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技术性论文格式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5 17:42:37 作者:翰墨 2023年技术性论文格式范文(15篇)

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范文分享,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期刊论文

《学报》编辑部于开始使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编辑)初审-专家(学科编委)外审-作者修改-主编终审-编辑加工的流程设置,然后转入线下进行排版-执行编辑校对-印刷的流程。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些问题。

(1)稿件处理周期长。

齐、清、定的稿件很少,需进行多次编辑加工,这也导致此阶段的处理时间较长(1个月),影响了稿件整体的处理周期。

(2)稿件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把关环节有待改进。

例如,优化前同行评议没有严格送两位专家评审,有的只送了一位,且没有采取双向盲审制,影响了稿件审理的公平性。

后期主审后管理层对期刊格式和规范化方面的审查比较薄弱,影响了期刊的出版质量。

(3)各阶段衔接不畅,影响运转效率。

采用将《学报》整期需排版的文件传递至印刷厂,而印刷厂往往要同时进行多个期刊的排版工作,需协调时间,编辑部对这部分工作时间的控制比较被动。

2优化措施。

7年起编辑部从每个环节入手,逐个改善,进行了多次的优化和调整(图1)。

2.1缩短、控制流程时间节点,稿件进程可追踪。

首先,于在系统后台将初审和外审阶段时间分别设置为7、40天,运行稳定并达到预期效果后,于继续设置为3、20天,使三审中前两审的时间严格控制在30天内。

采取的措施是:结合系统功能设置过期自动颜色标注和邮件自动催审功能。

责任编辑进入系统后对稿件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追踪控制稿件进程。

其次,调整作者单次修改、主审和单次编辑加工的时间,将其分别设置为30、7和15天。

这样,线上的总体时间约4个月,全程由同一责任编辑(学科编辑)负责,线下也进行了时间的调整和控制,由当期执行编辑负责,总体控制在4个月左右。

采取的措施是:送主审、终审和付印的时间为每月固定的时间点,只能提前,不能延迟,并配以适当的奖惩措施。

这样编辑、主任和主编就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稿件处理时限进行把控,达到预期效果。

2.2调整稿件处理流程设置,提高稿件质量控制和工作效率。

2.2.1线上流程调整。

(1)流程源头控制,增加收稿初筛环节。

在收稿时对不符合期刊办刊宗旨、写作不规范、经学术不端检测文字重复率过高的稿件不经入库直接退稿,减轻后面责任编辑的初审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2)调整外审设置,提高审理公平性。

外审实施双盲审制度,并规定责任编辑处理稿件时至少有2个外审专家意见,才能对稿件做出外审结论,提高了同行评议的公平性,保障了录用稿件的学术质量。

(3)增加返作者修改次数,并提出不同的修改侧重要求,提高稿件修改质量。

一般编辑部都与作者联系修改一次,但由于作者要同时兼顾内容和格式修改,一次修改到位的不多。

因此我们进行了2~3次甚至多次的再次修改设置,但每次侧重点不同。

一般首次修改在外审之后,侧重对学术质量的审查。

主审同意录用的稿件,要求作者再进行一次修改,这次是结合主审意见完善格式。

这样经过几次修改返回的稿件更规范,看似环节繁琐,但提高了后面编辑加工环节的效率。

(4)增加编辑加工次数,提高稿件规范性。

《学报》为综合性学术刊物,日常稿件中图表、公式、符号等内容较多,也是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一次加工不能全部兼顾到,在后面校对时就会出现较多问题,改动也较多。

这样不容易遗漏项目,这种方式虽然使编辑加工次数增加了,但编辑的实际工作量并没有额外增加,而且由于针对性更强,编辑加工的稿件质量得到了改善。

2.2.2线下流程调整。

责任编辑完成编辑加工环节后转给当期的执行编辑进行线下工作,流程的调整包括:(1)终审后增加主审环节,提高稿件审查质量。

针对终审后稿件发现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在1校后增加终审环节。

流程修改后,主审侧重学术把关,终审在辅助审查学术问题的同时,侧重编辑加工和校对问题的解决。

这种方式既对稿件在内容和格式上进行了再次把关,又提高了主编(主任)的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流程的流畅性。

(2)返作者校对次数由1次改为2次,降低差错率。

目前一般编辑部的做法都是以pdf格式返作者校对1次,但经过后面多个校次及最后的终审后,有些稿件还要做一些改动需及时传达给作者。

基于此,我们采取了在定版付印前再将pdf文件返给作者校对一次的做法,这样作者对后期修改内容可进行确认,同时再次校对稿件时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降低了稿件的差错率,提高了稿件质量。

(3)改革排版方式,提高排版工作效率。

《学报》编辑部20之前的排版工作都由印刷厂完成,受制于印刷厂时间安排和人员变动的影响,排版、校对、改版效率不高。

分批或者单篇排版,对于一些棘手问题也能即时指导解决,提高了编辑的工作效率和流程的周转速度。

审理更公平,内容更规范,各环节连接更流畅,工作效率更高。

3流程优化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稿件处理流程的优化目的是通过各项措施,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达到保障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目的。

数据统计自《学报》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07—20《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3.1稿件处理和刊发周期缩短。

分别下降到2、22天,年以后,基本稳定在2~3天和18~22天,加快了稿件的审理进程。

审理阶段缩短了近2个月的时间,再加上其他环节的优化组合,使整个稿件的刊发周期明显缩短。

影响了正常来稿的刊发周期外,其余年份基本稳定在220~260天,缩短了近4个月。

经过改革,逐步增加,近两年来稿量稳定在篇左右,增长了66%,这是流程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

在人员基本固定的情况下,编辑部人员处理的稿件量也增长了近66%,而出版周期的缩短,说明整个编辑部处理稿件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3.2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稳定提高。

流程优化不仅缩短了稿件的审理时间,也通过建立双盲审制度、增加终(主)审次数及增加作者修改次数等措施保障了稿件的学术质量。

逐渐升高趋势,稳定位于学科第二,且连续5年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说明优化后的稿件流程设置为提升《学报》学术质量及其在生态类期刊中的影响力提供了保障。

通过增加编辑加工次数、增加作者校对次数及革新排版方式,《学报》的出版质量得到了提高,差错率得到了降低,并连续多年在期刊审读中得到优良评价。

关于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虽然还存在稿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科学、流畅、高效率的稿件处理流程是其重要保障因素。

4结束语。

稿件日常处理流程关系到作者、审者、编辑三方的工作方式和效率,也对期刊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建立高效、流畅、科学的稿件处理流程,每个期刊的做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目标是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最终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对稿件处理流程的优化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出版实践中哪个环节不合理,就随时注意分析总结,找出适合的优化方式,并进行改革。

在《学报》稿件处理流程优化过程中,也出现过因增加编校次数而导致相应环节时间延长的现象,我们发现这种趋势就立即进行了微调整,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每个科技期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资源,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稿件处理流程,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技术性论文范文精选

