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论文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策略论文(大全10篇)

时间:2023-09-29 06:57:41 作者:雁落霞 选修课论文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策略论文(大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选修课论文篇一

1、语文教育目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三个能力和两方面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2、语文教育内容:

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手段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必修课必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文化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选修课的特点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同时也还承担基础性的教育任务。

选修课论文篇二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想像力?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选修课论文篇三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犹如吹来了一股温暖的春风。课程标准中将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视为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和自身优势,在能力要求上又把审美教育当作语文课程的主要功能,特别提出“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一些选修课对其目标的实现会有很大的帮助。以下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对高中语文现状的调查中了解到,比较普遍的反应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大。固然有多媒体的冲击,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原来的课程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简单的评判标准,抑制了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今天的社会需要多样化、有个性的人才。从学生自身来看,这些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人,受多媒体的冲击和社会影响更大,自己的思想也比较复杂,个性也更加明显。我们原有的思想和原来的课程已无法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吸引力,所以开设选修课就成为了必然,这也是语文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必然逻辑。

二、选修课的设置更能发挥教师的特长,促进教师的快速发展

选修课不但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也为老师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了条件。可能许多老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有的长于诵读,有的善于鉴赏,有的工于语言修辞,有的痴迷写作。所以设置选修课,可以让老师的这一部分才能更加充分的施展出来。当教师开设了自己的选修课,他就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课,在上课的过程中,积累资料,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形成一位有个性、能独立思考与钻研的教师打下了基础。

三、选修课的设置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有效途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置选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能产生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启迪人的智慧、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创造潜能,能使人在诗文的`熏陶感染中激发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进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能鼓舞起对人类进步事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所以,语文教育关涉到学生当前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关涉到他们的长远发展。

选修课的开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各个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教材等的限制,还没有大范围的开设。笔者在上好课的同时,本学期尝试开设了选修课,名字定为《中国古代文化与诗歌赏析》。具体做法为:

1、精选古代的诗歌名篇。

选文有一个特点,尽量贴近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一块讨论、探究。如《诗经》中的《关雎》同学们初中时接触过,但并没有深入去理解,上课的时候,我让同学们有感情地去读,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问题,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不仅仅说它是写爱情的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劳动情况,里面所反映的纯洁而真挚的思想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我们还选编了其中的《蒹葭》、《硕鼠》。从不同的方面对《诗经》进行了学习。我们主要对魏晋诗歌进行了学习,感悟到了魏晋诗歌特有的魅力。

2、介绍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诗歌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对同学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值得我们的学生去继承,在介绍文化的时候,我会结合社会的现实加以解释,找出最最根本的东西。端午节同学们都知道要吃粽子,但吃粽子只是形式,真正的含义是要求我们理解屈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把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给学生讲清楚,不至于使他们在一个个“洋节日”的冲击下,迷失了自己。

3、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与整理。

选修课还没有正式的教材,讲课的随意性比较大,我就指导学生去图书馆、网上进行查找,浏览更多的材料,并加以整理,同学之间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感觉到自己一人力量的单薄,也感觉到学生之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选修课确实为学生和老师开拓了更大的创造空间,为了高中语文教育的明天,我会“上下而求索”!

选修课论文篇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机构颁布了,而且将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怎样迎接这场语文教学的伟大变革呢?作者将自己对“选修课”的一些不成熟意见诉诸笔端,期方家斧正。

关键字:与时俱进的观念加强学养积淀弄清选修课的性质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和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是,《课程标准》提出了选修课的问题。在本部分的第二个专题“选修课程”中,又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这说明,高中语文选修课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而且选修课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顾之川博士指出: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可达14学分……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这表明,过去由国家统编一套教材,全国学生共学一套教材的时代将一去一复返了。而且选修课本身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四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会,共计可获得18学分;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系列,这样一共获得24个学分。”而语文学科的学分,则成为高等学校召生的依据。――根据先进地区的先进学校在选修课的尝试设置方面所获得的一些经验来看,语文教师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是不能置身于事外的。那么语文教师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以迎接选修课时代的到来呢?笔者有如下的一些浅见,供商榷。

