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验类教案大班(优秀10篇)

时间:2023-10-15 15:10:05 作者:LZ文人 2023年实验类教案大班(优秀10篇)

安全教案的编写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以提高学习者的接受能力。http://www.example.com/8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一

《杠杆平衡条件》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对使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个要素,本节课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五个要素。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2)学生通过猜想、谈论、实践,逐步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与人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七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2、提出问题

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

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

(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主要有:

f1+l1=f2+l2f1-l1=f2-l2

f1×l2=f2×l1

f1/l1=f2/l2等

我们得出了那么多猜想,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得出结论,究竟哪一个猜想才是正确的。

4、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这四个数据测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了是吗?测量这些物理量我们需要那些器材呢?(弹簧秤、钩码、铁架台、杠杆)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为什么要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黑板上两个杠杆的作图可知: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便于读出力臂。

天平怎么调节平衡的?(左沉右调、右沉左调)那我们杠杆调节平衡螺母和天平一样,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

5、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好,现在我们已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我们现在统一把支点右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作动力f1,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于杠杆上的力当作阻力f2。接下来抽同学为代表做实验,根据我提供的实验器材,操作并记录数据,并进行适当的纠正。

一组数据够吗?(多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后请各组汇总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收集几组数据与学生共同验证猜想

6现在请同学们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分析完以后选派一名代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杠杆在平衡时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我们通过最初的猜想与假设,到自己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与数据收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使杠杆平衡,必需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7、评估

8、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二

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产生淀粉。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点: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黑纸片、曲别针。

1.导入

2.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师:昨天让大家按p119实验步骤1、2操作的盆栽天竺葵,做了没有?

生:做了。

师:好,今天大家按小组继续将昨天的实验按实验步骤3、4、5进行操作,小组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实验。

学生甲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学生乙将酒精倒入小烧杯中。

学生丙准备酒精灯,并点燃酒精灯。

学生丁准备清水,并漂洗叶片。

学生戊滴加碘液。

师:通过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下边大家来共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细节。教师同时用投影打出小组讨论提纲:

1.为什么把盆栽的天竺葵在实验之前要在黑暗处放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其目的是什么?

4.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用来什么成分?其结果说明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小组1回答问题1:实验前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小组2回答问题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与其他叶片作对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小组3回答问题3: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得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太好,尤其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色素溶解于酒精中,起到脱色的作用,便于淀粉的颜色观察。

小组4回答问题4:向叶片中加碘液是因为碘液遇淀粉可变成蓝色,故可用碘液来叶片中是否能生成有机物淀粉。通过实验可知: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遮光部分未变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各小组可相互补充、完善)

3.课堂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完成实验手册。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结论1: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2: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先讲大的步骤,再分述小的原理效果较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三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尝试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学生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知识。那么光合作用究竟在绿色植物的哪一个器官中进行,具体场所在哪里,植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又是怎样相互适应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得到结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打下基础。

1.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

2.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重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难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银边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

1.导入

师:首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他们自己课前各种叶片;然后我展示海桐叶和松针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叶子,并且提问:“常见的是哪一种叶型,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之后得出“阔叶表面积大能充分吸收阳光,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结论。

2.实验:探究光和作用的场所

师:多数叶片宽阔、扁平,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那么叶片内部有哪些结构特点是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呢?”

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想撕开叶子,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我则让他们首先看书,大致了解观察叶片内部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认真地看我在实物投影仪下做一遍演示实验。教师需要一边做一边强调徒手切片实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屏幕上打出观察思考的要求:“识别叶片的几个部分,观察各个部分的细胞有什么特点,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把学生做得好的叶片横切标本,通过数码显微镜放大后,向全班同学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或者屏幕,识别菠菜叶片的三部分结构。

师:实验材料是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因为它们的叶片中有一部分不含叶绿体(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彩叶草叶片的中央及靠叶柄的部分都不含叶绿体),所以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在滴加碘液处理后,不含叶绿体的部分不会变蓝。由于该实验与上个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基本相同(只少了夹叶片遮光处理),因此这个实验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

师:好,今天大家按小组继续将昨天的实验按实验步骤3、4、5进行操作,小组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实验。

师:为什么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和中央部分的颜色不相同?

师:如果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3.课堂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结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完成实验手册。

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结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1.教师给予较多的指导,否则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多,不能很顺利地找到实验材料。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四

清晰地看到无机物和有机物。

“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0页的一个实验。无机物和有机物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无机物和有机物,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生活,我设计了该实验。

1、取材不理想,选用了小麦种子。

2、实验结果不明显,种子燃烧后看不到有机物,只能领会到被烧掉的.是有机物。

1、取材方面:选用了大鱼肋骨。

2、实验方面:由一个实验――燃烧小麦种子,改为了两个实验,即骨的煅烧及骨的脱钙。

3、通过实验,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无机物和有机物。

2、将大鱼肋骨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的烧杯中,约过15分钟左右,将大鱼肋骨用镊子取出,并在清水中洗去肋骨上的盐酸,观察骨的变化特点。

1、骨煅烧后,烧掉了有机物,剩下了硬脆的无机物。

2、骨在盐酸中浸约15分钟后,溶解了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而且将剩下的有机物用镊子取出后,再用清水冲洗,能用手将这一根大鱼肋骨弯曲并打成结。

所以,整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该实验效果明显,取材容易,操作时间短,简单明了,设计严密。通过实验能够给学生直观而真切的感受,使其认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五

1、感知各种甜食的分类,初步学习分类。

2、激发乐于助人的'情感,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1、各种甜食

2、创设“甜甜美食屋”

3、教师自制分类标志

4、轻松活泼的音乐

1、到“甜甜美食屋”做客,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到维尼的“甜甜美食屋”去做客。走,我们出发吧!

