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作品设计方案(专业12篇)

时间:2023-11-25 10:19:05 作者:温柔雨 高中信息技术作品设计方案(专业12篇)

编写计划书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范文或样例,以了解不同领域或情境下的计划书写作方式和要点。下面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计划书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的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以学生为本,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强化常规工作,努力把我们组建设成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紧密团结,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优秀备课组。

1.教师方面:

教研组长:章晓东备课组组长:邹文才。

备课组人员:邹文才郑晓琼任瑶瑶吴永端王振杰。

2.学生方面:

本学期任务重,时间紧。高三的通用技术高考在9月24号时间紧迫,高二16个班级就三位老师任课,总体任务较重。

1.高三及时制定二轮专题复习计划,并争取在第二次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高二年级确保合格率不低于98%。

1.本学期备课组将切实搞好各种复习迎考工作,高三及时制定二轮专题复习计划。

2.高二年级认真研究会考考试大纲,加强培优补差。

成员:全体成员。

时间:每周周一及周四下午第三四两节。

地点:高三办公室。

授课总数24辅导总数24考试总数4。

时间教学专题教学内容课时辅导备注。

第1周探讨新计划针对新课程特点,探讨教学设想和措施12。

第2周。

考前模拟训练1针对高考中重点内容,探讨复习措施12。

第3周。

考前模拟训练2最后对学生的疑点难点进行解决12。

第6周放假。

第7周技术试验的探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哪种技术实验11。

第8周公开课对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

第9周。

交流经验与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第10周。

期中考试。

第11周期中考试总结期中考试总结。

第12周课外活动的安排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第13周技术语言就设计的交流语言进行讨论。

第14周教学方法的讨论根据其他地区实施的情况,讨论可借鉴的教学方法。

第15周模型制作就学生进行怎样的模型制作讨论12。

第16周。

交流经验与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第17周期中复习计划对高二期末复习计划制定和高三高考第二次考试冲刺复习计划。

第18周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测试11。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集合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建设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具有中国特色、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过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技术课程应结合自身的特征,把它落实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本学期开设《技术与设计1》,高一年级5个班同时开课,每周1课时,总课时数20节,其中课堂教学19节,教学评价1节。

第1周针对新课程特点,探讨教学设想和措施。

第2周统一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4周学术研究讨论。

第6周放假。

第7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哪种技术实验。

第8周对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

第9周与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第10周统一教学进度。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进行六认真检查。

第13周针对检查结果指出不足,指导如何改进。

第14周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第15周就设计的交流语言进行讨论。

第16周根据其他地区实施的情况,讨论可借鉴的教学方法。

第17周就学生进行怎样的模型制作讨论。

第18周制定复习计划。

第19周期末考查。

第20周进行教学评价。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集合

全校学生。

发明创造(小制作)、科技论文、科技创意(幻想作品)。

xx月xx日。

1、发明创造(小制作)。

参赛选手的发明创造作品。发明创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中所规定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已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的项目优先参赛,具体可参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此项提倡“废物利用”小发明小制作。

可供参考的作品范围:

(1)玩具和文体用具。

(2)教学和学习用具。

(3)日常生活用具。

(4)工农业生产用具。

(5)环保作品(废旧材料用品的回收与利用)。

(6)其它。

2、科技论文。

科学论文是指: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及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等。科学研究论文或研究项目必须附有研究过程记录、论文全文、研究报告及参考书目、实验数据及其他必要的图表资料、证明材料等。

可供参考的作品范围:

(1)数学。

(2)物理。

(3)化学。

(4)生物。

(5)环境科学。

(6)工程学。

(7)计算机科学。

(8)行为与社会科学。

(9)地理。

(10)医学与健康。

(11)其它。

3、科技创意。

也称幻想作品大赛,创意作品是基于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而大胆提出的富有想象力,能启迪人们的创造思维,符合科学原理的构想都可以参加竞赛,既可以用论文、小说,也可以用图式的形式来表达创意。

“三自”原则和“三性”原则:

