其突出,这一点即使是善良的巴金也藏不住。

也许这“不快乐”无意中给本书的定了基调。

前段时间读巴金老人的《随想录》,有一些话很受启发,摘录如下:

不要轻视胡思乱想,思想有它自己的路。而且总是顺着思路缓缓前进,只有多用自己脑子思考的人,才具有真正的是非,才有认真的探索和追求。

未来就像一件有可塑性的东西,可以由自己努力把它塑成不同的形状。

产生希望的是努力,是向上、向前的努力,而不是豪言壮语。

纵然是年近八旬的老人,我也还有未来,而且我还有雄心壮志塑造自己的未来。

一百五十篇随笔,更像是一百五十篇日记,一百五十次忏悔。

老人反反复复絮叨着那些个可怕的字眼,那些个恍如昨日的画面,那些个音容笑貌从不曾模糊的面孔,他恨自己没有勇气站出来为朋友说一句公道话,他恨自己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他恨自己浪费了十年光阴没能更多地为他所爱的国家和人民留下点什么,他要赎罪,于是,他用千斤重的笔划开历史的裂缝,扒开自己仍然在化脓流血的伤口,他惟一的心愿就是“化做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不少人受屈含冤痛苦死去,不少人身心伤残饮恨终身,更多的人怀着余悸活到现在。”老人像一只受惊的小动物,一边舔舐着伤口,一边怀疑地看着周围的一切,一点点动响都会吓得瑟瑟发抖。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吞噬着老人的健康,20xx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老人安详地去了,他说了想说的话,他说了真话——“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愿老人安息!

2023年读书随想实用篇三

1930年庆祝活动移到4月23日——塞万提斯的忌日,碰巧这一天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巧合的是,这天是着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着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无论这一切主旋律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2023年读书随想实用篇四

闻着纸墨那淡淡的清香,花儿那浓郁的芳香,耳边响起美妙的鸟鸣声,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下看一本喜爱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觉得歌德说的一点也没错,我看书的时候,常常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主人公,把书中描写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亲身经历。

记得我在看《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时,一看杨歌的爸爸小如蚂蚁,就忍不住伸手往书本上摸,仿佛杨歌爸爸真的变成蚂蚁躲在了我的书中;当杨歌变成昆虫大侠的时候,我会拿着木棒,装模作样地蹦起,威风凛凛地站在床上大喊:“变身!”;当杨歌和黄蜂人大战时,我也会对着反派—我的玩偶“大猴子”拳打脚踢,还时不时来个“大招”;当看见螳螂女牺牲时,我会热泪盈眶,怒火中烧,恨不得自己能替她挡上一招;当黄蜂人终于被打败时,我会高兴地欢呼起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看完一本书常常会累得趴到在地上。

就这样,看书、表演;看书、表演……我越来越沉迷于书,对书如痴如醉,每次都能身临其境,常常忘了吃饭、睡觉。书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果然是这样。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买的书在蜂巢柜里,由于妈妈没回来,书拿不出来,我就一直在蜂巢柜边转悠,仿佛有一块无形的大磁铁在吸引着我。得到一本新书,就仿佛又开启了我一座大宝藏,收获了无穷无尽的知识。

每次看完书,我都会思绪万千,喜欢用文字表达出自己受感染后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写成一篇篇读后感。就这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积累的好词好句越来越多,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一样,书成了我写作最好的营养品。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一定把这九个字牢牢记在心里,以后多读好书!

书,为我插上一双无形的翅膀,带我遨游书的王国,永远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2023年读书随想实用篇五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一直激励着我。

小时候,晚上一定要妈妈给我讲故事,我才能够恬恬入梦。上了幼儿园,我只能看画册,虽然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却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现在,上六年级的我,每天都必须捧着一本书,要不然,总觉得身边少了一些乐趣。

《西游记》让我懂得在西天取经的这段路上,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人生的路也一样,总会有坎坷阻挡你前进,但在这段过程中,就必须发挥出自己的本领去克服困难。

《水浒传》让我明白祖国需要人才,需要勇士,让我能够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早日成为国家之栋梁。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诸葛亮的机智,不畏艰险,敢与小人战斗。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曾经立志,要把自己的缺点改正,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二个“诸葛亮”。然而,在“成为诸葛亮”的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困难,需要我去博览群书。

《红楼梦》让我明白,宁国府和荣国府家族由盛而衰的全过程。这是因为贾家有一些人不理家,还有得罪朝廷中人,一夜之间,万贯家产变得一无所有,相继故世。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少说些糊涂话,多做些平凡事。”踏踏实实做人,做了坏事,终究都会有因果报应的。

四大名著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但生活的知识也很重要。

《闪闪惹人爱》中的黄瓜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然捣蛋,但却很聪明,还乐于助人。如:邱佳因为肥胖遭到班上同学的嘲讽,因为数学而失去了疼爱她的爸爸,所以很讨厌数学。后来,新数学老师的的教法让她慢慢喜欢上了数学,但是又遭到班上女同学的嫉妒,都不理邱佳,只有黄瓜愿意成为她唯一的朋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我唯一的乐趣,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愿意带着我的书去环游世界,让大自然见证我和书的感情。

我读书,我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