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综合课教学反思(通用19篇)

时间:2023-11-18 16:49:39 作者:雨中梧 最新综合课教学反思(通用19篇)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措施。范文中的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改进了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小学综合课教学设计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如何整理资料、利用资料。

3.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4.参加除旧布新的打扫和布置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体会助人为乐与互助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5.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让学生感受过年的热闹景象,教育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第1课时

活动一

除旧换新大行动

生1:要过年了,人们都忙着打扫房间,迎接新年。可是我家邻居齐奶奶,她家只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要是能为她做点什么就好了。

生2:我们可以去帮齐奶奶装扮房间,把过年的喜庆气氛带进她的家。

1.参观齐奶奶的家。

学生说说齐奶奶的家一共有多少个房间,分别是什么,基本情况是怎样的,以及帮她布置家的时间。

2.做准备。

罗列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列清单,准备工具。

3.动手布置。

学生开始打扫房间,布置房间。

第2课时

活动二

不一样的新年习俗

生1:昨天电视里播放各地庆祝新年的节目,我发现许多民族过年穿的衣服和我们不一样。

生2:是吗?我们一起来找找资料,把两个民族不同的过年习俗做成对比卡片,向同学们做介绍吧!

1.说说自己民族的新年习俗。师:回忆一下自己每次过年的情景。学生说一说,讨论。

2.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新年习俗。

通过看书、看录像、上网,了解其他民族的一些新年习俗。学生汇报资料。

3.归类整理。

师:大家找来的资料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整理吧!学生把资料分成几块,分块整理。

4.做对比卡片。

学生把资料做成对比卡片。

5.作介绍。学生介绍。

第3课时

活动三

年货的过去和现在

生1:昨天我陪妈妈上街买年货,妈妈说现在的年货比前几年多多了,她都挑花了眼。

生2:是吗?过去的年货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1.今年的年货。

让学生记下家里买回来的年货,互相说说。

2.去采访。

列采访提纲,做采访记录单。

3.作比较。讨论大家的采访记录单,把现在的年货和过去的年货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第4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入室,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

引入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律动《铃儿响叮铛》。

二、导入新课

1.从《铃儿响叮铛》进入新年的画面,并配上声音“过年啦,过年啦!”,使学生体会时间马车载着我们到了新年这一天。

2.放歌《新年好》,师生互相祝贺新年好,体会新年气氛。(课件播放歌曲伴奏及画面)

3.请同学们说说过新年有哪些活动或场面,课件展示过新年的各种活动场面

4.课件范唱《过新年》,边看边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5.学生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6、跟着范唱带唱歌结束课堂

综合课《购物的学问》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折扣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2、能比较熟练地解释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并用于生活实际。

3、培养理性消费的正确观念,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重难点:

重点:折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应用折扣合理消费。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语:(先提示课题:购物中的学问)。

同学们,你喜欢购物吗?购物时你最重视商品的哪些因素?每逢节假日,各大小商场都会推出各式各样的促销方式,你见过的促销方式有哪些?举例说一说。

你会购物吗?(会),真的,那老师就要请帮忙买东西了,你愿意帮帮我吗?谢谢!

二、课堂环节流程。

1、教学例题。

春天到了,聪明明媚,百花盛开,正是春游的最佳时机,老师也想出门到美丽的大自然走一走,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下准备工作吧。

投影一:购物我能行:某品牌旅行箱,原价215。

甲商场:买一送一。

乙商场:满100减50。

丙商场:五折。

在哪家购买合适?为什么?

2、“购物达人”过三关。

引言:五花八门的折扣方式让人眼花缭乱,商家的促销宣传,也让人心动,而具有一双敏锐的慧眼,我相信不一定能揭开折扣的神秘面纱,去看清它的真正本质。

投影:

第一关:慧眼看本质:

你能说出下列各促销方式的含义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一、买一送一;二、满100减50;三、打五折。

提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各折扣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联系与区别。

小结:商家广告宣传中的折扣往往并不等于实际购物中真正享受到的折扣,所以老师给你温馨小提示,擦亮你的眼睛,拒绝美丽的谎言。

第二关:智慧比价格。

同桌可商量讨论。三人渲板,集体订正。

小结:货比三家不吃亏,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用最便宜的价位,买到满意的产品,看来大家离“购物达人”的宝座已经不远了,给自己加油鼓劲!

