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0篇)

时间:2023-11-29 06:03:13 作者:HT书生

教学计划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安排,旨在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案。教学计划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问题提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语言,在实践中应用语言。在本课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感悟语言的优美情韵,陶冶情操,积淀语感。如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促进了理解和感悟,使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案例描述:

1、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儿真好》,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就是:(出示图片)小熊。

读第一自然段。

1、师:下面我们就跟着小熊去他住的小岛上看看吧!你看到小熊住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荒岛图)生描述荒岛。

生:我看到岛上没有一棵树,只有石头。

生:我看到小岛周围都是水,没有一个人在岛上。

生:我看到小岛上没有花、也没有树,一点也不漂亮。

生:我看到小岛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小熊一个人。

生:他很难过,没有朋友。

生:他孤零零的,都要哭了。

3、师:是啊,小熊多孤单,多难受啊!谁能把小熊的孤独难过读出来。

(生读第一小节)。

师评价指导朗读:

师:(1)“老师感觉到了一点你的孤单,谁还能通过读书,让老师感觉到更孤单?

(2)很好,你读出了小熊的感受。(3)你能体会到小熊的心情了。(4)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大家也学学,一起来读读。(齐读)。

读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感悟体会。

师: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啊!这时小熊抬起头,看到空中飞来一只鸟,小熊说:“小鸟,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住在这个小岛上吗?”小鸟摇摇头说:“不,我不愿意?”小朋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不愿意吗?(指名说说)。

3、师:小熊多着急啊,我们也来学学小熊着急的样子读读这句话。(齐读小熊的话)。

读第三自然段。

1、师:云儿听了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贴图:像树的云)。

2、师: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吗?为什么云让小熊种树呢?(指名学生回答)。

3、师:小熊也和你们一样聪明,知道云儿让自己在岛上种树,是为了让环境变美,吸引朋友,于是他是怎么做的?(引读句子)。

生:他种的树很多,时间也很长,不是一天就能长大,很累。

生:小树苗长大很困难,要好好保护。

生:他每天都种,每时每刻都在种,很辛苦。

生:太阳晒在身上很热,衣服都湿了。

生:种树的过程很辛苦,先要挖坑,接着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把它填平了,最后还要给小树苗浇水。每棵都要这样,很累。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小小的船》梁庄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识字:月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教学改进。

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2012年7月4日。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关注全人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核心――关注全人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科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教学旨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有效教学则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因此,在教和学的关系上,要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有效指导的统一,不要忽视教师的有效指导。“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是不对的,正确的是老师、学生共同学习,老师是合作中的首席,是乐队中的第一提琴手。

二、对实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1.认真、全面解读教材,是实效教学的保证。课堂实效教学必须以全面解读教材为突破口。从单元整体入手,准确把握编者选编教材的意图,理出把单元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的主线(主题内容、读写训练重点),从而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然后研读各部分内容,找出各部分内容与单元主线串连起来的连接点,准确地把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内定好位。而各部分内容的解读,特别是课文,要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各部分内容围绕单元主线,整合重组,形成合力,为课堂教学的实效奠定厚实的基础。

2.注重读写结合,是实效教学的核心。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过程。根据人教课标版教材单元编排双主题的特点,在单元教学中突显读写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读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文本的'阅读,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二是拓展阅读,把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内。或围绕内容主题,或围绕读写训练主题,开发适当适量的阅读材料,或辅助文本阅读、深化理解、丰满内容主题。写主要也是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记录理解感悟、记录阅读思维痕迹的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围绕着阅读感悟,进行勾画批注;二是体现单元读写训练主题的练笔。小学语文单元有效教学操作模式要求学习每篇课文至少有一次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的练笔训练,学生把阅读感悟,语言积累,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实现有效输出。

3.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是围绕单元双主题展开的,这正体现了在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内容主题侧重在人文性方面,读写训练主题,侧重在工具性方面,教学时要两者相互推进,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

三、对实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对比策略。具体而言是指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一对象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如在“体会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的写作风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就四年级上第四单元写同一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一起进行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一文中这只白鹅的特点,领悟的表达方法,然后对比学习《白公鹅》,并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直至学习本单元的后面几课写动物的文章,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以读代讲策略。在小学教材里,有的单元课文内容浅显,文字通俗晓畅,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练习,就可采用这个策略。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例如《日月潭》的教学,在理解了“隐隐约约、蒙蒙细雨、朦胧”等词语后,教师可结合课件并配以抒情的乐曲,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头脑中想象日月潭一天中景色的变化,感受不同时间、不同气候条件下迥然不同的美。无需老师太多的讲解,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然感受到了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那秀丽的美景,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学习了整单元课文之后,教师可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挑选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最吸引你或者最令你沉醉的句子或段落,在全班同学面前诵读展示。这既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单元整组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根据单元特点,以读代讲,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大大节约了课堂讲解分析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课堂小练笔策略。课堂小练笔是现行教材新增添的一个版块,新教材这样的安排弥补了旧教材练笔次数的不足,同时,课堂小练笔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精神并领会整单元的思想主旨。如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围绕“读书”为主题,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读书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这种情感不断加深的同时,可以通过课堂小练笔,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体验并表达这种感情,最后再回到课文,升华情感。