文学、书画、音乐、舞蹈、电影、戏剧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对文学艺术圈之外的人而言,一篇小说、一幅字画、一首歌曲、一部电影就是艺术,电影、戏剧演员在演出时的嬉笑怒骂也都可以称之谓“艺术”。可是在艺术圈之内,他们的作品和表演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就另当别论了。这就是因为艺术也有技术和艺术之分,而且只有在圈内,在内行之中,人们才能划分出它们之间的界限。例如在外行的眼里,只要发表了一定数量文学作品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作家”了,至于他作品的水平如何,一般都难以判定。但文学圈里的专家们就很容易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尽管在评判中会有争议。判断的标准就是看他的创作是处哪个阶段?有多少是技术层面的劳动?有多少进入了艺术层面,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后者便是作品的艺术价值之所在。这是因为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作家的大量的劳动都是处在技术层面的技能操作。一般而言,一个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的人,一旦掌握了某种文体的写作常规,也就把握了这种文体写作的技能,就可以写作了。但这只是走进文学大门的第一步,是从外行转入内行的初级阶段,如同司机从驾校结业仅仅是取得了开车的资格,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司机,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作家入行之后的第二阶段是提高阶段,或称“自我突破”阶段。所谓提高和自我突破阶段,就是作家把作为基本功的技能转化为技巧的阶段。一个作家,只有当他的基本技能转化为技巧,这才算实际上进入艺术创造阶段,他的作品也才可能真正具有艺术价值。许多作家所以凡庸,就是始终进入不了这个阶段。尽管他们也写出了不少的作品,但他们始终还只是一个“熟练工”。

演员的表演也大多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不能称为艺术。比如“演谁像谁”,这在外行人看来是件了不起的事,其实这不过是演员的基本功,是基本技能而已,如果不是“演谁像谁”,就根本不具备当演员的资格。

其实任何行当都包含了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即使是简单劳动中的低级的技术,也可以升华为艺术。以说话为例,把意思表达清楚,没有语法错误,这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能熟练掌握的技术,可是要把相同意思的话语表达得生动感人,如演讲、朗诵或写成诗,就上升为艺术层面了。又如烹饪。烹饪是一种最为大众化的简单劳动,其基本技能几乎人人都可以掌握,但烹饪却可以造就大师。所谓的名师、大厨,就是那些把简单低级的烹饪技术升华到了艺术层面的人们。技术如果不升华,就永远只是技术,是操作方法和技能。那么,“最伟大的发明者和最勤勉的摹仿者或学徒之间,只有程度是的分别,”而并非技术与艺术的分别。

艺术是技术的升华。

康德的天才论来源于柏拉图的灵感说。柏拉图说:“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我们把天赋理解为康德所说的“一种天生的心理的能力”,一种个人的生理素质,那么天赋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的瞎子阿炳能够创作出传世的音乐作品,为什么连2+2=4都不懂的舟舟能够指挥一个庞大的乐队的原因所在。在技术和艺术领域,我们都会发现某些人对某种技艺特别的敏感,一学就会,一点就通。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灵犀”就是悟性。但悟性不完全是天赋,更多的是后天的学习与训练。一个人为什么对某种技艺特别敏感,是他(她)的智能结构所决定的,而智能结构又是由其智力素质组合而成,其中的智力素质有遗传的因素,也可以后天养成。我所说的悟性,指的就是人的智能构成。一个人之所以适合于某种领域而不适合某种领域,是智能结构使然;而同一个老师的几个学生之所以会有高低不同之分,则是因为智能结构中的智力素质要素的差异,其中包括天赋。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

艺术不能靠摹仿而存在,一味的摹仿就把艺术等同于游戏了,像那些摹仿秀。游戏不过是为了消耗过剩的精力,而艺术家是“希望通过他的创作来影响旁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艺术既反映社会生活而又影响社会生活,这就是艺术与游戏的本质区别。文艺家的艺术生涯大多起源于摹仿,但反映他们成就的只能是他们在超越了技术层面模仿之后的创造。因为只有这种创造才是艺术。对作家而言,写得出诗、写得出小说,并不意味着他们有了艺术创造,只能说他们已经开始艺术创造,就象是进入了科研的实验阶段,最终要看对他们的成果鉴定,而鉴定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创新。对演员而言,你就是上演了一百部戏,如果依然停留在表演的技术层面而无创新,你就永远只是一名演员而已。所谓演员,也就是从事演出的人员。更传统的称谓是“艺人”,即从事艺术的人。

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创造就是创新。要创新,最基本的是要从艺术的技术层面凸出,努力超越自我。同时,还要努力超越业内的水平,甚至更高。只有不断突破,不断超越,才能不断创新。本文之所以要讨论艺术与技术,并提出艺术中有技术,而且大量的是技术的浅见,目的就是提醒文艺家要注意到这一点,绝不可误把技术当作了艺术,要进入真正的艺术层面去创造,成就自己,也为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如果艺术家和艺术圈内的人们也把技术当作了艺术,那么,这就不仅是艺术家的浅薄,也是艺术的悲哀了。

[论文关键词]艺术技术升华悟性。

论文

论文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为主,不应脱离专业范围,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以下就是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法律硕士论文格式。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一)封面(二)目录(三)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四)正文(五)参考文献(六)致谢(七)附录现分述如下:

(一)封面封面应包括题目、学生姓名与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设论文计)完成时间等内容。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长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

(二)目录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思路。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目录独立成页,工程设计、研究类毕业论文(设计)的目录,以章、节、目来编排,将章、节依次顶格书写,在其同行的右侧顶格注上页码。

(三)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具有报导作用。摘要中对作者所做工作的评价应客观,不要使用带有渲染、夸张作用的词藻。中文摘要以350字为宜,置于前页。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紧接其后。关键词(也叫主题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中、英文关键词放在相应摘要之后,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四)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和致谢。

1、绪论(即概述或引言或前言等)绪论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头,应阐述课题的'来源、要求、意义、完成任务的条件,将采取的对策、手段、步骤及须达到的目标。如果是一个大课题的子课题,应阐述该大课题的全貌及本子课题的具体任务。

2、本论本论是正文的主体,包括文献资料的综述,该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经济分析,安全环保,有关问题的讨论和采取的措施等。对于实验研究类、新原理新方法研究类论文,结果讨论是全文的核心。在撰写时,对于必要而充分的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各种现象及产生现象的原因的分析,分析和推理结论的由来都应做出交待,并指出所得结论的前提和使用条件。运用图表反映研究结果,可作为有效表达方式。

3、结论(或结果讨论)结论集中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特点、研究结果和理论见解,撰写时要简明扼要,措辞严密,留有余地。结论主要反映当事人的工作成绩,属于他人的已有结论应当少提。要实事求是,切忌言过其实。

(五)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要求与书写规范。

(六)致谢学生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

期刊论文

当前呼吁调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民众,很喜欢引证日本战后的人口发展经验及当代日本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而绝口不提国土面积与中国几乎相等的美国。

这似乎容易理解。

与美国相比,我们在国力上的相形见绌、人均财富上的捉襟见肘,让人很难回避中国人口过多的事实。

但日本不同。

日本以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弹丸之地,拥一亿两千八百万人口之众,在相对的意义上,说日本其实比中国人口更多也毋庸置疑。

而当今日本千方百计地鼓励国民生育,以挽救超低的生育水平,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强硬推行计划生育。

因此,中国民众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来杯葛国内的计划生育政策,乃是俯拾即是的现象。

自然也有人更愿意拿美国甚至澳大利亚作为参照,支持中央政府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但很快被斥责为中国人口发展不能也不可能做遥不可及的“美国梦”,澳大利亚更因为人口稀少制约国际影响力而被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认为不足为师。

从引证之学与辩论之术来看,反对与支持两方这样一来便沦为各执一词,形同鸡对鸭讲,谁也说服不了谁。

假如基于中国国情继续推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是理性的,那么无论比较美国还是参考日本,都应该衍生出相同的支援性结论。

所以,站在力挺计划生育的一方,哪怕日本这面镜子不尽如人意,也不能拒绝。

相反,倒要看一看,人口问题上日本这面镜子到底照出了什么!

