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游戏的应用论文 游戏设计应用论文(模板5篇)

时间:2023-10-10 10:09:49 作者:HT书生 最新教育游戏的应用论文 游戏设计应用论文(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游戏的应用论文篇一

摘 要:2016年5月10日发售的《神秘海域4:盗贼末路》是一款发行在playstation4上的独占动作冒险游戏,其优秀的场景效果和关卡设计赢得了多数好评。本文将通过表述关卡设计的定义以及对游戏案例部分关卡场景设计的浅析,说明关卡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能让游戏场景关卡更加有趣的设计技巧。

0 综述

1 冒险游戏介绍

世界上并没有统一的游戏分类方式,只是通过游戏玩法的不同大致可分六类。冒险类游戏是其中之一。早期,在游戏资源并不发达的年代,冒险类游戏主要是通过文字的表述以及图片展示来进行的,这一类游戏一直延续至今,例如现在很多玩家自研的剧情类文字冒险游戏。玩家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提示或者剧情提示进行解谜冒险。比如密室逃脱或者侦探破案都属于文字解谜冒险类游戏。随着游戏资源的丰富,新的图像引擎的出现,冒险类游戏开始越做越丰富多彩,更是包含了探险、收藏、解谜、枪战、格斗等多种动作内容。《神秘海域》系列属于动作冒险类游戏,4代《盗贼的末路》中除了传统的探险、收藏、解谜、枪战等游戏玩法,又加入了潜入和多人对战等游戏模式。与前作线性游戏的游戏模式不同的是,《神海4》的场景地图更大,可以自由探索的地方有所增加,但是并不属于沙盒游戏,主要还是以主线剧情为主。

2 关卡设计概述

“关卡设计”一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运用于三维射击类游戏当中。直到现如今,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盛行,如《dota》《英雄联盟》,玩家们需要在游戏地图中相互竞争。游戏中的路线,建筑群,资源等要素的摆放位置直接关系到了游戏体验的效果,因此关卡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关卡设计的主要元素

关卡设计的主要设计点包括地形、边界、敌人、目标、情节、物品以及视觉风格。

教育游戏的应用论文篇二

【摘 要】幼儿园是我国教育事业最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机构,集中对幼儿进行保育和管理,同时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学前基础知识教育,主要为缓解家庭教育在培养幼儿时所要面对的时间、环境等压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的身体以及心理和智力等进行一定手段的维护和发展。幼儿园区域游戏是一种极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可以自由的学习探究,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达成自我完善的教学目标,在综合主体课程背景下,创新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和材料,对提高幼儿园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对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与材料的创新设计进行一点简单的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综合主题课程;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材料创新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为应对市场对人才具备专业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地对现有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创新,综合主题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政策推出的重要教学手段,对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在综合主体课程背景下,创新设计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以及材料,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探究,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的创新设计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较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智力发展以及身体发育还处在基础阶段,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可以锻炼身体素质以及刺激智力发展,帮助幼儿在成长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家长以及教育机构过分重视对幼儿进行超前知识的学习,使得幼儿教育适得其反,鉴于此,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游戏内容的创新设计应当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幼儿的实际知识接受水平,从而进行幼儿园区域游戏内容的创新设计,简单以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内容创新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小班幼儿在智力以及身体发育上面还较弱,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征都是处在一个较为基础的阶段,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游戏创新设计时,要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实际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同时要设计运动量较小,符合小班幼儿的身体发育以及基础力量特征,另外在创新设计区域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到小班幼儿对世界好奇心强这一特点,综合出一套既具备知识学习内容,又具备一定趣味性的主题游戏课程,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简单举个例子,教师构建一个以动物为主题的综合课程,开创多种区域游戏,帮助幼儿通过区域游戏内容达到理解各类型动物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开创美工区域游戏,准备贴纸、褶皱纸、各类彩纸、胶水、剪刀等,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动物形象,自主通过应用各种材料以及剪刀、胶水等设备,做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幼儿通过该种区域游戏,一方面认识了各种动物,并深刻记忆,另一方面锻炼了小班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工具的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表演区域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小动物扮演,幼儿通过在集体面前的表演,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等。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创新设计