4.常模与变模的策略。单元导读,明确主题,整体感知;开篇精讲,构建新知,发现方法;略读自学,运用巩固,能力初成;口语习作,迁移运用,形成能力;回顾拓展,交流感悟,升华主题,这只是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效操作的一般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常模”。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回顾拓展”教学经常会提前到口语习作教学之前,这样就产生了“变模”,成了“回顾拓展,交流感悟,梳理提升;口语习作,自主运用,创新发展”。如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就可以把回顾拓展、日积月累提到口语习作之前教学。

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构建务实、有效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这次习作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的生活”安排的,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又是口语交际的继续。口语交际里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就来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习好课文和交流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前提。从课文中既要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还要学习怎样写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课里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课余生活,把内容说清楚,为这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建议您心中有单元整体,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上好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铺好路。

主题单元不同于这种知识和思想教育为中心的训练组单元,以文化主题为为核心设计的。单元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突破了过去的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编排体系,只要学生读了,他都会从受到不同同程度的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

不少老师都教过《长城》和《颐和园》这两课,以往都是从课文本身来进行语文教育。现在这两课编入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这一组的单元文化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学习这两课课就不仅仅是认识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认识颐和园的美丽,还要和《秦兵马俑》一课、词语盘点、语文园地一道,从不同的遗产地、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世界遗产的高度,组织学生通过综合性阅读实践活动来体验和认识祖国文化遗产的灿烂。

所以,把握主题单元整体,挖掘单元主题的文化内涵,应该是我们实施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这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也包括习作教学。

三年级第一次作文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的生活”来安排的,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又是口语交际的继续。口语交际里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就来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习好课文和交流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前提。从课文中既要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还要学习怎样写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课里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课余生活,把内容说清楚,为这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是心中有单元整体,从单元整体出发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上好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铺好路。

单元主题:

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课本的单元导读提示:

我们的生活像五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到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多彩的生活。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

这一组有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父母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课余生活,感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学习作者怎样观察和写出民族学校的特点,写出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的。

组织、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体会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给“我”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体验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乐趣。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和具体写事的。

教学《爬天都峰》一课,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写一件事的,是如何观察和写出人物的对话把事情写具体的。

略读《槐乡的孩子》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作者劳动的快乐,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事的。

交流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记录和资料,做《语文天地》的展示台活动,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我们的课余生活》口语交际活动中,说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说说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内容,学习课文的观察、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完以后读给父母听,和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例】一年级《放小鸟》(苏教版)。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和小鸟不吃不喝时我的着急心情。)。

师: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什么?

生:这时,我看到了窗外飞来一只鸟。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请你做个翻译家,告诉我们:笼子里的小鸟在说什么?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你快跑!这个小孩要来抓你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可能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

生:笼子里的小鸟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我找了你好久好久了。你怎么在这儿呀?

生:窗外的那只鸟还会说:孩子,妈妈找你找了好多地方。原来,你被人抓住了。妈妈不是告诉你不要乱跑吗?你就是的听话!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这一自然段应该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要读出这两只鸟焦急的心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于是,我决定怎么做?请大家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到了什么地方?

生: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飞上了蓝天,飞向了它的妈妈。

师:那么,小鸟会对我说些什么话呢?

生:小鸟会对我说:谢谢你!

生:小鸟会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放了我。

师:这时,小朋友高兴不高兴呢?

生:(齐答)高兴!

师:那么,我会对小鸟说些什么话呢?

生:我会说小鸟,我不留你了,你要和妈妈好好地生活。

生:我会说:小鸟,你要多多保重啊!

生:我会说:小鸟,以后我不照顾你了,你要好好听妈妈的话。

师:我放飞了小鸟,小鸟高兴,我也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我非常喜欢小鸟,为什么还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小朋友是一个好人,所以他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不放小鸟,小鸟会饿死的,所以小朋友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小鸟离不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所以小朋友要把小鸟放了。

师: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生:对。因为不放小鸟,我、小鸟和小鸟的妈妈都不会高兴的。

生:对。因为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

生:对。因为小鸟要吃害虫,我们要保护鸟类。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不应该把它们关起来。

