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4 19:58:30 作者:琴心月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接下来,我们将推荐一些范文范本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信息化电力企业管理论文

电力企业对营销模式进行信息化服务主要是需要对电力营销的有效性进行提升,以此来改善电力营销信息化工作效率,所以必须对营销信息化进行加强。首先需要充分对信息系统平台的作用进行利用,及时跟电力营销客户进行交流,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实时掌握,挖掘潜在市场。其次必须通过信息平台,对客户报装服务的浅谈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贾海霞贾云(甘肃省山丹马场供电公司甘肃山丹734100)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电力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对电力营销方式进行改革,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我国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该文通过对电力营销信息化作用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我国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加强我国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措施进行分析。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11(c)—0078—01渠道进行拓宽,减少客户在进行报装期间的费用,并且提升报装期间客户的服务质量。最后为了方便客户进行费用缴纳,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收费方式的改变,比如可以利用支付宝、网上银行或者微信支付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方便客户缴纳费用。只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很好的把握,就可以很好地对电力营销信息化服务进行加强,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企业集团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

摘要:企业集团的建设离不开有秩序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集团将信息化建设延展到了企业的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的效率,管控企业集团的税务风险。企业集团的管理包括很多方面,本文将从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入手,浅析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针对企业集团在税务管理方面进行的信息建设过程,提出合理性建议。

企业集团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企业集团的管理也成为企业集团发展的重点,企业集团必须重视管理[1]。税务管理也是企业集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应该与信息化联系在一起,进行信息化的改革与发展。

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对企业集团的成员的信息进行管理,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将企业集团成员的具体信息,比如成员企业的纳税名称、成员企业各自的税号以及主要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等内容更要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同时税务管理要想顺利的进行,还需要对税务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包括集团的管理层信息、总部负责人的信息等部门的管理[2]。信息化建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分权限处理,使各部门无法越级查看一些关键信息。

(二)税务事项管理。

信息化建设应该将企业集团总部以及企业集团成员的报表进行汇总,在信息系统中采集涉及税务事项的报表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各明细的数据采用一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各企业的各个税种的金额,根据这些金额以及纳税调整体系,自动生成纳税申请表,同时要使这些表格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要求,建立起一套有规则、系统的税务事项管理体系,提高报表的真实性,提高企业集团税务管理的效率。

(三)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的风险管理信息化体系实施后,会在企业集团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效率的操作流程,信息化建设需要针对流程中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进行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应该编制重大事项税务管理的流程,也就是说需要设置相关的流程,使得当重大涉税事项发生后,税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将事项具体的资料输入信息系统,将这些事项进行分类,按照事项的重要程度以及所属的性质分类,通过数据库进行系统的分析或者像外界人士寻求帮助,可以更加针对性的处理税务事项[3]。

(四)数据分析功能。

税务管理的信息系统要有层次,应该按照不同的条件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查询,系统性的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输入与计算,对各项数据指标设置临界值,当计算数据超出临界值,自动的发出提醒,税务管理人员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总结汇报,促使企业集团对各项活动进行调整,有助于管理层进行正确适合的决策。

(五)交流功能。

税务管理系统应该设立互动平台,使得企业集团与企业集团成员可以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将税务规则的调整及时的传达到集团成员,集团成员也可将各自税务资料以及纳税情况及时反映给集团总部,使集团总部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目标应该与集团成员的税务管理目标一致,虽然集团的税务管理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集团与成员之间税务的制度管理等税务事项的管理,但是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要以此为建设目标,应该使集团与成员企业共同达到控制住了风险,减少了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减少了人员的成本以及及时纳税[4]。

(二)制定符合实际的策略。

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要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必须结合企业集团内部的情况,针对企业集团以及企业成员具体的分析进行具体的信息化建设,不同的成员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产品以及服务,就会导致成员企业的纳税种类也不相同,同时,成员之间各自的税务管理水平也会存在着一些差异,所以企业集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系统性的以及有区分的进行信息管理,在集团企业和成员企业内部同时设置信息化平台,选取个别的企业进行实验,试验一下成员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可行性。

(三)选择合适的软件。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软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企业集团的系统进行判断,如果企业集团现有的'erp决策管理系统已经趋于完善,那么企业集团可以选择在现有的erp基础上进行税务管理的拓展,如果企业集团的erp系统还处于探索阶段,那么就使用单独的系统与之前的进行连接。另一种是判断成员企业的产品是单一还是复杂,若成员企业的产品趋于单一,那么使用现有的管理系统来进行开发就可以,但是如果成员企业的产品种类繁多,使用现有的来进行管理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就需要重新选用单独的软件进行管理,将之与之前的系统建立连接。同时,企业集团的税务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向其他已经成功的企业进行学习,吸取其他集团的经验教训,使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

三、结语。

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企业集团应该不断的学习信息化建设技术,完善信息化系统,将之运用到企业集团的税务管理中,使税务管理更加的简单,降低税务管理的风险以及成本,使企业集团和集团成员都可以健康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信息化电力企业管理论文

1.1企业信息化应用有待深化。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已经进入了整成阶段,尤其已经是国家电网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4年,也是sg-erp信息化系统建设即将进入收尾阶段的一年。回首4年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数据集成、专业集成、部门集成和企业集成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基层的应用与管理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实用水平距离世界同行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1.2内控体系不够完善,风险管控能力较低。

实施erp等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内控体系、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已经逐步地实现了erp系统建设、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只是各管理模式的融合度有待加强,风险管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1.3部分员工的应用能力不强,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单单的是对硬件设施的改善,也包括对软件设施的改进,甚至软件设施对企业的影响超过了硬件设施。而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必将越来越高,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工作人员的认识进行拓展,而且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提高其信息系统操作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1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实现电力企业由管控分离向信息一体化转变,实现生产信息和管理信息集合的最好途径,因此对信息网络技术要有足够的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调度日志管理系统、电量远传及调度运行技术支持系统、dts(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操作票管理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电力企业目前要重点关注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只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系统的改造和数据的共享,才能够有效克服信息孤岛和孤立系统给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带来的阻碍。

2.2正确地进行管理信息化设计。

正确的设计是实现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其要有着足够的重视,管理信息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科学规划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从整体的角度来说,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仅涉及计算技术的应用,更包含了管理制度创新、业务流程优化、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等多个因素。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其价值也就无法得到实现。

2.2.2构建可持续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构架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由各方面建设内容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构架。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充分结合企业的具体现实情况,从企业的业务需求出发,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结合实践经验和信息技术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构架。

