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类论文题目大全(14篇)

时间:2023-11-11 20:42:29 作者:纸韵 小学教育类论文题目大全(14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思路。在此,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教育类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对于小学教育类的论文应该怎么写?一起来看看!

1教学现状。

1.1关于生源。

1.2关于学生的数学观。

1.3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

1.4关于教材和教师。

2课程目标。

数学分析是近代数学的基础,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已经深入到数学的每一个分支,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数学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实数集上的函数,主要工具是极限.大一学年学习极限论和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共计144学时;大二第一学期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和级数论,共计54学时.通过对数学分析课程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课程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3教学建议。

3.1树立专业情意,培养学习兴趣。

3.2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全面提高文化素质。

3.3改进教学方法,增删教学内容。

3.4改革考核制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4结束语。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对《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新认识。

4、在某某课程教学中渗透教育----对小学德育的新认识。

5、论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6、论小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7、善待差异-----从一个教学案例说起。

8、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9、提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育----自己的尝试。

10、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1、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2、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传递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13、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14、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15、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16、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17、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18、小学教师的新角色: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1、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主动参与式学习。

22、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23、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4、小组合作学习在某某课程教学的体现。

25、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研究。

26、课堂教学的强化技巧研究。

27、对课堂教学中变化刺激技巧的研究。

28、对课堂教学中控制学生吵闹的技巧的研究。

29、对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技巧的研究30、对小学生分组活动技巧的研究。

31、对在小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每体的技巧的研究。

32、对课堂几哦啊学中沟通与表达技巧的研究。

33、对创设课堂情境的技巧的研究。

34、对课堂教学中结束技巧的研究。

35、对课堂教学中补救教学技巧的研究。

36、善用鼓励---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37、某某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

38、小学生的向师性的问题研究。

39、高年级小学生逆反心理研究40、离婚家庭子女学习心理研究。

41、小学生学习动机问题研究。

42、小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研究。

43、小学生注意力障碍问题研究。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案例分析班队建设刍议今天如何来班主任。

班长在班级中的作用问题研究。

小学教育类论文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问题;创新教育。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音乐的教育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一直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将小学音乐课程上成语文、数学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误区,阐述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对策。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说小学音乐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小学音乐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一)小学音乐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阶段,音乐是名副其实的“副科”,而这个副科的名称,往往会使小学音乐的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往往都是应付了事,教师没有认真努力,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更有甚至,一些学校直接将这些所谓的副科课程上成主科,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影响小学音乐课程开设的效果。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

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的主体地位培养,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相宜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往往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都是很随意地教学生几首歌曲,却往往忽视音乐里面更深层次的情感,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将会影响音乐教学的本身意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途径。

音乐本是一门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立足音乐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要求实现音乐自身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想,要求教师应当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创造人才为基本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对于音乐本身而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意义的实现,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制能力、自控能力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弱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抓住小学生的弱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重点的培育,巧妙运用音乐学科趣味性、教育性的功能,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发挥音乐的陶冶功能,让学生懂得用音乐舒缓情绪,调节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教学氛围,陶冶情操。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很多教师都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开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既定的环境中能够趣味学习,实现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美化音乐教室的方式,让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可以通过座椅的排列法如环形、半圆形等变换方式,增加音乐教学的美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墙壁上张贴一些美丽有趣的图画,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感觉,让学生在这种美好的、潜移默化的环境感染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背景音乐、情境音乐的演绎,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得到心灵和情感上的归一,最终促进学生良好音乐学习效果的实现。

(三)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这里的主体地位培养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音乐课程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尽可能选取学生喜欢的音乐,这样方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二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教师的教育而言,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先有一桶水。因此,要想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一些幽默风趣的教师,往往能够将死气沉沉的教学上得趣味十足;而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能够海阔天空让学生了解不少的知识。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总而言之,音乐是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王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技术,.

