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 纸船教学反思(优质7篇)

时间:2023-09-23 01:48:25 作者:雨中梧 最新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 纸船教学反思(优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篇一

低年级学生口语方面的普遍现象是语言零碎,不完整,不规范,不连贯。如在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时,往往只用一两个词代替,意思表达不清楚。为让学生有交流的依据,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质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如教《纸船和风筝》一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渲染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小记者,带着问题去采访“小熊”和“松鼠”:

“小熊,你们不是吵架了吗,为什么还要每天扎一只风筝?”

“松鼠,看见风筝你为什么哭了?”

“小熊、松鼠,你们想把什么样的祝福送给大家?”

抓住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篇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顶和山脚,小松鼠折了纸船顺水漂流给小熊送去快乐,小熊扎了风筝顺风飘荡给小松鼠带来幸福,从此在清清的溪水里,在蓝蓝的天空中,会时常看见漂流的纸船,飘荡的风筝,即使这对好朋友吵架了,也都通过纸船和风筝捎去彼此深深的谅解和浓浓的真情。纸船和风筝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在教学中,我紧抓小熊和松鼠感情变化这条线,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反思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可以。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开始,我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引入故事中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并让学生找到小松鼠和小熊的家,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纸船和风筝,并分别写上"漂"和"飘",借助情境区别这两个同音字。黑板上寥寥几笔勾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随机教学了涉及到的生字,在情景中学习,在情境中感知课文大衣,激发学习热情。

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围绕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为主,并把读通课文与读好长句子和重点部分有机结合,加以指导,重点突出。我在教学中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另外,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又是发展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将读贯穿教学始终,采用了自读,范读,跟读,读中思考,读中体会等方法,在如何读出感情方面还进行了有效地组织和尝试,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惑,课堂参与进来的学生学习很热情,有一部分孩子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些孩子的倾听的习惯很差,如何去顾及全体。随文识字如何保证时间,衔接自然,都需要老师去关注和智慧。

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篇三

湘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二课《折纸船》,是一首反映祖国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建立深厚友谊的歌曲,在导入的环节中,我采用了在中国地图中找寻台湾来引入话题,好让学生从大到小的范围内去理解一个真正的台湾,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台湾的两个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和阿里山,并引入孩子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关于台湾的儿歌,让他们大声朗读,以提升学生对这堂课内容的兴趣,只是这个环节并没有好好的利用上来,后来想想其实可以创编一些节奏型添加在儿歌中,让学生按节奏来读,不至于显得这个环节有些多余,有关折纸船课后教学反思。

然后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发声练习,采用的是书中一首原有的歌曲,名叫《风儿的歌》。是一首要求学生能够很好的发“u”音的练声曲,我告诉学生想象一下火车飞过时的汽笛声和喝水时候的“咕噜”声,让学生如临其境的感受“u”这个音,并告诉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美中不足的是在发声方法上并没有过多的教导,以至于许多学生出现了喊叫的现象,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的。

新歌教学的环节中,首先是带领学生按节奏把歌词读了几遍,再根据三年级小朋友好动的性格,带领学生做创编好的动作。例如第一句“小小手儿巧又巧”,我让他们把双手伸出来,按节奏摆动双手。第二句“折个船儿摇呀摇”,我便让学生摇晃身体。只是这些律动编创的有些与歌词内容不符,例如那句“船儿哪里来!来自台湾岛”,我选择让他们用拍手的动作而没有编配动作,其实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会创编动作,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因为知道学生对唱名掌握的还不是特别的到位,就让学生用“la”对旋律琴模唱,再将歌词加上去,教学反思《有关折纸船课后教学反思》。在新歌教学的环节中,歌曲里的一些难点我没能好好的教出来,一个是在旋律中的附点,没能让学生准确的体会到附点的效果。另一个是倚音,在板书的时候没能将这个难点重点的写在黑板上,而是一笔带过。歌曲的最后有个领唱和齐唱的互动环节,我先自己作为领唱告诉同学们领唱和齐唱所代表的意思和各自的不同,让学生推举两个同学作为领唱,其他同学配合演绎这首歌曲。

整节课下来,虽然我能感受到课堂的活跃气氛,却也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足。

首先,结构过于的紧凑,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并不合理。在发声练习的环节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后面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时间非常的短,许多东西学生还没有学会又马上跳到了下一个环节。其次,就是评价性的语言太少。我上课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不错”,便再无其他,特别是在看台湾地图的时候,我问学生“台湾的版图像什么?”有的孩子很可爱的说“像鸡腿”、“像红薯”,而我觉得跟自己想象的答案不一样便没有做出评价,课后想想觉得,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想象强压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老师应该很好的表扬他们以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其实评价性的语言还可以更加活跃些,比如“你的想象真奇特”“你唱歌的姿势真棒”等等。最后,灵活的教学机制也是需要注意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总是会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那么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又应该做出怎样的回答呢?我在这节课的最后总结的时候,对学生说;“希望你们能折个漂亮的纸船,将它放入江中,让这个纸船随着河水流到台湾小朋友的手中。”结果就有学生突然问:“老师,这怎么可能流得过去噢!”我却不知该如何回答。作为老师,在课堂上难免会被那些没准备的问题而难倒,这就要求老师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把握课堂的生成。

