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思考论文(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8 19:56:17 作者:雁落霞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的概括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写作的要点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校园文化建设思考论文

制度建设落后是独立学院创业之初普遍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有六:第一,未能严格落实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展缓慢;第二,学校董事会未能正常履行职能;第三,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系级管理权限过小的问题;第四,管理人员权责不明,分工不够明确;第五,学校制度有生搬硬套“一本”“二本”院校制度之嫌,缺乏创造性;第六,缺乏制度意识,未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由于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撑以及未能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单薄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缺乏校园活动的沉闷校园中,师生课余生活缺乏多样性;第二,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层次不高的体育、娱乐以及商业活动,缺少以道德实践、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科技竞赛、文化艺术等为主题的活动;第三,校园社团缺乏活力。

较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建设中普遍受到重视,甚至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一本”“二本”院校,但是一些不如人意的问题依旧存在。一是满足学生基本活动需求的场所偏少。二是校园物质设施缺乏人文气息和文化韵味。三是缺乏高雅人文艺术景观。四是学院应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五是校园绿化不够,自然环境尚需美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人才培育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到重视。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教学讲坛、开放论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校报、校广播站、宣传栏等校内媒介,以宣传好人好事来树立良好榜样,规范学生行为,使其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此外,作为培养高级理论人才的重要基地,独立学院教育学生时,要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要以各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作方式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学校的各项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建设,需要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着手,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奖励和惩罚使学校所倡导的校园文化具体化,变成具体可见可感的现实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强化。而进行制度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应具备完整性;二是制度应科学、可操作性强;三是保证制度的公正性。

3.搞活“第二课堂”,打造课外“品牌”文化。

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独立学院可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强、多才多艺、思维活跃等特质带动学生社团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素质的课外活动,形成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课外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发明赛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有利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课外活动,并借此推动发展建设学院“品牌”文化。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1)建设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外在具体表现为美丽的校园、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足够的办学以及活动用地,提供丰富的健身器材和社团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增强师生归属感是独立学院形成自身独特校园文化所必须做到的。

(2)打造标志性建筑,形成特色办学文化。打造标志性建筑是独立学院将其办学理念以及文化特质等具体化并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所借助的主要手段。以标志性建筑为中心,以组织化、标准化、统一化等为标准,将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乃至校服校徽等进行统一设计,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得以突显,增强师生凝聚力,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浓郁学习文化。独立学院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切不可忽视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若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受限,则会对浓郁学习文化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文档为doc格式。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从本质上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原本就具有统一性。近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校园文化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阐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灵魂。[1]目前民办高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并且将其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从而通过文化引领达到育人的目的,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也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创新发展,其中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为优秀的校园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导向支持和理论基础,促使两者之间的互动形成良性发展。所以,加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基于全人教育的视角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互影响、互荣共生,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两者已经成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德育教育来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促进。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第二课堂。[2]另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导向和教育的功能拓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高。2.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民办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另一方面面对现代社会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教学研究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实现途径。

教育部〔20xx〕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目前高等教育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实践中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且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途径。

2.完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科学健全的机制是民办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对学校老师和学生外在行为的一种约束。因此民办高校需要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机制,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期举办职业技能节和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优化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环境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环境是推动民办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其中优化两者互动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优化外部环境的保障互动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优化内部校园环境是提高互动发挥作用的有效机率。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在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帮助协调下,广大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重视学校环境建设,积极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人文气息浓郁的大学校园,实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4.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队伍建设随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和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的重要环节。因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所以学院在制定互动人才选拔方案时,首先应考虑具有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然后在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中进行选拔,建立一支优秀的互动人才队伍。所以,加强有序的互动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重要保障。

总之,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两者在互动原则、机制、环境以及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通过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全方位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民办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活动载体与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校园,更需要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支撑,实施鲜明的体育文化特色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健康、文明、和谐的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与精神,它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底蕴,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与道德情怀,感召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断把优秀的精神财富传达。而校园体育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就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活动载体与空间,以校园精神为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它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具有社会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下,由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别是当前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校园,更需要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支撑,利用鲜明的文化特色实施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健康、文明、和谐的发展。

文化的价值是校园文化的终极目标,也是校园文化的意义所在,而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同样是学校文化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在学生的成才、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易经》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易经》里的人是目的,“文”是内容、是实质,而“化”则是方法、手段、途径,是“文”的特点,是大化风流、天成化育的境界,有造境,有化境,化境是“文”的本色要求和最高境界。同样,体育文化就是通过体育的形式,传递一种文化内涵,一种精神信条,不断的把体育的优秀特质通过“化”的形式传承。另外,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身就承载这教育的使命,而它的使命就是体现更加有意义的文化价值。体育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凝结校园优秀传统与文化,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传递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及其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给予青年人奋发向上、超越自我,勇于克服艰难险阻,争取胜利的意志和品质的人生启发;塑造健康、高尚的人格,促进入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同时,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与教育内涵,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的有效开展。

1.主观因素。

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主体就是人的活动,其目的就是人的发展。同样,人的发展也影响体育文化的积极开展。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的教育地位依然没有得到重视,而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也没有得到关注,特别是学校领导的体育观念,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些都直接决定体育文化的活动。20xx年秋,陕西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得到大的发展与提升,新课程也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学生发展的基础作用。而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中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体育的精神,大力宣传体育健身、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从而提高人的体育认识,转变体育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施有效、快捷的体育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客观因素。

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宣传、文化栏、传递文化的客体等,同时,也受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譬如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浓郁,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到处是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项目,学校也有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并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同时,还有特色的体育比赛活动,如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运动会、趣味体育比赛、围棋赛、定向运动等,就会很好的传承优秀体育文化,学校应加大体育文化投资,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文化场所,拓展体育文化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介传达体育精神,以此来提高校园的体育文化教育功能与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

