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读书心得(精选15篇)

时间:2023-11-17 22:21:24 作者:HT书生 小石潭记读书心得(精选15篇)

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书中的知识。随后是一些读书心得的示范文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于读书的热爱和思考。

小石潭记读后心得体会

小石潭记是清代文学大师林则徐所写的一篇文言小品,描述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男主人公与孩子在路上发现了一个小石潭,本想捕鱼,却因为小鱼的可怜而决定不去捕捞,最终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满足。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对“利他主义”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

第一段:读后的情感。

得益于我在读小石潭记时的沉浸式阅读,我完全被文章所吸引,浸润着寒冷的气息和如实体现人物心理的文笔中。读到最后,感受到了男主人公对生命的尊重,在人际关系上互相帮助、保护小鱼这一行为上所散发的善意和慷慨,使我从中汲取到了热爱生命的正能量。

第二段:小说的思想内核。

小石潭记中,作者以一个细腻而朴素的方式,体现出了敬畏生命并施以帮助的人性美。这种利他主义思想,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互惠互利的价值体现,它鼓励人们要学会关注身边的小细节和小事情,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关心,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美好。

第三段:言简意赅的语言。

小石潭记的文笔清新淡雅,特别是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非常贴切,点明了男主人公对生命的敬畏态度、对小鱼这一行为的慷慨态度、对妻子的顾虑和对孩子的关爱。作者的语言简练、准确、朴素、自然,让人感到无话可说。

第四段:社会价值观的导向。

小石潭记所体现的利他主义思想不仅是在人际关系中重要的价值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根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生活品质和安全,也要关心别人。在利他主义的理念下,我们要注重加强个人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他人更好地向善回馈社会。

第五段:自我修正的思考。

读过小石潭记后,让我对利他主义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以敬畏的态度对待生命,珍惜每一天,始终保持心灵上的平和和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还有就是践行利他主义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注和帮助身边的人,给他们带去微小的帮助和鼓励。通过这样的实际行动,让自己历经千帆,毫发无损,也更加地谦虚和有爱与责任。

总之,小石潭记是一篇美妙的小品文。通过其对于人类尊重和敬畏生命的呼吁,提醒我们在生活和交往中,要秉持“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始终抬头,向着美好的未来进发。当然,我们也要坚持“四个自信”,善始善终、善用善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完美结合。

《小石潭记》阅读心得

中唐杰出作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小石潭记》,在写这篇散文前夕,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总是郁郁寡欢,无事可做,就去观光,欣赏自然风光来缓解悲伤,写下许多诗句,把自己的不幸和大度寄托在上面。《小石潭记》是著名的文章之一。

《小石谭记》整篇文章以写景为主。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有一个清澈的水池,池里的鱼自由欢快。看到这么安静美丽的风景,几乎所有的同伴都走了,只剩下我凄凉的心境和这凄凉的风景。

文章的语言也很贴切。比如《所有人别无选择只能在空中游》用“在空中游”这个词来形容水的透明性,而且像《在蛇上行走》一样,只有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静态和动态,简洁明了,描述了作者观察后的独特体验。

第一次看这篇文章还是有问题的。倒数第二段,作者写道,周围都是竹林,没有人。为什么他在最后一段特别指出还有很多人和他一起旅行?这不矛盾吗?看了另一篇文章,似乎明白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写得很熟练。在这凄凉的风景中,我忘记了其他人的存在,以此来凸显自己孤独的心情。

这样的'美景开始让作者忘记了被贬的凄凉。随着景物的加深,《小石塘》的落寞、悲凉、隐逸,使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被贬后的失意之情。

从这次阅读经历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阅读过程中,要敢于质疑,认真思考。不管你后来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你都获得了一个思考的过程。

文档为doc格式。

小石潭记读后心得体会

【引言】《小石潭记》是清代文人袁枚的一篇散文,以对一池清泉的描述为主线,描绘了银汉清泉、碧潭古木、松阴小径、立岩仙庙等景致,叙述了自己在这里的静思妙想。读完此文,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独特自然景观魅力,更深刻领悟到文化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这是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阴制避热,松阴小径的实用性与美感。

读完《小石潭记》,我最为惊艳的便是“避暑山庄”的建筑和庭园美学,其中,松阴小径既实用又美观。它能保证人们行走时的阴凉,同时又赏赏风景。松树不仅具有遮阳作用,还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文中描述的松顶,蓊郁得像绿色的大伞,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第二段】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共生互动。