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人口增长高峰:第一次是一九四七至一九四九年持续三年的婴儿潮,共出生八百零六万人,总人口增至八千一百七十七万人,出生率由一九四五年的23.2‰急速上升到30‰—34.3‰。

这个时期出生的人被称为“团块世代”,而这个团块世代中的女性到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三年进入适婚年龄,又形成了战后第二次生育高峰。

经过两次人口增长高峰,到一九七三年日本总人口终于突破一亿关口。

经历了战乱之苦,新中国甫定同样迎来了人口增长高峰。

与日本相比,生育率水平不相伯仲,但中国出现了三次人口高峰,而且每次高峰的持续时间要远远超过日本,分别持续了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一九六二至一九七零年的八年及一九八一至一九九零年的九年。

日本战后二次人口增长高峰使总人口增加了51.22%(一九四五——一九七三年),而新中国三次人口增长高峰使总人口飙升了109.29%(一九四九——一九九零年)。

面对战后出乎意料的人口的爆发式增长,中日两国政府都先后做出了反应。

但日本政府反应迅速,在第一次婴儿潮来临的第二年即一九四八年,日本政府便出台了《优生保护法》,实行少生优育。

等到政府二十几年后才开始限制生育时,日本人口形势已是时过境迁,人口生育率在七十年代中期甚至下降到了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政府在见识了整个第一次人口高峰的凌厉之势后,对人口问题虽有警觉,但随即被浮夸与冒进之风所冲淡。

一九五七年提出“新人口论”、主张限制生育的马寅初还被打成了右派。

直至经历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整个人口形势变得危如累卵,中央政府再也不能坐视不理,这才在一九七三年出台“晚、稀、少”的人口政策。

可是人口基数已大,限制措施为时已晚。

接下来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虽大幅下降,但年均新增人口依然高企。

最终政府不得不在一九八三年全面推行“一胎化”政策,并将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

战后中日两国的人口增长和有意识的人口控制,虽有很大差别但终究还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战后两国的经济社会景象以及人口与经济之间的态势,却是天壤之别。

战后日本在物质资本几乎荡然无存的情况下,经过到五十年代中期的经济恢复,再用不到二十年时间,就由一个令人唾弃的列强帝国,一跃而成为叫整个世界惊羡的工业强国。

一九六八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与此同时,新中国成立后同样面对满目疮痍的经济基础,在经过短暂的国民经济恢复后,亦试图鼓足干劲搞建设,但随后演变成内部阶级斗争,“反右”与十年内乱将国民经济重新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战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演变的泾渭分明,彻底改变了两国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日本,先是五十年代的节制生育降低了人口生育水平,到了七十年代人口再生产已经无需政策节制,发达的经济基础与崭新的文化环境形成了自发的生育约束机制,以至于日本政府开始面对超低生育水平所带来的新人口问题。

反观中国,在国民经济每况愈下的同时,当国民的基本权利只剩下生育自由时,无度的人口繁殖反过来成为社会发展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计划生育前甚至采取了把城市青年赶到农村去的“上山下乡”运动方式,来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

如今,很多人不理解,日本人口那么多,人口密度那么大,还要鼓励生育,而中国人口虽多,但国土幅员辽阔,经济资源固然不能与俄罗斯、美国相比,但比日本还是绰绰有余,况且经过四十年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之列,何以泱泱大国非得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对此,笔者有如下浅见:

第一,日本比中国更有能力负担较多的人口。

二零一二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四万五千七百七十四美元,中国五千四百三十二美元,日本人均财富是中国的8.43倍。

如果日本人宁愿承受与中国国民一样的生活水平,它的总人口可以膨胀到十亿;反过来说,中国人口继续不加节制地增加下去,只会令国民的生活状况愈加窘迫,也会令目前由于人口过多而加剧的人与资源、人与财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加紧张,酿成更大更多的社会发展问题。

日本资源匮乏,但日本人凭借一技之长足以从地球上任何国家那里获取它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反躬自问,我们目前尚没有那种力量。

出于民族情绪而抵制日货之所以难以奏效,盖由于日本技术已渗透到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况且抵制所谓之“日货”,不仅包含着日本人骄傲的技术利得,也浸润着中国劳工的血汗。

第二,日本面临劳动人口枯竭的危机,而中国长时期内劳动力供给仍然过剩。

日本战后在短暂的人口增长高峰后,七十年代中期人口发展出现逆转,人口出生率下降之快,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生育率锐减使得每年新生儿数量有可能少于死亡人数,人口“少子化”呈明显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出台鼓励与奖励妇女生育的政策,以便保障经济系统必要的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人口的供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日本的经济成就从来没有仰仗过“人口红利”,战后日本崛起之际,正是第一次婴儿潮抚育之时,而第二次婴儿潮尚未来临。

即便按较窄的口径计算,目前中国二十至五十九岁年龄组劳动人口为八亿三千九百万,三十年内仍将维持在七亿至八亿之间,在数量上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

这还未考虑生产力水平因素,除非生产力水平踏步不前,正常情形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口中还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根本不会缺乏劳动力,劳动力人口总体上仍然是严重过剩的,就业压力还将长期存在。

在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人口总量当然会逐渐减少,人们因此担心“人口红利”的消失,却没有认识到,中国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是必然要消失的,这并非节制生育之过,而是技术创新上不思进取、单靠消耗资源与廉价劳动力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的结果。

第三,日本鼓励生育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而中国不节制生育却只会加剧老龄化的社会负担。

日本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

由于日本人平均寿命大大超过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及眼下超低的生育水平,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变得愈发明显。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的预测,二零五零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35.7%。

日本虽然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但因为人口增殖的自我约束,能起到多大作用亦未可知。

但以日本强大的创富能力、以完善的社会养老与福利保障体系相匹配,就算将来三人行必有老者,也构不成日本人口毁灭性的灾难。

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的普遍现象,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有“跨越式老龄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在中国尚未成为发达国家,但又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比发达国家较早出现人口结构老龄化现象。

中国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确系计划生育所致。

其一,这是“人口过多”和“人口老龄化”之间,两害权衡取其轻,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总人口必须接受的一个结果。

其二,只要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老龄化率虽然提高,但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逐渐减少,因而养老总负担反而减轻了。

其三,只要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全民覆盖的社会化养老制度,佐之以延迟退休等措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不可克服的社会难题。

试图通过多生人口来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四,日本人口发展具有自发的节制机制,而中国人口自我约束的能力微弱,一旦放开生育,后果不堪设想。

中日两国的人口问题,表面上有相似之处,比如少子化、老龄化,但彼此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一个是高度工业化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一个则是初步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日本总人口虽然不少,但人口总量尚不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人口再生产具备了自我约束的机制,即使政府鼓励生育也不致总人口膨胀到失控的地步。