一、语文教师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密切的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包括文学、影视、音乐、网络及一切可能的信息来源),进一步的注意生活与语文的联系,让所开选修课富于时代的气息。这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也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要求。很难想像,一个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如果不接触或不熟悉韩寒的《三重门》和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不了解网络文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及《沙僧日记》;不接触《大话西游》,他能走进学生的世界,给学生开设一门让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文学选修课。而且,我认为语文教师仅仅限于了解,还是很不够的,因为,此类作品本身是精华与糟粕互见的东西,如果教师不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是不可能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评价的。

如韩寒《三重门》,这是一部既引得中学生如痴如醉的作品,也引得社会各界为之侧目的作品。其精华部分自不待言,但是,就从在小说揭露的深刻性(钱钟书先生所揭示的人的婚姻与职业、人的生存状态、人性的盲目与混乱的深度,在中国现今的文人小说中,可能还处在无人能及的地步吧)和语言的凝炼上讲,《三重门》和它所刻意模仿的《围城》相较,确实是显得稚嫩了些。如果教师对《三重门》没有了解,那你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

再如网络文学,尽管它和传统文学有差别,但由于它具有文学的特质,所以也将之归类于文学,而且由于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它的普及面也越来越大,尤其为中学生所喜欢。因此直面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

当然,和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有其局限性,这是由于它写作的特点决定了的――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作者坐在电脑前边打边创作的,因此在结构和思想方面,肯定是不能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等作品媲美的(至今的中国文学,也找不出作品能和《红楼梦》媲美)。严格的讲,网络文学只能算是一种快餐文化。

但是作为快餐文化的网络文学,它能对现实生活作出快速的反映,其脉膊和时代一起跳动,时代性强;它在网络上创作、在网络上流传,能和读者作亲密接触,拥有的大量的青少年读者,而且不排除其它年龄段的读者;它利用了较新的语言形式,让聊天语言在作品里出现(比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促进了文学语言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它直面了读者,让读者与作者有了直接的沟通,甚至可以让读者的意愿参与作品的创作,让读者在读书的同时能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等等优点,都足以让它具有强大的不容人所忽视生命力。

所以,尽管看惯了严肃文学作品的语文教师们面对乱七八糟的语言形式、稀奇古怪的故事情节可能会嗤之以鼻,但却没有理由不去关心它。因为,你的学生喜欢它,而且,作为文学的一种新的形式,你也没有可能绕过它。

二、语文老师本身应该加强学养积淀,让自己成为所开设课程方面的行家里手。这一方面是《课程标准》对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是选修课本身对高素质教师的一种要求。

仅以“小说与戏剧”的课程构建与开发来说,《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对古今中外小说、戏剧有较广博的阅读面,另外还需要具有关于小说、戏剧的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一个素质不高的教师是不能完成“小说与戏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的。

以我国优秀小说《红楼梦》为例――如果高中要开小说选修课的话,《红楼梦》应该是一个不可以回避的话题――我想。而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具备“红学”的基础知识,他是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研究的,那么,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红学”的哪些基础知识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是必备的:

1.关于《红楼梦》的历史地位的知识,应该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教师了解:a、其钞本高昂的价值――当时在江浙一带大概卖到三十两银子一本(本人实未曾考证过三十两银子在乾隆年代价值几何,但想来应是中国小说的最高价格是比较贵的);b、有关“奈何烧杀我宝玉”的传闻;c.毛泽东将《红楼梦》与我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相提并论及“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是中国人”的言论;和他认为这《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有观点;d.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以批俞平伯为中心的54年的红学大讨论……当然可以作知识储备的决不止这些。

2.关于《红楼梦》的版本问题。《红楼梦》的成书本身就迷团密布,前80回和后40回出现的衔接问题迄今仍在探讨。所以,任何一个人如果仅凭一本120回本的程高本,或仅就此本的知识,是不能完成“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的选修课任务的。所以,在版本学方面,教师就有必要对脂本系统、程高本系统的各个版本有一点常识。这样,参照各种版本的观点,是可以指导学生对《红楼梦》有一点研究的。