1.提高体育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加大体育文化氛围营造与创设,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展现形式。

俗话说:“认识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而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上,学校领导、教师的体育认识与体育观念直接决定学校的体育文化发展。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学习与培训,提高领导、教师的体育认识,关注体育文化在学生教育中的教育作用,积极利用校园体育资源,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通过报栏、网站、专刊、led屏、黑板报、体育竞赛等形式,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教育氛围。

2.关注学生体育社团、训练队、体育竞赛的文化教育作用,提高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学校的学生体育社团使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体育团体,是学校中志同道合的学生集体,在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与体育比赛开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训练队使学校完成体育竞赛任务,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重要措施,它们在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传达方面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形式了解掌握体育文化,并形成自身的体育精神信仰。同时,利用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传递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校凝结学生的文化智慧,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内容,深化学校体育文化结构,有利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引进新型体育项目,拓展体育教育功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并为体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让体育教学有了更开阔的体育视野,并不断把新兴的体育项目引进体育教学,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同时把各种不同的体育项目特征融入教学,拓展体育文化意蕴,增加体育文化的实践意义,突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功能,从而让体育精神、体育健康、体育智慧、体育道德走进学生,改变学生,发展学生。

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和改革思考论文

摘要: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教育都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针对当前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提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高校宿舍文化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宿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以宿舍为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反映大学生健康宿舍文化生活的文化氛围。它是多元校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宿舍文化是学生在长期的实践和共同的生活学习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带有某种共同的价值取向。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为大学生成长和为其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活相对更加自由、独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成为学习、交流、聊天的天地。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营造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宿舍成员能够相互交流,为思维碰撞提供一个平台。宿舍成员的良好习惯无形中也会感染熏陶别人,为整个宿舍的氛围营造提供正能量。宿舍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增进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包容,促进宿舍团结进步,凝聚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宿舍作为一个小团体,它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生集中住校,在宿舍生活时间较长,也容易产生各种摩擦和矛盾,宿舍文化建设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宿舍的教育和管理功能日益突出,宿舍的和谐稳定是校园和谐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正常的生活、教学秩序。良好的宿舍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包容,提升自我认知,有利于和谐校园的营造。

3.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能力都比较强,较好地展示了大学生的当代精神面貌。但受世界多元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也会出现迷茫、价值模糊的现象。因此,应以宿舍为文化载体,根据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引领。将课堂中的思想教育拓展到宿舍中,通过大学生的有效互动和积极参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在与宿舍成员交流和信息共享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

4.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宿舍是大学生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空间,成员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相互影响。因此,宿舍文化建设也是良好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特别是宿舍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趣,进而有效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1.加强领导,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宿舍问题逐渐突出。宿舍数量与学生人数之间的差距、宿舍硬件设施的老化等都为宿舍建设带来了困难,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学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到宿舍问题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建设和形象。根据招生规模和学校实际,应该不断增加宿舍数量,保障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空间。对年代久远的宿舍楼进行定期维护和翻新,更换相应的宿舍设备,做好消防和水电供应,保障大学生的水电安全和生活质量,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学生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对宿舍设施进行更换和调整,使大学生在宿舍中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

2.完善制度,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宿舍是一个大群体,宿舍管理和服务育人工作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值得探索的领域。建立科学完善的宿舍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等,是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要从宏观上加强制度建设,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制定长远的规划,明确宿舍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微观上制定宿舍具体的行为规范,帮助大家共同遵守,营造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同时,建立科学有序、奖惩规范的宿舍公约,使大家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和成长。

3.丰富活动,做好文化熏陶工作。

高校要有效抓住学生宿舍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准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使大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形成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将良好的宿舍风气传播得更远。借助网络优势,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常态化、新颖化。做好宿舍的网络建设,以网络为平台,发挥网络文化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开展宿舍文化节等活动,互相学习和借鉴,使宿舍成为弘扬正能量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王春雨.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探索,,(12).

[2]王龙.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

[3]彭倬平.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和改革思考论文

高校校园是创造并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主要任务便是培养一批品学兼优的人才,积极引导社会地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一部分,只有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才可以构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高校学生的完整内容。足球运动已不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成为众多亚文化中的一员。足球运动所富有的娱乐性、健身性、群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使其在高校中拥有大批的爱好者。

2.1内涵。

所谓的足球文化,指的是以足球竞赛为轴心,综合足球竞赛、表演、理论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摄影、图片及相关资料展览于一体的体育行为。

2.2价值。

2.2.1促进高校学生个性的完善。通过足球练习,可以有助于参与者的个性、意志力和进取心等方面的良好发展,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团结拼搏、尊重他人及共同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2.2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竞争中取胜是每一名参赛者的目标追求,足球场上攻防变换迅速、对抗激烈,运动员需要面对来自队友、对手、裁判员等因素的直接影响,而这些因素可有效增强参与者心理的稳定性。

2.2.3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素质,学会生存及学会发展均建基于此。足球运动富含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足球这项运动的认识水平。足球场上一切变化都能在事物的相对和绝对、必然和偶然等的哲学范畴中找到答案,所以,通过对足球运动认知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逐步养成以普遍联系的观念和发展的观念来提高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及深度,有助于促进自我的人格完善。

2.2.4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足球运动的运动量及强度相对较大,对参与者的耐力水平要求较高,长期坚持此项运动,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2.2.5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作为现代人才培养的关键,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只要产生独特的成果就是创造,而足球运动更是一项对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传球时机和对节奏的把握,这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创造空间。

