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大全8篇)

时间:2023-10-01 06:54:37 作者:字海 最新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大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

3、理解大作家为什么把小姑娘当作自己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资料为萧伯纳设计的名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二、精读课文。

(一)了解大作家萧伯纳

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画出课文中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a、出示,读句子,读加点词语

b、给加点词语换个词

3、读出名气。

(二)了解小姑娘

1、过渡:这么有名的大作家,却拜了一个小老师,这位小老师是谁呀?

出示:娜塔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找出有关语句。

a、指名读

b、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她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加着重号)

c、你也在书上给这几个词语加上着重号。

d、怎样读出她的可爱呢?试一试、

3、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有名的大作家和可爱的小姑娘,齐读第一小节。

(三)解决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拜小女孩作老师?

1、指名说。

说不好没关系,我们来读读萧伯纳与小姑娘临别时说的一段话。

2、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萧伯纳会怎么说呢?

(2)出示填空:__的萧伯纳__对小姑娘说……

a、指名填空。

b、你怎么想到填这个词的?

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如果是你,你遇到了像萧伯纳这样的大文豪,你会有什么反应?

小姑娘是什么反应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出示第三自然段。

(1)“预料”是什么意思?“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2)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根本没有想到?(竟)

小姑娘说了什么让大文豪出乎预料的话?谁来读一读。

(3)从小姑娘这种出乎预料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天真可爱、勇敢无畏、有礼貌、聪明机智……)

学生说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段话。

4、一个是有名的大文豪,一个是苏联小姑娘;一个心中暗自得意,一个可爱又聪明!多么有趣的一段对话!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

(1)同桌练习。

(2)男生扮演萧伯纳,女生扮演小姑娘,老师读旁白。

5、萧伯纳听了小姑娘的话,为之一震,萧伯纳为什么震动了?

6、这次在莫斯科与一个苏联小姑娘的偶遇,给萧伯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有了这样一段感触,出示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是啊,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

a、小姑娘让萧伯纳明白了一个道理。

b、什么道理呢?

c、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道理?

平等待人,永远谦虚就是小姑娘带给萧伯纳的启示,所以萧伯纳把小姑娘称为老师。

e、齐读萧伯纳深有感触说的这段话。

——佩服、感激、尊重……

(7)瞧,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胸怀,这就是一种大作家的气度!一点点缺失就让他有了如此的反思,让他把一个小姑娘尊称为自己的老师。

三、升华、拓展。

2、学了课文,我们对课题的理解更深了。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板书: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篇二

1、继续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

2、这位大作家是谁?(简介)

这位小姑娘是谁?用课文中的语句向大家介绍。指导朗读

(一)、这位小姑娘可给萧伯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下面请你:

1、默读课文,想想:在萧伯纳心中,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 。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用波浪线画下来。

(二)、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指名汇报。

1、是朋友。 读相关句子,板书

2、是老师。 读相关句子,板书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萧伯纳受到教育的过程?(2~4)

请你:a、小声读读第2、3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旁边。

b、哪些词语让你感受特别深?请标出来,再读一读,把自己

的感受读出来。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分角色朗读

(5)齐读第4自然段

3、再读第5自然段,有什么新的理解吗?谈谈对“她是我的老师。”这句话的理解。

1、你觉得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

2、再读课题,“大”仅仅指他写了几部伟大的作品、名气大吗?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关于萧伯纳的故事,进一步了解他。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小姑娘 天真无邪

大作家 知错就改

今天是借班上课,因为课前准备不足,所以出现了很多问题。课后,专家和领导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梳理如下:

1、备课时没有深入、细致的研读文本,总认为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连我自己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都偏离了,更别谈指导学生了。

特别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大作家为什么称小姑娘是他的小老师?不是因为大作家知错能改,而是体现了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善于反思。小姑娘的'话也许只是无心之语,并不是蕴涵深意的,是因为萧伯纳善于反思才会有所触动,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受到启发,这正是萧伯纳的人格高大之处。而我之前仅仅把他定位在“知错就改” 上,就显得太过于肤浅了。

课堂上,因为我自己之前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当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小姑娘在教训萧伯纳时,我完全不知所措。

2、指导朗读不是仅仅只是字音读准就行了。比如,在读写小姑娘娜塔莎的句子时,还应该引导孩子们注意到人物外貌描写的技巧。文中只一句话就勾勒出了小姑娘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样子,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这样的写作技巧应该向孩子们渗透。

3、关于“扎辫子”的读音,虽然课堂上我也提醒了,但当后面的孩子还是接二连三地读错时,应该带领全班孩子把这个词多读几遍加以强化。很显然,当时是游离了,没有真正关注学情。

4、结课时还应该回归板书,再次带领学生梳理脉络、升华认识,感受到大作家不仅仅是年龄大、水平高、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高大。

总之,这次的教学设计和文本解读都存在很多问题,还要沉下心来认真修改。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篇三

今天,我们学了第10课《大作家的小老师》,我有很多的感想。

从这篇课文我了解到萧伯纳是英国着名的作家、大文豪。()她严于律己、知错就改。文中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在临别前用行动“告诉”萧伯纳不应该有成就就自夸,之所以萧伯纳称“她”是自己的老师。

因此,小姑娘让萧伯纳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这,应该就是萧伯纳称小姑娘为“老师”,自己也成为大文豪的原因。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篇四

《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可贵品质。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以学生自学为主,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己质疑、探究、感悟。

