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蒙古舞教案设计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10篇)

时间:2023-05-11 16:55:07 作者:曹czj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二

二、活动目的: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三、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

四、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图片)

(二)学习舞蹈部分:

1、请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的音乐。

2、师示范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师师范讲解舞蹈动作,幼儿学习三至六段舞蹈。

(1)硬肩:双手叉腰,单腿跪下,第一拍右肩迅速向前,第二拍动作相反,依次交替进行,肩要前后摆动,干脆有力。

(2)硬碗:一条腿跪下,两手平放于腹部前方,手背相对,屈肘一拍压右腕,第二拍做相反动作。,交替四次,同时上前倾看桶,再反复四次上身后仰。

(3)学习跑跳步、后踢步等脚的动作。

4、师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听曲子跳三至六段舞蹈动作。

5、听音乐,幼儿自然表演。

五、结束:

1、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

2、律动出教室。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三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图片、磁带

(-)导入活动(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图片)

(二)学习舞蹈部分:

1、请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的音乐。

2、师示范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师师范讲解舞蹈动作,幼儿学习三至六段舞蹈。

(1)硬肩:双手叉腰,单腿跪下,第一拍右肩迅速向前,第二拍动作相反,依次交替进行,肩要前后摆动,干脆有力。

(2)硬碗:一条腿跪下,两手平放于腹部前方,手背相对,屈肘一拍压右腕,第二拍做相反动作。,交替四次,同时上前倾看桶,再反复四次上身后仰。

(3)学习跑跳步、后踢步等脚的动作。

4、师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听曲子跳三至六段舞蹈动作。

5、听音乐,幼儿自然表演。

1、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

2、律动出教室。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四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物组织材料的写法。

2、进一步理解夹叙夹议、记叙为议论服务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在读读议议中理解要点,把握主旨,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围绕一定中心和段意安排好层次的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课文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作者无比珍视民族传统友谊的感情。

1、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并了解全文是怎样按线索布局的。

(2)掌握叙和议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文献资料来阐发自己的观点服务的。

2、难点本文是一篇独具风格、富于特色的访古散文,文中牵涉到许多地理和历史的知识,它们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其作为教学难点加以突破,帮助学生理解。

3、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访问的路线,从而体会文章观今溯古、夹叙夹议的特点。

2课时

1、朗读有关段落。

2、学生就思考题进行讨论交流。

(从释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哪个字又是这个标题的眼睛呢?——“古”字。(“内蒙”指明地点,“访”指名体裁,“古”指明内容(或者说范围)。(“古”字加着重号板书)(启发学生思考本文主要是写什么的。)标题中的“古”虽然指明了本文的范围,但这个“古”的范围还很大,让学生思考:是写惊心动魄的传说故事?还是写硝烟弥漫的古战场?是写价值连城的文物,还是写举世无双的文献?主要写什么?并让学生从课文中去找它的“文眼”。

明确:课文第二节开头的“现在让我们离开赵长城谈一谈阴山一带的汉代城堡”一句是全文的文眼。抓住这一句,全文就迎刃而解了。(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指出主要写“一段最古的长城”和“大青山下”,学生能有这样的知识,说明他知道“小标题”是各段文章的眼睛,但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一段最古的长城”是哪一段?“大青山下”指的是大青山下的什么?如能抓住文眼,全文就活了,是培养学生“能够很快抓住全文和各段要点理解全文前后关系”的重要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

(1)课文第一部分写“一段最古的长城”——赵长城,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赵武灵王,对修长城的赵武灵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呢?(此时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回答的心理准备,教师接下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8——12段,给学生铺路架桥)作者是怎样评价赵武灵王的?——英雄。作者称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理由是什么?(如无反应,可进行点拨:赵武灵王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明确:修筑了长城,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