(1)“三自”原则: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

(2)“三性”原则: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逸夫一楼。

全体学生。

xx。

xx、xx、xx、xx(每人50道题,提供电子文档,10月20日上交到xx)。

xx。

xx、xx、xx、xx。

1、从“题海”中揭取题目,交与评判小组现场做答。

2、答对题目者有小奖品,同时获得一粒智慧豆;答错者,将从所在班级扣减一粒智慧豆。

3、团体记分:分年级按班级智慧豆的总数从大到小排名,分年级设置团体一、二、三、四等奖,智慧豆相同者,扣减智慧豆较少者排名靠前。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

制作材料:一把剪刀、一双穿过的旧毛袜、饮料瓶、针线、丝绵。

步骤一:先把饮料瓶剪开,再把袜子口朝下套进去,脚跟的地方最好在前,显得好看。

步骤二:为了使更加立体一些将一些丝绵塞到脚跟的地方,使看起来鼓鼓的,形成脸蛋,因为瓶子轻放在桌子上容易倒,接着为了使更稳定,可以在底部装些大米或小麦增加重量。

步骤三:接着用针在小娃娃眼睛的部位安上眼睛,(也可以用扣子代替)。

步骤四:接着用线给可爱的小人缝上嘴巴,一个笔筒就诞生了!而且是自制的哦!低碳又环保!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我们缺乏一双去观察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都能够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再说,自己亲手制作的笔筒,岂不是更有意义,说不定用起来的心态都不一样了呢!

为落实省国培办《关于组织实施甘肃省2016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甘国培办〔2016〕35号)和市教科所《关于组织参加甘肃省2016“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定市教研发〔2016〕53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区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2016年7月起,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实施我区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理工中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测评和认证等任务,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发展的能力,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

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师(2018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可自主选择参加培训、工勤人员不参加培训)均要参加“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参加了2015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2015年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不重复参加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二)培训内容及标准。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我区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

(三)培训效果评估。

“能力提升工程”测评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获得学分、培训结业证书。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学习完成后可到培训机构的学习和管理平台查看成绩。结业证书全省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由省工程办统一管理。

三、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网络培训学习和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教学实践两部分组成。培训机构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共同研究制定本级研修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骨干培训者培训,开展全员网络课程学习、校本研修及过程性测评;各校(园)要更多地依靠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教师须参加训前诊断测评,并依据测评结果在培训机构提供的相应培训课程中进行选学。

四、推进和实施。

(一)推进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混合式培训,开展“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式的整合培训,实现个人自学、网络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2.由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网络研修(即线上课程学习和研修活动)。参训教师要依据诊断测评结果和自身需求,明确研修主题,选择课程模块,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着眼于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开展线上课程学习。

3.由区教体局、培训机构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实践,完成线下实践任务,各学区、校(园)要制定本校校本教研计划,教师线下教学实践打分表。

4.依托培训机构,各学区、校(园)负责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组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专家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强化情境体验,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实施步骤。

1.2016.7月,开展集中培训。下发相关通知,组织开展校长、管理者和助学辅导教师集中培训,明确工作流程和任务。

2.2016.8月,参训人员报名、审核。对教师参训资格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教师在国培项目网络培训平台进行报名,并进行学员统计和编班等工作。

3.2016.8月-2016.11月,全员网络培训。诊断测评+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实践(包括统一组织送教下乡等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和微课大赛、教学设计、晒课评课和课例征集等评优选先活动等);收集工作简报、工作小结和学情数据等。

5.2016.12月,总结评估。各学区、校(园)上报不少于3期的工作简报;收集本校优质生成性资源目录及光盘;上报教师线下教研评分表;总结2016年度提升工程整体工作,制作和分发结业证书,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

五、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区教体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人事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教研室、电教室共同承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推进的规划及方案,统一安排、组织、管理、指导、协调我区“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培训和测评的具体实施,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制定我区管理制度,组织培训管理者、骨干培训者、教研员和中小学校长(园长)等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督查我区教师培训、测评过程和培训完成情况结果的运用,报送项目备案材料,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等。