话题:家乡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通过对比、辩论,找出最佳购票方案(答案合理就行,适当融合感恩教育)。

小结: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智慧更让人惊叹,知识就是力量,就是金钱,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就有可能创造奇迹。购物中价格价物价廉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老师给你二句温馨提示,捂紧你的口袋,省钱才是硬道理。

第三关:理性来消费。

引言: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作支撑,有了足够的购物经验基础,同学们是不是从此可以在各商店大买特买了呢?学生自由发言,形成共识,合理消费,理性消费。

温馨提示: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不必要的浪费。

2、总结全课:

购物是门学问,它不仅仅出现在书本上,还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我们提倡作购物达人,不作购物狂人,应把这种理念传播到每个家庭,传播给全社会的人。

结束语:爱购物,爱生活;会购物,用数学。

倡导理性消费,享受美丽人生!

板书设计:

例题:……第一关看本质第二关:智慧比价格第三关:理性消费。

甲:215。

丙:215×50%=107.5(元)。

选丙。

小学综合课教学设计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歌曲为2/4拍、羽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四个乐句各为4小节,其中第三乐句仅三小节,节奏紧凑,曲调欢快跳跃,并运用了顿音的唱法,形象地模拟了银铃般的清脆笛声,悠扬动听。第二乐段共有五个乐句,第一、二乐句采用了切分音和顿音,使得音乐舒展和跳跃,每句句未呼应式的手法表达了孩子的欢乐喜悦的心情。第三乐句只有三个乐节,旋律以模进的手法逐渐地把歌曲推向高潮,第四、五两个乐句是前段的第三、四乐句再现,最后的悠扬的笛声结束。

学情分析。

学生弄融入到学习中,而且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能力目标: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唱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3、情感目标:能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狼的反思教学反思

歌曲《夏夜》的教学目标是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学会用天真、纯朴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同事能用自然的有节奏感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在于他人的合作表演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我在导入中运用到聆听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在听中走人“夏夜”,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去。同事师用歌词作为谜面让学生猜出主人公是“萤火虫”这一环节主要是营造氛围,同时以猜谜的形式设置悬念,让学生更加的感兴趣。而美丽夏夜图片的出示,也更好的为学生的想象提供的空间。就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在画面中去寻找那夏夜的感觉吧。因此这一环节一定要“实”,要让学生确实感同身受才行。

在歌曲演唱声音上,可以让学生用手去模仿萤火虫飞舞的样子,通过手势他们能很快明白几个跳音应该如何去唱。而歌曲中连贯的部分,我也为它设计了动作,这样的边动边唱方法不错,效果也很好。只是这样的动作不宜多贵在“精”

因为动作过多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而在声音上很明显的会有小毛病出现。由此看来,老师在备课是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精雕细琢啊!

歌曲中的二声部演唱虽然不是很难,但学生要在后半拍整齐的进入也是需要花些功夫的。所以,在次我先让学生先听第一遍,问:“加了些什么词?是在哪里加的?”再听第二遍,问:“是第一声部的那个音后面加的?”这样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二声部,然后再让学生试着唱一唱,多数学生能很快的.唱出来。能唱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在音量和音色上对学生提出要求。通过老师的语言上的引导和范唱上的听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出“回声”的效果。

教学反思的反思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把在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进行梳理纪录的过程。作为一种“接地气”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式,近年教学反思越来越受到重视。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的目的当然不仅是成为名师,但不管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位教师确实应该时常反思自己。

人,正因为擅长反思,所以才能发现一些其他动物看来司空见惯物件的特殊用途,并用之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工具,进而改变自己生存环境。夜深人静时盘点一天的得失,审思自己的作为,人才可以走的更远、更稳。正因为吃了一堑,所以才长一智。如果一个人重复犯同样错误而毫无改进,那么至少可以这样说,他没有好好的反思自己。教学上也是如此,写教学反思确实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复类似的错误,进而不断地走向新的高度。但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能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呢?我认为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和叙事型反思比,问题型反思具有以下的特点:关注预设和生成,即上课时教师会带着问题教学,课后教师对自己的预设和学生知识生成之间的矛盾和差异进行分析和比对;教学除了关注点,更关注面,力求寻找具有共性的因素和问题,关注问题后的问题;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兴趣;反思聚焦于某一个教学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不是全面开花。

如何让自己的反思更有质量?我认为除了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外,还要多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这样就容易在一些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和冲突,就能站在更高的教育视野上看问题,避免陷入重复、低效反思的窠臼。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愿意跟着成人的语调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听故事,初步了解儿歌内容,对参与活动感兴趣。

二、听辩并尝试用不同的语调朗诵儿歌中的对话。

三、尝试用不同的语调朗诵儿歌。

四、游戏:

“找妈妈”,边做游戏边朗诵儿歌,沉浸在美好的体验中。

亮点:

