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用8篇)

时间:2023-09-08 03:27:36 作者:碧墨 2023年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篇一

朱文娟

一、对学生的课下要求

两单四步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保证准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把教转化为不教。这样以来,单凭一节课把课学好学透,那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就要在课下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必须做好预习,为课堂做准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预习就不知从何入手,即使有个别预习好的,也只是预习了课本的表面内容,课本内的知识挖掘不出来,这里就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第一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呢?首先,要学生看课本,先把看到的课本表面知识搞明白,会分出层次,之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概括出来,再从每句话中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每个环节中你想到什么?联想到生活,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总结,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吃透本节教学内容才能完成的,否则,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在预习中,该让学生动手的,就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动手完成,从中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把获得的以及发现的写出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为汇报而准备。学生预习到位了,内容预习透了,课堂上学生才能侃侃而谈,思维之间才能出现碰撞火花,才会出现质疑,在讨论中再进行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课堂。

二、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1.提供材料,创设自主学习条件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要出现这样

一个理想状态,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获取自己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结论。要做到这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定的情境和充分的材料都是不可少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得好:“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让学生在汇报中思维之间出现碰撞,在碰撞中发现问题,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在碰撞中理解问题是怎么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归纳得到的,提供学生主动参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2.确立目标,启发自主参与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这是自主学习的特征之一。可是事实上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老师说了算”,学生真正能参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课堂少之又少。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我们的教师观念上的“定势”造成的,总觉得理所当然决定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哪可能知道什么教学目标,就算让他们参与制定了,肯定也是七嘴八舌不得要领,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只要启发得当,由学生来参与教学,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把以前总是老师完成的东西交给学生,只要学生有了学习欲望,学生之间完成起来不难而且完成的会更好,因为那是集体的智慧加老师的智慧,所以课堂上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会得到老师想象不到效果。

3.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来激发火花,把课堂推向理想的平台。调动一大部分的学生提供说以此来带动全部学生说。

4.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 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5.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课结束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以调动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

只有预习要求到位,课堂才能到达预想的结果。也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我们要求的效果。

2013年6月5日

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篇二

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了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可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判断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在的社会是人性化的社会,人文主义贯穿教学的始终,因此古今中外人类总结出来的其他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掌握正确的一般性的学习方法。一般的学习方法是前人积累和总结下来的经验,能帮助我们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温故知新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方法、循序渐进和跳跃前进的方法、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的方法等等。

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老师

学生的兴趣从多方面反映出来: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课外事物的兴趣、对时事政治的兴趣等。作为语文老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好的老师,它能指引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更浓厚的学习兴趣。相反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也能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提到自学能力。

2、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包括掌握足够的认字数量、词语数词、基本的语法修辞学史知识、一般的文章结构文章体裁、常用的听说读学知识、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常识等等。

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的语文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指导学生自学各种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包括能够熟练地翻查常用的工具书;正确选择注释;能根据读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把握适当的阅读速度;能对刊物摘要笔记、评注;能根据学习的目的、重点难点,查找资料,编辑目录索引;能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作简单的演讲;能积累素材,规范写文章,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只有掌握这些语文技能,学生才能在碰到任何一种读物时,积累更多的知识,学以致用。

3、良好的智力品质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强大后盾。

良好的智力品质,包括记忆较持久牢固、联想和想象丰富多样、听说读写转高度集中、判断分析和综合深刻严密、在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方面较正确灵活等等。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

具体的做法有:

首先,通过座谈和指导并付之实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和心理素质,这样不仅能从思想上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在情感和个性方面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态。

其次,在课内课外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创造浓厚的自学氛围,诱发学生自学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并不断引导学生把这些学习语文的习惯应用在学习课堂外的知识。

最后,通过学习,掌握语文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有的语文文化知识,培养应具有的各项语文能力,从而指导其他的各项能力的提高。

1、培养学生较完整的非智力素质,使其喜欢学、自觉学、习惯学;

2、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品质,使其善于学、学得懂;

3、指导学生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使其学而有识;

4、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技能,使其学以致用。最终使学生具备较健全的主动的语文自学能力。

