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封导游词(模板5篇)

时间:2023-10-01 00:39:59 作者:JQ文豪 2023年开封导游词(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开封导游词篇一

大家到宋都开封旅游,自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有说不完的故事。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的纪念地-----包公祠游览。

包公祠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南隅,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湖泊,叫包公湖,相传一千年前宋代管理京城的开封府就被埋在湖面九米之下。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包拯而兴建的包公祠就位于包公湖畔。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今安徽合肥),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六十四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包拯历任知县、知府、按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后封为龙图阁大学士,死后封谥号为孝肃公。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很有名望的直臣官吏,在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称之为“包青天”。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可纳为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谏言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谦洁清正。

关于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元朝以来就在民间流传开来,直至形成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象的包公,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景仰和喜爱,大家心目中的包公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今天就通过包公祠所展出的内容来认识一下这个包大人吧!

(引领游客进入前殿)首先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先生讲,黑老包当然是黑脸的,还有女士补充,头上有个月牙,胖胖的,很高大。这是我样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黑面威严,高大威猛。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看这一幅宋包孝肃公遗像。此碑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一百一十厘米。关于这块石刻画像的来历,我们从此碑文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叫徐琪的官吏,在他赴任途径淝水时,在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遗像。当时他惊喜异常,就出资把包公的遗像刻在石碑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那块石刻的完整拓片,它真实的反映了包公的真面目,逼真的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包公就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看到有人在摇头,不象啊,因为跟传说中反差太大。为什么传说中是黑脸的?大家知道上,中国各个省份都有地方戏,包公的故事在宋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舞台常用各种颜色的油彩绘成的脸谱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特征,其中,白色多表示胆小、懦弱,一般来形容小人及奸臣的可恶嘴脸,从俗语“小白脸、坏心眼”中可体会到人们对白脸的反感。所以象包公这样的清官绝对不可以是白脸的。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特别设计出黑色脸谱来表示包公的铁面无私。由于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高大,他在舞台上的形象也是高大威猛、超出常人、与众不同,久而久之,我们就都觉得包公就该是黑脸、大个子。看来,实际并不是这个样子。

包公去世后,皇帝停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赐谥号孝肃公。我们了解包公就由这孝肃开始。孝,表示包公是个极孝顺的人;肃,是表示严肃,开封有“包公笑比黄河清”之说。历史上,包公的父母中年得此独子,视为掌上明珠,抚养成人。少年包公聪明好学,二十岁就满腹经纶,心怀报国之志,家人望包公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但包公不肯,他遵循一则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大家很为他惋惜,就想到让包公娶妻,二十六岁包公与董氏完婚,心安理得留下贤惠夫人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二十八岁时包公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但包公很犹豫,因父母年迈不愿远行。此时的包公毅然辞官不做,他的理由是自已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为国家效力,而父母年迈,已无太多时日,自古忠效难两全,他决定先尽孝后尽忠,回到家乡侍奉双亲。三十六岁时,父母双亡,包公又守孝三年。三十九岁时包公才开始做官,出任天才县知县。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包公对自已的后代子孙也要求非常严格,临终时,写下这样一则家训告诫后代子孙,意思是说,如果我包家的后世子孙有为官的,他们当中有谁敢胡作非为、贪赃枉法,那就决不能让他们踩进家门,即使人死了,也不能埋在老坟里。这种惩治方法,是相当严厉的。包公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三十九岁出来做官时,曾写下一首五言诗,这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一首包公的诗作。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包公的言志诗表明包公的愿望和理想。包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任开封府知府时,以他的才能和品德,秉公执法,不畏权贵,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这里有一块宋代保存下来的石碑,上面刻着“开封府尹题名记”。开封府尹是一个重要的职务,因为开封是京城,是朝廷所在,所以皇帝一向都派自已的信任的人来担任。在这块石碑上刻有宋代183位开封知府的名字,比较有名的人还有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等。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来找一下包公的名字在哪里。看到了,很特别的地方,但又有些怀疑。包拯两个字的阴文已经模湖不清,而且有一道深深的指痕。这是因为,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争相指点包拯的名字,天长日久,就在石碑包公名字处,划出了一条深深的指痕。从这一点,便可以说明包公的名字是如何地深入人心,他赢得了后人世世代代的尊敬和爱戴。

