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动因分析的论文(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7 21:44:36 作者:FS文字使者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和技巧。范文是指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主题下已经成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它可以作为写作参考或者学习的榜样。如何写一篇完美的范文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的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帮助。

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它的转型升级直接关系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加工贸易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使其转型与升级更为艰难。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研究转型与升级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多是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老问题,而在2008年融资难的问题又变得十分突出。2008年上半年,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客户付款和赎单也不积极,拖欠货款的情况增加,资金紧张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普遍现象。国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又更为谨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度骤升。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有些企业甚至停产。不解决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以来自港澳、日本、韩国、台湾、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主要销往欧美等国家。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高,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加工贸易企业降低风险。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受危机影响较大的欧美国家,所以出口下降辐度较大。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11月还出现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大。

(四)企业营销能力普遍弱化。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普遍较差,甚至不具备营销职能。企业不研究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不掌握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也没有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企业所从事的多是按订单委托进行加工制造,设计和销售受控于海外环节,就容易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性。不仅如此,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即便拥有自有品牌,因其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在外销时也宁愿贴牌出口,这就阻碍了企业的升级脚步。

(五)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配套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还是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形式从事加工生产活动,在国内采购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很少,产业链条也显得相对过短,对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小。如,以加工贸易为特色的浙江省平湖市,其第一大产业服装产业95%以上依赖出口,且大多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第二大支柱产业光机电产业也是“两头在外”,甚至有的日资光机电企业只是把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建在平湖,零部件全部依赖进口,根本没有什么产业带动可言。近些年,加工贸易国内采购部分虽有所增加,但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方面是由于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限制加工贸易使用国产原材料,另一方面,我国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严重不足,没有相应的企业为其配套生产。

(六)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增加,加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尤其是加工贸易的.监管政策缺乏,难以满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主要针对加工制造环节,而针对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相对不足。其次,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已滞后于加工贸易发展要求,制约了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国内采购,引发大量的国货复进口,也制约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和转型升级。

(一)宏观层面。

1、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我国加工贸易升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服务作用。第一,要根据我国经济及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不断调整现有的加工贸易产业指导目录。同时,要稳步推出各项政策,给企业调整的空间。第二,积极完善加工贸易的相关政策,尤其是涉及加工贸易研发、测试、维修、营销等高增值环节的管理和鼓励政策;改变现行的出口退税、深加工结转政策对实行国内采购和实现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制约;简化手续支持加工贸易内销。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政策,通过稳定汇率保障加工贸易企业的正常经营。

2、进一步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我国加工贸易要不断从现有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过渡。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简单加工装配向中高端的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过渡,而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国家应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来促使我国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完善鼓励高技术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高技术产业化,鼓励创新要素向产业流入,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加工贸易。

3、大力扶持国内中小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的配套。加工贸易企业主体外资化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为促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可充分发挥这一现象的有利因素,即建立与外资企业的产业关联,为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从而替代部分加工贸易中进口的中间投入品。这样既可在配套过程中充分挖掘外资加工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同时又可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的比重,延伸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为此,我国政府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集聚的地区应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培育和支持本土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等设计制造环节的生产能力,并为其创造条件鼓励其与外资企业及国内其它加工企业进行产业配套。让国内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逐渐实现加工贸易主体结构过渡到以本国企业为主。

4、积极拓展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不断拓展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和资源帮助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如,成立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联保协会及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服务。此外,各商业银行还可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直接贷款计划、贷款担保支持计划、贷款贴息计划方便中小企业融资。

(二)微观层面。

1、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工层次。加工贸易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研发,尤其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以技术改造为突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逐渐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另外,在技术创新支撑下,现有的贴牌生产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差异产品创立自有品牌,逐步从简单的oem(贴牌加工)向obm(委托设计生产)和odm(自有品牌营销)转变。如,广东东莞伟易达公司,最初仅从事简单代工,后取得美国at&t品牌特许使用权、制造及销售该品牌有绳电话和配件后,迅速打开市场。同时,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创立了自主品牌,并将年销售收入的7.8%投入品牌设计推广中。目前,公司自主品牌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所有产品比重的75%,品牌效应得到显著增强。

2、积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必须积极培育自身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这有助于掌握经营的主动权。对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可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并积极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对中小型制造企业,营销重点应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与贸易类进出口企业合作,弥补海外竞争能力弱的缺点,同时,积极利用官方相关网站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努力发展自己的营销网络。

3、大力发展新兴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不利于风险降低。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应在巩固美欧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和非洲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此外,企业也要重视开发国内市场,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开发国内市场对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将会带来更大的机遇。

企业会计工作成本分析论文

企业的成本管理包含着成本的预算.分析.考核.核算与控制等方面,在企业的运营进程中起到控制与管理成本的作用,是保证企业长足发展与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以下是“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所面临的改变。

(一)环境发生改变。

我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产生较大变化,我国政府自201x年其连续6次将贷款的储备金上调,导致贷款的难度大大增加,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资金断裂风险。

(二)概念的延伸。

在以往的企业成本管理中,仅仅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成本.人力.物力成本进行控制,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到来,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伸展到了质量成本.利息成本.目标成本上。

(三)法制化程度的增加。

企业政企分离的不断加剧,使得市场的调节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企业的财务与税收等方面,管理法制化程度逐渐加深。法律介入到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中来,使得企业财务运营逐渐规范化。

二.新形势下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观念的落后。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第一次引进成本管理这一概念,尽管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已经做出了一定研究与努力,但是与西方的先进管理理念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国外先进理念未必适合我国企业的运用。

(二)成本管理的实施范围狭窄。

在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中,企业将重点放在了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对产品其他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明显忽略,在企业的生产范围来看,企业更加注重对内部价值成本的管理,而忽视对售后以及供应商的成本管理,企业将重点放在短期利益的获取上,忽略成本管理宏观战略的制定。

(三)成本信息缺失。

成本核心内容的失真与缺失情况比较严重,主要是因为会计核算这一环节中的精准性不高,导致信息出现严重偏差,再加上多数企业所运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具有滞后性,难以保证信息的精准性与完备性,导致成本信息缺失现象发生。

三.新形势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发展现代化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

照搬西方先进成本理念与经验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我国企业的类型与运作模式显然与西方不同,因此,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更适宜发展符合国情的相关理论。企业需要科学的构建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体系,在宏观角度的进行考虑,多环节.多角度的分析成本运行中的对象.内容及方式。在新形势下,市场企业的竞争日渐激烈,为了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成本的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环节汇总,需要将范围拓宽至设计.技术.产品供求.售后服务等环节中,成本的管理范围应当由以往的物质领域拓展至非物质领域,如产品运营环境.资本.产权等,并在不断实践与摸索过程中,寻找适宜的成本理念。

(二)改变传统成本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者应当运用战略性眼光进行成本的分析与深入研究,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不断更近管理体系。管理者需要将成本管理这一理念贯彻到每一位企业职员中,并紧跟市场潮流与政策方针,基于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理念的选择,制定宏观的成本战略目标,使企业具备一定优势,通过新思想与新观念的加持,在市场中的得以长足发展。

传统的滞后性成本核算,极易造成信息的不完备.不真实,因此,应当改进传统方式,通过使用新型核算方法实现企业的进步。首先,企业应当保持成本与经营的同步化管理,成本管理绝不可以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末端,而是成为其核心管理方面做好经营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协调性。其次,在成本管理中也应当做好企业收入及其活动的'控制,通过成本收益等指标,将成本与收入相结合。最后,构建起完备的成本管理的体系,让管理活动能够有序化,在企业的决策.计划.实施直到分析.考核.监督与核算等各个方面都能够科学化.完备化,保证每一顺序的有序性运作。

(四)建立市场监督机制,防止信息失真。

针对企业现阶段的状况,应当通过企业管理措施的加强,防止成本信息的失真。加强对本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性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教育与培训,提升其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减少成本信息人为原因造成的信息失真与缺失。另外,应当加强法律性信息监督,保护经营者的根本性利益,加强网络技术在成本管理中的利用,建立一整套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

四.结束语。

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必须要对成本的管理进行不断深入探索与研究,做好管理观念的转变,通过学习与借鉴先进管理活动与理念,不断促进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促进其发展到新的阶段中。

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以d公司为例,对其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了实务和理论分析,并对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而不断壮大,曾一度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苏州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本文将以d公司为例,对d公司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对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d公司是一家由台商投资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产品是电子元器件和电脑周边设备,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靠前,年营业额达30多亿元,员工一万多人。公司按产品类别采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品种复杂。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很高,同时制造费用项目繁杂。生产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保税料件,接受海关监管。公司全面使用erp管理系统,从仓储、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项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d公司通过对料、工、费等成本项目进行细分,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成本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与探讨——以d公司为例管理方法,从而控制好企业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1.直接材料。

d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月初根据产品的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s,简称bom)将每种产品所耗原材料的数量和标准成本录入erp系统。月中采购部门根据工单采购相关原材料并原材料价格录入erp系统,生产部门根据工单领用原材料。月底结账时,erp系统计算出已完工工单实际领用原材料的数量与物料清单中规定的应耗数量的之差乘以标准成本的金额(量差)和原材料实际采购成本与标准成本的之差乘以实际领用数量的金额(价差),量差与价差之和即为标准成本差异。月底财务部门提交量差报告和价差报告,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分别就产生的量差和价差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2.直接人工。

d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直接人工成本。为准确核算产品所耗用的直接人工成本,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直接人工成本,即通过erp系统根据生产排程将生产产品所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月底财务部门提交人力成本核算和变动报告,生管部门就人力成本变动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3.制造费用。

d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制造费用。公司在核算制造费用时,尽量将作业细分,每项支出归属到具体的产品类别。如果某项支出由不同的产品承担,则需由所有涉及到的产品相关部门有签字权限的主管签字确认后,财务根据确定的分担金额分别计入不同的产品成本。折旧、摊销项目则每月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更计入各产品成本的金额。月底财务部门提交各产品制造费用报告,各产品相关制造部门(生产、质检、工程技术等)就制造费用变动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d公司实质上采用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可称之为“标准-作业成本法”。d公司采用“标准-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充分发挥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自的优点,而又回避了各自的不足。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直接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占比很大,采用标准成本法来核算直接材料成本,通过对标准成本差异(包括量差和价差)的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而在订单生产模式下,订单交期、生产排程、技术标准等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很难确定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所以对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二、d公司成功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一)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内在动力。

d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各事业部主管对事业部的产品效益负责,作为成本中心的各部门对部门发生的成本费用负责,这就产生了精确划分各产品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的天然要求,“标准-作业成本法”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获得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二)完善的erp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d公司的erp管理系统涵盖了仓储、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所有公司业务模块。直接材料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的核算,以及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依赖于erp管理系统对信息的处理。

