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通用7篇)

时间:2023-09-26 16:38:53 作者:JQ文豪 2023年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通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篇一

现在,我已记不清以前的端午节是咋过的,今年的端午节显得很揪心、很疲惫、很伤感。或许心力憔悴的缘故,或许是琐事繁多的缘故,我显得很迷茫、很困惑,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为谁活着,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我无法诠释,只好付诸笔墨,倾诉心声。

端午节那天,我特地起个大早,悄然喊醒了熟睡的妻子,我不敢高声语,因为怕吵醒了熟睡的孩子。我决定去地里拾柴,家里一般的事都是我说了算,我说干啥就必须干啥。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那天这么勤快。妻子极不情愿的起来了,半路上我们还吵了一架,我伤心极了。原本以为妻子不会来地里了,当我汗流浃背的时候,妻子来了。我们彼此没有言语,默默干活,把那些柴一点一点的剁碎,一点一点地放到车子上。伴随着机械的运动,斧头、剪子的飞舞,我的心也在飞扬,思忖万千。

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妻子,想到了儿子,就是没有想到我。父母快60岁了,他们还在为生活奔波着,为我,为这个家,操碎了心。父亲是高血压,经常吃药,还常常给人干活,挣些钱,为家里增加收入;母亲有颈椎病,总是在周末我回家的时候,为别人打短工(孩子我照看,她出去打工),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而我月工资很有限,自己要吃饭,还要还房贷,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的。儿子才四岁,今天刚刚过四岁生日,儿子是个好孩子,我很爱很爱他。常常我在抱着儿子的时候,想到父母当年抱我的情景。这也许就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病。自从得了慢性前列腺炎以后,我吃了3个月的中药,加强锻炼身体,现在瘦了20多斤,身体恢复的很快,也能上班了,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疾病花了我2万多元,好事是我认识了锻炼身体、保养身体的重要性。很感谢在生病以来,关心关注我的所有朋友。

我想到了自己的债。现在,我背负着疾病所欠下的外债、买房所欠下的房贷,自己还要生活,还要养家,还要装修房子,很多人说我很抠门。是的,自从买房子之后,我和朋友渐渐疏远,和家庭渐渐疏远,和妻儿渐渐疏远,关心少了,关怀少了,关注少了,多的只是惆怅,只是无奈,只是独断和孤单,我把自己封闭起来,做了一个茧,包裹了自己。

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只是一个工作狂。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去,把自己献给了工作,把身体献给了工作。尽管我现在什么都不是,可以说一无所有。我有的,只是激情,只是狂热的心,不老的心,不死的心。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我也是这样的。尽管前路迷茫,我还是要勇敢向前,永不退缩,为家庭,也为生活,更为自己健康活着。

我想到了妻子的唠叨。妻子的唠叨似乎有一次回荡在耳旁:“你怂本事都没有,叫你办个低保,你办不成;叫你调个工资,你协调不下来;叫你给我调动个工作你调不成;挣钱吧,你又挣不了大钱,你能弄啥,跟你瞎了眼了。”其实,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小人物。每每至此,我都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觉得无语是最好的回答。

父母为我的房子问题一直在奔波,我痛苦、我伤神、我无语。端午节,本是娱乐休闲的假日,而我和妻子,顶着烈日在地里挥汗如雨,只为了家里能多一些柴火、多一些旺气。我不知道,一个农民的娃娃,到底能干啥,到底能干成啥,到底路在何方?我无语,顿时觉得好困惑、好无助、好伤感。

端午节就这样结束了,我在单位值了一天班,在家和妻子拾了两天柴。写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这或许是一个而立之年男人的困惑吧。

男人,有时候也是很脆弱的。其实,男人更需要被关爱、被关注、被关心,特别是上班族的男人。

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篇二

端午将至,大街小巷,有很多大娘和大嫂们,她们面前的木架上、地摊上,均悬挂着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五彩香包、香囊和五彩丝绳等饰品与挂件,无不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眼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绿豆糕等礼品盒,应有尽有。菜市场里,有的摊位上,不锈钢大盆里,码放着许多扎着各色线绳的粽子,以区别里面裹着的馅儿;还有的摊位上,则是支起油锅,只见热油翻滚,黄灿灿的油糕就被夹起,架在了锅旁。哦!夏风轻轻地吹过,香包的幽香,粽子的清香,油糕的喷香,全飘进人们的嗅觉里,勾起人们极强的购买与品尝的欲望,便会不由自主地掏起腰包,以解其欲和口馋。但是,在端午节的那天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那野生的艾叶草。它气味芬芳,香味浓郁,且是那么的特别,那么的淡定。它不显富,不显贵,不夺宠,与世无争,即使被当作节日的必需品卖,也是一大把才一、两元钱,可谓是“贱”草!但别忘了,在北方端午节的那天,可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哦!