小学论文小学教育论文题目

信息化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信息技术,其可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工具性充分凸显出来,活跃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同时,信息技术既能带领学生融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强制性劳作,不能将学生自身的热情激发出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无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使其反感语文学习。

所以,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对小学生而言,现代信息技术非常新鲜,且多媒体教学逼真的视频情景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导学生融入教学并主动探究。例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课文《大自然的秘密》时,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就会枯燥,不能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这时,教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演示功能,如课前从网上收集一些小海龟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教学短片,表现小海龟群离巢及入海过程中被出没的肉食鸟啄食的情形,配上背景音乐,用精美的图片及富有感情的.音乐同时吸引学生,使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潜移默化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特定情境,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产生学习意愿。

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想要学习语文,首先应该识字。我国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一般是利用反复读写的手段来帮助小学生正确识字。然而,这种识字教学手段非常枯燥乏味,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1]。尤其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的年龄比较特殊,注意力持续集中时间通常是20~30分钟,所以,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可想而知,缺乏趣味性的识字教学会显着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将现代信息技术当做识字教学的辅助工具。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生字笔顺的过程中,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生字的动态笔画顺序,加深小学生对生字笔画顺序的印象。同时,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可辅以多媒体动画或图片,创造轻松愉悦的识字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自身识字能力的同时改善教学氛围。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帮助小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并充分理解作者在文中融入的思想感情[2]。

然而,根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学生如果仅凭自己主观的认识去阅读文章,就无法深入理解文章。

所以,语文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教师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课文《东施效颦》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影片,以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画反映文字内容,促使学生深切体会东施效颦的寓意,并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

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因此,语文教学难点之一是作文。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主要是语文教师利用范文对学生的写作予以指导,教学手段十分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力,使学生只能机械地依据范文来写作,降低了文章应有的创新性。

同时,小学六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但还十分有限,部分学生甚至无法确切表达内心所想。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作文教学方法,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生的创造力有效激发出来[3]。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春天来了》时,可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涉及春天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春季大自然的景色如何变化,然后播放一首韵律比较舒缓的轻音乐,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或用心感受、用眼睛看、用耳朵倾听春季的美好,然后让学生将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又能通过声音、视频或图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听课状态,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及兴趣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1]苏湘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10):164.

[2]钱爱东.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精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18):184.

[3]杨昌会.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6,8(24):221.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

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误区及其原因探讨111晏阳初的平民教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美两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之比较与思考11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研究。

5、行走在“大语文”教育之路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再思考。

6、论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

7、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

8、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的实践和思考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设计。

(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3、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于小学语文考试操作与评价研究的思考。

4、人文性基础性生活性综合性——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

3、小学语文教学牵手现代教育技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

4、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的不平衡成因分析。

5、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

规范标题举例:

职业道德素质。

学识素质。

能力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小学教育类论文

摘要:现代社会,抑郁症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现代校园中,学生无故旷课、离家出走等现象屡见不鲜,心理健康教育正被急切盼望着。

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传统教育给忽视,加上家长对家庭教育常常容易出现偏差而不自查,导致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交流等,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其实,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品质等的全面提高取决于学生心理潜能开发,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心理健康是人的各种素质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知信行。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及整体素质提高。

人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三个连续的过程,即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

因此,学校应该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知行信模式”,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适应学校健康教育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一、“知”为基础,知识、信息及感知是行为的基础。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全面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状况、各方面爱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与学生年龄差距小、观念不存在隔阂这一优势,以朋友身份关心、了解学生,从细节做起,把每个学生都作为平等主体对待,不搞特殊,不做强制性教育,从学生角度认识、考虑问题,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存在,当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时,懂得虚心接受。

当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上初中的学生,思想觉悟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当他们提出不恰当或无理意见时,班主任要有包容的态度,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对于我们班每一位同学,我都说这样一段话:虽然我们来学校,坐在教室里是为了学习的,或者说为了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前途学学科知识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也希望每个人都牢牢记在心里:我们不论学科成绩如何,首先要做的是人,要做好“人”,做“好人”,做个大写的“人”,永远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二、“信”为关键,信念与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是行为的前奏,反映了行为倾向性。