(三)专人报账制度是落实制度设计的重要手段。

d公司施行了一套具有特色的专人报账制度,即每个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相关成本单据的归集、录入、费用分摊和报销等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对公司业务流程和部门业务情况都比较熟悉,且相对固定,能保证成本数据处理的及时性、真实性和一致性。有了这个窗口,财务部门也能及时将成本信息反馈给各部门,使得标准-作业成本法能够很顺畅的执行。

(四)外部监管要求提供了良好基础。

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基本上都是保税料件。海关对保税料件的管理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在保税料件存储的物理空间,料件进销存数据的监控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海关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因应海关监管要求所配备的场地和人员,建立的业务流程,为d公司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磨合期,大大降低了施行成本。

三、关于“标准-作业成本法”适用性的探讨。

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标准-作业成本法”进行明确定义,但是在实务上确实行之有效,值得推广。企业在引入“标准-作业成本法”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精细核算成本的需求。

“标准-作业成本法”比较适用于市场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产品类别多、工艺复杂、直接材料成本比重大,制造费用繁杂等特点,需要通过精细核算产品成本,以控制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战略为技术领先和服务领先的企业不太适用标准-作业成本法,因为对成本控制的过于专注,会削弱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相较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标准-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工作,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做出是否使用“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决策的时候,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如果企业规模小,产品类别单一,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就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就没有必要耗费资源去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反之,如果企业规模大,产品类别多,精确核算成本带来的收益大于投入,则应该考虑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

(三)需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标准-作业成本法”需要公司上下全员参与,只有将成本控制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中去,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觉完成成本核算的相关工作。如果跟员工的切身利益没有相关,“标准-作业成本法”会被认为只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而消极对待,整个成本核算系统就会运行不畅,甚至停摆。

(四)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产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直到八、九十年代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后才广泛被企业采用,主要原因就是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有大量的数据计算分析,手工处理效率低且准确率不高,影响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推广。所以,要顺利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需要公司有一套运行顺畅的管理信息系统来给予技术支持。

(五)应注重成本信息的应用。

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的目标,不仅仅是得到了准确的成本信息,而是利用好这个信息,提高企业效益。对成本信息的应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产品成本信息,准确给客户报价,争取更多的有效订单;另一个是通过成本信息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只有这样,“标准-作业成本法”才不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而是一种真正有用的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潘飞,王悦,李倩,任雯雯,李刚.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许继电气与宝钢的成本管理实践与启示.会计研究,(09).

[2]刘剑民,杨浩.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03).

企业会计工作成本分析论文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成本管理的范围小,关键点不明确的问题,那么首先应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开展全员成本管理,在整个企业建立起成本效益观念。成本管理的真正意义在于如何更加合理的花钱,而不是简单的简约,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成本是职工采取各种经济行为而发生的,因此企业职工的行为可以归为企业的成本动因,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培养企业职工的成本效益意识,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鼓励职工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来完成各自的任务。只有当企业全体员工能够团结一致,共同为成本管理的目的努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成本效益观念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显得更加重要,电子商务企业应该一改以前节省、节约的做法,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成本效益观念。企业应该权衡投入的成本与其未来能给企业带来的总体效益之间的关系,且不能忽视企业的隐性成本,达到企业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2.2加大和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电子商务企业较以前传统企业存在较多级别的价值链网络而言其价值链简化了很多,且呈现虚拟化,即合作关系可能随业务的结束而结束。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情况更加激烈,因此电子商务企业更应该与其供应商和销售商处理好关系。和供、销商处理好关系不但有利于减低存货的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实现彼此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总成本,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协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进而取得好的业绩。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换,还包括一些无形的单价值却很高的服务,如顾客信息等,企业之间互利互助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2.3完善物流系统管理。

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成本在其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子商务企业应该重视其物流系统管理,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物流系统。如果企业的客户群体范围相对较下、较集中,则企业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因为其经营目标较下,自有的物流系统的高效、灵敏、及时等特点能够满足公司自己的经营需求。自有的物流系统不仅能够及时的给客户配送商品,而且能增进其与客户之间的感情,提高企业的无形价值。但是如果企业的经营目标市场较广,则不适合再建立自有的物流系统。因为范围过大企业则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成本会因此大大增加,且不便于管理,管理负担也较重,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相反,如果选择一家信誉度较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会为企业节省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投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且有时间发展好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

2.4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且现在许多产品的外观、功能等日趋相同,价格差异对消费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服务质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许多企业也开始认识到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对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高的服务质量可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并给企业带一些隐性的价值,长久来看便有助于企业降低客户成本。在当前网购越来越流行的形势下,电子商务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其服务水平。在与客户交流的基础上,企业可以了解到多数客户的内在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进行规模批发或生产,从而形成规模经济,使企业降低成本。

3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子商务企业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日常管理外,还要重视对企业成本的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在制定其成本管理制度时不但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企业成本动因分析的论文

摘要:本文以d公司为例,对其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了实务和理论分析,并对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

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而不断壮大,曾一度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苏州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本文将以d公司为例,对d公司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对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一、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内容与分析。

d公司是一家由台商投资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产品是电子元器件和电脑周边设备,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靠前,年营业额达30多亿元,员工一万多人。公司按产品类别采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品种复杂。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很高,同时制造费用项目繁杂。生产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保税料件,接受海关监管。公司全面使用erp管理系统,从仓储、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项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d公司通过对料、工、费等成本项目进行细分,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成本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与探讨——以d公司为例管理方法,从而控制好企业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一)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1.直接材料。

d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月初根据产品的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s,简称bom)将每种产品所耗原材料的数量和标准成本录入erp系统。月中采购部门根据工单采购相关原材料并原材料价格录入erp系统,生产部门根据工单领用原材料。月底结账时,erp系统计算出已完工工单实际领用原材料的数量与物料清单中规定的应耗数量的之差乘以标准成本的金额(量差)和原材料实际采购成本与标准成本的之差乘以实际领用数量的金额(价差),量差与价差之和即为标准成本差异。月底财务部门提交量差报告和价差报告,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分别就产生的量差和价差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2.直接人工。

d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直接人工成本。为准确核算产品所耗用的直接人工成本,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直接人工成本,即通过erp系统根据生产排程将生产产品所耗用的直接人工工时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月底财务部门提交人力成本核算和变动报告,生管部门就人力成本变动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3.制造费用。

d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制造费用。公司在核算制造费用时,尽量将作业细分,每项支出归属到具体的产品类别。如果某项支出由不同的产品承担,则需由所有涉及到的产品相关部门有签字权限的主管签字确认后,财务根据确定的分担金额分别计入不同的产品成本。折旧、摊销项目则每月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更计入各产品成本的金额。月底财务部门提交各产品制造费用报告,各产品相关制造部门(生产、质检、工程技术等)就制造费用变动作出解释和提出改进措施。

(二)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的理论分析。

d公司实质上采用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方法,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可称之为“标准-作业成本法”。d公司采用“标准-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充分发挥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各自的优点,而又回避了各自的不足。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直接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占比很大,采用标准成本法来核算直接材料成本,通过对标准成本差异(包括量差和价差)的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成本。而在订单生产模式下,订单交期、生产排程、技术标准等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很难确定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所以对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二、d公司成功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原因。

(一)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内在动力。

d公司采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各事业部主管对事业部的产品效益负责,作为成本中心的各部门对部门发生的成本费用负责,这就产生了精确划分各产品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的天然要求,“标准-作业成本法”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获得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二)完善的erp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d公司的erp管理系统涵盖了仓储、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所有公司业务模块。直接材料成本和标准成本差异的核算,以及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依赖于erp管理系统对信息的处理。

(三)专人报账制度是落实制度设计的重要手段。

d公司施行了一套具有特色的专人报账制度,即每个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相关成本单据的归集、录入、费用分摊和报销等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对公司业务流程和部门业务情况都比较熟悉,且相对固定,能保证成本数据处理的及时性、真实性和一致性。有了这个窗口,财务部门也能及时将成本信息反馈给各部门,使得标准-作业成本法能够很顺畅的执行。

(四)外部监管要求提供了良好基础。

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基本上都是保税料件。海关对保税料件的管理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在保税料件存储的物理空间,料件进销存数据的监控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海关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因应海关监管要求所配备的场地和人员,建立的业务流程,为d公司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磨合期,大大降低了施行成本。

三、关于“标准-作业成本法”适用性的探讨。

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标准-作业成本法”进行明确定义,但是在实务上确实行之有效,值得推广。企业在引入“标准-作业成本法”的时候,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精细核算成本的需求。

“标准-作业成本法”比较适用于市场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产品类别多、工艺复杂、直接材料成本比重大,制造费用繁杂等特点,需要通过精细核算产品成本,以控制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市场竞争战略为技术领先和服务领先的企业不太适用标准-作业成本法,因为对成本控制的过于专注,会削弱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相较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标准-作业成本法”增加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工作,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做出是否使用“标准-作业成本法”的决策的时候,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如果企业规模小,产品类别单一,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就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就没有必要耗费资源去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反之,如果企业规模大,产品类别多,精确核算成本带来的收益大于投入,则应该考虑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

(三)需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标准-作业成本法”需要公司上下全员参与,只有将成本控制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中去,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觉完成成本核算的相关工作。如果跟员工的切身利益没有相关,“标准-作业成本法”会被认为只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而消极对待,整个成本核算系统就会运行不畅,甚至停摆。

(四)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产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直到八、九十年代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后才广泛被企业采用,主要原因就是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有大量的数据计算分析,手工处理效率低且准确率不高,影响了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推广。所以,要顺利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需要公司有一套运行顺畅的管理信息系统来给予技术支持。

(五)应注重成本信息的应用。

推行“标准-作业成本法”的目标,不仅仅是得到了准确的成本信息,而是利用好这个信息,提高企业效益。对成本信息的应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产品成本信息,准确给客户报价,争取更多的有效订单;另一个是通过成本信息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只有这样,“标准-作业成本法”才不只是一个好看的摆设,而是一种真正有用的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潘飞,王悦,李倩,任雯雯,李刚.改革开放30年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创新——许继电气与宝钢的成本管理实践与启示.会计研究,2008(09).

[2]刘剑民,杨浩.我国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16(03).