我曾记得,那时还在故乡,人们尽可能的早起,出门、上山、爬坡去寻找它,拨开荆棘杂草,割下带着晨露的艾叶,尽管裤管被露水打湿了,但如果寻找到高而粗壮的艾叶时,割艾人的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喜上眉梢。多少年来,每当端午节来临时,不管我走到那里居住,很多次节日的清晨,等到我起来打开房门时,一股艾叶草的芬香扑鼻而来,啊!过节了,这一定是楼下或对门的邻里送来的,那一刻,只觉心底温热而起,感动不已!

五月的端午,只见家家户户的门框和窗台上,都悬挂或是摆放着,那绿中泛白,散发着特殊的香味艾叶草,有了它,节日的气氛立显出来,有句民谚这样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用以驱瘴。但是,自古以来,有关端午节的粽子传说很多很多,但对艾叶的传说也仅限此民谚了,但我要说:端午节离不开它,没它不为此节!

艾叶草,春夏秋冬,它可以生在崖畔上,也可以长在田地边,没有肥沃它也长,土地贫瘠它也长,四季轮回,它自生自孽……但大千世界,万物生灵,天地之合,即生此物,便有用之。

很多史记上都有艾叶的记载:如《别录》中:艾叶,主灸百病。《本草正》中: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还有其他方面的论述: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因此,看起貌不惊人的山野之草,竟然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对人类有作为,所以它不是贱草哦!

年年岁岁,大地轮回,我愿五月的端午,艾叶飘香……

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篇三

其实我到现在仍旧习惯的把端午节叫做五月节,这是北方老家那里对端午节的叫法。现在听起来更像是母亲给孩子另起的乳名,带着一丝亲昵,一丝宠爱。就像北方人常把小儿子喊成老儿子,或者南方人口中的幺儿。这样看起来,端午更像一个大名,带着郑重的官威和文化积淀的疏离。

一直以来,北方人的五月节总是没有南方端午节那般声势浩大,那般热闹朝天。它更像一个小家碧玉的亲切随和和温暖如玉。北方人的五月节,感觉上和纪念屈原也并无太大的关系,或许是当年地域过于遥远,没能保留住那些最初的原味,在路途的迢遥迁徙中渐渐失去了本色。所以,北方的五月节更像是单纯的节日,祈求平安、祈求健康和幸福的节日。

其实,北方的五月节也是仅次于春节和正月十五以外的一个“大节”了,很多家庭为过好这个节,要做上很多准备。在曾经贫瘠穷困的岁月里,鸡蛋、鸭蛋是攒来卖钱的,但是在五月节前至少一个月,很多人家便有意识的开始积攒鸡蛋、鸭蛋,留作五月初五那天过节食用。即使再贫寒的家庭,也会让五月节这一天过的较为“奢华”:不但要煮上积攒了很久的鸡蛋、鸭蛋和鹅蛋,让每个孩子饱餐一顿,还要再每人分上几个留作“私房”。家家户户还要去小卖店里买上几张彩纸,做成纸葫芦挂在破旧的老房子,也会在窗户上、门上、鸡架鸭舍猪圈牛棚旁,都要插上一把艾草和五颜六色的纸葫芦。

用艾草驱邪,是北方五月节和南方端午节唯一相像的地方。接下来南方人吃粽子、赛龙舟,而北方人则是吃荷包蛋、疙瘩汤和佩戴五彩线以及制作纸葫芦,各有各的特色。艾草放在脸盆里洗脸,插在门上驱邪,还要再院子里放上一捆,将它点燃成微冒熏烟。只是小孩子并不喜欢艾草的味道,五月节那天早上的洗脸便成了父母重点督促的事情,祈求平安父母不会落下一个孩子,哪怕这个孩子带着叛逆和调皮的不情愿。五月节那天,走到哪里都会有浓浓的艾草的辛辣涩苦味道,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这浓浓的气息中,这气息变成了过节的一种标志。