选修课论文篇五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目标来看,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同时,开设选修课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不同学生间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使用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要求是选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教学目标上看,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有的选修课侧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有的选修课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在必修课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和提高是对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从教学方法上看,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方法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所以,选修课需要特别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是对选修课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呈现的“专题”特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保障。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专题”性特别突出。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某个领域的“上位”文化知识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专题”。首先,选修教材内每个单元的文章都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解释。他们不仅在文章选择上相互补充,而且在专题内容也相互补充。例如,选修教材《天工开物》两则《稻》和《冶》中介绍的是古代的科学技术,而“相关读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个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是科学探险,从古代的科学技术到现代的科学实践,形成了内容的互补。其次,教材在每个单元内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材料。使得专题能够纵向深处发展。例如,在选修课“佛理禅趣”中,在阅读指南中提供了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怎盐的关系等相关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选修课中讲述的内容,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使得同学们的文学知识得到纵向的深度发展。

三、专题式教学中“专题”的选择和确立

所谓专题式教学,指的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所谓的“专题”既不是简单的知识点,也不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它是在教材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可以统领全部教学的“专题”。这种“专题”不仅是教学的切入点而且是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点。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之部”中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向”。根据这个专题,可以设计的教学专题是“具有特定意象词语在古典诗歌中的使用”,学生通过这个专题,不但可以了解到有关“意象”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实施专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程内实施选修。所谓选修,其实就是学生对专题的选择。因此,实施专题式教学既有教师为学生选择的专题,也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专题。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教学任务、问题和相关材料确定自己喜欢的、符合语文发展需要的一些专题。

四、“专题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1.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专题。如果把选修教材比喻成“大餐”那么,选择专题就是挑选适合自己的“味道”,作为语文老师,可以考虑从教材中选取可供学习的专题。例如,“儒道互补”这个专题,这个专题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专题,它不仅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而且没有“儒道”知识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去分析两者的互补也是勉为其难。因此,教师在选取这方面专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个恰当的“专题”。2.细化专题内容。如果一个专题所设计的知识面非常广,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时就要采用细化专题的教学方式将所要学习的专题进行细化。教师在细化专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专题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块的专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专题进行学习和研究。3.依托文本,融汇专题内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托于文本的,这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途径。通常是以一个文本作为基础,然后选取其他的相关材料作为辅助,通过采用穿越式的方式步步深入,由一点而引发整体,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与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层层深入地了解专题的概念和内涵。

五、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防止学术化。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都编写的过于学术化和专业化,如果我们把选修课当成学术课来学习,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混乱、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专题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切合可行的专题,便面出现学术化的教学模式。2.密切联系必修课。必修课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选修课一定要联系必修课,把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基础。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利用原有的必修课的基础知识来理解和掌握选修课中的知识和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重温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不会让学生因为选修课难以理解而丧失学习的兴趣。3.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不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专题的选定,而且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专题内容进行吸收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专题课上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六、结束语

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教学号召,积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普及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加以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专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媛.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张景婷.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

[3]原喜娟.高中语文选修课模块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

选修课论文篇六

摘要:学生事务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研究和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对于推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启示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学生事务管理”是个典型的美国术语,其发展深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理论主要来源于sli理论。sli是英文studentlearningimperative的缩写,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特有名词,它源自美国大学人事协会1994年提交的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了一个鲜明新颖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其实质是倡导学生事务要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发展为核心。这是对学生事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也充分反映了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一)多元化、多样化与个性化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多种文化并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要充分考虑了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成长背景、不同资质的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以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因此,其学生事务管理内容丰富广泛,当中包括了属于输入功能性质的招生、注册管理、定向教育(入学指导)、经济资助等;属于流通功能性质的咨询、生活服务、行为规范和纪律等;属于输出功能性质的职业指导和校友事务等方方面面,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色彩。

