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保障的内容

时间:2023-09-01 05:32:42 作者:李Y

社会保障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要而关心的内容。在全球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福祉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社会保障部分,旨在提出更加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政府将致力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保障水平,确保人民享有公平、可及、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权益。随着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人民对于社会保障的期待和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保障的内容篇一

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稳增长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开放发展,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8%,城镇新增就业41.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3%。总体看,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社会预期向好,稳住了发展基本面。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4.4%、增速居全国前列,非税收入占比连续4年下降,万元gdp能耗下降3.6%。各地发展出现不少新亮点新特色,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格局初步形成,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新动能不断累积。建成投产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整车二期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工业投资4.5个百分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30家、增长29.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10.1%,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北斗导航应用等新兴产业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公有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1.3%。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60%,旅游总消费增长26%。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因素增多。

——民生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其中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5%和7.7%。实现12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出列和8个贫困县摘帽的年度目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开工建设16.4万套,新增分配入住10.4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万户。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克难攻坚稳增长。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六稳”措施精准发力。突出抓好650项工业跨越发展项目,加大力度支持汽车、铝、机械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发展,举办广西工业博览会以及政银企对接等活动,促进企业稳产复产和产销对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发行政府和企业债券,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出台20条措施促进社会投资,狠抓项目开竣工,新开工重大项目1456项,竣工投产729项。抓好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千方百计优供给促消费;举办“壮族三月三”国际电商节等系列活动;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19家、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1家、广西特色旅游名县7家、4a级景区17家。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10+3”提升行动,建设959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新建1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稳定粮食总产量在300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养殖、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通过农村电商和举办交易会等方式带动农产品销售。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工贸易额达585亿元、占外贸比重进一步提高,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发展跨境电商,上线运行西部首个沿海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落实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深挖财政增收潜力,实现财政收入2454亿元,八项支出增长17.3%,盘活存量资金900亿元,财政收支运行平稳。

二是深化改革优供给。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千方百计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出台41条措施,从电力、融资、税费、社保、人工、物流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为企业减负约300亿元。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成立广西电力交易中心,推进4批电力直接交易。减免和降低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50亿元。优化传统产业供给,出台中国制造2025广西实施意见,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提升、降成本增效益、产业转型升级三大专项行动,新增工业企业名牌产品107个。推进糖、铝产业“二次创业”,加快化工、有色金属等企业“退城入园”。完成国家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多途径打通供需通道去库存,出台支持农民工等新市民购房政策,新市民首次购房18.8万套、占全区商品住房销售面积的44.5%。开展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降至12.6个月。积极稳妥防风险去杠杆,实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推进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多渠道增加和优化金融资源供给,直接融资1238.9亿元,增长32.4%。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在融资总量达到4900亿元的同时,实体经济杠杆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2%。加大力度补短板,统筹安排财政资金187.8亿元支持脱贫攻坚战、180多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685亿元实施自治区为民办实事工程。交通、电信、教育、卫生等领域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部投资。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年基本完成280项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调整700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3项中介服务事项,公布全区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完成43个自治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并对外公布,南宁、柳州、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等6个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六证合一”商事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功能分类等多项国企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农金村办”模式实现乡镇示范点全覆盖。推进70%以上的乡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区颁证率达60%。投融资、医药卫生、价格、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农垦等改革扎实推进。

三是狠抓创新促转型。全面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工业创新发展工程。整合科技项目形成五大科技计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项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新增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8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自治区级高新区达10家。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成为全国首批3个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区之一。实施专利双倍增计划,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居全国第4位。“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打破了多年来广西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空缺国家科技大奖的局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效果明显,柳州入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广西众创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等“双创”基地建设加快,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1700多个市场主体,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5%。推进军民科技融合,我区进入国家军民融合综合评估首批试点行列。

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保障的内容篇二

在“20xx年重点工作”这一部分,围绕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一主线,就金融监管体制、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打击非法集资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很多提法值得细细解读。

总体来说,对20xx年金融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强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两方面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共同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一是明确监管改革方向。