1.从孩子们参加此教学活动的表现与反应来看,教学目标的定位及重点的把握是比较恰当的,儿歌内容的选择也很适宜。

2.从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师幼互动的角色审视:最吸引孩子们的是形象逼真的教具——小蝌蚪;最不漏痕迹的引导是学习新词——游来游去;孩子们最投入的环节是帮助小蝌蚪呼唤妈妈;最自然的是环节之间的过度——学词、学句、学整首儿歌;最令孩子们自信的是朗诵效果——在十几分钟内所有的孩子都能整首朗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足:第一次组织教学,对象是熟悉的本班幼儿。在最后请幼儿“变”成小蝌蚪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蝌蚪”一个一个分发到每一个孩子手中才开始游戏,不但时间拖延太长,是幼儿的情绪有所跌落,最主要的是没有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第二次组织教学,对象是不熟悉的孩子。

我改进了让“小蝌蚪”们在立体的“水草”上展示在幼儿面前,方便幼儿自己去拿,既节约了时间又使游戏场景更吸引人。但孩子们朗诵儿歌不太积极,在舞蹈上也“游动”不开,显得教拘谨。第三次组织教学加入了适宜的音乐,孩子们果然奔放了许多,能按照教师预想的那样一边大声朗读儿歌一边游来游去了。但有个别幼儿游到了“池塘”外边,我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巧妙得将他们唤回。这成为了我今后组织教学时的重点改进之处。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谈话活动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给幼儿提供发展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语言环境,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为幼儿提供宽松的、互动的口头语言交流环境。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幼儿“想说”“敢说”的环境,是可以随时大胆质疑提问的环境。教师要避免由于过多关注孩子发展中的语法问题而不断地打断孩子的发言,避免在语言活动中教师疑问到底,不给孩子质疑的空间,要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断的大胆运用中得到发展。

再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正规性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活动要给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留有空间,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绘画要贴近儿童的世界。

(2)绘画要前后呼应,有连贯性和“说”故事的效果。

(3)文字适合念出来听,具备朗朗上口、生动、简练等要素。

(4)文字与幼儿的理解力和生活经验相适应。

综合课教学总结

引导语: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亮点课程。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科教学总结,欢迎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门亮点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把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教研室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严抓课程管理,以管理促进课程实施,向课程实施要活动实效,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常态管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1.健全机构,科学规划

2.完善机制,建立奖惩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为此,由综合实践活动大课题组,根据学校教师工作考核的相关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开发与实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和要求,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工作职责。为了督促教师认真履行这些工作职责,大课题组的人员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要对教师的计划、总结、活动方案等工作进行评价;对活动期间的教师工作情况、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好相关记录;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我们还定时开展综合活动实践课研究,以教研课、示范课等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评定;在日常教学中,不定时地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要求教师对活动中的过程性材料做好整理和收集;在取得对综合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的前提下,我们还把教师对工作职责的完成情况,学期教师的工作考核联系起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不断地完善各种管理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和研究。

3.开展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建设教师队伍。课题组在加强自身教研的基础上,以青年教师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有效形式,开展全员培训,以点带面,加强课程实验教师的辐射效应。开展研讨式教研活动,组织案例分享交流,定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观摩课,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目标、基本原则及其教育评价,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享受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二、以校为本,以生为本,进行常态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将无从谈起。近两年来,我们把课程资源常态化建设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核心,基本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常态化开发。

1.开发课程资源

近几年,我们从设置综合实践作业入手,进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探索之中。为了在全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组织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经常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评价竞赛。在一次次的学习、活动与研讨中,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贴近生活的各种实践活动为课程资源,突出了主题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

2.开发活动资源

在具备了完备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学生的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活动资源上做出很大的努力。我们主要从二方面着手:一是充分盘活校内资源。首先,加大实验室、探究室、机房、图书室等的开放力度,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各课题组合理规划,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发组织并利用学校硬件设施进行活动实践。其次,学校不遗余力地在拓展学生实践活动渠道上下功夫,拨出专门经费新建泥塑活动室、机器人活动室等特种教室等,并利用上级部门提供的有利条件完善特长教学所需的设备。再次,学校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选修课资源开发的广阔前景。学生有多彩的个性,有多样的需求,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开放的、民主的课程体系。

3.做好资源管理

课程资源的开发很不容易,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管理工作。首先,我们建立了课程资源库,对课程资源进行储备和管理。课程资源库既相对稳定,又动态更新:老师、课题组开发出的新资源随时可以充实进来;那些可操作性不强或者价值不大的主题也可以随时更新。这样,既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新陈代谢”,又实现了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常态化建设。

其次,我们还在校园网上创建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为学校综合实践的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理论研讨、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我们的这一网页包括课改动态、活动剪影、理论导航、计划总结、论文案例、活动设计、课程资源等栏目。

