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实用17篇)

时间:2023-11-29 06:15:01 作者:紫衣梦

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效果。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精心编写的三年级教案,相信会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客人到自己家里来做客的情况,学生们对此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进行这节教学时,我们主要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开始,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根据故事的内容,辨析“小主人做的对不对?哪里不对?应该怎样改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后,又进一步提出,“如果你是小主人,会怎样做?”并请学生自愿上来表演。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更加明确家里来了客人,自己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

当然,在这节活动中,还要进行了安全教育。提出“如果有客人来访,家里只有你自己怎么办?”其实,这个话题在上学期我就向学生讲过。这一次再提出这一问题,他们都知道应该怎样做。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1)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猜身高,猜体重,从而引出质量单位,在复习了旧知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我没有直接出示给学生学习目标,而是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在这节课里了解什么?学生说出了如“1吨有多重?”“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吨这个质量单位?”等,正好就导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

(3)注意学生的体验活动。由于“吨”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在了解一吨有多重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拿一下1千克、10千克、25千克的物体,体验一下它们的重量,再过渡到100千克的大米能拿得起吗?10袋大米是多少千克?然后明确1000千克就是一吨。把重量逐渐的加重,体会到1吨的重量,把抽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了解了1吨大概的重量后,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学生的体重为例,让40名同学站起,再次感受1吨的重量。学生对1吨有多重层深入地理解。

(4)选取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本节课里我采用了大量生活实际的物品,如大象、水、货车等,让学生易于接受。

(5)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意见,很多举手的同学不能回答。对下层生的关注还不够。

(6)在巩固练习第4题里,如何计算出个数讲得有点过快,有部分同学可能还不理解。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自然资源有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2、世界上最早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秦朝《田律》。

3、善待资源,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改变既浪费又污染的生活方式,要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双手,珍爱地球,善待资源,造福子孙。

三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长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以下几点:

1、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2、根据第低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知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

3、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学家波利正指出:学习任何新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与积极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美国一所大学的墙上写着:我听到的,我就忘了,我看到的,我就记得了,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总结,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最优化公式。

4、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铺助教学,发挥其新颖直观的优势,为了突破理解概念周长这一重点,运用电脑演示一周的总长度就是一个图形的周长。在怎样了解长方形的周长最优化方法时,我也借助电脑直观演示过程,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5、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始终以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把自己当作一位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朋友关系、平等状态。由于有这样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学,乐意学。

6、有机地渗透情感教育,经过一系列教与学,我提出:小白兔与乌龟新的长跑比赛结果怎样呢?让学生猜一猜,通过猜,让学生懂得了:骄傲必定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关键是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综观整节课,教师和学生都是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10千米。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1)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偏度方向走km到点2,最后向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

三、开放题:公园游览。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及反思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培养儿童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从内心对客人友好的感情与态度。

2、行为与习惯。

通过组织开展“我做文明小主人”活动,融知识于行为之中,让学生学习待客的礼节,养成基本的文明习惯。

3、知识与技能。

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经验,妥善解决“陌生人来访”的问题。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待人接物,增进主客间的友谊,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生活中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4、过程与方法。

通过“家里来了客”和“陌生人到我家|”的防真性表演活动,指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生活体验和智慧。

活动重点、难点:

要把课内、课外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会礼貌待客。

活动准备:

1、歌曲《祝你生日快乐》、《乖乖熊请客》的磁带。

2、组织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待客礼仪的名句或格言。

3、学生每人自带一张自己的照片。

4、绘制一幅“文明礼仪树”的彩图。

5、接待外宾或学校领导、老师的录象。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议一议,感受接待礼仪。

1、师导入: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今天老师带来几段录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3、回忆1:你做过客吗?别人怎样接待你的?你的心情怎样?

4、回忆2:你家经常有客人来吗?你喜欢他们吗?你是如何接待他们的?

5、揭示主题:家里来了客。

活动(二)——看一看,学习待客方式。

1、出示图:(1)盼盼把小朋友请进自己的房间,和他一起搭积木。

(2)盼盼随父母送客,挥手说再见。

3、师生读读图上的儿歌,相互再介绍一些接待客人的方法。

活动(三)——演一演,模拟待客情景。

1、小朋友,假如今天是你的生日,同学们来到你家祝贺,你怎么接待他们呢?

2、师: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客人,如果他们来了,我们会怎么做呢?

3、对表演好的小组或同学发给文明礼仪之星。

活动(四)——玩一玩,体会待客乐趣。

1、游戏:过城堡。

2、交流玩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认为自己会接待客人的,可以将照片贴到“文明礼仪树上。

4、总结:今天这一课小朋友参与的热情很高,不仅感受了待客的礼仪,学习了待客的方式,还在模拟生活情景中增长了自己接待客人的能力,每位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大家瞧,我们的“文明礼仪树”生长的多么茂盛啊!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1997—2008年的年历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

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

(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

方法三:30×12+7-2=365(天)。

(3)提问: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

板书:365+1=366(天)。

(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

(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

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讲述补充资料。

(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

三、巩固练习:

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

(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2)回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

(1)提问。

(2)口答。

(3)质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5、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1.学生能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学生能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增强估计能力。

能用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1、基础性学习包。

(1)克、千克、吨的认识。

2、开发性学习包。

(1)实物称重。

(2)奇妙的动物世界。

(3)82页你知道吗?

