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生活论文(通用5篇)

时间:2023-10-14 18:17:12 作者:BW笔侠 2023年幼儿园生活论文(通用5篇)

每个岗位的职责都是有针对性和明确性的,它们与组织中的其他岗位相互衔接,形成高效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执行中要注意时间管理,合理规划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对于新人来说,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岗位职责。

幼儿园生活论文篇一

摘要:我国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大学管理和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大学校长的选拨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公立大学的校长主要是由上级任命产生的。这种以上级任命为主的大学校长选拔机制会出现以下种种弊端:首先是过分强调人选的知识化,诸如学历,职称等,忽略了其内在素质的考察;其次是忽略大学的教育特性,把大学等同于行政机关,行政级别成为选拔校长的主要依据,忽略了有关人选的教育理念;第三是在任命校长时,忽视了不同类型大学的具体需求,指定的校长人选并不能带领大学实现更好的发展。本文对大学校长的选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认为从“任命”走向“公开选拨”才是建立合理的大学校长选拨机制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大学校长;选拔方式;合理机制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如是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世界一流大学的成长历程都是与卓越的校长业绩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哈佛大学的博克,剑桥大学的阿什比,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清华大学的梅贻琦等。他们卓越的教育理念直到现在依然在支撑着大学前行。很难想像若没有这些伟大的校长,这些大学能否如今日般伟大。因此,大学校长成为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如何为每所大学选拨出合适的校长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拨方式

在中国,大学校长选拨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在上级党委组织部门的组织下进行,一般分为以下几步:一是由组织上提出配备校长需求;二是确定候选人资格和选择范围;三是组织考核,确定最终人选;四是纳入校长后备人选,等候组织任命;五是进行组织任命。我国高等学校校长选择属于党的高级干部选拔程序,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大部分校长选拔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作为标准,分别从年龄、最低学历、专业出身和背景以及政治身份上给予严格限定。不难看出,我国现行的校长选拔方式,在本质上是属于传统的行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

二、我国大学校长选拨方式的局限性

1.把知识化当成了决定性因素;年轻化、革命化标准相对容易达到,但知识化不代表能力,尤其不代表具有校长所需要的管理能力,所以知识化中必须包含专业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要知道,具有科研业绩或教学业绩不代表必然具有管理能力,更不代表具有综合管理能力。同时知识化也不代表个人的修养水平和自律能力。在许多时候,由于知识分化得比较剧烈,个人可以在自己狭小的专业范围内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但对外部世界知道得很少,对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及个人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认识较浅,从而对自己的个性修养要求不高,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严格的自律。这些人可以成为专业方面的`奇才,但无法成为学问上的人师,行为上的表率。因此在选拔大学校长时,不仅要考虑他在专业方面的造诣,而且还必须考虑他的个人修养程度和他的管理经验背景,以及他在管理方面取得的业绩,这样才能预见到他在提升到新的职位后能否适应工作任务变化,能否胜任新的工作环境要求。

2.忽视了对于教育理念的考察;大学校长应该是一位教育家,对教育发展规律有着深入的思考并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所以在大学校长选拔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教育理念的关注和考察上,而不是像其他党政机关干部选拔那样只是一味的注重行政级别。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完全是一种行政主导的官本位体制。所以,有些人在大学里不是看重学术成就与教育理念,而是看重行政级别。大学不是行政机关,大学校长也并非一般的行政首长。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对此却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仍然是理所当然按照党政机关的那一套模式来管理。在选拔大学校长时,更多地是关注有关人选的行政级别如何,而不是其教育理念怎样。3.忽视了对于综合素质的考察;克拉克・科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指出,当代大学是一种多元化的巨型大学。根据多元巨型大学管理的需要,大学校长扮演着多重角色:大学校长是调解者,其头等大事是相安无事,和平是最高原则;大学校长是改革的发起者,应该致力于进步,进步比和平更重要;大学校长是斗士,应该为维护大学的利益,为自由与质量而战;大学校长是形象的创造者,应该创造一种令人喜欢的学校形象及其自身作为学校突出象征的形象。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的新发展赋予了当代大学校长新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校长有着高深的学识、宽阔的胸怀、超人的胆略和深远的眼界。而我国目前的校长选拔标准由于过于强调政治标准,遮蔽了大学校长的特殊素质要求,很难选拔出真正有所作为的大学校长。