袁枚在文中讲述自己在小石潭停留、冲凉、垂钓、静思的故事,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印象。人们不仅能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还能在这里品味文化,并和环境互动。其中明代建筑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文化与自然共生的景观美感便得以得以显现。

【第三段】文学的审美兴趣。

袁枚的《小石潭记》是一篇以风景描写为主的散文,散文与小说、诗歌不同,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这一篇散文所使用的语言十分真实,许多细节都刻画得非常生动。在此我深刻意识到,阅读文学,不仅是追求知识,更是一种审美兴趣的表现。

【第四段】独立思考的运用。

《小石潭记》的语言简练、流畅自然,文笔清新脱俗。在文章中,袁枚所描述的很多细节,很多细微的生活现象,让我明白了阅读要独立思考的这一道理。就像袁枚在书中所说的:“邂逅之妙,既有缘之渊,又有志之契。”我们发现许多美好的事情,是因为我们有幸邂逅,我们能理解,彼此有共同的志趣。

【第五段】总结。

阅读《小石潭记》,让我获得很多启迪,不仅是景色的美好,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一些哲学上的思考。我对于环境的认识更深入,同时也意识到一个真理: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共生互动,既能保护和发展环境的美好,也能创造出美妙的艺术氛围。通过这篇散文,我得出的启示,不仅仅是让我领悟了景色,更能够帮助我去欣赏生活与自然共存的美好。

小石潭记阅读心得体会

小石潭以其奇异之美吸引了被贬的永州司马,让他有了很多的留恋,却又以其凄清幽邃让他有了强大的凉意,最终匆匆绕开,带着一份心悸的唏嘘。

掩卷而思,柳居士似迎面走来,带着刚刚因政治打击而受伤的心灵走来,难掩痛苦和焦虑。他的心在滴血,一种深秋般的'凉意袭卷着他的身心;是一种已深植于骨髓的文化精神让他找到了仍然洒脱挺立走来的自愈药方:那就是去和慈祥的自然老人说说话,从自然的清丽、独立、峻朗之中感寻找生命的坚挺动力。于是他开始了他的寻访自然之行,也是医愈伤痕之旅了!

这时他与小石潭邂逅了,几乎要擦肩而过,是小石潭清脆的声响让他找到了青春般的活力。他急切地“伐竹取道”而来,在欣赏了一段时间小石潭的美和趣后,其彻骨的凉意也完成了从他的皮肤到骨质之间的渗入行程。他这时打了一个激棱,这太熟悉的凉意又勾起了他小心翼翼掩藏了的受伤心灵的温度,那是他不愿意也不甘心再去抖落的那份生命的苦楚。所以,不要责怪我们的文人内心的脆弱。他想象着这样的政治灾难只是一次短暂的人生磨难,他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希望的。他认为这只是一次接错了线头的短路,国主马上就会重新接通冒过火的神经,来掠去他身上的凉风凄雨,洒一片阳光过来。所以,他要保护好心的热度,等这一片阳光来时好快节奏地去适应,能第一时间去治世救民!至于到了写《江雪》时,人生的打击已接踵而至,他周围的环境已是冷至深天、冰及厚地的严冬。这时,他对阳光的期望已彻底放弃,他要完成的是一次令人心痛的愤世疾俗的抗争了!

所以,《小石潭记》中“凄神入骨、悄怆幽邃”的不胜凉意,正显示着一颗还是热的、充满期望和希冀的赤子的心,请不要随便用一些“无奈”“脆弱”类似的词语,量低了这位有志仕者心的温度。

文档为doc格式。

小石潭记读书心得小石潭记读书笔记

“青树翠蔓,蒙摇络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在和友人在山中游玩,忽而听到水流的如佩环一样的声音,隐隐约约地。他们便伐出一条小路,无意中邂逅了小石潭。当时的柳宗元的内心心灰意冷,他在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之后,被贬永州。

小石潭的景色彻底的将他们吸引住了,青葱翠绿的树木藤蔓蒙盖缠绕在一起,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水清澈见底,下面的'鱼和石头可以看的一清二楚。鱼轻快迅捷地在水中游动。溪水的样子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柳宗元带着惊喜的心情继续前行。柳宗元来到潭边的一块粗糙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在此细细品味这里美妙绝伦的景致。竹林将柳宗元包围了起来,几乎隔绝了其他声音,除了溪水轻轻流动的声音以外,就只能听见竹林中藏匿的潭水诉说的声音,又或者是柳宗元孤寂内心的那份悲凉和无奈的回声。他沉思了片刻,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良久,独自离去。