2、通过情景表演,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

场景:甜食凌乱的堆在地上。

3、整理“甜甜美食屋”,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心情。

4、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总结分类标准,幼儿再次分类。

6、共同品尝甜食,交流品尝的感觉。

在共同品尝甜食时教师引导幼儿知道好吃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甜食不能多吃。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延伸:

带领幼儿回教室后漱口,养成良好习惯。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六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一)课前准备

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设问: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

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可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四)实验过程

1、提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1~2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小白菜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选取的叶子必须大小合适,颜色比较新鲜。

(启发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

3、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1)、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

(启发思考:。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

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

在本步骤的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没叶片为准,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大烧杯里倒入热水并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如果高度不够,可以在酒精灯下垫上书本,保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用完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盖子直接盖上。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2)、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由于酒精的温度比较高,可以用镊子夹取叶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烫伤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来回晃,期间可以更换大烧杯中的水。直到水变得比较清为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叶片颜色有没有变化?)将叶片取出放入培养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实验桌。

(启发思考: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应注意安全)

(3)、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光照部分便蓝。

(4)、分析得出结论:

a.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

注意事项:

a.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实际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实验。c.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让该部分不见光,易形成对比,验证光与制造有机物的关系。

d.酒精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不好控制温度防止发生危险。

e.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七

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七章第二节内容。

25%左右的硫酸溶液,嫩白菜叶或树的嫩芽,清水,烧杯,镊子,石棉网

1、原实验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现改用25%的硫酸溶液。酸雨大多为硫酸型改用硫酸现象更明显。

2、原探究种子的发芽率实验短时间内不可完成,改用嫩白菜叶或树尖嫩芽材料易找,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3、实验为模以探究实验,但七年级学生实验能力有限,我采用教师引导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课堂探讨的形式开展更可行。

1:酸雨是ph小于的雨水,能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使植物死亡。

2:酸雨影响某些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使之死亡。

1、通过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课标要求

通过模以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从而认识到控制酸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情况

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实验练习,实验技能从无到有,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实验中有硫酸,从安全角度考虑,教师演示学生探讨更可行。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现象记录等探究过程。

(2)影响实验成功的主要因素

1、硫酸的浓度要合适,太浓所需时间太短,太稀所需时间太长。时间大约二十分钟为宜。

2、选取的叶片要新鲜,叶片上没有蜡质层。

3、实验前对学生进行指导。

1:实验用25%左右的硫酸溶液模以酸雨,用新鲜的白菜叶代替种子或幼苗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的时间缩短,一节课内不仅完成探究还完成本节内容的讲授。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八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虽然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受伤了,但是,我看到我的试验成功了,我早已忘记了疼痛。上午,我找了一个瓶子来做“温度计”。首先,我用锥子把瓶盖上扎了一个洞。我使劲地扎呀,扎呀,只扎出了一个小洞。可是,我扎进去就把不出来了,我又使劲地拔,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不小心,把手给扎到了。我没有哭,忍着疼痛,又继续做实验。终于,快要扎好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扎的洞正好可以让吸管插进去,而且很严实。看见我的实验成功了一步,我欣慰的笑了,忘记了疼痛。

然后,我把紫甘蓝撕成碎片,在水中使劲的捏呀,揉呀,终于,把颜色给挤出来了,我又加了一些冷水,把紫甘蓝水倒进瓶子里,把盖子盖上,使劲的吹气,让水位涨到吸管中间,准备观察。为了观察方便,我做了一个“观察纸”。我把纸片剪出两个小条,把吸管插进里面,把正常温度标上记号,这样,“温度计”就做好了。接下来,就要开始试验我的“温度计”成不成功了。我把它放在阴凉处,水位就下降了,相反,我把它放在阳光处,水位就升高了,我成功了!看着我的实验成功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今天真开心!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九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

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类教案大班篇十

1、探索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承重力的关系。

2、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造桥实验

1、谈话引题

幼儿回忆设计过的桥面,教师根据幼儿回忆内容展示桥面。

桥造好了,会有很多的车和人从桥上通过,所以我们的.桥一定要造的很牢固,你认为这三中桥哪一种桥最牢固呢?(幼儿自由猜测)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就知道了。

2、讲解实验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桥墩的距离会影响桥的承重力,所以先得把桥墩的距离定下来,就在桥的两边,然后在桥中央放雪花片,比比哪种桥能放最多的雪花片,它就最牢固,为了能比得更清楚,我们还要把雪花片的数量记录在纸上。

3、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互相合作,尝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4、讲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操作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