(二)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促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为学生提供完备的服务,满足各类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宗旨和任务。在“以学生本位”以及“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以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为核心进行各种形式多样的贴心服务或计划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同时通过交流与建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品格,能力与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过程中,学生事务管理通过管理和服务,追求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而且其教育功能隐形地贯穿于管理和服务的具体事务中。

(三)重视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认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别指导、服务。因此,其学生事务管理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直接面向学生开展个别的指导和服务,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如设置各种已具专业规模的咨询服务机构,其服务范围包括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咨询、行为能力和策略咨询、勤工助学指导等各个方面。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的民主参与

在美国,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美国高校提供多元化的学生事务活动与项目,引导学生民主参与学生事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另外,美国高校重视学生的.各种活动,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各种活动,当中包括了社交活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资质活动和志愿活动等,此外还有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等方面。这种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五)专业化特色明显

1、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美国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学历普遍较高,一般由具有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担任,有的则是毕业于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并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的专家。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如学生顾问和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工作的管理人员,还有持专业资格证书或行医执照的心理学专家或精神病学专家。另外,有专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美国有好多专业协会,他们会给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很多专业问题的帮助、教育训练和研究的指导和机会。

2、训练体系的专业化。首先,在选用人上,美国学生事务管理有着一套严格和完善的专业训练体系,包括了资格准入制度、职前和在职专业培训等。如在美国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管理领域的人员首先需要相关知识背景的硕士学位,晋升到学校中层的管理职位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在每个州都至少有一所大学开办高等教育学生行政专业,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培养专门人才。

三、我国学生事务管理面临挑战

(一)高等教育的扩招,使高校学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激增

学生与学生事务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的师生比例急剧攀升,辅导员无法很好地管理和服务每一个学生,影响的学生事务管理的质量。

(二)学生种类复杂化和多变化导致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工作十分庞杂和繁琐

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增多,直接带来贫困学生勤工助学的安排和管理问题、困难补助与助学金的筹措和发放问题、助学贷款的审核和还贷问题等等,绝大部分学生事务管理者由于整天湮没于这些琐事之中,而忽视了其本身的育人职责和管理服务功能。

(三)新生素质的急剧下降

大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紧缺、贫困生的陡然增多使学生事务管理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四)高等教育的市场化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用户”和“消费者”,要求高校提供质量的教育服务,提高整体管理效益,其中对学生事务管理的要求尤为突出。

(五)网络给学生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产生着诸多负面影响

网络上充满各种诱惑,学生的自制力稍有薄弱,容易深陷其中,萎靡不振而不能自拔,甚至荒废学业,因此,网络信息的冲击给学生事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

四、借鉴与启示

虽然中美两国在国情和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美国完善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学生本位的管理理念、专业的管理队伍等诸多方面仍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为学生的个性和多元化的发展提供各种专业的咨询和服务。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反而更多地倾向于统一性、一致性,缺乏对个体学生的关注。因此,学生事务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采取分层次、分类别指导,针对不同类型能力去提出建议和激励学生。

(二)建立和完善学生全面服务体系

首先,树立服务型的学生工作理念。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的对象,也应该是学校服务的对象,他们的成长背景、资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的不同,需要得到个性化的服务,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虽然逐步建立了一些服务项目,如就业指导、心理咨询、资助服务等,但显然不够完善。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教学、教育、管理、日常生活的全面服务体系”。

(三)推进专业化建设

1、设立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及学科,为这一职业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平台和空间,也为学生事务管理内容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尚无学生事务专业,已经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与学生事务专业口径不一致,因此不能替代学生事务专业。或者考虑吸收具有广泛专业基础的人才攻读学生事务专业的研究生,为学生事务管理培养输送源源不断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2、建立和完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各项制度,如资格认证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聘任制度、晋升和激励制度等,真正从制度上、体制上推动专业化的发展。只有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才能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内容体系的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3、建立学生事务管理者工作的专业培养机制,加强对现有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都少有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加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忙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学生工作明显滞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具备关于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更为专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从而促使学生工作不断地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

