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1 23:08:04 作者:笔尘

优秀作文的句子通常流畅精确,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有人喜欢毛娃娃,有人喜欢玩具车,但是我最爱喜爱的玩具可和大家的不太一样,我最喜爱的玩具,是妈妈送给我的一个小枕头。

我的小枕头是橙色的,正中间还有两只可爱的小熊,可漂亮了。它看起来方方正正的,但是里面塞满了棉花,摸起来软软的舒服极了。

别看它只是一只小枕头,我可离不开它呢!有一次下大雨,家里没有人,我一个人缩在房间里,非常害怕。这时候,我摸到了我的小枕头,赶紧把它抱在怀里,对它说:“小枕头,你是不是也害怕呢?我们一起抱着就不会害怕了哦!”有了小枕头的陪伴,我慢慢也不再害怕了。

就这样,小枕头成了我最喜欢的玩具,我每天一回到家就想抱着它。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滔滔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国王君主……他们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给后世子孙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让我们深深的记住了他们。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身披白袍,手拿一柄朱雀羽扇,颇有一股神仙气概。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辅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了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的远见常识和治世之策很高明,令人敬仰。

如果问我为什么佩服诸葛亮?那我会肯定的说是他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忠、勤廉、爱兵爱民让我敬佩。

历史上的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善发明,可说是人与神的结合,他的博学多才、聪明智慧让天下人折服。

在电影《赤壁》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三天造好十万只箭,但他胸有成竹,显得十分轻松,还有心情喝酒、弹琴。真是搞不懂他要干什么。但是他早已知道三天后有大雾,巧妙设计,不费一兵一卒方可“借”到十万之箭,让周瑜无话可说。这是他智慧的体现,让蜀、吴两国军民震惊。

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扶持刘禅坐天子。以他的能力和影响,完全可以废掉刘禅自己当皇帝,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不忘刘备的知遇之恩,一心投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集忠义于一身令后人叹服。

诸葛亮还是一位“爱岗敬业”的人,虽然说他高居丞相之位,但朝中大小事必躬亲,事事都要操心。因为工作繁忙,累坏了身体,只活了五十多岁。其次是他爱兵爱民。他生前办案公平公正,体察民情,约束贵族官吏扰民害民,他经常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兵民爱戴。还有就是他的廉洁,他虽然掌握大权几十年,但他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死后留下家产甚少,令官员们为之动容。去世后蜀国人如丧父母,彻夜同哭。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顷刻间,南唐亡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他只是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家的方向,他只能无言。

他是一位诗人,一个仇比江水更多的诗人,不然他怎么会吟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千古名句。

然而他只是一个诗人,他不该为帝,不该君临天下,他不懂什么治国方略,更没有什么远见卓识,然而这样一个诗人,却被那硝烟战火湮灭。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身为阶下囚的他是多么的委曲求全,即便是在梦里,也只能一晌贪欢,沦为亡国奴的耻辱他怎么会忘记?对于故乡又何尝不会思念?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发出“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可是人们对于他的只是唾骂,而没有人会了解他这个李后主的苦衷。

其实,他真的是一个大善人。要不然,当大宋兵临城下时,他怎么会连仗也不打就出来投降,因为他知道,如果两军兵戎相见,百姓就会陷于水火之中,为了保全臣子和百姓们不受伤害,他选择了放弃皇位,放弃江山。当“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传到夕日臣子耳边时,他们的一句句“政事不修,纵情声色,也都化作一滴滴眼泪,潸然而下”。而正是这首诗让他失去生命。

因为他的心慈手软,他丢了江山,可若不是这样,又怎么会成为一代诗人?又怎么可能写出如此凄婉之作?他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得到的却是更多。那些流传下来的千古佳作,就像鲜花一样芳香,我知道那是他生命的延续。而那才是他真正的生命价值的所在。

但愿有一天他能明白,他生命中流淌的不仅仅是亡国后的深哀巨怆,他的生命里也有芳香,也有后人的赞叹与喜爱!而不是望着那一轮明月,望着家的方向,寂寞的吟唱: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