三、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应具有的素质

首先,语文教师明确“教是为了将来不教”的教学思想,并贯彻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去。

其次,语文教师应反复灌输:方法的学习是最总要的学习,学会自己学是最根本的学习观念,并调动一切语文教学手段,在一起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学,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

总之,熟话说:学生要有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方法学、学习学、语文学习法面的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师的要求。

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篇三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探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梅兰

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且新大纲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可见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新修订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想:古诗的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古诗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于是,我尝试用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分为五步:课前查询知诗人—介绍背景解诗题—质疑讨论明诗意—想象诵读悟诗情—迁移运用背诗文。下面,我就九年义务小学语文第十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文的教学,谈谈古诗教学的新举措。

一、课前查询知诗人

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新大纲对高年级提出较高的阅读要求:“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当时的写作背景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解诗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杜甫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质疑讨论明诗意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再以课后思考题引路:诗中的哪些词语体现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继续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杜甫那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这个环节还要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和背诵在诗的教学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我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我放了几首乐曲,让学生选择一首合适的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课后作业 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文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 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总之,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篇四

一、改变被动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这是爱因斯坦的真知灼见。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是“搬书本”,靠老师,懒于独立思考。听课昕不懂,自己不动脑筋,要求教师细讲。课后没有复习习惯,只知模仿例题完成作业。考试前要求教师集中辅导,找出重点,分析例题,考试时依葫芦画瓢,应付过去。结果,表面上看成绩不错,可惜只培养了机械记忆和模仿习惯。这种被动的陈旧的学习方法必须改变。要培养出很强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为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然,也为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最佳的途径和方法。其次,要学会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是靠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出来的,而是遇着问题逼着自己去思考,训练出来的。再次,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思维方法。一个人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很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错误,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教训,并提高到逻辑和哲学的高度来审视,这就能避免以后重犯思维方式的错误。这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在教学的各实践环节中培养自己的操作能力

“高分低能”仍然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弊端。要改变局面,首先在于学校和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但是,作为学生,也要深刻认识这种弊端,主动争取把自己变为学习的主体。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努力在教学的各个实践环节中主动动手,独立操作,训练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如理科学生,作实验时,不要停留在老师已事先将一切安排停当的实验项目上,只按步就班地利用调整好的实验仪器,按指定的方法进行操作,按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这样做,省时省力,但浮光掠影,事过境迁,印象不深。要做一些自己设计的实验,可以请老师协助出些题目。然后,自己独立地去查阅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步骤,测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再如文科的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后,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选些科研题目,自己进行研究。围绕选题,自己去查询,搜集、审阅、整理资料,检索文献,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后写出论文。这个过程,就训练和培养了利用资料、利用图书馆、吸收新知识,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这就是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教学环节中安排的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更是难得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极好机会。因为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得实际生产知识和技能,获得社会其他生活知识和经验,而且使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各种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可惜这些年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唯其少,越显得可贵。

三、广泛参与各类课余活动,在第二课堂里培养能力

大学生各种能力锻练和培养,应是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节交叉进行的复杂过程,单靠课堂上听讲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每年课余时间(包括节假日):约占课堂时间的一半。如果人们能充分利用这笔时间,改变“三点一线”式的单调生活,通过广泛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演讲比赛,百科知识竞赛、征文竞赛,参加各类课外研究小组:物理系的无线电课外活动小组、政教系的国际形势评论小组、中文系的文学创作、评论、诗歌小组;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节日演出活动,校际联欢活动、周末晚会等。以及走出校门,参加义务劳动,学雷锋活动、帮教活动、科技咨询等。这些活动可大大弥补目前课堂教学的单调和不足,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生活,接近社会,同时能训练自已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交际能力、表达演讲能力。这些,都是作为一名现代社会里大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