“信”不仅是让学生相信老师的话,而且要让学生相信这样的道理,必须让学生从心底信服老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首先是教师的一言一行要经得起学生的检验,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他们。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从严格自律开始,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做出表率。

年轻的班主任想要在学生面前发挥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必须在“学”和“德”上下功夫。

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你就会看到所有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边”。

由于年纪轻,教学经验缺乏,教育方法单一,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巧,提升知识能力修养,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总结教学教育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

因此,年轻班主任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做一个“专家”,而且在生活及其他几门熟悉学科上要做一名“通才”,以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树立优良班风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几十个学生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班级,构建良好的班级不但要有好的班风,而且要有好的学风,形成正气,树立典型,鼓舞全体同学奋发向上,增强班级凝聚力。

对违反纪律、破坏集体的个别学生,通过反复交心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破坏纪律就会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和班级荣誉。

多数学生对当前学习、生活都是很迷茫的,班主任要及时带领学生做好三年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认清自己的社会价值。

当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出现问题或困难时,班主任必须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做好他们的思想导师和知心朋友。

三、“行”为目标,行指将已经掌握并且相信的知识付之行动,促成行为形成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做好自己的先生。”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

班主任如果一味亲力亲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做事缺乏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心,今后就业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

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做好“导”的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学习上给以适当指导,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强有力的班委会。

素质高、能力强的班干部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开展班级工作的左膀右臂。

通过组织强有力的班委会,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促进班级学生发展。

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创造学生自主发展空间,而且使我从烦琐的班主任中工作解脱出来,做到事半功倍。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管理者应该为学生实践健康行为提供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广大一线教师应该以先进教育教学模式为引导,积极践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校内形成良好的氛围,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海峡科学,2012.

[2]魏晓莉.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金色年华(教学参考),,(6).

[3]董明会,王鑫淼.浅谈年轻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4]李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探索――基于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实践的个案研究.天津师范大学,.

[5]杨晓微,叶澜.在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发展中国教育学――新世纪第一个五年中我国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1-9.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全一册)(修订版)[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3、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分析。

4、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5、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6、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7、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浅探。

8、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9、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0、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成长式评价的研究。

1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

1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4、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5、关于"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约学校教科研发展的因素。

17、对合作学习热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几种方法。

19、新课程理念下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20、谈"对话式"课堂教学。

21、数学学习也要"听说读写"。

22、《苏北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23、"留守孩儿"教育策略和实践研究。

24、"元认知理论"下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25、谈对话教学的现状要素及其理想定位。

26、关于小学骨干教师心理问题的分析。

27、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8、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29、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30、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31、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32、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33、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34、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35、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36、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37、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8、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39、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40、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41、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2、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43、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44、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45、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4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47、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4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4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5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开展的一切活动及教学管理,都要坚持“以学定教”作为核心理念。首先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强调教师转变思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改;要求;策略。

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小学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

采取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行使学校对教育的管理职能。

能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相比较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正在一步步迎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这要求代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展开。

不再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现在的小学为了实现这些转变,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要求的精髓,就是“以学定教”。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可以这样说,新课改的内容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基本保障,是培养满足新时期标准人才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服务性,以便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观念是行动的心理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时刻追踪教学管理效果,保障教学管理的连续性、综合性。

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增加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分量。

保障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让教师帮助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系。

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原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

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以及安排给学校的基本任务,并不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

例如,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策略。

对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再进行质化评定,将“自评”与“考评”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办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具有很大的规范作用。

要想增强师生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就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当中。

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上,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执行力。

这就需要学校对自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剔除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转变落后的陈旧观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管理目标指引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缩短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距离。

除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提升教育制度的执行力。

在执行力上,学校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奖惩措施,树立良好的管理榜样,杜绝不良的管理行为。

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其最大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凸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

以此为出发点,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因此,我们要端正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态度,认清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管理策略。

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寻求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才智,(15).

[2]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1).