2.2.6有益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足球运动作为一项有约束力的社会活动,是社会行为规范在足球项目上的集中体现,表现为足球竞技行为规范。同时,参与者的思想、言行均受其影响,这有助于大学生遵守社会准则及道德强化。

3.1教学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高校足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组织形式呆板,教学手段僵化,过于片面的考核评价致使足球运动特有的魅力被抹杀,学生对足球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3.2足球比赛组织不力。

各高校对足球比赛的重视力度不够,缺乏科学管理,呈现出目前高校足球比赛无序发展的状态,比赛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不利于足球项目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

4.1加强高校足球课程建设。

高校足球教学课程作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专项教学课及课外足球锻炼。足球课堂教学需体现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互动,同时要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中多媒体教学来组织教学。

4.2积极开展校内外足球比赛。

各高校应该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组织校级间的足球竞赛,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对足球的兴趣,增强大学生对足球的参与意识,同时通过交流与合作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4.3组建学校高水平足球队。

各高校应该积极组建学校足球代表队,通过科学训练,积极参加高校足球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足球运动技术水平,还可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实现以赛促学,一点带面,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积极参与足球学习,促进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4.4提高高校足球教师的专业能力。

足球教师需具备精湛的技术能力及理论修养,能够充分体现足球运动的健身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借以弘扬高校校园体育精神,促使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得以全面增长,提高其综合素质。

结束语。

足球运动作为高校比较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深远,新时期应该积极营造高校足球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足球的理解,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足球意识,从而主动参加足球锻炼。目前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高校足球教育工作者,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吸引更多的足球爱好者参与其中,切实提高足球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足球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和改革思考论文

摘要: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园文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具有职业特色的高校文化更是拥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打造具有职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进入21世纪以后,职业教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眼,国家也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快速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阶段:由规模跃进向内涵发展的跨度。各高校的发展目标也逐步达成共识,即把握服务的宗旨,就业的目标,走一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基于此,高校将如何提升以实现校园文化的建设为主的内涵建设,这不仅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办学目标的独特性,凸显教育的职业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机地融入“职业性”元素,让学生的职业人格、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精神得到不断提升,这是高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方面需要做出的不懈努力。

一、以职业特色为凸点,创新高校校园文化。

(一)在高职校园制度文化中融入职业文化特色。

对教师个体来说,高校制度有一个强制规定性作用;对学生个体来说,高职校园制度有一个强制约束的作用。这既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督促教师提高专业授课水平以及师德。一般来说,制度文化就是将存在于制度中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高校在对制度进行实施的过程中,制度的文化内涵就会慢慢渗入到师生员工的身心之中去。高校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与大多院校都具有共同点,但是为了突出高校的特色,其在制度方面应该体现出它的职业性。第一,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重培养职业道德,倡导教师要讲师德,要强化专业认同感,鼓励学生热爱专业。第二,用先进企业的制度文化指导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时,要严格依照企业制定的制度坚决执行,让职场氛围真实的展现出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第三,将职业常识与认知引入到规章制度中去,以带有职业特色的服务意识、团队意识以及质量意识等为主,让师生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职业意识不断地得以熏陶、提升,直至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认知。

(二)在高职校园物质文化中融入职业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最基础的载体就是校园物质文化,并且也是存在于校园中的所有客观实体物质的总和。所以,在建设高职校园职业文化特色时,就要融汇职业气息。第一,在设计校园内的教学楼、广场等场所时,可以以合作企业或者是以名人的名字命名,但同时要体现特色,要有艺术含量,更要匹配学校的人文环境。第二,在对新校区的校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将学校的职业特点充分的展现出来,比如,纺织学院校门就可以设计成形似的大型纺织机。此外校标、校徽甚至是校服上也应该醒目地显现具有专业特色的图案与文字。校园景点中可树立一些碑文或者是石雕等精神图腾,也可以刻一些企业名人的脚印,提醒学生走一条成功之路。第三,用名人以及杰出人物的照片装饰校史陈列室、图书馆,用优秀企业家、校友以及杰出教师的事迹教育学生。第四,用具有专业特色格言或者警句匾牌布置装饰教学楼、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警醒学生专心学习专业知识。另外,还可用通过滚动电子屏、横幅等媒介来传递办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承载并发扬学院的办学理念。第五,在对学校定制的教学设备,信封稿纸、学报刊物等进行设计时,加入一些本学院特有的元素,将高校的文化品位微显出来。

创建具有职业特色的高校,必须要将校园精神文化融入其中,将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体现出来。所谓办学理念,就是依据时代要求,从自身条件出发,在经过一系列的理性思考后,形成的指导思想。据此,对高职教育历史使命的充分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将具有职业性和高等性的办学特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崇高的教学理念,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需要培养以校领导为先锋的全体教职工带动全体学生去准确定位、及时出击和强势着陆。首先,要明白校风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的实际体现,那么就要在正确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优良的校风。校风主要是学风和教风的综合,具体的体现方式是校风、校训以及教风。高校的校训在内涵上需要强调的是“职业素养”、“亲身践行”等,学风及教风方面要紧密围绕“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相关内容。通过全院师生的努力,进过时间的沉淀,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就能逐渐成型。此种文化的形成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次,一个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这个学校的特色所在,所以倡导并培养拥有职业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从办学方向中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从内涵建设中体现出精品专业建设和职业特色,在师资培养上要提倡并鼓励爱岗敬业、勤奋踏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精神。当然,核心价值观不可能通过一两次活动或是开会就能够形成,需要学校通过长期的办学、师生的对办学主导的共同追求以及自觉探索和实践才能够慢慢形成,逐渐完善,并通过办学理念以及校训等一些载体得到强化的。