中国的人口问题,从根本上说,既不是过去生的太多,也不是现在生的太少,而始终是人口太多。

人口超载始终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虽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大中城市人口已经呈现类似发达国家生育率自发降低的迹象,但总体而言,中国人口再生产还缺乏可以信赖的自我约束机制。

目前要求中央政府放松生育限制的呼声强烈,把脉群情,中国人的生育渴望感同身受。

全国各地生殖中心的生意火爆,不少人试图通过生物技术达到一胎多育的目的。

如此情形,一旦放开生育,后果不堪设想。

唯面对日本时,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口并不算多。

这差不。

多就是人们愿意拿日本当镜子的心思所在。

本文履行着论辩规则,只字不涉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但谁也不能否认,中日两国的人口还是有别的。

中日两国人口之别,不在数量上,不在人口的“口”上,却在人口的“人”上。

二十世纪中叶,中国人与日本人曾一起站在时代的起跑线上。

日本经济在战后奇迹般地崛起,理由千万条,从人口学上看,自明治五年(一八七二)颁布《学制令》以来,日本人口发展尤重“人”的开化、教育和教养,故如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说,日本战败后虽然物质财富灰飞烟灭,但其国家财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识水平的人还大量存在。

而战后中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大多数民众蒙昧无知,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便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教育荒芜,结果几十年下来,除了越来越多的人口,真正的人类文明成就乏善可陈。

论点:指作者的观点。论点一般是很简洁的,整篇文章都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即论点)是正确的。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的格式:议论文的格式应由三个部分组成:立论部分;论证部分;结论部分。

一般说来,议论文可分三个基本段落来写:第一段引出话题;第二段立论且加以论证;第三段给出明确的结论。第二段是中心段落,应试者应将主要的内容放在第二段中,同时也要注意开篇及结尾段落的完整性,且应尽量做到首尾呼应,切忌前后矛盾。

2、段落的统一性及语篇的连贯性。

1)段落的统一性英语段落有一大特点,即一个段落只涉及一个主题(甚至只是一个主题的某个方面)。段落中的一个句子点出主题并说明作者对该主题的看法,而其它所有句子都是为展开该主题而给出的事实、例证、推理,它们与主题紧密相关。段落中不应有一个与主题无关的句子。英文段落的这种各个句子与主题的关联性被称作段落的统一性。

2)语篇的连贯性英语议论文的段落多采取直线展开式,即段落开始直接切入主题,并给出事实、例证、推理等。英语议论文段落这种展开方式是形成其语篇连贯的基础。语篇的连贯是指段落中各句的意义通过某种有序的排列(如时间顺序、因果顺序、逻辑顺序等)而相互关联。在论述该段落主题的时候,每后一个句子都是建立在前面一个句子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去掉段落中的一个句子,这种连贯便会受到影响,就会造成读者在理解上的困难。

3、议论文中心段落的主题句及其论据、议论文中常用的词句与短。

议论文中心段落的主题句及其论据、一篇议论文能否获得高分与其中心段落主题句的质量不无关联,而主题句质量的高低则又取决于审题的好坏和论据的选择(即所选的论据在逻辑性、说理性、准确性及与主题内容的关联性等方面是否都经得起推敲)。需要明确的是,中心段落只应有两个组成部分: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持主题句的论据。段落的主题句也应有两个部分组成,即:主题句=主题作者对主题的看法或态度,两者缺一不可。假设应试者被要求写一篇有关吸烟的议论文,那么smoking就是中心段落的主题一般说来,议论文要求应试者阐明自己对某问题的看法或态度。因此当我们拿到议论文的题目以后,要认真审题,权衡某事的利与弊,然后确定我们的立场。如何构建段落的主题句呢?拿到议论文的`题目以后,经认真审题后,用英文列出你所能想起的与主题有关的例证。

技术性论文范文精选

在技术经济理论研究中,资源技术经济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指导人类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资源技术经济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相关概述、资源技术经济方法论、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分支以及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发展方向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定义。

资源技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源技术和经济之间辩证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事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评价并规划人类特定资源系统,并采用各种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一门科学。资源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中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领另外也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资源技术经济学研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预测性、统一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对于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在资源开发利用的生产实践中,通过经济和技术的最佳结合而采取最佳的技术方案,从而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会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规划、计算、分析和决策等。总的来说,资源技术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查理技术因素发展和运用经济效果的规律性。

(三)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当前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经济研究、资源规划技术经济研究、加强资源技术经济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研究、加强资源技术经济应用方面的研究、深入进行资源技术经济基本概念、指标体系和基本数据的研究以及资源技术经济政策和保护的研究这六大方面的内容。

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当既具有定性分析,又具有定量分析的特点,其中的政策模拟、价值分析和政治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属于定性分析,而系统分析方法、优化规划法、投入产出法和数学模型等方法都属于定量分析方法。资源技术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基础方法和基本方法,下面是对二者的详细介绍。

(一)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基础方法。

到目前为止,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有上百种,但是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主要有效益评价法、系统综合法和方案选优法这三种。这三种方法都比较直接简练,而且主体比较明确。对资源技术经济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估计和评价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为了获得资源开发利用能够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途径。

(二)资源技术经济学的方法体系。

资源技术经济学的方法不是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而是为了分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问题,通过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服务技术研究和开发项目的建设。资源技术经济学的方法体系主要有状况调查法、未来推断法、方案创优法、效益评价法、方案选优法、不确定分析法、因素分离法和系统综合法这八大类,每种方法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而且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资源评价法、敏感性分析法以及abc分析法等,在使用中应当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方法。

资源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相当广泛,由于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不同,使资源技术经济学产生了很多分支学科,例如社会资源技术经济学、经济资源技术经济学和自然资源技术经济学等属于资源系统构成所分的学科,而水资源技术经济学、生物资源技术经济学、气候资源技术经济学和土地资源技术经济学等则是按照自然资源系统的构成进行划分的。每种资源根据其构成情况还能够分为很多技术经济问题,例如生物资源技术经济学可以分为水生物资源技术经济、家禽家畜资源技术经济、野生动物资源技术分析、森林资源技术经济以及微生物资源技术经济等多类技术经济问题;谁资源技术经济学又可以分为地表水资源技术经济和抵消水资源技术经济这两大类技术经济问题。由此可见,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分支众多。

(一)研究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提出的课题。

在今后,随着知识的进步,资源经济学会研究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实践提出的客体,例如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投入规模问题、速度和效益问题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课题,从而更好解决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今后资源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会日益系统化,对方法论的研究会更加深入,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理论来丰富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对于具体的方法,要善于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研究对象;对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在今后还要进一步拓宽,并研究资源保护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的协调、资源技术进步的度量、方向、途径以及应用等各方面的问题。

(三)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资源技术经济学。

我国的资源技术经济学理论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产生并发扎起来的,是我国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的一门新的学科分支,在今后应当加强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断吸收信息论、控制论、现代工程技术和经济方法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不断建立其具有我国特色的资源技术经济学体系,为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作出更多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今后会加大对资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力度,研究的内容会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会日益多样化,从而更好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难题,同时有利于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提高,进而更好指导实践活动,促进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

论文

报告题目应该由简短、明确的文字组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的阐述实践活动中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英文实词。

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和详细叙述。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畅通、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括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词。

谢词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堆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直接给予帮助的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实践报告写作过程因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定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定报告提纲。