2.3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系统和制度建设。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统一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安全问题不仅仅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系统和制度建设。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科技部已经将电力企业信息安全作为全国信息安全示范工程之一,部分电力企业也开始重视安全系统的建设。网络身份信息验证软件、防病毒软件、防攻击软件等一系列安全软件被逐步地应用到管理信息化系统之中,为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重点除了安全系统建设之外,还有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要防止有害信息和恶意攻击对电力实时系统造成干扰,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保证信息系统在符合国家保密要求范围内安全运行,防止失密事件的发生。

3结语。

实现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在有详细计划的情况下进行,必须仔细地规划好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周期、规模和投资,并且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将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管理制度创新促进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管理信息化建设带动管理制度创新,争取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信息化电力企业管理论文

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现代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电力企业制定更为精细的数据提供机制。而对于数据管理方面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这样有利于实现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数据的安全性提升,并且还应该通过对信息平台所提供准确的电气营销条件,对电力企业制定更为合理的营销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管理。

作者:贾海霞贾云单位:甘肃省山丹马场供电公司。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医院是知识和技术都相对比较密集的地方,人力资源是医院重要的发展资本,实力雄厚的医院背后必定是有着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是,一旦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或者不合理,人力资源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医院更加合理、高效和安全的管理各项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医院更加良好的发展。通过加强对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可以使医院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本院的人力资源现状,为上层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提供基础和支持。利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实现对大量繁杂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并产生定期的报告,如在职人员的年历、学历、工资以及考核情况等,在调取某在职员工的资料时也更加方便和快捷。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为部门提供简洁明了的资料,大大的提高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总之,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来说极为重要。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有些医院虽然建立了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模式往往过于单一,不过灵活。而有的医院在目前阶段仍然使用的是功能较为单一的单机版管理软件和较为落后的系统技术,人力资源的数据和信息不能达到共享,也无法做到及时的更新和连接。这样就导致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每个部门都负责统计自己部门的数据,造成医院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甚至有些医院在目前阶段还是采用非常传统的手工作业的管理方式,过度重视人工传达的作用,使得信息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并且这种管理方式效率低、周期长,信息反馈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反馈医院的各项人力资源信息,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这些情况不仅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转支俜蜣箐理观念,树立现代化营理观金。

在医院毅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道路上,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将工作的重点从人员进出的管理方面转移到对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注重激发在职人员的潜能,发挥出人力资源促进医院良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效果和价值。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医院的具体情况,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朝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合理化。此外,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组织、协调、监督、服务以及创新等理念,全面整合医院内部人力资源信息,对信息进行把握和分析,确保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准确^而且,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通过集成成本效益以及投人产出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逐渐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化、透明化和现代化。

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医院系统软件如何高端和现代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工作人员只会进行最基础的操作,而不能有效利用相关的系统和软件,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搁置和浪费,也就不能发挥出软件和系统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换句话说,再好的`软件和硬件,如果使用它的人并不能掌握和操控它,那么它们也只是一件摆设而已。因此,医院应该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在岗培训,使其不但掌握良好的医学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个方面,医院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在职员工组织定期的培训,在培训过后,对其进行相关的考核,考核优秀者予以适当地鼓励和奖励,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员进行补考,如考核三次均未能通过者则予以调离岗位或其它适当的处罚,保障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在其位,谋其职”,避免在职人员长期懈怠工作的现象。医院也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组织相关的座谈交流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地解答,从而确保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以往,传统的医院人才招聘都是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平面媒体上发布招聘的信息,然后接受求职者的个人简历,最后通过面试进行最终是否聘用的决策。这种传统的人才招聘方法,因为传播的范围有限,并且实效性较短、目的性不强,往往出现虽然在人才招聘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并不能达到大范围的人才筛选。针对这种现象,医院人力资源部分应该改变传统的人才招聘方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人才的招聘。通过网络进行人才招聘,手续简便、行动迅速,并且受众的目标性较强,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人才招聘工作的反馈、处理和录用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人才招聘工作的效率。在进行网络人才招聘时,医院可以在本院的网站主页上增设人才招聘的版块,或者利用其它的人才招聘网站发布医院的人才招聘信息,从而有效扩大应聘的范围,并在招聘成本较少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好的招聘效果。实行网络人才招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工作部分。绩效管理不仅关系着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决定着员工的工资报酬,并能对员工的潜力和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说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为了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部门首先应该建立绩效目标,在与医院医疗系统实现数据库共享的基础上对采集的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采集定量数据,实施量表考核、关键事件记录以及述职总结等,并促进员工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及时反馈,定期作出绩效评估。在薪酬福利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明确薪酬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考勤制度合理调整薪酬,根据员工基础信息库的信息套算员工的工资情况等。薪酬福利的有效管理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员工的奖惩、福利以及工资等具体情况,应该及时补充员工岗位变动以及职称变动等情况,并建立工资变动表,制定工资月报表和个人工资表,方便随时查询或统计。通过对医院缋效管理和薪酬福利的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相关工作的效率,也能促进医院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方面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够有效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程序,统一相关的工作标准。此外,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还能为医院上层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信息化电力企业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为满足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应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使企业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但目前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主要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0引言。

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维持生存和发展,电力企业必须进行创新[1]。创新主要是重新组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及新的市场要素,使其出现新的变化,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点内容,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客观发展规律及企业自身生产特点,精心组织、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电力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应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使电力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进而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因为电力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垄断性经营模式,面对的竞争压力相对比较小,因此很多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仅仅强调安全生产,对于外部的信息搜集、了解较少,呈现的是条块分割管理模式[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市场竞争机制慢慢建立,各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现代电力企业必须树立成本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竞争意识,注重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和重视。信息是电力企业非常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很多电力企业已开始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开始加强信息一体化建设,高效整合企业内外部各项信息资源。然而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没有针对信息化建设制定系统规划,导致企业各系统之间联系不强,无法协同开展各项生产经营业务,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常常会有系统不相容、信息孤岛、信息重建等相关问题。其次,企业信息编码缺乏规范性、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缺乏规范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3]。电力企业具有自身独特的生产经营特点,因此不能直接照搬其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发展特点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信息管理系统。

2.1企业管理思想及管理理念创新。

只有转变、创新思想观念,才可以促成一系列创新行为,创新、转变电力企业管理思想观念对于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4]。为此,电力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服务型管理观念,明确企业大体的发展方向后,应向企业组织机构及企业员工不断提供相应资源,并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电力企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等特点,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对于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现代电力企业应树立“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上体现商品价值,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服务更好地适应于市场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电力企业应树立知识型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先进、科学。电力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特点进行管理创新,具体而言应将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知识及新经验等价转变成企业的生产力,建立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应培养团队型管理思想,根据每一个工种及企业岗位的要求和自身特点编制成各种团队组织,灵活应用多种管理方法。这样可明确划分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各团队可很好地协调、配合,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适应市场发展。其次,企业应树立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包括管理技术、商标、企业形象、技术专利及版权等,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实现无形资产增值,增强电力企业智力优势,促进电力企业创新和发展。