某一年,当时沈园中应是百芳争艳的时节吧,才华横溢的陆游娶了秀美柔雅的唐婉,过得幸福安宁。

又一年,应当是残灯听落花的时节吧,陆游心爱的唐婉因为“二亲恐其惰于学”遂将唐婉赶出家门“放翁不敢逆尊者意”泪眸中,他依稀的唐婉碧裙拽地。

两年的时光一晃而过,陆游不记得梦过唐婉多少次,两人终究难舍难分,多次私会,不想陆母发觉,,陆游是个孝子听取母亲之意娶了另外一位女子,最后的悠悠情思也被陆母这样斩断。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一生仕途坎坷,遭受排挤,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而一首《卜算子·咏梅》也表达了他“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如梅般高洁品质。

陆游的一生力主抗金,早年便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二十岁的放翁意气风发。

“失夜卧枕戈,睡觉满身霜。”陆游在自己的诗中寄托一缕又一缕的对祖国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前途的满腔愁绪。

他是英雄,提起笔来,挥毫诉出一首永流千年的佳句;。

他是英雄,拿上剑来,击狂胡草军书杀敌报国。

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岁月斑驳了过往,人是抵不住时间消磨的,哪怕是陆游。

人终究是会老的,一一生力主抗金的陆游,如今壮志难酬,却已斑白了两鬓,旧日的战袍也被那尘土所盖,锋利的宝剑也被那多年的锈迹所封。他们的主人也早已半面尘埃,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化为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窗外的冷雨,泼打着梦,耳边分明是千乘万骑的声音,落得这般境地,放翁不为自己悲哀,却依旧牵挂着国家安危。

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抗金之志,苍白了自己一生的陆游,在最后的遗愿中仍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多想,踩着那千年的月光,踏过千年的平仄,去读疼那半是当年是放翁,去读疼那“粉壁醉颗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既有雄浑豪迈的大将风范,又有凄婉温柔的儿女情长;。

既有要遣天健儿唱的气概,又有一夜小楼听春雨的情调。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600多年前的大明王朝,一个12岁的少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石灰吟》,而他,就是巍然屹立史册的民族英雄于谦。

人格是诗的灵魂,诗是人格的写照。

而“清白”二字,就是于谦一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格品质的最好写照。

古往今来,漫漫历史长河中,能够真正做到“清白”二字的君臣将相又有多少人?

但是,于谦做到了。他不仅做到了,更成为一生清白的象征与代表,他一生都在践诺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誓言。而他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清白正是我为之折服的原因。

在他所挚爱的家人面前,他留下了清白;在普天下万千民众面前,他留下了清白;在追名逐利、陷阱重重的官场之中,他留下了清白;在小人当道、奸人得逞的皇朝之中,他留下了清白;在时事风云激荡、朝廷孱弱衰微的时代,他留下了清白;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悠悠历史中,他留下了清白。

这样的于谦,这样的清白,怎能不让人为之倾倒?

在我看来,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着冲天的豪情壮志,有着迎难而上藐视死亡的大无畏风骨,有着挺立于动荡时局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精神,有着庙堂忧国心系黎民的君子情怀,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人格。

于谦,走的是堂堂正正的人生,树的是清清白白的灵魂,留下的是淡淡雅雅的人格馨香,而依旧回荡在今人耳边的是那铿锵有力的《石灰吟》。

何处觅清白?恍惚中于谦迎面走来。

(本文荣获“文心杯”全国中学师生作文大赛学生组二等奖)。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初一作文字

