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艺术学科新课标心得体会(汇总10篇)

时间:2023-09-18 05:01:42 作者:影墨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艺术学科新课标心得体会(汇总10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非常关注艺术学科新课标的实施情况。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新课标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下面我将从理念、技术、实践、评价和展望五个方面,谈一下我对艺术学科新课标的体会和看法。

一、理念

艺术学科新课标融入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性思维教育”、“跨学科教育”三个方面的理念,这些理念都是与时俱进的。相较于过去,新课标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理解艺术的内涵,体会艺术的魅力并灵活应用到各自的生活与学习中。同时,新课标也倡导跨学科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大创新之举。

二、技术

在艺术学科新课标中,数字化教育成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性、教育效果的一种新技术。例如数码技术的运用使得学生在创作时更加灵活便捷、更好地实现了题材的扩展和视觉艺术表现方式的多样化,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推广数码化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欣赏能力以及数字素养,让学生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处获得更多的惊喜与体验。

三、实践

新课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一项很大的改革,早期的学制往往忽略了实践环节,只重视理论考试。在新课标中,师生将主动地沉浸于艺术创作中,快速提升学生的技能。通过“学以致用”和“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教学思路,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概念、语言与表现,而且会在实践中体认到艺术教育所能带来的悦动心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评价

对于艺术学科的评价,新课标突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考察。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反映和创新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造性思维、更加有效的现场考核和“以赛代考”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教学质量。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带来的是教育价值链的升级,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展望

新课标的实行和推广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未来,教育工作者将引领趋势,把实践、创造、评价贯穿于我们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之中。学生也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不断输出创意、优秀作品,并通过实践收获收获成长和快乐。艺术学科将会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培养艺术人才,进一步提升我国艺术水平和人民的幸福指数。

总之,当前艺术学科新课标为我们开启了艺术教育的新篇章,在新课标的推进下,教师们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关注教学环节的拓展,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将艺术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二

学习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和理念,我深切感悟到学习新课标是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需要。通过学习,我对以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学英语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读、演、唱、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而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好学,也很乐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听、说、读、演、玩等多种方式,将英语知识先输入学生的大脑,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表达,将英语知识输出大脑。课堂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认识到今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大家所认识。艺术新课标的出台,使得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近期,我有幸深入学习了艺术新课标,深受启发。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一谈我对于艺术新课标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艺术新课标的实施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旧的艺术教育体系下,学生只是被灌输各种艺术知识和技能,而缺乏自主创作的培养和锻炼。而在艺术新课标中,学生的创造力变得非常重要。不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来创造全新的艺术作品。这种创造性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艺术新课标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过去,艺术课程主要注重学生的表演和制作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但艺术新课标的出台,意味着学生将更多地进行艺术欣赏和分析,培养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通过深入研究艺术作品,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认识自己。

再者,艺术新课标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以往,由于学校教育的机械性和单一性,很多学生对艺术抱有排斥和抗拒的态度。艺术新课标的出台,通过增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让他们亲身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艺术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对于艺术的热爱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最终成为他们追求艺术的动力。

最后,艺术新课标的实施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新课标的出台,对于学校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以往的艺术教育往往停留在教材和课堂的表面,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而艺术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传统的艺术教育理念面临变革。这将促使学校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从而构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艺术教育平台。

总之,艺术新课标的实施给了学生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同时,艺术新课标的出台也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大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机会。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四

自从教师进修学校下发“学习新课标”通知以后,我切实地学习了几遍“初中数学新课标”,感悟颇深,认识颇深,也有了自己真切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理解了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更加懂得了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国家未来人才方面所担当的责任之重大,更加要遵循新课标,上好每一节课。

二: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的特点,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是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的课堂这条主线,思维高速运转,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成就感的喜悦,创新思维活花的迸射。

三: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课堂教学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数学教学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同样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学得进去,又要保证基础生的整体发展,更不能压抑尖子生的个性及特长,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做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支持者,做他们学习数学的坚强后盾。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五

如今,教育不断发展和变革,2017年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赋予了艺术教育更为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表现力、创意思维和批判思维。作为一名学生,我在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中有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使我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在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中,我接触到了更为多元的艺术形式,例如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这些艺术形式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往往缺乏,而在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中却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传授,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这些艺术形式,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不仅对于文化理解和人文思考提高了,也促进了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第三段: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推动了我的个性发展

在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中,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我感受到自我实现的喜悦和成就感。艺术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使我们拥有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顺利地适应环境和社会。

第四段: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提高了我的文化修养

在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中,重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让我们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我通过在课堂中学习、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和以往在生活中的浸润,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精髓和文化遗产的珍贵,也让我更加明白语言、音乐、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与文化的紧密关联。艺术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可以让我更加敏感地体察世界和生活。

第五段:结尾

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让我们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并贡献于社会。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一个时刻都有可能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和表现力,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艺术教育中发现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六

一、必须知道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

以往教学大纲突出了知识的主体地位,它主要是对教师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法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才能体现“新”字。

二、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么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四、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特点