【评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上述教例,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每个学生都想当一回翻译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教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上述教例,教师着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在这不断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思维将与语言得到同步地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本文通过叙写小作者放小鸟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欢小鸟,但他为了小鸟生活地更加幸福快乐,毅然把小鸟放了。与此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使自己高兴,小鸟高兴,小鸟的妈妈也高兴,说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对于学生来说,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教育水到渠成,作品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其实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应王建群老师的要求,要上一堂单元整体教学的公开课,最近我又拿起李怀源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里面讲到了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构建模式,让我受益匪浅。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围绕某一个主题,将教材文本、课外拓展资源,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高度整合实施教学,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几个“模块”组成的,却又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在单元整体目标的统领下,各模块,每个课时的目标也相对集中。

一、课前预习真正成为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预习就应该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我们一直不够重视。许多单篇课文的教学,是忽略学生的预习的。在实施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运用预习单,能够给学生预习一个良好的依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第一,预习单按照阅读的一般规律来设计,同时关照学生阅读的年龄特点。比如第三学段主题单元阅读第一步:浏览,区别文体;第二步: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与基本结构;第三步,对比发现,确定一到两个与作者一起探讨的话题或者问题;第四步,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扫清进一步分析阅读的拦路虎。第五步,围绕这个话题,搜集课外材料,准备实践材料,与作者一起交流;而第二学段的考虑到学生识字量的基本情况,将生字的读音过关放在第一步。

第二,预习的指导要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习有层次有计划地指导。比如刚刚开始指导预习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拎出生点难点。学生养成习惯之后,可以逐步放手,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尊重更多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学习需求。

第三,预习必须要有检测与反馈。我们以往的单篇教学是忽视这一点的。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第一模块“检测预习整体感知”,就是立足学生预习的基础,结合预习单对学生进行的预习检测,对学生预习过程的再次指导。

二、更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终身发展。

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是“主题”“整合”,读写实践都围绕主题展开。它与单篇教学比起来,我以为最大的转变是:单篇教学更多是老师带着文本走向学生,学生接受文本;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则更多是学生带着探究主题走向文本,老师引导帮助学生去阅读,去比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教材中对解决自己问题有帮助的信息资源,以加深学生对主题内涵的理解感悟。它真正的实践着“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三、教师更要有“取舍”“设计”的教学智慧。

智慧的课堂需要设计。也只有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主题单元整体教学”之中。比如对生字词预习的检测,不是将一单元的生字词语罗列出来,请学生读读。而是要独具匠心地挑重点难点,设计相关练习,以点带面地进行检测。再如引领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都是学“独立找一找”“小组内说一说”“全班汇报”的活动方式。而这里可以设计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人物演一演,相互评一评,全班演一演,评一评的方式,学生会更加兴致高昂地投入到对课文细节描写的品悟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将这种观察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

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大了,对老师解读教材,发现并整合资源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要求老师有“取舍”的胆气有“疏密有致”的艺术智慧。

四、择高处站,就平地坐,观全局,路更宽。

可以说,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是比单篇教学站位更高的教学模式。它看到的不是一棵树木,而是一片森林。教师首先要对课程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学期初至少要对一册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充分考虑每一个主题单元中听说读写的统整,甚至要把课外阅读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做一个大体的规划。最理想的是,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兴趣点,初读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对一个学年,两个学年……甚至整个小学阶段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这就是“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胸怀大局”——要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要求出发。此外,还要“着眼细节”——要在关注大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唯有择高处站,就平地坐,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我们的课程站在实践关怀的角度,通过对相关课例的研究和解读,让大家明了新课城理念下如何做好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基础1个原则:以学定教。

2个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课程特点、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前的相关教学经验反思等。

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文本读细。没有对文本的深度接触,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所以,文本细读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3。

文本细读,可以通过对话作者,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心理,以便更充分地解读文本;对话编者,了解其将文章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用意,发掘文本的语文教育价值;对话文本,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以及文本从语言、情节、形象到意蕴、情感的表达,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对话读者(儿童),探寻儿童阅读童话的审美体验,并在儿童的体验中激活成人的思维和情感。

教师主体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因为我们所谈的教学活动,更多地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的行为,教师的品格特征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效率。那么,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目标定准。

2、有针对性3、明确具体。

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年段目标有别,不可能把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解读到的所有信息都写到教学设计中,所以,应抓住本质去粗取精,精减非本质非重点的内容,精选与课程目标,文章主题相契合的内容,重点品读与教学目标、文章主题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中对于最后一个环节“鸟儿对灯火唱歌”的处理。(三)设计落实。

2/3。

杨再隋老先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我们语文课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用足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过多依赖于多媒体,更多地摆弄花架子。

确定三点和两线是把教学设计落到实处的关键。

怎样针对学情定准重难点呢?这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认知特点,统筹考虑,然后细化过程,加强引导,使学生情感与认识上的“盲区”逐步过渡为“最近发展区”。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建议我们抓住“三点”,那就是重点、难点、发散点。