三、对于建立合理的大学校长选拨机制的建议

1.大学校长应由上级任命转向公开选拨

通过权威学术刊物、报纸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向外公布大学校长的招聘信息,由人事部门负责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然后成立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校长遴选委员会,负责考查有关人选的教育理念、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最后提出候选人提交董事会或主管部门,最终由董事会或主管部门批准任命。这种公开选拨的方式不仅可以选拔出合格的校长,还可以是一次畅谈教育理念的盛会,有利于我们吸收一些有创建的教育思想,进而付诸实践。

2.校长选拔标准应因时、因地和因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对于大学校长的选拔标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原则,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同大学的特性要求有所区别。例如,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大学也要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所以对于校长的要求除了治学之外还要有一定的经营理念。另外,不同类型的大学对于校长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国家重点大学由于已经在国内具备了一定实力,所以需要的是在国际上知名的人士来担任校长,借此打造国际声誉,谋求国际合作。对于地方重点大学而言,就需要学术上的带头人,用以增进自己的实力。对于较小但专业性非常强的院校来言,就需要经营性的校长,用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周群英,胥青山.大学校长遴选程序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3,(01)

[2]王燕妮,姚利民.中美大学校长选拔制的比较及启示[j].航海教育研究,2005,(03)

[3]徐同文.创建世界一流:体系还是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6,(02)

[4]王长乐.略论高校校长的选拔方式[j],上海高教研究.1998)

幼儿园生活论文篇二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的个体活动走向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幼儿感到陌生、不习惯,而产生焦虑与不安。我是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鉴于实习见习都在小班,现在工作也在小班,对小班幼儿有一定了解。而新学期刚开始的这种情况也碰到过两次了。因此我从如何促进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天离开爸爸妈妈,家庭,来到了陌生的幼儿园,大部分幼儿都会出现哭闹,有的幼儿哭一会儿就好,但是少数幼儿会哭闹不止。因为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不安的情绪,觉得没有安全感。我们就应该从这方面着手让幼儿熟悉新环境,给他们安全感。但只靠幼儿园单方面做工作是不够的,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一、幼儿园老师方面

1.进行家访活动家访是新生入园前比较重要的一块,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一下几点:一是了解幼儿的情况,包括性格特点、特长、生活习惯等,便于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二是了解家庭的教育观念和幼儿生活的家庭氛围,解答家长的疑问,听取家长的要求和建议,便于今后开展家长工作。三是了解每一位幼儿的要求和建议,初步了解班级整体状况,制订适合本班幼儿的教育目标和措施,以及本班幼儿的入园方案,为幼儿顺利入园做好铺垫。家访时若是幼儿在家的话就更好,可以让幼儿先认识一下老师,他们会觉得老师来过我家,认识我的,有一定的亲切感,到幼儿园后就不会那么的陌生,就这见的一面就足以让幼儿对你有一定信任感。案例:之前我带的班级我去家访,大部分幼儿我都进行了家访,少数家里没人,没能在开学之前家访到,还有的没见到幼儿的面,在见到面的幼儿中百分之五十的幼儿不哭或者老师安抚下就好了,而没见到面的幼儿之中除了少数幼儿本身能力就比较强的不哭,其余的都哭闹的比较厉害。家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醒家长,在开学前的这几天在家先跟幼儿讲讲幼儿园的生活,多提及幼儿园。家访是让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第一步。

2.布置幼儿喜欢的幼儿园环境,开展各种新生入园活动把环境布置得家庭化、情趣化,布置的环境让幼儿能感受到家的感觉,对稳定他们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帮助,而有趣的环境则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的幼儿在哇哇大哭的同时他也在观察周围的环境,情趣化的环境会吸引他走过去看看,摸摸,自然而然也就安静下来了。还有的就是开展各种新入园儿童的活动,以使他们尽快缓解分离焦虑,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可以开展大带小的活动,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下来给幼儿讲讲幼儿园的趣事,讲讲学到的本领等等,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感兴趣。尽早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3.教师尽快熟悉幼儿新生入园后,教师要尽快熟悉每位幼儿,让每位幼儿在老师的心中定位。特别是小班幼儿,你要是叫的出他名字,他会对你多一份安全感。案例:我们班新入园的嘉一小朋友进班后开始也哭哭闹闹的,但是我走上去拍拍他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你叫嘉一,对不对?他立马停止哭闹,看着你说恩,这时还有少许的抽泣声,我又说你妈妈叫什么,你爸爸叫什么,对不对?这时的他对我就有了安全感,信任我了,不哭了。所以当我们熟悉了幼儿之后,接近幼儿就容易多了,幼儿信任我们了,也就听我们话了。

