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书信写法(汇总5篇)

时间:2023-10-07 01:31:31 作者:碧墨 读后感的书信写法(汇总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后感的书信写法篇一

这些书信最初的愿望是龙应台想借此走入十八岁的儿子的内心世界;因为她发现,她和儿子,几乎已经无话可说。那个曾让她拥抱,让她亲吻,让她牵手,让她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个冷冷的看着她,爱她却不喜欢她的安德烈。她无法忍受和儿子成为了这样有爱、但却彼此不认识不了解不喜欢的人。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两代人之间,还是异国的两代人之间,而且是好长时间没有生活在一起的异国的两代人之间,其实是很自然的。

答曰,随时间去了。

父母终归就是父母。是那个生育他,教育他,扶持他,影响他的人;是那个怕他饥,忧他寒,为他千里担忧的人;是那个愿意为他付出太多太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最大的快乐。

孩子终归是孩子。是那个感恩父母的无私奉献和良苦用心的人,是那个愿意用自己的寸草心来报答父母的三春晖的人。他真切的愿望是,等有一天我长大了,要让父母因为我而更加幸福。

但父母没法强求自己一定会成为孩子的朋友和知己。就像我们没法强求何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知己一样。因为年龄,父母不会热衷于同样的事情,因为经历,你走过的路他还没有起步。所以孩子自有他们兴趣相投的玩伴,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有灵犀的知己。而对于父母,却是从全心依赖到慢慢分离,交集越来越少,观念愈发迥异。小鸟长大了会单飞,它要去的地方父母不曾涉猎,孩子长大要独立,他的想法在父母看来难免会不可思议。父母只是那个巢,而不可能是它飞行的旅伴。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终要成就的是——“我之为我”。

所以不要试图清晰孩子的每一个念头,不要追问他还有多少自己不知道的秘密,否则就会陷入一种爱得深太想问,但知道问了会换来抗拒和逃离的伤感境地。

有时候父母也会把爱和占有混为一谈。安德烈是变了,但妈妈没有说于他自己而言,他是变得更浮躁更烦恼了更堕落了,还是更踏实了更成熟更快乐了?妈妈关心的只是她不能再享有拥抱亲吻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的感受了!爱就希望占有,占有就是一种限制,爱希望回报,回报就是一种索取。爱,有时候也会变成侵犯,既然是侵犯了,就不可能真正视对方独立平等不可强求不可冒犯。是不是老觉得我是对他好,就可以理直气壮?是不是还觉得,我是爱他的,就可以肆无忌惮?而对于被爱的人,其实常常不愿把爱自己的人定义为侵略者或者入侵者,于是便宁肯整天整天和朋友泡在一起,不得不面对父母的时候,就带上耳机。

读后感的书信写法篇二

从12月2日至今,早晨的时间都贡献给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了更多的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女友问题。

作者一生,有过三位亲切的女性。一位是别莲富斯(柳茜),一位是玛尔塔·普林,一位是妻子拉娅。柳茜和拉娅,分别是《钢铁》冬妮娅和达雅的原型。而普林却有点作品中安娜的影子。至于丽达,在《书信集》中并未提及。

2.经济问题。

《钢铁》中保尔后期生病之后从未提及经济问题。而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生活十分困难,还需要好友的接济。直至后来作品出版,有了稿费,生活才有了改善,并开始帮助身边的人。

3.好友问题。

《书信集》总共有636封。牵涉的人物众多。但让我有印象的好友只有日吉廖娃、诺维科夫、罗德金娜等。不少朋友被写入到《钢铁》。其中,作者还在后期跟《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有书信来往(比肖洛霍夫大一岁)。作者很佩服高尔基,并和高尔基在同一年去世。

4.版本问题。

《钢铁》在国内的版本,由于出版社不同,内容不尽相同。其实,在刚刚发行的时候,不同版次都有所不同。有多插图的精装版,第二版是向作家代表大会献礼的,第三版是大众版。奥斯特洛夫斯基针对不同的人群,有进行不同的删改。比如针对儿童版,作者会重新校对,将部分地方改得通俗易懂(第579封)。又如作者在第四版(列林格勒版)中,为了“使得敌人无法利用这些文字,或误读或曲解原意,对我们进行攻击。删掉了彼得留拉的一段话和保尔的一种说法:“夜色愈浓,星光愈亮”。原因是保尔不知道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行“痛苦愈深,离上帝愈近”。(第424封)

