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教师反思笔记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汇总7篇)

时间:2023-09-30 12:57:16 作者:飞雪 2023年幼儿教师反思笔记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汇总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篇一

教师思考:什么样的美术活动能吸引托班的孩子,托班孩子喜欢“玩”,仅有将活动和游戏结合,才能有有效的收获。

幼儿发展:托班宝宝的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握笔等技能比较欠缺,往往没画几笔手就酸了,从而没有耐心完成绘画活动,针对这个现象,让幼儿用整只手来“玩画”,幼儿肯定喜欢。

理论借鉴: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们看到我将调制好的颜料端到桌上时,好奇的看着我:“教师这是什么”。“这个是颜料,有很多颜色呢,我们来玩颜料好吗”“怎样玩啊”孩子们的好奇心立即被吊起来了。

在课堂上当我示范印手印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今日要来用小手变魔术,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红手小兔等!”孩子们开心的欢呼起来,有的宝宝在喊:“教师,我也要印画!”当孩子们的手上蘸上颜料印好手印,我们一齐欣赏的时候,他们不要教师引导,孩子们自我在欣赏中,说出了“大某小某”、“红某绿某”等,同时也体会到了玩颜料的乐趣。我还没收拾完毕,孩子们就问:“教师,什么时候再印手印啊”幼儿的兴趣还很弄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欢乐成长吧!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篇二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有一天,猫妈妈带小猫去河边钓鱼……”

看着娇娇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一个学期前,平时爱说爱笑的娇娇,一到讲故事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她奶奶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此后,我尽量多为娇娇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我发现娇娇讲故事声音虽小,但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总有新故事讲。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我听奶奶说,你在家里讲故事声音有大又好听,是吗?”娇娇一笑,点点头算是回答。“为什么到幼儿园讲故事声音就小了?”听我这样一问,娇娇低下头,小声说:“我不好意思,怕讲不好。”原来孩子是有心理负担,害怕讲不好。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帮助她消除心理负担,建立自信,让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听录音故事,能不能利用录音机把她讲的故事悄悄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呢?因为这样能反映她真实的情况。

第一,在家中她会很自然、很放松,没有压力,水平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二,悄悄录音也是不想使她紧张,为她创设宽松的环境。

我和家长就这个想法交换了意见,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没过几天,奶奶就拿来一盘娇娇的故事录音磁带。我从中选出讲得最好的一段放给孩子们听,想让她成功的机率高一些,刚打开录音机,娇娇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一段故事还没讲完,一位小朋友说了句:“这怎么像娇娇的声音呀?”“嘿,就是娇娇讲的,真好听!”“哈……真有意思,娇娇怎么进录音机里了?”点点大声地说着,一脸天真的表情。娇娇也听出是自己声音,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她渐渐地得意起来,不自觉地随着录音机讲出声爱。我见时机已到,不等故事讲完就关上录音机,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问:“想知道后来怎么样吗?咱们请娇娇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好”说着孩子们鼓起掌来,并催促着:“娇娇快讲,后来怎么样了?“娇娇的情绪被大家鼓动起来,她站起来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声音继续讲起了后边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娇娇赢得了一片掌声。

放学时,娇娇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嘿,真棒。娇娇有进步了。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娇娇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从此,娇娇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只要学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 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娇娇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儿讲故事了。

在娇娇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磁带拿来放给大家听。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安排半个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争着讲,没有轮上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急得哭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四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面对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孩子,要理解、接纳他们,在他们的起点上促进其发展。

娇娇爱讲故事,也很会讲故事,却畏于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为了克服娇娇的心理障碍,王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创设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培植了娇娇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与表现。

1. 选择适宜的场合--让娇娇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讲故事,以发挥她的优势

十分可贵的是王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娇娇的心情。为了充分发挥娇娇的优势,王老师与家庭配合,让娇娇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讲故事,并悄悄为她录音,使她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