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课题很吸引人,老师问一句:“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不但可以简洁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而且能激起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接着,通过插图、文字、课外资料等途径解决学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师”的问题,这是一次较为深入的与文本对话。此处,老师第二次设疑:“可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的一句话却让萧伯纳‘为之一震’”。根据‘为之一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提问,从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萧伯纳性格特点的难点。学完全文后,老师又通过第二个问题“文中的萧伯纳和小姑娘,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观地评价文中人物,从他的身上获得启示。三个大问题的设计牵动了全文的脉络。根据课题,关键词提问,本节课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为什么会“为之一震”?及从“为之一震”中体会到什么?是难点,小组集体的智慧此时便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小组成员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对人物的品质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年级的课堂上,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上,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读好这段话的基础上,让学生配上动作,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读这段话,也在体验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读好这段话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萧伯纳的优秀品质,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总之,这节课我们重在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达到自己释疑的目的。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学习小姑娘平和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萧伯纳和娜塔莎。

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萧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做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2、读题质疑

课件出示: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采纳 学科 告诉 自豪(毫米) 预料 联想 意识 感触 谦虚

萧条 口吻 娜塔莎 请教(多音字)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哪些字容易写错的,来提醒一下大家好不好?

(1)“诉”的书写,不能漏掉一点,师示范生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2)自豪(毫米) 师示范生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3)请教(多音字)教育,管教;教书

(4)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让学生造句。

例:我听了这个故事后深有感触。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课件出示:按照相遇——临别——事后这样一个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节):萧伯纳有一次在莫斯科访问时与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姑娘玩了很久。

第二段(2—4):写临别是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但小姑娘出乎意料的回答使萧伯纳为之一震。

第三段(第5节)写萧伯纳对这件事深有感触,并从中受到教育,认识到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并认定那个小姑娘是他的“老师”。

5、分段朗读,适当指导

(1)指名朗读第一节,再齐读。 读出小女孩的“可爱”

(2)读2—4节,男生读萧伯纳说的话,女生读小姑娘说的话,师读旁白。

(3)指名读最后一节(2个学生),再齐读。

三、精读第一小节,了解萧伯纳和娜塔莎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大作家是谁?

1、找出课文中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课件出示: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a、读句子,读加点词语

b、给加点词语换个词

c、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著名作家

课件出示:萧伯纳(1856-1950)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从小就爱好文学和艺术,一生写了51部剧本,5部小说和其他多种著作,成就相当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当代最迷人的作家”。他最著名的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真相毕露》等。

师读萧伯纳的基本资料并讲解萧伯纳的小故事: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的信,信中说:“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做我小狗的名字。不知您同不同意?”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我觉得很有趣,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一定要和你的小狗商量一番哦,看它同不同意啊!”

这是一位怎样的萧伯纳?(幽默、风趣)

不幸的骑士:一天,著名作家萧伯纳在街上散步。倜然以为冒失的摩托车骑士驾车闯了过来,猛地把萧伯纳撞倒在地。骑士赶忙下车吧萧伯纳扶了起来,并连忙向萧伯纳道歉。幸好萧伯纳没有受伤。他对着骑士微微一笑说:“我觉得很遗憾,您太不行幸了,假如您把我撞死了,明天您就能成为闻名天下的摩托车骑士了。”

师:关于萧伯纳的有趣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来阅读阅读。

2、读出名气。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小老师是谁?

1、过渡:这么有名的大作家,却拜了一个小老师,这位小老师是谁呀?

出示:娜塔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课件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a、指名读

b、她的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加着重号)

c、怎样读出她的可爱呢?试一试。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有名的大作家和可爱的小姑娘,齐读第一小节。

4、萧伯纳和这位小姑娘“玩了很久”,从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萧伯纳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童心)

师:这样一位著名的大作家为什么要把小姑娘娜塔莎当做老师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看看这个小老师到底教会了他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出示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作家是——萧伯纳,小老师是——娜塔莎(教师相机板书:萧伯纳、娜塔莎)萧伯纳是一个名气大、才气大、成就大、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大文豪。娜塔莎是个可爱漂亮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对萧伯纳和小姑娘了解基础上引入新课,的教学。

二、感受小女孩的可爱(第一自然段)

1、(出示娜塔莎图片)这位小老师长什么样呢?仔细地看一看图,说说她的样子。

2、指名看图说外貌。

3、课文中是怎么写娜塔莎的呢,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让我们感觉到了娜塔莎可爱漂亮?(可爱、漂亮……)

指名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4、喜欢她吗?萧伯纳喜欢她吗?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对她的喜欢和萧伯纳对她的喜欢都读出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有一次在莫斯科访问时,他遇到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萧伯纳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同她玩了好久。

你觉得这时的萧伯纳是怎样的人呢?(平易近人、喜欢孩子……)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篇六

今天我学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英国大作家萧伯纳有次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一个小姑娘,萧伯纳同她玩了好久。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可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萧伯纳一听就发现自己太自夸了,他觉得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为人要谦虚谨慎,不论自己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戒骄戒躁。我还要学习萧伯纳知错就改的精神,只有抱着一颗谦虚的心,才能不断进步。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篇七

我读完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以后,认为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课文中的萧伯纳去莫斯科访问时,他遇到一个小姑娘,萧伯纳同他玩了好久,临别时萧伯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乎预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震,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一个人不论取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位小姑娘教育了我,她是我的老师。

萧伯纳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个人不论他贫穷富贵,名人有名人的优秀,各人有各人的缺点,做人只有平等相待,不骄不躁,有句话告诉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篇八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教学过程]: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

一、揭示课题.

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二、自学课文.

导语: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来学?第一步做什么?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3,第二步做什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4,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5,第三步做什么?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三、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请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也可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

3,相机引导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四、总结全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感想)?

五、布置作业.

1,把你搜集到的格言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肖伯纳的作品.

3,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 读文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解词

读懂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2.教学第4自然段。

(1)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 自读第4自然段。

(3) 齐读诗句。

(4)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 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8)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