2.2.1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根本是法人治理结构,根据电力体制改革要求,中国应建立一个有序、开放、统一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电力市场。基于实体管理模式,电力企业一定要明确自己在市场上的主体资格,进一步夯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成为一种股份制企业,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建立监事会―――董事会―――股东会三级一体的领导体系,形成相互制约、各尽其责的管理局面。

2.2.2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显得尤其重要。人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现代电力企业应转变以往“以数量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建立“提高员工素质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本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及岗位要求选拔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企业在用人方面应实施“竞争上岗制”“聘用制”或“末位淘汰制”,合理应用人才,将人才内在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其次,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将企业利益和企业的产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并有机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制度,确保优秀人才的薪酬待遇高于普通员工。

2.2.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电力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的财务管理中心部门,并建立一个系统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动态地掌握电力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合理调整企业资金结构,有效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尽可能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电力企业还需建立配套财务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确保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透明化、真实化。

现代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紧紧围绕业主实际需求进行多元化经营管理,使组织结构偏向决策分散化,也就是指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适当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可以是局部调整,也可以是整体调整。电力企业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应有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这样可充分利用当地管理政策,也可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吸收更多投资资金,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为当地用户提供电力产品的一条龙服务[5]。同时,现代电力企业应建立有机结合内外部市场的组织管理结构,电力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岗位之间并非简单的行政被执行业务关系,更应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关系[6]。而且电力企业应建立资本市场,把电力资源视为一种资本进行投资运营,这样通过资本市场可进一步升级电力产业,扩大电力产业经营规模,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其次,传统电力企业是一种直线职能型的垂直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管理流程较多,整体比较复杂,现代电力企业应尽可能简化企业组织结构,使其变成平行流程网络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层次较少,可加快信息流通、传递速度,确保电力企业高效、有序、稳定运行。

3结语。

现代电力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及促进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积极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更进一步优化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环境,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从而有效提升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能更为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参考文献:

[5]高逸峰.推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61.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代表着21世纪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方式也逐渐向信息化转变。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保证了工程各个环节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大监督力度的有效办法。本文主要探讨了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期望对我国工程信息化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施工企业。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都在向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模式发生转变。工程类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可以使得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实用,是企业确保工程质量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电力资源的使用,而且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企业,它也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对电力企业的投资具有可观的收益率,所以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探析很重要。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是指为了电力企业投资能够在经济生命周期内高效、充分地发挥效益,而形成的财务管理形式。下面本文就对这种财务管理形式进行探究分析。

一、研究背景。

我国社会的发展迅速,电力资源的应用很普遍,而且电力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基础企业,所以说,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于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探析很重要。电力企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电力企业的重要性,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是指为了电力企业投资能够在经济生命周期内高效、充分地发挥效益,而形成的财务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研究很重要。一般来说,电力企业都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误差,所以说,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很重要,只有减少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这些误差,才能加速电力企业的发展,完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为电力企业创造更高的投资价值,完善其管理体系,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1.分析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逐渐提高,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不仅仅影响到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和基础建设发展的问题,所以,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很重要。电力企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下面就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整理其研究成果。

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是指为了电力企业投资能够在经济生命周期内高效、充分地发挥效益,而必须筹集足够的资金对电力企业投资在运营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及时、足额的补偿的财务管理形式。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所以要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先了解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从中解剖分析,才能够完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我国一般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很严密的体系,一般来说,财务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只有通过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发生,才能形成较为严密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的失误减少,管理体系更加严密,这样更加容易达到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1)在对进行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挑选,挑选一些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财务管理,才能避免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失误,工作中的失误减少了,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完善和发展。

(2)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还要注意对员工实行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对财务管理的员工进行定期的激励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仅仅要有热情,同时也要有自我约束的意识。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员工的'工作动力,采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发展。

(3)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财务报告,让公司的领导及时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这样才能及时改善管理措施,完善管理体系,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发展。

只有在进行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时候对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严格挑选,只有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减少在财会会计方面的误差,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人员实行激励和约束的机制,在财务管理人员拥有工作热情和动力的同时,也有着自我约束的意识,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财务投资事业的发展。同时,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人员要定时定期的对电力企业的高管进行财务报告,让电力企业的高管都能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这样方便了企业高管能够及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实现电力企业投资事业快速发展的预期目标。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力资源的使用,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企业,电力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只有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不仅仅影响到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和基础建设发展的问题,本文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进行研究,进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发展,以上就是本文的结论。

推进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旧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管理变革的要求,而财务信息化是这种管理信息化变革的核心。

(一)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要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是基于开放式的网络体系,并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畅的封闭式系统,而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保持内外信息流通畅的开放式系统。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做到了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但经济效益却逐年下降;一些企业费尽心机开发出的新产品完工投产后,往往设计成本偏高,市场无法接受其销售价格进而导致停产,使得企业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些情况的出现,缘于企业管理者仍局限于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种落后的传统财务管理手段阻滞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造成对财务资金管理的失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愈加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中,其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子公司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受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向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同时要求在管理方面进行企业全过程的重整和组织结构改革。因而,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也要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手工操作劳动量过大等问题,而且要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因此,仅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还不够,关键是要以此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造企业原有的落后的财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处在起步阶段,甚至比不上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尽管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是:

(一)组织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求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但现实是,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在实质上并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外许多大企业采取事业部制、总分公司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高度自主、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下,企业可以实行良好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调配制度,而这些为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观我国的国有大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体制,一些大企业中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公司、孙公司,每个公司都强调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组织管理体制的资产和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子公司、孙公司。因而,在有关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组织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之一是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多数企业很难实现集中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来进行,充分有效的财务信息难以形成;不少行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品编码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不少企业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完成信息化产品的开发。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部障碍。

(三)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滞后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系统必须开发出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于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而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软件只是用来做账和核算,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很少有软件能同完成预算、成本管理、资金核算的需要。对企业来说,提供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含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监督为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在考虑企业集中管理的功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不完全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而国内的软件虽然对个别行业的单体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不符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我国软件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软件,是推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有人说,信息是21世界最重要的资源,及时可靠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取得先机,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内部的重要信息泄露,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还不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功能不完善,尚未建立起牢固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设立企业内外部各个级别安全防火墙,其后果是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被轻易地泄露,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网上交易公开化的推进,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加之一些企业使用的是公用通讯线路,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必然增多,从而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这些对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无疑是大为不利的。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信息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作为现代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树立起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意识与理念。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因而,国有企业领导人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因而,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尤其需要慎重,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为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信息化相结合,综合考虑,相互协调。可以先从企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及时做好各个信息化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与整体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三)规范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人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当前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使输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比较可靠有效;其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减少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再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产品编码体系,以保证信息数据能够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交换时被正确识别;最后,要吸收和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这样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现代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管理软件,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逐步引进、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erp软件,建立起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企业内部之间,以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用户需求与供应商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信息渠道畅通,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在建立开放式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安全,要严格制订信息安全的分级管理,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墙机制,避免信息泄漏以及在泄漏之后如何有一套明确的迅速反应机制,避免信息泄漏后的损失扩大化,从而维护企业的利益。