开封导游词篇二

游客朋友们: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古都开封;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古称大梁、汴京。春秋郑庄公派人在此筑“仓城”,定名启封。汉代为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这就是开封得名的由来。战国时期魏国、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金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有“七朝都会”之称。明、清称开封府。现为地级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南省的粮、棉生产基地。手工业发达,尤以汴绣和汴绸著名。旅游资源丰富,古刹名寺、文物古迹遍布境内。风味小吃,品种繁多,是豫菜的正宗发源地。

在开封市风光秀丽的包公东胡北岸,有一片红墙碧瓦的宋式建筑群,它气势恢弘,巍峨壮观,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当年包龙图治理京师的地方——北宋开封府。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历代的官府中以北宋开封府规模最为宏大,是北宋管理国都及京畿地区的重要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显赫。开封府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过160余年的辉煌,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当皇帝之前都曾在这里当过府尹,并且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在此任职,不仅树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开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为四海文明的中国古代官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开封府,是以宋代的开封府为原形重新修建的主题文化景区,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遥相呼应,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在建筑形式上开封府依照李诫的《营造法式》修建,布局归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它以府门、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迎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楼宇、根据陈展内容的不同,分九个展区:

1、以鸣冤鼓。戒石铭。大堂为主题的府衙文化区;

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为主题的包拯传说文化区;

3、以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为主题的道教文化区;

4、以典狱房。牢房为主题的刑狱文化区;

5、以桂籍堂。拱奎楼为主题的教育科举文化区;

6、以英武楼,校场为主题的游艺文化区;

7、以清心楼历任府尹事迹为主题的府尹人文文化区;

8、以宋太宗。宋真宗为主题的潜龙宫帝王文化区;

9、以范公阁、曲桥、明净湖、弦月山为主题的休闲文化区。

好了,朋友们,开封府就要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随身物品,准备随我下车。

开封导游词篇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

朱仙镇距开封市区20公里,行车约需25分钟即可到达。利用行车的时间,我把朱仙镇的简单情况给大家作一下介绍。

朱仙镇历史悠久。秦朝,这里出了一个名人,姓朱名亥,因刺杀秦王而成名,遂将此地命名为朱仙镇。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民族英雄岳飞大败金兵于郾城,乘胜进军至此。古时,朱仙镇地处水陆要冲,商业繁荣。明清时与景德镇、佛山、汉口合称四大镇。只是到了清中叶后,因为黄河泛滥,逐渐衰落。但它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如著名的岳飞庙、关帝庙、清真寺、启封城遗址、牛头山、点将台、青龙背等,还有闻名全国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等。今天我们带领大家游览的是岳飞庙、木版年画和大清真寺。

现在看到的这座庄严肃穆的庙宇,就是与汤阴岳飞庙、杭州岳王庙齐名的朱仙镇精忠岳庙。她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屡经修茸,蔚为壮观。它坐北向南,占地70余亩。1986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先看山门。岳飞庙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门漆大红,上覆绿瓦。中门上方所悬匠额上,书"精忠岳庙",四个大字,是我省著名书法家陈天然先生题写的。

好,我们拾阶进入山门,到庙内参观。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五具铁像,便是"五奸跪忠"。中间的这个就是杀害岳飞的主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卖国奸贼秦桧。秦桧,字会之,南宋江宁人氏,即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人。靖康元年,金兵攻陷开封,秦桧作为俘虏之一被掳,变节投敌。后被放归南宋,巧妙伪装,取得宋高宗赵构的信任,后来他青云直上,当上了宰相。为了达到其投降卖国的罪恶目的,他设置冤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同时遇害的还有岳飞的长子岳云、爱将张宪。

紧靠秦桧西边的这个女人,是秦桧的妻子王氏。在其夫谋害岳飞的罪恶活动中,王氏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当时被人骂为"长舌妇"。西边这个叫罗汝揖。他是当时朝廷的谏臣,追随秦检,充当帮凶。秦检东边这个叫张俊,字伯英,天水人。张俊畏金如虎,胆小如鼠,是个常败将军。但因其早年勤王有功,深得赵构的信任,职位是枢密使。