三、 与学科教学相结,两条腿走路,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常态化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开放型的教学活动,它打破知识界限,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增长的可以是课内所接受的知识,也可以是课外或其它活动中所得到的技能或经验,在知识与技能的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注重把课堂与课外结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做到“两条腿走路”,让综合实践活动更生动和多彩。

1.我们尝试通过“学科综合法”, 实施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习,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实现活动课程化,在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搭起了桥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要求所有教师都有为学生解释和介绍的义务,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指导学生课外实践的义务。在将环境、科学、综合、信息技术等学科组成一个大的教研组的基础上,要求每位教师能够与班主任沟通、与其它学科教师协作,共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如科学的科技发明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中课外调查活动,都与班主任的协作密切相关。在做好教师间协作同时,我们要求所以主教综合实践的教师能够参与多学科的教研活动,鼓励老师跨学科研究,在完成本学科的课内研究的同时,将学科之间的相通之处能融会贯通,不断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成为指导学生课内研究的名师,也成为指导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优秀辅导员。

2.实小有着多年的特长教育历史,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让特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课程,我们在自编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吸收有特点、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各种特长兴趣小组,我们先后成立了包括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泥塑、十字绣、象棋、围棋等二十余个小组,每周二的兴趣小组活动已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也成为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最便捷、最感兴趣的主阵地。

四、教研结合,初显成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我们首先注重的是“教”,也就是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有实施才有实效。同时,我们还重视抓好教研工作,以教研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每周的校本教研,我们都安排一部分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每个月的集中教研,我们都召集各所小学的教研组长,就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商讨对策;每学期,我们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或优质课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这样,以“研”促“教”,以“教”来体现“研”的成果,我们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学生的变化。首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这就带动了语、数等科目学习成绩的同步提高。从而,在师生中形成了“乐于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乐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较大发展。活动中,我们强调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索”、“创造”,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展。第三,学生主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得到了增强。

(二)教师的变化。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活动中,老师们对学生的表现常常赞不绝口,由此带来的直接变化是,教师以往那种“以我为主”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开始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开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发主题,开展活动。其次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了切实发展。“校本”课程给了教师更大的灵活性,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校本化、常态化的课程资源建设,使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第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行动”三部曲:新的课程理念让我们心动,学生的进步让我们激动,取得的初步成效更让我们坚定了“行动”的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常态化建设,努力探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高效实施,争取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再上一个台阶。

本学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工作。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活动,效果显著。现将我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自己的'感受总结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我在设计课程中没有将课想得那么复杂。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观察、体验与思考,从发现中提出问题,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

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好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这个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的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毫无拘束的争辩,在争论中认识,在争辩中深化。这对于我们也提出了一个严厉的挑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

二、给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舞台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对于我设计的这些主题,一节课完成是不现实的,为此我一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有足够时间、空间,深度参与实践过程,获得丰富体验。

在准备阶段,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在教室里讨论,由我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做出活动方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孩子将模糊的问题有效合理地表述出来,并帮助与指导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在实施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经历与体验。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还有安全问题,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一些指导,对一些必要的专题讲解和方法的介绍,并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组织活动小组,确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题及内容,确定研究的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精心设计过程,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调控。在综合实践中,研究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活动过程中的计划、活动成果的构想,都完全在学生自己手上。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结果,而重过程,只要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成长起来了。

种太阳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歌曲《种太阳》是四年级第八课的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在学唱歌曲之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你的理想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在教唱歌曲时,我感觉到学生对歌曲的难点掌握不好,就重点解决了难点。在教唱上效果好了很多,我在你课前给学生准备的一些资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范唱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在小声的随着唱,于是我采用了听唱法,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为后来的音乐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分析讨论环节中,让学生先讨论歌词的大胆理想、以及这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精神,讨论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流畅地、富有天真童心地演唱歌曲,此时的演唱就别有一番风味了。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歌词所要表达的含义,理解了理想的重大的意义,也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也对歌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实践活动是分组进行的,每个组都要为自己的演唱表演设计一种演唱形式,经过小组的讨论,每个组都设计出具有自己的特色的演唱形式。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按着自己设计的演唱形式来表演,表演后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这样从设计―到表演―到评价,进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满足了表演的欲望,整节课我围绕课题“种太阳”来设计活动内容,安排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突出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性。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鼓励法,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体验到了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合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感受着、收获着,同时我也感到了一种快乐。

综合课《购物的学问》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选自《品德与社会》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单元以“聪明的消费者”为主线,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了解生活,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教育学生从小爱生活、会生活。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商店》,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既承接前面的内容,又为下面的《我是理财小能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本课的内容来看,由三大板块组成。第一板块是“价格的秘密”,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个人经历层面让学生了解一些购物常识,它是后两个板块的铺垫。