企业会计工作成本分析论文

提要: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价值流为要素的系统观的成本框架,从要素构成、结构方式等角度分析了成本形成的动因。探讨了基于企业系统观的成本分析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降低成本的途径。

关键词:成本管理,价值流,企业系统观。

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不断地降低成本,因为企业的价值增值直接取决于企业成本的高低。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只着重于企业内部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没有涉及企业成本发生的全过程,仅以成本本身控制为主,较少从整个企业系统的角度分析成本形成的动因及降低成本的途径,从而限制了管理者的视野,束缚了各种潜在的、可能的管理创新和更有效的成本管理的运用。

企业是一个为满足最终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新型企业观将作业作为系统的要素,企业是一系列作业(active)的集合。这些作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再到营销,形成一个始于企业供应商、经过企业内部的活动,最后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作业链(activechain)。企业的每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即产生一定的成本,而每一项作业的完成都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并随着作业转移到下一个作业上去,作业的转移,表现为价值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价值集中凝结到最终产品上,形成提供给顾客的总价值。产品通过营销活动提供给顾客,企业正是通过作业链所创造的价值而获得增值的。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存在的,结构揭示了系统要素内在的有机联系方式。从系统的角度来成本,必须考虑企业系统的结构,或者说,企业要素联系的方式。任何一个系统的结构都是由三种要素的基本联接方式组成的:串联联接、并联联接和反馈联接,以价值流为要素组成的企业系统的结构同样也不例外。

企业系统由若干价值流组成。而价值流又是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等组成的。根据“系统是依据‘某种性质’下定义的要素的集合”的概念,我们还可以将以价值流为要素的企业系统分解为资金流系统、信息流系统、物流系统、人流系统、知识流系统等。

从以价值流为要素的企业系统可以看出,企业的成本是由价值流所耗费的资源所决定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源的认识仅仅限于资金、物资以及人力资本,实际上,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资源――时间。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将时间作为经营资源,而且认为时间是最关键的资源。

彼得。德鲁克认为,成本的衡量单位只能是时间。因为,惟一可变可控的因素便是一定的生产过程花去了多少时间,提高收益就是要减少这个时间。虽然在实践中仍难以采用时间来衡量成本,但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通过降低资金、物料、人力资本等资源的耗费来降低成本的潜力已经不大,而在降低时间资源的耗费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

为此,要降低整个企业系统的成本,不仅要节约资金、物资以及人力资本等经营资源,更重要的是还要节约时间资源。节约时间包括节约从提出产品或服务概念到形成现金流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约时间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提高时间效率,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要最大限度、最有效地配置资本、人力资本、技术等经营资源,这里,经营资源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资源,而且包括利用、整合外部的经营资源;其二,利用一定的经营资源要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

从节约时间资源的角度来考察以价值流为要素的企业系统,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企业系统的要素构成会企业的成本,而且,企业系统的结构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

系统运行的时间与系统的结构有关,在串联联接、并联联接和反馈联接三种方式中,反馈联接的运行的时间最长,串联联接的运行时间次之,并联联接的运行时间最短。

对于串联联接的结构,系统运行时间取决于要素的数量以及各要素运行的时间。要想节约系统运行的时间,就要减少要素的数量,或者减少各要素运行的时间,或者取得二者。

对于并联联接的结构,系统运行时间并非取决于要素的数量,而是取决于所有各要素中运行时间最长的要素,我们将其称为关键要素。要想节约系统运行的时间,就要减少关键要素的时间。

从系统运行的角度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都是通过价值流为顾客提供价值增值的。为此,要提高整个企业系统运行的效率,必须提高资金流系统、信息流系统、物流系统、人流系统、知识流系统的运行效率,任何一个流系统的迟滞和效率的低下,都将会带来价值流系统的迟滞和效率的低下,从而会增加整个企业系统的成本。

要降低整个企业系统的成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消除不必要的价值流;

(2)减少每项价值流的资源耗费;

(3)对企业系统的价值流进行再造,优选价值流;

(4)尽量采取并联联接的结构,减少串联联接的结构,减少反馈环节的迟滞;

(5)提高资金流系统、信息流系统、物流系统、人流系统、知识流系统的运行效率等。

三、基于企业系统观的成本的意义。

(1)基于企业系统观的成本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思考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只着重于企业内部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很少涉及企业成本发生的全过程,仅以成本本身控制为主,较少从整个企业系统的角度探讨引发成本的动因。以价值流作为要素的企业系统观将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作为分析起点,将为顾客提供价值增值的整个活动过程作为分析对象,强调消除不能带给顾客价值增值的活动。以价值流作为分析工具可以从整个企业系统的角度更清晰地理解成本构成的机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片面割裂成本形成的动因。

(2)基于企业系统观考虑了系统结构对成本的问题。在传统的成本分析中,没有考虑企业的结构对整个成本系统的影响,很少从改善企业系统结构的角度考虑降低成本的途径。基于以价值流为要素的企业系统观从结构分析出发,强调尽量减少企业的串联结构,代之以高效的并联结构,这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再造的思想:以客户为中心,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改变以职能为中心的科层式组织,代之以过程为中心的组织,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

(3)基于企业系统观的成本分析将时间纳入成本分析框架,打破了静态的成本分析框架,从企业系统运行的角度建立了动态的成本分析框架。以价值流为要素的系统观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动态系统,强调提高每一个价值流的流动速度,提高资金流系统、信息流系统、物流系统、人流系统、知识流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变效率低下的子系统对整个企业系统的制约作用,从而通过提高整个企业系统运行的效率来降低成本。

(4)基于企业系统观的成本分析将企业视为一个开放系统,不仅考虑企业内部的要素、结构等成本因素,而且还将企业放在一个更大的环境系统中来考虑成本的构成以及降低成本的途径。强调打破企业的边界,将企业系统内部的价值流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进行整合,这个更大的系统是一个由顾客、供应商、战略联盟者甚至竞争对手等构成的价值,在这个价值网络中,企业可以针对顾客的需求对自身的价值流程进行再造,通过优选价值流、淘汰成本高的价值流、对价值流的结构进行再造、再造企业间的价值流等方式来降低整个企业系统的成本。

1.消除不必要的价值流。

企业内部的价值流包括:市场信息收集、产品设计策划、科研、生产、采购、市场营销、产品维护、顾客服务等等,然而并非所有的价值流都能增加产品的价值,例如库存并不能增加最终产品的价值,所以应该尽量消除不能增加价值的价值流。

2.降低各个价值流的资源消耗。

要想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必须全面降低各个价值流的资源消耗。邯郸钢铁集团通过调查发现,企业效益差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成本过高;而成本过高的原因又在于企业内部的二级核算计划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市场信号不能传送到企业内部,从而使企业内部的二级单位只是埋头生产,不关心成本效益。要想使企业内部供、产、销各个部门都围绕提高企业效益的总目标,为企业的总目标服务,必须使肉部各个部门感受市场的压力,将市场的风险分解到每个职工身上。为此,邯郸钢铁集团以本单位水平和同行业先进水平为依据,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对厂内的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包括辅助单位和部门的组成成本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定,在企业内部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从后向前核定全厂主要产品品种、规格的内部价格和内部利润;然后再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车间、职能科室、班组直到每个职工;然后将这些指标与每个责任中心签订协议书,使责、权、利相结合,指标完成情况与奖罚挂钩。邯钢通过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现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实现了企业效益的大幅提高。

降低资源消耗尤其要注意降低时间资源的消耗。机领域的新秀戴尔公司就是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各个价值流的速度以及价值流连接的速度,实现了从生产到获得现金流的时间的最小化,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戴尔公司的顾客90%是公司、学校和政府,它只有在收到定单后再装配机器,戴尔公司在美国没有再销商,也基本上没有库存,由于计算机的零部件的价格下降得很快,因而大大地降低了库存成本。戴尔公司的成功与软件和功能强大的芯片并无关系,公司也并没有重大的技术创新,仅仅通过降低成本并将由此获得的价值让度给顾客的经营策略获得了成功。

90年代出现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适时生产(just-in-time,jit)和同步工程等都力图压缩内部的时间成本,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3.对企业系统的价值流进行再造。

对企业系统的价值流再造是通过开放企业系统,将企业系统内部的价值流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进行整合。对企业系统价值流的再造通过将自身的价值流与企业外部系统的价值流进行交换、整合等方式,优选价值流,淘汰成本高的价值流。当企业的单个价值流不能拥有成本优势时,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外包(outsourcing)、战略联盟等形式,将其他企业的价值流引入到企业内部,与企业内部的价值流进行整合,降低企业内部价值流的成本;或者干脆将企业内的价值流转移到企业外部,引入外部的价值流。

当企业的生产价值流的成本水平很高时,企业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通过并购使企业生产达到规模的要求;将企业的生产价值流转移到企业外部,与企业外部的生产价值流进行整合,达到规模经济;引入外部企业的.价值流;等。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价值流要素之间具有相关性,任何一个价值流要素改变时,会引起其他价值流的改变,所以,优选价值流要以整个企业系统的成本优化为目标。例如,通用汽车公司通过对产品设计价值流的简化,不仅可以节约设计费用,而且,还可以引起生产价值流的改进,节约生产费用;而有时单一价值流成本的降低会引起其他价值流成本的提高。例如,采购质量较次的棉花,可以降低采购价值流的成本,但却会大幅提高用棉花纺纱的生产成本,这都需要用系统的思想统筹考虑。

4.再造企业系统的结构。

企业为全面降低成本,必须进行企业结构的再造。企业结构的再造包括多方面的:再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再造企业间的价值链等等。

风靡世界的精益生产方式就是通过对企业价值流结构的再造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第一汽车集团全面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将成本称为精益之本。精益生产以消除不必要的工序为基础,把参与各种类型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所有步骤的员工融合在一些合作的团队中,使多项职能交叉为一体,合作的团队直接对企业和消费者负责,将原来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结合在一起,使原来松散的各个部门结合起来,有效地缩短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距离。这实际上就是价值流采取了并联联接的结构形式,从而可以大大降低信息反馈的时间。精益生产通过简化企业组织结构、简化产品开发过程、简化制造过程、简化产品结构、简化与供应商的关系等,使企业价值流程的运行时间大幅降低,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被称为企业管理一场革命的企业再造,实际上也是通过对企业结构的再造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目的。企业再造的核心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再设计。企业再造将原来按职能划分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业务流程和具体任务为中心来重新整合。企业再造打破了部门之间的界限,使业务流程的各个步骤按其顺序来进行,将分工过细的职务、工作,根据业务流程的性质重新组合,从而避免部门之间在衔接上的困难,减少重复劳动和大量的等待时间。

再造还对企业组织重新整合,它舍弃了根据专业化分工的需要,以职能为中心、以控制为导向的、机械式的科层制组织,代之以过程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的全新的组织;将在职能分工下的连续作业方式转变为在同一工作团队内进行平行作业,从而将企业要素(作业)结构转变为并联联接,而且由于员工在同一工作团队里工作,所以降低了反馈的时间迟滞;在组织结构上,企业再造将原来金字塔型的管理层次改变为扁平式的管理,将传统的决策与执行的分离转变为团队在过程中的统一,这种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就是并联联接的结构形式,同时,扁平式的组织结构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反馈的时间迟滞。

5.再造企业间的价值流。

长期以来,企业一直将降低成本的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但是,随着企业挖掘降低内部成本的努力,向组织内部寻求成本改善的成效已经微乎其微。,美国企业平均外购费用为55%,这种现象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国家均存在。所以,更多的企业将降低成本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与外部的关系上,试图通过企业间价值流的再造来降低成本。