为了巩固自己地位,他投靠秦桧,陷害岳飞,后岳飞被害,张俊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升迁。东边这个复姓万俟卨(读莫齐),单名卨(读屑),字元忠。河南省原阳人。万候局任大理寺正卿,为了效忠秦桧,他对岳飞、岳云、张宪极其残忍,充当秦桧的打手和走狗。人民群众痛恨这五个民族败类和残害忠良的刽子手,把他们铸成铁像,让他们袒胸露腹,蓬头垢面,反绑双手,面北而跪。为什么他们面北而跪呢?因为北边大殿里有岳飞的塑像,是让他们向岳飞请罪,一年四季,任凭风刮霜打。几百年来,天天如此,说明了人心的向背。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殿。大家请看大殿上方悬一匾额,上书四个大字:"还我河山"。这是岳飞手迹。左右橡柱上有一副楹联,是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主席李允久先生所撰,书吨法家周俊杰先生书写。上联是"一笑十凭浩气",下联是:"常思三字仰精忠"。上联的意思是,岳飞面对调他班师还朝的十二道已经看穿投降派的卖国嘴脸,对秦桧之流的卖国伎俩不屑一顾,浑身充满了慷慨赴死的浩然正气;下联的意思是说,我们后人要经常地学习岳飞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抗击外侮的英雄精神。"三字"是指秦桧强加给岳飞的罪名"莫莫须有"。

中间这尊塑像是岳飞的戎装塑像,像高4.3米,是全国的岳飞泥塑神像。诸位请看:岳飞头戴战盔,身穿金甲,腰系玉带,足登虎头战靴,斜披紫袍,左手捧书,右手扶膝,二目有神,直视远方,忧国忧民,乃文乃武。整尊塑像可以说是威武雄壮,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东西两厢这四员少年小将分别是:银锤岳云,金锤狄雷,铜锤严成方,铁锤何元庆。岳家军中的这四员少年小将,在朱仙镇对金兵的决战中,各挥一双大锤,冲向十万金兵的敌阵,大锤翻飞,如砸瓜切菜,金军大乱,抱头鼠窜,顿时溃退。后人敬仰这四位少年小将,流传着"八锤大闹朱仙镇"的故事。

东边这幅油画反映的是岳飞率领岳家军取得朱仙镇大捷后,全军将士兴高采烈欢呼的情景。西边这幅油画反映的是正当岳飞激励三军"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之时,接到朝廷命他们急速班师的。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挥泪班师,与恋恋不舍的朱仙镇乡亲洒泪告别。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后院的"五将祠"。从史书上我们查到岳飞的部将有252名。我们选出五名功劳,知名度的塑成神像,所以称为"五将祠"。员大将是王贵,汤阴人,与岳飞是同乡。王贵在军中任中军统制,是岳飞的副手,也是岳家军的勇将。第二位将军是张宪,籍贯不详,张宪是前军统制,后与岳飞、岳云一同被秦检杀害。第三位是牛皋,河南鲁山县人。他原来是农民起义军的弓箭手,归顺岳飞后,勇猛杀敌,升为岳家军的左军统制。

后被秦桧的死党田师中用毒酒杀害,死得很悲惨。第四位是徐庆也是岳飞的一位同乡。这位将军的特点是沉默寡言,忠诚勇敢。徐庆屡建大功,深受岳飞的信任。官至防御使,死后赐为昌文侯。第五位大将是杨再兴,相州人,即现在的河南安阳人。杨再兴原为兵变匪帮头子下边的一员部将,在广西一个叫莫邪关的地方曾和岳军对垒,一枪刺死了岳飞的胞弟岳翻。岳飞弟兄六人,岳飞行五,乳名"五郎"。