3、拓展性学习包。

(1)自己寻找生活中质量单位的广泛应用并做好统计。

(2)丰收园。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仅一个信息窗,由于千克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将千克的认识放在最前面学习,再者是克的认识,最后是吨的认识。

2、学科间整合:《科学》动物的学习,有关生物知识可以在本单元做铺垫引入。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体育课上铅球、垒球等的重量与本单元知识相结合。

4、体验式活动:在课堂中搞一次以质量做对等交换的“买卖”活动。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3课时。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年月日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一上课,我就让同学带着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自学,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约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一个拳头法和两个拳头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些同学还是不感兴趣,于是我采用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协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原本很枯燥,但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同学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儿歌也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同学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为儿歌记忆既轻松又便于记忆。

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发现、去讨论。我让他们讨论,对于平年和闰年你有些什么认识。同学经过讨论说出几几年是闰年,顺着他们的思路我又让他们去讨论闰年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被4除没有余数的是闰年,紧接着有问21的二月是几天,同学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诉同学2100年的二月是28天,这是什么道理呀,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利用这种好奇心,我告诉同学,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数时,必需被400除没有余数,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一课的教学效果不错。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同学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因为年、月、日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图体现知识的出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同学去理解去体验。如书上主题图,从同学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但我想可能利用身边食品的'平安卫生来引入,比利用新中国成立与北京申奥来得更贴近同学的实际生活,更能激起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因为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同时,在游戏巩固和练习环节中,我也充沛利用同学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猜节日、猜生日、读儿歌、做游戏、玩转盘和用拳头直观演示等,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年、月、日的知识。同时,教学中还引导组织同学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同学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同学的视野,增强同学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可能性》:

本节课作得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三)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心情愉快。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的合作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心情愉快,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些、如果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将会更为科学。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植树》是北师大版课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上几点做法: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们怎么做,而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怎么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中对于“除法”的意义的讲解教师提供了素材,让学生自己去充分感知的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传授。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加、减法笔算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和数位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通过摘取义卖铺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笔算算理,并总结笔算方法。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1、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3、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刚才所说到的方法总结的问题上,小组讨论的珍环节上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这也是时间控制得不够好的结果。

4、练习的多样性还做得不足,其中没有改错题是最大的不足,这一知识点,改错题应是最直观和有效的。

5、课讲得也多,主要是一些问题总结得不够系统,讲起来话就多。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1、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也对齐。

2、小数部分空缺的数位用0补。

3、进位和退位要标清,得数不要忘写小数点。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学年很快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三年级数学教材采用的是青岛版,没有可以用来借鉴的现成的教案,课后我就认真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缩短了导入新课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比较容易的获得知识,从而简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具体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2、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部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3、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

4、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教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对于我所遇到的上述问题不知哪位老师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小学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一、学习内容p18/19例1、2(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二、学习目标。

2.会确定位置和标明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学习精神。

三、学习重难点知道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准确判断方向。

四、预习学案。

1.如果我们在野外或者在公园、动物园、旅游区迷路了怎么办?要想不迷路我们在之前要做些什么。

2.怎样才能又对又快的找到1号检查点?

讨论怎样观察平面示意图。

3.我们学习的8个方位是怎样的。

五、导学案。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1.1号检查点在哪两个方向之间。在这两个方向之间还有一个什么数据是已经表明的。

2.这个角的两条边有一条指向正东方向,另一条偏向北边,应该注意说。

为什么不说是北偏东30度呢?

3.如果只知道1号检查点在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就能马上找到吗?

还要知道什么?

4.两个数据都知道了,能不能很快找到这个点?

5.我们现在学习的示意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结: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如果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50米,那么就要在图上画出一条1厘米的线段,上面写明50米。

六、课堂检测。

1.出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说明,根据这些说明绘制出一张校园的示意图吗?(分别展示各组绘制的示意图,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绘制的?)。

2.p18页做一做。

七、作业:见作业库。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以往一般出现在第八册教材中,在新的人教版课标教材中此内容被下移到第六册,是在一年级学习了认识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后进行。由于这课内容自身特点的原因,教学应以讲授式为主,对新知的学习探究性并不是很强,思维含量也不太高。怎样让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清晰简练的基础上“活”起来?怎样在这样的接受性学习中挖掘出探究因素,让接受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这是我着力思考的问题。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亲切感。因此,我围绕教材用一幅情境画的形式,把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兴趣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符合课改理念的,通过让学生观看小数点的历史短片,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文化,使他们学习有意义的数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师让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小游戏——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变换枯燥的课堂练习方式,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投入到游戏中。教师在此乘热打铁,出示每种动物的身高体重数据,让学生读出这些数据,以达到巩固小数的读法目的。

总之,使每一位学生拥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具备发展的能力,使之乐学、会学,成为真正的数学学习的小主人,一直是我教学追求的目标。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教学教案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笔下三大奇松的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里行间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怎么样?

[评析: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渡:这里有一段我在旅游时拍摄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观赏完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些图片美吗?作者笔下的奇松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2、交流感受,细研课文。

过渡:课文写得最美的是那一段?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深研课本,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以小组读课文第二段,选择喜欢的一棵松树,找出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互相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c、品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欣赏陪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学生品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c、读好这句话,师指导朗读。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出示送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学生朗读“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它的奇特。

c、朗读这段话,感受它向游客告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3、看同学们学得这么高兴,老师有件礼物送给大家。(出示三大名松的诗句)。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图片,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将美丽与大家分享。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