泱泱大国,为数中华。观历史洪流,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无数的奇才、妙士。他们如繁星一般,炫亮夺目;而我的至爱,那朵极度耀眼却又短暂的流星——郭嘉,便在其中。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杰出的谋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民间称他“天生鬼才郭奉孝”,曹操称他是自己的“奇佐”。罗贯中称他:“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郭嘉在21岁时,在好友的推荐下,投奔到了袁绍帐下。袁绍以厚礼待之,但数日后,郭嘉便发觉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毅然离去。就这样郭嘉一直闲赋了6年…直至公元196年,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共论天下大事。当曹操就天下形给向郭嘉问计时,郭嘉一语道破要害。曹操又询问郭嘉,作为谋士,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郭嘉说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郭嘉明晰透彻的分析,让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事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郭嘉对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197年,当曹操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一般情况下,曹操对郭嘉是言听计从的。但只有一次,他没有听从郭嘉的意见,结果犯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那就是在199年放走了刘备。刘备投靠曹操后众人一开始都建议杀掉他,以绝后患。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见一致,认为刘备不能杀。因为如果杀了刘备,必然给曹操带来不好的影响,断绝人才之路。虽然不能杀,但也绝不可以放。但曹操对郭嘉的意思理解得一知半解,以致铸成大错。刘备假称趁袁术溃败,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回来,得知此事后马上说“备不可遗也。”曹操当时也后悔了,立即派人去追,但已来不及。果然,后来刘备踞有徐州,开始对抗曹操。

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但郭嘉却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患疾病去世。一个旷世奇才就这样如流星一般陨落了。

我想郭嘉在历史中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改变的,甚至可以依郭嘉之死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分成两个部分:郭嘉生前,帮助曹操统一北方;郭嘉死后,曹操的势力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08年赤壁之战战败后,更落得一个三分天下的无奈结局。曹操曾在赤壁战败后退却的路上哀叹:“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诗云:“虽然天数三分定,神机妙算亦可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了解到一些历史人物。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在我了解的历史人物当中,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吧!

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思想上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了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任意和屠杀。

他的学说到汉武帝时就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一番成就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大启示。在他的影响下,人们正确的认识了客观事实,并走上了文明的道路。

在教育上,他创办了私学,打破了只有官府能学习的垄断局面。他还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教学观点,如“因材施教”、“温故而之新”等。他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他所传承下来的道德思想,我们应该去好好的钻研并发扬光大。

他的学说博大精深,虽具有一些传统保守的思想,但其主流思想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到社会的认可。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汉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特别重视。

他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波及到东亚乃至全世界。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处于自身的需要,片面的发展了他的保守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以来,他的保守思想受到了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另外中国的一些学者对孔子及其思想作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爱你的威风霸气。东汉末年,王室腐败,盗贼猖狂,民不聊生,黄巾军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嚣张旗号。东汉都城洛阳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上到达官富人,下到平明百姓,都在担惊受怕中度日如年。你,许都太守曹操,回都护驾,平定叛乱,你知道旧都已是颓岩残壁,失去了防御的屏障,决定迁都许都,王室大臣极力反对,你伫立朝堂之上狂吼一声,威震四方,也正因为此你也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才有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威慑力!

我爱你的文韬武略。北方战乱,受袁士卒,骚扰不宁,上征讨伐。魏袁军交战于官渡,差距甚是悬殊,佣兵十万与之八十万相抗衡,颇为困难。更何为敌将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难上加难。你泰然面对,御驾亲征,驰骋沙场,毕竟人数上的差距不是随便就可以持平的,几战几败的情况下,你不放弃,直对锋刃。你泰然挥兵乘夜色,度峡谷,袭乌巢,斩淳于琼,震张颌,退高览。胜利初见转折,筹码向你这方偏倒。接着袁绍对说一不二的部下起了疑心,逼反了张颌,气反了高览,二人投曹操孟德兄麾下。你实力如虎添翼,士气高昂。曹兄你威风凛凛,胜袁绍,盘踞整个中原北方。

或许后人如何评论你,你都会笑着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你不远,你就在那棵老菩提树下轻诵壮词,青石板上仍然镌刻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词。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手中捧着一杯清茶伫立在窗前,看着夕阳西坠,红艳的火烧云。

我的思绪是穿越了今朝繁华的都市,停留在李清照那宋词文明的宋代……。

我漫步在宋朝的大街上,忽然,一个清脆亮丽的声音传了过来:“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清新淡雅的词句令我心头一阵喜悦,猛的想起,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有些淡淡哀伤的《一剪梅》。走进书堂,传来孩子们稚嫩,纯真的声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莫道不销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孩子们的声音,让我想到了你当时作词的样子:陈旧的桌前摆着两杯美酒,酒中稍稍带着那令人心悸的苦涩。此时,你不仅对人民感到深深的同情,也对国家的安危而担忧着。酒,一壶壶地往下灌。醉了,碎了,你诗兴大发写下了《醉花阴》。走近一个官僚门前,一个女儿娇滴滴地走着。我不禁想到了你的那句诗:“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话,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宦官少女的矝持与天真。