说起纸葫芦,也算能够和春节对联媲美的节日装扮了,家家户户都要去买上若干张五颜六色的纸张,早些年,那些彩纸类似于写福字的粗糙宣纸,至少有8张a4纸般大小,一毛钱一张,平时非常抠门的母亲通常会很“豪气”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各买上一张。然后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晚饭后油灯下,带着笑容和憧憬,耐心的教我们折叠纸葫芦。母亲的手很巧,纸葫芦可以折成单独一个的,两个、三个、四个连在一起的,一个单独的纸葫芦又可以两边有小翅膀的、四边都有小翅膀的,然后把几种颜色的纸葫芦颜色交错的用长线串在一起,底部的纸葫芦下面还会用边角废料的碎纸做成手掌长短的波浪形穗子,长线拴在折回来的树枝上,插在各处,像随风起舞的欢快小鸟,看着满村、满院的彩色飞舞,节日的气氛不知不觉间就热起来了。因为很小就喜欢和妈一起做这些,即使到现在,还是能轻松的就折叠出来各种形状的纸葫芦,可见童年的记忆会是多么的牢固持久。

五月节另外一件大事是五彩线。在五月节的早上,在孩子们没醒来之前,母亲把头天准备好的五种颜色的彩线捻成一根彩色细绳,拴在孩子们的脚脖、手勃和脖子上。然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比一比谁的五彩线更漂亮,因为有钱的人家会买上五种彩色线,而稍稍困难的人家,会把平时缝补衣服的黑线、白线也掺杂进去,使五彩线看起来有些单薄和色暗。等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只有女孩子还肯戴着五彩线,而男孩子是怎么劝说也不肯再让五彩线上身了,生怕减低了男子汉应有的气概。但是妈总是在弟弟们睡着的时候给他们拴上五彩线,即使他们一醒来就急急的找了剪刀剪掉。但妈说,即使只戴了一个小时,也能起到祈福平安的作用。我曾问过妈:五彩线是祈祷什么的?妈也只是重复历年历代传下来的老话:五种福气。后来,我自己去查了资料,才发现五彩线祈祷来的五福还真是有个长远的出处。“五福”一词,居然原于《书经》和《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真的想不到,看似小小的五彩线,居然包含着这样深远的寓意。

正因为有了这些不一样的习俗,让北方的端午节有了自己的名字和特色,查看资料的话,你会发现它有点明清时被叫做女儿节的味道和影子。明清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沈榜《宛署杂记》记载:“五日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玉毒灵符……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在北方老家那里,五月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出嫁闺女回家来走一趟,以前妈总是说这是历年传下来的老令,现在看来真的是包含着众多美好愿望的历史传承。在现代人日渐看淡这些节日的时候,那些传统的节日,该是我们该用心来保留的珍贵纪念,只有我们一代代的坚持,才会让我们的后人找得到温暖心灵的.回家路。

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篇四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在鲁中,端午时节民间有流传“吃了端午粽,才把炎热送”的农谚。当我们吃着粽子,顶着日渐炙热的日头,打着花伞欣赏龙舟赛的时候,北方真正意义的酷暑夏天已经悄然而至。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6年通过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据《史记》记载,农历五月初五,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粽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粽子。

小时候,看到芦苇发芽就扳着手指数算着端午节的到来,于是我们每天便跑到小河里看芦苇长了没有,期盼着芦苇的叶子一天天的长大。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大街小巷便是一片粽子飘香,但是多数人家只是把粽子煮好,舍不得吃,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解馋的!端午节的早晨是粽子的天下,更是孩子们的天下,孩子们终于可以敞开肚皮大吃一顿!除了粽子,还有鸡鸭鹅蛋,于是孩子们个个吃得直打饱嗝!多数孩子会把母亲分给的鸡鸭鹅蛋留着,带到学校,和别人碰蛋,看谁的鸡鸭鹅蛋更结实!哪一方的鸡鸭鹅蛋碰破了就输了,那时候碰蛋的游戏可要比现在的足球世界杯还能让孩子兴高采烈!中午时分,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被家长叫回家,用艾蒿水洗澡,洗完还要在耳朵、鼻孔、肚脐等地方抹雄黄酒,那酒抹在身上,凉凉的,辣辣的,感觉很特别。然后在脖子上系上母亲给缝制的“荷包”,于是大街小巷脖子上挂着花花绿绿的“香荷包”,飘着清香艾蒿的味道.......