岳飞上边四个哥哥均天折,没有成人长大,只有下边这一个亲弟弟。岳飞成为大将后,就动员弟弟岳翻也来到岳家军,共同抗金。这次战斗被杨再兴枪挑,岳飞闻报顿时大怒,率大军包围了杨再兴的人马。岳飞登上一座小山凭高临下观看,看到杨再兴气宇轩昂,跃马扬威。岳飞动了恻隐之心,便阵前喊话:"杨将军,亲兵报我说。你将我胞弟岳翻杀害,我现在若要捉拿杀掉你,易如反掌。但我观你颇有武艺,年富力强,不如弃暗投明,归顺朝廷,共同抗金,保国护民,成就一番功业,不比你跟着叛匪瞎混,祸国殃民强得多吗?"杨再兴听了岳飞这一番话后,深为感动,当即滚鞍下马,叩拜在地。自从杨再兴归顺岳飞后,作战勇敢,至死不屈。后来在临颍马陷淤泥河,身负一百多处箭伤,英勇战死。好,请各位朋友到寝殿参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寝殿,看到的这组塑像就是流芳百代的"岳母刺字"。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冬天,金兵攻陷开封。岳飞决心从军报国,临行前问母亲姚氏还有何教诲。姚氏命岳飞脱下上衣,取一银针在岳飞的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刺好以后,岳飞让妻子刘氏取镜立其背后,自已亦持一镜于胸前,通过两镜的互照,观看慈母所刺之字。就是这么一照一看,岳飞发现母亲所刺的"国"字里边右下角缺了一点,便诚恳地请教母亲:"母亲大人,您怎么给孩儿刺的的这个国字少一点呀?"母亲姚氏语重心长地对岳飞说:"儿呀,现在金兵,侵我国土,杀掠百姓。希望我儿这次从军,要努力杀敌,不要眷念家人。等你打败金兵,收复国土,凯旋而归时,为娘再与我儿添上这一点。"岳母姚氏的话大大激励了岳飞杀敌报国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岳飞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母刺字的故事也传为千古佳话。

我们看这两尊铜鎏金像。东边这位是岳飞,西边这位是岳飞第二个妻子李娃。这两尊铜像铸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四月十八日,是全国仅存的"岳飞夫妇青铜鎏金像",是国家珍贵的文物。

这一尊塑像是岳飞女儿岳李娥。岳李娥幼读诗书,通晓大义,她为父兄鸣冤不许,抱父生前所赠银瓶投井而死。后人又称她为"岳银瓶小姐"。死时年仅十三岁。

这是岳飞五个儿子的祠堂"五子祠",从北往南依序为:长子岳云、次子岳雷、三子岳霖、四子岳震、五子岳霍。中国有句老话,叫"老子英雄儿好汉"。岳飞的儿子也同他一样,热爱祖国,抗击外侮,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岳庙碑林。已携刻出五百多块歌颂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的诗词碑刻。诗词的作者都是享誉国内的诗词大家,书写者也都是各地的书法名家。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一块来瞻仰岳飞的伟大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这是岳飞在抗击金兵战斗中所做的一首词。表现了他对敌寇无比的痛恨,报仇雪耻的迫切心情和收复中原失地的不可动摇的意志。这首词文学价值很高,整首词据传为岳飞手书,书法流畅道劲,一气呵成。整首词虽然流露出忠君思想,却并不影响其为爱国主义名作。

各位朋友,全国三大岳飞庙之一的朱仙镇精忠岳庙我们就参观到这里。下面我们参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

大家都知道,古时人们有在节庆时际,家里贴年画,门上贴门神的习惯,到了宋代,由于造纸业的发展,木版年画已经很普通了。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市井皆印卖门神钟旭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明清两朝就更盛行了。

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特点是形象夸张,构图丰满。色彩艳丽,线条豪放,久不褪色。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刻版曾多达二三百套,由于历史上多次兵火洗劫,又加十年,老刻板弓尚存无几,现多散存民间。

解放后,国家对发掘艺术珍品--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重视。组织一些研究人员和老艺人,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对这一古老文化进行挖掘研究。他们不仅生产一些传统产品,也研究开发出一些新产品。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还可看到这些艺术品的生产过程。每年都有许多中外人土慕名前来参观,其中还有一些外国人,专门出书研究我们朱仙镇木版年画呢!大家可随意观看,喜欢的,也可以选购一些,留作纪念,或回去转赠朋友。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我国有百大清真寺之一之称的朱仙镇清真寺。