我的思绪又从遥远的古代回到了现在。不仅因为你的诗使你成为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你对生活的执着与希冀也令我折服。那时,你凭着学富五车的才华成为了当时年代的一朵奇葩。但你不被那冷漠的秋风吹落枝头,依旧傲然的尽情绽放。但幸福却随着日暮渐渐闭合。相思之苦,逃亡之仇,离别之恨,渐渐成了你的生活主题。但你凭着男儿都未有的英雄气概屹立在生活强者的巅峰。你是诗的淡淡忧伤的背后,又是何等的坚强。你从不放下手中的笔。历代以来,古人手中用来泼文潵墨的笔到你这里就成了反抗的工具。哪怕只有一口气在,也要用犀利的语言呼吁人们反抗金的残暴侵略,保住大宋的国土江山。你的诗也曾鼓舞多少士兵重新振作,誓死抵抗侵略者。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你只能将这些苦难化作一杯淡淡的清酒,独自沉淀于腹中。你厌恶世俗的明争暗斗,淡泊名利,使你成为我一生最爱的典范。

李清照,我多想成为一名像你一样的传奇女子。一位爱国爱家,富有才华的女子。是你擎起了一盏灯,照耀了我那颗孤独,敏感的心。鼓励我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世人皆认为她以黑布蒙脸,是因为没有花容月貌,有的只不过是一副丑陋的面容,无法面对世人。

她从小就略有才华,她是但是有名的才女,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

她和他的婚事从来不被世人所看好。但他们婚后的幸福生活,却是所有人望尘莫及的。他一直追随着刘备,南征北战,很少能够见到她。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用这句话来表达他们夫妻之间的情感,再恰当不过了。

这对夫妻就是诸葛孔明与黄月英,神仙眷侣也不过如此。

喜欢月英的机智,她为她的夫君诸葛孔明成天下大事提供了许多帮助。“木牛流马”这个词,相信大家都知道。诸葛孔明发明了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也许是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事实上,月英精通机械,孔明的很多技巧都是从月英身上学习来的,这木牛流马或许也是月英的智慧结晶。

喜欢月英的善解人意,在夫妻相隔两地之时,她依然选择留在家中,仅是为了孔明能安心地去辅佐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虽然写的是孔明的功劳,但其中也不乏月英做出的贡献。没有月英的善解人意,孔明没有办法那么专心的为刘备的事业开路领航,由此看来,月英是孔明背后的支柱。

得妻如此,孔明也是很幸福的。

世人皆言,莫学孔明娶妻。这仅是不理解,不明白,不支持他们。月英也应了外界传言,从不露面,不理会对他们爱情的否定。月英在地地道道的豪门中长大,懂的知识技巧很多,经历过的风雨却很少,她与孔明,才能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但阅历深深比不上孔明。在孔明离开人世之后,月英跟着他一起走了,对爱情,月英始终是忠贞不渝的。

世人言,贤妻乃月英,贤德似孔明。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有一种美丽,叫做冰清玉洁。有一种风度,叫做目下无尘。有一种才情,叫做孤标傲世。有一种态度,叫做风流婉转。

有一种生活,叫做寄人篱下。有一种豪华,叫做有凤来仪。有一种爱情,叫做高山流水。有一种结局,叫做月葬花魂。

——黛玉,黛玉!菱花镜里伊人憔悴,胭脂没有了香味。湘妃竹上留不下眼泪的痕迹,留不下你的倾诉。你道是孤标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却不知人多爱春花烂漫,不喜冷露无声。自古惜秋有几人?你希望碾冰为土玉为魂,却不看香断无人怜,落红何处葬。世间竟无一放净土,你的花冢,只是徒劳。你只叹柳絮无根,韶华白头,却不能随风笑傲天涯,无牵挂。