对于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运用准备上,教师应当将幼儿作为游戏设计以及材料准备的主体,而不是将教师自身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理念作为游戏设计以及材料准备的主体,因此,幼儿园在提供游戏材料时,应当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结合当地的社会环境特点,再结合幼儿自身对游戏需求的方面,进行区域游戏材料的提供,将综合主题课程与区域游戏相结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综合主题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措施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因其多元化的特性使得幼儿园区域游戏在内容以及材料的创新设计方面,更具趣味性,极大的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游戏需求,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推动幼儿高素质的成长发展。

教育游戏的应用论文篇三

摘 要:儿童游戏场所作为居住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校园之外的一个重要活动空间,是缓解儿童精神压力,激发儿童创造力,提高儿童交往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场所。本文从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中场地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场地设计中位置选择、面积大小、功能分区、设计要素几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儿童;场地设计;儿童游戏场

1 场地的功能分区

不同功能的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儿童的各自需求,又可以使他们的游戏活动互不干扰。宅前绿地中的游戏场地较小,多为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活动,可进行简单的分区设计。居住区中心绿地的儿童游戏场地,规模一般较大,可按年龄组或按游戏方式进行分区设计。按年龄组可分为幼儿活动区、学龄前儿童活动区和学龄儿童活动区;按游戏方式可分为玩耍区、游戏器械构成的活动区;另外,供家长照看或休息的场地为休息区。

学龄前儿童活动区(3~6岁)

学龄前的儿童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大,是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所中最主要的使用群体。根据这一时期儿童的特点,游戏场地的设计形式应略加复杂,内容变化应多样、色彩应丰富。场地中心作为儿童活动的区域,可设置小块草坪、沙坑、铺装地面及小型游戏器械。玩沙是这个年龄段儿童较为欢迎的,设置时应适当围合,并有部分遮阴;游戏器械应为简单的游戏组合,如弹簧类座椅、跷跷板、简单的滑梯和座椅式秋千等。游戏器械的安置要足够安全牢固,以防儿童或成年人偶尔使用时发生意外伤害。

学龄儿童活动区(7~12岁)

学龄儿童有独立活动的能力,能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具有初步抽象逻辑思维和自主的行为习惯,不喜欢固定的人为设计空间,通常喜欢去一些没有什么明确信息指导该做什么的、杂草丛生的地方,有时具有某种危险信号的地方更是具有神秘感。空地一直都最受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喜爱, 因为它能够提供做事和玩耍的自由。

2 场地的设计要素

出入口

出入口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儿童了解整个游戏场所的第一步,是形象所在,是儿童进入空间前第一眼见到的东西;因此,儿童游戏场出入口的设计应简单又明了的表达,并且具有吸引力,可以设置儿童喜爱的元素,如儿童喜爱的卡通雕塑等;儿童游戏空间的出入口应明确这样的信息:这是给儿童使用的场所,是可以玩以及进行尝试和发现的地方。

地形设计

在居住区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场地设计中,地形处理既要满足儿童活动安全的要求,又要有娱乐性。体育运动需要平整的场地,地形也要求平坦、不积水,排水坡度为1%~5%。如果要营造自然效果,最好挖土造坡地、小丘,处理成柔和起伏的缓坡地,坡度为5% ~15%,既利于地面排水,又符合自然美的要求。地形高度的变化可提供许多活动内容,可以让孩子们在上面打滚、俯冲、滑行、躲藏,而且许多玩具可以从斜坡上滚下来,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的游戏。

植物

从孩子的眼睛出发,一切事物都是新奇、奇特的,尤其是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植物的茎、叶、花、果实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在姿态、色彩、气味以及声音方面发生变化,这一切都会带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居住区儿童游戏场所景观设计中植物的种植设计应充分利用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满足孩子们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在植物配置上,充分考虑了土壤特点,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在边界处宜采用乔木和灌木的组合搭配形成一道绿色屏障,使游戏场处在绿色包围之中,营造良好的私密程度和天然环境。建筑物边角绿化可建造花池或是灌木和地被相结合种植,在软化建筑外立面的同时,让儿童更便捷的近距离观赏植物。