4.用微笑温暖每位幼儿,不要撞击幼儿情绪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的动作,一句关怀的话语对幼儿来手说都是一股暖流。吃饭时鼓励幼儿多吃饭,帮助幼儿吃好饭,不会自理的幼儿老师可以喂他,让幼儿感知老师对他的关爱;幼儿口渴了及时给幼儿喝水;幼儿不小心尿裤子了,我们应说:“没关系,老师给你换下来帮你洗。”让幼儿切身的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严禁训斥幼儿,影响幼儿的情绪。有人说那幼儿就不怕老师了,就不听老师话了。这也没说错,老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该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刚入园的新生,要是老师过分严肃,他们的不安情绪就会愈加强烈,对老师,对幼儿园的抵触心理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幼儿没适应幼儿园生活之前,我们给他们的应该是温暖而不是太多的喝斥。案例:有幼儿园的老师在新生进班后安抚他们的情绪,有个幼儿就是不听,老师安抚很久都没用,就想吓唬一下,把他唬住,但是适得其反,幼儿当时就哇哇哭的更厉害,而且一直不肯停。相反的,换种方式,慢慢给他讲幼儿园的事,用微笑,耐心去对待他,他也就慢慢的消停下来了。

5.对幼儿要多表扬,多鼓励小班新进的幼儿难免有些不会上厕所,不会穿脱衣服,穿脱鞋,不会吃饭或不肯吃饭的,这就需要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了,老师多多的表扬与鼓励会让幼儿觉得我能行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哪怕有一点小进步,我们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如上幼儿园没哭、把自己的早点吃完了、主动向老师问好了、给爸爸妈妈说再见了等等,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可以采取奖励小红花,发五角星的方式,增添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教师多一份鼓励,幼儿就多一份自信,在鼓励和自信中幼儿就会一天天成长。案例:悦悦小朋友是几年新进的幼儿,第一第二天来还是哭的,老师说今天悦悦早上就哭了一会儿,比昨天好很多很多,给她个五角星,贴在额头上,明天,她早上肯定笑嘻嘻的来上幼儿园还会跟老师打招呼,对不对?我们明天还要给她小红花呢。是不是,悦悦?小朋友认真的点点头,果然第二天虽然不是笑嘻嘻的来了,但是没哭。这就是幼儿的进步,幼儿的成长。

6.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行。现在的幼儿园都开通了家校路路通,这方便了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的沟。新生入园,老师应该做好家长的工作,因为有些家长太宠幼儿了,送完孩子后,还喜欢在外面看甚至在班级陪着幼儿,这对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很不利。老师需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跟他们讲通孩子在幼儿园有老师照顾,不用担心,这样陪着幼儿不走对孩子的成长不好等等。而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有特殊情况的,老师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孩子,让幼儿把幼儿园当成家,把老师当成妈妈,尽早适应,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来。

二、家长方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便是让他进入了儿童小社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城市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小伙伴交往的机会,易于形成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让孩子到幼儿园,进入儿童小社会,在与伙伴交往中和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能培养起关心他人及与人友爱、互助、分享等良好的社会性心理品质。在这方面的发展是家庭环境无法替代的。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也是给孩子一次适应新环境的锻炼机会。让孩子去承受这种锻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日后成长也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做好以下工作:

1.家长应该具备理智的爱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狠狠心”,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要犹豫,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的“妥协”,只能延长孩子不适应的时间。有的家长对送孩子入幼儿园自己就恋恋不舍,孩子哭。家长也眼泪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也表现出依依不舍。当孩子央求“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带我回家吧,求求您了”时,家长就往往心软、动摇。须知,幼儿虽小,对家长的情感、心态却上十分敏感的,当孩子察觉到家长的依恋感和动摇心态就会强化他的要求,更不愿上幼儿园了。因此家长的心态很重要。