2. 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娇娇在旁听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师利用在集体中播放故事录音的形式,让娇娇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感受在集体中讲故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 选择适宜的时机--让娇娇在成功的喜悦中,试着面对集体讲故事

王老师在播放故事录音时有意留下故事的结尾,让娇娇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体的面前。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爱讲故事的娇娇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猫钓鱼》。有一天,猫妈妈带小猫去河边钓鱼……”

看着娇娇站在大家面前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样子,我真高兴。一个学期前,平时爱说爱笑的娇娇,一到讲故事的时候就往后缩:低着头,红着脸,声音小小的。她奶奶为这事还挺着急,总是说:“老师,你多让她锻炼、锻炼,她在家给我们讲故事讲得好着呐。怎么到这里就这样了,真让人着急!”我安慰奶奶说:“您别着急,这得慢慢来。

在家和集体面前感受不一样,得让她一点点适应。您放心,我会尽量帮助她的。”

此后,我尽量多为娇娇创造机会,让她给大家讲故事,但并没有多大的进展。我发现娇娇讲故事声音虽小,但每次讲的故事都不一样,总有新故事讲。

于是,我抓住这一点给以鼓励,并利用游戏时间问她:“你怎么会讲那么多故事呀?”“我跟录音机学的,我天天都在家里听故事。”“我听奶奶说,你在家里讲故事声音有大又好听,是吗?”娇娇一笑,点点头算是回答。“为什么到幼儿园讲故事声音就小了?”听我这样一问,娇娇低下头,小声说:“我不好意思,怕讲不好。”原来孩子是有心理负担,害怕讲不好。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先帮助她消除心理负担,建立自信,让她知道自己能行。我想她每天回家都听录音故事,能不能利用录音机把她讲的故事悄悄录下来,放给大家听呢?因为这样能反映她真实的情况。

第一,在家中她会很自然、很放松,没有压力,水平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第二,悄悄录音也是不想使她紧张,为她创设宽松的环境。

我和家长就这个想法交换了意见,奶奶非常同意,很愿意配合。没过几天,奶奶就拿来一盘娇娇的故事录音磁带。我从中选出讲得最好的一段放给孩子们听,想让她成功的机率高一些,刚打开录音机,娇娇那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一段故事还没讲完,一位小朋友说了句:“这怎么像娇娇的声音呀?”“嘿,就是娇娇讲的,真好听!”“哈……真有意思,娇娇怎么进录音机里了?”点点大声地说着,一脸天真的表情。娇娇也听出是自己声音,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她渐渐地得意起来,不自觉地随着录音机讲出声爱。我见时机已到,不等故事讲完就关上录音机,看着孩子着急的样子,我问:“想知道后来怎么样吗?咱们请娇娇到前边来讲给大家听,好不好?”“好”说着孩子们鼓起掌来,并催促着:“娇娇快讲,后来怎么样了?“娇娇的情绪被大家鼓动起来,她站起来用比平时大得多的声音继续讲起了后边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娇娇赢得了一片掌声。

放学时,娇娇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嘿,真棒。娇娇有进步了。明天,你还给小朋友讲故事,好不好?”“好!”娇娇的回答是那么爽快,那么自信。

从此,娇娇越来越爱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只要学了新故事,她就和老师预约:“老师,今天 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新故事,您第一个请我好吗?”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随着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她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娇娇竟然当着所有小朋友和家长的面儿讲故事了。

在娇娇的带动下,经常有小朋友把自己讲故事的录音磁带拿来放给大家听。渐渐地,班里爱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安排半个小时讲故事的时间。孩子们争着讲,没有轮上的孩子有时甚至会急得哭起来。最有意思的是袁森,只要和老师在一起,总要说“我给您讲个故事吧,就四分钟”,然后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自己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真是乐在其中。

评析

面对不敢在集体面前表达的孩子,要理解、接纳他们,在他们的起点上促进其发展。

娇娇爱讲故事,也很会讲故事,却畏于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为了克服娇娇的心理障碍,王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创设具有安全感的环境,用自己的爱心培植了娇娇的自信,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与表现。