短短几句话,就包含了柳宗元的两种极端心情的变化,一喜一忧,看似矛盾,实乎合理。也许他是在想在变革时候的得意,又或是在感慨自己目前尴尬的处境,也有可能联想到了什么。

他即使被贬至永州,它既是有过短暂的心灰意冷。但柳宗元并没有像常人一样怨天尤人,没有像愚者那样的盲目乐观,更没有像懦夫一样堕落沉沦。他就像是一位被关押在无声囚室里的一位伟人,与四周隔绝。却还是心怀大志,关心苍生。他虽然是被生活所刁难,即使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但他却能改变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它在堕落和坚持的入口来回徘徊,最终他选择了坚持的这一条道路。它就像小石潭那样,虽然身处最为偏僻的地方,被人们遗忘。但它还是保持着自己最完美的面貌,坚持向外散发自己独特和美丽的芬芳。所以他才能被历史所记录,所接受。

小石潭记读后心得体会

《小石潭记》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篇散文,散文描写了他与友人游玩小石潭,见到了美景,产生了伤感和思考。此文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展示诗人丰富内心世界的文艺作品。接下来,我将分享这篇文章带给我的一些感悟。

第一段:开篇引出。

《小石潭记》开篇即引出故事主人公白居易的友人在散步中发现小石潭的美景,主人公得知后便与众人同往一探。作者并不是描写那美景,而是用笔触形容人境的互动,让读者感受到整个环境的空灵宁静。

第二段:景色如画。

白居易用笔耐心地描绘小石潭的各个细节,那如墨的池水,那枝繁叶茂的树木,那珠玉砌就的石头、独特的构造和辽阔的自然景色以及天地相接之间映照的图案。这些文字描述得有模有样,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在场景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繁华和宁静。

第三段:纵情而笑。

文中提到了诸多游人潜心欣赏这异彩纷呈的时光,而白居易和他的伙伴则是纵情欢笑。此处的欢笑是有一些情感释放的,与景色交汇融洽。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诗人和友人留在那美景前的喜悦和快乐,这也让整个篇章的气氛更为轻松和愉悦。

第四段:环保意识。

诗人观光之旅结束后,却被吐痰,不顾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感到心生恶意。在白居易笔下,这种行为是一种自然景观被人破坏、污染的一种现实,更是相关的环保意识闪现。所以他呼吁大家珍惜自己的环境,这样的内容也成了文章的主题,暗含着一个深刻的情感。

第五段:感悟人生。

白居易用简单的诗歌来感悟人生之哲理。他以古城阙和明月红为两个案例,说明了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只有心中没有恼怒和忧愁,才能顺畅是非和虚幻的中华世界,成为人生的胜利者。所以作者在文中探讨的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丰富的表达。然而,当我们回到现实生活,读完这文章后,我们又该怎么体现出这种圣贤智慧,成为胜利者。

结论:全文回顾。

在《小石潭记》中,白居易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让我们体验到了美的感受。同时在文章后半部分,他还展现了自己的艺术造诣和精神内涵,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遗产。全篇文字简短精致,描述细腻,恢弘之中有细节之美,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小石潭记读书心得体会

在你的《小石潭记》中,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埃那儿有白玉般干净,清澈的小溪水,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天上的鸟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宇下。清晨,当阳光开始照入竹林中,苍翠的竹子和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在一起,透过微微的晨光,在清风中随风飘拂。当阳光照在溪水中时,水波点点,闪烁着光芒,好像是金子发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块千姿百态,各色各异,这真是每个人心中所梦想的人间仙境啊!

地在你看来似乎也成了寂寥无人、不可久居之所。甚至于你只是想把它变成一个记忆。

看到你这样,我也有些难过了,我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想起了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我们可以学学他,将这山林中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当做一种享受,变成一种境界。

小石潭记读书心得体会

这篇文章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漫游山水的游记散文,作者接描写自然山水来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把高洁的人格美和清幽的自然美融为一体,推动了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

文章对潭中的游鱼寥寥刻画几句,准确的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清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澈。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及妙,没有涉及到水,只是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写出了水的透明鱼的生动都各尽其妙。

文章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寂静的景色和气氛。在这种境界里,流露出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妻悲凉。这让我们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本文是一篇充满山水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先写所见的景物,然后着重描绘了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身的感受。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全文寂寞清幽,看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片情景交融的佳作。

小石潭记读书心得体会

在你的《小石潭记》中,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埃那儿有白玉般干净,清澈的小溪水,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天上的鸟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宇下。清晨,当阳光开始照入竹林中,苍翠的竹子和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在一起,透过微微的晨光,在清风中随风飘拂。当阳光照在溪水中时,水波点点,闪烁着光芒,好像是金子发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块千姿百态,各色各异,这真是每个人心中所梦想的人间仙境啊!

