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大学读书总结 我的大学读书心得总结(大全5篇)

时间:2023-10-01 20:24:32 作者:碧墨 2023年我的大学读书总结 我的大学读书心得总结(大全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大学读书总结篇一

今年暑假,我做好作业后在爸爸的书柜里翻阅书籍,“我的大学”,这四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会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轻轻地将这本书抽出,坐下来仔细地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我的大学》是他的代表作。

一开始,高尔基写了他是如何进入喀山大学读书的,他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我那时还完全不能理解,一只普通的家兔也可以为科学服务,我刚开始想不明白高尔基为什么将自己比作家兔,后来才明白这是高尔基说自己身份卑微,不能去上大学,这也反映了当时俄国黑暗的社会背景。

接下来,高尔基发现大学生们“热爱人民”的口号以及人们所谓的“仁爱”或“博爱”只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从来不行动,不论是那些自命为“生活教师”的知识分子,还是把农民看成实现社会主义主要力量的民粹派,都不能满足高尔基的愿望,都不能指出革命切实可行的道路。

在喀山生活的一段时期,高尔基曾与马克思主义小组的组织者费多塞也夫相识,可惜以后中断了联系,高尔基找不到出路,内心充满了无法解决的矛盾,他想过用自杀来结束自己苦闷的生活,但高尔基很快便克服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到农村寻找出路,最终在一座小型的渔民作坊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真理获得需要一个多么艰辛的历程啊!

我的大学读书总结篇二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许多时候,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行动。只是说说而已,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我的大学读书总结篇三

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气读完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我的大学》的。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彼什科夫16岁时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彼什科夫无处栖身,历尽了磨难。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革命成员,思想发生了变化,直至最后参加了革命活动。

是啊,有志者事竟成,这些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就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历尽磨难,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故事中的彼什科夫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可生活却让他处处遭遇磨难。但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艰难,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本书写尽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和事态的炎凉。但我读完这本书后,更主要的是它让我从中学到什么是善与恶、美与丑,学会了明事理、辨是非。并且能教育我们遇到挫折与困难要有顽强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以,同学们,你们也去看一看这本书吧,我希望你们也从中获益,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大学读书总结篇四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有知识的人做学问的基本功,是一个文化的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读书,能使人通晓古今,高瞻远瞩;读书,能使人洞明世事,虚怀若谷。为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决定在我校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让书香飘逸整个校园,特制订活动计划如下:

一、读书要求

1、爱读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

2、读好书。读名家名人,读名作名篇。

3、善读书。读书讲究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建设书香校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外阅读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和发展。

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各班张贴宣传读书的标语,营造读书的氛围。

2、利用晨读时间作“经典回顾”,全校学生诵读古诗,浸润经典。

四、开展活动,扎实推进。

1、各班每月进行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以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热情。

2、各班制定读书计划,鼓励督促学生坚持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推选出班级“读书之星”。

3、学校于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举行读书节相关活动。1~2年级开展“我爱读童话,我爱讲故事”活动;3~4年级开展“美文赏析”朗诵比赛;5年级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

4、鼓励3~5年级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总之,通过读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好书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的大学读书总结篇五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是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说的话,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时,总要翻开高尔基的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回顾高尔基传奇的一生。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书中遨游吧!高尔基在童年时就父母双亡,青少年时期漂泊流浪生活、复杂的社会经历使高尔基亲身体验到俄国劳苦大众饱受沙皇黑暗统治下的痛苦生活。他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他坚定的斗志和决心。

书中的阿辽沙就是高尔基的形象,他小时候父母双亡,于是,在外祖父家度过了苦难的童年,虽然有善良的外祖母疼爱他,但是脾气暴躁的外祖父对他很严格,经常为一些小事而打他。于是小小的阿辽沙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匆匆读了两年小学,渐渐长大了。外祖父的破产,把少年的阿辽沙赶向社会,他在漂泊流浪的日子里当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洗碗工。但是,不论在多么恶劣情况下,始终不会放下他的书本。他曾因为在工作的时候读书入了迷而不小心烧坏了女主人的茶炊,被毒打一顿,背上血淋淋地插满了柴刺,他却没有因此控告主人,只是让主人允许他在工作之余看书,读到这里,我被他那‘读书狂’的精神所感动。可见阿辽沙多么喜欢看书啊!书籍为他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青年时期,他也曾怀抱着上大学的理想来到喀山,但他这个大学梦很快就因为经济的窘迫而破灭了,只好又继续了他的工作生涯。

高尔基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更体会到了他在社会上漂泊流浪的悲惨,正是他那不肯放下的书本,给他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大门,最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这本书包含了太多的含义,希望大家都来读读。

我的大学读书心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