在树种的选择上,儿童图画书中常见植物,应列入首选,比如蒲公英、向日葵、牵牛花。乔木的选择上,五角枫、红枫、银杏、鹅掌楸、水杉、杜英等叶色独特,这些植物也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认识植物,认识自然的兴趣;如龙爪槐的树形很独特,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儿童游戏空间内不宜种植不利于儿童健康安全的植物,例如:花、叶、果有毒或散发难闻气味、有过多飞絮的植物、易招致病虫害及浆果植物都应避免。

铺装材料

在儿童活动场地,应根据活动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地面铺装材料,如:供孩子奔跑、骑车等活动区域,地面的铺装材料可以选择广场砖、柏油类的硬质材料,但应注意的是避免使用刨光材料,以防雨雪天气地面湿滑造成儿童意外伤害。供孩子做游戏、玩玩具的地方,铺地适宜采用软塑胶等弹性材料,其铺地形式以体现童趣的色块、卡通图案铺地为主,鲜明的色彩和各式图案能为儿童提供视觉刺徽,吸引儿童的注意,渲染儿童活动区域活泼、明快的气氛。供儿童放风筝、踢足球等活动的地面,可以结合草坪进行设计,草坪不但可以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吸收灰尘、降低地面气温,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还让孩子亲近自然提供场所,但草坪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由于儿童的游戏特点,儿童游戏草坪宜采用狗牙根、结缕草等耐踩性草种。

游戏器械

4 场地的位置选择

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位置的选择应便于儿童就近使用,儿童出入方便。可选择有部分围合的位置设置儿童游戏空间,而且要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条件、并有适当的遮阴地块。另外,场地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适当的围合,避免儿童的活动受到外界活动及噪声的干扰。 尽量远离主要交通道路和道路的交叉口,最好与其他活动场地接近,便于成人看护,同时也让儿童有了安全感。

5 结语

居住区的儿童游戏场地的分区设计符合了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也符合家长的希望,但是设计时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分区来划分场地,因为把不同年龄的儿童完全分开,就不能增加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互动,设计时是否可以考虑在各区域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域。

教育游戏的应用论文篇四

摘 要: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古老的活动形式,数学游戏指的是那些具有趣味性、竞争性与娱乐性的游戏方法。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开拓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游戏和数学教学的平衡关系才是教学的关键。从游戏与小学数学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游戏性教学的策略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单调的学科,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小学生喜欢新颖、新奇的事物。而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则能够改变这种乏味的学习氛围。游戏性教学是将游戏与数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重要方式,是一种全新并显著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较强的可行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游戏性教学的概述

1.游戏与教学策略的关联性

或缺。

游戏性教学是数学教学内容获得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是创造性思维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2.开展游戏性教学的作用

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开拓创造性思维。同样,数学游戏性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游戏xxx流能帮助学生通过非正式的观察与抽象的想象连接数学结构和符号语言,帮助学生用词汇描述数学概念,加深理解。数学游戏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创造过程,它是通过游戏发现数学结论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游戏教学,是相对于数学结论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的设计和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具备游戏性教学的基本条件,结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开展的策略是目前教育方面重点研究的内容。

1.改变教学方式,增进游戏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对小学教育来讲,游戏教学是开发学生思考方式和兴趣的最佳教育手段。由于小学数学比较枯燥,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产生抵触反感心理,但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从另一方面调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找到小伙伴”的教育游戏,要求学生给各种水果、玩具车和小动物玩具找伙伴,要求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学生将在游戏过程中理解分类的概念。

2.改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

改善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是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的基本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改善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能引起学生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小学生沉浸在探索和思维的情境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解答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的一课中,我引用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我们的图形王国中,有一大群可爱的图形娃娃,它们生活得很幸福,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一起玩游戏,其中,“角娃娃”最顽皮。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过程中,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中,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这样导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融入教学设施与多媒体技术