明确:(此时可启发学生:作者是用一个什么句式来说明“胡服骑射”更重要的?)作者用一个递进复句来说明“胡服骑射”比“修长城”更重要,且用了两段文字来强调这一点,因为这种敢于破除根深蒂固的强大习惯势力,向异族学习新事物的改革精神不仅当时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长远有历史意义。

明确:课文最后一段最后两句,反问句式加上反复的修辞方法,加强语气并予以强调。

明确:民族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应该互相学习。同时作者还着重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的赵武灵王尚且能“胡服骑射”,今天,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我们,更应该提倡向兄弟民族的长处学习。而这,对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是很有利的,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很有必要的。

(3)“赵长城”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赵长城”地址选在大青山南麓?(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题区间。)

明确:第七自然段。①学生齐读这一段,并找出关联词语,分析这四个句子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句子。

明确:第一句是递进复句(不仅……也……);第二句是条件复句(只要……就……);第三句是假设复句(如果……就……);第四句是假设复句(如果……否则……就……)。②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并分层。(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如果我们要分层次的话,分为几层是最合适的?)

明确:阴山以南沃野的战略意义。分两层,第一层,对匈奴的战略意义。运用比喻(可提问:作者是运用什么方式来说明其重要性的?),指出不仅是“苑囿”,具有经济意义(可提问:“苑囿”指哪方面的重要性?);而且是“跳板”,是军事要地(提问:“跳板”比喻哪方面的重要性?)。第二层,对汉族的战略意义。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守住这个沃野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赵赵武灵王在此地建筑了最古的长城。

明确:兵家必争之地。

明确:前七段以作者游踪为线索,叙述了大青山的环境、大青山的古代情形以及大青山在古代的重要地位。长城出现以前的这几段描写,只是一个远距离、多角度的铺垫,这个铺垫写出了当时紧张的民族关系,揭示出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国和胡人争夺的重地,为下文进一步写赵长城作了铺垫,反映出修筑赵长城的地理历史背景,这样,后一段对汉王朝战略部署的分析也就获得了更充分的依据,这个铺垫也对写赵武灵王的改革精神起了映衬作用。

(5)下面我们就以抒情色彩最浓的两段为例,理解上述内容。

(指名学生朗读第2、第5段)

明确:富有抒情色彩的描绘,使课文具体生动,耐人寻味。文章写到:“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小麦、荞麦、谷子、高梁、山药、甜菜等等。……”这些眼前景物的描绘都包含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又如:“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他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在这里,作者用饱含深情的彩笔,画出了一幅祖国山河壮丽图案。用“一座青铜的屏风”来形容阴山的屏障作用恰到好处,既有厚厚实实、巍然屹立的感觉,又有古老、庄重的意味,具有鲜明的色彩。同时又用“拖”、“躺”、“沐”等动词把阴山写活了,富有生机,但又动中见静,显示了内蒙西部呈现着和平宁静的环境。现在的塞外平原是肥沃、静美、富饶,但是历史上呢?这一带却上演着战争与冲突、一幕幕兵戎相见的民族悲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当代民族团结、建设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五

在蒙古族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叫做顶碗舞,这种舞蹈也影响了不少其他的少数民族,比如维吾尔族和傣族等。那么,蒙古族的顶碗舞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顶碗舞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民间舞蹈。相关的史料记载,《顶碗舞》的出处与佛教有着一定的渊源。佛教教义当中有多种对佛的供养仪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乐供养都包括在其中。两者的结合导致了这种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头顶上舞蹈的`形式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多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

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丰富多彩,充分展现蒙古族舞蹈的技艺,智慧和丰富灵活,多变的特点。