5.作品问题。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不只是《钢铁》,还有《暴风雨中诞生的》(翻译问题,有些称为《暴风雨的儿女》,英国版称为《英雄的诞生》)。

6.保尔与《钢铁》(引用)。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事实。全是事实。我想让人看看在战斗中和建设中的青年工人。(第147封)

(批注:反映战斗和建设中的青年工人是作者写作的初衷。)

2)我打算写书的时候,是想写成回忆录、随笔,把一连串的真实事件写下来。然而,和考斯特洛夫同志的会面,改变了这一意图。考斯特洛夫当时是《青年近卫军》的编辑,他建议以中篇或长篇小说的形式描述少年和青年工人的经历,写他们的童年和劳动,写他们后来怎样参加那一阶段的斗争。

(批注:写成回忆录反映的就是个人,写成小说反映的就是一类人。)

我试图以文学形式反映确实发生过的事情,描绘一大批人,他们有的尚在工作,有的已经去世。

我只写事实,这也限制了我,有时候成了事实的俘虏。换一种写法吧,那会变成幻想,不再是真实情况。

人物的姓名,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系杜撰。

我做这项工作,只是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回想起书稿中所描述的事情。我甚至不标明它是中篇或长篇小说,而仅仅简单地称之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158封)

(批注:只写了第一部时,作者称之为中篇,因为如果称之为长篇,太夸张,炫耀。;写了第二部后,称之为长篇。)

3)五年紧张的劳动,成果是长篇小说的第一、二部,描绘以往的岁月,躁动的青春。我是布尔什维克的青年近卫军之一。坚强如钢的党组织培育了我们。我们是暴风雨中诞生的。(第229封)

(批注:钢铁不只指的是战士,也指的是布尔什维克)

4)我绝不让自传放进乌克兰文本。我不允许莫斯科和克列巴诺夫以自传为前言,放入我的著作。因为我写自传,是为了布尔什维克的宣传,为了教育青少年,而并非广告。(第273封)

(批注:作者不想因为自己,让读者去读这本书,而想因为作品本身,让读者就感受作品,感受其中的人物。)

5)我会全力以赴,用文学的语言,描绘往昔的壮美场景,即便只反映其小小一角也好。(第311封)

6)很久以前读到,或目睹,耳闻过的一些事情,可存留在记忆中的东西,不足以作为一本长篇政治小说的基础。(第319封。指的是《暴风雨中诞生的》)

(批注:两本小说,都是政治小说,政治小说当然要服务于政治,慧娟说的是对的。)

7)决定删除长篇小说《钢铁》第二部内写的柯察金遇到屈察姆老头的数行。老头反苏维埃的腔调刺耳得很——这里必须做些修改,或者干脆删去。(第323封)

8)和这封信同时,寄上长篇小说《钢铁》第二部,其中我完全摈弃了第一章的开头部分,此处讲述保尔参加反对派,对共青团的正面人物而言,是缺乏典型性的。当代英雄,就是那些决不偏离党的路线的人们。这个事件是我为了使情节曲折而想出来的,看来在政治上和艺术上都不正确。(第372封)

(批注:前两处删改,都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服了作者,这点不是很喜欢)

9)我坚决反对把我和小说主人公之一的保尔视为同一个人。批评家的任务,是指出其缺点和优点,断定其是否有助于我们对青年的布尔什维克教育事业。(第396封)

(批注:所以我们读者在进行解读时,是否也应该遵照作者的原意,不要把保尔和奥斯特洛夫斯基视为同一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从自传性小说这个角度进行解读)

10)在保尔给哥哥阿尔乔姆的信中,有一句“研读所有的古典文学”,应改为“研读主要的古典文学作品”。(第460封)

(批注:所有变成主要,更谦虚,更低调。)

11)保尔·柯察金是个活得乐观、爱得热烈的年轻人。正是因为热爱生命,他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献身。保尔不应一脸严肃,虽然他想这样。生命力十分旺盛,透过外表的严肃,散发出勃勃英气。在朋友的圈子里,他常常笑声朗朗,富有感染力。然而,和敌人相遇,他便成了令对方畏惧的人。面对武装之敌,他决不手下留情……(第481封)

(批注:对电影改编的嘱托,确实如此,活得乐观,爱的热烈,喜欢这八个字。)