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如果是我,一定会好好的玩一番,尽情放松平日紧绷的神经。让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为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但是,此时此刻,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却仿佛成为了凄神寒骨之地,这与世无争的佳地在你看来似乎也成了寂寥无人、不可久居之所。甚至于你只是想把它变成一个记忆。

看到你这样,我也有些难过了,我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想起了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我们可以学学他,将这山林中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当做一种享受,变成一种境界。

也许,我们还可以想想范仲淹。我们可不可以也学着用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呢?不再为了心中的愤懑而满怀愁肠。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然现在的你还不能为国为民做些什么,但是身处在这美景中,也依然可以忧其民、忧其君。正如龚自珍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读小石潭记的心得总结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每当读到这篇优美的文言文时,我总会想到这一方净土所带给人们的情趣和追求。

作者柳宗元,因为早年参与政治改革,风云变幻,最终失败,所以他被贬官至山西永州。但是他却毫不退费,仍然热爱生活,以一颗欣赏的心,以一身欣赏的姿态去拥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眼前的一景一物。用优美的步伐和浓厚的感情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中并没有用,许多的笔墨来描写水的清丽。但是却又在许多地方间接的提示道,让人感受到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高尚情趣。“水中的鱼可能有几百头吧,他们都像是在空中有着一样,没有什么依靠似的。”这一句话虽然没有写水有多清澈,但是却告诉我们,水清澈得连鱼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就连水底下的水草也可以映照得熠熠干净。这还不是描写水的清澈吗?透过水的清澈,我们也可以看到站在背后的诗人柳宗元,那一颗不随世事,安于现状,而不随波逐流的清高之士,正如水的品质一样坚毅柔韧而不放弃自我。

文档为doc格式。

《小石潭记》阅读心得

柳宗元贬官至永州、柳州后,“自肆于山水间”(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把“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新唐书·柳宗元传》),因此他写了不少山水游记,这些游记不仅描绘了山川景物形态而且反映了作者“堙厄感郁”的处境和心情,因此历来人们对这些游记的评价都很高。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之所以写得突出,是因为他不象一般玩山游水的人那样,只是浮光掠影,得到一点浮泛的印象,而柳宗元是把自己的性格、遭遇写到了山水之中去,创造出新的境界,我们才看到了这些情景相生的游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写得有景有情,富有诗意,十分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此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不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引导我们前行,观看不同得景物。很象看一部山水风景纪录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就是说水声象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音那么清脆悦耳。作者写出了自己高兴的心情,这种心情一直感染着我们,使我们同样感到高兴。既然这美妙的声音是从竹林那边发出的`,我们同作者一样都想去探个究竟。于是作者“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伐竹取道”四字,用行动写心情,坐实了前边的“乐”字。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接着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这个池潭的特点:““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接着在写潭上的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摇摆,更显出自然之美。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这潭“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中佛国的一块净土那样。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用的是特写镜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与吴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与朱元思书》)和袁山松的“其水十丈见底,视鱼游如乘空”(《宜都山川记》);郦道元的“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水经注》)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这显出了水的清澈。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因此,这无拘无束的游鱼,难道不是自由的象征?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似乎鱼儿也象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你看,那红艳艳的日光透过蓝晶晶的潭水,直照到白莹莹的石底,多么富于色彩,这种绘形、绘神、绘影、绘色的描写,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作者在这里善用比喻,抓特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这里写小溪,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象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和一明一灭来描写小溪,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这里,作者又非常成功地使用了一个比喻的手法,说溪身的两岸象狗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很精确地刻划出事物的形象。作者在此写远景半藏半露,饶有画意。望潭源而“不可知其源”,又富有诗意。真正做到了富有诗情画意。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的竹子和树木密密环抱着,非常寂静,见不到来往的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不宜久留,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小石潭的“幽静”,并把环境中的幽静深入到人心灵中去,把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心境透露出作者被贬后凄苦心情,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遭遇的曲折反映。