例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我们把“紧紧抓住四次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情感”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基于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们把“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深层次体会鸟儿的内心情感”作为本课的难点。关于发散点,作者没有具体描写鸟儿寻找大树的过程,这个过程隐藏在鸟儿的三次问询中,所以,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鸟儿的执着的追寻。后边的“两看”,也可以作为发散点,引发学生想象。

两线是什么?教线和悟线。例如,在《去年的树》一课中,教师教的线索就是“四次对话”,学生悟的线索是小鸟对友情的执着,对诺言的信守,以及他们之间超越了生死的友情。

3/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是让学生一味地被老师牵着走,还是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这让作为执教者的我,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是执教小语第五册《14、东方之珠》第一课时字词句部分:

第一种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投影出本课生字)。

滩浅沐浴倾。

舒剧赏店耀。

师: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点到的同学大声读出来。(指名读,全班跟读正确读音)。

生:开火车认读、抢读。

师:(投影本课词语)。

倾听聚集闪耀璀璨。

阳光和煦碧波荡漾。

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这些词语能读好吗?

生:做小老师领读词语。

师:(出示长句)。

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分别读长句。

[效果与分析]:

课上到这里,我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在一点点地降低,从字到词、再到句,都是由教师认为好、认为难而出示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感到比较乏味,提不起兴趣来,处于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不佳。整堂课给人以沉闷、枯燥之感。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教学效果,问题关键出在教师牵得过多,虽然不能否定教师出示的这些词句不是好词或难句,但并非对于全班孩子来说都难,教师要求学生相同划一地进行朗读,实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因此出现了难句不难,个体认为难的句子却没能得到练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状况。

第二种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投影出本课生字)。

滩浅沐浴倾。

舒剧赏店耀。

师:同学们一定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开展一个小游戏你读我听,同桌相互评一评。

生:同桌相互认读生字,检查纠正。

*效果:全班参与,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读得认真,评得仔细。

师:这一课有很多很好的词语,同学们你们想怎么学习它们?

(投影出示)倾听聚集闪耀璀璨。

阳光和煦碧波荡漾。

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琳琅满目人流如潮。

生:我想读一读第三行嬉水跳跃、鳞次栉比;

生:我想教一教第一行,请大家跟我读倾听聚集闪耀。

璀璨(全班跟读)。

生:我想说一说阳光和煦的意思是说阳光照在身上,感到很暖和的意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结合图画加深理解)。

生:我想问一问人流如潮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帮帮我?

(众生举手)。

生:请黄文华帮帮我。

黄文华:人流如潮的意思是指街上、商店里,人像潮水一样多。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谢谢你!

黄文华:不用谢!

*效果: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尔后还有部分学生认读词语,教读词语,向大家介绍自己对某个词语的意思,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或是就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提问,学生间互相帮助解决。

师:把这些好词带到文章当中,再读一读,画出你认为难读的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句。

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在小组里提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练一练。

生:共同练读难句。

师:在小组练习后,你还感觉哪句比较难的?提出来,大家练一练!

生:提出第四自然段第二句比较难读,(师投影、当即画出)。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齐读,再练练。

*效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同学们在积极、融洽的状态下反复练读了难句,既帮助了别人,又巩固了朗读。

将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孩子们一下就活起来了。这堂课就是最好的证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了游戏、自由选择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注重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在学习词语时,对于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学生,他们能选择读一读词语;对于字音掌握较好的学生,他们能选择教读词语,全班在跟读时又对词语得以巩固;对于课前查过词典或知识丰富的孩子,他们能选择告诉大家某个词语的意思,加深大家对词语的理解。而对于善于质疑,都某个词语不理解的孩子,他们又能有提问和选择伙伴解答的机会。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照顾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家在主动地学习、互助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课词语,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可见,同一个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这样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业上,可以考虑让学生配乐朗诵,还可以让学生将诗歌改写为散文,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女蜗造人》(两课时)。

这则神话故事通俗易懂,又是阅读课,教师仅仅引导就行了,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的把握想象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象,其过程设计为: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

《寓言四则》。

讲课前可将寓言的知识有侧重的介绍。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学生往往满足于一个故事得出一个结论,缺乏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穿井得一人》与《杞人忧天》因是文言故事,要先梳通文字,再进行主题探讨。

这两篇文字在编入课文时编者只是选入了故事本身,没有将表明作者创作故事意图的文字选入,也利于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

提示学生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习指导:。

因果倒置法。

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

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2.文中的人就只赫耳墨斯一个人吗?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人吗?说给大家听听。

学习指导二:(蚊子和狮子)。

首先请学生带着问题:本文对蚊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默读课文。对情节了解后,就分析蚊子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思考蚊子的性格,再强化蚊子失败的教训。故设计问题是:分析探究蚊子为什么会被蜘蛛网粘住,你体会到了什么启示?最后,训练想象,编写寓言,如果给蚊子一次机会,续写蚊子战胜了狮子以后。