(四)在高职校园行为文化中融入职业文化特色。

校园行为文化其实质就是校园文化的外在体现,即师生在对各种关系进行处理时形成的风气与习惯,类似人和事、人和人等关系。在建设校园文化时,首先可依据就业需求来开设相关的文明礼仪课程及讲座,让学生在待人处事、仪表礼节等方面能够学会成熟应对。其次,在实训期间,从专业发展出发,开设一些职业行为规范教育课程,有助于养成学生爱护公物、文明生产等优良习惯。再者,可联手企业,组织多样性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其文明和谐、友好合作、文明竞争等职场需要的技巧、能力以及素养。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实践对学生来说是一条关心民生且了解社会的真实有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与深化学生的理论及专业知识的机会,是学生灵活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契机。所以,应该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中加入社会实践。有相关学者曾指出,高校的校园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不断融入企业文化。通过学生短期实践将企业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师生理念也能通过校企对话与社会接轨,学校的管理制度通过理念互融得到完善,学生素养通过文化互动得到培养。学生通过企业实习锻炼自己应用技术的能力、把握生产流程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而这种深入企业实践的教学方式是高校完成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的特有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职业发展,增加师生接触社会和生产实际的机会,加强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显得尤其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再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摆脱掉理论和实践脱离的不良习惯,并且实现知识和能力二者间的转化。之外,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对专业的最新需要,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去工作。加强实践活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实在在地体验具体形象生动的生产过程,感悟和积累工作的体验和经验,改进自身的不良专业行为,提升职业素质和人格,不断追求求真务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高职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才能顺利实施并高效完成。

三、以学生社团组织作为依托,打造职业特色校园精神。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组织起来的,使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具有时代性,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形成良好的评价体系,是高职育人工作的有效手段。学校方面应该广泛鼓励和宣传学生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各种社团和活动中去,塑造出具有职业特色的各级各类社团活动,在模拟社会活动场景活动中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不培养组织协调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等,为踏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高校在组建社团时,应该分系部分专业予以考虑,以行业文化特色为主,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适度做好专业倾斜,包括资金支持和师资补充,重点打造各特色专业的品牌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项目和课题,将学生活动纳入到专业发展,保障这类社团的良性发展,保证了学院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帮助了学生接轨社会需求,及早明确职业目标选择,更快更好地理解并融入行业建设与职业发展中去。

四、以科技与人文交融为手段,营造职业教育环境。

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层面,职业人文教育和专业理论教育非常不同,也就是本科院校与高校目标培养的区别。为了塑造学生高品位的思想素养以及高尚的人文精神,不断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修养和素质,而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则需要将科技手段与人文知识加以融合。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纳入当下最新科学技术,通过技能大赛、师徒竞赛等形式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的职业教育氛围,并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同时,高校在设计教学环境时,要以教学工厂模式为主,将专业教学教室的建立实现实践和理论一体化,有机融合生产、教学、技术、实验等,实现专业教室的多功能化,为师生打造一个真实的职场教育环境。

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夯实高校文化建设基础。

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把握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各类课程教育中不断融入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引导学生灵活运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正确看待社会改革和学校发展中的新问题,护航校园文化建设导向,塑造学生良好人格。比如,在职业发展方面,教导学生热爱专业、奉献社会;在心理品质方面,教育学生保护自我、尊重他人;在生命教育方面,强调学生珍爱生命、理性生活。综上所述,高校文化建设积是完善育人工程的重要一步,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极推动繁荣校园文化建设,赋予职业特色为新生命力量,构建和谐、稳定、富有生机的职业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高校当前发展的新道路,是必由之路,更是实现高校办学宗旨的需求。

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坚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富有医学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以甘肃医学院为背景,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隐形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规范、调节、熏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毕业后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性。

当前,在高校间竞争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是医学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点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不足,梳理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有偏差。许多医学院校投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的建设,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这种重物质轻内涵培育的校园建设模式,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2]。

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内涵、有意义、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活动忽视了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校园文化中隐含的医学精神,脱离了医学院校主流文化,导致校园文化无个性、无特色。

三是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往往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20世纪初,梁思成曾在《半个人的时代》中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3]。在当前医学院校这种育人模式下,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但人文修养严重缺失。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在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医学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为医学生,仅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过硬的人文素质。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服务目标。为此,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办学优势、自身条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不断明确学校特色定位。依据这一特殊要求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同时,学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师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以甘肃医学院为例,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陇东,面向甘肃,辐射周边,服务西部”的定位,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为西部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围绕这一目标,制订了以护理和检验为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做强特色专业的同时,促进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输送大批优秀医护人才。

2.2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在大学校园中,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秉承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建设核心,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时代精神,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真正树立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努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甘肃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挖掘皇甫谧文化资源,建立了皇甫谧研究院,加强对皇甫谧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弘扬皇甫谧精神,将皇甫谧仁爱救人、安贫乐道、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师生员工对地域文化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并将皇甫谧文化精神融入校训、校歌、校徽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种优势资源的融合,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2.3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特色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对高校人文环境的形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学素养是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必备品质,医学院校要围绕这一主题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借助挑战杯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另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增强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动载体应注重多元化与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今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许多高校通过校园网开办网上论坛、网上心理诊所、科技交流、艺术探讨等各种活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现自我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载体。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载体的管理和建设,把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现代信息媒体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推进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形成,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甘肃医学院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精神,学校以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皇甫谧论坛、皇甫谧针灸学术交流会、崆峒养生文化讲座等活动;同时通过电子屏幕、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以及周末放映古代医学经典相关电影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促进医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必须让校园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挖掘地域文化的精华,找准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点,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形成品牌,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学校办学软实力。

