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讲座心得体会(优秀7篇)

时间:2023-09-26 07:20:23 作者:GZ才子 2023年讲座心得体会(优秀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作家讲坛,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这个讲坛汇聚了许多优秀的作家,他们在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内涵。通过这次讲坛,我深刻体会到了作家的辛苦与付出,也对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家讲坛让我明白了作家是如何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讲坛上,一位作家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从最初的写作喜好到完整的小说创作过程。他告诉我们,在创作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段文字背后都有无数的辛勤付出和深思熟虑。作家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对文学的执着,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下去。这让我更加敬佩那些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的作家们,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文学道路上前行的决心。

其次,作家讲坛让我认识到了作家如何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在讲坛上,一位作家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小说创作心得。他说,作家是通过留心观察生活,从中发现一些不寻常的细节和感悟,然后加以提炼和加工成文学作品。他给了我们一个关键词:“反观”,也就是说,作家需要学会逆向思维,通过对现实的反观,发现其中的奥秘和价值。这让我明白了作家是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汲取灵感,让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第三,作家讲坛帮助我领悟了作家需要学会反思自己。在讲坛上,一位资深作家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他说,作家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创作,善于从失败和挫折中取经,以不断进步。他还提到了作家要随时注意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持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并不盲目追求流行。这让我认识到了作家需要有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以及保持自己的个性与风采。

第四,作家讲坛启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新思考。在讲坛上,一位作家谈到了写作的意义。他说,写作是一种探索和表达的过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自己,也可以影响和启发他人。他还提到了写作是一个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过程,作家应该始终保持真挚和坦诚。这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作家的重要使命。

最后,作家讲坛让我明白了作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在讲坛上,一位作家跟我们分享了他与读者的互动经验。他说,作家需要善于与读者沟通和交流,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待。他还提到了作家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并为读者提供精神慰藉和启示。这让我意识到了作家和读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作家需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读者建立起一种心灵的纽带。

通过这次作家讲坛,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作家们执着追求梦想、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不断反思自己、对文学创作有新的思考,以及与读者建立心灵的纽带,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我相信,只有踏上文学创作之路,才能真正领悟到作家们的辛苦与付出,也能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内涵和作家的使命。

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这次有幸到重庆听了百师讲坛五位数学专家的讲座和上的课,对我是一种震撼,重庆百师讲坛心得体会。五十开外的专家们做出如此栩栩如生的报道,上出那样精彩的数学课,确实让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特别是吴正宪专家的带着数学思想进课堂和钱守旺校长的二十个教学主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吴老师说:“教师应自觉地带着数学思想走入课堂,在数学课堂中贯输数学思想。”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些,认为那是今后高一级学校教学的内容,我们现在就灌输给学生,好像有点超前。我个人认为数学思想灌输给孩子不是很可取,毕竟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但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感悟到数学思想是有必要的。

钱守旺校长的二十个教学主张很经典。他高度的概括了教学的思想、理念、观点和方法,对于一线的数学教师很有帮助。他的二十个主张是:

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 。

2.读懂学生,把握起点。

3.读懂教材,丰富内涵。

4.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5.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6.植入文化,增加浓度。

7.渗透思想,增加深度 。

8.适度拓展,增加广度。

9.局部美容,增加亮度 。

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

11.数形结合,化难为易。

12.善于举例,深化理解。

13.巧设练习,激活思维。

14. 让出黑板,天地更宽。

15.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16. 裸学裸思,深度参与。

17.四基扎实,后劲充足。

18.既为经师,又为人师。

19.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20.跳出数学,感悟教学。

两位专家多次提到:要把数学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多给孩子空间,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让孩子蹦出思维的火花,不要只奔结果而去。教师的美来自对学生的期待。教师应尽力营造让学生获得愉悦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课堂。

两位专家的报道为我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我将会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心得体会。教好书育好人,让每一位孩子健康的成长。

2.

xx月xx日,我们一行十一人到重庆后勤工程学院的大礼堂,有幸聆听了三位特级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和他们的讲座,我觉得受益匪浅。现在从两个方面说说自己肤浅的体会。

首先说说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他们对于课堂驾驭得收放自如,教学切入点抓得精准,在教学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特色:

在刘老师的教学中,他善于抓住重点词和关联词,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来谈自己的体会,指导学生“品语言”,读中去悟;第二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抓几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来领悟整个课文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品质。整个课堂张弛有度,朗读指导到位。感觉教学风格沉稳。

第二节赵老师的课,教的是古文《伯牙绝琴》。感觉赵老师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说话干净利索,很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在教学中,他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通过读中领悟。首先,抓装绝”字,叫学生通过组词,删选出符合本课内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整个教学思路就显现出来了,第二叫学生通读全文,通过不同的方式,即让学生读熟了文本,又教给了学生读古文的方法:可以唱读,可以拖声。第三以“绝技”这个词进入课文教学,以读悟情,体会二人高超的绝技,失去知音的绝望,和《高山流水》这一千古绝唱,很新颖。整个课堂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老师的风趣幽默让人难以忘怀。他的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朗读的方法指导。要求学生读中自悟。