[3]吕月青.小学教育管理中侵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15).

作者:李桂荣单位:吉林省柳河县孤山子镇政府。

【2】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后进生的转化。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后进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做好其转化工作的措施,以促进后进生未来有更好地发展。

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后进生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非常普遍,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领导加强管理,真正与后进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才能真正做好其转化工作,对于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后进生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有:

(一)家庭方面。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他们发挥良好模范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但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还保持以前传统的方式,经常对着孩子大吼、严厉批评,甚至打骂小学生,致使小学生出现反叛心理。

与此同时,部分家长非常宠溺自己的孩子,不让小学生接触各种新鲜的事物,也不让他们自己解决任何问题,从而降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影响小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

(二)自身方面。

小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成长阶段,一般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都不够强,自控能力也比强,如果遇到难度较大一点的问题,则可能出现畏惧、逃避、不自信和美元耐心等情况,从而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

(三)学校方面。

在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领导都会成绩较好的学生关注较多,而成绩不好或比较差的学生则得不到关心,甚至被成绩好的`学生嘲弄。

在这种情况下,成绩不好的学生一直处于被隔离的环境,不但语文成绩得不到提高,还嫉妒缺乏安全感、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心等,最终厌恶学习、成为后进生。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措施。

(一)家庭方面的措施。

家长作为孩子的导向标,需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加强关心、沟通和交流等,才能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惧怕感。

同时,在设定期望值时,应全面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分析孩子的成绩,才能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

同时,家长要与教师、学校保持良好互动,经常询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校情况等,才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对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极大作用。

另外,家长要及时的鼓励孩子,通过不同的方法与孩子进行交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陪伴孩子学习、识字和玩游戏等,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于提高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二)后进生自身方面的措施。

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发现,后进生之所以语文成绩不好,是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信息也不够强等,从而不敢向教师、同学询问,甚至不敢告诉父母。

因此,教师在正确引导、帮助小学生的情况下,小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语文成绩进行反省,思考自己的不足、缺点等,并及时找到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从而在主动寻求帮助、询问教师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同时,在上课之前,小学生应对即将学习的语文知识、课文等进行预习,回到家后,应及时的复习、巩固,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另外,家长、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掌握自我激励的各种方法,如复习一遍今天学的语文知识,才能看一集动画片;期末成绩拿到90分以上,就可以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力、语文成绩等有极大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师方面的措施。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应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自爱一起,真正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更好的完成后进生转化工作。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方面的措施有:第一,采用情感教育方式,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不但能拉近师生距离,还能让小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爱护,从而激发后进生的潜能,提高小学生克服语文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信心。

第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理解语文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人文;针对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教师应安排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以在层次性教学方式下,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第三,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

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语文教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如一段春天描写景色的话,可以运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但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教师、学校、家长等的联系,并充分了解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心理情况等,才能真正促进后进生语文成绩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雅.耐心等待“花”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08:58.

[2]苏秀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新课程(小学),2014,05:176.

[4]朱玥华.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7:24.

作者:杨凯。

小学教育的论文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调整了学时比例,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仅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实际,而且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主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荆楚理工学院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首批试点学校。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于1956年创办,经历了中师、大专、本科三个办学层次的发展,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师范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实践和探索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美术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二是美术学科的专业性;三是学术水准的大学性。那么,在荆楚理工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是明确课程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1]。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始终是核心,它引导着“教”与“学”,引导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荆楚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和细化了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一是明确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且对现有的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其次把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把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人才培养定位,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除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外,还必须抓住两个特征:首先是研讨欲,即具有强烈的研究教育理论的欲望,善于把大学的学术思维与浅显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达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基本能力;其次是专业欲,即强烈探究小学教育的欲望,并有勇于尝试美术活动的动机[1]。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还要建设并合理利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与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美术创新能力、美术课外实践教学等一体化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经历了中师、专科、本科三个办学层次,60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小学教师,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在长期专业建设中形成了自身富有特色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将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本科层次的学术水准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为了尽量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内容,首先把握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方面,另一个是美术课程的技能技巧方面。其次细化实践内容,有的放矢加强技能训练:

(1)着重突出小学教学技能技巧、教研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

(2)充分利用美术选修课、绘画手工等精英训练营、社团等形式,弥补美术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实践教学时数不足的现状。

(3)根据本专业学生兴趣爱好,结合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性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其一,在学科教育课程内容中增设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方法、教育实践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实践中的教研指导等;其二,加大美术学科专业技能课程的优化设置,围绕“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欣赏评价”等领域的教学实践,把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教学实践基地的特色资源结合起来,既强化了美术学科的专业技能训练,又突出了教学实践的针对性。

(4)构建美术课程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确定考评范围,注重教育实践中反应出的非智力与技能因素,如学习态度、研究兴趣、团队意识、进步幅度等,不仅重视终结性考评结论,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互评等,利用多元化考评手段构建合理的美术课程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1)学科专业课程;

(2)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3)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这三部分对本专业学生构建合理的小学美术知识与能力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在不违背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时数的情况下,对具体的课程结构内部进行了优化设置和整合。一是在学科专业课程中更加明晰了四个领域的划分,并删减了“综合探索”、“欣赏评价”的部分内容和学时,增加了“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的学时数。二是调整了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权重,减少了小学美术教育理论学时,增加了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专选与小学美术说课、磨课等的实践课时。三是在学科教育实践课程中增设了小学教学环境创设指导等内容。

(一)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强化了研究性教学,对小学美术教育方法、小学教育环境创设、小学美术教研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性教学尝试,即针对具体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进行分组讨论的教学实验。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讲授引导的基础上,把同学们以6至8人分为一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并形成本小组共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完成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布置研讨作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总结性作业方式,即要求同学们根据具体案例,结合教材以及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各小组按讨论的结论拟定主题,然后每位同学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总结报告。另一种是小组抽签作业方式,即教师根据具体案例设计几个相关选题,由各小组长抽签选定主题,然后各小组进行研讨,最后每位同学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案例展示的方法可以书面形式供同学们阅读了解,也可以图片形式讲解展现,还可以视频形式展示,重点是教师的讲解、分析与引导,其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问题驱动式教学,促进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探究、延展等过程提高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种案例分析与问题研讨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尝试,有效地营造了团队合作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技能训练与小学实际相结合。

为了突出美术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按照“大系统、小综合”的思路设计技能训练的内容,“大系统”是遵循美术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基本架构。这是美术课程学习的前提。“小综合”是在“大系统”的框架格局内去综合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例如:结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夸张的脸》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的,从美术的不同类型、不同工具材料、不同表现形式来完成教具的准备。为了让小学生更直观地认知脸部夸张变形的教学目的,夸张的脸不仅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还可以用彩泥、沙画、剪纸、刮画、木刻、传统泥塑以及布贴画、自然材料造型、综合材料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方法和手段来体现。于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相关的手工制作训练。这种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突出了实用性,使学生感受到了技能训练的实用价值,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且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调整了课时比例突出了实践环节,而且把理论教学涉及到的主要原则、方法、创意等融入实践教学中。根据本地域美术资源的特色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3)体验性实践教学。主要在实习期间进行,即依托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指导和美术活动设计等,不仅要完成小学美术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体验,而且还要参与实习期间代课班级校内外的美术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实践教学,合理有效地构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从而使实用性教学理念得以充分践行[3]。

(四)课堂引导与网络辅导相结合。

课堂引导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同学,也不可能做到深入彻底。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及时沟通的桥梁,能够提高教育的时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向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平台的建设,从每一届学生入校开始,学工部门就按部就班积极建设班级群、年级群等,所有任课教师、辅导员等都是群内成员。这一平台的规范管理与建设不仅使行政上做到了政令畅通,而且使教学上做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把课程作业辅导延伸到课堂之外,丰富了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美术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微格教室、综合功能室等教学手段相结合,不仅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内容丰富,而且使美术课堂教学信息容量增大、并且易于认知和理解[5]。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是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有效地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调整了学时比例,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xx年、20xx年湖北省小教联盟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美术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实践证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荆楚理工小学教育专业进行的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实际,而且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主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2]任丽萍,沈真波.“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5,(10):122-124.