通过企业间价值流的再造,企业可以重塑企业间的关系,将以往的企业间的采购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企业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减少重复与浪费,可以借助彼此的核心能力,同时可以合力创造出新的机会。将产品从一端送到另一方手中的采购、实体运输、仓储以及存货管理等后勤作业,往往是两个企业间最常产生浪费的区域之一,传统的买卖关系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巨额的浪费和重复,而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企业可以减少这种重复和浪费。正如瑞克曼(1995)所指出的:“组织间伙伴关系的贡献较可能呈现出双赢的局面。就增加销售、保持更长久而持续的关系,以及防止竞争者的中途破坏等方面来看,供应商是赢家;若就反应性、品质改善、专业性提高以及更低的价格等方面而言,客户也没有输,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赢家,这也就是伙伴关系欣欣向荣的原因,这种双赢的局面来自于伙伴关系的基本特质‘伙伴关系把整个利益之饼变大了’”。企业间价值流的再造突破了组织的界线,可以与其他企业内价值流的结构在一个更大系统内进行整合。

6.提高资金流系统、信息流系统、物流系统、人流系统、知识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要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必须让价值流真正流动起来。为此,必须提高资金流系统、信息流系统、物流系统、人流系统、知识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因为,任何一个流系统的迟滞都将带来整个企业系统效率的低下。对这些流系统进行再造,将企业的组织结构划分为以资金流系统、信息流系统、物流系统等为组成部分的结构,对原来相对流动效率低下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极大地降低企业成本。

以价值流为要素的系统要想真正流动起来,必须按照顾客的需求定义价值、按价值流重新设计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让价值流动起来。如果没有让用户的需求来拉动价值流,那么这种价值流也是不可实现的价值流。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发展起来,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国企想要实现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其中,施工经济成本管理的改进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国企对经济成本的管理进行改进,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减少运行成本,使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优化和重新配置,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将对国企建筑施工经济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并为改进措施提出具体的建议。

1.经济成本控制的特点。建筑施工中的经济成本管理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需要对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控制,需要对各方面的资料都进行详细的了解,不能有任何的遗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内部的每个员工都对经济成本管理有一定的责任,不应该把这个责任完全落在财务管理部门头上;其次是具有一定的过程性,经济成本管理的工作涉及施工过程中的每个过程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按照pdca循环机制来对经济成本进行管理;最后是实时性,这是经济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主要是指在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2.经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建筑行业是一个需要众多劳动力的产业,因此项目成本主要是由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组成的。经济成本的控制应该是按照施工前的计划来进行,然后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把计划中预计的成本与实际的成本相比较,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一些资源浪费的现象,并且及时想办法解决,以此保证施工进程的顺利进行。由此可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经济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管理不仅能使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避免浪费的现象,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还能通过这种管理手段与适当的财务政策实现企业自身运营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1.经济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就目前国有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来看,大多数企业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理念,就是过于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对经济成本的重视远远不够。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问题十分关注,但是对前期的供应链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的成本问题就没有专人负责,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就没有办法顺利进行。因此,如果国有建筑企业不对落后的经济成本管理理念进行改进,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对经济成本管理缺乏合理的认识。合理的认识对于提高经济成本的管理水平说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这种欠缺主要是指对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认为成本控制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想就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碍。这样错误的认识也许是由于我国的企业运营理念决定的。在大部分企业中,都把获得经济利益作为企业运营的最主要的目的,就忽视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除此之外,建筑企业中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的不合理也是重要的缺陷之一,其在工作中对数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质量,这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延期等问题,使企业的整体发展进程受到影响。

3.企业缺乏合理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成本管理考核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地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从而提高管理的水平。但是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都缺乏这种考核制度。即使有一些公司具有成本考核制度,也仅限于表面形式的程度,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这就导致监督部门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外,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使管理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其强大的优势,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

1.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以及工作水平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是改进管理措施的关键所在。具体的方法可以深入到管理人员的内部,对管理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对于一些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素养较差的管理人员进行特殊的培训,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专业标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经济成本管理中去。

2.控制成本和经济合同的签订。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的预算,预算工作结束后,对其进行严格的考察,如果不存在问题,就可以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项目的合同。在签订合同的环节,需要多加注意。企业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不能由于赶时间等无关紧要的原因就对合同掉以轻心,这样很容易会出现被施工单位的文字游戏所迷惑的现象。这样一来,会给施工工作带来很多的问题。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合同签订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对整个工程项目制定一个成本计划,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按照这个计划来进行成本的划分与调整,在施工结束之后再对实际的成本花费进行总结与比较,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成本的准确管理,便于总结经验,在下一个建筑工程中实现更好的管理。

3.加强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经济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在建筑工程的总体成本中,材料会占据到55%以上的比重,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材料的管理对于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材料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那么会给施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甚至会造成施工中断。为了更好地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在对工程成本进行预算的时候,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材料清单,以便于在实际的施工工作中使用。除此之外,还应该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的部门,对材料的浪费和破坏情况进行监督和改善,促进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国有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进行一步的发展,必须要对建筑施工的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改进,才能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企业的长久性发展。提高经济成本的管理水平,可以从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经济合同的签订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地进行改革。

作者:黄新发单位: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十二公司。

参考文献:

[4]张晓敏.新时期对我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17).

中小型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分析论文

水电工程具有修建时间长、投资较大、施工环境差和技术复杂等特征,所以水电工程的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并且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施工成本控制。由于在艰辛的施工环境下,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中小型水电工程来说,竞争尤为激烈,要想取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只能采取极端方式,所以成本控制是影响工程效益的关键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安全。这就要求中小型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原则,采取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成本,也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一)成本会计的观念落后。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功能,但是大多数的中小型水电站工程管理人员都将成本会计作为核算工具,不注重其监督功能。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是项目还是具有成本控制的概念,但是仅仅将成本核算和管理理解成“减少支出、降低成本”,不注重强调自身节约,不能高瞻远瞩,衡量效益,仅重视项目的利润。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型水电工程大多数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些项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监理机制,监理并未有效控制项目投资,也为按照监理规定办事,责任承担不明确,在施工过程中难以构建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需要从工程管理制度上构建投资控制系统,并做好每个季度工程进度审核,防止投资混乱,在工程进度款的审核过程中需要根据监理确定的工程量,并根据合同约定的计价标准进行审核,真实记载材料等费用的指出,对整个施工进行全方位的把握。

(三)施工现场管理较差。

中小型水电工程由于修建时间较长,施工规模较大,极易产生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景,施工人员不按照要求施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施工程序和方法进行修改,不注重施工成本的增加。另外有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违规行为,比如偷工减料,私下出售多余的建设材料,在材料进出场时不严把质量关,勾结竞争对手等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的风气,对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尤为不利。

(一)健全完善管理制度。

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部门和人员,因此在符合客观要求和顺应发展趋势下,建立由项目领导直接领导,统一管理的垂直负责的管理体制。形成项目决策机构、项目下层管理机构、基层组织三级管理体系,各部门协作,建立一个机构管理、一个账户收付、一套账薄反映的管理模式,将项目建设运行的各个资产活动的各个部位、收支都归入成本控制范围,形成人人讲成本、事事计成本[1]。

(二)施工前做好项目施工方案评估。

施工前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质量。企业中标后首先应当尽快组织包括材料、技术、设备、财务、质检等部门的优秀人才组成方案设计和项目评估小组。集中工程建设的各项专业人才的能力,同时结合工程实际以及市场实际。对该项工程的成本组成进行细致划分,特别是财务、材料以及人事部门做好成本预算。并根据企业施工实际,详细审核各项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具体来说,根据中标工程的合同要求、施工设计、图纸规划以及材料成本市场变动等各项关键因素,根据企业本身工程建设能力、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条件等,在保证工程整体设计方案以及质量的同时,根据最低成本原则,对各生产要素进行分解,优化工程施工进程以及方案。合理确定工序单价和项目的目标成本,以便指导施工和进行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加大对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在新的成本管理知识、新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新的管理方法上的教学学习,提升竞争背景下的危机意识、管理思维和创新思想。建立健全优化成本管理和提升财务水平的奖励制度,科学用人,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加强对项目成本管理的培训,不断优化管理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另外也要注重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管理人员切实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切实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四)加强施工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控制。

中小型水电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应当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包括人员、设备和材料在内的成本控制。在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上,首先要在各个子项目和工期合理安排施工人员,避免出现某一子项目或某段工期施工人员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如果人员安排不足,必定会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如在某一子项目建设上安排人员不足而单一强调按时交工的话,也容易出现施工质量不足的情况;如果人员过多的话,则会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成本的不合理支出。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左右,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在设备的成本控制上,要做好设备的使用周期安排,避免因设备调配不合理而造成设备的使用率不足。特别是在外借设备的控制上,如果事前规划不足,设备使用不按时,会直接导致项目成本的上升。在材料的成本控制上,首先要根据市场实际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原材料,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严格做好材料的储运和分发,坚决杜绝多领或是提前领取材料。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期的生产要素变化,企业一定要快速反应,认真核查,制定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并及时更新成本登记记录。

(五)细化会计核算。

具体工作中对每项支出要设置三到四级明细规定,针对不同的费用采取不同的成本极端方式(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表算方式),努力做到全部的项目费用支出都详细无差错[2]。另外立足于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例如参照成本核算的三大模板,制定具有的核算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资源分配、工资分配标准、费用开支等具体方法的形成,使得建筑项目各个管理环节的成本清楚明了、科学合理,为水电项目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切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当然,中小型水电工程应该结合自身项目性质和特色制定自身的核算体系,可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的财务软件,建设通畅的信息沟通系统,引入作业成本法等新手段,逐渐改变过去的核算方法并细化会计核算机制。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水电工程建设市场运行还不够理想,所以在水电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要想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成本管理。尤其是对于中小型水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尤为关键,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对策来规范施工,并不是借助旁门左道来投机取巧,不然企业只有逐渐败落。

参考文献:

[1]杨永宁.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相关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09).

[2]刘建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1(03).