(二)工作职责。

1.人事股:负责将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学区、校(园)评先选优、校(园)长评先选优、年度考核,教师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名优教师申报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2.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方案、测评细则的制定,与上级部门、培训机构和各学区、校(园)培训事宜的衔接和培训学员信息的上报等工作,并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3.教研室:负责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浓郁的应用氛围。

4.电教室:负责组织各类参训学员网络注册和平台操作,教学课件制作、微课程、电子白板应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案例资源征集活动,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广泛动员教师和学生依托空间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和空间互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5.各学区、校(园):负责培训教师的信息上报、督促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实践评价和组织实施教师的测评工作。通过组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测评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完成测评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监督机制。

1.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教体局将把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对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二)设备保证。

1.电教室协助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督促学校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教师培训提供设备保证和技术支持。

2.各学区按照就近原则,负责安排辖区内已接通宽带网络的大规模学校(园)对口帮扶没有接通宽带网络的学校(园)教师完成培训任务。

(三)经费保障。

“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经费由省级统筹安排,纳入“国培计划”经费管理。教师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

七、联系方式。

7.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8.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计划。

9.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心得。

10.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建设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具有中国特色、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过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技术课程应结合自身的特征,把它落实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本学期开设《技术与设计1》,高一年级5个班同时开课,每周1课时,总课时数20节,其中课堂教学19节,教学评价1节。

第1周针对新课程特点,探讨教学设想和措施。

第2周统一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4周学术研究讨论。

第6周放假。

第7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哪种技术实验。

第8周对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

第9周与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第10周统一教学进度。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进行六认真检查。

第13周针对检查结果指出不足,指导如何改进。

第14周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第15周就设计的交流语言进行讨论。

第16周根据其他地区实施的情况,讨论可借鉴的教学方法。

第17周就学生进行怎样的模型制作讨论。

第18周制定复习计划。

第19周期末考查。

第20周进行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知道思想,运用现代学习理论、网络环境与多媒体技术,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规划,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选择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活动形式、教学评价、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整个课堂设计要贯穿一条主线(信息素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

一、教学设计应当把握重点。

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策略等来进行教学设计,把握以下重点。

1.三维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育人思想,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结构,追寻新时期条件下素质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2、重、难点。

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

3、学情分析:

4、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是本节课的头,别有用心的导入很重要,你要激发学生兴趣,让他在整个课堂中有求知欲望。

5、主体性教学策略。

主体性教学策略: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注意把握四条认知边界:一是教学的着眼点从怎样旧这点能够缺点错误转移到怎样激励学习潜能;二是不承认差生,只承认个体差异存在,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三是教学的注意中心应从知识本身转移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四是关注教学个性化走向个性群体化的实践策略。

6、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关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优化课堂要素的配置,追寻有效课堂学习的基本要素,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7、教学模式。

8、教师的主导作用。

重视课堂讲授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提倡简洁、精练、有效的课堂指导,优化课堂结构,重组环节步骤,重视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输载,研究课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传输。

9、任务设计的重要性:

任务:层次性,适用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a、目的:你是要学生做什么?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

b、广度:你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观向个体差异的学生。

c、深度:因个体差异,任务深度不同。

10、重视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配置合理、有密度、能够引导学生智力潜能开发的课堂练习。

11、与课程整合。

计算机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可以说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我们就要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来更好的为其它课程服务。

12、.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激励机制。

通过评价的激励,诱导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体统,引导学生的潜能发展。

多元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发展性评价:不以结果为主,更要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审美评价标准:美的标准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结构,不能以常人的标准进行。评价参考:只是为引人注意,还是赏心悦目的感受,更好理解我们要表达的意识。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关环节。评价、反馈与修改应该贯穿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教学任务设计。