高山流水,千古绝唱,只因子期不听,伯牙摔琴谢知音。

那个和你一样没有父母的妹妹,那个将“寒溏渡鹤影”脱口而出的妹妹,那个醉卧芍药花上的妹妹,那个亲亲热热地叫着“林姐姐”、“爱哥哥”的妹妹。她一样的才华满腹,一样的丰姿绰约,一样的玲珑高贵——但她不是你的知音,她无忧无虑,所有的离别之伤只有让你独自承担——生命的过客,瞬间的潮起潮落,像浪花一样凋零。那个仪表堂堂,和你一样爱破坏祖宗规矩的大男孩,那个流连于山光水色之间,不问经济学问的隐士,那个把你比做耗子精、美香玉的捣蛋鬼,那个写下《芙蓉女儿诔》的重情重义的少年。可他不懂你的琴,你的心。他沉醉在那场繁荣中,情愿用香粉迷住双眼,他不知道那一切只是假象吗?他当然知道——只是他逃避着灾难,可你却用生命去挽救,难怪你说,古来知音人能有几个!

你追求着自由的、不拘礼法的生活,但你看不到梦的不现实。爱情是你精神的寄托,却不是你精神的全部。死亡不是徇情,那是你潇洒绝情的解脱——你选择了在盛极的时刻离开,是无奈,还是狠心抛下情缘?没有媚俗,没有歌颂,不是缠绵于儿女情长,奈何世人都以为你追求爱情宁愿牺牲——冷艳的桃花,在那一刻凄美地落下。没有知音,没有人等待,寂寞的花,孤独地生,孤独地死。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清冷的月光浸透了离人的泪,默默地笼罩着这白玉雕刻的宫殿。唯一的人缓缓地回头,刹那间教天地惊艳。绝美的脸上没有笑容,闪烁着星光的衣袂飘着香气。她静静地俯瞰人间,用千年的寂寞藐视短暂的热烈。“嫦娥,你为什么不笑?”所有的神仙都在叹息,他们希望有一天,这位美丽的女子能用微笑面对自己——哪怕只是带有笑意的眼神。但是嫦娥的微笑只有人间才能见到。

一只兔子,一棵桂花树,一个永远在砍树的人。谁忍受,孤独的生活,明月上吹着寂寞的清风。风吹冷了她曾经热烈的心,孤单的日子在阴晴圆缺中度过。这是天宫。她只有用冷漠来拒绝一切带有怜悯成分的同情——包括自己的绝望。

中秋,月分外的明亮。她向着她思念了千年的人间望去。她看到——人间有一个汉子,在仰望着他的妻。

刹那间,埋藏在心底,酝酿了千年的回忆觉醒了。时空错乱,又回到了那个秋天。

“林妹妹——林妹妹——”有人在耳边轻唤。她知道,离别的日子到了。再见,云妹妹,再见,二哥哥,再见,人间……她选择了在月亮最圆的时刻离去,回归天上,溶进九重离恨天。

黛玉,你看到了吗,春又来了,桃花又开了,燕子又飞回来了。嫦娥,你知道吗,在同一片天上,有一个比你更寂寞的女子,她叫林黛玉。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古人不远:要说人才最多的是哪个时代?恐怕所有人都会想起那短暂却又精彩、辉煌的三国。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而其中我最喜欢又最敬佩的,便是蜀汉名臣——诸葛亮。

说实话,三国之中最不喜欢的便是蜀国。“刘皇叔”靠着坑蒙拐骗占来的地盘建立了国家,我更喜欢曹操那样靠着“真本事”打天下的人。但就在这让我讨厌的蜀国之中,却有一个三国之中无人能比的大政治家,诸葛亮。诸葛亮从小就是一个天才,能力不下于管仲、乐毅。他一直想辅佐一位明主成就霸业,只是怀才不遇,直到刘备三顾茅庐。那时他才20多岁(在现代也就是个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却能将天下形势看得清楚透彻并制定出老总的路线,足可见其天赋。