拟定报告提纲是作者行文动笔之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定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好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修改后,才能定稿。

1、书写。

实践报告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蓝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内容不得写到告知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截长补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纸打印。板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宋体"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实践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实践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不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程。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实践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20-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实践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实践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

7、注释。

实践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主页的下端),而不可用行中插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8、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标明,字体用五号字。

9、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xx"。

10、插图。

文中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6幅以内,用计算机绘制;若为照片,应提供清晰的黑白照片,比例一般以1:1为宜,插图一律插在正文的相应位置,并注明图号、图题,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为下方居中处,图序和图题一般用五号字。

1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的引用先后,从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圆括号括起,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文献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中国人名和外国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着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用缩写并省略"。"。

期刊论文

致谢本工作受到北京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中国农业5有关建议“致谢”在科技期刊中只是一个细节,但也是学术规范的体现而不应忽视。

为此笔者建议:。

(1)在期刊征稿简则中应明确要求“致谢”应简要而概括地表述他人或机构对研究工作以及论文撰写的贡献要点或涉及的具体方面。

(2)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对内容过于笼统、含糊的“致谢”应提请作者修改、补充,使内容适当具体、明确;同时,应注意篇幅限制,做到言简意赅。

(3)在修订《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r7713一87)时,对有关论文“致谢”部分的内容和表达格式的规定应进一步明确,对致谢内容的适当具体化应有原则性要求。

相关阅读:

1、问题的提出。

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致谢”是作者对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和论文撰写及论文修改完善等提供帮助并有一定贡献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工作和贡献给予的充分肯定及公开认定。

对那些付出劳动并且做出一定贡献但又不足以列为合著者的个人或机构,在论文发表时以“致谢”的形式予以公开认定并表示感谢,是十分必要的。

未简要说明他人或机构为论文所做的具体工作或哪方面的贡献;只有36篇(占30%)的“致谢”概括说明了致谢对象的贡献要点(如,提供了什么文献资料或测试材料,协助完成了哪方面的实验等)。

可见,绝大多数科技期刊论文“致谢”都是泛泛地对某人或机构的帮助(或笼统地说某方面的帮助)表示谢意,而未说明他人或机构所做的具体工作或实际贡献;缺乏具体内容可说是目前论文中的“致谢”存在的一个较普遍而突出的问题。

为此,本文简要阐述“致谢”的主要内容,认为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致谢”内容应适当具体化,并对此提出有关建议。

2、“致谢”的主要内容。

所谓“致谢”内容的适当具体化是指,“致谢”不仅要对致谢对象在某方面的帮助或贡献表达谢意,同时应言简意赅地概括说明其具体工作或贡献的要点。

以笔者的调查归纳,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致谢”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致谢对象对论文的选题、思路、观点、论证所给予的指导、启发或探讨。

(2)致谢对象对论文的审阅提出的重要修改、补充意见或建议。

(3)致谢对象对论文提供的重要参考文献或未发表的数据、图表或照片资料。

(4)致谢对象承担或协助的部分实验及数据处理工作或资料收集工作。

(5)致谢对象提供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使用等方便。

(6)致谢对象提供的资金或基金资助。

3、“致谢”内容适当具体化的必要性。

反映作者尊重知识产权的科技道德行为,表现其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同时体现了论文本身的价值和可信度。

对审稿人或编辑提出的有重要建设性修改、补充意见的致谢,还可促进审稿人和编辑责任意识的增强及其学识水平的充分发挥。

(3)从科技期刊对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记录和传播的角度看,

尤其对一些以后被誉为重大研究发现的事件,在科学史的研究中能够提供珍贵的文献线索困。

但在“致谢”中笼统地假称得到某知名专家的指导或与其进行过有益讨论,甚至声称本文已经过某知名专家的审阅等。

就可能暗示该专家与本文整体质量水平相关或完全同意论文的观点或结论,很可能反而使被感谢者不悦或尴尬。

而具体表明感谢的内容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科学院的郭荣君老师在荧光显微观察方面给予了宝贵的协助和指导。

体现了作者对他人工作或帮助的尊重,又反映作者尊重知识产权的科技道德行为,表现出作者严谨认真的科研工作作风。

这无疑会给编辑、审稿人以及读者留下很好的印象。

技术性论文范文精选

在当前全球变暖越演越烈的情况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式,以此来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低碳环境带来的不仅是低污染生产,还能够减少排放,避免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排入到水流、土地、大气中,进一步对被人体吸收,导致大量疾病的滋生。因此,应当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并且对其中的技术经济范式以及发展路径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上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该发展的模式核心内容主要是在当前市场相关机制的基础上来进行制度的创新以及制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不断地提高技术效能、减少资源使用,同时研究出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应技术,使得绝大部分工业生产都能够走向低排放、低能耗的生产模式。而有着低排放、低能效效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伴随着新的节能技术、增效技术、减排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只有在大量新型技术的带动下,并以创新的低碳技术作为指引,才能够不断推动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

1.风力发电技术虽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已具有以下风机的整机生产能力,但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齿轮箱等的生产技术难关却迟迟未能攻克。

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却并不符合人口需求,生态环境也较为薄弱,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目前我国还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减小贫富差距、大力发展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多个不同层面的重要工作同时发展,这导致我国要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得更加困难。也正是由于我国的国情较为特殊,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当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吸取能为我国所用的精华,从我国所特有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企业需要进行低碳技术方面的创新,如若不然,企业将在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失去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应该转变营销理念以及传统的盈利模式,在制定短期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目标,总体大方向应该是发展低碳技术,通过低碳技术的应用,以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真正的实现发展模式与技术平衡;其次,企业需要与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企业加强交流沟通,展开密切合作,以此分散低碳技术研发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各项风险。由于低碳技术本身并不成熟,有很多低碳技术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企业研发过程中需要承受非常大人力、物力等压力,如果企业单打独斗显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企业需要与政府、科学研究机构等展开合作,以此规避风险;最后,可以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现如今,技术发展也逐渐实现了全球化,我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贸易来着获得先进低碳技术,而后再依据我国国情消化吸收,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做好专利产权保护工作。

3.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以此得到研发资金。科研机构低碳技术研发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核电技术、输配电技术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大力研发,真正的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另外,科研机构还需要做好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必须将研发成功的低碳技术推入到市场中,真正的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综上所述,低碳技术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生产技术发展的主流,这也是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当前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潮流中,我国应当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速度,扩大低碳生产技术在我国生产行业的覆盖范围,将更多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促使低碳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王国栋,杨志.低碳经济[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02).

[3]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08).

