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三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实用10篇)

时间:2023-10-14 04:37:06 作者:曼珠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三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实用10篇)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初二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一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二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三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

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得”字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用的是形容动作的程度。

c.仿照写一写。

2.(出示第二组句子)

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a.小组交流发现。

b.全班汇报。

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接龙的形式写句子。

c.自己尝试说一说。

d.小组合作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汉字)

1.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都有撇捺。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

撇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捺的特点。

4.学生字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诵读。

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a.小组交流。

b.汇报

3.生诵读古诗。

4.尝试背诵。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因为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这节课的教学进展比较顺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说得非常精彩,背诵古诗环节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四

1、认识、会写13个生字;辨析多音字“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3、体会作者对藏族山村的热爱之情,了解作者对雪山美好未来的憧憬,从而培养学生关心、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1、欣赏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这么美的课文,你也美美地读一读吧!边读边画出生字。

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

3、你能说说形容春雨的词语或句子吗?

4、这里有一个词语表示雨下得很小很小一一“蒙蒙细雨”。(板书课题。)

预习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自学生字。

2、难读的.词句由组长带读。

3、再读课文,通过观察、想象,着手关键词、句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4、再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什么问题?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才值得大家讨论。

教学过程: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合作讨论,形成较为完整的答案,并派出代表作答。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同桌之间互相读生字,正音。

2、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情况:

蒙蒙漫步花瓣发辫戴着翅膀分辨雨露雨雾清脆天幕噗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质疑问难

1、学生再次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同桌之间交流记字方法。

2、分析字形,讨论书写规律。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五

1、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六

1.课件播放歌曲《采莲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谈话引入:这首好听的《采莲曲》就是根据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昌龄的诗歌《采莲曲》创编而来的。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来读读这首经典的诗歌作品。

2.课件出示诗歌《采莲曲》及其画面,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诗歌的朗读停顿。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芙”是第二声,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朗读停顿(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学生齐读诗歌。

5.学生朗读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

生:这首诗歌描写的应该是夏天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图画上画的荷叶、荷花看出来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芙蓉”指的是“荷花”)。

师:同学们,除了从画面中看到了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外,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想到了有人划着船在荷花、荷叶中游玩、观赏。

师:这画面中并没有人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最后一句“闻歌始觉有人来”中想到的,说明有人在荷花,荷叶间唱歌。

师:你的想象非常准确。那你们猜一猜,这会是什么人呢?他(她)又躲在哪儿呢?

生:我觉得是女孩子,她被荷叶、荷花给挡住了。

手法,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边读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同时想象诗歌中的声音美。

7.学生尝试背诵诗歌,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边读边想象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并想象诗歌的画面、声音,进而自然融人到了诗歌的美好意境中,并体会到了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趣。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七

1、出示友情提示,明确交际方法:

师生谈话,出示友情提示三:

寻找好朋友,互相介绍自己的拿手本领,再教一教,学一学。

2、自由组合,介绍并教学本领:

学生离开位置,寻找好朋友,在介绍本领的基础上,互教互学各自的拿手本领,进行综合性交际。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八

1.课件出示“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中的三句例句,引导学生边读边看看三句话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用着重号聚焦句子中的“得”。

(2)学生再次认真朗读句子,想一想加点字“得”前后两部分在意思上都有怎样的关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明确“得”后面半部分是对前面动作词状态、程度等的补充说明,因而使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同时试着补充完成第四句话“妈妈累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累”的样子、程度等,同时对他们的写话予以梳理(如“妈妈累得说不出话来”“妈妈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等)。

(4)拓展延伸:完成第五句写话练习“得”,指名朗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得”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注意前半部分一定要有动作词。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中给出的两句话,注意加点词语在句子中都有什么特点。

(1)指名学生回答(一句话中,几个分句子前后词语是一样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这种含有几个分句的句子,前后两句话首、尾词语相同,这样形式的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叫“顶真”。

(2)教师补充出示几则例句:a.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b.橹摇船、船载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针缀。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顶真修辞的有趣特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句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试着照样子补充第二句后面的省略号,教师注意提醒他们下一句必须以“弯弯的小桥”开头,适时补充出示“弯弯的小桥那弯弯的小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这是一句歌词,歌曲《弯弯的月亮》。

(5)课件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写结合法,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初步感知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有趣特点,同时在写话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了认知内容,提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九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语文园地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十

1、认识本课8个学生字,会写10个学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学生活中正确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同学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老师可以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同学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同学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本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抒发了一条小河常年累月,无论昼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涸却不停地、快乐地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怀。值得注意的是奔跑是小河最重要的品质与特征。这一点教老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点拨。

这篇诗歌篇幅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较容易。但学生字较多,因此,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奔跑使小河能歌唱、能奉献、能为人们带来播种的希望和丰收的快乐。可以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指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感受小河那种忘我的奉献的精神。

1、老师准备:学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浑河对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它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学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同学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学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学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写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老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是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学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它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指名同学读,读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学生补充黑板画)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好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

(6)配乐,老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吗?你有过寂寞的时候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欢乐的了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学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的要命的小动物们见到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划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老师边过度: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学生机;它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它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它不知疲惫,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学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学生自由加动作朗读全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勇敢、执着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河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