[3]汤辉,林云,程晓山.以“智技合一”理念为指导的“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6):50-54.

小学教育论文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单一、封闭、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单纯地唱会一首歌或者欣赏一首乐曲。长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只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当今的素质教育提出,学生应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奥尔夫教学法,提倡的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儿童自身出发”开放式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理念正好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符合。

1.追求音乐的“原本性”。奥尔夫认为,人类生来就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如唱歌、跳舞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他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的感性认知,表达人类最初的愿望,他还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学习成为非常愉快的一件事,而不能成为一种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发的接受音乐,渴望音乐,那么关于音乐课堂中的所有知识都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2.强调音乐的综合性。奥尔夫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动”。他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除了要唱以外,还要结合自己的肢体,如手、脚、身体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或者内心的情感感受。奥尔夫不仅教学生识谱唱歌,也让他们演奏一些简单的乐器,再结合诗歌、舞蹈等来进行音乐活动。3.关注音乐的`创造性。奥尔夫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总能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听到音乐后的反应:手舞足蹈,边唱边跳。即兴创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人的本能反应。奥尔夫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回归人本。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即兴创编。如根据乐曲的节奏或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没有乐器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象,用手、脚等肢体进行即兴表演。

1.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即兴表演。然而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具有天生的创造音乐的能力。当孩子们听到一段音乐时,可以凭着自己的感受将音乐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年级小朋友在欣赏小提琴独奏《野蜂飞舞》时,我先让他们猜想这段音乐模仿的是哪种小动物,再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野蜂,可以用身体或者是身体的某个部位,模仿它们是如何飞舞的;在演唱歌曲《小猴子》时,单凭歌唱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小猴子活泼、可爱、淘气这一形象的,于是我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歌曲的间奏处模仿猴子,可以是神情,也可以是某一动作。由此让他们在音乐的表达中去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节奏训练,强化节奏的积极作用。奥尔夫认为,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却脱离不了节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节奏训练是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单纯,具有很强的直感,但是节奏训练又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和练,那么效果肯定不佳。奥尔夫是如何训练孩童的节奏的呢?他从孩子们熟知的童谣诗歌入手,让孩子们从一些简单的诗歌中提取节奏,最初由简单的二拍子或三拍子构成节奏型,作为节奏学习的起点。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入学以来的第一首歌曲《快乐的音乐娃》时,我就将歌曲的歌词编成了一首童谣,并用小方格将字与字之间隔开,让学生跟着老师看图谱读歌词,孩子们都表示很好奇、很有趣。就这样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在无形中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3.活动体验,享受音乐的审美过程。奥尔夫的教学方法提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音乐课强调在一节课上要明确唱会一首歌。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完整地唱会歌曲及掌握知识,而忽略了音乐教学过程本身,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在逐步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和学习音乐。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乐意与自己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情境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奥尔夫教学法能够被广泛运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它的乐趣。奥尔夫提出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他尝试将音乐的一些小知识点贯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得到学习和训练,寓教于乐。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歌曲《太阳》时,我就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一位老公公,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刮风就下雨”。这样的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授一年级小朋友“音的高低”这一知识点时,我从小动物的叫声如手,让学生分别模仿小猫和小牛的叫声,再播放小猫和牛的声音片段,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感受音的高低。同时,奥尔夫强调音乐游戏的设计是建立在音乐目的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纯粹的玩乐。教师一定要清楚设计该游戏训练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技能,培养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情感。追求趣味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孩子的情绪,注重教学设计环节的科学性。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他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结果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音乐学习的过程性、灵活性、即兴性和原创性。奥尔夫教学的本质,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小学教育论文网

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方法: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论文

