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琥珀教学设计(优质5篇)

时间:2023-10-01 10:01:12 作者:文轩 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琥珀教学设计(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此时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就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此时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就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就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此时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就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就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就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就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就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就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就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就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此时孩子的爸爸认出这就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就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就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此时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就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3、简介作者夏衍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有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出示自学内容: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教师巡视、

出示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形成松脂——( )——( )

完成思考题:

小组展示,评价。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价值。

检测:

一、给下列字注音

琥()珀() 掸( )翅膀 晌()午 渗( )出 淹没() 包裹( )

挣()扎 腐()烂 澎( )湃( ) 黏()稠() 松脂( )

二、多音字组词

没 挣 扎 重

三、形近字组词

莫( )沾( )渗( )晌( )淹( )腐( )

摸( )粘( )掺( )响( )掩( )俯( )

仰( )刷( )决( )绸( )

抑( )涮( )绝( )稠(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 前( )后( ) 详细( )( ) ( )( )时代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课文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

3、“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运用了( )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松树和琥珀中的蜘蛛、苍蝇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5、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他们曾经挣扎过?

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熟悉琥珀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力量。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展合抱负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索争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亮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展科学讨论供应了依据。)

这篇课文的通过认真观看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知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觉过程。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争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也许估量。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确定超过一万年了。)

3.教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想和估算是有依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索: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耀着整个森林?”(由于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教师小结:因此,酷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备的其次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沉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消失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教师小结: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敏捷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教师小结: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当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非常传神。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肯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定要挨得特别近。这样就消失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依据的,非常的合理。)

2.教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连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索争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沉没,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索争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觉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行多得,极有价值。)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供应了讨论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肯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讨论上的价值。

附:板书

[评析]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根本功,进展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根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展语言文字训练”。明显,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构造、教学方法也不尽一样。

徐国宣教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表达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究竟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国宣教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供应了范例。

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一些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出示化石投影)松柏树脂的化石,非常漂亮,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检查阅读。

3、再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什么特点?

4、检查阅读。

三、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体会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怎样被发现的。

2、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认真阅读学习课文2—17自然段,体会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并用小组喜欢的表达呈现方式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写或画在白板上。

3、小组交流。

4、各小组相互参观学习成果(大动)。

四、总结全文

通过小组学习,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过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同时,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就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价值。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就会有所发现。

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

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另外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在课外拓展延伸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读与写的结合,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

精神,学会有依据地合理地进行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4、学习诵读要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阅读基础上,说

出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就

文章内容发表见解。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通过有感情朗读,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

精神和探索

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好习惯,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1、学生搜集有关琥珀资料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琥珀》一课。

板书课题,强调这两个字都是“王”旁。学生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见过琥珀吗?谁来介绍一下你

收集的资料?

学生介绍资料后,课件出示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

3、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将会了解琥珀更多知识。大家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有什么用处?蜘蛛和苍蝇怎么会被包在里面?……)

1、师:大家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同学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书吧!请打开课本以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读文,师巡视指导)

2、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说说你们从文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地方告诉同桌,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请教。

1、师:请大家再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2、学生先小组议答再汇报,师引导并板书:

(形成时间形成过程发现过程科学价值)

1、了解琥珀样子,体会其价值。

(1)师:课文哪个地方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最后一段)

(2)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3)(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描述琥珀样子。

(4)一齐说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小结:这一价值为科学家研究昆虫的起源

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5)师:这里有这样一个词语,(课件出示“推测”)

那什么叫推测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师:作者正是从现有琥珀的特点来进行推算估测,进行合理想象。

(6)师:那么课文中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呢?

(形成过程是作者想象的情景,发现过程是作者描写的真实的情景)

2、了解故事、欣赏故事。

(1)师:我们已经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了,但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来读读作者想象的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问题和相关句段,学生读后回答。

a、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师:你怎样理解“约莫”这个词语?(大约,因为不能准确知道琥珀具体形成时间,只是推算出来的数字。)

b、故事发生的环境:师:交待这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呢?(太阳|、海、树)为下面琥珀的形成埋下伏笔。

(3)想想这块琥珀形成有几个过程?

学生答师板书:松树脂松脂球化石

2、品析句子

(1)师:文中有几个地方写到了太阳?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太阳照得火热。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文中怎样描写蜘蛛和苍蝇?

师: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蜘蛛和苍蝇呢?

(这是只快乐的小苍蝇,它不知道蜘蛛想吃它;这是只贪吃的蜘蛛,小心翼翼地一心想吃苍蝇。)

(4)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怎样理解“可怕”呢?(说明对于苍蝇和蜘蛛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你是怎样理解“刚好”呢?(说明这是难得的巧合。)

(5)师:作者为什么说“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拟人,说明这是一个可怕的悲剧。)

小结:文章的语言是那么生动富有文学色彩,希

望大家习作时也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点儿。

(6)这样的悲剧,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让我们再来看看听听这个故事吧!课件动画播放故事。

1、琥珀形成条件。

(1)师: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大家现在能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吗?

(2)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师归纳板书。

a:炎热的夏天,强烈的阳光使松树分泌大量树脂。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巧合。

c:地壳变动、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

2、琥珀发现过程。(课件出示问题,小组完成。)

(1)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在海滩上被一个孩子挖了出来)

(2)渔民说这块琥珀很少见,这“很少见”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块琥珀的价值)

(3)琥珀的发现过程?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了父子怎样的心情?(惊喜)

3、文章从结构上来讲,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详略得当)

4、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讨论后学生归纳:如因为他们的腿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师: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1、通过学习这

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人说苍蝇和蜘蛛在这块琥珀里生命得到了永恒,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得合情理就可以。

3、同学们,请大家回忆课文所讲的内容,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想象和推理,来编一个与课文里讲的不相同的故事。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好朋友或者讲给你的父母听。

4、课外阅读《黄河象》、《白蝴蝶之恋》、《欣赏生命》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