顶碗而舞,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极为喜爱并极其流行的舞蹈形式,特别是在新疆、内蒙等地区,历经悠久岁月的磨砺而愈加受人欢迎。这类舞蹈奇就奇在技与艺的交融性上,对舞蹈演员的要求极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演员们不但要练就过硬的舞艺,更要具备高超的顶技,而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的结合与展示,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此外,维吾尔族、傣族、土家族也擅长跳顶碗舞。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蒙古的冬天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到内蒙古,大家都会以为那儿全是草、马、牛、羊等。我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说:〝你骑没骑过马呀?是不是天天住蒙古包?天天吃牛羊肉啊?〞等一系列我根本没有经历,没做过的事情。那我就要告诉你,蒙古也有城市,也有高楼大厦的。但是我今天讲的是城市里的`冬天。

呼一一,强风中忽然划过一群“白衣人”,它们的身体冰冷无比,如果你让它在你的脸上休息一会,保证你整个脸都昰红的,有时还会感觉有针扎你脸的感觉。呯一一,〝白雪首领〞一一冰雹,来了,它们使劲敲打着玻璃,硬要占领人类的家园。你看,有些人家的玻璃己经被敲打出伤口了。严重一点的己经碎了,它们也成功地侵入人家里。安静详和的一夜过去之后,你再走出来,一脚踩下去,那就是一个〝陷阱〞!拿出来的时候,你的小腿上已全是白色的毛。你出去买菜的时候,手一定会放在兜里,如果你放在外面,回到家里就会有说不出来的难受滋味。你难受到极限的时候,就会迫不及待地想把手放进冰冷的凉水里,但最后还是要受苦的。花园里,每一朵花的身上都附满了雪白的毛,还可以见到微微一点儿花的本色,再过几天,它们就全部凋谢了,有时雪下得厚,远远望去,你会以为他们家安装了白色大棚,有时你还想去他们家买新鲜蔬菜。狗在冬天的时候,也闯窝不出,一个个缩成一坨毛球,白色的狗,远看像一堆雪;黑色的狗,远看像一堆土壤;花色的狗,远看像一个足球。如果你家住在一二楼,不关窗户的时候,一只猫冷到极限的时候就会跳进去,并且会找到一个你找不到它而又温暖的地方,有时候晚上它才会离开,说不定还会吓你一跳!

小孩在下雪之后,也一个个地穿着厚厚的棉衣跑了出来。他们也是堆雪人,但他们堆不是圆的,而是各种卡通人物形象的雪人。海绵宝宝那身上那么多洞,你猜小孩怎么弄的,他们用头一个个顶出来的。是不是觉得他们很可笑?我其实也这么做过。

内蒙古的冬天那么美,美到不要不要的。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七

蒙古国进入夏季,

那几场无私的降雨,

一笔笔勾画出您那婀娜多姿的身躯,

让您沮丧无助的双眸,

再次点亮为众生,

照亮生命旅程的心灯。

在微风的抚摸下,

您不停地舞曼着优雅的舞姿,

将您的善良,

悄悄地揉进我笔端的墨香。

陶醉了我,

支离破碎、无助的灵魂。

我借唐风宋雨的韵律,

轻轻地浅唱、欢欣的独舞,

走进了那朦胧的.诗行,

让自己漂泊的行程,

在描摹您倩影的时候,

得到片刻的喘息。

将瘦笔伸进柔和的月夜里,

与星辰诉说、共舞、共缠绵,

把满腔的怨恨和心事尘封。

不小心,

落笔尖的瞬间,

无情地触痛了相思的,

清愁。

只好让迷茫的脚步,

悄悄地走向戈壁的深处,

让思念和您一样,

疯长!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八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美术活动折粘蒙古帽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幼儿收集了解蒙古族的生活风俗和帽子的特征。

2、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学习折叠和装饰蒙古帽。

3、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教育幼儿热爱少数民族。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折帽子的白纸、棉签、广告色、卡纸剪的各种几何图形、胶粘纸、双面胶等。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收集了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一些资料,那你们知道了什么?