2.与幼儿讲清楚放学来接,不是不要他们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当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送孩子上学时,应该讲一些快乐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幼儿无法理解的复杂问题,若是在不开心的情绪下去幼儿园,就更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同时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别看幼儿好像不懂什么,其实你不高兴的情绪也会影响幼儿,为了避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加重他的焦虑,父母首先自己也应该高兴,用自己高兴的情绪去影响幼儿。

3.不要过多的讲幼儿园的纪律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4.如果孩子对某个人依赖心理过重,可换个人接送孩子上幼儿园。

比如有的幼儿对妈妈的依赖性比较强,一直不肯离开妈妈,家长或许可以换个人带带孩子,减少幼儿对某个人特别强的依赖性,接送幼儿园时也可以换个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尽快脱离家长,尽早融入幼儿园生活中。

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一条成长的必经路。刚进入小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发生时期,他们通过镜映形成“镜像自我”的过程,即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表情、评价和态度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由此可见,教师与家长的言语,情绪非常重要。所以想要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变成独立的社会人,老师与家长的正确指引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幼儿不能尽早适应幼儿园生活究其原因就是对家长,对家庭的依赖,对幼儿园,老师的陌生,陌生的人,事,物给他们带来的不安情绪,产生的分离焦虑以及幼儿缺乏自信心,怕表现的不好这几大原因。其实,只要老师家长做到以上这几大点,对幼儿的帮助是很大的,我想信幼儿能够尽早的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生活论文篇三

一、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理念

(一)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位”主要是指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技能、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三个方面。“一体化”是指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所掌握的教学技能、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实现成功就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与个人素质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教学能力是个人作为教师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既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有促进作用,又能够提高师范生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个人就业导向综合素质既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培训和培养的目标,反过来个人就业综合素质的高低又影响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个人就业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一体化培养不仅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师范生能否成为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本标准。正如北京大学教授陈向民所说的“教师的‘专业学习’必须是整体性的,涉及教师素养的整体性转化。教师的素养不能被肢解为相互孤立的部分,如基础理论、实用技巧、专业态度,然后分门别类地对其进行培养。”[1]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提出既是适应新形势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本质需要。

(二)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

从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课程培养目标来看,“三位”是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成为合格美术教师的基础和重要尺度。从美术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看“,一体化”培养是指将美术专业师范生应具备的美术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就业导向综合素质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培养。从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专业化角度来看,美术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人文修养。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平台,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就业导向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从而使之达到未来美术教师就业岗位应具备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为此,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是通过课程体系一体化改革、构建一体化教学实践平台、实施一体化改进措施,从而实现教育实习的培养目标。

二、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三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应用探讨

(一)构建以“三位”为核心的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体系

有效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能力,最重要的是改革传统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第一,突出以主干课程为核心、选修课程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构。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了进一步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学院根据地方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开设国画、水彩、版画、油画、民间美术等主干课程,围绕主干课程模块,增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课程,如拼贴画、沙石画、编制、剪纸艺术、综合材料版画、陶艺和泥塑等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模块的整合,对所选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充实和补充,美术专业课程的设计体现了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培养的特点,增强了教学技能培养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第二,合理安排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能力培训的时间。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根据美术专业师资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要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并做到有计划、循序渐进,才能使培训取得实效。笔者建议,通过观摩、感知、获得和研习与交流四个过程,和20个周次的美术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和能力培训较为合适。教育见习阶段可安排约4周时间让师范生到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让师范生明白教师的职业观是什么、美术教学常规工作有哪些、应掌握哪些美术技能。在教育实习阶段中,根据实际需要可安排2周感知美术教师教学和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12周中学美术教学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指导工作,最后再利用2周时间让实习生进行美术教学研习与交流。第三,利用中学美术教学法的教学来调动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开展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各项研究工作。美术教学法的教学是开放的,可以开展如调查、讨论、座谈等各种方式参与到现行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去,发现问题,给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为美术教学研究服务。