甘肃医学院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把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作为本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学校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加强针灸医学和崆峒养生学的研究,大力发展针灸特色专业。学校还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皇甫谧文化园,组织学生深入崆峒山进行药物采集、药物价值研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2.5以医学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5]医学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针对医学院校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发挥专业优势。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深入农村义务支教,了解国情民情,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甘肃医学院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如口腔协会、针灸按摩协会成员经常深入农村,走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或在校园内为师生义务献爱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才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专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的医学技能,更要加强其文化素养的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对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挖掘与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夏宝慧.高职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

[2]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xx(22):67—68。

[3]李妍妍。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xx(30):270—271。

[4]李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xx,12(4):291—294。

[5]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蒉。

公路文化建设思考论文

公路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公路人在公路养建收管等实际工作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有力地凝聚、激励、约束公路管理者和职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探索,使其成为推动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全面提高公路行业的整体素质。公路事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公路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随着公路养护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塑造公路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公路行业的活力,成为今天的公路人所关注的焦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路文化健康发展。

公路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公路文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措施,而建设公路文化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搞好公路文化建设,才能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单位软实力。

在公路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完成单位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单位内部职工与单位关系的定位,使职工明确认识到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单位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单位之中,在实现单位整体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从而使单位职工的凝聚力在公路文化的建设上得到提升和加强。

三、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

单位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实施文化型管理,培养学习型职工。从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展现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职工潜力,把职工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制订提升职工素质的规划,提高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文化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工教育,调动公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

五、培养职工职业道德,增强敬业爱岗爱路意识。

通过进行行业责任教育、传统教育和对公路行业先进模范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公路人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营造良好的“学、比、赶、帮、超”氛围,增强每个职工爱路、爱岗、敬业和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凝聚职工道德,使每个职工认识公路文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载体,采取会议、座谈会、培训、举办学习班、技能比武等各种方式开展文化、技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普法知识等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适用型人才,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七、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搞好公路文化建设。

“铺路石”精神是培育公路职工爱路、爱段、爱岗、热爱集体的主人翁精神,是公路行业的思想支柱。通过弘扬“铺路石”精神,将公路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职工个人需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所有公路人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的目标、共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公路文化贯穿于公路养护生产的一切活动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与创新型行业为目标,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积极稳步推进公路文化建设,努力提高行业软实力,形成合力,努力用公路文化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和养护生产工作全面发展。

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不是可以直接触摸得到的,但确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在校园内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具有特定的文化氛围与精神环境,其在学校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建设健康而和谐的校园文化,凝聚师生合力,展示校园形象,能给师生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文化影响,这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正是由于学校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一直都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努力做到更好。

“科学,务实,厚德,创新”是nl学院校训,时刻影响着我们。校园文化由教育者主体和被教育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主导方向,围绕着校园活动和教学活动而展开的包括师生在内的一种文化,以校园精神为主。它体现在实际课程和隐形课程这两个方面,实际课程指的是学校安排教师给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去掌握知识、思想观点、技能和行为规范等。隐形课程是指校园的建筑、环境布置和文化设施等有形的环境和教风、学风、校风、人际关系、校园舆论、文化生活、心理氛围及学校整个群体的观点、信念等一些无形环境。对于校园价值观与精神等这些观念性的东西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深层结构与核心内容,对校园的发展与生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校园的无形资产,和学校教学质量紧密挂钩,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分析现状。

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学校通过不懈的努力,校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师生,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同时也使得校园内生机勃勃。对于校园文化的内容阐述众说不一,其文化重在于建设。主要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这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协调发展,全面而合理地建设校园文化,将给校园带来一个完整的文化内容。校园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

二、存在的问题。

1.在物质文化方面,课桌上的舞文弄墨。

学校提供给学生很好的硬件设备,供学生使用,例如:课桌,说起课桌,不得不提起学生对它的信笔涂鸦,在课桌上舞文弄墨,乱写滥画,导致课桌上字迹斑斑。虽然我们班在固定教室,对于桌面不干净的,会自己去清理,以至于下次去上课时候,就可以坐在自己整理干净的课桌,但是,我们还是会经常去流动教室,上几节课然后又换其他的教室,对于学校其他系的学生,他们基本上上的都是流动教室的课。每次坐在乱画一通的课桌上,下课回去,就会发现衣服的袖子脏了,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

2.在精神文化方面,课外活动缺少教师、管理、服务人员。

事实上,校园文化是一套系统工程,是全方位、全员、全程的育人过程。特别是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主体,在建设校园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内有很多的课外活动,但基本上都是学生参加,因为开展课外活动的消息有些教师、管理、服务人员根本不知道,基本上都没有参加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如果这些主体都能参加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们知识上的扩展性,也能很好地促进校园主体之间的和谐性。

3.在制度文化方面,没有规范管理校园内广告乱贴、乱发行为。

对于校园内的广告,基本上人人都会接触得到,因为学校专设的广告栏、厕所门上、宿舍楼的黑板、食堂的桌面与墙面等都成为那些张贴广告的地盘;食堂门口、教学楼门口等流动性大的地方成为发放广告传单的地方。对于发放广告、张贴广告的现象,由于没有去规范管理,这种现象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对整体校园的文化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解决的对策。

1.严禁在课桌上乱涂乱画。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需要写字或画图,在草稿纸上完成,不要轻易乱写乱画在桌子上。毕竟,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环境,让我们在这个环境中学习,我们没理由破坏这个优良美好的环境。学校方面应定期组织学生清理课桌。