浅谈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论文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盈利性组织。就这一点来说,企业生存的终极目标就是盈利挣钱。它利用为社会供给产品和服务的方式获取利润。归根到底,企业的目标就是获取利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生存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了。如何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的经济管理内容。在众多学者不懈的努力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也越来越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重视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会有如下几种:。

(一)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获取利润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去企业经营成本及税收,剩下的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利润是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首要目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以自身所具有的制度特征、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为依据,以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通常情况下,我们判定一个企业的基本性质及发展目标的首要因素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在设立初期就必须制定带有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以这个目标为核心开展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企业管理目标的最终制定必须参考该企业的各项评估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资金构成、企业的控股方法、企业的基本性质、企业的商品等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也在不断扩大着,企业追求利润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所以,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追求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是众多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与此同时,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动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当然,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特别是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在利润的驱使之下,企业很容易忽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对投资风险的预期不够。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目标,企业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容易出现忽视社会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所以,在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时,必须尽可能地避免决策短期化的情况,确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不忽视社会利益的满足。

(二)企业股东权益最大化。

股东是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首要来源,股东资金是企业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股票价格决定着股东的财富数量。股东所拥有的股票量及所持股票的市场价格决定着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当股东所拥有的股票数量不变时,股票的市场价格就成为影响股东权益的唯一因素了。因此,要想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早就已经分开处理了,企业的经营者要对企业的拥有者负责,这一点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实现企业财富的增加,这一过程也就是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实现过程。现代企业的劳资结构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符合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不足:首先,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的制定很容易造成企业运营方向的偏离,经营者很容易为了增加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严重忽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经营者以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为经营目标,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尽可能地增加企业所有者的财富。所以,经营者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做出投机违法的事情,最终损害股东的利益。其次,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实现范围比较小,并不具备代表性。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比较适合已经上市的公司。但市场上已经上市的公司毕竟很少。没有上市的企业并没有参加到市场募资的活动中去,所以不能将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最后,股东的权益实际上并没有充分顾虑到广大小股民以及经营者的权益,只是将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最终会造成企业利润分层问题的产生。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自身存在价值的最大化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企业必须通过自身的合法经营活动,让企业的预期价值、潜在价值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这些潜在的价值还包括:企业资产价值、市场品牌价值、无形价值、企业潜在的盈利能力等。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方方面面资产额的最大化。其次,企业必须在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国家、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隐藏于我国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之内,大型国有企业的控股人是国家和集体,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人民创造福利。所以,其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带有一定的社会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忽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行业垄断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

规划。其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切实提升资产的利用率。企业要想实现其所制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提升资产利用率,同时让企业闲置的资产、资金活跃起来,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成本的减少,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多。最后,实施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成本的减少。企业盈利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成本的减少。在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资产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资金成本的降低,有利于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更多地是将数据信息转换成网页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方便。需要的财务数据可以随时随地在网页上查找,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实现了在线、远程、分散及移动等办公模式。利用网络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了,同时也实现了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电子货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内容,以电子货币替换纸质票据,有效提高了资金周转的效率,实现了企业成本的减少。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利于管理信息的统一,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远程操作。企业的相关财务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和审计,为财务工作者及时、准确地储存财务信息提供了方便,与此同时,还可以统一配置闲散资金,使用这些资金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切实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网络采购、支付、结算等方式还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做出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普遍使用了网上银行,在网上进行经济交易活动都会存有交易信息,同时会保有每一笔费用的使用信息,这些数据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在网上进行交易的时候,财务工作者不需要出门在银行外排队办公,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工作时间,也降低了票据损失的概率,确保了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最后,财务信息化可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有效提升流程的时效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了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之后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连接,有助于实现企业部门之间的协作共赢,防止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财务管理的相关软件可以有效收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然后综合分析,分类管理,对每一笔经济项目都适时跟踪,确保了管理流程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施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过程变得更加急迫。在重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本文从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措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点等方面论述了企业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文档为doc格式。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目前,我国企业正在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方式正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冲击,而管理信息化,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目前最为紧迫和现实的选择,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中国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覆盖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处理,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数据化。

在提倡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我们不能片面地把信息化等同于信息技术,有了设备和网络,开发一个系统不等于企业实现了信息化,更不等于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经常会出现信息系统技术建好了,但数据不准确,不及时,没有与业务流程集成在一起,没有实现管理与信息的结合,没有多少人使用,对企业效益贡献不显著等。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其实也是一场革命,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统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生存环境的根本变化,使企业不得不对信息资源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石油企业主辅业分以后,企业必须在成本管理、过程控制、技术改造等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条可行且必须经过的途径。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企业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1、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财务帐目不实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下级对上级透明化的系统,企业无论在任何地方,哪怕是在国外发生的每一笔业务和开支,不进入信息系统就无法实现,而一进入系统就被上一级的财务部门所跟踪。分支机构根据程序形成的报表,在总部同步生成。这样,在做帐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不可能做手脚。数据一旦被录入就不得更改,更改便会留下记录。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采购人员甚至不能接触采购票据和资金,而由财务监控和执行。这样使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的变化,都通过财务如实、准确、适实地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资金的透明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率。

2、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采购部门的“暗箱操作”问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透明、难控制,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尤其是在采购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最终的价格确定掌握在商户和采购员的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一是采购信息在局域网上公开,一目了然;二是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将采购与定价分离,合同草签与审签分离,进货与验收仓储分离。三是设立独立的核价环节。这一切都是依托计算机软件,在不同的部门,防止了“暗箱操作”。

3、企业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有效解决生产经营过程的“跑冒滴漏”问题,尤其是在我们国有大型企业,跑冒滴漏问题不少,防不胜防。企业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全过程的监控系统,对企业所有环节,所有部门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控,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每一项科目的开支和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警示和禁止的信息。有效防止了生产经营过程的“跑冒滴漏”。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传统的人事管理信息数据保存的比较零散,帐目繁多,每提供一个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而数据的统计更是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通过建立网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以方面而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每一种数据,而且便于大量的统计工作和人力资源规划。