1. 选择适宜的场合--让娇娇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讲故事,以发挥她的优势

十分可贵的是王老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理解娇娇的心情。为了充分发挥娇娇的优势,王老师与家庭配合,让娇娇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家庭中讲故事,并悄悄为她录音,使她在无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

2. 选择适宜的方式--让娇娇在旁听自己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王老师利用在集体中播放故事录音的形式,让娇娇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情况下,感受在集体中讲故事的快乐,感受自己的成功,使他树立了自信心。

3. 选择适宜的时机--让娇娇在成功的喜悦中,试着面对集体讲故事

王老师在播放故事录音时有意留下故事的结尾,让娇娇在全班孩子的期待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成功的喜悦中,勇敢地走到了集体的面前。

娇在讲故事、听故事、续讲故事中,逐渐地树立了自信心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篇三

1、从幼儿入手: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活动来源于家庭,生成于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较普遍的家庭中妈妈相对承担的教养孩子的责任比较多而爸爸又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父爱这一现象,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情感上也会更多的侧重于爱妈妈,由此我们生成爸爸这一小主题。从爸爸的手这个点切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大手不但能做许多妈妈会做的事情而且也会做妈妈不太能办到的事情,并由感受爸爸手的本领以及对自己的爱进一步激发爱爸爸的情感。

2、从课程实施中的家园合力入手:

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让幼儿园的教育去影响家庭、影响爸爸,鼓励他们更多的参与日常家庭中孩子的教养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以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

1、如就概念的“手”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与体验亲情的社会性情感无缘,与主动的观察生活,扩展生活经验无关,教育会远离情感,远离生活。因此活动目标定位侧重情感的体验和激发,例如2.激发爱爸爸的情感。在认知的行为目标这一点不局限某一知识技能的获得,比如1.介绍爸爸手的本领,感受爸爸本领大。

2、初定目标较笼统,宽泛,可操作性不强(详见初稿目标1),在讨论稿和修订稿时进行了调整(体现在活动设计的目标和第一环节)。

1、幼儿对各自爸爸手的本领的经验存在个体性,不同幼儿有不同的经验,所以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促使全体的经验进行交流与分享,使幼儿在不脱离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并能超越、高于原有的经验。

2、考虑到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始能较独立的表述生活中的事物,但有时可能语句还不太完整,所以我们考虑借助调查表这一形式,一方面让幼自主的开展调查并记录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表达表现的能力也能因人而异的得到儿能借助于调查表这个载体,图文并茂帮助表述;同时孩子在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满足过去的那种把活动过程的流程都预设好的做法,而要根据幼儿的即时表现,采用适当的方法与之互动,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幼儿的发展并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提高。于是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一活动中还要考虑孩子与爸爸的互动。例子:环节二、介绍爸爸调查表时,幼儿个别介绍较易变为个别性的师生互动,教师提示通过及时的提问引导幼儿与之有效互动。让孩子在交流共享中,在现场与爸爸的互动中,在获得经验的同时,丰富情感的体验。

例子:第一次试教时,爸爸上场举起宝宝这一环节有些冷场,现场反思:家长、孩子均缺乏预热过程;调整——爸爸的大手先和宝宝的小手比试以下,感受爸爸手有多大,然后再过渡下一环节。

在以情感为侧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定位是仅局限于活动的组织者、肯定、倾听幼儿显然还不够,教师更应注重现场气氛的烘托、情感的提升。

例子:第二次活动时爸爸代表现场展示时,教师的提问。

例子:比较第一次教学和第二次活动的爸爸的手的本领这一环节。

第二次活动——通过介绍调查表、观看录象,爸爸代表现场展示层层递进,使孩子的感受更直接、更具体。最后通过一首自编的散文诗进行经验的总结而后情感的渲染,让孩子逐渐的去感受爱不但是一种得到,也应学会付出,活动现场的效果相当热烈。