第二板块是“买东西看什么”,从个人实践、走访调查的角度强调了学会选择,学会比较,买自己需要的,旨在让学生学会做聪明的消费者。第三板块是借助三无产品以及发票,旨在让学生能明明白白地购物。

《购物有学问》这个教材,能促使学生走进商业场所,走进社会,了解购物这种常见的社会现象,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并体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正确的购物观念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儿童正处于主动消费的萌芽期,许多消费领域都开始渐渐涉足,其消费价值观尚处于模糊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本课的内容正符合孩子实际生活需要,因此,是孩子们乐学、愿学的。多数学生对于购物、消费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仍然缺乏较系统的认识。加之社会物质环境的不断丰富、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断优越,学生的消费比较盲目,“乱花钱”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热闹的市场始终是吸引学生的眼球的。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掌握基本的消费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常识。

行为目标: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课的重难点:由于学生缺乏对购物知识的了解,因此让学生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使学生学会选购商品的初步常识,逐步形成独立的购物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法。

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真实的生活;对于教学而言,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是有意义的教学;也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是有效的教学。所以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让教材融进生活,让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创设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小课堂”体现“大世界”。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我将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根植现实――课堂中的“肥沃土壤”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按照表格所列的方法调查商品价格的变化,课中分小组讨论,汇总并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事实面前,明白价格变化的原因。

二、快乐辩论――课堂中的“温暖阳光”辩论,让学生明理,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价值观。

三、情景体验――课堂中的“甘甜雨露”在创设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消费者角色,在体验中加深认识,从而明白如何成为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商场,激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将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切入新课。课件出示:购物场所的分类照片(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交流在这些地方买东西的感受,引导归纳,得出大型商场环境舒适,物品齐全;超市卖场方便快捷,货真价实;农贸市场食品新鲜,经济实惠;批发市场名目繁多,真假要辨。相机揭示课题,“购物的学问”。(板题、读题)本节课一开始便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回顾自己的生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学习的探究的欲望,这也遵循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儿童的方式去探究。”

二、调查汇报,体验生活。

这一块面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出示在不同的地方买的同一块橡皮,请学生你猜猜它们的价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购物场所不同,价格就可能不同。

适时交流课前调查,顺利转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2、价格的学问课前,我布置学生调查商品的价格的变化,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调查表来引导学生讨论商品的价格会发生哪些变化,并记录下研究的记录结果。最后教师总结:由于价格是由变化的,所以买东西时要注意:价相近,比(质量)质相近,比(价格)质价相近,比(售后服务)。由于教学充分调动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样学生了解了商品变化的原因,就可以在现在和将来的购物中更加主动,同时了解和掌握这些商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感悟。因此,课前让学生调查,课上教师以此为辐射点。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他们的体验会更深。整个教学环节紧扣重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三、小小辩论,互动明理。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价廉物美,便宜也有好货“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让学生开个小小辩论会,利用自己的调查所得,现学现卖。

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把想到的、看到的都作为自己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辩论会的基础来自于生活,能引发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让学生明辨是非,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得到了尽情发挥,继而形成正确的购物观念。

四、出谋划策,集思广益。

购物的学问很多,参与了一次家庭购物的你,有哪些金点子告诉大家,怎样才能买到又实用又便宜的商品,汇报金点子。:在激励的情境下,让学生敞开心怀,去畅谈自己的经验,让学生掌握购物的知识。

五、现场模拟,体验快乐。

在学生了解了这些方法后,教师组织在班上开一个小型商场,定好每件商品的价格,要求学生在其中购买到便宜、实惠的好商品,评选“聪明的顾客”。

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设身处地,感受购物快乐,使得学生在课后,面对琳琅满目商品,纷繁多样的促销手段,能“货比三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购物品质。

小学综合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如何整理资料、利用资料。

3.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4.参加除旧布新的打扫和布置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体会助人为乐与互助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5.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让学生感受过年的热闹景象,教育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除旧换新大行动。

生1:要过年了,人们都忙着打扫房间,迎接新年。可是我家邻居齐奶奶,她家只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要是能为她做点什么就好了。

生2:我们可以去帮齐奶奶装扮房间,把过年的喜庆气氛带进她的家。

1.参观齐奶奶的家。

学生说说齐奶奶的家一共有多少个房间,分别是什么,基本情况是怎样的,以及帮她布置家的时间。

2.做准备。

罗列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列清单,准备工具。

3.动手布置。

学生开始打扫房间,布置房间。

第2课时。

活动二。

不一样的新年习俗。

生1:昨天电视里播放各地庆祝新年的节目,我发现许多民族过年穿的衣服和我们不一样。

生2:是吗?我们一起来找找资料,把两个民族不同的过年习俗做成对比卡片,向同学们做介绍吧!