罗x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赏识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也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和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历年来多种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数落学生的十处缺点,不如赞扬他的一个优点。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说明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肩负着育人的艰巨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悟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把三个病号带出草地的任务,而想办法弯钩钓鱼,自己从不吃鱼,又鼓励病号喝鱼汤,最后因饥饿劳累而牺牲等重要内容,体味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决心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在教学《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及其罪恶本质,只有对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借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发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的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把功夫用在“导”上,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导,即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做”的目的。

素质教育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体。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1将课前预习移入课堂,定时间和目标。教师讲授新课前给学生一节课预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和教师所给出的预习提纲,再有难点留在课上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3.2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电教手段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讲五壮士胜利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后,屹立于狼牙山顶峰,准备跳崖部分时,让学生边看彩色幻灯片,边听录音,这样就把五壮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勇于献身的伟大壮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看幻灯片,描述画面,也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屹立”等重点词语,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使课堂教学切实发挥出“主渠道”的作用,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它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训练,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堂毕竟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所以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的“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抓好活动课这一辅助课程,让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是语文课的延伸。

如:朗读比赛、猜谜语、故事会、智力竞赛、表演《小英雄雨来》、《凡卡》、《奴隶英雄》等课文内容……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独立地进行活动,他们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性高涨。通过活动课,拓宽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心理,身体等素质得到发展,培养了个性,同时也促进了语文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素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小学教育论文

摘要:

中国画具有技巧复杂、思想深邃、造型抽象等特点,这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好中国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该文作者结合小学生的美术基础与认知能力,探讨开展中国画教学的思路,并分析在中国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中国画教学的实施策略,希望能通过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

中国画是我国独特的美术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我国民族文化鲜明特色的绘画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之一,同时承载了独特的艺术审美思想和民族文化内涵。中国画博大精深,在创作上往往不追求对现实事物的精确描摹,而追求意境和神似,这给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中国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怎样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绘画原则与审美追求,怎样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技法要求和风格特征,怎样通过合理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方法,值得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思考。笔者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些实务工作,对这一课题展开详细论述。

一、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思路。

小学美术教学是从基础开始的教学。小学美术基础知识中的造型、色彩、比例等是从西方现代美术理论中引入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对学生理解并掌握写实性的美术绘画方法十分重要。因此,从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追求看,教师是以写实为基础开展美术基础理论与知识教学的。中国画从唐代开始逐渐向写意方向发展,对造型准确、色彩真实的追求主要存在于工笔画、水陆画、戒画技法中,而蓬勃发展的文人画主张写意,追求神似,讲究意境,而不主张对自然事物的精确描摹。因此,中国画重写意的绘画原则与基础美术教育中写实性美术知识学习的教学方向是存在一定偏差的。这就为教育工作者开展中国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开展好中国画教学,教师应秉持如下思路。首先,教师应从让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入手开展教学。教师应从中国画创作常用的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入手讲解,让学生先熟悉中国画创作方面的实物知识,通过向学生讲解毛笔的特性及其使用方法、宣纸与一般办公用纸的区别,使学生了解中国画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由来和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认知、理解与中国画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其能够掌握中国画在绘画特征、风格和技法上与西方绘画的区别,使学生形成对中国画基本特点的认知,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风格与审美追求。再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模仿中国画中的一些代表性图案、技法等,以特定中国画作品的局部为例,向学生讲解中国画中植物、山石的画法,花鸟画、人物画中一些代表性造型图案的画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理解并掌握中国画中一些典型画法的绘画技巧。最后,教师指定一些简单的中国画小景作品或局部让学生临摹,训练其使用中国画绘画工具和运用中国画绘画技巧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画创作水平。