朱仙镇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重修。整个建筑仿中国古建筑,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脊上有宝瓶一个。门外有八字闪墙与山门相连。山门前后檐由八根古柱支撑,柱上线刻山水,花鸟图案。正中两柱东西两石均刻有对联。山门上布满木雕,平板枋、大栏额为高浮雕,小栏额、拱眼壁为透雕。图案有"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刻工精细,绚丽多彩。

大拜殿为勾连搭式,由前后两个建筑合成,前为硬山式卷棚,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后为硬山式殿房,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两个建筑都为瓦顶,后殿脊饰有大宝瓶一个。两个建筑之间本有天沟相通,因天沟已毁,所以双檐露天,下沟。拜殿高15米,总面积为800平方米,殿前有青石台阶,雄伟高大,庄严肃穆。

在拜殿和山门之间有南北厢数间,牌楼两座。一为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16年)的刻清正教条例;另一为嘉庆十年(会元1805年)所刻阿拉伯文碑。

可能有的朋友会向,为什么在朱仙镇会有这么一座大清真寺呢?原因很简单,开封曾是北宋都城,朱曾是闻名全国的四大名镇之一,许多回族群众就来到了这里,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此才有了这座大清真寺,至今朱仙镇仍居住着许多回族同胞,按照教规,'仍然每天来寺里礼拜。

各位朋友,我们结束了对朱仙镇的观光游览,欢迎各位朋友有机会再来朱仙镇,谢谢!

开封导游词篇四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四月,历五代梁、晋、汉、周以及宋、金、元、明、清各朝,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虽然楼宇时废时兴,属县时多时少、辖区时大时孝品级时高时低,这里一直是负责管理开封城区及周边各县行政、司法等事物的官署。特别是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公元1127年),伴随着宋王朝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开封府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过160余年的辉煌。

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等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此任职。

现在您所看到的开封府,是以宋代的开封府衙为原型修建的文化游览区,占地四公顷,楼堂五十余。其中有以戒石、大堂为主体的官衙文化区、有以梅花堂为主体的包公传说文化区、有以府司西狱为主体的刑狱文化区、有以明礼院为主体的科举文化区还有号称天下独一无二的文城墙景区和以潜龙宫为主体的帝王生活文化区,在挺拔的清心楼上,您还能指点评说当年200余位北宋开封府知府、府尹的雄才大略和历史功过。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开封府的文城墙了,说道城墙大家就会想到它的为了防御敌人攻击而修筑的,因而它应该是以武备、军事为特色,可是宋代的开封府衙的城墙,却是叫做“文城墙”,这是因为北宋时,宋王朝极力推行“重文抑武”政策,努力强化中央集权,严禁地方官府修筑城墙,以免地方政权恃武抗上。什么叫做“重文抑武”政策呢?就是尽量重用文人,严密控制、限制武人的意思。跨过府门,我们就来到了大厅。俗称“厅事”,这里是北宋开封府衙的核心,也是历任各级开封府官吏的主要场所。北宋开封府机构庞大,官员众多。府尹一人总领府事,掌管京师的民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

:在大堂的后面就是议事厅,是本府官员议事的场所,原名都厅。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商议宽简治京师”场面。条案正中端坐的是欧阳修,欧阳修接任包拯之后任开封府长官,以宽简治京师,与包拯治理京师的方法大不相同。

从大堂出来我们看到的这座典雅的建筑是齐民堂。据文献记载,齐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开封府齐民堂,劝以民为本”之意。穿过齐民堂,我们来到了这座腊梅飘香的四合小院。正厅的建筑为梅花堂,说起梅花堂,还有一段典故!包拯一生为官清廉,执法严明,但却与“开后门”有着不解之缘。

相传,包拯在实行废“牌司”、开正门改革之后京城百姓纷纷拍手称快,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每天上班处理不完诉讼案件,包拯于是下令,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任何时间,都可以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而我们面前的梅花堂相传就是包拯当年打开的后门,便服问案的地方了!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教育和科举管理,是开封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便于处理京城学子的教育、科举、集会、庆典等事务,根据“礼义明则家国兴”的传统理论,专门在开封府内建立了明礼院,作为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

开封导游词篇五

游客朋友:

大家好!在开封众多的文物古迹当中,铁塔是开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成了游客必到之地,就像人们所说的:“来开封不登铁塔,等于没来过开封”。