文档为doc格式。

新时期企业成本会计变化方向分析的会计毕业论文

第一,消耗材料以辅助费用和固定费用为主。原煤成本结构中,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大多可以多次回收复用。但与其他制造企业不同的是原煤生产消耗的不主要是原材料,如木材、坑木代用品、大型材料、专用工具等,这些都不构成产品实体,煤炭开采的主要是消耗辅助材料和固定费用。这是因为无论矿井井型规模是大还是小,矿井都要有地面设施、运输设施等,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避免水、火、断层、瓦斯、煤尘、冒顶等事故的发生,还必须发生一些辅助生产和安全保护费用,如维修、通风、排水、防火、照明、防尘等支出。这些费用支出基本上不受原煤产量变化的影响,属于固定费用和辅助费用支出,都由原煤成本负担,计算原煤成本时需要分阶段归集分配。因此,了解煤炭企业材料消耗的重点有助于在成本管理中进行重点控制。

第二,煤炭行业生产环境特殊,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如煤炭生产的地质构造、煤层结构、埋藏的深浅、倾角的大小、涌水量大小等都会对原煤成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的矿井煤层开采难度、工艺过程都有所不同,采煤方法的选择、工作面布置、设备配备、机械化程度等也会影响成本水平,所以授课时要给学生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成本核算不能够千篇一律,需要针对不同企业面临的地质条件具体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第三,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工资成本比重较大。因为煤炭开采业在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大,服务年限短,各种补贴、津贴较高,工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30%,列全国各行业的首列。需要重视人力资本在原煤成本中的核算。

第四,生产组织和产品品质复杂。煤炭企业从开采到出煤涉及到多种生产组织形式。例如在洗煤和选煤过程中可能会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质量的洗(选)煤产品,即洗精煤,而洗精煤又可以按照质量标准划分为不同等级,不同成品煤需要不同的生产过程。同时由于产品品质的不同,成本核算也需要细化。

本文导航。

1、首页2、强调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并重3、认识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特殊性。

二、强调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并重。

成本核算是一种企业策略和实施的管理工具,成本会计人员常常需要参与企业决策制定而不仅仅是数据提供者,所以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树立结合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来研究成本问题的思想,在煤炭企业同样要将核算与管理相结合。

作为采掘行业,煤炭企业成本的高低受企业机械化水平、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原煤生产成本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但机械化程度提高后机电设备日益增多,折旧费、维修费、电费、配件消耗等也会逐渐增长,这又不利于原煤成本的降低。因此,作为成本会计人员,可以针对这些情况找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最优成本产出点。

另外,矿井岩巷与煤巷、半煤炭岩的比重影响矿井的成本,例如岩巷布置比煤巷、半煤岩巷布置的材料消耗都大,岩巷布置为纯投入无产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使学生了解矿井巷道布置方式和支护方式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如何控制企业成本的重点就需要由成本会计人员进行分析和测算。

本文导航。

1、首页2、强调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并重3、认识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特殊性。

三、认识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特殊性。

彼德·德拉克曾说过:“制造业的传统成本会计没有记录诸如缺陷质量成本、机器故障成本和停工待料成本之类的非生产成本。可是在一些工厂,这些未记录且未受控制的成本却是和传统会计所记录的成本一样高。相比之下,一种新的成本会计方法——‘作业会计’可以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它是以作业为中心,将产品从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划分成各个作业,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目前已有许多煤炭企业都开始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因此在《成本会计》授课过程中可以弱化制造业传统的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等的讲授,将重点放在品种法和作业成本法上面。

(1)完成各作业的成本没有在会计账目中直接反映,首先需要识别,详细划分为完成各作业而发生的消耗。除工资、材料、电费、折旧、修理费等常规消耗外,安全费、塌陷补偿费、绿化费、排污费等项目需要特别强调,这些都是核算原煤成本的主要明细项目。

(2)确认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煤炭企业生产组织复杂,可以采用混合方式来定义作业,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在部门内部划分作业。由于煤炭生产将资源消耗先按照各个部门如开拓队、掘进队、采煤队、通风队、安装队、机电队等进行归集,那么在成本核算时就根据不同的部门划分作业核算对象,如开拓作业中心、掘进作业中心、采煤作业中心等,辅助作业部门可划分为机电作业中心、运输作业中心、通风作业中心、巷修作业中心、钻机作业中心、机修作业中心、皮带作业中心等与煤炭生产有关的支持系统。第二,根据业务流程再划分作业项目,如开拓作业中心包括作业前准备、爆破作业、出矸作业、支护作业和修理作业等,确保资源准确追溯至成本标的并控制作业中心的成本。这样,就可以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原煤成本,然后再平行结转到最终原煤总成本和平均成本上。

总之,煤炭企业生产工艺特殊,在讲授这类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时需要针对其特殊性,着重讲授实际操作中需要掌握的核算重点。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房地产建筑行业竞争日渐激烈,这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方面提出也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在实现建筑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就要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减少建筑项目施工中的材料浪费和资金不能有效利用现象,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

一个建筑项目的开展往往包含多个环节,因此影响建筑成本的因素也不是单方面的,这与市场环境、企业的内部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因素。

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影响建筑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设计理念若是在建筑采用的科学技术、建筑的外观和建筑的环保性能方面要求都比较高,那么该项目的建筑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环保性的保持都是会增加一定的建筑成本的。而相对应的,若是建筑的设计理念偏向于经济性和适用性,那么建筑成本就会比较低,可以有效的节约建筑成本。另外设计何种建筑方案也影响着建筑成本,采用直接外包或是公开招标来选择施工单位对成本的影响也不同,一般而言,公开招标更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有助于企业节约成本。

2.建筑因素。

建筑结构和建筑用途的不同,都影响着建筑的施工方式和建筑用料,因而也影响着建筑的成本。同样的建筑面积,比较复杂的建筑结构,例如居民楼或是写字楼,对施工方式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建筑用料也会更加复杂,因此成本也会比较高。而简单的建筑结构例如用于厂房的建筑,施工方式相对简单,而用料也比较少,因而建筑成本也比较低。

3.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当中,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浪费,减少工程返工的概率,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在后期的维护工作中也可以减少许多的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整个工程的效益。4.其它因素除以上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以外,不同的地质条件在施工中难易程度也不相同,也会给建筑成本带来影响。再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天气因素,也可能会造成工期的延长,从而增加时间成本。以及合作双方的信誉程度、项目参与方是否能良好的配合等,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成本。

当前许多建筑企业在建筑成本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导致建筑成本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当面。

一些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目标的不科学现象,在成本的管理中,企业并没有根据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没有对市场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考察。因而制定的项目成本预算不具有科学性,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有效实行,给成本管理带来的阻碍。

2.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建筑成本的管理包含了建筑项目进行的各个环节,从项目的设计环节到施工再到最后的检测、验收环节都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因此,建筑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效的建筑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合理的管理工具。许多建筑的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没有能很好的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手段,很少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用于成本管理中,造成陈本管理的效果不够好。

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中并不进行有效的建筑成本分析,这主要表现在财务人员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因而不能给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这就导致建筑的成本管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企业在进行建筑成本管理中不能进行合理的盈亏分析,致使成本管理无法有效开展。4.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企业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体质,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中各部门的分工以及承担的责任分配不明确,因而有些方面的成本问题会出现无人进行管理的情况。甚至部分企业直接将成本管理全部依赖于财务部门进行,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1.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目标是成本管理的导向,成本目标的制定需要企业对市场进行良好的调查,对建筑施工材料的价格,市场环境等进行熟悉,然后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成本进行合理运算,保证成本目标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实行。另外目标还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项目的调整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与项目的实施具有一致性。

2.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技术已经逐渐引入建筑行业。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运用于企业的账目管理等方面,在成本管理中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成本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成本进行有效的运算,使建筑成本的制定更加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成本管理中涉及的各部门进行沟通以及责任的分配,并制定相关的考核机制,使成本管理更加方便,从而更有效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3.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制定成本管理目标的有效依据,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关键数据。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在每一个项目的完成后进行相关的数据总结和整理,然后对项目的盈亏进行分析。分析一个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哪些部分的资金使用是合理有效的,哪些环节存在材料和资金的浪费,以及如何操作可以更加有效的节约成本,这些数据和结论对企业在下一个项目的开展中进行成本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得成本目标的制定更加合理,成本的管理更加有效。

4.降低施工材料成本。

施工材料的在一个项目的开展中占据着大量的资金比例,降低材料成本可以有效降低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一方面企业要选择合适施工的材料进行采购,根据建筑结构和用途的不同,采购不同的材料的,避免高档的建筑材料用于普通建筑的施工中,浪费材料成本。同时采购部门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对材料的价格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采购过程中要与供应商进行良好的谈判,致力于压缩采购成本。同时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会造成工程质量的不过关,返工不仅会浪费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会造成二次使用建筑材料的成本。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对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工作内容、所负责的部分进行详细的界定。同时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人员,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从设计到施工到验收进行全方面管理。另外要制定一定的考核机制,对于成本控制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每一个环节出现的资源浪费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促进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监督部门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项目的开展按照预算进行。

四、结语。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项目的盈利,因此企业要加强建筑成本管理,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各部门相互配合,提升成本管理工作的效果,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志扬单位:常州天越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恩华.浅析如何控制建筑成本[j].科技信息,2011,(3):298.

[3]雷帆,于丹慧.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9):392.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前进,其中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近十年内最为人们的行业之一,其发展一直是大众所关注的。现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如何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一直是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讲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为研究对象,从中总基础有效降低工程资金投入,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出现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希望本文的成文可以有效促进其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首先应该从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入手。笔者认为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应该建立在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的基础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立:首先,明确责任的主体,在每一个项目工程之中,明确责任主体,以项目经理为基准,建立健全成本体系,对于每个项目经理以及其班组的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明确第一责任人,梳理正确成本观念,建立科学的核算体系,保证各个单位的成本管理有效,促进整体利益最大化。其次,增加管理人员的水平,目前就我国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来看,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学历偏低的现象。导致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笔者认为应该从这一点入手,建立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进行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保证管理人才的水平,打造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再次,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目标的定位不易过高也不易过低,应该根据房屋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计算,对于责任主体的成本控制进行明确的量化,并且进行逐级的下方,控制好小部分成本,进而促进整体成本的最优化。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公平的奖惩,将考核内容与员工的工作、工资相挂钩,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降低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降低人才的流逝,保证企业的稳定性,也降低了人才再培训的费用,全面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实行有效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保证手段的不断变化,就要加强成本管理,坚定不移的做好每一个步骤,将科学的成本管理视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成本控制与计划,最终做好成本的有效分析,只有做好以下三个部分,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首先,成本控制,从施工的预算、施工图、施工人员的合同以及相关的数据作为资料,将企业预期的材料费用与人工奋勇,机械维修费用等,进行科学的计算,保证各个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作为施工公司的项目部,应该按照计划进行使用,在采购部依据相关的计划进行采购,将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采购单的制作,将其中的型号、品牌等进行明确价位的表示。其次,成本计划,计划成本要通过施工方验收以后,才能下发到相关的责任人部分,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与计划的制定,对于施工人员的费用,经过总经理的确认,将人工费用进行填表与统一的方法,坚决杜绝逐一付费状况的出现,避免重复支付现象的出现。再次,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部分,在房屋建筑过程之中涉及到材料的使用,施工人员的费用,人与物的运输等多个方面,所以在管理之中应该着重做好成本的分析,其内容主要包含了一下几点:第一,对于工程量的分析,相关监理人员应该通过现场勘探,做好工程量的计算;第二,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分析,应进行周计划的形式进行消耗的分析;第三,运输费用,保障运输成本的计算,应注重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折损,运输人员的成本与消耗,器材的租赁以及修理费用等方面;第四,对于器械种类的分析,在房屋建造过程中,需要对于机械成本进行分析,对于适合购买的进行购买,对于适合租赁的进行租赁,计算好折旧与维修的费用,保证好合适的数量。总之,在此基础上,使用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材料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机械使用的管理,做好全程签字,表格标示明确,全面减少工程中浪费现象的出现,有效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三、结论。