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篇五

进入高中,新的面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作息制度,使学生不知所超,特别是一天两三节自习,甚至四节自习课,再加上两个多小时的晚自习,这些时间怎么安排,于是一部 分学生对高中生活很不适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还未适应高中生活,还未实现由初中到高中学习生活的转变。初中,基本上是老师占主角。不停地讲,有限的自习时间。甚至晚自习也用于讲课。没有给学生自由时间。那么,怎样适应高中生活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养成自学习惯,完成由 死记硬背到理解记忆,由老师灌输到自己学习,自己要学习的转变。那么,怎样实现这一转变,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呢?自学能力按照认知心理学分析,就是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活动作为对象加以主动积极地控制和管理的能力。经过观察,在高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使学生树立“变化的智能观”

刚入校,学生之间流行一种说法,认为人的头脑聪明或不聪明,一生不能改变,特别是扩招生,这种认识尤盛。我们称其为“固定的智能观”。如果持有这种观点,学生就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继续进步和发展,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努力向上的动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树立“变化得智能观”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它要求学生明白,大脑通过不断地训练,可 以变得越来越聪明。一旦树立这种观念,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也就能使头脑变得更聪明。如十班有位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找她谈话。竟哭 了;说自己末考上一中,复习一年;还未考上;拿了许多钱来上学。我就告诉她并不笨,是自己不会用脑,我还告诉她高中学习的基本方法。告诉她一定能考好,并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果然,期中考试在年级前进300多名,从而使她树立了更大的信心。

其次,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适应高中生活尤为重要。高一开始,许多班自习课乱哄哄的,学生说话、问问题,不去独立思考。因此,必须要求自习保持安静,让学生独立思考,有问题课下再问,这样,就能逐步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从认知心理学观点来 看,首先,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自己进行深入思考 的学生比只是记下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这种差别是由于对学习材料处理水平不同而造成的。我们称之为“处理水平效应”。另外,自己选择记忆对象比别人 指定记忆对象要好,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选择效应”。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也能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自己 的思考而理解学习内容的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快乐感。因此,课下学生提问时,在学生努力思考,寻求答案时如果教师过早的把答案告诉学生,实际上就是人为她终止学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努力思考,可以观察他们听课时总是面带微笑,在老师还未讲出下一步骤时他们已考虑到,思维有了超前意识、回答学生提问时,教师旁敲侧击,引导其回答所问 问题,最终找出完整答案。而自习课安静,更能迫使其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再次,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进入高中,适应高中学习,事实上就是实现学习方法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变。当学生从事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之后;他们对头脑内部的学习过程,如思考、理解、记忆等等,渐渐能加以注意,并能够对 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如“改变观点就能理解”,“回忆前须学过的知识,就能讯速地解题”等。这些认知方面的体验对学生十分有益、实际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可以更积极。有意识地进行自学。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多向学生讲些学习方法、做题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学生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如果注意观察和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就能发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如果掌握了一些科学方法和策略,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 影响。这里,班主任就可以引导,比如开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方法,将学习这种“学习者个人内部的行为”,变成一种“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里又要注意学生座位的编排,使学生能互相弥补,相互促 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往往会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事实上就是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形成我在学、我要学的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学。

第四,注意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这是现代社会对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新要求,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同时,学生应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学习。这一点,学校也应尽量提供先进教学设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现在,一些家庭购买电脑,许多家教软件的使用,就可使学生自学能力逐步 提高,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多基础。

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篇六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首先是端正教育思想, 牢固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摆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即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服务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一教育思想的确立是学生自学能力得以落实的根本保证。除此以外, 关键的是要把培养学生自己能力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去, 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觉知识的能力。

( l)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读读音, 记记形, 组组词。

( 2) 自己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

( l) 初读课文, 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 2) 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 3) 再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 4 ) 精读课文, 试着回答课后的作业题或老师设计的思考压。

( 5) 质疑问难, 把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为教师的精讲提供依据。教学生五步预习的方法并让其在平时的预习实践中反复运用, 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了。