2、以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带动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过去的人力资源信息处在“离线”状态,各基层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孤立现象,通过建立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条件有限制地公开各个部门所需要的人事信息,方便他们提取数据,这样既简化了工作程序,又加强了人事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联系。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透明化、公开化、科学化。通过信息权限的设置和分级管理,上级单位可以及时掌握和了解下级单位的人员状况、员工待遇、薪酬、奖金及考核等方面的人事信息,促进人事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方便上级部门的宏观调控,并以此来核实财务、生产等部门的财务属实情况,便于上级部门更好的贯彻落实各项政策。

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企业领导可以用收取资料、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节省下来的时间考虑企业管理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员现状、构成及人员动态,了解员工的收入水平,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出准确而快速的决策反映,从而真正的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有的理解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计算机代替人;有的只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的缺乏系统化和全面性思考而导致了对企业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出现了信息技术滥用、信息资源浪费等现象。

(二)员工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对信息系统的响应不够积极。比如我们企业最新推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很多相关人员只把它当作网上发工资的一种工具,而不注重对信息资源的维护和完善,更不注重对这个系统中主要功能的探讨和思考,在工作中不主动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这种信息资源的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在企业其他部门同样普遍存在。(三)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刚刚起步,对于网上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的防止信息资源的丢失,防止信息资源被任意改动,如何通过层层授权,使信息资源保持一定范围内的公开性和保密性以及加强网络安全、防止恶意病毒的攻击等方面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滞后,甚至空白,信息化的环境建设还不能适应需要。比如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关规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评估体系等,还是一片空白。这些因素都客观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四、关于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和倡导工作。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投资大,非常复杂,如果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作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工作重点,很难得到企业上下的支持与参与,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必须从企业的宗旨、发展目标和竞争态势出发,决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每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员工深刻了解和熟练掌握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要以全局和系统的眼光审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工作,把信息化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甚至核心能力之一,从而营造企业信息化管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计划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协助系统管理层明晰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价值所在,同时为企业有效计划和实施信息系统提供整体纲领和指导。要从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理解和分析企业业务需求出发,建立企业信息理论构架。

(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该机构由专门的信息网络技术人员组成,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并定期收集企业信息资源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生产和管理实践加以改进,使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合理有效,从而不断优化和提高信息系统,使信息化管理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素质、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和能力出发,以人的信息为管理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为信息化奠定基础。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技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信息人员深刻理解业务,业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这样,各个部门的决策就会更加科学化。

(五)坚持以经济效益为原则。效益是信息化管理的内因和动力。有效益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进入良性发展,才能得到业务人员的支持和拥护。效益不仅是评价信息化管理工作以往和今后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也是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持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就像企业中的一根链条,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都是这个数据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引导企业向高效率、柔性和自动化、高敏捷性、现代化方向发展。而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软件产品、硬件设备、网络设施、系统集成、管理咨询、应用实施等方面,它本身也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阶段性目标,没有终极目标。因此,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进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管理论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一定要事前周密计划。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等,选择适合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阶段模式”,所谓“阶段模式”即是指从单向业务阶段到部门协调阶段再到组织集成阶段的模式。此外,还有因地制宜地设计功能拓展路径、实现方式路径。

二、规范信息系统应用是主攻。

调整会计核算资料必须对会计信息标准和业务信息标准进行规范统一,使得各类业务数据满足管理会计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应用范围的扩展,目前的数据库多已由最初的关系型数据库进化到多维数据库。其维度的设置,包括数据类别及其内涵必须有统一的标准,数据表、字段等的设置也要在这一标准下统一。如在业务系统中,一般来讲,成本管理本身较之会计核算对于成本数据的要求要详细很多。在信息系统初始化阶段,必须对两大系统科目内涵及对应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避免出现多重交叉导致后期的数据无法关联。

三、实现全面预算实时控制是重点。

全面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通过手工方式也可通过信息系统开展全面预算的编制,但在预算的.执行监控上,特别是控制类预算,如费用、成本的控制上,则必须依靠信息化手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利用流程化管理,把数据嵌入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业务发生的同时即可进行实时的进度监控和支出控制。控制策略可以采用强控制,凡超预算项目严禁生成凭证,也可采用预警方式,控制类项目支出达到一定金额或比例即进行自动提示。对于收入类预算,同样也可及时采集相关数据予以展现。

在业务系统普遍信息化的条件下,更可以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对业务预算的执行开展控制。

四、实现风险预警、趋势等智能预测是趋势。

商业智能是信息化应用最具创造价值的环节,通过对信息的搜集、管理和分析,使企业决策者获得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风险和机遇,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分析,成本分析、预算管理、商业机会的发现等都可以通过商业智能来获得。在实施商业智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数据源要全面准确。准确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大量真实准确的数据之上。传统的商业智能独立于业务系统,多采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的方式管理数据,对于数据仓库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相关的分析需求,保证数据的全面性。随着管理软件的发展,目前已经出现很多一体化集成应用的管理软件,商业智能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可以直接从业务系统中抓取数据,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分析模型必须要适用。商业智能分析模型建立在会计信息之上,还要依托业务信息,运算量庞大,科学合理的分析模型会提高分析的效率和效果。管理会计是内部会计,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个性,必须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单纯的生搬硬套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3.展现形式的选择要结合内容及目标受众。商业智能有灵活多样的展现形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图形直观、表格信息量丰富、flash具有动态效果,数据单一的指标类适宜采用图形,较为复杂的内容宜采用表格形式,预测、对比等分析可以采用flash等动态形式。另外还要根据目标受众是核心岗位人员还是决策层加以选择。

五、强化会计人员管理智能是基础。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既需要理论界的推动,更多的还要依靠会计人员充分调动思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决策支持,让更多的企业领导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因此,会计人员不应局限,应更多的研究业务,研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断丰富完善管理会计的实务应用,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更多保证。

会计信息化与企业财务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从业务流程角度出发,考察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再将信息化与流程再造结合起来,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介绍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对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原则进行介绍,探讨了将流程再造应用于高校管理中的原因、方式和内容。分析了流程再造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流程再造在信息化建设各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对组织的结构、文化和人力资源构成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流程再造。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阶段理论。

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体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可循。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理论,有助于高校认清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处阶段,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1、诺兰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是为信息系统规划所制定的框架,它阐明了信息系统的成长曲线是s型曲线,并提出了信息系统成长的六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在初始阶段,组织中开发了应用于某个具体功能的应用程序,各部门逐步应用了针对本部门工作的管理软件来降低成本。在传播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信息化对办公方式的改变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管理者也开始关注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控制阶段,“控制”成为一种需求,管理者和各部门用户共同规划组织信息化的发展,对信息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在集成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组织内各部门都有了各自独立的管理系统。在这一阶段,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分散独立的管理系统被整合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数据管理阶段,建立数据管理体系和数据通用标准,对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管理者对组织中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面评估和规划。最后,在成熟阶段,对数据资源进行战略规划,更有效的利用数据资源,提升组织的竞争力[1]。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阶段模型。