为适应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两种途径,即“职能整合”和“机构整合”。职能整合,是指以“双峰监管”模式为参考,围绕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这个重点,将“三会”承担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集中到央行,“三会”集中精力负责行为监管。而机构整合,是指参照“双峰监管”模式,由央行负责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三会”的基础上,组建金融监管委员会,统一负责行为监管,促进行为监管的统筹协调。这两种改革途径,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合二为一。应该说,改革的实质在于职能整合。

二是关注重点监管对象。

近几年,我国在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全面开闸等多方面,都有付诸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现象层出不穷。金融监管有必要与时俱进,构建与新生的金融事物相匹配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合力监管,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业发展需求,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报告提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突出了对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监管工作的重视。20xx年,将是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的“规范发展年”。

三是探索监管有效途径。

报告中提到“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法制化建设”、“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为之后如何具体开展实施金融监控、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指点迷津,明确措施。有效推动金融监管,必须围绕“三张清单”来解决问题:从政府角度上,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从企业角度上,要拿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把握风险底线;从市场角度上,要理出“责任清单”,平衡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的“两只手”。总之,主要的目的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第一,优化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后,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大大提升,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将成为常态,进而导致本外币利差出现更为频繁的波动,推动资金的跨境流动,外部金融环境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将随之增强。报告提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实际上是希望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构建的创新要抓住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跨境收支、国际贸易等业务带来的优势,积极探索自贸区为企业设立本外内外互通的自由贸易账户的经营模式,增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二,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

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对此,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商业银行应主动摒弃“规模情结”,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通过转型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通过战略定位差异化,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的商业模式;业务结构综合化,更多发展财富管理、交易金融等非信贷业务,调整客户结构,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比例,借助优势产品的研发,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运行模式轻型化,构建起资本消耗少、风险权重低、更安全可控的资产与业务体系,建立更高效灵活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构网点体系;发展思维网络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入分析客户消费模式和风险偏好,提供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探索投贷联动,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第三,重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过去,由于农民缺乏抵押物、农村地区信用评级较低、农村金融网点缺乏等因素,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而言,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我国农村发展和中小企业成长。20xx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战”,“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亟需得到缓解。一方面,要通过在农村地区加快设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同时结合互联网金融等方式,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土地使用权、宅基地等作为抵押物的成为可能,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更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绿色金融是我国从资源和环境消耗型经济发展转化为以技术创新为引导的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作用至关重要。以绿色产业、绿色经济为切入点,研究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是当前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方向。下一步,应尽快建立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将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等纳入其中。银行业机构应主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绿色债券。同时,强化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持力度。

3页,当前第3123

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保障的内容篇三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保障方式。首先,它是由社会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经济保障,超出了家庭和社区的界限;其次,社会保障一般由政府主导,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不同于私人的慈善行为或个人的自我保险行为;第三,现代社会保障除了提供实物援助以外还提供现金援助,并建立起发放这些援助的全国性社会行政体系。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从社会保险的项目内容看,它是以经济保障为前提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不论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强制性、社会性和福利性等特点。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社会保险项目分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资金主要来源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缴费,政府给予资助。依法享受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渐完善。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19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1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1996年8月,国家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4年12月,国家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这些行政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了促进作用。

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等。国家和社会以多种形式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残疾等原因而无力维持基本生活的灾民、贫民提供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福利设施,急需的生产资料、劳务、技术、信息服务等。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城镇和农村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我国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和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兴办多种形式的福利企业,帮助适合参加劳动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此外,我国政府还通过发行社会福利彩票募集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

优抚安置,是指政府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残废军人予以优待抚恤的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19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江书记签署命令,批准公布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社会互助具有自愿、非营利性的特点,其主要形式有:工会、妇联等团体组织的群众性互助互济;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的慈善救助;城乡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社会互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捐赠和成员自愿交费、政府从税收方面给予的支持。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该法对社会捐赠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进行了立法规范和鼓励。