1.教学内容的安排。

2.学习者特点的分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目标的任务途径。

知识技能情感。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陈述中,应该使用表达学生具体行为的动词,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笼统、含糊的词语,如“了解”、“学习”、“培养”、“理解”、“认识”、“欣赏”等,用这些动词表述的教学目标,教学后无法测量是否达标。教学目标的陈述主体不应是教师(或讲授内容),而是学生(或学习结果)。陈述教学目标应注意个性化。

教学目标描述用词举例:

(1)结果性目标。

a.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b.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指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2)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赏识、关注、拒绝、摒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能够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教学策略有微策略和宏策略之分,微策略关心在一个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如一个概念,一个原理)内部如何组织教学;宏策略考虑如何将多个知识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措施。

(四)教学过程及细节处理。

1.课前的资源准备与教学环境设计。

2.课堂的引入。

3.学生的合作。

4.教学的拓展与探索。

5.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

(五)教学实践体会。

1、作品名称:sunshine。

2、设计人员:张柠棋、赵蕴宁、侯昊泽、李思清、姚睿。

3、学生班级:少27(1班)。

4、设计时间: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笔筒。

内部可以放笔、直尺、圆规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模块。

前言:学生在使用文具时不能归在一起,有时会丢三落四,甚至看不见。于是设计了一个笔筒,他自身轻便,外观黏上了装饰,十分美丽,使用时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阳光,这就是这个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纸。

加工制造过程:

首先用小刀将筷子劈开成两半。

用双面胶将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个面,用透明胶在四个表面围一圈。

将筷子砍成两段,将头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关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个面表面,将白纸简称适当的形状置于笔筒内部作为隔离间。

小小的作品设计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细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来。

(一)加工图纸。

(二)作品使用说明书。

笔筒使用说明书。

产品简介:这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内部可放尺子、笔、圆规等。

构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个面及底部,用白纸作为隔板。

技术指标:笔筒高20cm,宽8cm,长8cm。

试用范围:学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笔筒,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筒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为倒圆台形,筒套底部通过筒身连接底座,筒身为软性的长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突子,筒身右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过滑槽分别连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设有若干张相互粘连的印刷纸。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轴。

所述筒套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挂文具的挂钩。

所述筒套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圆角,防止用户划伤手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不小心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筒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结合图1-5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笔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为倒圆台形,筒套底部通过筒身连接底座,筒身为软性的长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突子5,筒身右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过滑槽7分别连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设有若干张相互粘连的印刷纸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轴。

所述筒套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挂文具的挂钩8。

所述筒套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圆角,防止用户划伤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与插槽6相互连接将筒身2卷成为圆柱形,之后通过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这样一来构成笔筒;当用户需要拿取各种笔时,捏住笔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笔即可,因为筒套1为倒圆台形,所以用户拿取笔的范围比现有的笔筒大,有效防止笔筒被笔带倒,而在用户工作时,可以将钢笔、毛笔、文具挂在挂钩8方便拿取;当用户需要记录重要事务时,手握住笔身,在印刷纸4上记录即可,当最上方印刷纸写满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身2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1、作品名称:sunshine。

2、设计人员:张柠棋、赵蕴宁、侯昊泽、李思清、姚睿。

3、学生班级:少27(1班)。

4、设计时间:2016年5月。

1、作品功能:本作品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笔筒。

内部可以放笔、直尺、圆规及橡皮擦等文具。

2、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模块。

前言:学生在使用文具时不能归在一起,有时会丢三落四,甚至看不见。于是设计了一个笔筒,他自身轻便,外观黏上了装饰,十分美丽,使用时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阳光,这就是这个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纸。

加工制造过程:。

首先用小刀将筷子劈开成两半。

用双面胶将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个面,用透明胶在四个表面围一圈。

将筷子砍成两段,将头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关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个面表面,将白纸简称适当的形状置。

于笔筒内部作为隔离间。

小小的作品设计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细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来。