(二)建立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平台

从现行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师资情况来看,缺少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表现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片面强调专业水平,而忽视作为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技能和职业能力;从美术教育实习师范生自身来看,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够适应当前地方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因此,建立一体化的美术专业实践平台十分必要。“实践证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和建设性工具。因此,高校必须把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开发和反思能力的培养作为师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反思,更好地发挥师范生的个性特点,扩大师范生的创造空间,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2]笔者认为一体化培训的实践平台可从三方面进行。首先,分阶段、多层次、多模块培训师范生的技能和能力。分阶段主要是针对中小学不同阶段美术实践的特点和难度,可将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分初级阶段(小学1-6年级)、中级阶段(7-9年级)和高级阶段(高中阶段)来培养。分层次主要是根据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内容的需要,可划分为基本技能层、专业技能层和综合应用层等三个层次。多模块主要是根据中小学不同类型课程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美术教学技能,并具备美术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训练模式的目的`是以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应用能力培训为主线,注重对美术专业师范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以活动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对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来说,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就是表达美、展现美和塑造美的过程,在教育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让师范生参与到具体的美术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够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的锻炼。如在大一年级教育见习阶段,通过观摩优秀美术课教学活动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美术课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未来美术教师职业的认知感。大二、大三年级的见习阶段,让师范生参与实习学校的美术教学课外指导活动,培训师范生教什么,怎样教,通过试讲、模拟上课、参加美术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来培训美术专业师范生如何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在大四的实习阶段,在对师范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培训中,通过座谈、职场模拟竞聘和职业情感展示等活动,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最后,开放式的指导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教育实习中,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不仅接受本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还应该多请教其他专业教师的指导,学会获得各项技能和能力,并在实践中反复锻炼,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发挥地方民间美术的资源优势,培养美术专业师范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培养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具体落实这项重要内容就要借助地方民间美术资源优势。这样既解决了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只讲不做、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也能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师范生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求超越现有知识范围,进行施教和思考。”[3]现有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是,实习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有限,课堂教学仍以美术欣赏替代了动手实践,美术教学的理念和思维跟不上现有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步伐。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指导师范生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贴近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美术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具体做法是:笔者采用一利用、二发现、三探究的方式来加强对师范生美术教学创作能力的培养。一利用就是直接利用学生身边民间美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广西玉林地方木偶戏人物呈现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三江侗族吊脚楼木质材料组合的形式美。通过欣赏,用毛笔、水彩笔、鸡蛋壳等材料让学生尝试制作。二发现就是指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地方乡土材料制作成艺术品。如利用棕榈编制各种动植物形象、树根制作简易壁挂艺术品、地方小子石特殊肌理制作成色彩斑斓的图案、豆类的不同颜色和性状做成拼贴画等等。开动师范生的脑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培养师范生具体的美术实践能力。三探究指美术专业实习生根据已掌握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地方现有美术资源创作美。如根据所学专业技法和具备的造型能力教会中学生利用萝卜雕刻大象、铁丝制作简易书架等工艺品、纸张不同制作方法形成各种染织图案和浮雕等。总之,实习生可根据地方民间美术特点,结合多媒体课件,独立设计教学内容,独立组织富有创意的美术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师范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师范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实行有效合作的管理方式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科学化的管理。就美术专业教育实习的管理来说,一方面由于实习生人数多,分布比较散,覆盖面广,时间、空间及各种条件对实习生制约性小;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实习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又不能和一般的合格美术教师一样严格要求。所以这给实习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实行合作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美术专业教学实习管理难的问题。一是职责明确。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四方应明确职责,即由地方高师院校精心组织、培训指导教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督促指导,实习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二是加强合作、共同管理。高师院校、地方教学主管部门和实习学校应在师资培训和技术能力方面开展合作,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在充分调动美术专业实习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对美术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进行共同管理,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增强。

三、结语

“传播知识的重要人物是知者,而知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一位教师无法培育孩子的整体发展,需要所有教师一起配合。因此,知者不仅仅是教师个体,而且是教师群体。”[4]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实习课程在改革,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在发展,这个实践过程中,需要有热爱和献身美术教育事业的人来共同担负起这个培养人的责任,改革现行地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强化教育实习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幼儿园生活论文篇四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时代变迁休戚相关,这也赋予了民族文化更多的人文内涵。正是由于各民族文化各异才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艺术。受到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质的影响,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汉民族为例,汉族分布广阔,各地区的人民在音乐创作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音乐风格差异显而易见。不同于南方音乐的温婉动人和东部音乐的轻柔舒缓,高亢与明亮是西部音乐的显著特征。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民族民间音乐的多样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幼儿素质全面发展息息相关,而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历史原因影响下,“西化”思想的深入,加之国人缺乏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层认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渐渐地受到了冷落。改革开放之后日益密切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使得对外来音乐的借鉴逐渐被本民族民族民间音乐所替代,这对于幼儿民族意识和民族审美观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关系到后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