1.说说自己民族的新年习俗。师:回忆一下自己每次过年的情景。学生说一说,讨论。

2.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新年习俗。

通过看书、看录像、上网,了解其他民族的一些新年习俗。学生汇报资料。

3.归类整理。

师:大家找来的资料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整理吧!学生把资料分成几块,分块整理。

4.做对比卡片。

学生把资料做成对比卡片。

5.作介绍。学生介绍。

第3课时。

活动三。

年货的过去和现在。

生1:昨天我陪妈妈上街买年货,妈妈说现在的年货比前几年多多了,她都挑花了眼。

生2:是吗?过去的年货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1.今年的年货。

让学生记下家里买回来的年货,互相说说。

2.去采访。

列采访提纲,做采访记录单。

3.作比较。讨论大家的采访记录单,把现在的年货和过去的年货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第4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入室,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

引入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律动《铃儿响叮铛》。

二、导入新课。

1.从《铃儿响叮铛》进入新年的画面,并配上声音“过年啦,过年啦!”,使学生体会时间马车载着我们到了新年这一天。

2.放歌《新年好》,师生互相祝贺新年好,体会新年气氛。(课件播放歌曲伴奏及画面)。

3.请同学们说说过新年有哪些活动或场面,课件展示过新年的各种活动场面。

4.课件范唱《过新年》,边看边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5.学生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6、跟着范唱带唱歌结束课堂。

aieiui教学反思aieiui教学反思

20__年12月15日,我参加了济宁市语文教学能手比赛。13日的下午抽签确定上课的内容。我抽到的上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一天多的时间,既要熟悉教材,设计教案,又要制作课件,那紧张是可想而知的。虽说有近25年教学经验,但也不敢轻视。若说连做梦都是“圆明园”,那是毫不夸张的。历经潜心地研究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心地制作课件,于15日那天成功执教了此课。至于成绩如何,且不评说。就执教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堂课,经过反思才能促进教学。一堂展示课,更需要反思,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成长自我。为此,我对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进行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是一个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所以,“圆明园”这一“毁灭”的悲剧,更能激起学生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内容为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两者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这就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其昔日辉煌景观是教学的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据此,本课教学设计紧扣“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以读为本”“以读促情”,“以情为本”“以景激情”“以史激情”之理念,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的原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在阅读中有所悟,在阅读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落实这一理念,让学生历经“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教学流程,使学生“爱之深,恨之切”的情感,在阅读中飞扬。

一、激情导入,走近圆明园。

上课伊始,开门见山地板书“圆明园”三字,齐读后,让学生就了解“圆明园”的有关信息作以简单的介绍。而后,教师补充相关资料。特别针对“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与当时上课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比较(我临时速算出多媒体约200平方米):圆明园占地面积是多媒体教室的1700倍。就是如此,学生也不可能立刻建立圆明园占地多大的概念。我就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思考多媒体教室的10倍有多大,然后依次思考100倍,1000倍,10000倍,17000倍,最终,让学生对圆明园占地面积之大有初步的概念。

学生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后,我深情感叹道:“同学们,就这样一座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1860年10月,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毁灭’了。”感叹的同时板书“的毁灭”三个字。至此课题目板书完毕。再让学生齐读课题,并强调“毁灭”要读得低沉、哀缓。

而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辞动而情发。”学生“爱”“恨”之情感得以初步激发,已引导学生走近了圆明园。

二、以读激情,走进圆明园。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并作简单的批注。教师巡视点拨后,开始引领学生走进圆明园。

首先,读悟第2自然段。让学生在文本的对话中,在课件演示中理解“众星拱月”之“独具匠心”的布局特点。

为让学生对圆明园建立整体美,课件播放圆明园复原视频,教师随课件声情并茂地解说:圆明园被誉为“万圆之园”,它是我国无数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园中著名景观达145处,风格各异,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至此,教师引领学生跟随作者走进圆明园,尽情地饱览了“恍若月宫”的奇景。

再次,品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课件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典型图片,让学生对当时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而赞叹。

最后,引导学生回归朗读第2、3、4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文本载体的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教师悲愤地说:“但是,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已灰飞湮灭。华丽的殿堂楼阁已成一片废墟,让人流连的美景人们心酸的回忆。园内的奇珍异宝,有的被毁坏,有的流落他乡陈列在别人的博物馆里。这是为什么?是谁毁灭了美?是谁毁灭了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圆明园?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愤慨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东西,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引导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然后,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犹如走进圆明园,目睹了英法两个强盗的无耻行经,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英发联军的滔天罪行深深烙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三、升华情感,走出圆明园。

教师过渡语:“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不!”出示第1自然段,抓住两个“不可估量”重点领悟。

教师荡气回肠地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引出)落后——就要挨打!”此时,学生会感慨万千:对强盗的刻骨之恨,对祖国的深切之爱。在老师的激情下,让学生拿起笔将内心的话语记写下来。写后,让学生带着或赞美或痛恨,或激昂或哀痛,读一读自己的感慨或抒怀。教室里想响起的阵阵掌声,将课堂推向高潮。

此刻,屏幕上出现八个大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的预案是让学生齐读而升华情感。然而,我的灵感顿生:让学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拳,一起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声音回荡在气宇轩昂的教室里,这声音回荡在情绪激扬的每个学生的心头!