二、充分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自我表现机遇。

( l) 山泉流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 2) 在山泉流过的地方发生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 3) 在山泉流过的地方, 姑娘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4) 课文为什么以“ 山泉流过的地方” 为题? 这四个讨论题既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物感情的重点问题, 又是引导学生读懂这篇课文的一条思路, 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在充分经历讨论这一学习过程中, 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在讲解中启发学生自觉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的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挤占了学生自学、训练的时间, 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当前, 小语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摒弃烦琐的分析, 讲究精讲。梢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教学方法为手段, 对课文内容作要言不繁的适度讲解。精讲讲什么? 我认为就是要讲规律性的语文知识, 讲可以迁移, 可以概括类比、举一反三的语言知识。这些语言知识是跟学生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符合儿童的语言“ 最近发展区” 的, 是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如以段的教学为例, 在小语课文中, 有很多课文各段的写法是相似的, 我只讲一段, 其他` 部分引导学生自学, 力求体现“ 携其腕— 扶其肩— 放其行” 的自学能力培养过程, 促使其自学能力的形成。

( 繁星) 一课的教学就是如此。我重点讲解第一段, 借助板书, 教学生学习。教第二段时, 我就要学生按板书的思路默读课文, 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然后集中力量解决与第一段不同的疑难地方。到了第三段则完全让学生自学。教师这样的精讲, 教给学生的是普遍性, 规律性的知识, 是学生自学的方法, 学生通过进一步实践, 就能升华为一种自学的能力。

总之, 在小语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 以上所述只是其中之一、二, 随着小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将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新方法、新途径。

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篇七

进入高中,新的面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作息制度,使学生不知所超,特别是一天两三节自习,甚至四节自习课,再加上两个多小时的晚自习,这些时间怎么安排,于是一部 分学生对高中生活很不适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还未适应高中生活,还未实现由初中到高中学习生活的转变。初中,基本上是老师占主角。不停地讲,有限的自习时间。甚至晚自习也用于讲课。没有给学生自由时间。那么,怎样适应高中生活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养成自学习惯,完成由 死记硬背到理解记忆,由老师灌输到自己学习,自己要学习的转变。那么,怎样实现这一转变,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呢?自学能力按照认知心理学分析,就是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活动作为对象加以主动积极地控制和管理的能力。经过观察,在高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使学生树立“变化的智能观”

刚入校,学生之间流行一种说法,认为人的头脑聪明或不聪明,一生不能改变,特别是扩招生,这种认识尤盛。我们称其为“固定的智能观”。如果持有这种观点,学生就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继续进步和发展,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努力向上的动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树立“变化得智能观”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它要求学生明白,大脑通过不断地训练,可 以变得越来越聪明。一旦树立这种观念,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也就能使头脑变得更聪明。如十班有位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找她谈话。竟哭 了;说自己末考上一中,复习一年;还未考上;拿了许多钱来上学。我就告诉她并不笨,是自己不会用脑,我还告诉她高中学习的基本方法。告诉她一定能考好,并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果然,期中考试在年级前进300多名,从而使她树立了更大的信心。

其次,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适应高中生活尤为重要。高一开始,许多班自习课乱哄哄的,学生说话、问问题,不去独立思考。因此,必须要求自习保持安静,让学生独立思考,有问题课下再问,这样,就能逐步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从认知心理学观点来 看,首先,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自己进行深入思考 的学生比只是记下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这种差别是由于对学习材料处理水平不同而造成的。我们称之为“处理水平效应”。另外,自己选择记忆对象比别人 指定记忆对象要好,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选择效应”。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也能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通过自己 的思考而理解学习内容的体验,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快乐感。因此,课下学生提问时,在学生努力思考,寻求答案时如果教师过早的把答案告诉学生,实际上就是人为她终止学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努力思考,可以观察他们听课时总是面带微笑,在老师还未讲出下一步骤时他们已考虑到,思维有了超前意识、回答学生提问时,教师旁敲侧击,引导其回答所问 问题,最终找出完整答案。而自习课安静,更能迫使其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再次,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进入高中,适应高中学习,事实上就是实现学习方法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变。当学生从事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之后;他们对头脑内部的学习过程,如思考、理解、记忆等等,渐渐能加以注意,并能够对 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如“改变观点就能理解”,“回忆前须学过的知识,就能讯速地解题”等。这些认知方面的体验对学生十分有益、实际上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可以更积极。有意识地进行自学。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多向学生讲些学习方法、做题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学生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如果注意观察和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就能发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如果掌握了一些科学方法和策略,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 影响。这里,班主任就可以引导,比如开一些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方法,将学习这种“学习者个人内部的行为”,变成一种“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里又要注意学生座位的编排,使学生能互相弥补,相互促 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往往会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事实上就是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形成我在学、我要学的习惯,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学。