思考:请大家比较这则寓言和上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穿井得一人》与《杞人忧天》。

简介寓言特点:本文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有深刻的寓意。但是浅显易懂,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老师只需要适当点拨,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并且,教师要在高效驾驭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学习《穿井得一人》。

一、朗读重点句子,训练想象能力。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看看这几句话都是谁说的,看看丁氏和传之者哪个字发生了歧义?想象他们当时说话的神态,动作,心理,语气。

二、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

1.学生板书:

丁氏真相闻而传之者宋君。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习《杞人忧天》。

活动一:读——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美读(师生共同纠正发音)——分角色读。

(2)小组合作翻译——学生质疑——师生解惑。

活动二:想——大胆发现。

(1)杞人所忧何事?结果如何?(2)“晓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对此你想做出怎样的评价?(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还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上台板书)。

活动三:辩——换种眼光看世界。

甲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乙方:我愿意给“杞人”点赞。

活动四:演——展示才华。

(1)读文本,看插图,自由想象、创造。(2)学生上台表演。

推荐读物中国寓言故事。

写作和实践性活动在课件上,不一一赘述了。

无论是传统,还是创新,施教之功在于点拨、引导、鼓励、启发,这单元的每一课我都想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来完成教学的“文“与“道”。

谢谢大家的光临,欢迎赐教。我的汇报完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案例】: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也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

如:我在读《在南极的日子》这篇课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

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亮。今天,纪念标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案例分析】:

课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小学教学设计:统编语文七上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主持谢慧玲:郑标名师工作室,在太和县语文教研员郑标老师的主持下,坚持“凝聚,创新,引领,辐射”为本工作室的宗旨,全工作室成员精诚团结,意在摸索出一条语文教学的新路径。当统编教材迎面而来时,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对七上,八上六个单元均做了整合,并在每周五固定的时间相约yy频道,大家一起研讨,谈收获,明得失。今晚yy频道,不见不散。本次研修,将由我们“传统文化”小组承担,由“诗歌圣手”之称的任芳波老师主讲,欢迎指教。本人不才,溜两句,千万别当成诗,不合平仄不对仗,全然没有诗模样。

流芳千古任风清,语文芳波意纵横。

七上六单思维阔,羽化想象双翼轻。

网络研修无穷已,各家箴言未止鸣。

领略统编安止步?教学路上显峥嵘。

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耐心等待。我们期待的精彩,即将呈现。

主持人周国新以一首诗介绍任芳波老师。

洪山古镇任芳波,满腹才华诗更多。

从教语文曾笑傲,钟情教学不蹉跎。

常常思考育人事,处处用心追梦坡。

诚约诸君今晚见,真研细讨美婆娑。

谢慧玲:任老师已经精彩的呈现出来,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整合,下面的还请大家共同探讨另一个单元设计的亮点和不足。

刘维刚:开头一首诗,导入新颖,今天的研修必定不同一般。旁征博引,足见任老师才华横溢。与以往的整体教学设计相比较,任老师此次的设计更重视了写作与名著导读,这一部分设置非常道详细,指导很到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周国新:学情永远是教学的根据。教好例子,从例子生发,举一反三。

谢慧玲:单元整合,点线结合,三个维度突出。心中有生,方得教学始终!训练学生复述能力,对提取文本关键信息,有很大的帮助!

韩永华:猜想的环节很新颖,训练了学生想象能力,通过活动,任老师在《皇帝的新装》一课设计中,照顾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很充实的一节课。学情分析很到位,备学生是我们备课中重要的一环,任老师备得很仔细。任老师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值得学习。因果倒置法,今天又学了一招。

刘光:长文默读,短文朗读。抓住了读,就有了钥匙。加副标题好,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猜想情节发展,安排在第一课时初读时候是否更好,因为第二课时学生都读完课文了。拓展环节巩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期待“牛郎织女新传”中的学生作品。我曾经在看过《安徒生童话》后看到学生很多精彩的童话故事。

张庆杰:由课内到课外,很好。故事导入、故事复述,故事写作,课堂环节不离故事。《皇帝的新装》教学环节设计新颖,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来设计。

张玉婕:用问题联系师生。

丁庆杰:处处围绕学生做文章,用方法引导学习,很好。猜想故事情节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促进课堂生成。诗歌教学强调读,能训练学生的语感和美感。

张秀云:范读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加副标题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较阅读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体裁特点,了解同一题材也可表现不同的主旨。任老师非常重示范读,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读后感。

的写法概括简洁精炼,可操作性强。

刘芹:只有对课文认真的阅读和深入的理解才能加好副标题,这个问题设计的很好。

马心芳:朗读教学很有层次性,任老师指导到位!