铁塔位于开封城内东北隅铁塔风景区内,秀丽挺拔,雄居中原,以它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而驰名中外,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塔”。

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就是公元1049年,因当年建在开宝寺内,称开宝寺塔。

又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

据史料记载,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期着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

据说,他经过八年的构想设计和建造,终于在公元989年把这座佛塔建成。

木塔共八角十三层,高120米,上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地宫,供奉佛祖的舍利子,造工精细,木塔在京城诸塔中最高,“其土木之宏伟,金碧之炳耀,自佛法入中国,未之有也。

”因此该塔被称为“天下之冠”。

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倾斜,有人问喻浩缘由,他说京师无山,又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浸岸的影响,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塔可存在七百年不会倒塌。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就是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在五十多年。

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这座铁色琉璃砖塔。

铁塔是因其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遐迩的。

铁塔现高55.88米,平面作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底层每面阔4米多,向上逐层递减,层层开设明窗,一层向北,二层向南,三层向西,四层向东,以此类推,其余皆为盲窗。

设计明窗,除有采光、通风、了望之用,还能减缓强风对塔身的冲击力。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又在塔心柱正对明窗之处,镶嵌了琉璃佛砖,保护塔心柱免受风力侵蚀。

远看近观,铁塔仿佛是一座木塔,玲珑剔透。

原来设计师在设计建造铁塔时,采用仿木结构,它以许多形状大小各异的“结构砖”相组合。

这些结构砖,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眼,组装起来,严密合缝。

塔身的檐、椽、瓦等,也俱为琉璃砖所成。

砖型的规格化是我国佛塔建筑的一大进步,可以砌出各种仿木结构,这些特点使铁塔在我国佛教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御外力的核心部分。

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塔心柱紧密衔接,异常坚牢,浑然一体,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特别是1938年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

对此,民间老人们解释说:铁塔作为一座佛塔,经历如此多的灾难而不倒塌,是受佛祖保佑的结果。

佛教相信三世轮回,所以当地信佛的老人常告诉游客,如果你围绕铁塔左绕三圈,右绕三圈,佛祖将保佑你一生平安。

铁塔外壁镶嵌的花纹砖有五十余种,花纹图案包括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玉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造型优美,精妙生动,具有鲜明的宋代艺术风格。

铁塔原建于夷山之上,后来由于黄河泥沙沉积,将夷山及塔基淤没。

据《如梦录》载,基座辟有南北二门,向南一门匾曰:“天下第一塔”。

基座下有一八棱方池;北面有小桥跨池而过,由小桥进北门入塔。

由此可以想见,当年铁塔如同一株破水而出的芙蓉,亭亭玉立,更使塔身外观出落得挺拔灵秀,瑞丽舒展。

铁塔内遏砖砌登道,绕塔心柱盘旋而上,历一百六十八层台阶可至塔顶。

登到第五层,可以看到城内景色;登到第七层,可以看到城外原野;登到第九层,可以看到浩瀚奔腾的黄河,领略到黄河号称“天河”的含义;登到第十二层,则祥云缠绕,云雾扑面,似入太空幻景。

此即著名的古开封汴京八景之一的“铁塔行云”。

诗曰:“浮图千尺十三层,高插云霄客倦登。

润彩氤氲疑锦绣,行人迢递见觚棱。

半空铁马风摇铎,万朵莲花夜放灯。

我昔凭高穿七级,此身烟际欲飞腾。

”每当风度云穿时,环挂在塔身檐下的每层八个共一百零四个铁铃悠然而动,叮当作响,更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

细心的游客在欣赏这座卓绝的建筑艺术时,总能惊奇地发现眼前的铁塔是座斜塔,已向东南方向倾斜。

看来,喻浩先生当年的担心并非多余!

在铁塔西百米处,是一座重檐伟阁、漆栋画梁的大殿,名叫“接引殿”。

周围由二十四根大柱支撑,青石栏杆。

望柱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九十六只小狮子。

殿内矗立着一尊高大慈悲的站佛,他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俗称接引佛。

这尊高大的接引佛像,是宋元时期用全铜铸造的,身高5.4米,重12吨,赤足站立,胸前铸有象征吉祥的万字符号。

穿有山水云朵花纹的袈裟法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