一堂课结束了,这是一堂“爱”与“恨”的课,这是一堂“赞美”与“愤恨”的课。一堂课结束了,可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却飞扬起来。

总之,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力求着眼于自主阅读,致力于课堂优化,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送石头宝宝回家》综合课反思

石头是不会说话的这众所周知,但却有人不这样认为,他是谁?我们的孩子。他们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这一切对我们老师在教育上有很的启示: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运用这一特点进行教育,如:用拟人化的口吻于幼儿做游戏,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有效的多,它能使幼儿保持愉快的心境,同时把教育的要求顺利转化成幼儿自身的需求。今天我就是运用石头和他们聊天做游戏。

案例:

首先运用幼儿想春游的思想和他们以春游的形式进场,并在进场前告诉他们:要跟着妈妈,如果走丢了妈妈会很着急的。进教室后(布置有一堆小石头)自问:呀,石头宝宝怎么跑这里来了,这下她的爸爸、妈妈要着急了。(和前面与幼儿的交谈成呼应)请小朋友每人捡块石头抱一抱好吗?幼儿看到弱小的就会很乐意的去帮助,我还请他们和小石头亲一亲、摸一摸,在亲和摸中让幼儿感觉石头的软硬度、光滑度、大小、颜色等,比较完后做一小结进行巩固。然后向他们提出:天黑了该送宝宝们回家了,自然引渡到计算:如何放石头的过程,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要求放,然后进行连接。幼儿完成这一切后,又请幼儿与小石头说再见,自然过渡到第三部分健康:踩石头。

分析:

本活动在幼儿的配合下完成的.比较成功,第一部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第二部分幼儿通过观看教师操作和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1――6的数数。并且学会了和同伴共同完成作品。第三部分让幼儿亲身感受赤脚在石头上走的感觉。

反思:

活动中我也看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虽然能随着教案流程往下走,但在第二部分摆放石头方面将的不够清楚,幼儿的操作出现了一点乱。在以后的活动中我想我会再努力的构思好,使整个活动更能吸引幼儿。做到:一、《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幼儿探索的对象。二、结合小班幼儿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根据《纲要》中各领域的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

《燕子》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正因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正因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同样的,让学生担任主角,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充满情趣的春天,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就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思维活了,语言丰富了,课堂也就精彩了。何乐而不为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二)《燕子》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可爱的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有的飞到柳枝间,还有的停留在远处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完美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用心性。在教学中适时的插入课件,以更好地帮忙学生明白文本资料,学习写作方法。

二、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彰显师生的风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能够展示的机会,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透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刻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潜质,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在课堂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春天的完美,借助具体语句来想像燕子的优美姿态,并把想象的资料,用自己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从而到达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有待于改善的方面:

一、链接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积累。教学中,出示了燕子的相关资料和与燕子相关的文学作品,也让学生汇报了自己对燕子的了解,与生活实际巧妙的建立联系。但课后感到在教学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还能够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会将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不仅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的凝练,精准,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个更高的目标。

(三)激发兴趣学以致用平等对话激发联想。

这天新学期的第二天,我上了《燕子》一课。我认为本课透过掌握教学目标,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说话,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有实效。

一、激发兴趣,引导说话,学以致用。

开始我出现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先问学生画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学生说是春天。画上画着才长出嫩叶的垂柳,柳树随风飘着。地上开着各种颜色的鲜花。小草也绿了。之后我出示一只正在飞行的小燕子。问学生画面还有什么?学生说小燕子。我请学生来描绘一下小燕子。有学生就唱起了《小燕子》的歌,其它学生也跟着唱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到那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那里的春天最美丽。看着孩子们唱着儿歌,我十分欣喜,正因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之后,我请学生们描绘一下画上的燕子。学生说:“燕子披着一身黑色的羽毛。”有的说:“燕子的嘴巴尖尖的。”有的说:“燕子的爪子细细的。”还有的说:“燕子的肚皮白白的。”我让学生打开书本读读第一自然段资料,同时提醒学生思考书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写事物必须要抓住特点。我透过适当的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之后,我让学生继续观察,发现作者写燕子还是按照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我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来说一种动物。结果学生说了兔子、鳄鱼、乌龟等。有学生说,“一身白白的毛,一双红红的眼睛,一对长长的耳朵,再加上一条短短的尾巴,凑成了可爱的兔子。