朱莹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这个环节设计很好。

周国新:任老师为了这次研修付出了很多,

课件。

讲稿进行了多次修改。但是如果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看,整合的意识还不是太强,比如《皇帝的新装》尽管是一篇教读课文,用三个课时是否切合真实的学情?而且本单元的语文素养上的两大点继续训练默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想象能力体现得还不是太明显。

刘光:我也认为《皇帝的新装》一文,用三个课时有点多。另外在《西游记》的阅读指导时,当教师的不妨“显摆”一下自己的阅读过程或感悟,也是对学生很好的引领。

张允:今天的研修很不一般,不虚夸,注重提意见,更能让人进步!

李洁:有争鸣的研修更有实际意义。

郑标点评:虽然亮点在,遗憾在其中。

这是一次实在的有亮点的讲座。任老师很辛苦。但如果准备再充分一些,再细致一些,可能亮点更多。其实研修有两个层面对于听讲者是一种学习提高,对主讲者更是一种提高。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要突出单元整合。因为我们教研室在业务视导中发现有些老师上课教什么很模糊。只有进行必要的整合,我们才可以站在一个整体上进行课堂设计,整体上的设计是一种战略。宣城的杨和平工作室的研修注重细节,细节设计是一种战术。我们要拥有一定高度的战略眼光,兼顾细节的设计。教学设计时对于统编本教材上单元第一页上的信息,我们要读懂、读透,考虑如何落实。比如任老师可以在默读训练方面再做点工作。像《伊索寓言》完全可以从课本上的两则拓展个一二十则,让学生一节课去默读,要比花几个课时让学生读一篇文章更好。

这次网络研修在我们小组通力协作下已经完成,也得到了郑标老师和参与老师的肯定。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主讲组组员动员不充分,小组之间没有形成合力。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坐落在奥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向人们介绍了童话之外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之后,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查找资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安徒生这个人。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的资料,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30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白桦”、“毛茸茸”、“铜雕”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绘”、“请悠”、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品读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

a:你认为欧登塞美吗?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来?

(引导学生用美的感情读出来)。

b:小公园里有那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从文中的语句去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c:读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安徒生作品之外的很多知识,有关这位大师的资料很多,出示安徒生的剪纸《丰富人生》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每幅剪纸画面,进行童话想象或命题。最后谈谈写一写《我心中的安徒生》。

回家以后给父母讲一讲安徒生的故事。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板书设计:

安徒生公园:古老美丽。

清悠的小河、红叶的丹枫、疏疏落落的白桦、长条拂水的垂柳、

洁白的天鹅,马头鱼身的铜雕,

构成童话世界、竖立一座安徒生铜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思路:

《丑小鸭》是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历经种种挫折,磨难,最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让他们体会丑小鸭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以及变成天鹅后它的心情变化。在理解丑小鸭的不幸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更容易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更深刻的理解文本的内涵。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丑小鸭为什么能成为白天鹅,体会文章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格林兄弟的童话,谁一说是哪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故事是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名叫《丑小鸭》。(板书课题:28丑小鸭)。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来解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惩罚、嫉妒、姊妹、沼泽、嘲笑、自卑、清澈、清晰。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4.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回答上述问题。(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自出生以来就被人欺负,被迫离开家,在历经了种种苦难、歧视、挫折之后,终于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6.出示《丑小鸭》的插图,根据插图讲故事。

7.师生点评。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四、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写一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学习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鸭子因为太丑,所以他的兄弟姐妹都欺负他。)。

联系上下文理解“惩罚、排挤、嫉妒“等词的意思。

为什么兄弟姐妹都欺负他?(因为他长的难看。)。

为什么他们说小鸭子长得难看?

(因为他们是以鸭子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他们说小鸭子长的难看。)。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小鸭子离开了家。)。

最后使小鸭子下决心离开家的是谁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

理解“冷漠”,指导朗读妈妈的话,读出冷漠的语气。

如果你听到妈妈用冷漠的语气赶你出家门,你的心情回怎样?(非常伤心、难过)。

指导朗读小鸭离家出走的句子,读出非常伤心、难过的语气。

(3)快速默读阅读1—2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小鸭子不愿忍受兄弟姐妹的欺负而离开了家。)。

2.学习3、4、自然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讲小鸭子离开家后遇到的种种磨难。)。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讲过沼泽地时差被猎狗咬死,在婆婆家遭到母鸡和猫的嘲笑。)。

母鸡和猫为什么要嘲笑他?(因为他不会生蛋。)。

母鸡和猫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小鸭子的?(以自己的标准,猫会捉老鼠,母鸡会下蛋,所以鸭子也应该下蛋。)。

理解“嘲笑”,指导朗读母鸡和猫的话,读出嘲笑、讥讽的语气。

他听到别人的嘲笑就离开了,这说明了什么?