7.读书方法。

在读这厚厚的两本书时,我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一封封读过去,显然浪费时间,且不适用。因此,我充分采用了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对自己研读作者作品有帮助的章节,进行细读;讲无关紧要内容的,一目十行。大大节约了阅读时间。其次,在读书顺序上,也要进行选择。比如阅读写给别莲富斯的信,可以单独选择出来,先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把握作者对柳茜的整体情感,不至于中断。在按顺序进行阅读时,可以在目录上进行关键词的批注,有助于节约回看的时间。如果就这样看下去,一点笔记都没有,对于这样的读书,我只能呵呵了。

本文作者:芒果happy(公众号:罗老师用文字记录生活)

读后感的书信写法篇三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书信的身影吧,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写信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后一封爱的书信》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是一本打开后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让我越看越来劲的书,看完已是凌晨5点,正是因为从中收获良多,才让自己忘记了睡觉这一件事。

从坂口先生成长史看到的是任何困难都不能阻碍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为了学好英语,挨家挨户敲门求助,最终能得到一位美国人的语言指导;一个本是上大学的年纪,为了能上美国大学,回到初中捡起功课,勤奋的学习让他即使在起点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完成学业并考取全日本第一个精算师;一个为了在美国生存下来的学子,兼职常人不愿意干的粗活,短短三个月消瘦20斤,面色变得惨白,但依然不能动摇他的目标。任何时候,唯一能阻碍成长的,就只有不愿成长的自己。

从坂口先生的经营策略上可以学到:正确价值观是核心,带着愿景和使命的工作才能叫事业,而选材和扎实训练是成功的关键。

正确认识到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用。当然,寿险是一门生意,它必须获利,但如果没有寿险的存在,有多少家庭会因变故而进入窘迫之境。寿险的神奇力量,在于它不同于传统行业,客户签字的那一刻意味着服务时间长达十年甚至一辈子,它能为所有的家庭成员创造心灵的平和。寿险销售人员最有价值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客户需要的时候,送上理赔金,将每张真实的寿险保单作为最后一封爱的书信给到客户。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寿险的工作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的人干对的事,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奉行的是人海战术,希望通过人力增长带动业务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却发现它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甚至于从某种角度已经严重影响到固有从业者的业务开展。反观保德信的成功,在一开始就选择对的人来成就这一份事业,在培训工作下狠功夫,从源头提升从业人员质量、销售质量,这和饶总回来深寿提出的队伍的专业化、优才化、全职化不谋而合。要实现这三化,稳健经营,我们的工作就应该纠正是人就增的'发展想法,增员对象应该是对行业认同、能认真对待出勤、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销售能力的人,通过扎实训练提升销售人员对寿险的认知,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保额销售技能。

从坂口先生的管理中,学到管理是有温度的。在坂口阳史先生葬礼上,数千共事的同事从各地赶来吊唁,现场放声大哭,这个景象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也是对他的管理最大的认同。在他的管理中,除了严厉,更多的是以身作则,和发自内心的关怀、鼓励与信任,用行动和真诚去影响身边的同事。回到我们的管理工作,我们的以身作则少了,我们的关怀少了,我们的鼓励信任也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与被管理、服务和被服务会慢慢的形成不理解,不支持,与上下同欲,戮力同心渐行渐远。

《最后一封爱的书信》不仅仅是客户的一封书信,还是坂口阳史先生给我们每一个寿险从业者的书信。回归寿险真谛,深刻认知我们这份事业的意义,带着愿景和使命,用“全人”的标准去展示寿险人的魅力。虽然我们不是保德信的一员,但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同样有着坂口先生的梦想,用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去感受寿险的温度,把爱与责任传递到千家万户。

读后感的书信写法篇四

这是一本打开后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让我越看越来劲的书,看完已是凌晨5点,正是因为从中收获良多,才让自己忘记了睡觉这一件事。

从坂口先生成长史看到的是任何困难都不能阻碍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为了学好英语,挨家挨户敲门求助,最终能得到一位美国人的语言指导;一个本是上大学的年纪,为了能上美国大学,回到初中捡起功课,勤奋的学习让他即使在起点严重落后的情况下,完成学业并考取全日本第一个精算师;一个为了在美国生存下来的学子,兼职常人不愿意干的粗活,短短三个月消瘦20斤,面色变得惨白,但依然不能动摇他的目标。任何时候,唯一能阻碍成长的,就只有不愿成长的自己。