诺兰模型的正确性和预见性后来被全球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所证实,该理论已经成为描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的工具。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必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呈现诺兰模型中描述的阶段性特征[2]。同时,由于诺兰模型提出的时间和背景与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环境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应该在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诺兰模型,找到适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方法,并对各发展阶段的目标、内容和可能出现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划。首先,要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站在全校的高度进行规划和设计,没有统一的规划作为支撑,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成功。其次,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阶段性,各发展阶段具有自己的内容和特点,并未作为进入下一阶段的基础,循序渐进,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第三,高校应当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认清本校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样才能使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更符合本校的实际需要。综上所述,以诺兰阶段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本文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项业务引人阶段、各部门系统化集成阶段和学校整体系统化集成阶段[3]。单项业务引人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初始阶段和传播阶段,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随着个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微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的使用,高校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逐步把手工完成的工作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特别是重复性强、相对独立并且易于实现的业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由财务部门内部主导完成,为后两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各部门系统化集成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控制阶段和集中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上一阶段中,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变革,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信息化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时上一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设计和开发时缺乏前瞻性、专业性的管理软件不能适应工作中新的变化和需要。在高校扩大规模、财务部门工作量增加的情况下,各自独立的管理软件数据冗余、准确性差的弊端更加凸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这一阶段中,如何将分散在各工作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独立的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和整合,形成财务部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一阶段对财务人员信息化素质水平更加重视,高校普遍建立信息中心等部门对本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学校整体系统化集成阶段,对应诺兰模型中的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是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校将站在更高的层次统一规划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校级的信息化工作指导小组或者cio机制。面对上一阶段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从认真研究高校教学、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服务对象入手,协调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应政策和规定,应用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统一制定数据格式和各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使信息能够在各部门之间充分流通和共享。最终实现高校信息化的目标,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现代化、规范化,为广大高校师生服务。

二、流程再造理论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流程再造理论简介。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哈默和钱皮在《改造企业――再生策略的蓝本》一书中对流程再造的定义是:“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1)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打破企业按职能设置部门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管理过程,从整体上认识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传统的层级制管理机制是各职能部门层层分工形成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整个业务流程被分解开由各部门分别完成,关注的是职能管理和职能部门的精细化、专业化。用三角形来代表传统的组织结构,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位于三角形的下部,科层制的管理向上延伸。这种类型的组织往往由一系列“子组织”构成。这些称作职能部门的“子组织”由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流程再造的核心思想是把“流程”作为关注的重点。打破面向职能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的界限。建立面向客户、市场的业务流程体系,实现从传统面向职能管理转变为面向流程管理,建立扁平化的流程型组织结构。(2)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流程再造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以流程为中心原则、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和以顾客为导向原则。以流程为中心原则。指的是把原本层级组织结构中以部门和分工为中心转变为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坚持以流程为向导,调整组织内部部门的办事方式和任务,协调处在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业务流程的方向直接指向顾客。以人为本的团队式管理原则。传统的层级组织结构中,管理的方向是垂直的,领导制定计划、分配资源、安排下属工作,下属对领导负责,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工作,他们不关心其他个人和部门的工作,忽视整体的业务流程的完成情况。以顾客为导向原则。顾客是组织或企业业务流程的服务对象,业务流程为顾客创造价值。在流程再造过程中,应当以顾客的'需要和诉求作为导向,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业务流程,使之真正为顾客提供便捷、满意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4]。流程再造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在流程再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客户为向导来规划流程,那么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以流程为中心并且使用团队式的管理方式取而代之。

2、流程再造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业务流程,离不开对流程的设计。把流程再造理论和高校财务管理结合起来,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流程再造理论中以流程为中心的思想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有助于我们发现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以建立合理、高效的业务流程,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现有流程改造的重点是增进服务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理顺管理工作中各项业务流程,减少非增值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用esia代表的四个字: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y),整合(integrate),自动化(automate)[5]。清除,主要指清除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重新审视和设计业务流程,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消除非增值活动。简化,对流程进行简化。使业务流程科学合理。整合,将业务流程中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由不同员工完成的工作,通过流程的合理设计,整合为单个部门、单个人员或者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自动化,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流程再造中的重要地位。在业务流程的改造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数据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率。建立团结协作高效的管理团队。流程再造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都准备进行或者正在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如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二级学院制改革等,这些改革降低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增加了管理围度,使组织扁平化。各职能处室的管理边界变得模糊,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决策权的下放,增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这些改变都迎合了高效业务流程再造的需要,把流程再造理论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使改革的成效发挥出来。关注于流程的管理团队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流程管理使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多,对流程负责的整个团队需要对工作进行整体的了解,这就促使员工加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革新高校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长久以来参考了政府管理体制的模式,由此带来“官本位”思想盛行,高校行政权利泛化等弊端。同时,高校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也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陈旧的高校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以顾客为导向是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原则。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业务流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财务管理面对的“顾客”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顾客”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前提,“顾客”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重新审视高校管理所面对的顾客群体,从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创造价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角度出发,是转变高校管理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再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流程再造是一种管理思想,它能够使高校财务管理在业务运行和团队建设方面发生根本的变革,这些改变正与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的发展需要相契合。信息化的发展又为流程再造提供了动力和技术支持,成为流程再造取得成功的保障。高校的管理者需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实施对学校整体的信息化集成。而集成的依据应当以工作流程为重点,因为管理工作通过业务流程得以实现,正是业务流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将各部门、管理人员和顾客联系起来,组织在业务流程中为顾客创造价值。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再造理论的结合对高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文化和管理人员团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把流程再造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使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和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richardnolan.“managingthecrisisindataprocessing”.harvardbusinessreview57(2):115c126.

[2]李韶驰.基于诺兰模型的党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趋势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73c174.

[3]仇小微,黄芳.浅谈诺兰阶段模型对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4):13c14.

[5]佩帕德,罗兰.业务流程再造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92.

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针对以上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思想意识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是企业发展方向和制度建设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让企业了解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是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二是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人才建设也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企业中高层应该对人才予以充分的重视尊重。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大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增强信息化人才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三是增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耗费大、时间长工程,需要保证足够的投入才能让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寻求合作力量,合理对资金的筹集和分配,有目的,有阶段地建设信息化管理体系,切不可盲目求急。四是是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化体系。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要将施工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从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从工程设计到工程验收都要建立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通过一体化体系,可以从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及时发现工程隐患并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提高工程效率,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

4结语。

信息化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重要工作,是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的有效方式。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各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其实际意义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2]陈凤美.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信息化管理[j].城市建设,(9):88.