(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人要活的有尊严,没有尊严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还要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冬天小鸭子差点被河水冻死以及遭到孩子们的追打。)。

当小鸭子看到大雁妈妈带领孩子们往南飞时,他的心情怎样?(羡慕)。

“羡慕”是什么意思?

小鸭子羡慕他们什么?这说明什么?(羡慕他们能在蓝天展翅高飞,说明小鸭子虽然历经苦难,可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指导朗读,读出小鸭对天鹅的羡慕。

(4)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看图、边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经历种种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欣喜的语气。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四、质疑。

五、拓展引申。

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把对他们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丑小鸭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鸭妈妈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丑小鸭说:_____________。

我想对猫说:―――――――――――――――。

我想对猎犬说:――――――――――――――。

我想对孩子们说:―――――――――――――。

板书:

丑小鸭。

经历磨难丑小鸭白天鹅。

拓展阅读: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现在处处提倡素质教育,那么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当今教师的首要责任。了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觉得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听老师朗读下列句子,看哪一个句子让你觉得小壁虎有礼貌。

(出示:1.小壁虎说:鲤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2.小壁虎说:鲤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生:第一个句子让了觉得小壁虎有礼貌。因为小壁虎把鲤鱼叫作鲤鱼姐姐,还用您。

生:小壁虎还说:行吗。

师:我们向别人借东西时,一定要尊敬地称呼别人,还要用商量的口气。下面,我们进行现场借物,看哪位同学最有礼貌。

师:老师这里有一支铅笔,谁来跟我借铅笔?

生:老师,您把铅笔借给我行吗?

师:说得好,真有礼貌!老师这支铅笔奖给你。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互相借物,用上礼貌语您行吗,比比谁最有礼貌。

评析: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中是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利用现场借物既对学生进选择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一箭双雕,很值得我们借鉴。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主动掌握了知识。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多想想,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教,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在学生身上。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更深、更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发现,体验探索与创造的乐趣,实现思维质的飞跃,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要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生:因为书中说,小鱼要用尾巴拨水呢;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呢;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生:如果小鱼借走了尾巴就不能在水里游了,那么就可能被水淹死沉到海底。

生:老牛借走尾巴会遭到蚊子叮咬,它会浑身痒痒的,可能痒得受不了,于是就不能干活了。

生:燕子的尾巴借走了,燕子就不会飞了,那冬天来临的时候会被冻死的。

生:我认为这三种小动物都很机灵,他们都能保护自己,所以不借。

生:我认为他们三种小动物都很自私,不愿借怕自己受伤害。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很好,小动物的尾巴各有个的用途,谁也不能代替谁,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事物,借了也没有用。所以不是自私,是没有必要做出更大的伤害。

生:(四人一组表演朗读)。

师:大家评议一下读得怎么样?

生:小鱼的话读得生硬,应该用商量的语气读。

生:老牛的话应该慢点说,因为老牛走路慢,是慢性子,所以说话有气无力的,一定要慢说。

生:(补充)书中说是黄牛伯伯,可见年纪大了,所以说话有气无力的,一定要慢说。

生:燕子阿姨是长辈,跟长辈说话要有礼貌,所以应该热情点。

师:热情点、亲切点、和蔼点就好了,继续。

生:去小壁虎的同学读得很好,看出有礼貌,尊敬长辈。

师:老牛听了小壁虎的话很激动,真替它伤心,同学们它向其他小动物借尾巴结果会怎样呢?请你模仿课文中的那段话,仿说一段话,小组商量后发言。

生:(补充)应给用个称呼跟蜥蜴说话,称呼它叔叔。

师:你接受吗?好,继续说。

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另一棵大树上,看见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小壁虎说:小猴,小猴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猴说:没有尾巴我怎么翻跟斗呢?不借,不借。

生:小猴子那么机灵,那么聪明能借吗?

生:小壁虎伤心地往家走,在路上遇到它的哥哥大壁虎,它把丢尾巴的事告诉哥哥,哥俩一起向蛇要回了尾巴,可是安不上,只好失望的往家走。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想象得太丰富了,补充了教材的空白。语言表达非常真切。

评析:课堂上体现了自主、自悟的学习方法,教师把读、悟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在激情导法上把学生引向深入,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仿、自说,牢固建立了知识结构,既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既得法于课内,又延伸于课外,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有所获。紧紧围绕对话情节品读、评议、讨论,在不断的议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闪现思维火花,交流各自看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畅所欲言,谈体会。

2.初显身手,学创作,在对比临写中体会书法作品的无穷魅力。

3.对对子比赛,积累语言,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重难点、关键:

1、体会古人在遗词造句方面的匠心独运。

2、在想象吟泳中体会文字的无穷韵味。

教具准备:

书法作品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

1.生读读想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1)生读一读,简单交流词语的意思。

(2)想一想,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有过哪种体会?