技术性论文范文精选

技术经济分析就是技术分析结合经济分析,在确保工程技术保持在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阶段都少不了技术经济分析,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成为以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而忽视施工阶段等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从而使得技术经济分析具有的保障性作用没有得以发挥,即确保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控制。本文从技术经济分析概述、技术经济分析的作用、技术经济分析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工程造价管理;技术经济应用;设计技术。

经济分析是个较为综合化、系统化的概念。伴随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现在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技术经济分析有助于经济性目标的实现,可以更好适应降低工程设计方案与施工组织等环节成本的要求。

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是指计算、判断分析、对比及评价各类经济分析与管理手法,如:技术策略、技术设计方案与方法,从而挑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化的技术方案,以完成项目造价。工程造价是指建设工程所使用的全部费用总和,涉及工程筹建、工程施工,工程竣工验收。控制造价就是把工程项目建设造价限制在预定限额范围内。这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来说,都十分重要。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手段,挑选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可以较好把控工程的造价。

技术经济分析是技术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应用技术对比、经济分析与效果评价等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以确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化。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就是探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找寻最优组合方案,使得开发出的技术与产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技术经济分析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勘测考察、设计规划、施工阶段。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包含效果分析、系统综合、方案论证等,也就是系统性综合评估技术研发应用情况,运用经济指标体系分析对比不同技术方案,评价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程招投标中标的基本规定就是合理化低价。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前提下,承包商需要运用内部成本控制的手段来深挖项目的盈利潜能,科学合理地把控工程成本。工程项目成本是有限的,难以通过无限制的压低成本的手法以增大利润空间。施工中工程质量与工期务必要保证。因此,只有运用高效低成本的先进技术去降低项目造价,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就是技术经济分析。设计阶段它会对工程造价管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设计费用占整个费用的比例不高,但在项目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以达到70%以上,甚至于更高。在设计阶段,把通过编制审核的工程概算作为项目限额依据,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法分析各设计方向,如:工艺设计、设备选取、土地利用率等。在此阶段中,造价人员要与设计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技术经济分析,处理技术与经济的矛盾与问题,实现先进技术与合理化经济的和谐统一。

施工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就是技术经济分析。施工阶段是工程开工建设的阶段,会高度集中投入大量资金。施工过程中,会有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存在,需要借用技术经济分析手段确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与详细措施,及时高效解决工程变更与索赔之类的问题,让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在施工过程中,技术经济分析覆盖了全部施工过程,涉及范围从施工方案的制定到节点的具体作业方法。譬如:对外墙进行保温施工时,可以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不同施工方法的好坏,最后选定最为经济、最能保障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工艺方法。除了节省费用外,还可以高效保证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减少工程造价。

竣工验收。

技术经济分析法在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作用是考核工程造价与投资效果。需要编制竣工决算,分析竣工决算与概预算,评估控制投资成效。从而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技术经济资料,积累相关经验。

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于地安门220kv送电工程支线隧道。以新建地安门22k0v变电站为起点,横穿南方的护城河及北二环路,并到达北二环南红线北侧,连接待建的桃园22k0v输变电工程北二环电力隧道。本工程需要设计施工2座竖井,完工后用作永久性的检查井。位于北二环南侧绿地南侧竖井是盾构接收井。位于护城河北侧空地的北侧竖井属于盾构始发井。盾构始发井净空,深长左右,内径的盾构位于南方。位于始发井北侧的三条矿山法隧道施工标准如下:暗挖隧道,、暗挖隧道。此三条隧道需要衔接已建的地安门地下变电站。

对比施工方案。

结合现场实际,分析研究高压线问题,得出以下两种方案:方案1对现有高压线进行改移。改移后,高压线所处位置符合吊车及打桩机的操作安全距离标准。现有高压线带负荷,待另建架构后方可停电改移。改移完成后,才可施工。此方案所花时间长,存在相对较短的停电时间。预计停电时间为5天,预计造价增加大约60万。方案2变更始发井的位置,改移后的始发井的位置达到吊车在运转过程始终与高压线的距离大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规定。此方案不需要停电,不会影响工程进度。但需要调整项目整体格局。预计造价增加大约20万。最后,经专家认定方案2能最大限度符合施工过程的功能需求,还可大大减少成本,方案2为最优方案。

分析工程价值。

对比方案成本系数及价值系数,发现方案2为最佳施工方案。见下表。结束语工程造价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方法就是技术经济分析。整个工程建设都少不了它的参与,它会涉及到工程的各个环节。因此,要重视技术经济分析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1]其格其.工程造价管理中技术经济分析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5,(22):179,202.

毕业论文_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格式规范:

1.字数:

除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毕业论文正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各专业可根据需要确定具体的文字和字数要求,并报教务处备案。

2.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三号宋体加粗。

各部分标题四号黑体并左对齐空两个。

中文摘要、关键词标题五号黑体并加方括号。

中文摘要、关键词内容五号楷体。

英文摘要内容小四号新罗马体(timesnewroman)。

目录标题三号宋体加粗。

目录内容四号黑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

注释、参考文献标题小五号黑体并加冒号。

注释、参考文献内容小五号宋体。

致谢、附录标题四号黑体。

致谢、附录内容小四号宋体。

论文页码页脚居中、阿拉伯数字(五号新罗马体)连续编码。

大专毕业论文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工程质量、工期以及成本是其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只有保证工期与工程质量顺利开展,才能确保企业成本的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是由于受施工过程中管理水平、技术条件、政府政策等的影响,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运转并不乐观,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提升对工程造价内涵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工程成本,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

1.建筑工程造价的制约和管理含义。

工程造价的制约和管理是指遵循工程造价的客观特点和规律,运用经济和科学技术原理等管理手段解决建筑工程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的制约与确定、技术与管理、经济与经营等实际理由,力求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全部组织活动和业务行为。其基本内容就是合理制约和管理工程项目造价,不断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近些年,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为从根本上制约和管理住工程造价,就要实施全过程制约和管理,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造价的有效制约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把建筑工程造价的发生额制约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之内,做到偏差的随时纠正,以确保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并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使竣工决算制约在审定的概算额内。

2.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2.1工程招标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已经非常普遍,施工单位需要在招标文件和自身能力的要求下,制定合理的标底,标底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然而,在竞标的过程中,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恶意降低标价的现象普遍,在较低标价的影响下,施工企业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即使是施工的质量达到了建筑工程的要求,工程造价过高的理由也比较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利益。

2.2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施工单位在竞标成功和签订合同之后,就要由设计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勘探和设计,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设计方案。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深度还对工程的造价产生着影响。在一些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技术有限,设计人员不能及时的掌握新技术和新理论,设计方案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技术漏洞。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够,设计的深度和质量不高,施工过程中更改设计方案的现象普遍,这直接就导致了工期的延长和工程费用的额外支出,加大了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

2.3施工管理措施不当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竞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工程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进行制约,而施工阶段的工期较长,是工程造价管理与制约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还存在诸多的理由,首先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意识不强,无论是领导人员还是项目管理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来制约工程的整体花费。其次,设备和材料浪费严重。建材和设备的价格占工程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只有加强对工程建材和设备的管理,工程的成本才能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浪费严重,很多价格昂贵的设备在没有达到报废程度的情况下就被弃之不用,资源浪费严重。

2.4工程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与制约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都忽视了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工程结算阶段需要对工程的整体花费进行编制,将编制的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对工程的索赔款进行收取,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但是由于管理的意识不强,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浪费严重。

3.降低工程总价的措施。

对工程造价进行制约,是降低项目投资资本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3.1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是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就是对工程项目的不断改善。面对经济效益竞争日日激烈的市场环境,工程项目承包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都希望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设计师在对工程进行设计时,不能仅考虑技术方面的需要,更应该注意设计方案的经济实用型以及可行性。

要想降低工程造价首先应该从优化设计方案入手,通过改革目前工程设计中的管理体制,引入项目设计竞争机制,通过竞标单位之间的竞争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从几个备选方案中根据经济需求以及技术含量选出最合适的方案。对于设计图纸的审核过程,要认真对待那些施工难度大、结构复杂的项目,从保证施工质量、节省人力物力、提升施工进度的角度考虑,更全面的对设计方案进行整改。