(一)加工图纸。

(二)作品使用说明书。

笔筒使用说明书。

产品简介:这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内部可放尺子、笔、圆规等。

构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个面及底部,用白纸作为隔板。

技术指标:笔筒高20cm,宽8cm,长8cm。

试用范围:学生。

高中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和制作过程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第2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设计分析”。本课时是在上课时进行了“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构思”,并形成多个方案,为后面“方案的比较和权衡”作准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怎样把在设计分析阶段产生的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能看得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呢?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构思方法。方案构思的方法很多,教材上主要介绍了四种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和奇特性构思法。介绍构思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方案构思。为了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方案的构思方法,并有效地进行方案的构思,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和处理,设置了四个台阶式构思方法“画”——“仿”——“移”——“破”,并对每一个构思方法设计了相应的递进式的构思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方案构思的几种常用方法;

2、能灵活地运用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进行方案的构思;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台灯和相框的方案构思实践活动,感设计的快乐,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及正确的版权意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克服对“方案构思”的畏难情绪,合理安排好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亲身参与方案的构思,体会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在方案的构思中综合运用。

教学实施策略。

4、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贯彻以下理念:方案构思并不难;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交流和合作是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敢说善听。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上课时内容:设计分析过程“三要素”是什么?

2、从设计作品欣赏(可自由选择)导入新课。

4、学习并实践方案构思“四法”

“画”——画草图。

“仿”——模仿。

“移”——迁移。

“破”——奇思妙想。

通过一些实例(图片或视频)给学生从感官上对方案构思的四种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引导其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构思方法,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画、仿、移、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明白两点:(1)方案构思并不难;(2)你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创造潜能。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我们今天学习的只些其中一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作进一步的了解。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其最终目的就是方案的构思实践服务。所以,最重要的同学们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多实践多创造!

6、布置作业:

构思一份设计方案:题目为拐杖或可以另选题目可从其功能、结构、便携等出发,如:

支撑脚的设计、

报警功能、

照明、报时……。

技术笔筒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笔筒,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筒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完成工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筒套、筒身、底座,其特征在于,筒套为倒圆台形,筒套底部通过筒身连接底座,筒身为软性的长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突子,筒身右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突子相匹配的插槽,筒身通过滑槽分别连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设有若干张相互粘连的印刷纸。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轴。

所述筒套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挂文具的挂钩。

所述筒套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圆角,防止用户划伤手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不小心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筒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结合图1-5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笔筒,它包括筒套1、筒身2、底座3,筒套为倒圆台形,筒套底部通过筒身连接底座,筒身为软性的长方形的板材,所述筒身左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突子5,筒身右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突子相匹配的插槽6,筒身通过滑槽7分别连接筒套和底座,所述筒身上设有若干张相互粘连的印刷纸4。

所述筒套、筒身和底座同轴。

所述筒套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挂文具的挂钩8。

所述筒套外壁上设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所述筒套上端倒有圆角,防止用户划伤手指。

使用前,筒身2上的突子5与插槽6相互连接将筒身2卷成为圆柱形,之后通过滑槽7插入筒套1和底座3上,这样一来构成笔筒;当用户需要拿取各种笔时,捏住笔的一端后,向左或向右拿起笔即可,因为筒套1为倒圆台形,所以用户拿取笔的范围比现有的笔筒大,有效防止笔筒被笔带倒,而在用户工作时,可以将钢笔、毛笔、文具挂在挂钩8方便拿取;当用户需要记录重要事务时,手握住笔身,在印刷纸4上记录即可,当最上方印刷纸写满后,撕下即可,大大方便人们拿取各种笔,有效防止人们拿取笔时,将笔筒带倒,而且人们可以在笔身2上记录各种重要的事务,使得人们可以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课教学设计方案

为落实省国培办《关于组织实施甘肃省“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甘国培办〔〕35号)和市教科所《关于组织参加甘肃省2016“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定市教研发〔2016〕53号)文件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区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207月起,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实施我区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理工中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测评和认证等任务,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发展的能力,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

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师(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可自主选择参加培训、工勤人员不参加培训)均要参加“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参加了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20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不重复参加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二)培训内容及标准。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我区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