文本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信息入手进行分析,研究了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的方式:明确责任的主体、增加管理人员的水平、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成本控制与计划、有效分析,希望本文的成文可以有效的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工作。

作者:张霞王妍单位:吉林建筑大学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在国内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导致施工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不败之地,就必须以施工效率与质量为前提,实现对项目成本的降低,并全面重视成本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分析成本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内应用的重要性。

1.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面临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开始面临国际范围内相关企业的激烈竞争,出现新型的挑战内容。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与建筑施工理念,并且要改善自身的成本管理制度,例如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内容,使生产经营质量与效率得以不断提高。

2.提高核心竞争实力的要求。

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实力的关键前提,避免施工企业出现决策失误,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首先,应当尽快引入先进设备,及时维护检修旧设备;其次,要加强对成本管理阶段中不同影响因素的控制,比如对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的管理控制。

3.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必经之路。

企业生产经营的本质在于最大化拓展利润空间。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及时引入先进科学的设备,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节约成本支出,并且要全方位的控制工程造价与招投标成本,以更好的降低成本。另外,在施工企业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建筑施工企业长足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成本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首先,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有待提升,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合理安排调控施工材料与施工人员,就能够正常展开施工作业,控制成本。没有意识到施工流程整体规划与协调施工次序的重要性,导致施工进度延误且返工等现状相继出现,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难度;其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目前,国内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均低,缺少对专业管理、施工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施工企业内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无法科学管理整体施工进程,难以合理控制施工成本。

2.施工材料缺乏科学管理。

在建筑施工企业总成本支出中,施工材料的费用支出占据60%以上,而只有严格控制好建筑施工材料的成本支出,才有利于控制施工过程内的总成本。但是,由于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并未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管理,材料购置体系始终得不到健全,由此致使建筑施工企业当前的采购的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对成本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

现阶段,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中标,只有不断降低成本。由于施工企业在预算过程中,忽视了对施工进程中总成本支出的计算,单一的将招投标报价降低,无法科学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此外,有些建筑施工单位抓住建筑施工企业急于中标的弱点,要求其对施工过程中的整体费用进行垫付,以致于资金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流动性,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4.施工人员的作业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国内大部分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对专业建筑理论知识的了解。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施工材料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就展开施工作业,浪费了大量的施工材料,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支出。同时,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缺乏,无法合理使用建筑施工材料,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诸多困难。

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求全部员工具备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在一同努力下,完成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所以,要在工程施工整体过程中将成本管理工作贯穿落实在其中,并构建相应的成本管理组织单位,这便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切身置身其中,加强项目经理的核心地位,对工程施工进度、施工效率、施工质量及施工成本、安全问题进行合理管控,进一步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规划来达到管理目的,制定奖惩制度与成本管理责任制度,对成本进行合理管控,以促进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高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原因在于施工人员掌控着真实且整体的施工进度,如果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具体施工进度,合理规划下一工序需要的施工材料,则可以高效完成成本管理目标。反之,则难以保证施工进度与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专业教育培训活动,利用相对合理的奖惩措施,用来规范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建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有利于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其专业素养与综合素养。

3.保证成本预算内容的精准性。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运行,需要比较成本预算与具体成本项目。不难发现,精准的成本预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前提。其中,成本预算主要包括人力费用、机械费用、管理费用与材料费用等多方面的费用预算。与其他企业内的成本预算内容不同,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内容难以对以往数据信息进行参考。因此,必须要保证预算方式与预算规划的合理性。如预算人力费用时,则需要切实考虑工程施工规模与所在地的人均薪资水平,进而估算施工人员数量。此外,材料费用的预算则要结合施工材料的实际需求数量、类型、规格与市场价格展开计算。

(1)施工技术。为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充分发挥奖惩制度的作用,提升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策略,保证成本管理的科学合理性。在选用施工方案时,需要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状况,比较不同施工方案的适用性与经济性,采用成本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具体施工作业中,做到及时发现施工方案内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最大程度降低人力费用与材料费用的支出。(2)质量与安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按照相关技术准则与安全要求展开施工作业,为质量安全提供保障,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避免因返工而造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3)机械管理。在管理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方案,科学布置施工段落,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此外,还应当定期维护检修机械设备,降低机械的破损率,促进工程施工进度。(4)材料采购。在采购施工材料时,要以材料质量为前提,最大程度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在使用施工材料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防止形成停工待料的局面。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切实有效的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此,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成本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不断丰富成本管理内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实力,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张海单位: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分析论文

中国企业正处于管理转型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时期,外部环境尤其是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得战略管理对于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企业战略的概述为理论基础,提出企业战略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企业战略,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一、企业战略概述。

(一)企业战略定义。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商业竞争的兴起,战略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杰克·特劳特根据军事中“选择决战地点”的概念提出了定位观念,用以界定企业经营要创造的外部成果,企业内部运营规划相应成为“如何驱动军队抵达”去创建定位,并强调定位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性。随后,迈克尔·波特基于产业的视角对企业竞争战略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差异化、成本领先和业务聚焦是企业赢得竞争的有效途径。

1、目标导向。战略通常具有强烈的目标导向性。战略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一个战略,只有在具体的目标前提下讨论和实践才真正具有意义。

2、长期效应。战略面向未来,把握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存在问题,聚焦于企业的远见和长期目标,并给出实现远见与长期目标的行动序列和管理举措。

3、资源承诺。战略是一种为承诺所支持的态势和境界核心期刊目录。战略决策往往牵扯到大规模的、不可逆转的、不可撤出的资源投入作为对所选战略方向的承诺。

1、独特性。战略的生命线是其独特性。一个企业独有的,难以被对手模仿的特点与资质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是战略的可靠基础。

2、合法性。当一个企业在拓展其独特性的边界之时,它也要考虑所谓社会合法性问题,需要被对手、公众、政府、社区存在问题,和整个社会所容忍和接纳。

3、原本性。战略在商业竞争中的最终目的是赢,是为消费者创造卓越的价值。从顾客的实际需求出发是原本性准则的核心要义。战略灵感的源泉应该来自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对手的作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历了从生产导向到推销导向、营销导向、直至战略管理几个阶段。由于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市场环境的稳定性,企业更加注重以生产、销售为重点的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缺乏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意识。

(二)静态地制订企业战略。

企业是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开放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要获得长期、稳定和高速度的发展,战略管理者必须随时监视和扫描内外部环境的振荡变化,分析机会与威胁的存在方式和影响程度,以便制订新的战略或及时对企业现行战略进行调整。

(三)对竞争环境的判断失误。

不少公司错误地认识和判断了竞争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尽管他们中有不少曾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但他们忽视或误解了竞争环境中变化的征兆,最后导致自身的竞争优势受到侵蚀。

(四)受制于组织结构。

在传统的公司组织中,不同部门间分工明确存在问题,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责任。而在公司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组织结构上的这种条块分割,要跨越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而营建有效的协调整合体系主导核心流程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突破此类困境,则需要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彻底地变革,营造新颖的无边界的组织形态。

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的状态,尽管经历十几年的改革,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仍然存在。国有企业高层经营者九成由上级主管任命,企业经营者对主管部门负责,并套以行政级别,高层经营者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具有主要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而且企业缺乏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致使高层经营者大权在握,领导班子旁如虚设。而在中国的私营企业中,集权式经验型管理更是私营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

三、解决企业战略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一)全面深入理解当代最新的战略理论和方法。

中国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时间较短,企业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基础薄弱,要迅速赶上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西方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并非易事核心期刊目录。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关键在于紧随国际管理发展趋势,全面深入了解当代最新的战略理论和方法,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概念的表面含义、方法的简单操作程序或几个战略词汇的理解上。探寻战略理论中隐含的深层次的知识,有助于增强企业综合运用战略的能力甚至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

(二)企业战略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存在问题,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战略制定必须分析环境,环境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企业的诸多外部环境都可以概念化为一系列利益相关者,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中拥有利益或参与企业管理的人和企业。

(三)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竞争信息系统。

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竞争信息系统,保证相关信息在组织内部的畅通无阻,并使其能得到妥善的处置应对,能为经营战略的正确制定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平台。需要培育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公司文化。在竞争环境分析时存在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竞争空间,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竞争者,还要充分考虑到潜在的和新的竞争者。

(四)界定企业战略氛围。

界定战略氛围,找出战略涉及的关键对象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然后设计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在同一组织内和不同组织间实现协调和整合。只有通过树立明确的目标,有效地沟通,并利用跨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才能突破背离,使组织的各个部门协调运转。

(五)借鉴国外企业经验。

借鉴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使中国“国内竞争国际化”,中国企业不出国门就能与国际性公司进行竞争和较量。跨国公司多为发展成熟的大公司,具有诸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跨国公司能对大规模的公司体系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其特殊经验和手段值得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学习和借鉴。

文档为doc格式。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离开了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企业很难够很好的把握好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影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加强企业的建筑施工成本的管理,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并能够给出解决相应问题的策略,为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起更好的管理制度。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成本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利益,也影响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品牌名声。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够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整体的效果。但是,在我国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建筑施工方面的成本管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这些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效益。根据研究,主要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因素归纳成以下四点因素。

(一)成本管理人员因素。

管理人员是成本管理的执行者,成本管理人员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者的质量和企业整体的水平。成本管理人员由于存在着综合素质不高,成本管理的责任意识淡薄,这就会引发实际企业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再者,建筑施工企业的培训、吸收成本管理人才的体制不完善,这就会导致所得的人才参差不齐,一些专业水平差,专业技能差的人员混进到了成本的管理过程中去,严重影响到了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

管理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应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才能够建立健全起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不重视,甚至对成本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过高,且建筑工程质量也较差,这就是受到了成本管理制度因素的影响。

成本管理监督直接影响到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的好坏,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成本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做好企业成本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如果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建筑施工的成本。

(四)成本管理执行力因素。

执行力则是对一项要求的执行,在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懒散,制度不全,执行力较差,因此,很难将成本管理的效率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

(一)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乎到整个企业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继续发展,能不能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离不开人的操作和管理,更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想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能力就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此同时还要对一些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让他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在对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的同时,也要完善更好的人才监督和人才选拔工作,真正的做到尽其才,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

(二)健全可行性成本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整个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但是在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落后的成本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极大地威胁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各个企业应当健全可行性成本管理制度,加强各部门的同心协作,努力克服在实际建筑过程中的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建筑施工企业也要建立起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要不定期的对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考核,对他们的工作完成情况,效率进行有效的分析,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首先要能够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同时也要做好经济的核算,并尽量的减少相关费用的浪费支出,以便于企业能够取得更好的利益。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要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科学合理计算出人工、材料等方面的费用,事半功倍,达到利益效益双丰收,以此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和存储,坚决避免浪费或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优化建筑施工的方法,提升施工的整体水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也要做好对机械的保养和维修,力争使其发挥最大工作效率。