3.2通过工程投标的方式引进竞争机制。

工程项目中的招标一般主要是针对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设备的引进进行公开招标形式,通过招标从参加单位中选出最合适的合作单位,这样不但可以保证材料和施工设备的质量,还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在进行公开招标时要有明确的投标底线,这个标底应该是根据施工环境、物价、设计图纸以及国家相关的法规大致评估的。

竞标工作若想顺利达到预设目的,必须要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任何竞标单位不得为了得到竞标工程采取任意抬价或者是过分压低价格,相关监督部门应该对竞标过程进行监督,还要认真审查竞标单位的资质,确保竞标工作的公平化以及工程项目可以在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的完成。通过这种工程竞标的方式,实现了工程竞争的公平环境,同时对于降低工程造价也是一大作用。

3.3选择科学的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管理与组织。

施工方案是对项目工程施工所采取的方案,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有助于降低工程预算。施工方案的选择事关工程进展和工程质量的保证,因此相关单位在做选择时一定要慎重。首先应该确定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以及技术方案的先进性,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施工方案是否是从施工实际环境出发,在实际操作中能否顺利进行,技术的先进性指的是施工技术的前沿性,时代发展使得技术水平不断更新换代,方案要想得到应用应该不断更新技术。

同时科学的方案还应该考虑施工的经济投入,尽量减少施工的投入成本并保证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单位负责人以及监理人员应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对安全施工的管理以及监督,实现安全施工。加强工程管理,改善劳动组织方式,通过合理安排劳动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机械费用开支,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3]。

3.4制约各种人力物力的成本运算。

我国现阶段工程项目建设中还有很多施工技术需要人工完成,人工效率是有限的,这会增加很多人工费用的开支,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适度的减少工程造价。此外,材料在我国工程项目施工中也是占据较大资金投入的一种,大致估算可以占到将近71%,所以在施工中如果能够尽量节约材料成本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工程造价。

市场上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价格也是相差很多,承包商要想降低材料造价,就应该选派经验丰富、职业素养高的采购员对施工材料进行采购,同时要对材料进行“货比三家”从众多材料供应商中选出质量上乘、价格优惠、售后有保障的合作单位。另外,为了更大程度的降低材料的工程造价,应该杜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实现材料的'最大程度的利用。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制约人工费用以及材料的费用就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项目工程造价,实现项目投资的最大利益。

3.5做好工程项目的竣工运算。

项目工程的竣工运算是项目建设的最后一个程序,建设项目经相关质量验收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就可以交付应用。进行工程竣工运算,首先要收集竣工验收所需要的相关资料,除去工程技术资料和安全文明施工材料不需要,其他的各种设计修改补充联系单、监理人或者是设计人的签证单、监理或业主认可的施工方案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凭据,竣工单位都要及时收集整理[4]。施工单位在确保资料完整的情况下,应该仔细的核算工程支出,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另外,工程施工中如果出现由于外界因素而导致施工进度延缓没有按照预期计划完成目标或者是出现的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应该广泛收集有效证据,得到应有的赔偿,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降低工程造价。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目标成本制约是一个极为复杂,却非常重要的过程。因此,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建筑工程的每个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及成本制约。

参考文献:

[2]尹璐.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制约与管理[j].管理科学.20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技术性论文范文精选

获得足够多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有效筛选产油微生物的前提。那么,从外界环境中高效分离纯化微生物显得非常重要,但有同学不能有效地进行实施。就分离产油真菌而言,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偏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而有的学生却随意从校园一角采土样进行菌株分离,影响分离所得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有学生在分离过程中,选用的培养基中不添加抗生素(如链霉素或氯霉素等)和孟加拉红,致使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交织生长在一起,不利于后续菌株纯化。此外,还有学生在筛选到菌株后,仅从菌落形态方面简单判断后就将类似菌株丢弃,人为地降低了所得微生物的丰度。

2产油菌株筛选。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不难发现产油微生物筛选常用的方法是脂肪粒计数法。该方法是使用70%苏丹黑乙醇溶液将细胞内的脂肪粒氧化成蓝黑色,细胞质经过0.5%蕃红复染后成红色,显微镜下统计脂肪粒数而进行初筛[4]。但有学生在实验前期没有筛选到产油微生物,了解得知学生初筛时间存在问题。初筛时间过早,会造成一些油脂积累缓慢的微生物漏筛,但菌株培养时间过长也会造成产油优势菌株细胞内的脂肪粒重叠而产生误差。

3产油菌株鉴定。

当前微生物一般采用多相分类鉴定。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开阔学生视野,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形态学观察与生理生化特征等经典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所分离得到的产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经典鉴定方法中,产油霉菌以形态特征为主要指标,产油酵母则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兼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其its1-5.8s-its4保守序列,后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纯化测序;测序结果提交到ncbigenbank中blast,获得同源性较高菌株its序列,先利用clustalx进行多重比对,再用mega5.0构建nj系统进化树,综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产油菌株的分类地位。4期马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的探索与实践111实践证明,经典鉴定方法繁琐耗时,而分子生物学方法简单便捷,但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其关键步骤是高质量基因组制备和pcr扩增条件优化。微生物基因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后续pcr扩增实验。虽然多数学生提取的基因组能够满足pcr扩增要求,但琼脂糖凝胶电泳的结果显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弥散拖尾现象,表明制备的基因组有降解或含有rna、多糖及蛋白质等杂质。那么,基因组dna提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呢?一是在水浴保温期间,摇动不能太剧烈,以防基因组dna断裂;二是用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抽提时,上清液应无色,且ep管中的有机相与水相交界处无明显的杂质,否则应重复抽提。另外,还应在dna提取溶液中加入1μg/lrnase,以除去rna,提高基因组质量。pcr扩增实验精微,需要格外细心。如微量移液器的使用方法和pcr体系中各种药品的添加顺序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此外,退火温度是pcr扩增实验关键反应条件之一。退火温度过低会导致pcr产物杂带过度,退火温度过高又扩增不到目的片段。指导教师详细讲解pcr扩增实验原理之后,学生掌握了pcr扩增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多次实验,最终确定了所使用引物的退火温度,产油霉菌和产油酵母分别为56℃和54℃。

4结论。

经过论文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实施等环节的教学及指导,系统、科学地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产油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为题,涉及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较为全面地多层次考察学生;而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说明该论题难度适当,比较适合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此外,学生筛选到高产、稳定的优势产油菌株,可通过进一步定向遗传改造应用于工业生产,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论文

做开题报告ppt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逻辑性和层次性,另外尽量避免大段文字,能用图和表表示自己的想法最好,如果实在需要文字表述,可以将文字分成不同的小段落,每一段落一个主题思想,这样最好。关于开题报告ppt的格式有一定的要求的。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大纲,大家把自己做的ppt,按照下面的提纲重新做一下。

容。下面就是你的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可以按照项目申请书的逻辑顺序来编排。

二、研究进展(或者研究现状):就是文献综述,总结归纳与毕业论文内容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他人在研究什么,他们的研究结果怎样,有什么优缺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那些不足的地方。进展部分的内容一定要紧扣选题意义。