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我觉得,如果我们对新课标学习掌握的不到位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可以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说,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重心,实践是学习的核心,这次我们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标吸取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还得要再接受考验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透视种种现象,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七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思想和创造力的一种方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提纲的出台,为我们培养创新思维、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和特点。通过艺术教育,学生会了解到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欣赏到优秀作品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情感。他们将变得更加敏感、理解和欣赏优秀艺术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例如,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开始注意到音符与节奏的美妙组合,体会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对音乐产生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喜爱。

其次,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的产物,常常包含了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想。通过学习艺术,学生能够开阔思维,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学习绘画时,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形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这样的实践让我敢于展现自己的独特思维,并在创作中发现自己的创新之处。

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作品通常反映了一定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艺术,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绘画时,我深入研究了各个时期的名家作品,欣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博大精深之处。这样的学习经历让我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新课标下的艺术教育提纲还倡导了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艺术与科学、历史、文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例如,在学习戏剧时,我们不仅需要理解剧本的情节和人物,还需要熟悉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的综合理解能力培养了我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艺术新课标提纲在艺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艺术修养,以及倡导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艺术教育将更加丰富多样、有趣生动。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艺术实践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意义。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八

说真的,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我并没有认真地去研读过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上也是浑浑霍霍,凭着十几年的老经验不知误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个学期以来,我摆正了心态,挥手告别过去,认认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学,以求自己专业的发展。我开始学习其他教师的论文,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些教师的论文中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以,带着疑问,我认真地学习了这个新课标,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资料、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资料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资料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构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所以,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经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经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必须要经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仅会教,并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构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活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到达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课程中要开设思品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的知识的资料很广,有信息技术、各种专业知识、科研方法等。所以,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本事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主角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景,研究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应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应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应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异常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资料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梦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构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己,实现“超我”。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忙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本事。”我们明白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十分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经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构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理解、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中,增设了培养学生的素质的资料。这些资料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所以,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前瞻性和独创性。总之,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资料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供给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主角,新教材仅供给一些简单的素材,所以,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与思品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挖掘思品课程资源,使教学资料不断丰富,日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真正做到“用科学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活力去感染学生,用聪明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一位艺术生的我,在面对新课标带来的变革时,深感头痛与挑战。然而,随着学习的展开,我意识到新课标所带来的变化实则是一次创新,是让我们更好地走向艺术之路的机遇。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新课标所带来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于学习艺术的启示。

第二段:新课标对于艺术学科的改变

新课标针对艺术学科做出的改变让我印象深刻。以高中美术学科为例,新课标更注重基础素描、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训练,在创造与观察之间做出了更合理的平衡。同时,在老师教学方式上也做出了改变,强调学生的参与与互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这种变化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三段:新课标对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影响

新课标所注重的教学方式,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更关键的是对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影响。以之前的教学方式为例,学生往往会被规定的题目限制住了想象力,学生更多的是在追求完成题目的基础上,进行表现。而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从而寻找创意,体现了自由思考的重要性。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创造力不仅得到锻炼,并且也在寻找新的视角和方法中培养了开放的思维方式。

第四段:新课标对于我们的启示

学习艺术既需要技能,更需要对于艺术本身的发现和理解。新课标提倡的艺术教育方式,启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应该向更开放自由的认知方式靠拢。我们应该去发现我们附近的世界,让自己在小事中感受美,在平凡的环境中寻找突破。同时,新课标提高了考试的难度,考试手册也更加注重综合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这也同时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被泛泛的习惯思维所束缚,而是应该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认知方式。

第五段:结尾

总而言之,新课标是一次重要的改革,使我们的艺术教育得到升华。它不仅仅提高了我们的艺术水平,更让我们从这样一种改革中汲取到了人生启示。在学习艺术的征途中,我们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我们将在新课标的启迪下,更加自由和灵活地前进。

艺术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之一,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所学习到的知识,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任何一个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在教学中,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见"新课程标准"),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提问、思考、讨论,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为成疑难的思考者、研究讨论者,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陶行知语)的胆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

基于以上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常用语应是:"想读吗?想怎样读?想说什么?想表演吗?想知道吗?自己试试看。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谁来帮帮我?谢谢!"等等,甚至有时候,教师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首先,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其次,教师解疑,教师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作"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在他们讲疑答难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教师的想象,同时,也只有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再像一般教师活动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索才会进一步探究,然后才会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问。"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可先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要求,认真诵读或默读,在阅读感知、思考领悟中圈点勾划,旁批侧注,翻字典,查资料,扫除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再由他们自己提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带有任务观点,比较肤浅,不着边际,甚至在课堂上招致学生的唏嘘声,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善于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具有善于疑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

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在探究成果展示会上,喜欢古诗词的同学朗诵、赏析了古今中外描摹春天的诗文来盛赞美春天。擅长丹青的学生则用手中的彩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长于写作的学生则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顾忌,表演不分优劣,认识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浅,只要积极交流,积极展示,就给予热情鼓励。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智慧和能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实处。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