2.让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加入到学校的课外活动中。

学校的课外活动五花八门,但基本上都是由学生组成。由学生团体组织的课外活动,应该及时与教师、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沟通,将课外活动的信息传述给他们,让他们了解到所要开展的课外活动,并积极地加入进来。对于学校,应积极支持教师等团体参与到课外活动中。

3.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规范广告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常说,行一件事,没有规矩,则行不通,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于学校内乱贴、乱发广告放给学校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有些学生,为了挣点生活费,给父母减轻负担,在校园内做一些发传单、张贴广告内的兼职,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这些广告行为后,我们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乱发、乱贴。对于学校,制定管理制度去约束这些广告行为,定期派人巡查,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四、总结。

人们常说:环境是心灵的港湾。校园是老师的工作场所,是学生的学习场所、成长摇篮,这也是一个实现理想、放飞梦想一个地方。使得学生在这优良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大家在优美、整洁、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针对nl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桌面的乱涂乱画;课外活动的时候,将老师、管理、服务人员排斥在外;广告乱贴、乱发行为,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给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引人奋进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涉及很多方面,我们要贡献一分力量,为学校树立一个完整的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陈义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姜羡萍,郎杰斌.高校图书馆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

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小学校园花样跳绳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的缩影,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团队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平台。以下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境外研究综述。

1.境外校园花样跳绳发展现状分析。

据统计,从1978年开始,美国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推广跳绳运动,提倡“跳绳强心”(jumpropeforheart)行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多年。美国的初中生跳绳运动集体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对技巧和跳绳运动的整合、把健美柔合在跳绳运动中,充分表达了运动与美的完美结合。德国学校开设的跳绳运动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跳绳竞技形势,在内容上、形式上以及学生掌握跳绳的能力上都做了调整,不再是通过学生的跳绳数量裁决高低,而是通过集体合作表演的形势,通过对整体编排、团队合作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样在日本、韩国、香港的中小学也提倡校园“跳绳运动”,如全香港中小学推行“跳绳强心”计划,该计划通过教授花式跳绳、心脏健康教育和举办跳绳同乐日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2.关于跳绳体育运动的综合教育价值研究。

在国外,学者们关注体育的健美强心功能。因而,自然受到重视的小学生群体,在很多文献里都能发现这样的观点,体育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功能,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据专家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跳绳对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儿童在跳绳时伴随着数字的训练,这对于她们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与抽象概念,从而提高儿童记忆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灵敏度和判断力。

3.体育文化概念界说。

关于体育文化的词源解释,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跳绳运动在中国的演变经历了很长的发展,中国最早出现的跳绳在唐代被称作“透索”,宋代称“跳索”,明代称“跳白索”,发展到清代则称“绳飞”。卢元镇提出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建立在各学科之上的一种有规则的、具体行为方式的、活的价值体系。同时在《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书中总结到:体育文化是人类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内容的生活化再现,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内容。易剑东在《体育文化学》一文中提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通向自然的一种手段,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综合因素。李乃平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综合现象,既是以体育为核心,以身心运动为根本目的、以娱乐为主的行为活动,并伴随着体育文学与艺术活动的精神活动与文化活动。

4.关于小学校园跳绳文化价值的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总结到跳绳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0xx耿绍讳在《跳绳在高校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总结到跳绳作为一项基础性身体素质锻炼具有很强的功效,针对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协调性、弹跳力、爆发力、灵敏和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金品强的《跳绳在短跑训练中的妙用》、郑阳的《双摇对提高艺术体操专项素质的`作用》、陈燕的《论跳绳在大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和吴辉扬的《双摇对提高竞技健美操专项素质的作用》、等都提出跳绳作为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益于开展、操作性强、覆盖大为普通大众所接受。这些文章充分证明了跳绳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良好作用,都从跳绳的专业性角度做了阐述,但未能深入学生主体和校园本身的价值探索更缺少跳绳文化的丰富内涵。

5.关于小学校园跳绳文化开发的研究。

有关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文化发展建设,邱丽玲在《中国跳绳竞赛设置和竞赛方法的研究》一文中,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具体措施,花样跳绳运动的具体规则和评价方法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花样跳绳运动发展的模式。对于小学花样跳绳文化建设的研究,有学者们分别从花样跳绳运动开展情况、兴趣培养、花样跳绳运动发展等方面有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如何从各个方面构建小学花样跳绳文化的文章却很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学生健康发展的模式,国外学者都从学生本体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的机制,有效利用校园体育文化假设的平台为学生谋发展。相比较国内学者而言,大量文献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校的差异性,以及在这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够,国外学者能从理念到实践真正推广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跳绳强心运动,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3]赵鑫.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8).。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从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出三点建议。

(1)认识不到位,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上。目前,部分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和一些管理干部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活动的组织开展,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这就在无形中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层面,而校园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

(2)忽视深层建设,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近年来许多高校尽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不少努力,但往往忽视了深层的文化建设,不能处理好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使得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媚俗文化、模仿文化、荒诞文化在校园内流传,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本末倒置和不同步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

(3)目标不明确,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中发挥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造力;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与人文教育教育整合,无法承载人文教育责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教育脱节。

(1)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建设全员参与的高校校园文化。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人,校园文化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形的、持久的。因此,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软件”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好校园文化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表现,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去考虑,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制定正确的制度政策,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真正树立起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

(2)将办学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建设个性鲜明、品位高雅的高校校园文化。放眼全球,凡让广大学子心驰神往的高校,都是具有独特魅力的高校,如注重学术的牛津大学、倡导实践的麻省理工大学等。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和高校自身特点、办学传统、历史渊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元素,突出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趋同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因校制宜,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潜力,不可盲目攀比。要做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协调发展,在物质文化中突出精神文化,加强学术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统一,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水平。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高校校园文化。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独立自由精神、宽容精神、超功利精神等;人文精神包括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爱国情怀、价值观、人生观等。我国高等学校要造就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该是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和谐型人才。高等学校在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为大学生才能和智力的发挥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通过将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要求纳入专业培养目标、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础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人文和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切实提升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开设人文方面的课程和讲座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刘志伟,黄伟。全方位加强高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j]。山东农业教育,20xx,(1)。

[2]@白晓会。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3):108110.