社会保障制度可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保证条件。这是因为,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运行。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会导致在收入分配上存在较大差距,一部分人收入很高,生活富裕,一部分人收入很低,陷入贫困的境地;同时,由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的作用,使部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一部分人陷于生活无着的困境。由此可见,市场经济自发向效率倾斜,不能自发地实现社会公平分配。而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收入再分配兼顾到社会公平,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作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分散劳动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也是对市场经济缺陷的一种弥补。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合理流动,如果没有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劳动力就无法流动,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难以实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平等进入市场,参加竞争,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以维护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国原有的保障制度,是企业保障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一切保障费用均由企业自行筹措和负担,而各个企业发生风险的人数有多有少,退休人员与在职职工的比例有高有低,发生的风险的程度有大有小,因而在保障费用的负担上畸轻畸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平等竞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同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障费用的费率是统一的,这就均衡了各个企业社会保障费用的负担,为企业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条件。此外,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通过社会保障能使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从而为企业竞争和资源优化组合配置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劳动者在劳动中可能发生工伤风险、疾病风险和失业风险,女职工又要生育子女。这将使部分职工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岗位,失去和减少维持生活的收入来源。此外,劳动者也必然会由青年走向壮年,最后步入老年而丧失劳动能力。如果这些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他们就难以生存下去,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使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获得社会给予的物质帮助和保障,能够正常地继续生存下去。这就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可见,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分享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社会保障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和社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等诸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制度所难以替代的,尤其是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就业难、就医难、读书难、贫困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保障的内容篇四

社会保障制度可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保证条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社会保险制度。指由国家依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

2、社会福利制度。广义上与社会保障同义,狭义上指由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地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化服务的社会性制度。

3、社会救济制度。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4、社会优抚制度。指国家依法定的形式和政府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有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互助制度。指民间组织对部分劳动者的帮助,主要是解决政府政策规定之外、没有很好解决但仍需获得外界帮助的实际困难。社会互助是社会救助的补充,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6、个人储蓄积累保障。是个人或家庭将部分资金存入银行的一种保障形式,是社会保障的一种有效而必要的补充。

1、保障权利公平。公民享受教育、健康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在西方被统称为“福利权利”或“社会权利”,被视为对基本公民权的拓展,或社会公民权的一部分。联合国《人权宣言》中有关“福利条款”对这一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如第22条——“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社会保障把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享受了全民的社会保障,意味着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证,从而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参与社会竞争。

2、保障机会公平。机会公平是指,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应被覆盖在社会保障范围内,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

3、维护规则公平。规则公平指一视同仁,既不能对弱势群体歧视,又不能对特权阶层倾斜。通过社会保障机制,重点保护社会的极端贫困人口(即在绝对生存需求线下的群体)。因为和高收入群体相比,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从风险管理获得的保护也是最不完善的。这就意味着,不实施社会保障,他们可能落入所谓“贫困陷阱”之中,形成恶性循环。

4、调节分配公平。分配公平提高效率,分配不公损害效率。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进行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差别,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强调竞争原则,而且强调保障机制。中国改革近30年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个弱势阶层,其人数估计已达1.4亿-1.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这就需要在效率与公平的天平上,更加重视公平,给予弱势阶层一定的保障。解决得好,社会则和谐发展;解决得不好,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强调动力机制,而且强调平衡机制。应该说,改革30年,动力机制得到了一定发挥,但与之协调的平衡机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表现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行政垄断集团无法抑制;国家财富增加了,但国民并不幸福;教育的不公平加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凸现等等,不一而足。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资本推动,而且需要温情政府。我们知道,资本是高效的分配资源,但是资本本身是没有人情味的。那么,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高效、又有人情味呢?这就需要温情的政府在稳定宏观经济的同时,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需要,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上,给全体公民安全感,这样,社会大众再无后顾之忧,携手朝着和谐社会远大的目标进发。

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经济效率,而且需要社会公平。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追随的是货币选票,富人们养的宠物所喝的牛奶,正是穷人孩子维持健康的必需品。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是市场不灵的结果。其实,根本不是。因为,市场机制正在做它应该做的事,即把物品分配给有货币选票的人。怎么办呢?只能通过公平进行再分配,解决收入的缺陷。解决之道:一方面,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另一方面,编制“安全网”,保护不幸者免受困苦。

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保障的内容篇五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金融经济同样处在一个高位瓶颈阶段,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政府工作报告金融内容,一起看一下吧!

1、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2、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3、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4、 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5、 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6、 推动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信息技术协定等谈判,加快环保、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

7、 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

8、 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9、 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10、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3页,当前第1123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