[3]杜海焦.对施工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几点见解[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1):1318.

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切入点的研究论文

摘要:公路档案作为我国交通发展的历史凭证,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唯有将公路档案妥善地保存与管理,才能为公路工程未来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随着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公路档案也日益增多,传统的公路档案工作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将交通公路建设档案进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

公路档案保留了公路建设中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历史真迹,是道路规划、维修、监督、保养、改建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公路档案的使用率逐渐增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实际需求。因此,公路档案管理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管理,才能与时俱进,更利于档案的收集、保存与使用。

一、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理的重要性。

公路档案的信息化是指公路档案的数据信息库建设、实现公路档案信息共享、人才队伍建设等,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与管理手段实现工作服务方式的转变。公路档案要持续不断地为公路建设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就要不断地自我改善,寻求最好。近年来,沾化区积极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2442.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0.3公里/百平方公里。特别是自2013年开始,抓住列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的机遇,和“三通”工程有机捆绑施工,共计投资1.65亿元,完成网化工程294.1公里;投资3.94亿元,完成381个村的村路“三通”工程,实现了各行政村主要街道与邻近公路的连接通达、村与村之间的必要通达,切实解决村级公路通达问题,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交通发展成果。这样的发展成果当然也离不开档案信息发挥的重要作用。档案信息化不仅有利于资料的收集、处理、储存和使用,更能增加储存量,拓宽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唯有公路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追寻现代化、信息化,才能使公路建设与发展更上一层楼。

二、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公路档案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要在加强信息化管理来提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近年来,我们沾化区交通运输加强了并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要以电子文件的形式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思维的转变,需要能力的提升。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出现之后,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改变。这样一些文件往往都是以机读文件的形态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档案提供电脑空间,并分类存放,并随时能够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使档案系统性,真实性、价值性地随时为工作提供帮助。但是我们一些站所档案管理方面比较落后。如一些地方还是重视纸质档案,缺少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意识,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不够,因此,采用信息化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档案管理档案整理、分类方法以及著录标准因人而异,缺乏统一性,从而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公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大幅度的进步,但是,如何让信息化管理更科学、合理,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呢?这就需要我们思考管理方式和对其有效性进行探讨。

1、转变观念,提升重视程度。公路建设部门和管理人员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公路档案的管理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实现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公路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一切场合与时机,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他们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学习,不能一味遵循旧有的观念,而是要及时了解档案管理的最新进展与需求,积极改进完善,争取最大程度地建立完善的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如我在我们交通局工作中,以前是注重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在档案管理方面注意完善资料接收、整理与管理体系;现在我更加注重检索体系的完善,不仅让有关人员清楚局内档案利用情况,更能让交通工程的建设、安排更加合理。

2、加强公路档案的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完成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就必须实行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建设。首先,要将传统的纸张储存模式转变为电子文件存档。电子文档解决了纸张占地大、记得少、寻找起来繁琐、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更为省时和方便。其次,要建立公路档案的信息库,满足信息资源方面的需求,及时制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通过及时补充、更新、维护数据信息库,完善资料的接收整理体系。另外,可以利用现代科技,通过互联网,在实行安全维护的条件下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项目网络共享平台。这样一来,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不少,有利于自身的改进完善,也能让公众加深对公路建设的了解,提升信赖度与满意度,对于实现廉洁高效,优质服务的建设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3、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公路档案管理机制。在运行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安全的管理机制,健全并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提高公路数字化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我局档案室开展经常性的“行风行纪”教育,要求全体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十项禁令”,杜绝执法人员违纪行为的发生。的确,一个优良的管理体系中,严格的法规与执法是不可或缺的。公路档案的管理部门可以按照《档案文件整理规则》等一些规章制度,实现公路档案管理机制的优化。对于档案资料的接收、编目、保管、电子文档的录入、检测、保存、维护、利用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的规定。对于已经存储好的电子文档要重视安全管理机制,保证其完整性和真实有效性。同时,要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形象,让管理人员能够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性。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实现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体系的升级有着重大的意义。

4、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沾化区交通运输局一直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根本,积极开展培训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素质,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努力建设成为民服务的优秀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一个部门的优劣。为实现公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管理人员在旧有的知识上,还要掌握信息科技技术,熟练使用现代通讯设备对资料档案库进行及时的修整和维护。因此,管理部门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培训工作,让管理人员掌握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培养他们对于档案管理事业的热爱。加强对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包括信息扫描录入,网络资源共享等。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信息化水平。通过赏罚分明的制度,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责任感以及严谨性,为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提供后备力量。另外,公路档案管理还要注意与其他县市交通运输局进行资源共享。因此,我们还要提高现代化管理与使用的能力。能够进行数据化档案、网络化管理,在与兄弟单位交流、互建中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共同提高;共同为我们公路建设做贡献。总之,公路事业仍在不断地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已迫在眉睫,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公路档案管理人员及部门需要及时地转变思路,提高重视程度;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以制度化、规范化进行操作和管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必将使公路档案管理体系迈向巅峰。

参考文献:

[1]陈杰泉、浅谈如何加强公路档案管理工作[j]、科学之友、2010(10).。

[2]王一波、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初探[j]、网络财富、2009(01).。

[4]程学敏、刍议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3(07).。

文档为doc格式。

推进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管理论文

通过对工商银行管理信息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

1.信息渠道不宽,采集手段落后。目前,工商银行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为内生信息和外采信息两部分,内生信息主要来源于综合业务系统、数据仓库、网讯系统,外采信息主要于全球资讯平台,应该说在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采集同业市场信息、行业动态信息、优质客户信息、项目投资信息等关系到工商银行经营发展和营销成败的关键信息上,却明显表现出渠道不宽、手段落后的问题。

2.信息资源封闭,共享程度不高。目前工商银行的管理信息是按业务条块分割,上下按专业对口,左右按机构设置割据。从内部信息源看,统计、会计、投行、信贷、风险、计财、个金、电子银行、信用卡、人力资源、稽核监督的信息管理都是各自为政;从外部信息源看,各部门对口不同的行外单位,各专业取得的外部信息也是各自保管。由于在信息管理上处于分割的状况,在信息系统开发上又缺乏统一的规划,加之信息处理标准不统一,使工商银行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各条线一方面信息重复采集,浪费人力、物力,成本节节上升,另一方面造成海量信息缺乏统一标准而无法采用云技术处理,利用效率低下。