(三)培训效果评估。

“能力提升工程”测评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获得学分、培训结业证书。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学习完成后可到培训机构的学习和管理平台查看成绩。结业证书全省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由省工程办统一管理。

三、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网络培训学习和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教学实践两部分组成。培训机构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共同研究制定本级研修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骨干培训者培训,开展全员网络课程学习、校本研修及过程性测评;各校(园)要更多地依靠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教师须参加训前诊断测评,并依据测评结果在培训机构提供的相应培训课程中进行选学。

四、推进和实施。

(一)推进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混合式培训,开展“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式的整合培训,实现个人自学、网络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

2.由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网络研修(即线上课程学习和研修活动)。参训教师要依据诊断测评结果和自身需求,明确研修主题,选择课程模块,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着眼于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开展线上课程学习。

3.由区教体局、培训机构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实践,完成线下实践任务,各学区、校(园)要制定本校校本教研计划,教师线下教学实践打分表。

4.依托培训机构,各学区、校(园)负责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组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专家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强化情境体验,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实施步骤。

1.2016.7月,开展集中培训。下发相关通知,组织开展校长、管理者和助学辅导教师集中培训,明确工作流程和任务。

2.2016.8月,参训人员报名、审核。对教师参训资格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教师在国培项目网络培训平台进行报名,并进行学员统计和编班等工作。

3.2016.8月-2016.11月,全员网络培训。诊断测评+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实践(包括统一组织送教下乡等线下集中研修活动和微课大赛、教学设计、晒课评课和课例征集等评优选先活动等);收集工作简报、工作小结和学情数据等。

5.2016.12月,总结评估。各学区、校(园)上报不少于3期的工作简报;收集本校优质生成性资源目录及光盘;上报教师线下教研评分表;总结提升工程整体工作,制作和分发结业证书,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

五、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区教体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人事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教研室、电教室共同承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推进的规划及方案,统一安排、组织、管理、指导、协调我区“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培训和测评的具体实施,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制定我区管理制度,组织培训管理者、骨干培训者、教研员和中小学校长(园长)等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督查我区教师培训、测评过程和培训完成情况结果的运用,报送项目备案材料,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等。

(二)工作职责。

1.人事股:负责将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学区、校(园)评先选优、校(园)长评先选优、年度考核,教师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名优教师申报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2.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方案、测评细则的制定,与上级部门、培训机构和各学区、校(园)培训事宜的衔接和培训学员信息的上报等工作,并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

3.教研室:负责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优秀课例征集和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形成浓郁的应用氛围。

4.电教室:负责组织各类参训学员网络注册和平台操作,教学课件制作、微课程、电子白板应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案例资源征集活动,教师网络空间建设与应用评优等活动,充分发掘、推广应用成果,广泛动员教师和学生依托空间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和空间互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5.各学区、校(园):负责培训教师的信息上报、督促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实践评价和组织实施教师的测评工作。通过组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测评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完成测评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监督机制。

1.中国教师研修网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教体局将把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情况纳入对学校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二)设备保证。

1.电教室协助学校“三通两平台”建设,督促学校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教师培训提供设备保证和技术支持。

2.各学区按照就近原则,负责安排辖区内已接通宽带网络的大规模学校(园)对口帮扶没有接通宽带网络的学校(园)教师完成培训任务。

(三)经费保障。

“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经费由省级统筹安排,纳入“国培计划”经费管理。教师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

七、联系方式。

高中班级活动设计方案

促进友谊,张扬青春,激励学习。

知识竞答话题辩论主题演讲自我挑战节目表演。

公正公平透明活泼有序。

主持人组(2人)评委组(6人)组委会(17人)公正组(4人)。

审计组(6人)后勤组(不限)红方蓝方。

活动项目分为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十分,共计五十分。

知识竞答环节。

知识竞答题共计50道题,每小题0.2分。知识竞答题分为三种题型,必答题、抢答题和挑战题。必答题20道,抢答题20道,挑战题10道。

必答题为红方蓝方各10道,小组成员举旗即可回答,答对即可得分。每道0.2分,共4分。

抢答题20道,每道0.2分,共4分。答错不扣分,抢答时须先举手站起示意,然后答题,后举手站起者无权答题。(主持人评判)。对于连续抢先示意三次而未能打对者倒扣0.2分。抢答题不进行重复性答题,只有一方可答题,无论回答对错,进入下一题。挑战题10道,小组成员举手站起即可答题,答对奖励0.2分,答错扣除0.2分。红蓝双方各五道选择权。可以弃权不答。注明:举手站起后,应在15秒内答题,否则视为无效。进入下一题。