选修课论文篇七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里,古典诗词犹如繁星点点,熠熠生辉。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我国向来重视经典诵读,从秦汉至清末,熟读精思,口诵心惟一直是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经典也是最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课程。新课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建议,而且对于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其中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近年来,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也都对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予以了焦点式的关注。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缺失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形式,它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高职校的学生总体文化基础薄弱,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经典诵读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许多高职校的校园里只能看见朗读外语的景象(英语有pets考试),诵读经典的景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长此以往,高职教育将无法承担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里为什么会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1.快餐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学生不愿意阅读经典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这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时尚。大量的肥皂剧、流行音乐、、网络游戏以及恶搞艺术等娱乐文化充斥文化市场,高职生的阅读取向呈现出游戏性、娱乐性的走势。在不少高职校学生的观念中,那些经典的作品过于深刻严肃,读起来太累,不如快餐读物轻松、刺激,也不如时尚读物那样新潮、前卫,经典著作成为了“过时”的代名词。

2.专业素养的缺乏,语文教师无法肩负推行经典诵读的重任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本人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教育教学任务。经典诵读的推行决非易事,它对语文老师的要求甚高。它要求语文教师,善于把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教育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集于一身,教学语言做到对象明确,深度适宜,富有针对性;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逻辑性;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真情实感,潜移默化,富有感染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性。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高职校语文教师大都担任班主任,平日里忙于应付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检查,每年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写作更是无暇顾及。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都配有教学参考书供选用。这样做,固然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所帮助,如果一味地依赖教学教参书,语文教师原有的专业素养包括文学素养自然会衰退。大部分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偏低已经成为经典诵读实施的瓶颈。

3.技能大赛的强势推行,使学校没有精力顾忌其他工作“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创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技能大赛的成绩,被视为该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学水平、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排名代表着学校在全国、全省、全行业同类院校中的地位和社会声誉,是学校在社会上的“脸面”和学校领导的重要政绩。因此,受到参赛职业院校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目前各职业院校为准备技能大赛均采取了“举校体制”,抽调全校最优秀的教师、重金聘请企业的行家里手组成指导教师团队,选拔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校内所有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均对参赛选手全天候免费开放,并根据参赛需要购置最新的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全体指导教师团队、全体参赛选手停课,针对竞赛题目或项目进行少则20余天、多则长达几个月的集中封闭式强化训练,举全校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参赛选手来实现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魁。长此以往,学校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工作,更别说无法短期奏效的经典诵读。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加强经典诵读的可行性路径

怎样去读经典作品?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实现经典教育,让读经适应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是当下高职语文学科需要探索的目标。

1.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模块即在原来高职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加重诵读的比重,改良高职语文教学,增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增加先秦思想文化中经典部分及其后来文学史中的经典内容等,教学中力求思想和文化知识并重。将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的模块确定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模块。学校可以先开设公共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同学选修,从而慢慢提高经典著作的影响,渐渐形成学生学习经典的良好风气。譬如可以开设“论语导读”“老子导读”“唐诗宋词欣赏”“明清四大名著欣赏”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及诗词鉴赏等选修课程。让经典诵读活动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督导中,给予读经活动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体制机制的长期支撑,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

2.依托科研强势,加强诗词教学研究把诗词教学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进而开发校本课程,编写诗词校本教材;根据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推进诗教进课堂活动,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采取相应的施教方法;注重诗教的融合和渗透,善于把诗教与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授课相结合,与政治、历史和公民素养教育相结合;开设诗词教学公开课;开展诗词教学课题研究,申报专项课题。在师生中间形成浓厚的诗词教学与研究氛围。

3.抓好社团建设,活化经典诵读形式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常态性开展经典诗文的学习和诵读活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诗歌创作、诗歌赏析、诗词默写、诗词诵读比赛等系列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如先秦思想专题、通俗文学、武打小说专题;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或经典名著影片等经典节目;组织学生排练如《北京人》、《雷雨》等经典剧目的片断和扮演经典人物角色等。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课诵读任务,结合活动开展的情况举办经典诵读感想交流会、经典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召开“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大会等,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4.拓展社会实践,丰富学生人生体验让经典诵读以开放的视角,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营造整个社会重视经典的氛围。高职校可以成立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企业、进入社区,通过“摆摊设点”的方式,向市民们诵读经典,宣讲经典文献的精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经典诵读知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所学的经典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一举数得。高职校的学生会与社团组织可以利用有利于弘扬经典诵读知识的节日与事件,以之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经典的意识,坚定符合社会道德与准则的人生追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里,可以在校园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节”,将与之相关的经典诵读知识传播渗透在节日活动中。