转眼我自己成家了,而母亲还是会在端午节记得为我送上一把艾蒿,叮嘱我带回新家,悬挂在门前。朱红色防盗门上系着这把纯天然的辟邪之物,满载的是母亲心目中那个永远要惦念着的孩子,承载的是眷眷的母爱。

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到村西的卧虎山上采摘“柏腊叶”,亲手包裹出一只只诱人的粽子,她说只有我们村子特有的柏腊叶才有这份独特的清香。而我,却不以为然,在遍布粽子花色、品种世界的超市,买一些就可以过节,何必徒劳那份累。其实,不管是儿时,还是现在,我都不懂那份端午粽子里包裹着的深深母爱。虽然现在粽子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总也品不出小时候的甜美。

在民风朴素的鲁中,端午的习俗和民俗风情虽然十里各异。但是,却总能在各类端午的产物中查看到舐犊情深的影子,从母亲对端午的那份神态和对包粽子那份坚持和执着,端午,注定充满了母爱的味道。“艾蒿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鲁中处处是端阳”……吟唱着这首描述端午的民谣,感受着“吴根越角”独特的端午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篇五

艾叶门前挂,香浓粽子情,回想昔日事,泪水满衣襟。

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母亲。

屈指算来,母亲她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三个年头了,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我的母亲。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习俗,每逢端午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或者是一种长条青植物避邪祈福。记得小时候我母亲就很相信这个,每逢端午节来临之际,她都要从外面找一些艾叶和和那种青色植物回来,然后,就让我们兄妹几个把它插在自家门框两边,说是能辟邪祈福,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

那时候,我们还小,根本不懂得母亲话里的意思,只知道照着母亲的意思去做。再说了,我们兄妹几个也很乐意为家里做点事。安插艾叶和青条的时候,由于我年龄还小,个子不够高,于是,我就让姐姐给我找来一张小凳子垫在脚下,把母亲采回来艾叶和青条插在自家门前上,那绿色青翠的艾叶,散发着浓浓的植物天然香味,闻在鼻子里感到舒服极了。

到了晚上,母亲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和几种我不知名的植物叶子混合在一起熬一锅子水,让我们姐弟几个洗澡,说是这样做就可以以驱邪欺负了。那时候,我们还小,不懂得避什么邪,不过,我们倒是觉得很好玩的,因为,浸泡在母亲亲手为我们熬制的药水里觉得很好玩,而且味道很香,而且,我们洗过澡的那天晚上,感觉到还真的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们身上稚嫩的皮肤了,晚上睡觉也觉得香甜多了。

这种传统,直到到今天以外出车祸那年每端午节还一直保留着,只不过,那时候,我们兄妹七人都已经长大成人,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母亲便在每年端午节到来的前几天提前给我打电话,提醒我们一定要找一些艾叶和青条回来给我们的孩子们插在门上或者是熬水洗澡,虽然,我们觉得那是迷信,不可相信,但是,因为有母亲的叮嘱,我们便会满口答应母亲说,好的,妈,我们知道了。

当然,端午节来了,最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事还是跟母亲包粽子。那时候,由于家里穷,母亲包的粽子很单调,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不过,那时候母亲给我们报道粽子吃起来感到特别香。每年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带着我们到后面山上去采一种不知名的植回来,把它物烧成灰做成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这样做成的粽子,不仅色香浓厚,吃起来还感到味道独特,透着一种自然的草木清香,可口急极了。

晚上包粽子时,我们兄妹几个跟着母亲打下手,感到高兴极了,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那一做,不但可以为家里做点事情,还能够吃上一顿美味粽子,心里自然感到悬赏分高兴了。

那时候,我最爱吃母亲亲手为我们包的粽子了,等母亲刚刚包好粽子,我们一家人立刻围坐在桌子旁团团坐着,一边吃着香甜美味的家乡粽子,一边听母亲絮叨着她自己小时候的那些陈年旧事。母亲是个很怀念旧的人,只是由于她的娘家远在邵阳市隆回县,据母亲说,他们娘家那个地方跟我们这里大不一样,端午节包粽子每家每户都要在粽子里面放一些咸蛋或者是肉类做配料,虽然我从没去过母亲的老家,但是,我爸爸和我大哥以前去过,他们亲口品尝过母亲老家的粽子,听我老爸说,母亲老家哪里的粽子要比我们这里的的粽子味道可口,吃起来清香极了。

以前,母亲在世时,不但要亲手为我们包粽子吃,还会跟我们讲端午节的故事,说农历五月五就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我们家乡政府每年都要组织赛龙舟,家家户户晚上还要包粽子吃,说是为了记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时候,由于我们都还小,根本不知道屈原是谁,只知道人们对那位名叫屈原的人非常崇敬。

由于我们家乡是个山区,赛龙舟的小河距离我们那儿有二十几里路远,我们想去看赛龙舟都没有去成,原因是母亲不放心我们兄妹几个,而他们自己又要忙农活,根本就抽不出时间带我们去。

虽然,我们从没有亲临赛龙舟现场,但是,我们却从电视上看到过赛龙舟。那阵势那场面真的`是好热闹,好壮观哟!龙舟上鼓声阵阵,吆喝声声,“咚咚,一二,咚咚,一二”,选手们齐声呐喊着划浆声和漂流在江河上各种颜色的龙舟留在记忆的长河中,永远难以忘记。

当然,最难忘的还有我那苦命的母亲!