”立刻有学生补充“兔子还有一个特点,三瓣嘴。”有学生说,“一身又厚又硬的皮,一个又长又大的嘴巴,一口锋利的牙齿,加上一条硬而有力的尾巴,就是凶猛的鳄鱼。”有学生说:“三角形的头,一个能伸能缩的脖子,四只脚,加上背上背着厚厚的壳,就是慢吞吞的乌龟。”我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激发联想。

在学习飞行中的小燕子的各种姿态这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你们就是春天里活泼可爱的燕子,请你们尽情地飞翔吧!”之后,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在微风中,在阳光中……”读完第三自然段,我说:“我想采访一下小燕子们。”我对一个学生说:“小燕子,你在空中飞行快乐吗?”学生高兴地说:“我很快乐!”之后我问:“你在空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说:“青青的禾苗,高高的柳树,红红的花。”另一个学生说:“我看到了桃花涨红脸,迎春花笑弯了腰。”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农民伯伯在播种呢!”“我看到小朋友在放风筝。”听着学生们的充满丰富想象的回答,我心里充满了感动。之后我又问:“小燕子,你唧唧地叫着。你想说什么?”一个学生说:“我想说春天真美啊!”我问另一个学生说:“小燕子,你唧唧地叫着,你唱了些什么?”一个学生立刻唱:“小燕子,穿黑衣……”

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用心营造良好氛围,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想飞多高,就飞多高。

《燕子》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在《燕子》这课书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一课一练,在让孩子们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的同时,教给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

一、比较体验,学习课文,提高写作技巧。开课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口头描述看到的燕子的外形,然后我再把课文中对燕子外形的描写读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一下谁描述的燕子可爱美丽。这样学生都说老师说的燕子生动具体可爱,让人一听就有一种喜爱之情。于是,我再让学生打开书,读第一自然段,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燕子的外形?作者在描写燕子的外形时,都用了些什么好词语。自己刚才的`描述中哪些地方不如作者。设置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读就明白了。有的学生说作者不仅观察仔细而且描写也很用心。我们平时写就是简单的写有羽毛,有翅膀有尾巴,而没有用一些好的词语去去修饰,所以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感觉。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接着启发他们描述一下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这时学生纷纷动口有的说:“一身雪白雪白的毛,一对红红的眼睛,一张三瓣嘴,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短短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联系生活想象,理解词语。在学生学习二自然段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赶集’一词,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每逢过节街上超市里的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学生都知道人多。然后再让学生想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来到一个地方,展示自己的风采,赶集一词就很容易理解了。还有燕子飞倦了停歇的情景,我让学生联系音乐课上的五线谱,再结合图观察,就能想明白作者为什么把燕子停的样子想成是音乐线谱拉。

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者细腻的笔法,不知不觉积累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一种写作方法。

《猫》教学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

《大熊猫》是一篇说明文,第一自然段总写大熊猫是一种最可爱的吸引人的珍奇动物,后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说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伊始,我出示大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形,以此调动学生的热情,为全文教学创设良好的“乐学”氛围。

二、以读为本,以读促讲。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阶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学时,我运用了齐读、指名读、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书声中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引导感悟。教学时,我让学生图文结合,以及板书,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可爱的外形,以及它吃竹叶的可爱样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四、注重学生的词语积累的训练和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运用文中叠词对大熊猫的外形进行填空式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以此强化学生的词语积累的运用。同时在课外知识的延伸上:我让学生收集大熊猫的资料或给大熊猫画一幅画,这样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这节课,不足之处也还很多,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读得不够充分,不到位,精读部分能读懂,但感情还不够投入,这些都待于今后加强指导,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燕子》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令人满意。课堂中往往唱主角的就是几位同学,一些同学往往处于一种无言的状态,这是让做老师的感到比较揪心的。

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燕子》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昨天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课前我就向王老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燕子》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明快,短小精悍,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给早春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插图范画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教学开始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时,学生通过观察范画展示的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再通过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说像五线谱,为什么说它们就像唱着春天的歌。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二、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

不足之处:

一、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得不够。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

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课堂中,教学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会让学生的思路得到打开。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二、教学语言运用不够精准。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富有感召力、吸引力。课堂中,教学语言运用的好,能不断丰富学生想象,促教学的形象性,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

《学会反思》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皆在鼓励学生要善于反思、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二、精练自己的教学语言。一些问题之所以学生没有回答上来,也有可能是老师的引导不到位,教学语言的指向性不明确造成的。

三、在直播时,多设置一些简单、可操作性强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最后可以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从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