三.高职语文教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代人阅读经典,不仅获取了知识,也使悠久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好途径。我们从经典著作中可以明白古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理解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将古圣先贤的教诲融入自己人生成长的历程,自觉地消解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自觉地加强内在修养,强大自己的内心。诵读经典,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品位,加强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名符其实的“技师”。

2.推动学校品牌建设要使我们的学校具有有魅力,品牌特色不可或缺。教育部选拔建设的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大都显示了品牌和特色的力量。因此,学校可以尝试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实际,组织力量选编能体现地域特色的经典读本及诵读、书写、讲解材料、教辅,提供教学资源;建立经典诵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区域经典文化来打造学校品牌。学生从经典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加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3.推进学校学风建设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班级进行演讲朗诵、学生早读背诵经典、进行诗词创作、做读书笔记、评选经典诵读先进个人和优秀班级、建立经典诵读资源库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校园浓烈的学习氛围熏陶,自觉地改变懒散的学习习惯,使学校的学风日趋向上,打造书香校园指日可待。四.结语总之,我们要借助语文课堂,用经典名著熏陶学生文化情操,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力求把经典诵读教学渗透在高职校语文教学及各种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既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要求。

选修课论文篇八

一、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对老师的评级系统却不够完善,从而导致选修课的监督制度不严厉,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上去。然而,高中语文的考试中也会涉及到选修课的知识,评价系统的不完善,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在选修课方面的成绩难以提升。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一)正确设置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选修科目较多,教材的种类也多,与当前汉语的教学不相复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该缩短学习,减少课时。从“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一点出发,语文选修课的模块、课程设置都应该加以重视。此外,选修课的学习不能像必修课那样全面兼顾到,要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们的喜好和擅长进行课程的设置。选修课教材只是提供一些材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相关的设置,充分利用课本材料,使学习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目的。此外,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分类目标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例如:选修1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等模块,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也包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实际上老师只看重其中的一个,而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两个方面都要兼有,就会使得课时不够;再如:“古典文学文化”模块,可以分成《古典诗歌鉴赏》、《李白诗歌鉴赏》,一个模块怎么教,要看老师怎么的拆分,需要老师花时间去思考。

(二)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评价形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对教学方法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内容,确定出教学重点,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主题辩论”“、影视欣赏”“、汇报演出”“、学生讲坛”等主题时,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前面讲到选修课评价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老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自由灵活,可以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内容及形式。例如:在学习《中国小说欣赏》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以下的评价方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出一个选择:

a、在学习这一节课前,请学生阅读两部相关的文章;

b、选择教材中人物进行评价,可以从人物、主题、艺术方面来进行评价;

c、围绕本节所讲的内容,组织一个辩论会或者演讲会。以上三种评价形式角度不一样,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

(三)将泛读与精读区分开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美教育的差异在于,中国是按部就班的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样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好,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样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抑制了学生的特长发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于欧洲的一些国家来说,他们要求高中生读一些本国作家的名作,不会给学生太多的选择,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完整的学习完一部文学作品,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读完”。相比于这些欧洲国家,中国的高中生面临考试和高考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一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高中生阅读面狭窄,再加上课程设计的不一样,就会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选修课的教学,可以多一些“自选动作”,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老师在讲解选修课的时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选择性的去讲一些内容,可以读后回答一些问题或者读后对文章写一个点评以及总结。精读与泛读可以由老师来决定,老师可以根据内容适当的选择内容来进行授课。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选修课一直受到老师们的关注,但是,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高中选修课的教学不是很理想,这就需要高中语文老师勇于探究,随着改革的深入,更需要老师们不断实践,总结出能够适应高中生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成绩提升。

