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汇报 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汇报(优质5篇)

时间:2023-10-03 20:35:35 作者:雁落霞 2023年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汇报 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汇报(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汇报篇一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让群众满意是公安机关的工作标准,近年来,支队在局党委、政府和上级森林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按照“干出安全感,访出满意度,创出新成绩”的总体要求,严格落实严打严防严控、便民利民为民的各项措施,努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新提升。

一、工作措施

一是“精细、精致、精益、精彩”让作风更正。支队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转变作风,提升标杆,将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唯一标准,力争把平凡的事情做到精彩,把日常的事情做到极致。

二是“严打严防严控”让社会更安全。深入开展“春季攻势”、“严厉打击野外违法用火专项治理行动”、“亮剑行动”等各项专项行动,亮剑攻坚,对破坏林地、林木和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露头就打、精准打击;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加强人防,巩固物防,增强心防,筑牢林区百姓安居的钢铁防线。通过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组织民警深入辖区,及时收集和掌握有效线索,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毒品、“两抢一盗”等案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案件侦破力度,及时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消除了社会危害。

三是“便民利民为民”让群众更满意。全面推行“大走访” 开门评警活动,民警走出机关,走入林区,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展全覆盖、无缝隙的入户走访,使民警将大走访活动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方式,自觉地向人民群众问计、问需、问安,真正做到“矛盾在走访中化解,困难在走访中解决,法律在走访中宣传,经验在走访中总结,感情在走访中融合”,真正从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先后到 华山林场、吉山林场、马鞍山林场、寄母山林场以及大王庄、口镇、茶业等6个镇,走村入户,走访群众,广泛征求群众对森林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以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为主线,加强教育监督,严防队伍出现问题。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认真落实“一岗双责”,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及时分析民警思想动态,加强教育管理监督。要切实抓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教育、引导民警增强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深入细致地排查整改小问题、小隐患、小细节,避免小毛病酿成大问题,实现民警违法违纪动态预警。要落实从优待警措施,积极帮助解决民警工作、生活、执法权益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高民警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警力严重不足。就我市森林公安机关而言,我市森林公安机关承担着全市116万亩林地的保护任务,人均保护面积为7.25万亩,民警偏少与管理对象较多、管理范围较大存在明显矛盾。有限的力量除了应付日常工作和打击,还要承担林业局、公安局党委临时交办的任务,这样就导致整天忙于查处举报案件,而在与深入走访联系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思想动态上投入的力量相对不足。

二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还没有完全融入民警的头脑中。在执法中部分民警缺少执法为民的理念,不思考为什么去执法,执法的目的是什么,不在执法中教育违法者,更不主动在执法中去体现公平正义,只是简单地按照法律条文进行处罚,单纯地为处罚而执法。如对一些林地权属争议而引发的盗伐林木、毁林开垦等案件,在工作中,由于没有对双方进行耐心法制教育及说服,使双方还存在误解,矛盾不能从根本上得到化解,从而导致群众满意度下降。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们森林公安系统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造成管人与管事相脱节,上级森林公安机关对下级森林公安机关没有任何管理手段,下管一级成为虚的,既不利于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人员流动,更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深化“大走访” 开门评警活动。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工作中,以畅通警民交流渠道为切入点,组织民警深入林区群众,上门入户,促膝谈心,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适时调整工作着力点,采取有力措施,迅速解决落实到位,并及时反馈群众,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期待,让群众切实看到、感受到公安机关民警转变作风带来的新变化。

二是及时向社会报告工作,大力强化公开警务。建立了向群众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制度,对案件当事人及时回访,对来办事的群众开展满意度调查,对辖区群众及时征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群众评价体系标准,使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托互联网的警务公开形式和内容,以报纸、电台、电视台三位一体的“警方在线”栏目为依托,及时占领宣传阵地,发布更新警方工作动态,回应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大了警务公开的受众范围,赢得了群众的根本满意。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和约束机制建设。完善执法办案审核机制,实现从报警、立案、侦查、审批至移送起诉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和把关,防止和减少执法过程的随意性。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采用执法公开、案件告知、案情公布、设臵意见箱、电话回访等方式,主动接受群众和案件当事人的监督,及时纠正执法不规范等问题。

四、意见、建议

一是在公安机关内部搞好宣传发动的同时,要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要借助各级政法、综治部门的力量,对各级基层组织进行全面发动。同时,充分利用公安机关接触社会面广、战线长、涉及社会层面多的优势,积极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发动,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和渠道,广泛宣传公安机关开展民心工程建设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如利用《警方报道》平台,开展警务宣传“进社区、进单位、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 “五进”活动,开展各种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大力营造群防群治、群众参与治安、警民和谐的浓厚氛围,努力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创造强大的舆论支持。