针对第一次试教时全体爸爸上场时的冷场及爸爸的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欠缺这一情况,虽然在第一次试教现场时进行了调整,但在活动后的反思中,我们继续在第二次开展活动时加以了改进。请个别有代表性的爸爸进行现场才艺展示,把幼儿的认知与情感融合一体,把感受与体验融合遗体,形成了整体的学习过程。

要重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和资源,教师和家长携手,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共同体”,他们可以为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教师收获:家长当老师,我与孩子一起学习,家长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他们弥补了幼儿园教师在知识上的不足,教学材料的缺乏。

家长的参与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孩子,孩子对家长上课很感兴趣。这对幼儿知识面、兴趣和求知、交往和能力,尤其是自信心的确立和培养有很大帮助。在这一天孩子为自己的爸爸能来班上上课而感到无比自豪,显得特别兴奋、激动,并能受到同伴的关注和羡慕。同时这种自豪与自信也会延伸到之后生活的各个环节。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篇四

20xx年5月,我参加了一个质量比较高的培训活动,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例如,南京的任老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上海的诸老师传递的有关“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培训活动结束后,我还专门向诸老师讨教了有关“做中学”的问题,并查阅了相关资料。不久,我运用“做中学”的理论,组织了一次“有趣的不倒翁”活动。

活动前,我让孩子们带不倒翁

活动前,我让垓子们带不倒翁到幼儿园来,并让他们围绕“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的问题进行探索。通过观察实验,孩子们总结出了不倒翁不倒的原因:(1)不倒翁的底座是光滑的圆形。(2)不倒翁的形状是葫芦形的,下面大上面小。(3)不倒翁的底部有东西。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不倒翁的底部有什么东西”这个问题。我引导孩子们将上下两部分可以分开的不倒翁拆开来看看。孩子们经过又一轮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以下答案:(1)不倒翁上面轻下面重,底部有个很重的东西。(2)底部的东西是不能取出来的。(3)底部的硬东西占了不倒翁下半部分一半的位置。

然后,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制作不倒翁的材料:蛋壳、沙子、乳胶、纸片、颜料、剪刀、被稀释了的浆糊等。同时引导他们讨论这些材料的用途。孩子们纷纷说道:可以用蛋壳做不倒翁的外壳,把沙子从小孔中灌进蛋壳做不倒翁的底部,用纸片堵住小孔不让沙子漏出来,用颜料装饰蛋壳……但始终没有人说到被稀释的浆糊的用途。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所有的孩子都忙碌地制作起不倒翁来,有的.孩子还和同伴商量着制作的方法。很快,有孩子做好了不倒翁,但是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倒翁根本站不住,向哪边推就往哪边倒。

于是,我请孩子们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共同探讨:“我们制作的不倒翁为什么会倒?”我首先请他们回忆了刚才总结过的不倒翁不倒的原因,然后请他们从还没有封口的蛋壳上的小孔中看看里面沙子的状态。这时有孩子突然明白了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会倒的原因了,他们开始讨论固定沙子的方法。很快,有孩子明白了被稀释的浆糊是用来凝固沙子的材料:“可以把浆糊倒进蛋壳里,等它干了沙子就会变硬,就能固定住了!”

第二次的制作过程显然比第一次要顺手,孩子们很快就做好了不倒翁。经过一段时间等待,倒入沙子里的浆糊干了。孩子们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进行了最后一步的实验,成功了!他们在经历探索、制作不倒翁的过程后,终于明白了不倒翁不倒之谜。

我深知,这次“照猫画虎”的“做中学”科学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我终于向前跨出了一步。今后我会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会成为一名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好老师的。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篇五