第四,注意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这是现代社会对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新要求,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同时,学生应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学习。这一点,学校也应尽量提供先进教学设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现在,一些家庭购买电脑,许多家教软件的使用,就可使学生自学能力逐步 提高,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多基础。

思想汇报自己的不足之处篇八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低年级学生自学能力差,但学习兴趣和自学潜力却是无限的,若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等于触动了学生的自学动机。如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前,我将聂海胜、费俊龙两位宇航员驾驶神舟六号登上太空的投影片出示给学生看,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获得了视觉效应,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对“太空生活”产生了兴趣,我不失时机地设疑:你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吗?这时,学生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把学生导到自读课文找答案的路子上去。为了引起孩子们自学的兴趣,我还利用低年级孩子爱模仿爱表扬的特点,常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告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应该学会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1、抓好课前预习,教给学生基本的自学方法。

预习是自学的初始,是自学的尝试阶段。但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学能力尚未形成,教师要在课堂上先指导学生掌握常规预习的方法,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最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把课前预习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我一般采用“读文”、“识字”、“学词”、“赏句”四步。

第一步“读文”: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基本达到通顺、连贯。

第二步“识字”:先给自然段标出序号,然后用圆圈在文中圈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读一读,并利用所学的识字方法分析记忆字形,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第三步“学词”:给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生字查字典组词,并写下来。再尝试联系生活实际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口头扩词练习。这样就能为下面学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第四步“赏句”: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精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多遍阅读或朗诵,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当然,除以上四点常规预习外,还要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回声》一课前先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去搜集有关回声的资料,了解什么情况下有回声的现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去选取完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逐步掌握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2、抓好课内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律和方法,虽然低年级阅读教学并不过分强调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强调学生的自然习得和读中感悟,但是必要的方法渗透,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讲读课文过程中带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圈画重点人物、关键词语,并教会学生用不同的、但相对固定的符号圈画重点信息,如:用括号圈画量词,用空三角标注出动词,用方框表示人名„„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自己就会对文章的重点进行圈注了,只要教师再佐以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坚持下来,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定是有益无害的。

3、抓好阅读题目的教学,教给学生审题能力

除了阅读课文的教学,阅读题目的教学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题的审题能力很弱,做题方法盲目,很多教师注重让学生多练习、多做题,觉得只要见的题目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提高。殊不知,光做题,没有方法,只能掌握做过的题目,一旦遇到新的文章和新的题型,低年级学生还是照错不误的。因此,必要的做题方法指导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在本学期末的复习课上,我专门利用两课时的时间,通过一份阅读题目专项练习,带领学生逐题分析、教会学生阅读题目的做题步骤和方法:拿到一篇文章,先要通读全文,标注自然段;二看题目,知道都问了什么;再读文章,边读边圈画与题目有关的信息;之后,逐题作答,将圈画的信息正确的反映在试卷中;最后,逐题检查,有无漏题或漏答,有无错别字或拼音错误。在如此详细且步骤明确的方法指导下,学生对于阅读题目不再那么恐惧了,相信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抓好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观,即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把课内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有顺序,有重点,认真细致地观察。如教《笋芽儿》时,我带学生到学校的竹林里上课,在观中学,学中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了教学效果。

2、读,即阅读。课外阅读的种类很多,有童话,诗歌,科普„„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如学了《恐龙的灭绝》一课,由于本文科学性比较强,可让学生查看一些历史上有关恐龙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阅读内容也可是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书刊。

3、演,即表演。表演是语文活动课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它寓学于乐,寓教于乐,既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又可发挥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生活。我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通过读、听、看、演、寓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男孩的优秀品质震撼了这些在春风雨露中长大的独生子的心灵,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心中的太阳,表达自已美好的心愿。通过动手画一画,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生发展的潜能的桥梁,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角度去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策略,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