三、研究内容:这部分主要是说明你需要做那些研究,才能阐明你的选题意义,或者是要达到你研究的目的需要做那些工作。注意这部分和下面的研究方案不同。比如陈洪友是比较不同人工林凋落物的分解特征,他的研究内容就可以这样写,一、不同人工林凋落物归还量的差异;二、不同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差异;三、不同人公路凋落物理化特征的差异。

四、研究目标:这部分比较困难,一般会要求针对每一个研究内容写一个研究目标。你们可以写一个总的研究目标就可以了。内容主要是通过以上研究要揭示什么现象,阐明什么原理,得出什么结论等。

五、研究方案:这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根据第三部分来写。其实就是需要做什么实验,实验的具体步骤有哪些。这部分能有技术路线最好。这是我做的一个技术路线,你们可做参考。

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一定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问题。有两点,第一,在前面部分应用参考文献是,在引用完后再后面加上[1],[2]等标号就可以了,不要再加其他任何内容。第二点,在第七部分,一定要注意参考文献格式,一般采用如下格式:

[1]作者姓名(一般标明前三位作者即可),年份(文章发表的时间),论文题目,杂志。

名称,卷号,页码。

1.2016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2.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才好。

3.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4.2016专科生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5.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

6.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

7.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8.2016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9.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技术性论文范文精选

: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具有授课对象拥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知识和小班授课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该课程的五大教学模块、四种教学模式和一种全过程的考评方式,明确了五大教学模块如何采用四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综述了四种教学模式如何进行考评,利于实现理论、实践、创新三方面教学任务的相互协调,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专业化、综合化发展的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创立技术经济学这门学科至今,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涌现了研究电力技术经济学、信息技术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资源技术经济学的文献报道。公路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技术经济问题一直是公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标准规范中,与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相关的有《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编制办法》等,这些标准规范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保持更新和完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是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可为研究生提供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树立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思想,使研究生将技术经济学理论融入科研过程中,进而实现科技工作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有效结合,达到使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必备的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目的。为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理论、实践、创新三方面教学任务的相互协调,达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智慧启迪”的教学效果,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体系进行合理优化、授课模式进行有效探索、授课效果进行及时追踪等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技术经济学不同分支学科的框架,发现所有这些相邻学科的框架大都遵循“概论——理论———方法———应用”的规则。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具备一定公路工程技术背景知识的研究生,个别选课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基础知识,而如今的技术经济学研究和应用范畴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工程经济学的范畴,它把若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融入到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行为研究之中,使人们认识到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生产、财务、经济、市场、环境甚至社会等各方面必须视作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复合性的知识更容易激发创新的思维,更有助于实现通过科技创新达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据此,教学过程中概论和理论部分内容可相对弱化,突出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在安排授课内容时,以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为主线,设置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基础、公路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设计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施工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和运营维护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五大教学模块。第一模块“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基础”,包括技术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概念,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等,建立课程教与学的框架。第二模块“公路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包括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涉及的投资估算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财务评价等的步骤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重点突出交通量预测、运输成本的确定、报表的编制、指标的选择与计算等内容。第三模块“公路工程设计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包括设计方案比选方法、限额设计方法、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清单预算价的编制、投标报价的编制、公路工程建设交易方式的选择、标段划分等内容,突出公路工程技术与经济问题在设计阶段的融合,将本科阶段学习的碎片化知识点整合、理顺。第四模块“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包括施工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方法、机械设备更新比选、工程款计量支付、工程结算与决算,从建设管理方角度突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经济问题,掌握现行部颁及省颁的相关规范、标准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第五模块“公路工程运营维护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包括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公路养护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等内容,突出各部分内容现状的介绍,抛砖引玉,使学生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如公路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大数据背景下公路养护决策方案的制定、公路养护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等。需要注意的是,公路工程技术经济领域的研究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相应的规范、规定、标准不断地推陈出新,如“营改增”、新定额和编制办法、ppp建设管理模式等,因此授课内容需要据此与时俱进,实时更新,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更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不同:一是小班制,利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二是研究生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掌握了本专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更能从工程实际出发思考和探索与技术相关的经济问题。因此,基于公路基本建设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针对上述教学模块知识点丰富、内容宽泛的特点,需从多样化教学模式角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堂教学。

(二)案例教学。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那么案例教学可以达到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是谋求工程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的一门学科,案例教学模式是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中,第二、三和四模块以案例模式教学效果最佳。本文所说的案例教学是指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理念,通过课堂教学讲思路、讲要点和知识体系,再以工程实例为依托,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6]。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身临其境地主动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第二模块教学内容中的经济评价为例,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方法、步骤等理论知识,教师将实体工程经济评价报告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做经济评价的工程背景信息并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熟悉工程背景,按照所学理论知识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方式完成该工程实例的经济评价。由于这类型的工程实例较多,教师可以同时布置多个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案例,也可以是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还可以既涉及新建工程也涉及改扩建工程的案例,由3—5名学生的小组分组完成同一案例,不同小组之间针对相同的理论知识应用问题可以相互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将经济评价中涉及的诸多知识点串联起来,也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软件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体会如何从经济角度评价工程技术方案。

(三)小组讨论式教学。

面向研究生开设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过程应树立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小组讨论式教学可以是与第二、三和四模块的案例教学相互结合,学生分组做工程实例案例分析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或是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理论方法的特点;也可以是针对第五模块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讨论主题,明确各主题的要点,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或老师提供资料,组内研读资料,选出小组代表发言,营造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参与讨论,达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目的。以第五模块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将该模块内容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与评价现状、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公路养护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形成三个小组,老师提供给各小组讨论资料,并明示学生还可以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提出各主题需要研究的要点内容,并要求各小组以多媒体形式汇报成果;各小组代表汇报的过程,也是其他小组成员学习的过程,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提问,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这一过程可以使多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同时进行,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该主题尚未解决的问题,为其创新能力的发挥找到了素材、提供了空间。

(四)个体演讲。

本课程设计的个体演讲教学模式是对课程内容的提炼、体会和总结,由在前几个教学模式中尚未上台演讲过的学生来完成,演讲主题是关于如何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贯彻技术经济分析的思想,学生需要从公路建设不同参与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看似是一个新问题,其实质还是需要对所学各模块内容加以灵活应用。做这一主题演讲的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更有代入感,能够使学生深入思考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问题,课程结束时又恰好是研究生论文即将开题的时段,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启蒙和培养。

合理的考评方式是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在第一节课时就应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并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该课程理论性强,与现实结合紧密,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需要评判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对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根据上述教学模块和教学模式,学习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可各占50%左右。课堂教学根据出勤和课堂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等)进行考评。案例教学根据学生参与的工作内容、结果及所做案例的成果质量和效果等进行小组考评,同一小组成员的成绩可相同或不同。小组讨论式教学根据小组讨论成果、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发言质量进行考评,同一小组各成员的成绩可相同或不同。个体演讲教学根据学生的素材搜集整理情况、调研情况和是否具有独到见解进行考评。期末考试可设计一部分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再设计一部分无固定答案,具有发散思维的题目,考核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公路交通项目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进行考量,从技术和经济角度的分析是其关键的内容之一,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公路交通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深化该课程教学改革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优化整合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教学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4]樊瑜,赵世强,张宏,张丽.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3):3-7.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