演讲竞技环节。

演讲内容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有激情,时间不得短于一分半,不得长于三分钟。演讲内容清晰,主旨明确。评分细则:

一、演讲内容:4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二、语言表达:3分。要求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三、形象风度:2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四、综合印象:1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做出综合演讲素质的'评价。

评分由评委小组评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四个加权平均就是最后得分。

话题辩论环节。

红蓝双方须持相反观点,红方为正方,蓝方为反方。

话题辩论分为观点陈述(2分)激情辩论(5分)自由提问(1分)总结驳斥(2分)。

话题辩论小组各有六人,先由一位代表提出团队观点,对方随后提出团队观点。然后进去辩论环节,由各个小组的一辩二辩三辩四辩进行辩论驳斥问答,然后有红蓝对方普通成员进行自由提问,最后由各方一名代表作总结驳斥。

评分由评委小组评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四个加权平均就是最后得分。

话题选项:(左边话题为正方,右边话题为反方)。

人生道路上机遇更重要人生道路上奋斗更重要。

注明:观点陈述时间为限时一分钟,不得短于30秒。激情辩论时间为6-8分钟。自由提问为2分钟。总结驳斥1分钟。

节目表演环节该环节穿插于整个活动当中。总分10分。歌曲类红蓝双方各2个,每个2分。舞蹈相声小品类红蓝双方各2个,每个2.5分。评委小组依据表演特特色和水平可酌情加0.1到0.5分。

评分由评委小组评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四个加权平均就是最后得分。

注明:要求节目表演准备充分,有一定水平。

自我挑战环节总分10分。挑战项目分为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各一人。挑战成功即可得2.5分,失败不扣分。挑战项目每个环节必须有红蓝双方公证人监督下进行。结果评判后,像评委组报告,由评委组集体认定评判结果。如有异议,可进行加赛。

查卷子:红蓝双方选手各有不同数量的卷子,需在60秒内查出数目,并上报公证人,公证人上报评委组。最接近准确数目者获胜。如结果相同,可进行加赛,加赛要求加时加量。时间为90秒。

踢毽子:公证人计算在一分钟内的连续踢毽次数,次数多者获胜。结果相同,可进行加赛,加赛时间为90秒。吹气球:在公证人监督下,最先吹破气球者获胜,如有异议,可进行加赛。

高中数学设计方案

作业是教学五个基本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一种形式,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内化为数学能力的工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主要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按习题的难度组成的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学生和教师都陷入了题海的怪圈。学生写作业表现出应付、交差甚至抄袭的被动作业态度,教师忙于机械性批改作业,却没有思考的时间,自己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造成高负荷、低效率的状况。

我觉得设计作业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方面原则:

2、针对性和差异性并重原则: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或称为层次性原则,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层次为基本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第三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3、研究性和开放性原则:作业要有一定的研究性和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可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能力,结合教材适当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

在新课程标准下以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为分类标准,可以把作业分为巩固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两种。

1、巩固性作业:

即根据人的理解和记忆规律,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如公理、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和法则等重现型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具体可以体现在:(1)对课上知识整理巩固的作业;一堂课下来,很多学生并不能马上将课上的动力弄明白。这就要求学生对课上讲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对较不易理解的题目进行整理,这样才能理解并形成自己的东西。(2)根据教材内容自编、改编或选编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但量不宜太多,否则,学生若应付的话会没效果。(3)分层作业:“分层次”作业的设置,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从较低层次的作业开始选择,以掌握“双基”,然后逐层尝试,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较高的层次。开展分层次作业设置时,应注意设置方式的灵活性。对于新授知识点的作业,可以先推出第一、二层次习题,要求学生对第一层次必做,第二层次选做,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再推出第三层次习题,学生可以跨层次、自主选择。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双基”的前提下更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2、研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不少教师认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比较难开展,原因在于选题较难、持续时间长难以监控、评价标准多样无法全面量化等。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操作性强的研究性作业。