首先,我先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在导入部分,我突出性的出示了鼓的图片,并通过聆听,将老虎的形象与鼓建立起关联。这样学生既认识了乐器,又了解了其音色,还知道了乐器可以描述某种事物的形象;接着,有明确介绍了钹、锣、木鱼、响板、鼓这五种打击乐,并示范了其打击方法、聆听了他们的音色,为后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课堂上,第一次全曲欣赏,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能力,对乐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段欣赏旨在细化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次的全曲欣赏,是一次直观的感受体验,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音乐背后的音乐人,在打击乐操作水平上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再次,在编创活动中,立足本节课的内容,从模仿、尝试到创编,构思自己的打击乐作品,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游戏的形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并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尝试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去体验、表现,学生的反应比较积极,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较全面,创造精神得到了肯定。

总的来说呢,经过这节课的进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很多不足,之后经过不断地努力,也提高了不少,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从我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对欣赏课的环节设计、难易程度的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更加的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篇六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

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

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

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

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d: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幼儿教师反思笔记篇七

班中许多幼儿家中都买了新房子,因而对售房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我灵机一动:何不在区域中活动中开设一个“售房公司”呢?当我宣布这个决定时,孩子们高兴极了。

材料提供:我应孩子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笔、纸张。

活动实录:

几个孩子在区域中忙着画、贴,他们采用的都是平面的方法画房子。一会儿他们画了几张有房子的图片。孩子们开始吆喝了:“快来啊!快来买房子啊。”其他区域的孩子闻讯赶来,“房子在哪?我要买,我要买。”“喏。”卖房者拿出自己画的房子图。

“一点都不像。”买房者一脸失望,不一会儿,便一哄而散了。开售房公司的孩子垂头丧气,“我也觉得不像。”于是开了几分钟的“售房公司”匆匆关门了。

材料提供:考虑到楼房设计的难度,我向家长朋友借来真的楼房模型投放入区域。

活动实录:

“售房公司”的孩子忙着报价,记录,开心极了。但没过多久房子售完了,他们守在楼房边对来买房的人重复一句话:“没有房子了。”

没过几天孩子们对这种买房的游戏失去了兴趣,“售房公司”眼看又要关门了。

反思:为什么“售房公司”面临再次倒闭的困境?我已经在第一次失败之后进行反思,寻找原因并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然而根据幼儿的愿望去选择材料,为什么仍然是失败告终?我必须真正沉下心来剖析。

材料提供:吸收了上两次的教训,这次材料提供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决定的,我们还特意咨询了一位建筑师家长。

主材料:我们收集了各种大小不一的纸盒,以及各种彩色纸。

辅材料有玩具花、树、雪花插片,帮助美发房子的周边环境;还有借来的楼房模型,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借鉴。

小工具:包括胶水、剪刀、尺子等,保证使幼儿的制作更加顺利。

孩子们在区域中忙活了,他们摸摸看看、涂涂画画、粘粘贴贴、拼拼装装,有的幼儿将长方形的纸折成窗户粘贴在牛奶盒上,然后将盒子一层层叠起来,做成一幢新颖别致的楼房。有的幼儿利用雪花插片建构出花坛、喷泉等景物,组建在楼房之间。但在组合房子时他们碰到了一个难题:房子特别容易倒。孩子们一起想了很多办法,用胶水粘在纸上,在房子边上搭上一根小棍,但都不理想。

看到他们陷入困境,我找来一个大的纸盒,剪低高度,并在里面放入沙子,将其放入区域中。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固定物,一个美丽的小区终于建设成功了。新建的楼房受到了孩子们的极大欢迎。

反思:

“售房公司”经历了两次关闭的困境后,我没有盲目的责怪孩子,而是沉下心来从自己的教育行为中寻找失败的原因。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后,我尝试第三次为孩子提供游戏材料,这一次的材料提供是比较成功的,不但顺利地帮助幼儿实现了预定的目标,而且还拓展了幼儿的游戏范围。从中我认识到区域活动中教师对材料全面、到位的提供是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首先教师在材料提供前,要先了解幼儿的想法、意图和原有的经验水平,要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预想需要哪些材料,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其次游戏材料的投放必须要与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当游戏材料的品种多样化时,还可以拓宽幼儿观察想象的范围,促进幼儿发展性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