李老师的课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季羡林的一篇文章。老师首先从作者介绍入手,进入新课教学。欣赏了哥廷根的异域风景后,叫学生勾画课文中描写花的特点的句子,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来帮助学生理解小镇的特点,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描写花的句子,总结出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整个教学行云流水,思路清晰。

三位老师都注重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感觉润物无声。

其次我们聆听了崔峦老师的关于新版课标的几点改革的说明,他从“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个加强”来给我们诠释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和要求。降低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的难度,加大了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赵志祥老师重点讲了朗读教学的要求:要淡化技巧,有感情的朗读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可强求;不要总让学生声音洪亮,声嘶力竭地读书,增加学生的厌烦;不要强调逻辑重音,断句,和干脆利落。在教学中要防止一句一句的过度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要给差生成就感等等。呼吁许多东西老师不讲学生照样能读懂,要敢于放手。

总之,这一天我不虚此行,沐浴了教育改革的春风,所受教育颇丰。也力争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

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次坐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兴奋之情难以言表。

记得第一次看百家讲坛是在三年前,当时看到主讲人康震老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引经据典,讲得是那么的生动有趣,那时候就对百家讲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直没有机会亲临现场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教诲。

当我第一次踏进百家讲坛的演播大厅的时候,我被百家讲坛的深厚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住了,一排排现代化的设备,一排排象征着文化、历史的古典名著,一排排象征着现代与古代相结合的古典家具,使我对百家讲坛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上,我结识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了解到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看百家讲坛,我了解了很多历史知识,如《易中天品三国》,在这本书中,易中天以平民化的视角,诠释了三国,解读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揭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当时人物命运的走向,以及赤壁之战的种种谜团。

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著名军事学家王立群以独树一帜的“独字”评点,为我们揭示了千古风流人物曹操的另一面,为我们解读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智有谋的曹操。

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著名文化学者于丹用最简洁、最明快的语言诠释了《论语》的内涵,让我对《论语》的感悟更加深刻。

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著名文化学者刘心武通过《红楼梦》分析世间的得与失,荣与辱,名与利,在快乐中解读了人生。

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用最轻松的语言解读了《三国演义》,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三国。

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上,我了解了很多名人故事,如司马迁的坎坷经历,曾国藩的修身、治家、为官之道,以及毛泽东、蒋介石的传奇故事等。

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如孔子的儒家思想,如道家思想,如墨家的兼爱非攻等。

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当然,第一次看百家讲坛也不例外。

三年前,我第一次踏进百家讲坛的演播大厅,那时候,我对百家讲坛充满了神秘感。

在这次讲座中,主讲人康震老师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了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主讲人李瑞环老师用最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诗经》的深刻含义。

主讲人蒙曼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唐朝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唐朝的繁华景象。

主讲人于丹老师用最简洁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论语》的内涵。

主讲人易中天老师用最轻松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三国演义》,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三国。

在这次讲座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了解了很多名人故事,如司马迁的坎坷经历,曾国藩的修身、治家、为官之道,以及毛泽东、蒋介石的传奇故事等。

在百家讲坛这个平台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如孔子的儒家思想,如道家思想,如墨家的兼爱非攻等。

总之,这次讲座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会牢记百家讲坛所讲的内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认真实践。

讲座心得体会篇四

百家讲坛是一个以历史、文化、哲学等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其主讲嘉宾均为知名学者和专家。观看百家讲坛,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首先,百家讲坛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座中,主讲嘉宾们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对其中的精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百家讲坛让我更加热爱中国的历史。历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讲座中,主讲嘉宾们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并对其中的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百家讲坛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生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讲座中,主讲嘉宾们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中汲取了力量和启示。

总之,百家讲坛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人物,让我更加热爱中国,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担当的人。

讲座心得体会篇五

在近期举办的作家讲坛中,我有幸聆听了几位杰出作家的演讲。这些作家有的长寿如李光洙,有的声名显赫如顾漫,他们的讲演内容既有独特的创作理念,也有深入浅出的写作技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于这次讲坛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家讲坛让我深刻认识到,写作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李光洙在讲坛中提到,他曾经一篇短篇小说写了三次版本,删除了无数次,才最终有了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让我看到了作家在面对创作时的韧劲和坚持。写作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需要反复琢磨、推敲和修改的过程。我意识到,只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影响和打动读者的心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其次,作家讲坛也给我展示了创作的灵感源泉与技巧。顾漫在讲坛中强调“写作就是生活”,她提醒我们要时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她说,许多经典作品就是作者的生活点滴和感悟的结晶。我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心体验,思考,试图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此外,还有不少作家分享了创作技巧,比如如何处理情节、如何构思角色等等。这些技巧让我在写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

第三,作家讲坛让我明白了文学的力量和责任。作为作家,他们不仅仅是娱乐读者,更是在用文字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共鸣。杨绛曾说,“文艺是对人的自我抵抗。”作家在创作中,通常会揭示人性的善恶、黑暗与光明,探索人们的内心世界。作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他们承担着引导、启发和鞭策读者的责任。作家讲坛让我进一步意识到,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应该怀有一颗传道、引导的心,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态度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