(3)引导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感受:在什么情况下?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积累,在生活中多观察感悟。

二、初显身手。

1.生欣赏书上的书法作品,作一些简单的评议。

2.师归纳介绍欣赏钢笔书法的方法,指导学生从字的`形态、意境和气势去观察、感悟和体味。

3.举行钢笔书法临写比赛。组织生评议作品,表扬优等生,鼓励进步生。

三、作业设计:

总结自己在这次书法赛中的表现,认真选择字帖,完成一幅钢笔书法作品。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介绍与对联有关的趣事。

2.揭题:对对子。

二、生练习,找规律。

1.师出示:

(1)杨柳岸:__村。(杏花)。

(2)明月松间照,___石上__。(清泉流)。

2.生作答,并诵读对联,在感受文字的节奏韵律的同时,找寻对对子的方法。

3.生练习,快速答题:鸟归沙有迹,_____。(帆过水无痕)山间明月,______。(海上日出)白马秋风塞上,______。(杏花春雨江南)。黄菊倚风村酒熟,_______。(紫门临水稻花香)。

三、举行对对子擂台赛。

1.生交流诵读自己收集到的对子。

2.师出示简单对子,由生试对:冬去山明水秀,撸撸撸撸撸?。(春来鸟语花香)爆竹传笑语,_______。(腊梅吐幽香)春回大地,______。(福满人间)天增岁月人增寿,________。(春满人间福满门)。

四、总结鼓励学生多积累多运用。

五、作业设计收集古诗词中的对子。

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山穷水复疑无路,_______。欲穷千里目,_______。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精选

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1、(ppt出示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它们全人类建筑文化的瑰宝,雨果曾说过: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2、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字音都能读准了吗?我们来试试,一生领读,读对了其他人就跟读两遍;

3、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殿堂、武陵春色。

难以估量、掠夺毁灭、奉命闯入、统统销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巩固自学字词的方法。】。

三、理清层次。

1、发现文章整体结构: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

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是写昔日的圆明园,一组是圆明园毁灭后。

板书:昔日、毁灭。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写昔日?哪些是毁灭?

预设:2、3、4自然段写昔日,1、5自然段写毁灭。

四、整体感受:皇家园林。

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单批注。

第二段预设: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图)。

板书:布局。

小结: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圆明园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五、以读入景:建筑风貌。

1、咱们接着谈,你还感受到什么?

第三段预设:

2、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师生合作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对比。

对比只是这一处吗?

预设: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1)汇报发现。

预设:各地名胜——诗情画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读: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3)引读: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建筑。

【设计意图】对举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这里通过师生读、男女生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之后的汇报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语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丰富多样。

六、欣赏视频:珍贵文物。

预设:文物(板书)。

2、是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音乐起,欣赏文物图片。

小结: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设计意图】结合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再次引入文物图片剪辑而成的动画,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同时引发学生继续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兴趣。

七、结合资料,布置作业。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写几句话在批注本上。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小结: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将结合资料的学习落在实处,同时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材料的准备,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还有巧妙的对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进行点滴积累。

第二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大家举起手,我们一起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我们一起读,这样一座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意图】书空课题的过程第一复习写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师口述字义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圆明园昔日美好的回忆;第三引出“毁灭”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

二、体会毁灭。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第1。

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不可估量的损失。

哪些同学已经将两个不可估量画下来了?

2、你对“不可估量”这个词怎么理解?

3、课文第一段,两个不可估量进入眼帘,你的内心是什么滋味?

预设:悲哀痛恨。

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这种无法估量的损失。

4、造成这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

预设:英法联军。

你从哪知道的?齐读第五段。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5、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预设:贪婪、残暴、无耻。

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

6、烧了圆明园,最后只剩下四个字——化为灰烬,仔细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预设:建筑瑰宝……。

小结:多美的赞叹啊!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设计意图】由“不可估量的毁灭是谁造成的”这一问题,勾连一、五两个自然段,在朗读中加深情感;分享作业的环节再次通过经过内化的学习材料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

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

ppt引入资料:

镜头之一:

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镂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

镜头之二:

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则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

镜头之三:

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

镜头之四:

强盗们疯狂地掠抢后,又开始了更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烧圆明园。吞没一切的烈火,把宫殿的雕梁画栋,碧瓦朱墙,参天古木,异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烟,化作了灰烬。圆明园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杰作,经过三天三夜的大火,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

2、播放《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火的画面。

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

小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设计意图】引入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细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暴行”,为后续的汇报提供语言材料;定格大火,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表达感受的欲望。

四、品味写法。

预设: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通过种种资料了解到圆明园毁灭的细节,但作者并没有多谈这些细节,而是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圆明园昔日的美好上,这一独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投影出示)。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技能目标: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情感目标: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发:出发。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椿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1)你为什么这样读?

(2)“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3)“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4)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7)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四、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五、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2)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3)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4)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六、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