二是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涉及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各警种部门要全方位安排部署,要将规范执法和热情服务结合起来,要将大走访与大巡防结合起来,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做到忙而不乱、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按照“谁走访、谁负责,谁办理、谁落实”的原则,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汇总、梳理,明确责任人,一件一件地落实,竭力解决问题。对能够解决的,要立即办理;对无法立即解决的,要以责任单位和市公安局相关业务部门为主,提出整改意见,明确整改项目、内容、措施、时限、责任人,创造条件限期解决;对不具备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耐心向群众解释,争取谅解。

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汇报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县2016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的通知(牟综治办联发[2016]2号)文件精神,客观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找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和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县综治办配合县统计局对全县2016年度的社会治安状况、公众对平安创建的满意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本次调查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抽取全县7个乡镇,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了700户家庭,成功访问了700名符合抽样要求的16岁及以上人口的城乡居民。分别就公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心理感受、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等18个问题展开访谈和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和基本成效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社会特征

1、性别比例。700名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13人,占59%;女性287人、占41%。

2、年龄结构。本次调查以16岁及以上人口为对象。在被调查者中,年龄18岁以下的44人,占%;18-28岁的86人,占%;29-39岁的233人,占%;40-49岁的184人,占%;50-59岁的98人,占14%;60岁以上的55人,占%。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来看,作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主体的中青壮年人所占比重为被调查者总体的95%,他们对社会安全措施的认知和对社会安全的真实感受,体现了民情民意。

3、文化程度。文盲4人,占%;小学文化81人,占%;初中文化308人,占44%;高中文化149人,占%;大专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58人,占%。

4、职业分布。公务员34人,占%;文教科卫体人员55人,占%;工人、职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31人,占%;个体工商业者170人,占%;无业失业、其它人员3人,占%;在校学生65人,占%;务农工经商农民342人,占%。被调查对象涵盖了**县的各个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社会公众对当前我县社会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县城”活动,加大了严打整治工作力度,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使我县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调查表明,在回答问题“在目前的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时,有%回答“安全,有%回答:“基本安全”。以上数据表明,有%的公众认为社会、工作、居住、出行等方面具有安全感。但是仍有%的群众反映“不安全”,%的群众在回答“今年以来,您或您的家人(包括家庭财产)是否遭受过不法侵害时,选择了“遭受过”。

(三)群众对目前居住地治安状况和一年前的比较评价调查表明,98%的群众对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持肯定态度。认为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好”和“一般”的被调查群众所占比例分别为%和%,认为“较差”的仅为2%。群众对居住地治安状况好转的评价与对治安环境的总体“安全感”基本一致。

(四)当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原因及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

1、交通事故居首位。通过近年来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我县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刑事犯罪已不再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首要原因。2016年度影响我县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原因依是:交通事故占%,共秩序混乱占%,刑事犯罪占%,盗窃占%,飚车占%,火灾占%,抢劫占%。

2、社会治安仍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次调查以当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社会治安、腐败现象、环境污染、社会保障、教育问题、失业下岗、两极分化、住房问题、其他问题等九个方面为重点,按居民关心程度及选择比例的顺序,当前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有:社会治安问题占%;交通秩序占%;腐败问题占%;教育问题占%;环境污染问题/7占%;社会保障问题占%;住房问题占%;两极分化问题占9%;失业下岗问题占%;其他问题占%(主要是行骗、假冒伪劣)。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居民较关心“失业下岗”、“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居民较关心“教育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男性居民较关心“腐败问题”;女性居民较关心“失业下岗问题”。

3、末成年人犯罪在目前社会治安中问题最为突出。“两抢”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在调查的八项违法犯罪活动中,根据群众的选择意向分析,突出的问题依次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入室盗窃、制假贩假、外来人员违法犯罪、抢劫、吸毒贩毒、制黄贩黄、其它(主要是网络诈骗)。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市居民认为抢劫抢夺问题最为突出,农村居民认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和制假贩假问题最为突出。而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抢劫抢夺问题突出。且女性作为弱者,持此观点的比例高出男性3个百分点。

4、公共场所(商场、农贸市场)、车站、主要街道或道路、企业(工厂、矿山)周边等的治安秩序欠佳。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共场所(商场、农贸市场)、车站、主要街道或道路、企业(工厂、矿山)周边等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差,其余认为“好”,“一般”和“不了解”的分别占%,%,和%,这说明我县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对此类地区治安秩序的综合治理,让更多的群众有一个更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