选修课论文篇九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实行七年,从当初一片叫好、热烈追捧、勇于探索到如今的冷静思考、理性分析、权衡利弊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亲自经历,切实感受到它的魅力与精彩,也直接接触到它在当前实际上运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制约下,高考竞争的激烈背景下,在其他强势学科挤兑下所呈现的种种冲击与不足。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有些瑕疵。

一、教师相关的学科素养有所不足

二、教材编排欠合理

3.内容偏颇。选修教材所选取的内容,以《外国小说欣赏》为例与中国传统小说有很大区别,当然可以变更一下学生的阅读习惯,开阔学生鉴赏多元文化的视角,但是由于这些小说在技巧和理念上相对超前,学生在实际层面上的理解与编辑者的主观意图有出入。《墙上的斑点》玩的是意识流勒:碎跳跃;《安东诺夫卡苹果》则芜杂沉闷大多数同学的实际阅读效果低。

4.内容重复。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有简单重复之处以《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内容与必修教材中的作文重复为例《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与《必修1》“表达交流”第三单元“写人要凸显个性”重复《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与《必修3》“表达交流”第四单元“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重复《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二节“理性思维的深化”与《必修5》“表达交流”第一单元“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重复。如此频繁地重复不利于整合处置教材。

5.内容艰深:,(1)术语偏多相^新立异关涉内容多,尤其是有的文中术语多而深《外国小说欣赏》使用了新颖的、有学术腔调的“摇摆”、“圆形人物”、“扁平人物”、“意识流”、“母题”、“小说与当下”、“上帝俯瞰”、“凡人目光”等等不是讲这些术语完全不可以使用,问题是有的术语可以在用中国式的通常术语替代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隔膜学生以前相关的知识储存,似乎人为地来堆砌术语辞藻呢?如“摇摆”与学生以前学过的“一波三折”就是一回事(2)读通不易文本阅读有一定难度在有限的语文学习时间单元内,有捉襟见肘之感。《文化经典研读》重点侧重于对思想的理解,但由于古代典籍精深博大其思想精髓难以体会,兼之文言字词内蕴丰厚、艰涩聱牙有时令人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拘泥文字来串讲还是绕开文本径直梳理思想呢?鱼与熊掌实难兼得(3)诠释不清《外国小说欣赏》像“场景类的术语让人难以认识把握。场景的解读,有的资料是:请节、环境、人物有的资料解读为合与风景。参考资料各呈己是教师和学生就更难以明晰把握。(4)思想过深《文化经典研读》有些思想过深,让全球化、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学生难以认同。当然促发学生的辩证思考是对的,但在学生人生经验还不充盈的情况下,一下子接触这些相对艰深的思想也有可能降低学生对古代经典的全面认识。如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一行不特意之事、顺应自然。而我们现代教育更多强调主观努力。

三、教辅资料不全

各位教师能用的、比较权威的应当是《教学参考书》但是它只有内容的补充没有难度、重点的把握更没有课堂程序的设计。必修教材的教辅书就很全面参考价值大无教案没有详细的教案书给教师作参考。《外国小说教学参考书》的第一单元“叙述”内容对《桥边的老人》、《墙上的斑点》进行了示范性的简单教案书写不全面。

四、课堂设计遇挑战

高考成绩事实上还是当前最重要的评价甚至是唯一评价:高考中有选做题3寸选修课进行了评价既然说是选修课菌i应该有“选”或“不选”的自由。但高考的指挥棒却让教师、学生根本没有选或不选的权力。选修课又变成了必修,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选修要当成必修来教不教又不成高考要考高考要分数如果高考取消选做题,我估计教师一本也不会去教的,学生一本也不会去学。高考只考选修的一门或两门课程其中《外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闻阅读与实践》三门课程成为热门,导致了教学的侥幸心理教师只教好一门或两门,从而放弃两门或一门不教;学生被动地学好一门或两门课程。