第四,作家讲坛让我认识到,创作需要有坚实的文学知识积累。在掌握了基本的文学知识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创作技巧。作家讲坛中,有许多作家们提到了他们在读书过程中受到的启发,以及他们的文学研究心得。他们不仅在现场与我们分享了这些知识,还推荐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他们的分享,我对于文学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且也将这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融入到我的写作中,使我在写作时更有底气和自信。

最后,作家讲坛也提醒我,写作不应仅仅为了追求功利和热度。比如说,创作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信念,而不是完全迎合市场需求。同时,也要有耐心,良好的习惯和规律的写作计划。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更好的创作成果。

综上所述,作家讲坛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学知识和创作技巧,更让我明白了写作的艰辛与责任。作为一名作家,我应该保持对创作的热爱和坚持,不断学习和积累,用文字去触动人心,用作品去传递思想和价值观。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努力,勇敢地追求梦想,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讲座心得体会篇六

在我国传媒教育史上,光照讲坛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品牌。自2005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新闻传媒专业人才地培养,提高中国新闻事业水平。日前,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光照讲坛主办的演讲活动,收获颇丰。

二段:活动回顾

当天,光照讲坛邀请到了新华社主笔、资深美国华人记者谢若林先生为我们讲解他在国外报道11·9事件时的所思所感。谢老先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用深刻而且字正腔圆的语言,犀利的见解、铿锵有力的措辞,完美地将新闻报道和政治解析、国家政策、历史文化等方面融合在一起,使得全场听众深受启发、感动。谢老先生交流了许多生动的、独到的、发人深省的片断,使我们在接受媒体训练之外,更理性地分析和看待新闻。

三段:反思

这次光照讲坛节目上,我学到了许多新闻报道的理念,重要的是我从中感受到了一位资深记者的精神风貌。通过谢若林先生的讲座,我们不仅学到了新闻报道的技巧,更体味到了做一名不凡的记者必不可少的品质:坚毅、勇敢、开放、包容、有理性的思考,以及对时事新闻深邃的洞察力。

四段:感悟

这次讲座给我带来了思考。在如今信息分化的时代,新闻对于从业者而言乃至普通市民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进步,新闻传播不可或缺。在学习过程中,我更加理解和感受到了学生和传媒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应当认真传达真实和公正的信息,尽可能报导全面的情况,降低新闻价值的恶意,增强新闻传播的信息价值。

五段:总结

总之,这一次光照讲坛为传媒行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促进了媒体传播的发展。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心,认真探究,探索更为广阔的新闻领域,把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创新传媒事业、为国家的强大和繁荣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力量。

讲座心得体会篇七

庄子在《至乐》篇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

庄子自己的结发妻子先他而走了,他的好朋友惠子去吊唁。到了他家一看,庄子正坐在地上“鼓盆而歌”,敲着盆在那儿唱歌呢。惠子质问庄子:你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亡故了,你不哭也就算了,却敲着盆在那儿唱歌,你也太过分啦!

看,这是亲人的死亡!庄子能够有这样一种坦然的欣慰,因为他参透了生命的真谛。

这种坦然的欣慰,在中国民间也能够看到。比如,民间讲究办喜事有两种,叫做红白喜事。嫁娶和生子,是红喜事,这是生命繁衍的开始,自然是一桩喜;寿终天年,为老人送行,是白喜事,也是一桩喜。

所谓红白只是生命的两端,红是生命来临之前的迎接,白是生命寂灭之后的相送。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转化。

那么庄子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死亡呢?庄子在《列御寇》篇中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庄子快死了的时候,他的很多学生就商量,老师如果真的死了,我们一定要厚葬他。就是要好好安葬他,礼仪用品一定要豪华。

庄子听了,跟他的学生们说,我死了以后,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这广大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就是送我的礼物。

这是多么奢侈的葬礼啊!这是多么宏大的气魄啊!

实际上,庄子的意思就是,你们不要搞什么厚葬啦。我不要棺材,不要陪葬,不要礼物,你们就直接把我扔在旷野里,交给天地自然就行了。

学生们显然很为难。他们大概以为老师快死了说胡话吧。想来想去,还是要劝劝老师,就说:老师啊,要这样,我们怕乌鸦、老鹰把你吃了。还是做个棺材埋在地下吧。

这个回答是那么豁达和幽默。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这就是庄子对自己的形体和生死的看法。

我们社会上现在有很多抗癌俱乐部,有很多的抗癌明星。过去一听说人得了癌症,那几乎就是判死刑的同义词。可是现在很多癌症患者还能活很多年,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内心乐观豁达,不惧怕死亡,所以才可能战胜死亡。

其实庄子从来就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他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

这个观点跟儒家的思想不谋而合。孔夫子回答他学生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回答了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呢,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儒道相通。

孔子给我们揭示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可以说,庄子在他的这本书里,留下了很多隐约的生活的影子。这里面有很多判断跟儒家彼此呼应。只不过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

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看过《庄子》中的很多故事,会通达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这不是简单地积极或消极,而是在我们生命的不同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一套参照系统。

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逍遥游》无限地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它绝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描写中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为生活里面很多实用的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小大之境应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