要求学生解完习题后,用简练的文字表述以上习题考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习题之间有何联系,运用了哪些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中获得的注意点和启示等,并在讲解后完善文字材料。我发现这次作业后,班级类似习题的总体成功率提高了不少,一些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有了变化,在交流中学生也能说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了。通过“变式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方面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转变数学作业观念,树立一种新型的数学作业观,努力提高布置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让数学作业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几个巩固练习题,更应为适应学生数学素质发展需求服务;使数学作业不仅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信息的工具,而且要成为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数学思维品质优化的途径;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课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秋天。

课型。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课。

时间。

30分钟。

授课。

教师。

田甜。

单位。

黑龙江中学。

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4][5][6][7][8][9][10]。

高中班会设计方案

教育目的: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属于你个人,请珍惜生命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请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请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时间:

主持人:高越,马翌超。

主要内容: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互动活动:挖掘一下身边的经典,向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经典。

邬一丰:经典文学《悲惨世界》。

陈思维:经典诗词《满江红》。

凌霏开,王文博:经典电影对白《向左走,向右走》《笑傲江hu》。

三.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二: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

施徐量:腿脚不便的外婆担心家人而十几次硬是忍着伤痛穿越半个家而打电话。

黄青:与父母沟通的益处。

杨依曼:姨父在人世给自己上的最后一课。

小型辩论赛正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质上。

反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物质上大于精神上。

五.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珍惜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男生合唱《丁香花》.

六.班主任梁老师讲话。

在这次“走近经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靠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手语小合唱也非常感人。听他们讲述自己感恩的故事,看他们用手语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情,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我突然感觉,这些曾经在我眼里长不大的孩子竟会如此独立,如此懂事,他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的感恩的心,他们是想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于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或许我们平时都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所以这样体验感恩的活动是我们学生和老师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舞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的活动也在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这说明“走近经典,体验感恩”的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真正地试着敞开心扉感恩这个美丽的世界了。

七.歌曲表演《感恩的心》一句简简单单的感谢却包含了无尽的感动,学会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八.让我们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哪怕是面对一个微笑,一句关怀,即使是不经意间的。

我们也要学会感恩,感谢这一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又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技术设计作品设计方案

2、设计人员:张柠棋、赵蕴宁、侯昊泽、李思清、姚睿。

3、学生班级:少27(1班)。

4、设计时间:20xx年5月。

2、作品归属的课程模块:技术与设计1模块。

前言:学生在使用文具时不能归在一起,有时会丢三落四,甚至看不见。于是设计了一个笔筒,他自身轻便,外观黏上了装饰,十分美丽,使用时心情可以放松,如同沐浴阳光,这就是这个作品的寓意所在,故取名sunshine。

材料: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及白纸。

加工制造过程:

首先用小刀将筷子劈开成两半。

用双面胶将筷子一根一根的黏在一起拼成四个面,用透明胶在四个表面围一圈。

将筷子砍成两段,将头部那段拼成底部。

剪出有关大自然的事物黏在四个面表面,将白纸简称适当的'形状置。

于笔筒内部作为隔离间。

小小的作品设计起来并不容易,需要细心和耐心,但是完成后心情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以后要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制作出更多有用的小作品来。

(一)加工图纸。

(二)作品使用说明书。

笔筒使用说明书。

产品简介:这是一款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文具之家”,内部可放尺子、笔、圆规等。

构成:用一次性筷子粘成四个面及底部,用白纸作为隔板。

技术指标:笔筒高20cm,宽8cm,长8cm。

试用范围:学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