(四)加强对施工项目资源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资源是多样的,其中包含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应该加强对这些建筑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极大的控制建筑施工成本,与此同时,企业也要能够为这些资源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将这些资源的真实情况全部的进行反映和记载,以便对这些施工项目资源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减少建筑施工的成本,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也逐渐完善,但是在我国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管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能够积极的融入到现代化潮流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不断的改善自身成本管理中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良好的态势。

作者:李米乐单位:重庆市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企业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好坏一方面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物流管理,但是,由于对物流管理的认知程度有限,在实际的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当前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从生产的角度讲,企业物流的一系列活动是不产生价值但是又不能被省略的活动,企业通过物流管理缩减这些活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物流包括供应、生产、销售、回收、废弃等几个物流环节,其中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是企业最重视的活动,企业应该协调好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进行一体化经营。

企业通过物流管理对物资进行统一的采购、配送,统一调配和调剂,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把物流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位置,对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等活动实行统一管理,搞好物流,尽其无用,减少或者避免物资在运输和保管等过程的损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物流可以通过专门提高物流服务的企业来减少库存、降低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等等,这就是第三方物流,通过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效益,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物流管理,遵循就近、直接采购的原则,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达到缩短物流周期,提高物流绩效,降低物资供货周期等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表现在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和不健全,物流供应链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物流管理中考核制度不健全。物流在财会中不是单一的科目,企业物流费用很难做出精确的计算,损益表不能显示物流成本的记录,企业物流成本的节约无法做起;中小企业忽视供应链管理思想,供应链由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等结点组成,在结点上存在不协调问题,供应链管理制度不完善,效率偏低。中小型企业缺乏一整套符合自身要求的物流绩效考核制度,物流管理、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缺乏规范的考核制度,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

2.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中小型企业物流起步相对较晚,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少企业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队伍。物流业务精英团队,需要掌握物流经营和管理的知识。西方国家物流企业,其主要的优势是已经具备了大量综合性专业知识的人才,为物流管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而我国中小型物流从业人员物流知识相对不足,造成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在物流业务开展过程中,其控制和监管不严密,风险意识不强,不能有效的抵制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低。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物流过程中的企业机械化水平低,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设施少,比较落后;第二,物流中虽然体现了信息流,可是达不到信息化的要求,信息不能完全得到加工和利用,计算机的应用紧紧是限于企业日常的事务管理,企业并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第三,物流系统化在指导思想上、技术成熟方面和物流系统化集成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许多的开发的物流软件灵活性和扩展性差,很难进行进一步优化和二次开发挖潜。

1.积极建立完善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从生产计划、采购到仓库管理,今天的物流管理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如何使企业的物流总成本最合理,靠人工去记忆处理已十分困难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的进货、验收、质量保证及发货,就会导致浪费时间、产生库存、延迟交货、增加成本以致失去为客户服务的机会。因此,应用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的手段已经必不可少。使用什么样的系统,企业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系统。

2.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

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改变过去只重销售忽视物流管理,要把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加以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现代企业物流运营模式。其次,企业要重视供应链管理思想,紧抓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于企业不擅长、效率低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并加强与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实现供应链运作一体化,增强企业乃至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应建立绿色物流观念,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机制建设。

中小型企业物流综合专业化管理人才,是制约当前物流管理服务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通过社会形式,企业内部有责任进行专业管理人才培养。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手段培育物流管理人才,要求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管理咨询公司组建的物流培训班,以培育高级物流技术管理人才为中心;是物流人才管理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培育公司物流技术骨干人才;估计物流员工理论学习的同时,公司也要建立物流示范操作区,估计员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物流人员整体物流技术能力水平。为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尽快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首先要认识到培养物流人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和相应的培训制度,并且运用相关的激励措施,加强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再次采取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尽快培养出现代化的物流人才。

4.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物流中心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支撑点,要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用户、供应商和制造商联接起来,有效地控制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物流信息共享知识,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升级,充分发挥物流信息系统作用,提高中小型企业物流运行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总之,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已经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企业物流管理要以科学性、系统性为基础,针对企业内在的特点和外部环境要求来逐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的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2]周桂香.宁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

[3]章劲松.浅论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及策略选择[j].企业家天地,2007.

医药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分析论文

摘要:如何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已成为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影响施工单位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问题及其具体的对策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引言。

如何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已成为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影响施工单位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的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实际上是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通过实践和经验总结,针对特定的目标和原则来控制建筑工程全过程中的成本内容,从而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在倍受关注的态势下迅速发展,虽初见成效,却也有一些不足。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中的问题及其具体的对策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1、忽视了施工方案的优化。

施工过程中把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支出与投入。目前存在“重技术、轻成本”或者“重成本、轻技术”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都忽视了通过有效评估来选择出对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益共同有益的方案进行施工,有的施工单位往往会在细枝末节上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却忽视了施工方案优化的关键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特大桥的基础施工中,其基坑防护是选择普通的槽钢钢板桩还是拉森钢板桩,其成本就相差数倍,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每个承台所处的地质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于地质条件好的承台,选择普通的槽钢钢板桩就能从根本上节省大量的成本,而对于地质条件差的,则应选择性能更好的但是昂贵的拉森钢板桩,如果此时还想盲目省钱的话,则很有可能因为基坑防护垮塌而造成更多的损失。另外,在人员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沟通不畅,也成为成本不可控的因素之一。

2、缺乏综合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都以招投标的形式进行,但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工程造价师却不多见。这就导致了一个怪圈,那就是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工程师往往不懂现场、不懂施工,而真正管理现场施工的工程师又不懂成本管理和控制,从而造成了虽然在岗位上各有其人,但是成本控制却又偏偏没有得力的人来进行。

3.成本管控体系不完整。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存在着各控制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一个工程项目,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及预算、施工过程成本费用、工程决算等多个造价环节,这些环节分别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散管理,使得各节点间无法达到紧密的联结,甚至出现脱节的问题。没有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使各个环节看似都在控制成本,实际上单凭各节点间出现的纰漏,就使最初的建筑思想无法全面贯彻于整个工程项目过程中。各环节按各自的方式来完成份内的事宜,势必影响工程成本的总体控制。

3、缺乏技术革新的理念。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大部分的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极为淡薄,不仅施工理念保守,而且采用新成果、新技术来降低成本的意识微弱,而与此同时造价工程师又往往没有参与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只是做一些事后复核,纯粹从概预算规则、工程经济方面来加以控制。由于缺乏技术革新的理念,造成技术与造价控制的脱节,因此控制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1、重视工程技术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首先是项目负责人尤其是技术负责人要加强从宏观上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把握,包括质量、进度、造价控制、人员资源配置等。其中工程部的工作技术含量较重,需要具有针对性地配备具有先进理论知识且经验丰富的团队。优化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从另一个角度就是加强现场的技术管理,在现代市场发展环境中,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式,是搞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工程进度计划要遵照建筑工程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地建立和评估。完善的工程进度计划,能够督促各施工班组按时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进而达到管理有力、控制成本有效的效果,加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盲目追求压缩工期、试图尽快将投资的做法,则其实是舍本求末,必将得到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严惩。

首先要对完成的分项工程量进行及时计量,并跟踪办理相关进度付款等手续;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整理收集经设计单位认可的设计变更资料,以及时分析设计变更对造价控制的影响,并做好索赔与反索赔工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工程施工记录,并保存各种图纸和文件,坚持有度、有据、有理的原则,为其后正确处理有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要做好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控制。在建设项目施工中,由于工程现场的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比如图纸的遗漏,环境的改变,或者甲方认为有必要时,均可以对工程的数量、外形、或功能作出变更。但是工程设计变更必须要经过经济核算、技术评审,从而提出合理、可行、经济的施工方案,以便于更加科学地控制因工程设计变更而增加的费用。另外,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其现场签证的发生是极为广泛的,对于这些涉及现场临时发生的签证,应当坚持以施工合同、招标文件和补充协议作为依据,深刻理解合同的条款细节,有理有据地进行工程造价的反索赔。而对于现场发生的签证,则应当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及时地申报,经监理工程师或者甲方代表的同意后再施工签证中的内容,要做到有根有据,从而避免扯皮。

另外,在工程进度计划中要遵照建筑工程的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地建立和评估。完善的工程进度计划,能够督促各施工单位按时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进而达到管理有力、造价控制有效的效果,加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完善成本管控体系。

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众多,使得每一个环节都相对独立而又缺乏联系,从而造成管理成本加大、工作脱节问题严重。因此,从体系方面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往往对工程的施工成本缺乏有效的控制,这些单位就应该对自己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从工程投标开始介入,进行整体成本的控制与调节,直到整个项目竣工并结算完毕。这样,就从真正意义上加强了工程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行业已经走出了多元投资的发展趋势。不同的投资者根据其资本投放比例承担建筑工程的不同责任,同时必然分享收益和承担风险。那么,根据主体的不同,工程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也应该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不同角度发挥各投资主体的不同优势,调动积极性,共同作用于整体的造价优化。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时,应进一步侧重于价格的管理,通过宏观把握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保证价格的总体合理性,加强包括标底价、合同价、采购价等各种价格的管理与控制。总之,价格要符合市场秩序、遵从价值规律。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就是指在建筑工程从最开始的设计投标一直到工程竣工所花费的所有费用,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是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的目的便是要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最低化,企业效益最大化。可以说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如果按照控制管理方面划分还可以分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三部分。

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很多工程项目需要建设,很多建筑工程企业为了快速的占有市场,普遍都是重视工程施工却轻视经营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是企业的落脚点和经济效益的源头,管理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建筑工程项目企业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项目经理成本管理意识弱。

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并没有具体的项目成本计划,即使有些制定了成本计划,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不会重视,项目经理往往只关心利润,却对成本管理了解较少,通常都是凭借自己个人经验来管理工程项目,缺乏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工程没有落到实处。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用工无定量、领料无限量、费用无标准、安全无措施等现象,导致了成本管理的失控,最后出现亏损现象,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也很难找出出现亏损的问题所在,更很难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2.2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严重不符。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制定了预算成本,然而在工程具体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制定了预算成本却完全无视,导致了最后施工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严重不符,仅仅是在工程项目结束以后才知道把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核对,但是这时候发现问题已经晚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有效的挽回措施。

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前根本不进行成本预算和计划,管理成本也很随意,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根本没有意识,虽然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已经开始做项目成本预算,但是预算和具体实施根本是两回事,没有根据预算成本去多施工中的实际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制约,没有具体的落实成本管理,让成本管理仅仅体现在形式上。

2.4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和战略性。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既应该重视结果,也应该重视整个过程的监控,因为结果就是过程的终极体现,而过程也是导致结果的直接原因,所以二者都应该引起重视。我们国家目前很多建筑工程企业指重视最终的成本是否控制在目标以内,根本不考虑在整个成本管理过程中是如何实施的。如果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那么其中的经验教训就得不到有效的总结,工程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也不能及时的记录,这样做对于以后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没有任何的作用。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通常都比较重视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这样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程序以及形式的要求,而且项目成本管理战略的制定对于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更多的建筑工程企业对于成本管理制定的战略也仅局限于表面,没有能够很好的去执行,最终整个战略就成了一纸空文。还有很多建筑工程企业很多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实施工程设计和管理,沿用以前的工程经验来制定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还有工期等方面的要求,结果就会对最终的成本核算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也起不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目的。