我一直不明白,这个诸葛亮为什么不主动去投奔曹操或孙权?其实这便是他聪明和伟大之处——如果他投奔了那些强大的势力,谋士如云的主公们根本不会把他放在眼里;而这位“德才兼备”的刘皇叔处于困境,自己的帮助一定会像久旱之后的甘露得到重视。于是,他开始自己精彩的人生。

接下来他的事迹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用兵如神重创敌军、赤壁一战大获全胜、帮助刘备夺取荆州……可以说,每一场的胜利都有他的功劳。

刘备当初被数十万曹军追得到处逃跑的时候,他没有离开;兄弟诸葛瑾三番五次劝他投奔孙权时,他没有动摇;前方茫茫大军气势汹汹涌来时,他没有畏惧……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面对所有困难,他只是轻摇羽扇,谈笑间便将其解决。这便是天才的能力和品质。他选择跟着刘备,便永远跟着刘备,不论这位主公是强大还是弱小。这份执着,恐怕在现在这个追求利益的时代已经很难找到了。于是,他用青春换来了蜀国的崛起。十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年轻俊杰逐渐老去,但诸葛亮的心却并未老!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依然对蜀汉、对无能的刘禅忠心耿耿,励精图治,要“匡扶汉室”。先是七擒孟获,用仁慈和宽容平定了南蛮;然后六次北伐,从未断绝过伐魏的心,即便是每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他仍然不放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有着一个汉臣的赤胆忠心!

可是,也正是他的淡泊、认真、勤奋、细心让一生料事如神的他败给司马懿。他再有文韬武略,老弱的身体也会被繁杂的军务拖垮。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在五丈原的一个雨夜,诸葛亮随着那坠落的明星带着遗憾走了。

他的离世让苍天都为之怆然涕下。司马懿赢了,但他在精神上真的赢了吗?诸葛亮对昏庸无能的从未动过取代的念头,倡导节俭、淡泊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做到了吗?同是帅才,两人的智慧相差无几,可品质和秉性却截然不同。这便是后人更喜欢、赞美诸葛亮而非甚至比诸葛亮更聪明的司马懿的原因。

诸葛亮的为人的确让人叹服,不愧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蜀汉第一功臣,他的优秀品质是华夏子孙的典范。我敬仰他!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千古,唯其一人。

——题记。

这一夜,无眠。

案上薄纸,就油灯一盏,不断地思绪。一切都结束了,是的,就在今天,你终结了这场游戏,高供走了,大明王朝最为优秀的六位天才,套了无数的环,但还是结束了。

你仰天大笑,因为事实证明,你才是这个王朝最杰出的人才,但一切真的结束了吗?你在心里这样重复着。如果换了别人,那自然是结束了,踏踏实实享点福,干点小政绩,死后留点小名,在史书留个笔。但你不是别人,你是张居正。

历史把你评价的有多少清政廉明,有多少伟大,但也有不少人说你心狠手辣。而我,我很清楚你是如何坐上这个位置的,如果说你正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就是官场。

你又一次顿住了手中的笔,一切你都考虑好了,但你还在等,你在等最后的抉择,你清楚,你将要做的事,因为涉及权贵们的利益,你会得罪无数的人,你将要走的路,是一条不归的路。

你轻轻转身,依旧思虑着。蓦地,你瞥见了桌角的一只蜡烛,那是一只快燃尽了的蜡烛,却依旧静静地散着昏黄的光芒。你亲眼看见那熔化了的蜡油,缓缓流下,然后凝固于底部,见证了它流逝的生命,但它不也还在坚持吗?因为什么?你走近了它,看到了隐于火光之下的白线,你突然明白,蜡烛之所以坚持,是因为那根烛蕊。无论被燃烧成什么样,只要烛蕊在那就还没有结束。

你的嘴角勾起了弧线,“是的,我还有理想!”你这样想着。你想起三十多年前立志苦读,想起了三十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想起了那些百姓,想起了权贵们的贪赃枉法。官场浮沉,消磨了你的许多,但还有一样始终没变,那就是你的理想,你的目光一下子变得坚毅了许多,心底油然而生了两个字——改革。

你转向案边,提笔而写,墨迹未干处:“鞭法”二字被灯照得发亮,就从这里开始。你又一次仰天大笑。别人不解怕什么?与千万人为敌又怕什么?万一失败,又怕什么?我不是还有理想吗?我和你们不同,至少我还相信公理和正义,至少我意志与理想永远不灭!