那他们生活在哪?生活在内蒙古是自治区

他们那有什么?大草原,

他们住在蒙古包里,是游牧民族,骑马放牧,所以也叫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他们喜欢穿什么?什么样?他们喜欢穿蒙古袍,带首饰、腰带和穿靴子。蒙古袍身长宽大、高领长袖,在骑马放牧时能护膝防寒,晚上能当被盖;长长的袖筒冬天可护手持缰,夏天可防蚊叮咬;宽宽的腰带在骑马时可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稳定。男士的衣服多是蓝棕色,女士是红色、绿色和紫色。

他们喜欢吃什么?牛、羊肉,这是考全羊。

蒙古人最高的礼节是献哈达,他们喜欢的乐器是马头琴。在重大节日时要举行摔角和射箭比赛,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蒙古人在所有的服饰中最珍惜和尊重的是帽子,帽子在摘下来时要放在高处,如果无意中谁的帽子掉下就不捡它,这是恶运离开的预兆,是好事儿。同样的道理,丢帽子的人也不专门去寻找帽子的。

2、幼儿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蒙古族帽子的特征。

——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有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装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有的是带翻檐尖顶帽。蒙古族服饰帽子上有刺绣图案,图案有都卷草纹等不同的图案,象征吉祥、团结祝福,(犄纹,代表五畜兴旺。云纹,有吉祥如意的含义。)有的.用玛瑙、翡翠、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装饰,看起来富丽华贵。

3、出示折纸图

小朋友们看这是折蒙古帽的图示,今天我们来折蒙古帽并来装饰这个蒙古帽。

——那怎样折呢?请看有几步?

师边问边讲边示范讲解折叠方法。

4、装饰蒙古帽,

——怎样装饰呢?

——用卷草纹图案和珠子,进行装饰,没有珠子怎么办?

——引导幼儿用彩色卡纸当珠子进行装饰。(要求要有排列规律;卷草纹可以画出来,用棉签和广告色进行绘画;披肩用手工纸等)。

5、出示装饰好的蒙古帽引起幼儿兴趣。

——看这是老师装饰的蒙古帽(看怎样装饰的,没有珠子怎么办,用胶贴纸和卡纸粘成一串串的当做珠子,用棉签画上卷草纹图案),今天我班还来了两位客人请看他们在这儿,他们说蒙古帽已经装饰好戴在头上了,请小朋友看一下,请幼儿园欣赏女士帽和男士帽,并让幼儿知道男士帽在演出时也是带一串串珠子的。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一会你们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折和装饰自己喜欢的蒙古帽。

6、请幼儿看折纸图示,自己折帽子,然后再装饰蒙古帽。

——教师进行辅导。

7、幼儿照镜子欣赏自己的帽子并展示自己装饰的帽子,互相欣赏和评价。

8、戴帽子跳舞。

——听我是草原小骑手的歌曲跳舞。

师:小朋友我们都有一顶漂亮的蒙古帽,请小朋友戴在头上我们来跳一个蒙古舞《我是草原小骑手》。

本教学活动强调幼儿主体的探索,以折纸作品本身有意味的形式吸引幼儿探究学习,形成了伙伴之间互相激发的群体氛围,丰富了个体的良好情感体验。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九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蒙古族》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大班社会认识蒙古族教案篇十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图片、磁带

(-)导入活动(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图片)

(二)学习舞蹈部分:

1、请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的音乐。

2、师示范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师师范讲解舞蹈动作,幼儿学习三至六段舞蹈。

(1)硬肩:双手叉腰,单腿跪下,第一拍右肩迅速向前,第二拍动作相反,依次交替进行,肩要前后摆动,干脆有力。

(2)硬碗:一条腿跪下,两手平放于腹部前方,手背相对,屈肘一拍压右腕,第二拍做相反动作。,交替四次,同时上前倾看桶,再反复四次上身后仰。

(3)学习跑跳步、后踢步等脚的动作。

4、师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听曲子跳三至六段舞蹈动作。

5、听音乐,幼儿自然表演。

1、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

2、律动出教室。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