[3]@张道田。对校园文化建议的辩证思考。军队政工理论研,20xx,(3):7172.

[4]@潘懋元。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选择与创造[j]。高等教育研究,1995,(4)。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校园精神面貌,使全体师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了解课外体育文化活动,这将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职校建设也深受重视,人们的三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职校学习,因此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校园体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投身体育的意识,还可以推动职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职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这一办学宗旨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此外,开展快乐富有生气的体育活动也可丰富学生体育生活,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体育文化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正确的体育精神有利于提高学校的体育氛围,在达到发现体育文化的同时将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面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使学生自信从容面对未知的新生活。

职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其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新的探讨和研究。

(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学生往往更重视文化课目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育课,不明白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抱怨体育课,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学生的这些片面的思想和其的一些不配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

(二)学校领导和制度的支持力度不足。

职校校园领导作为学校的核心,学校一切工作都由其决定,如果学校领导对体育文化进人校园的体育文化的关注力度大的话,许多学校内部政策的制定一定会向体育方面倾斜,更加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学校领导可以在空闲之余融人学生,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的热情。另外,相关制度的建立是推动体育建设的有利武器,制度的强制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体育教师的缺乏、老师专业性不强、所带班级多、负担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园体育的发展。有些职校体育设施滞后,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再加上缺乏相关的体育方面的宣传,学生对许多事情不了解,也为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除此之外,一些学校的经费有限,虽然想要实现体育文化的发展,但确是有心无力,学校也很少组织体育方面的活动,许多学生的能力并未真正展现,使体育与学生距离较大。

由于当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愈演愈烈且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一)体育文化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以前同学们展现自我的方式主要是参加校运会,许多同学未真正从中获益。因此校运会除了要有传统的节目外还应该与时俱进添加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质的节目,如:一些带有体育色彩的游戏、体育知识竟赛等,努力实现体育文化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单一的体育竟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平台,而且达到了传播体育文化的目的,促使学生热爱体育,激发其兴趣。

(二)使高校体育文化宣传的途径多样。

要想让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这条路走的长远,途径的多样化十分重要,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职校体育文化的宣传有多钟途径,如:出黑板报、写宣传标语、进行定时校园广播等使学生来了解体育方面的事件、体育项目、基础的体育知识等,与此同时,职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宣传、微信关注等活动,使体育文化知识一步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体育充满兴趣,积极参加、了解体育知识。

(三)职校应规范各种管理制度来促进体育文化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是职校文化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管理制度的规范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育课上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使学生按规矩办事井然有序,考核制度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老师学生双方的不足,使老师尊重差异,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各项保障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良好开展。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加强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需求成立相关的体育组织或是体育俱乐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化被动参与为主动竟争,在体育中健身,在文化中成长。除此之外,职校应大力发挥社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亲民作用,积极组织一些体育文化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真正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

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当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面对今后的生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这需要学生改变旧的认知,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体育制度,使学生参与体育工作的主体性有效发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职校校园体育文化工作的开展需要许多主体共同努力。本文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应在日后的实践中发展完善。

1王慧,韩立森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层次性及其功能解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5(3)13一15.

2林叼阳,夏宇,许万林。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8(4):40一42.

3张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xx(l).

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制度建设落后是独立学院创业之初普遍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有六:第一,未能严格落实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进展缓慢;第二,学校董事会未能正常履行职能;第三,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系级管理权限过小的问题;第四,管理人员权责不明,分工不够明确;第五,学校制度有生搬硬套“一本”“二本”院校制度之嫌,缺乏创造性;第六,缺乏制度意识,未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由于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撑以及未能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单薄现象普遍存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缺乏校园活动的沉闷校园中,师生课余生活缺乏多样性;第二,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层次不高的体育、娱乐以及商业活动,缺少以道德实践、宣传教育、学术交流、科技竞赛、文化艺术等为主题的活动;第三,校园社团缺乏活力。

较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建设中普遍受到重视,甚至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一本”“二本”院校,但是一些不如人意的问题依旧存在。一是满足学生基本活动需求的场所偏少。二是校园物质设施缺乏人文气息和文化韵味。三是缺乏高雅人文艺术景观。四是学院应有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五是校园绿化不够,自然环境尚需美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人才培育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到重视。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教学讲坛、开放论坛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校报、校广播站、宣传栏等校内媒介,以宣传好人好事来树立良好榜样,规范学生行为,使其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此外,作为培养高级理论人才的重要基地,独立学院教育学生时,要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要以各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工作方式的高素质人才。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建设,需要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着手,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通过奖励和惩罚使学校所倡导的校园文化具体化,变成具体可见可感的现实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强化。而进行制度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应具备完整性;二是制度应科学、可操作性强;三是保证制度的公正性。

3.搞活“第二课堂”,打造课外“品牌”文化。

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独立学院可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强、多才多艺、思维活跃等特质带动学生社团开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素质的课外活动,形成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课外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发明赛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有利于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课外活动,并借此推动发展建设学院“品牌”文化。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物质文化基础。