二、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目标。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对美术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把课程总目标设定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一目标的设定为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指明了方向。中国画教学应与新课标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保持高度协调,教师要注意突出中国画教学的特殊价值。因此,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设定如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美术表现形式和绘画方法,懂得使用中国画的常用工具和材料,利用毛笔、墨、宣纸等进行绘画,理解中国画的造型色彩与构图特征,感受笔墨乐趣。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设定如下:组织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美术学习,通过临摹、写生等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巧,使学生认知并理解中国画中的常用造型与图案色彩表现形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可以设定如下:培养学生认知、理解中国画的内在动力,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理解中国画的审美思想,掌握中国画的艺术鉴赏原则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欣赏、学习中国画作品,使其认知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其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与创造力,促进其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的实践策略。

1.引入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如果在中国画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讲授,使讲课内容枯燥抽象,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把中国画教学与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联系起来,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历史、绘画工具和技法,则可以使中国画教学充满趣味,使学生把注意集中到中国画学习上。如,在讲解毛笔的知识时,教师可通过秦朝将领蒙恬改进毛笔的故事向学生讲解毛笔的由来和发展,以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毛笔知识的兴趣。又如,在讲解宣纸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汉代蔡伦造纸的小故事,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并提高其国学素养。

2.注重临摹教学,培养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中国画中国画创作并不主张造型、色彩与自然事物完全一致,而主张神似,追求意境,因此,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为困难的。笔者认为,教师应避免过度的理论教学,避免在中国画绘画方法的教学中一味讲解技法特征、画法原则等,而应当让学生从中国画中简单的典型图案、造型入手,通过临摹学习,以模仿已有的中国画作品为切入点,逐步通过训练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教师可以选取中国画中一些较为典型的山石、花鸟、人物等图案让学生临摹。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使用《芥子园画谱》中的一些典型图案,让学生通过临摹基础的中国画造型,由浅入深地学习中国画。这样可以避开中国画在技法原则和审美追求上与小学美术教育由写实性入手的理论不相符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掌握中国画技法,逐步通过绘画学习领悟中国画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特征。

3.开展好中国画鉴赏教学,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审美价值要开展好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怎样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美感和审美价值是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处在思维水平和价值判断力尚未完善的发展阶段,所以教师难以通过直接的口头讲解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意境、气韵等较为抽象的审美标准;同时,因为中国画并不追求完全写实,所以教师不能以色彩是否准确为标准向学生讲解哪些中国画作品画得好。这就要求教师应另辟蹊径,从优劣对比的角度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鉴赏知识。如,教师可以同时向学生展示多幅以“虾”为主题的中国画作品,其中有大师作品,如齐白石的《虾》,也有一般绘画爱好者的习作。教师将这些作品统一隐去作者姓名,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说说哪幅作品画得好,哪幅作品画得一般,进而向学生讲解优秀的作品为什么形象表现十分生动,笔法流畅,而一般的作品在构图、造型、笔法上存在哪些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同一主题不同水平的中国画作品,能够理解优秀作品在技法上有哪些优点,一般的作品存在哪些不足,才能由浅入深,逐渐掌握中国画的鉴赏方法,进而以作品赏析为切入点,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审美思想与艺术特征,从而奠定扎实的中国画创作基础。

4.举办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中国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中国画的热情,教师可以在布置绘画作业时,以绘画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就同一主题开展中国画作品临摹,并让学生组成绘画小组,每六人为一组,要求每组选出一幅最优秀的临摹作品参加绘画比赛。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扫描每组上交的临摹作品,并用幻灯机在课堂上播放,让全班学生评选出其中最出色的临摹作品。最后,教师给予作品被选为最优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中国画绘画比赛,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比认识到哪些作品画得好,哪些作品画得不好,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绘画技法、原则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学校发掘、培养优秀的中国画人才提供支持。结语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审美追求与西方绘画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小学美术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避免直接套用常规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应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认知习惯、理解力水平等,科学设计中国画教学的方法、模式,让学生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入门,逐步熟悉并理解中国画的技法和审美思想;要注重开展中国画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意境和美感的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多观察,多临摹训练,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多向学生讲解中国画发展史中的一些著名作品和小故事,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其形成扎实的国学基础。这样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国画基础,为其成长为优秀的中国画人才做好铺垫。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