5、维护居民安全感仍存在薄弱环节。根据调查,%的居民反映住地没有治安岗亭(警务站)或门卫室,%的居民反映住地没有治安巡逻队(包括专职、业余等)。这说明居民居住环境治安仍需加强。

(五)公众对政法机关工作的满意度评价

调查表明,群众对政法、综治部门的工作是较满意的,特别群众对公安机关(派出所)的工作满意度达到%。从群众对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评价结果看,选择打击“不太有力”和“不力”的占%,认为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有力的只占%,说明群众普遍希望继续推进“严打”整治斗争。

二、总体评价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调查报告显示,社会公众对我县社会治安总体评价的满意程度达到了%。调查表明,当前社会公众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问题是。依次是社会治安、环境污染、教育、腐败现象、失业下岗、社会保障、两极分化和住房问题;二是社会治安问题。依次是抢劫抢夺、入室盗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吸毒贩毒、制假贩假、流氓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和制黄贩黄。

三、增强群众安全感应采取的措施

(一)重视发挥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7

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具用维护社区治安秩序、调处邻里关系、化解家庭及人际矛盾的作用和功能。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调查表明: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被调查者在回答“您或您的家人遇到矛盾纠纷时,您首先找哪个组织解决”问题时,有8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社区、村(居)委会调解组织”。

(二)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显示,还有两成多的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缺乏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勇气。被调查者在回答“您或您的家人遭到不法侵害后是否向公安机关报警”,有77%的群众会“报案”有23%的群众选择“未报案”。

(三)更加关注社会公众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2016年,我县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和改善。但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感的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调查表明,增强安全感,当前应优先解决的问题,根据被调查居民的看法和意向,选择的结果及人数比例依次为:加强青少年教育、加强巡逻、公正执法、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鼓励见义勇为、增加街面警力、提高警察素质、迅速破案、改善警民关系,可见,增强群众安全感应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汇报篇三

时间:2018年6月27日 教师:xx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安全标示。

2、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众安全感。

3、教育学生要处处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活动内容

同学们,我们感觉到安全隐患事故就像一个恶魔,如果你不注意安全,他随时有可能到你的身边。可见,认清安全标志,保护安全设施,与他们交上朋友有多么重要。

这节课我们就去与安全标志和设施交朋友,好不好?同学们可要认真学,等一下咱们要进行安全标识进行抢答。

学习安全标识

(1)禁止标志:

(2)警告标志:

(3)指令标识:

(4)提示标识:

二、学习资料:

交通安全是人人要注意的。我们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上街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

看完了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请同学谈谈)

甲:为了自身的安全,希望大家一定要切记安全第一,规则第一。

(3)学习安全标志。

参考导入部分的资料,说说如何记住这些标志。(4)学习《小学生安全自护歌》

现代科技使我们的生活空前丰富,却也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年少的我们面对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怎样才能安全的成长?接下来请听全班同学的朗诵:

小学生安全自护歌

总结:各位同学,我们只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要处处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安全永记心间,我们一定会成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你们的家庭一定会成为和睦家庭、和谐家庭,幸福家庭。

2018年6月27日

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汇报篇四

福塔简报(综合治理工作专刊)

第2期

福塔社区综治办2020年5月22日

为全面开展辖区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进位工作,做到宣传不留死角。福塔社区采取果断措施,以发布志愿者活动的方式,于2020年5月22日组织辖区单位全员参与,按照创文工作划分的网格包片责任,对辖区范围内的小区,商铺进行全面宣传和动员。

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汇报篇五

县公安局在“三访三评”活动中,紧紧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广泛收集民意,听取民声,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改进公安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强化打击,严惩违法犯罪活动。一是深入推进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始终把打击的锋芒对准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二是深化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对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多发性犯罪,坚持小案大破,坚决遏制侵财案件高发势头。三是加大对“黄赌毒”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

强化整治,消除社会安全隐患。深入开展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强化校园周边治安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热点问题;加大对无牌无照及乱停乱放车辆的清理整治力度,加强路面巡逻值勤,保障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避免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着力强化整改,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强化防控,织密安全防范网络。对各类社会矛盾进行经常性排查,落实防范责任,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和改进治安防控模式,整合群防群治队伍,发动和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大力推进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有效遏制了可防案件的发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纠纷和信访问题解决,努力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监督,着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民警的执法思想、法律素养、职业道德和执法能力进行教育培训。坚持日常案例评析、重大疑难案例会审、典型案例点评制度,强化民警适应当前公安执法岗位需要,打牢“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发生。

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结合正在开展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公安机关在侦破案件、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从群众关注的身边小事做起,用群众易接受的方式说话,不断扩大公安宣传的覆盖面,不断增强亲和力、感染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