(1)建设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外在具体表现为美丽的校园、良好的教育环境。保证足够的办学以及活动用地,提供丰富的健身器材和社团活动空间,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增强师生归属感是独立学院形成自身独特校园文化所必须做到的。

(2)打造标志性建筑,形成特色办学文化。打造标志性建筑是独立学院将其办学理念以及文化特质等具体化并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所借助的主要手段。以标志性建筑为中心,以组织化、标准化、统一化等为标准,将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乃至校服校徽等进行统一设计,从而使得校园文化得以突显,增强师生凝聚力,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浓郁学习文化。独立学院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切不可忽视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若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受限,则会对浓郁学习文化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学生顺利进行校园活动的基本保障。高校学生的校园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和生活,物质文化建设是为了丰富和便捷学生的校园活动,但是需结合理工类院校学生组成结构特点和教学重点强化物质文化建设。比如,运动场所的规划、文娱活动场所的划定、学生宿舍的安排等等,需多以男生的生活需求为重;另外,由于理工类院校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的需求会高于其它高校。所以,理工类院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器材的配置等,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除此而外,针对理工科学生,一方面要迎合他们的趣味,建设数字化的体验式环境呈现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在校园空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下功夫。

制度是行为的保障,强化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保障学生的行为合法合规。高校学生相较于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包括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必须对学生的行为有所规范和限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化精神环境。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一定要紧密联系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素养要求,并科学融合高校学生的身份,加强制度间的衔接转化,防止学生利用制度漏洞而做出的非法行为。在理工类院校,由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多体现在经验描述的层面上,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再加上理工类院校学科设置的特点、师生思维方式的特点等,都给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带来了难题。并且每一届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同、重视不同,就会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投入不同的资金建设。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规避领导制定政策的随意性过大,不能巩固已取得的建设成果,使之流于形式等问题。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引领和决定高校文化建设成果的核心。强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个人素养,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导向功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包括强化个人目标定位,科学规划职业道路;强化学生发扬奉献精神,提高责任意识,认真学习知识技能,树立远大理想抱负,积极服务于社会,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个人诚信等等。校园文化的形成依赖于每一个学科的发展,更依赖于多学科的融会贯通,理工类院校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平时的教学与管理中,强调科学技术知识教学和操作技术的训练,学风力求严谨,没有足够重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与科学技术教育相互脱节与分离的现象。这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是极其不利的。理工类院校学生的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更加敏捷,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则要积极强化和拓展学生该方面能力,实现理工类院校不一味抄袭模仿,而是大胆创新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硬件与软件同步发展的重要体现,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实现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驱动。理工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汲取和借鉴同类高校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科学实践,大胆创新,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实质,更好地辅助高校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保障高质量人才的输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高校档案是指高校在自身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历史意义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校园文化是高校在自身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校园物质文化与校园精神文化的综合,更主要的意义在于精神文化层面,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多形成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特色等高度性、集中性的概述,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精神引领。档案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既有联系有互相区别。它们的共性在于:

1.性质相同,两者都是高校在自身办学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财富,对学校的办学发展、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目的一致,两者都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为了学生的成才发展,为了校园的和谐稳定。两者的区别在于高校档案记录的是学校的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且档案是以静止的状态记录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却是高校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一种动态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可以说档案像个老者,静静的诉说过往,校园文化却是发展中青年,他在不断地蓬勃发展,改变历史。

高校档案首先具有文化性,高校档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品。高校档案真实记录了高校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充实记录了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感人事迹,包含了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的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的知识信息,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不仅是校园文化的保存者,更是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创造的推动者。基于这点高校档案的文化属性表明高校档案有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条件,更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就如大家所知,高校档案是高校历史的见证、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高校创新的不竭源泉,但现实状况就是高校档案的应有地位还没有得到重视,高校档案大多数时候也只是放在档案馆的`一盒盒卷宗,高校档案的知识性、文化性、传承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重要作用,为了充分显示高校档案在高校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高校档案必须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投入到红红火火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让高校档案真正焕发第二春。

随着国家对档案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各级部门对档案资源开发意识的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改变传统观念,积极投身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浪潮中。档案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管理的档案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通过充分挖掘档案资源,发现其中很多隐含的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用信息,通过分析整理,给公众呈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优秀档案资源、优秀档案文化,改变大众对档案工作的传统看法,也增加对档案知识的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中,档案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利用学校档案积极做好校园文化的创新作用。

档案忠实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文化在学习中传承,又在大家不断的创造中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档案作为巨人的肩膀可以给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源泉。在档案与文化的关系上,学者冯惠玲指出,“档案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可以从档案中吸取历史文化的精髓,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新的文化价值判断,也表现为人类可以在借鉴已有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新的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工作要创新,就必须依托学校档案的支持。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看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档案资料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校园文化。

(三)利用高校档案激励大学生坚定信念。

高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忠实记录,档案凝聚着全校几代人共同的奋斗经历和不懈追求,凝聚着学校艰苦办学的历史和坚持创业的精神,这对于高校来讲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大学生通过宣传教育、通过实地了解,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能达到前辈们所取得的成绩,有一种很强的示范效应,使学生始终能保持一种昂扬的斗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这对建设整个学校的优良学风校风意义重大,也为推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进一步加大档案征集范围。

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如火如荼,在高校档案的征集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档案的征集范围。例如校友档案征集、优秀教师档案征集、学校社团档案的征集等。因此档案工作要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档案,重点是社团的成立、社团的成员、社团开展的活动、活动图片、活动影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资料将会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大有裨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