一、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且有利于幼儿在多样化的民族民俗文化中提高民族审美观,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更是一种尊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中的幼儿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必要基础,而其中美育的实施途径正是表现在艺术教育方面,这对于幼儿情感教育功能的体现至关重要,关系到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问题。从民族民间音乐基本构成分析,涉及到文化思想、宗教信仰、美学观点和价值观念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自然起到了培养幼儿情感、健全幼儿人格、奠定终身发展的作用。以大班音乐欣赏《紫竹调》为例,这首民族民间乐曲产生于江南地区乡间,在民间流传甚广,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它代表着地方的民俗文化。山东省编教材中《茉莉花》、《梁祝》、《拔根芦柴花》等也都是具有江南地区特色的乐曲。所以说,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落实不仅在于民族意识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振奋,且有利于将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传播,加深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民族民间音乐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感知文化的同时也促进平等待人和尊重别人等良好习惯的形成,进而萌发幼儿对各民族风俗文化、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

二、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孩子的音乐认知感,使幼儿的想象空间扩大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美感和高尚的情感。同样音乐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慧发展、调节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品,带给幼儿美的享受。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是本民族创造和继承下来的优秀且独特的音乐,表现出独特的存在价值。在民族民间音乐中,绝大多数是五声调式12356,没有4和7,这一特点正好符合幼儿旋律感知的规律,这样的音乐大部分存在于汉族音乐中,如《茉莉花》中只有12356。在幼儿想象力拓展方面,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现有知识经验的制约下幼儿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应当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得到体现,这对于幼儿想象力的拓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通常民族民间文化背后都有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并在民族音乐作用中有所体现。比如傣族的葫芦丝演奏《竹林深处》,讲述的是傣族小伙子与傣族姑娘在凤尾竹林里面谈恋爱的故事,在竹林的深处有一美丽的傣族姑娘翩翩起舞,而对面的傣族手敲象脚鼓,与清和的旋律相附和。这傣族人民生活的美好画面,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又如拉祜族的芦笙舞等,人们围成一圈或几圈,边吹边舞,体现了拉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包括祭祀、礼仪、娱乐等内容。再如白族歌曲《蝴蝶泉边》,音调优美,风情浓郁,在歌曲中仿佛看见五颜六色的蝴蝶飞来,人们随着翩翩起舞,以美妙歌曲表达了心中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将民族民间文化的神秘和美好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打开想象的翅膀在民族民间音乐中自由翱翔。

三、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园共育

家长的社会资源比较丰富,幼儿园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弥补幼儿园社会资源的不足,利用家长广泛的人脉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茉莉花》的时候老师哼唱民歌或比划几个民族舞蹈动作如花农采花的动作,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想象动作内容。大班音乐活动《闹花灯》,歌曲表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看花灯的场景。这节课可以在课前让幼儿回想寒假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看花灯的情景,教师可以采用幼儿和家长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幼儿和家长边唱边表演、模仿灯会上敲锣打鼓欢乐的气氛,课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做花灯,做猜灯谜的游戏。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熏陶,营造和谐幸福的学习环境,在这欢乐的气氛下亲子关系更好地建立起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将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意义重大,现实生活是民间音乐扎根的土壤,因此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让生活音乐化、让音乐生活化,把两者进行合理的融合贯通,将使生活和音乐得到升华,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民间音乐教学能够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热爱民间音乐的种子,撒下热爱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甘露,让孩子们接触、了解甚至喜欢上它,促进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民族民间音乐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可以锻炼儿童的听觉和审美,让儿童在民间音乐的熏陶中释放童真和天赋,感受民间音乐朴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于民间音乐的认同感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感。这就是融合民族民间音乐的综合艺术教育能够不断发展并且与时俱进的原因。相信将民族民间音乐注入幼儿园教育的探索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幼儿园生活论文篇五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

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

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朽,前景黯淡。

国内无望,吕不韦于是出国寻求发展的道路。

由于家业的关系,他最先选择的事业是经商,从事国际贸易。

吕不韦离开卫国以后,在韩国的旧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获成功,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豪商,被称为阳翟大贾,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阳翟为总部的.商界大鳄。