对以上不足f者尝试用以下方法应对。

1.开展读书活动。开展读书活动,有助于积极应对《外国小说》的教学难题。就《外国小说》所选取篇目来看,学生的兴趣还要提高,很多同学老早已读完了全本书,但就是没有上升到欣赏层面上夕卜行看热闹开展i卖书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鉴赏,变成内行看门道。

2.形成品读模式对于“文化经典”重视课前预习课前发给学生课文对译,让学生事先疏通文字,熟读文本课堂讨论围绕以下三点进行,交流重点字词句式累文言知识;探讨文章思想内涵;理解名家思想探究文章现实意义,讲究古为今用。

3.自由选择课本选修课可以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自由选择。也就是教师理解的重点就教不是重点就让学生自学。

4.选取思想精髓。教师采取讲座的方式,只精讲一篇重点文章其他的让学生自我学习、模仿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诵读去涵咏去领会。

5.教师加强学习,教师要加强学习,特别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选修课论文篇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针对教材中选修部分的学习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对于学习选修课,不要因为它注重拓展的特征进而单纯强调新鲜感,背离教学目的与具体学情。应该注重探索,并采取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方式,指引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索理念与水平。所以,高中语文教材选修部分的教学应该把握重点,注意在选取学习内容时关注基础性和拓展性,选取教学方法时注重灵动性和多变性,选取学习方法时强调自主性和探索性。

一、关注文化素养

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依然不能忽略基础内容,也不能忽视学习方法。必修课是这样,选修课也不能例外。语文选修部分在学习目标的定位上是从基础出发的,即使选修课涉及的知识能够加以适当的拓展,但也必须保障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选修课的教学目的要与高中时期的教育目的相一致,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必修课有着本质的联系。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它以修课为基础,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

以老舍先生的《茶馆》为例,在讲授这一课时,除了要让学生学到一些戏剧方面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让学生感受到经典作品的深层次文化意蕴。这部话剧的背景是暗的旧中国,当时的人们为了生存,与暗的社会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多以悲剧收场。作品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思想畸形,其实,这正是病态社会的真实写照。虽然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茶馆里,但茶馆中的人物代表了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可以说,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嬉笑怒骂的语言、冷嘲热讽的调侃,还有深藏于作品中的特殊文化意蕴。

二、转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选修课的时候要注重拓展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教师应该注重科学整合各种教学方式,可以研究课文、解决问题、开展活动、设计专题,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这样把有关的语文知识协调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系统性。

在这里有三个课型供大家参考,第一种是课内自读课”,这一课型指的是教师提问,然后学生自主研习、得出答案并落实在文字上。第二种是指示型研读课”,这一课型指的是教师针对授课内容做出引导,然后与学生协作交流,实现对教材的研读。第三种是讨论交流课”,这一课型指的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例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笔者设定的研究问题是:蔺相如真的惧怕廉颇吗?然后让各小组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落实到文字上,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学生们都能够按照本小组搜集到的论据来证明他们的研究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评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了解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表达的基本思想。当然,在讨论环节,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掌控局面,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时做出有效的引导。通过学生们的展示,基本上能够找到所有证明答案的论据,如:1.蔺相如敢于直面秦王,不害怕秦王,自然也不会害怕廉颇;2.蔺相如之所以躲着廉颇,原因是害怕将相不和的事情被敌人知道,从而引兵攻打赵国,这表现了蔺相如宽宏大度、以大局为重的思想品质。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为廉颇的负荆请罪、勇于认错点赞喝彩,这是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的额外收获。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照具体学情,研究出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真正变成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成果的舞台。

三、创新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与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获取知识的途径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创新学习方法。这不但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也是学生面临的一种全新的考验。

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探究水平。选修课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进行多角度思维,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共享过程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例如选修教材中的:史记》选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研究的方向,如《史记》中所体现的人文思想有哪些《史记》的体例特点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史记》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组内的几位学生要相互合作,形成研究成果,然后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的学生交流,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加完善,填补知识漏洞。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怡当地处理选修课与高考之间的关系,全面考虑学习中的各种要素,从而使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日臻完美,为将来的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吉春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