从坂口先生的经营策略上可以学到:正确价值观是核心,带着愿景和使命的工作才能叫事业,而选材和扎实训练是成功的关键。

正确认识到人寿保险的意义与功用。当然,寿险是一门生意,它必须获利,但如果没有寿险的存在,有多少家庭会因变故而进入窘迫之境。寿险的神奇力量,在于它不同于传统行业,客户签字的那一刻意味着服务时间长达十年甚至一辈子,它能为所有的家庭成员创造心灵的平和。寿险销售人员最有价值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客户需要的时候,送上理赔金,将每张真实的寿险保单作为最后一封爱的书信给到客户。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寿险的工作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的人干对的事,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奉行的是人海战术,希望通过人力增长带动业务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却发现它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甚至于从某种角度已经严重影响到固有从业者的业务开展。反观保德信的成功,在一开始就选择对的人来成就这一份事业,在培训工作下狠功夫,从源头提升从业人员质量、销售质量,这和饶总回来深寿提出的队伍的专业化、优才化、全职化不谋而合。要实现这三化,稳健经营,我们的工作就应该纠正是人就增的发展想法,增员对象应该是对行业认同、能认真对待出勤、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销售能力的人,通过扎实训练提升销售人员对寿险的认知,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保额销售技能。

这个景象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也是对他的管理最大的认同。在他的管理中,除了严厉,更多的是以身作则,和发自内心的关怀、鼓励与信任,用行动和真诚去影响身边的同事。回到我们的管理工作,我们的以身作则少了,我们的关怀少了,我们的鼓励信任也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与被管理、服务和被服务会慢慢的形成不理解,不支持,与上下同欲,戮力同心渐行渐远。

《最后一封爱的书信》不仅仅是客户的一封书信,还是坂口阳史先生给我们每一个寿险从业者的书信。回归寿险真谛,深刻认知我们这份事业的意义,带着愿景和使命,用“全人”的标准去展示寿险人的魅力。虽然我们不是保德信的一员,但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同样有着坂口先生的梦想,用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去感受寿险的温度,把爱与责任传递到千家万户。

读后感的书信写法篇五

看完一本名著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读后感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12月2日至今,早晨的时间都贡献给了这本书。读完之后,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了更多的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女友问题。

作者一生,有过三位亲切的女性。一位是别莲富斯(柳茜),一位是玛尔塔·普林,一位是妻子拉娅。柳茜和拉娅,分别是《钢铁》冬妮娅和达雅的原型。而普林却有点作品中安娜的影子。至于丽达,在《书信集》中并未提及。

2.经济问题。

《钢铁》中保尔后期生病之后从未提及经济问题。而现实生活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生活十分困难,还需要好友的接济。直至后来作品出版,有了稿费,生活才有了改善,并开始帮助身边的人。

3.好友问题。

《书信集》总共有636封。牵涉的人物众多。但让我有印象的好友只有日吉廖娃、诺维科夫、罗德金娜等。不少朋友被写入到《钢铁》。其中,作者还在后期跟《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有书信来往(比肖洛霍夫大一岁)。作者很佩服高尔基,并和高尔基在同一年去世。

4.版本问题。

《钢铁》在国内的版本,由于出版社不同,内容不尽相同。其实,在刚刚发行的时候,不同版次都有所不同。有多插图的精装版,第二版是向作家代表大会献礼的,第三版是大众版。奥斯特洛夫斯基针对不同的人群,有进行不同的删改。比如针对儿童版,作者会重新校对,将部分地方改得通俗易懂(第579封)。又如作者在第四版(列林格勒版)中,为了“使得敌人无法利用这些文字,或误读或曲解原意,对我们进行攻击。删掉了彼得留拉的一段话和保尔的一种说法:“夜色愈浓,星光愈亮”。原因是保尔不知道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行“痛苦愈深,离上帝愈近”。(第424封)

5.作品问题。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不只是《钢铁》,还有《暴风雨中诞生的》(翻译问题,有些称为《暴风雨的儿女》,英国版称为《英雄的诞生》)。

6.保尔与《钢铁》(引用)。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事实。全是事实。我想让人看看在战斗中和建设中的青年工人。(第147封)

(批注:反映战斗和建设中的青年工人是作者写作的初衷。)