阳翟大贾时代的吕不韦,大概也就三十岁左右,家累千金,富可敌国,往来行商于各国之间,贱买贵卖,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

大约是在公元前262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五年的这一年,吕不韦为生意上的事情来到邯郸,偶然结识了子异。

子异的身世处境,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

史书记载了吕不韦初次见到子异时的感慨。

这个感慨只有一句话,就是已经成为汉语成语的“奇货可居”。

奇货,稀少珍奇的货物;可居,可以进货囤积。

“奇货可居”,就是现在投资购进稀缺的商品,留待将来高价出售。

吕不韦不愧是国际级的大商人,他将子异作为投资对象审视,精明地察觉出子异作为商品的价值。

吕不韦是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他认准目标以后,行动非常慎重。

在邯郸初见子异时,他声色不露,只是在心中审度盘算。

回到阳翟,他先做调查,搜集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定出一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资到子异的升值空间中去。

由于事关重大,他觉得需要同父亲商量。

吕不韦专程从阳翟回到濮阳老家,就拟定的计划征求父亲的意见。

在《战国策·秦策》里,留下了吕不韦与父亲谈话的片段。

这段谈话的大意是这样的,吕不韦问父亲说:“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十倍。”吕不韦又问道:“投资商业,买卖珠宝,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再问道:“经营政治,拥立国君,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

吕不韦的这一句问话,就是他看中子异的价值所在,也是解答“奇货可居”的关键。

在吕不韦的眼里,子异的商品价值,不是普通的商品价值,而是政治权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

吕不韦要由经营商业转入经营政治,他要由买卖商品转入买卖权力,他要投资子异,拥立子异成为秦国的国王。

对于一位商人来说,这可是破天荒的投资计划。

当然,吕不韦的这个投资计划并没有脱离商人的算计,正如他话中所表露的,他这样做的基本动机,仍然在于利润。

然而,这个投资计划对于普通的商人来说,毕竟是超出了商业的常规,利润究竟有多大呢?他拿不准,他心中不安,他希望从父亲的口中得到一个中肯的估计。

吕不韦的父亲又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只有两个字:“无数。”

这个“无数”是什么意思呢?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的理解是这样的,顺着前面农业利润十倍,商业利润百倍的话往上走,增加到一千倍一万倍,一直大到不可计量。

看得出来,这是无限乐观的利润期待。

然而,“无数”,还可以有另一种读法,就是将“数”作为动词读为“计数”,理解为无法计算,难以预测。

如果这样读的话,吕不韦父亲所回答的“无数”就是一种对于高风险投资的谨慎评估。

那么,这两种解释,究竟哪一个更符合吕不韦父子当时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和决策的心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审定,一起来作合理的判断。

从以后的事情来看,吕不韦投资子异,不但投入了全部财产,而且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

这件事,对于吕不韦而言,不仅是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投资,也是一种由商界到政界的事业转型;进而,对于吕不韦的人生来说,更是一种追求新的生命价值的冒险。

吕不韦将如此重大的问题,专程回家与父亲商量,可见他对父亲的敬爱与尊重,同时也可见他在重大问题上对父亲意见的重视;吕不韦父子之间的情深义重、心心相系的关系,也由此可见一斑。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

吕不韦的父亲深知儿子的能力志向,他知道儿子不愿意仅仅满足于商业的成功,而是要追求更加广阔的世界。

以他对儿子的了解,他知道儿子不是卤莽从事的人,对于新的投资计划已经经过深思熟虑,有了成算和定见。

儿子的到来,与其说是征求意见,不如说是寻求理解和安心。

得到父亲的理解,吕不韦心中最后一丝不安消去。

他辞别父亲,回到阳翟,开始行动。

以上,我们一起审查了吕不韦投资子异的过程,通过这次审查,吕不韦之所以为子异“破家”,也就是倾其所有的财产投资于子异的动机,应当是很清楚的了。

从本质上讲,吕不韦是追求利益的商人。

对于吕不韦来说,最高的利益就是资助子异登上王位。

然后由成为秦王的子异给予自己最大的回报。

吕不韦的这种行为动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是致力于助选而不是追求自己当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