教育游戏的应用论文篇五

摘 要:对小学生而言,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其形成思维、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教育游戏领域在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创新了很多游戏设计模式,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游戏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培养能力;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育游戏

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小学数学教育游戏

1.小学数学教育游戏简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设置游戏环节的形式,达到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就是教育游戏应用的价值。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通常较为单一枯燥,学生对单调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情绪。将数学教育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小学数学游戏设计意义

(1)数学课堂上游戏的设计,有效结合教育性与娱乐性,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1]通过对游戏每一个环节的设置,完成相对关卡的任务,避免了简单问答的枯燥性,将教育的目标寓于其中,可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3)游戏穿插于数学课堂,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

1.数字游戏,培养敏捷反应能力

小学数学内容本身没有太大的难度,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能力方面,因此,部分游戏的设置教师只要将出发点定在保证游戏具备一定的趣味,学生课堂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讲,很好地掌握住学习内容即可。例如,设置“不报3与3的倍数”的游戏:学生依照顺序展开数学,保证每个数字都是3的倍数。逐渐加大难度,即任意抽取一个数字,抽取到3的倍数的学生不需要报出数字,否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此外,教师也可以设置“萝卜蹲”的趣味游戏,以背诵乘法口诀的形式进行,学生任意抽取两个数字,如5和6,并在短时间内说出“5萝卜,6萝卜,抱走30个大萝卜”,这样的游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敏捷反应力,同时还能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竞争上岗游戏,培养归纳推理能力

归纳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力培养中非常重要。小学数学中的小数运算、分数运算的练习,如果学生仅仅背诵对应的公式和定理,不对公式和定理进行思考与归纳总结,那么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运算错误情况。具备归纳总结的思想与能力,才能在各种数学训练中发现问题的统一性,自主观察数学计算的各种规律,通过总结和运用,更准确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竞争上岗”的游戏,教师给出学生一些数字,让学生在一分钟内说出这些数字之间的关联,推算出公式,答对的同学可以进入第二关,答错的继续推导同一类型的数学题目直至回答正确。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持续闯关,竞聘上岗。

3.找好朋友游戏,培养分类思考的能力

4.巧搭积木游戏,培养数形结合能力

数形结合内容在数学知识中占有很大比例,小学阶段学生掌握好数形结合的知识,是以后进入初高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国古代使用的算盘就是一种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学生一旦形成了牢固的数形结合思想,那么在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时,通过思维计算,便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提高数形结合的能力也离不开趣味性游戏的设置,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可以设置巧搭积木的游戏。教师为学生提供20块不同颜色的积木,让学生摆出十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这个游戏只需要学生操作即可完成,通过实践来得到启发和结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加大难度,如红色积木代表10,黄色代表100,等等,同样的积木表示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方法。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脑海中就会形成对应的数形结合框架,以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5.“二十四点游戏”,培养联想创新能力[4]

学生具备一定的联想创新能力,就能轻易将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拥有全新的思路解决数学难题。传统的“二十四点游戏”就能有效锻炼联想创新能力。将两副扑克牌分为记分牌和计算牌,教师将最大的和最小的牌抽掉,设j牌为11,q牌为12,k牌为13等,如果谁随机抽出的四张牌相加等于24,则可从其他学生手中拿走1分;如果计算错误,则扣掉3分,分数扣完的学生出局。这种数字计算游戏是思路的扩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联想能力。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小学数学游戏设计的注意事项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看似简单,但其中有很多事项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首先,必须明确设置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游戏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具备目的性和针对性,必须符合游戏情境的真实逻辑,以防出现学生对虚拟和真实情境混淆不清的情况,要为学生建立真实的游戏能力提升架构。其次,要保证游戏设计的全面性,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调整游戏方向,以求更快地达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最后,要保证游戏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注意提出问题后的解决策略和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设置,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努力将数学教育游戏和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合理地贯穿起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地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尽情感受数学带来的魅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