历史过去了,你所做的一切别人都看到了,你以一已之力贯彻一条鞭法,采用考成法,拯救整个大明王朝。但说到底,你不是神仙,而是俗人,你有欲望,冷酷无情,也挣扎与贪婪,但直至你的生命终结,纵然依旧以生命为代价,但你坚信一切,坚信你伟大的抱负终将实现。

我之所以喜欢你,正来自于你心底的理想,那种不会埋没于官位和名利的理想。

那一夜的抉择,千古一人,张居正,你的矢志不移,是最伟大的!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作文

三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是这样形容他的:“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人是谁呢?对,就是张飞。张飞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

有人可能会问我:张飞是那么莽撞的一个人,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喜爱呢?我会肯定地告诉他:人无完人,莽撞只是张飞的一个缺点,可他还有更多可贵的优点:忠、义、勇、智,这些优秀品质不是人人都具备的。

为人臣子,忠于主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张飞的忠却令人感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自古至今被传为美谈。从相识结义到三分天下,在刘备漫长的创业生涯中,关羽和张飞可谓功不可没,他们三人互相扶持,出生人死,结下了深深的兄弟情义。但即使这样,关羽千里走单骑时,与张飞在古城相遇,张飞误以为关羽是叛徒,一怒之下,他竟然要大义灭亲,与关羽拼个你死我活。这足以看出张飞的忠心了。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对于长飞这样一个莽汉来说,流泪更是可耻的事,但在关羽败走麦城不幸被害后,张飞听到这个消息,痛不欲生,日夜啼哭不止,他“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他的再三请求下,三军披孝,出战东吴,为关羽报仇雪恨,张飞就是为此不幸牺牲了,践诺了当日结义时的誓言。这种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情义,成了“义”的`代名词。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布的骁勇善战。可张飞见了吕布,一点也不害怕,一声高喝:“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便冲上前去和吕布单挑。虽然后来有刘备和关羽的帮忙,才战胜了吕布,但这场战斗足可看出张飞的“勇”了。

长坂桥一战,刘备为了保护军民,一边躲避曹军的追击,一边带着众人逃跑。在这艰难的时刻,张飞这个粗人,能巧设妙计,率领二十几个骑兵砍树枝,扬尘土,伪造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阵势,而他自己却镇定地往桥上一站,一声大喝,竟然吓死曹军将领夏侯杰,使曹军几十万大军自乱阵脚,四散逃跑。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可以说,长坂桥一战,是张飞的智与勇的最好体现。

也许你认为只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被刻画成了一位英雄。其实,在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中,也述及刘备为躲避曹操追赶,弃妻子走,使张飞率二十骑拒后之事。“飞据断水桥,嗔目横矛日:‘身是张翼德,可来共决死!’。”可见张飞的勇与义。

我喜欢张飞,喜欢他的忠诚,喜欢他的仁义,喜欢他的勇敢,喜欢他的智慧,甚至——喜欢他的莽撞!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在历史的长海中,史册的记载下,总有耀眼的银星闪烁着炫目的光彩。

岁月的痕迹,历史的沉淀,闪烁着永远的记忆。

而他,则是历史铜镜中泛起闪烁夺目的一缕金光。

他遨游过浩瀚大海,怀抱过巫山云雨。一直有这样一条不屈的河在他心中尽情的流淌,带着无数的独出怨愤,奔向生命的尽头。或许,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悲怆的长诗,却字字渗透出他的高洁、忠直。

他的悲剧,是一个正义与邪恶的悲剧,在暗无天日的年代,举世皆浊,只有他,睁着悲愤的双眼看鸿哀遍野,西风残照,他宁折不弯,最终选择葬身江底,才结束那种惨象,心怀远志却无能为力的折磨。