2)我打算写书的时候,是想写成回忆录、随笔,把一连串的真实事件写下来。然而,和考斯特洛夫同志的会面,改变了这一意图。考斯特洛夫当时是《青年近卫军》的编辑,他建议以中篇或长篇小说的形式描述少年和青年工人的经历,写他们的童年和劳动,写他们后来怎样参加那一阶段的斗争。

(批注:写成回忆录反映的就是个人,写成小说反映的就是一类人。)

我试图以文学形式反映确实发生过的事情,描绘一大批人,他们有的尚在工作,有的已经去世。

我只写事实,这也限制了我,有时候成了事实的俘虏。换一种写法吧,那会变成幻想,不再是真实情况。

人物的姓名,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系杜撰。

我做这项工作,只是希望我们的年轻人回想起书稿中所描述的事情。我甚至不标明它是中篇或长篇小说,而仅仅简单地称之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158封)

(批注:只写了第一部时,作者称之为中篇,因为如果称之为长篇,太夸张,炫耀。;写了第二部后,称之为长篇。)

3)五年紧张的劳动,成果是长篇小说的第一、二部,描绘以往的岁月,躁动的青春。我是布尔什维克的青年近卫军之一。坚强如钢的党组织培育了我们。我们是暴风雨中诞生的。(第229封)

(批注:钢铁不只指的是战士,也指的是布尔什维克)

4)我绝不让自传放进乌克兰文本。我不允许莫斯科和克列巴诺夫以自传为前言,放入我的著作。因为我写自传,是为了布尔什维克的宣传,为了教育青少年,而并非广告。(第273封)

(批注:作者不想因为自己,让读者去读这本书,而想因为作品本身,让读者就感受作品,感受其中的人物。)

5)我会全力以赴,用文学的语言,描绘往昔的壮美场景,即便只反映其小小一角也好。(第311封)

6)很久以前读到,或目睹,耳闻过的一些事情,可存留在记忆中的东西,不足以作为一本长篇政治小说的基础。(第319封。指的是《暴风雨中诞生的》)

(批注:两本小说,都是政治小说,政治小说当然要服务于政治,慧娟说的是对的。)

7)决定删除长篇小说《钢铁》第二部内写的柯察金遇到屈察姆老头的数行。老头反苏维埃的腔调刺耳得很——这里必须做些修改,或者干脆删去。(第323封)

8)和这封信同时,寄上长篇小说《钢铁》第二部,其中我完全摈弃了第一章的开头部分,此处讲述保尔参加反对派,对共青团的正面人物而言,是缺乏典型性的`。当代英雄,就是那些决不偏离党的路线的人们。这个事件是我为了使情节曲折而想出来的,看来在政治上和艺术上都不正确。(第372封)

(批注:前两处删改,都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服了作者,这点不是很喜欢)

9)我坚决反对把我和小说主人公之一的保尔视为同一个人。批评家的任务,是指出其缺点和优点,断定其是否有助于我们对青年的布尔什维克教育事业。(第396封)

(批注:所以我们读者在进行解读时,是否也应该遵照作者的原意,不要把保尔和奥斯特洛夫斯基视为同一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应该从自传性小说这个角度进行解读)

10)在保尔给哥哥阿尔乔姆的信中,有一句“研读所有的古典文学”,应改为“研读主要的古典文学作品”。(第460封)

(批注:所有变成主要,更谦虚,更低调。)

11)保尔·柯察金是个活得乐观、爱得热烈的年轻人。正是因为热爱生命,他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献身。保尔不应一脸严肃,虽然他想这样。生命力十分旺盛,透过外表的严肃,散发出勃勃英气。在朋友的圈子里,他常常笑声朗朗,富有感染力。然而,和敌人相遇,他便成了令对方畏惧的人。面对武装之敌,他决不手下留情……(第481封)

(批注:对电影改编的嘱托,确实如此,活得乐观,爱的热烈,喜欢这八个字。)

7.读书方法。

在读这厚厚的两本书时,我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一封封读过去,显然浪费时间,且不适用。因此,我充分采用了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对自己研读作者作品有帮助的章节,进行细读;讲无关紧要内容的,一目十行。大大节约了阅读时间。其次,在读书顺序上,也要进行选择。比如阅读写给别莲富斯的信,可以单独选择出来,先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把握作者对柳茜的整体情感,不至于中断。在按顺序进行阅读时,可以在目录上进行关键词的批注,有助于节约回看的时间。如果就这样看下去,一点笔记都没有,对于这样的读书,我只能呵呵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