末段仅两句,“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者的姓名。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摹景状物,神情毕肖,生动逼真。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的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评道:“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立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可谓肯綮之论。

小石潭记阅读心得总结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1)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

(2)隶而从者_______________。

(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

(4)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这篇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参考答案:

1.(1)依托(2)跟从(3)因为(4)代词指小溪(的)。

2.(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意对即可)。

3.以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先写发现小潭,再写潭中景物,然后写远望溪水水源之景,最后写潭周围的气氛。具体描写了石头,潭水,游鱼和溪流。

4.“略”。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读小石潭记心得感悟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正所谓“人生在世,不如一事十之八九”。那如何来排解呢?今天读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内心不免有了一点想法。

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他的内心肯定是苦闷的,那如何来排解内心的失意、愤懑呢?《小石潭记》中他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潭水、小丘、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当他看到水尤清冽的小潭时,禁不住“心乐之”。也许那小潭微不足道,也许它平凡的不足以吸引他人的眼球,可是,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那“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百许头鱼,都让他暂时忘却了烦忧,尽管只是一霎时,对于身处泥淖中他来说,足以。

今天忙忙碌碌的我们,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面对不如意时,也该学学古人,寄情山水,从自然中汲取营养。

小石潭记阅读心得总结

不知有多少年,或许从它存在于这个世上的那天开始,就未曾有人发现过这被翠绿环合的小石潭。虽无人欣赏,却依旧美丽,一直静静地呆在这里。

永州十年,柳宗元游历山水来排解自己满腔愤懑,并写下心中的忧郁:“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就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带着一个罪名,终日惶恐。不过他或许是幸运的吧。因为在这里,他遇上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更是遇见了那和他命运相仿的小石潭。

竹林深处,被翠绿匿蔽着的地方有一汪潭水。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块为屿,为嵁,为岩,还有许多整块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水底。周围的苍翠与潭中的湛蓝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免让人眼前一亮。

水中的鱼儿也不知在这呆了多久,四周的一切本是那么安静,突如其来的一行人让水中的鱼儿觉得新奇,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被太阳斜射的水面上泛着粼粼白光,周围石头的影子也投射在水里。

再向西南方向望去,泉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一样蜿蜒前行。远处的水流若隐若现,看不到尽头。在视力可见最远处什么也没有,还是一片竹林和潭水。可那儿仿佛有什么魔力,让人忍不住盯着它看。看着这一条曲折蜿蜒的水路,仿佛看到了自己未知的前路和坎坷的从前。

他笑了笑,坐下了。看着眼前的美景,写下了这篇《小石潭记》。

不知为何,突然觉得有些悲凉。是环境和天气的因素呢?还是自身的缘故呢?眼前的景色已经不像起初那样令人眼前一亮了,绿得让人心生寒意的竹子和幽深的潭水似乎只剩一种凄凉的美。柳宗元起身,拂去身上的泥土,离去了。

他离去后,剩下的,就又是这孤寂的一汪潭了。

阅读《小石潭记》心得

中唐杰出作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小石潭记》,在写这篇散文前夕,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总是郁郁寡欢,无事可做,就去观光,欣赏自然风光来缓解悲伤,写下许多诗句,把自己的不幸和大度寄托在上面。《小石潭记》是著名的文章之一。

《小石谭记》整篇文章以写景为主。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有一个清澈的水池,池里的鱼自由欢快。看到这么安静美丽的风景,几乎所有的同伴都走了,只剩下我凄凉的心境和这凄凉的风景。

文章的语言也很贴切。比如《所有人别无选择只能在空中游》用“在空中游”这个词来形容水的透明性,而且像《在蛇上行走》一样,只有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静态和动态,简洁明了,描述了作者观察后的独特体验。

第一次看这篇文章还是有问题的。倒数第二段,作者写道,周围都是竹林,没有人。为什么他在最后一段特别指出还有很多人和他一起旅行?这不矛盾吗?看了另一篇文章,似乎明白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写得很熟练。在这凄凉的风景中,我忘记了其他人的存在,以此来凸显自己孤独的心情。

这样的美景开始让作者忘记了被贬的凄凉。随着景物的加深,《小石塘》的落寞、悲凉、隐逸,使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被贬后的失意之情。

从这次阅读经历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阅读过程中,要敢于质疑,认真思考。不管你后来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你都获得了一个思考的过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