所以,当他以死言志,他所悲愤的景象仍在上演。

他的一生,一直沿着“忠君爱国”向前延伸。当被流放,他所牵念的是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哪怕是在投江的瞬间,他的信念,始终对楚国不离不弃,他的忠贞给他带来的不是嘉奖与荣誉,反而是一生的悲怆,在他的心中,品行高洁是鲜花香草,而他,在我心中是香草,万世景仰,他的《离骚》此起彼伏,一唱三叹,可是思想终归是思想,黄昏已至,深夜不远了,他感叹,一步一步地走着,看着迫近的黑夜,世间的荒芜,他投身汨罗江,最后交灵魂变成傲立的梅花。

理想、信念、生命与诗歌,象巨石激起千层浪花,可他却不知是否会有人会因此觉醒,无论结果如何,他已经被这个他曾经生活过的大地上的人们永远地铭记,历史的水声幽幽地朗读着他的诗,我的眼前浮现的是他看夕阳在天边沉落的景象,画卷中的他,永远那么飘远,那么凛然,仿佛只有我能读出他的悲伤!

无论时光流逝多少年,他也一直占据着我心中一块叫做“尊敬”的领域,在这,他的品行,他的精神让我的血液有了更为强劲的力量,又在我年轻蓬勃的身体中流淌不息,直至永远。

不知用什么语言才有资格来表达我对他的尊敬,只有在心里,默默地怀念他,他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屈原。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古人不远,历史铜镜中最闪烁的亮点是屈原……。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滚滚红尘,流水之畔,一抹身影伫立于山巅之上。青衣随风荡起,在空中划下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弧度。长髯飘飘,轻轻滑过脸颊,向空中四散飞去。你抬眼望去,青树翠蔓,野花芬芳,好鸟相鸣,不禁感慨道:“好一锦绣江山啊!”年少的你,醉眼迷离,轻狂又不羁,一个念头在你心中油然而生:誓让这美景与天地共存!

彼时的你,有为国家生死于赴,不灭青云之志的豪气。

古语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

于是,拥有一身凌云壮志的你终于站于庙堂之上,尽情绽放生命的璀璨,“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你的心是跳跃的,一腔热血也将喷薄而出。因不满现实,你曾多次上书,为民请命,想要改革这剥削吃人的吏法,却又每每对现实无奈而终。当官员们都沉溺于花灯酒绿,为名利所累。苏子,只有你的热血,还兀自流着。只有你的心兀自跳着。也只有你的心中,还有那繁花绿叶,翠鸟山鱼的锦绣江山!茅屋唯有夕阳伴,苏子,当你的行舟上同行者寥寥,你又有何感受?斥罚贪官,你刀刀见血;鞭笞黑暗,你句句带泪;憧憬正义,你声声不倦。宫廷王朝,血雨腥风,京城再也容不下你,你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杭州,再至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你的一腔精血被小人破坏殆尽,可是你生命不息,信念不息,到一方便造福一方。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你兴修水利,缓解灾役,将天下重任担于自己肩上。“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你替君王分忧,在个人与国家之间毅然选择以社稷为重,接下了天下苍生的厚重期盼。

挫折与磨难,并未让你沉沦。你也因此尝尽了人生百味,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而你的文学水平也渐渐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你的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在当时流行以诗词表达委婉细腻之情的文坛上迅速刮起了一股旋风。人们有感于你的中秋千里共婵娟,赤壁万里惊涛雪,多少文人至今还记得俞文豹的评论:“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你却言:“我书意造本天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好一东坡居士!欧阳修言千年之后,人们将只记得苏子矣。昔日政敌——王安石亦言百年才出一个苏东坡!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你在文坛上大放光彩时,上天却跟你开了一个玩笑。

明月夜,你独坐短松岗,一壶清酒泪千行。鬓染白霜,风尘满面,你却浑然不知,只是呆呆立于坟墓之前,相顾两无言。妻子王弗的死,对你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你轻抚坟冢就像平常为她整理额发一般平静,脑中却犹记得被贬之时,王弗与你的伉俪情深。但你依旧没有沉沦,你把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化作了一首千古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现时的你,正如二月蓝般——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艰辛曲折必然,历经沧桑悟然。

靖国六年,于常州,巨星陨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