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篇六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最主要的习俗就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和将包好的粽子扔进江中祭奠屈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气势恢弘,辞章瑰丽的《楚辞》,他出身贵族,却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

屈原一生行廉志洁,忧国忧民,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参与法律制定,兼管内政外交,对内主张举贤能,对外连齐抗秦。他为人耿直,行事磊落,楚怀王时期就常遭人排挤,陷害。被怀王流放后,所提政治主张得不到支持与采纳。

楚怀王死后,

主张得不到支持与采纳。楚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再次将他流放到沅、湘流域。

最后楚国的命运,就如屈原所料得那样,一步步走向灭亡,在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的那一天,五月初五,屈原怀着满腔愤懑和一身无法实现的理想与抱负,投身冰冷的汨罗江中。

楚国百姓因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纷纷划船拼命追赶抢救。追至洞庭湖时,屈原早已沉身江底。

于是每年端午这一天,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投入江米团,喂饱鱼虾,免的鱼虾吃屈原的身体。粽子这个美食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一年当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每到端午,妈妈都会亲手包好多粽子,红枣的,蜜豆的,只要是我喜欢的馅料,妈妈都能给我做几个尝鲜。就连香蕉,橙子,雪梨,山楂,我都包过,味道也是美美的。

各形各色的粽子,大大小小,只要是我们能找到的叶子,都可以制作成外皮。除了北方用的芦苇叶子,南方用的箬叶,原来荷叶,芭蕉叶,甚至玉米叶也都可以包粽子呢?而且味道都很好。

最难忘的是,这一天除了可以听妈妈讲屈原的故事,更可以发挥我这个小吃货的所有想象,妈妈允许我参加制作,任凭我随心所欲的玩耍,摆弄出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妈妈都不生气,也不责备我。

最美妙的当然是,粽叶的清香缭绕满室,掀开锅盖的那一瞬间,甜美,碧绿,香糯语言已成多余。

难忘的端午,是我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我每年的`最爱,每当我亲手端着热气腾腾,美味漂亮的各式粽子,恭恭敬敬摆放在供台,跟在妈妈身后拜祭屈原,并且诵读《楚辞》中的诗篇时,心中更是感慨万千,华美的词章,震撼我的灵魂,端午就变成诗的洗涤,屈原你将与我们同在。

于是端午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形成特殊的公式:诗意+美食+解放=我想拥有的快乐生活!

端午节散文片段摘抄篇七

这是我第一次将要在异乡度过五月的端午节。

异乡,第一次,端午节,当这些词汇串联在一起的时候,落寞的感觉就像潮水一般慢慢地涌上心头。深夜,落寞,河流,当这些词汇融合起来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千百年前那个在汨罗江边哀婉吟唱的诗人。同样是异乡,同样是落寞,不一样的是屈原的落寞是国破山河碎,而我的落寞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屈原,是绝望,而我,是希望,所以他会纵身跳进江水中,但我不会。

不过,我心中的这种落寞的感觉很快便消失在来自家乡的温暖的言语中了。昨晚,在和结拜义姐蔡宇聊天时,我便向她隐隐约约地吐露了我身在异乡逢佳节的落寞。她听我这么说后,身在家乡的她的心里似乎有些难受,她说要给我邮寄一点端午节的礼物过来。我再三推辞说,千里迢迢,那太麻烦了,还是算了吧。可是她很固执,硬要我把通讯地址和邮编发送给她,我无法劝阻,也就只好乖乖地给她发了过去。没想到,今天下午,她就给我发来短信:礼物我已给你寄出来了,不过似乎要在端午节后才能寄到,真不好意思了。我立马给她回复过去:迟到,早到,都没有关系,饱含在礼物中的那份情,早已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我的心里。

说来有些奇怪,连续几天阴雨的兰州,今晚突然洒满了皎洁的月光。那月光,透过窗,静静地照进我的房间,地上,墙上,被子上,都是月光。我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这些月光,越看越感觉这些月光像是从家乡照过来的。眼泪最怕提到家乡,刚一触碰,我的眼角就莫名其妙地留下了泪水。心底有些淡淡的感动,泪花中闪现的是义姐甜美的笑容和温暖的言语。

异乡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想,有义姐远在家乡的祝福和在千里路途中的端午节礼物,这个端午节,我终究不会太落寞。

或许,这个端午节,我将忘记远古的屈原,忘记暮色里的汨罗江,只记住家乡的月光,记住遥远而亲近的温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