2.5非生产性支出过高。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企业都存在着非生产性支出费用过高的问题。这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主观上的一个是客观上的。客观上主要是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区域不断扩大,建筑施工规模也在扩大,管理人员自然需要增多,费用也相应增加,以及施工人员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是非生产性支出增高的一些客观原因。而主观上的原因一个是没有严格的执行财务预算管理,还有就是没有有效的设置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有效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着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互攀比的现象。

3.1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学习,要积极的接受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让管理人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管理意识。要建立相应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奖励机制,营造一种创新管理和技术提升的积极氛围,来赢得建筑工程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建筑工程企业要建立一种责、权、利想结合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以项目经理为成本管理的主导核心,全体施工人员为主体,形成一个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要对整个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每个部门及个人制定出相应的职责范围,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但是同时又要履行其相应的责任,在履行责任的同时合理的完成任务,要进行相应的奖励,来刺激每个部门和个人去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要打破传统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这样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使项目成本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一切施工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形成一个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3.3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应该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利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技术,来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不断的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达到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要严谨科学可行,做好具体的施工安排,包括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器械的选择、施工工序的安排以及施工设计的具体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要推广使用那些能够降低耗材提高工程质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器具,利用科学水平不断的达到技术革新,提高经济效益。

3.4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建筑工程企业近些年在非生产性支出方面的费用越来越高,主要是跟社会风气以及相关竞争过于强烈有一定关系。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管理措施,杜绝一些不该有的支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办实事,去除掉那些无畏的讲排场、攀比等现象。

3.5加强工程安全管理。

自古安全无小事,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加强对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避免因为安全事故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也应该对机械设备做好定期的维护和检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设备故障而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施工人员可以安全施工。

4总结。

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加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这样才能让企业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郝璐单位:河南省汉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分析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因此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企业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成本管理意识,重视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和组织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对建筑施工企业发生的实际成本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条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降低成本,以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它贯穿在工程建设招投标阶段直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市场调查预测和投标费用,工程直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施工间接费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能集中体现企业全部工作的经济成果,如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消耗的浪费和节约,施工机械的利用程度,工程质量的优劣,工程进度的快慢,管理费用的节约或超支,以及施工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水平等。施工企业不同于其他生产企业,其单项工程工期长、流动性强、分布广,每个工程项目单独核算。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管理,它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密切联系和结合。

工程项目施工是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项目的利润日益降低,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施工企业众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房屋建筑招标过程中压低标价、降低各项费用和缩短建设周期等,到了不合理的地步,给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项目。能否有效的控制好项目的施工成本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抛开市场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从企业内部挖潜,从成本入手,狠抓成本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下面笔者就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分析和探讨。

(一)在投资决策阶段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成本管理意识。

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盲目承揽任务,不计成本盲目铺展,以贷款或集资的方式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些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及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市场风险防范意识和现代成本管理意识,一味地追求完成产值,扩大投资来谋求盈利,忽视企业是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经济组织。

(二)投标阶段忽视投标费用对成本的影响。

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管理尚不规范,到处存在拉关系、找门路的情况,投入的财物难以控制,投标费用占管理费用的比率偏大,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投标单位为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相互压低报价,使造价降低幅度达到预算成本难以接受的程度,使得一些项目在投标准备阶段就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项目还未开工其经济效益就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三)组织施工阶段目标成本的确定不合理。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首先要确定成本目标的问题,有些企业在没有认真分析影响成本的主客观因素及企业的内外部条件情况下,确定的成本目标缺乏合理性。目标偏高使目标主体失去信心,目标偏低对目标主体没有激励作用,失去了目标管理的意义。施工项目中标后,企业应制定多种施工方案,择优选用。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或只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所以未能从源头上真正做到与目标成本管理挂钩。

虽然,随着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的不断加强,项目经理部在人工费、材料费及机械费等各成本要素的管理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整体来说仍停留在粗放的管理思路上,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例如对各项成本要素管理松散,计划不明确,人员素质偏低等。有些施工企业没有制订材料物资的采购验收制度及用料领料制度,或有制度却未严格按制度执行。致使材料进场无数,出库无数,余料无回收等,失窃及损失浪费现象严重。也有一些项目成本水平失控,有些项目已预期可以完成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就随意扩大成本开支范围,不实发票以假当真,甚至在项目中以材料费、人工费等名义报销各种支出。甚至有的项目已完工结算多年,仍还有材料供应商向公司索要材料款。导致不能真实反映项目的利润情况,也不利于成本的考核和借鉴工作。

(五)工程竣工阶段竣工资料及工程价款结算不及时。

工程完工后的价款结算不够及时,工程预算滞后,有些项目开工无概算、竣工无决算,工程已竣工多年也未进行决算,影响了工程款的结算。不能正确反映和核算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情况。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珍惜自身的品牌价值和企业信誉。不轻易承诺垫资施工,注重垫资施工的财务风险性和可行性,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垫资施工方案和资金筹措措施。重视合同管理,搞好标前评审工作,不能大包大揽一切不可抗力或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事前对每个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把可能发生的风险事项的风险程度降到最低。组织培训,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进行风险的防范教育和经济教育,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任翁精神,使各项成本管理工作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得到贯彻、落实。

(二)重视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1.建立信息筛选跟踪机制。要求企业领导班子要有广泛的信息渠道和良好的社会关系,对建筑市场上的招标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分清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证件的真伪,判断是否具有跟踪价值;杜绝盲目投标,系统策划好投标的每个阶段,提高中标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建立投标报价预警机制。以企业历史数据和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情况、投资主体情况、地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价的最大降低幅度。最大降低幅度应考虑项目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科学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既要确定能中标,又不能因降低幅度大而造成先天性亏损。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

3.建立投标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依据企业历史资料和当年工作目标,编制投标费用年度预算,投标费用实行与项目总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纳入投标工作考核目标。以投标结果和中标项目利润水平的高低,对投标人员进行奖励,中标项目的利润水平依照项目评估结果确定。任何项目的投标费用都不能超过该项目的利润预算,否则工程还没开始做就已经亏损。

1.确定先进合理的成本目标。成本目标的确定,既要分析主客观的因素,又要研究企业内外部的条件。主观因素主要是企业对利润的期望,客观因素是指制约项目成本的各种资源因素和组织因素,在确定成本目标时,要全面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和条件,对拟施工的项目成本作出准确的估计,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围绕成本目标,从各阶段加强成本控制措施。

2.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单位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作出多种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比较,以确定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严把质量关,节省开支,进行目标成本的分析和评估。组织开工前的图纸会审,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拿出修改意见,在取得业主和设计单位同意后,修改设计图纸,办理图纸会审纪要和增减帐。在竣工验收阶段,注意经济、技术的处理,缩短验收时间,提高交付使用率。

3.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班子。组建项目部时,要选好的项目经理,配备好的项目班子。选懂技术、会管理、道德素质高的项目经理,是搞好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可靠保证。作为项目班子的其他成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各负其责,还要具有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要求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班子和作业层全体人员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和成本观念,对项目的盈亏负责。

1.人工费的管理。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在12%-18%左右。人工费随市场价格波动而不断变化。企业应通过对现场的有效管理、改进工艺流程等措施来降低单位工程量的人工投入,从而降低人工费用。并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劳动者的业务能力及素质培养,把劳动成果与其收入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挖掘潜力,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企业应重点通过对在建工程的过程控制,积累各类结构形式下实际用工数量的原始资料,以便形成企业定额体系。

2.材料费用的管理。材料是产生利润、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其成本约占直接成本的7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的控制成为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一是材料价格的控制。企业采购部门事先应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考察,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材料价格以工程清单报价中的价格为控制指标,确保材料采购过程中产生效益。二是材料的验收和领用控制。企业应依据施工预算制订出明确的用料计划和材料验收制度。采购部门按用料计划和工程进度随时进料,而不是大批购进材料堆放在施工现场,以免造成资金占用。材料验收制度中应规定:所有采购、供应到项目部、工地的建筑材料必须开具材料验收单;且材料验收单上必须有两个以上人员的验收签名;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并告知每个材料供应商必须在一个月内,将材料验收单送到主管该项目的财务部门盖章确认;未经财务部门盖章确认的材料验收单据一律无效。同时要求材料供应商在公司制订的材料验收制度的告知栏内签名认可。这样既保证了各项目部材料采购的真实性,又能及时了解公司因外购材料而增加的负债。三是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工地材料应设专职人员管理,做到堆放整齐有序,如遗失或实际与库存不符时有专人负责。材料的堆放尽量一次到位,避免重复搬运,出现增加运输费用和材料丢失的情况。材料出库应填制领料单,依据项目施工进度和月用料计划表,审批每日用料情况,有散落、遗弃的废料要及时整理回收。各个责任部门要相互协作,抓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工作。四是周转材料的管理。周转材料的特点是单个产品价值相对较低,所需批量大,多次参与生产而不改变实物形态,其价值通过成色的减少而逐步分摊到成本中去,如钢管、模板、脚手架等。企业应设置周转材料调度总站,负责所有施工项目周转材料的供应和调度,测算出周转材料最佳库存量,以利于各工程进度的顺利搭接,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存量资本。经常对周转材料进行翻修、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依据施工周期,制定采购计划,补充库存量。在使用过程中有丢失或返还时数量不够的,应向使用方追索赔偿责任。对租用的周转材料,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减少占用天数,加快周转,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

3.机械费用的管理。机械费的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预算清单计算出使用的机械控制台班数。对机械费价格一般采取租赁协议,在租赁期内一般不会变动,所以,控制实际用量是关键。在签定租赁价格时,应充分考虑现场情况,做到设备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加强租赁计划的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而增加的成本。对自有机械设备,更应做好日常台班记录,并注意日常维护,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每天满负荷运转。并做好上机操作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4.严格区分施工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开支范围。施工过程中还应严格区分施工项目的开支范围。凡不属于项目施工所发生的成本支出,一律不予从项目施工成本中列支,防止成本不实。从项目管理班子开始严格审核并控制,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地解决成本控制问题。

(五)及时做好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和结算工作。

只有完成了工程验收,竣工结算才是一个完整的结算,建设单位才会拨付工程款。工程完工后应尽快编制工程竣工文档及竣工结算,履行验收手续,与建设单位办理结算手续,尽早结回工程款。这样有利于偿还债务和资金的回笼,减低内部营运成本,从而避免经营风险,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否则,工程完工了,收入却没有跟上,竣工资料及验收手续不齐全,建设单位有理由拒付剩余部分工程款,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加大成本亏损。

作者:李博文单位:中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