3.管理标准不一,难以形成一体。目前各部门、各分行的大多数业务项目管理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或数据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当初一般都是自行开发、自行设计,软硬件平台不统一,开发工具不统一,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系统的整合性比较差,难以形成一体,这一状况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各部门输出的信息口径经常出现不统一,有时甚至千差万别,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手工调整,还给经营管理造成被动和不必要的麻烦。

4.加工手段落后,信息挖掘不深。目前工商银行的大量数据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其主要原因是加工手段落后,cb、信贷台账、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每天产生着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由于工商银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能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加工、挖掘的智能化的分析系统,从而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充分利用,各级领导急需的客户贡献度分析、产品成本分析、资产风险分析、业务发展的趋势性分析等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按需提供。

5.整体素质不高,人员相对缺乏。目前工商银行的管理信息专业的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规模偏小的问题。这样的人员结构很难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高要求。

二、管理信息实施信息化银行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大数据时代进入了信息爆炸式的发展阶段,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颠覆了银行管理信息的传统观念,因此,银行的管理信息应用,也必将脱胎换骨,彻底革新,建议管理信息的发展战略定位于:以“两库一师”为依托,以天地对接、云计算、信息挖掘为手段,高效率、智能化地支持各层级的管理决策,开发和创新信息产品,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及时反映、经营监测、决策咨询、业务引导、信息发布的管理职能,为工商银行精准营销、经营转型、风险防控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一)信息化管理的机构设置。

信息是工商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随着全行向信息化银行转变步伐的加快,作为全行信息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部门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着眼于利用数据仓库管理系统把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着眼于利用数据挖掘和模型分析从信息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以优化管理决策,管理信息体系应建立高效、完善的工作网络。这一网络既包括横向的处理好与行内相关部门、行外相关部门的关系,也包括纵向的系统内部管理信息工作的沟通、联系,探索新体制下的系统工作关系。在信息化银行制度下,管理信息体系的系统工作关系特别是总行与一级分行的工作关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由目前报表报送关系为主转变为整合系统力量、共同开发产品、进行产品分销,报表报送将处于从属地位。二级分行作为直接面向市场的独立经营核算单位,信息是支持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行内经营管理信息、本地区同业竞争对手信息、区域经济信息、行业信息、客户信息等是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须加强作为信息专业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部门的建设。适应县级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在县级行办只需设立相应的管理信息工作岗位。各级决策者、业务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成为各级管理信息部门的共同服务对象。管理信息部门上下之间既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更是互相合作、互相服务的关系,共同目标是生产出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管理信息产品。

(二)信息化管理的功能定位。

管理信息的功能特点是信息涵盖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广泛,并跨越多个职能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应包括完整统一的数据处理系统和高度权威的深度分析系统,具有规范的数据来源、明确的采集标准、固定的传输渠道、集中的信息处理、权威的发布方式。中长期运作目标:建立起符合信息化银行发展要求、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管理信息体系。完备的管理信息体系应包括全面的内部信息和宏大的外部信息,融全行业务经营、内部管理、改革发展的调研分析信息于一体,集国家政策、监管动向、同业情报、国内外市场与客户信息于一身,具有支持领导决策、服务业务发展、引导市场营销、协调产品开发的强大功能。

(三)信息化管理的总体目标。

信息化管理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组织、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取得阶段性进展。总体目标是:处理信息电子化、挖掘信息程序化、分享信息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具体地讲是整合全行现有业务处理系统,充实、完善、升级、创新,达到系统兼容、资源共享、集成管理、功能完备。实施步骤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建立起全行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第二,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充分信息披露平台;第三,建立起符合信息化银行发展要求、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管理信息体系。其中,第一和第二步应在近三年内完成,我们称之为近期目标;第三步应在今后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我们称之为中长期目标。近期运作目标:建立起全行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集中统一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应包括完整统一的数据处理系统和高度权威的深度分析系统,具有规范的数据来源、明确的采集标准、固定的传输渠道、集中的信息处理、权威的发布方式。中长期运作目标:建立起符合信息化银行发展要求、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管理信息体系。完备的管理信息体系应包括全面的内部信息和宏大的外部信息,融全行业务经营、内部管理、改革发展的调研分析信息于一体,集国家政策、监管动向、同业情报、国内外市场与客户信息于一身,具有支持领导决策、服务业务发展、引导市场营销、协调产品开发的强大功能。

(四)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正确的选择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总结经验与学习先进理论相结合,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与环境条件相协调,抓住关键环节,在创新中实现突破,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尽快建立综合统计及分析应用、数据仓库管理信息应用两大平台,完善升级网讯、全球资讯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应用平台。这五大平台是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的关键。在全行各业务系统成功推进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规范、创新,加快信息一体化的进程,打破现有系统各自为政、彼此孤立的局面,通过共享信息资源,收集、整理、筛选、提炼数据,建立全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信息标准数据源,迅速展开数据分析、挖掘、利用,针对不同业务需求,推出高附加值的信息产品。

1.整合内部信息资源。整合资源的重要前提是取得资源,当务之急是向管理信息部门开放全行所有业务处理系统,允许管理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登录、提取诸如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信贷台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风险管理系统等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系统所能提供的各类数据。与此相关联,需要解决各业务处理系统与管理信息支持平台的链接、对管理信息部门工作人员的授权等一系列技术与管理问题。这样能够大幅度提高业务处理系统的利用程度,能够大量缩减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管理信息体系建设的节奏。

2.统一内部数据标准。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每完成一项操作,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大机系统输入基础数据,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满足会计核算、资金调拨、财务管理、统计分析、人力配置的需要。要保证这些涉及全行多个部门的数据输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抓紧制订统一的标准,赋予管理信息部门制订标准和监督执行的权力。管理信息部门要在合理授权前提下,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贯彻监管部门要求,分析研究全行业务实际,抓紧制订和认真执行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数据资源管理标准。

3.积极变革业务流程。在各前台业务处理系统中添加资源共享环节,通过对各前台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使管理信息体系建设与全行各业务系统的提升紧密结合,形成集中统一的管理信息基础资源网络,完成技术集成基础上的信息集成管理,建立全行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门户,取得业务经营与管理深化融为一体、业务发展与信息容量同步增长的多赢效果。

4.加快数据仓库建设。管理信息部门要乘势而上,集中全行优秀人才,尽快完成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风险预警管理、经营绩效考核系统的开发建设,建立数据信息集市,实现按产品、业务、机构、渠道提供定量分析信息,支持按照地区贡献、部门贡献、产品贡献、客户贡献、员工贡献配置资源,真正发挥服务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功能。

5.改善信息化管理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在组织上保证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二是统筹兼顾技术需求,确保业务—人员—设备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全行事全行办,充分依靠各部门,共同建设服务全行的综合体系。四是加快培养合格人才。加快招聘和培养数据仓库、人工智能、数学建模、信息检索、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