人们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而教学又是非常严谨的事情,需要我们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我想一名优秀教师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起来的,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争取做一名学生满意度高的教师。

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篇四

在设计《纸船》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目标:一是通过朗诵感受体味诗中的感情;二是通过讨论分析,体味学习诗歌的语言;三是通过仿写,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的初衷就是要为学生在反反复复的读中感受到诗歌的感情。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让学生自读,初步把握感情基调,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让学生走进思念母亲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让这种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从而引导激发学生不自觉地用情领悟情,这是课堂的重点。其次提到诗歌的写作手法,托物言情,让学生了解这一写作手法从而学习与运用到具体的写作当中去,要求他们模仿最后一节写一段给亲人、老师或者是朋友的诗歌,由赏诗到写诗,这其实是由一个诗歌教学的难点向另一个难点的跨越。其实,这种跨越并不是牵强附会、不切实际地拔高,当学生的情感被推波助澜,便会点燃创造的激情。

《纸船》这堂课总的来说,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很好的实现。

总结

一下,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课堂开始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体验去感悟诗歌的感情,不用老师多讲解,学生一下子就领悟了诗情,为下面进一步分析理解诗歌奠定了基础。

2、注重了诗歌“无诵不成诗”的特点,注重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悟情,以情带读”,使得学生对诗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领悟。

在决定讲纸船这一课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太多,后来才发现不管是在设计教学还是在试讲中,总是会有很多问题出现,原来诗歌的讲解真的是一个难点。

这堂课结束后,让我觉得有许多遗憾和不足。

1、《纸船》的整体意境有所冲淡。意境对于诗歌而言是魂,讲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纸船》这一课,我总觉得缺少这一点,诗歌整体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坏,被支离了,整个课堂缺少《纸船》整体感情的沐浴,冲淡了学生对《纸船》的.整体感受。

2、既然是讲解诗歌,那么教师的范读和指导是很重要的,然而我在这一块几乎是淡化了,只是强调让学生使用各种方法反复的读,到最后学生可能并不能真切的体会到诗歌的感情。因此,我以后也要多做诗歌朗读训练,争取在给学生范读的时候大胆自信,读出感情,读出他们的情不自禁的掌声来。

3、作为新教师,个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面对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师应是智者,能从容地调控它。这一点,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这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首先,我在课前跟学生强调要认真做笔记,当我真正讲课时,才发现学生一味的注意去抄笔记却很少有学生能跟着教师讲课的节奏进行思考和探索。这也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其次,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着自己预设的目标靠近的时候,我的语言感染力远远不够,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面显得有点死气沉沉的,有的甚至不知所措,更不用说跟着我的思路和想法走了。作为新老师,我将会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上好课。

4、李校长在评课时指出,在诗歌教学中,分为四个步骤:一是介绍背景,让学生了解意象、意境和初步的情感。二是朗读诗歌,通过朗读读出情境和中心。三是品味诗歌,品味情感和意境,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效果。四是背诵,积累语言。当我在设计教学之初的时候,想到之前在一个高二的课堂讲过的一首诗歌,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把背景放在已经体会了感情之后再说更显得顺理成章且起到更进一步深入体会感情的作用。跟李校长讨论到这个问题后我发现,我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学。学生是初步接触诗歌,只有先范读,先介绍背景,给他们大致去了解感情的基础,才有可能体味到作者的感情。看来以后还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这一块下功夫,力争做到在讲清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可以学到实用的应试技巧。

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篇五

最近参与学校竞赛课的准备工作,试讲两次,总觉得这节课在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方面还没有突出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这对于竞赛课来说等于缺乏杀手锏。关于开发课程资源可以说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的示范课、日常课中体现不少,对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都较大的作用,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与该理念的贯彻实施不可分割。《纸船和风筝》一课属于二年级的课文,低年级的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而我们这课时的选择定位是阅读感悟,如何以课文为基点,适度开发课程资源是我几天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深了,有假表演的嫌疑;浅了,是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翻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找到一些借鉴,但执教者不是自己,不成熟的意见还不便贸然试验。

今天w主任提了一点倒是给我启发,也坚定了我的一些想法。

开发课程资源的设计还是要站到相当的高度,落脚点却要实,呈现给学生的方式是必须注意研究的一个问题,方式的适合与否,关系到目标的成功实施与否。竞赛课不仅要关注学生真正学习的过程,知识能力有无发展?(如思维的流向,语言的历练)情感有无升华?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考虑课要有一定的观赏性。这观赏性首先来自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要考虑哪几个环节是亮点,其次来自教师的机智和语言素质,来自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来自课堂使用的媒体.

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篇六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深深的谅解和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同时又成为了他们两个之间友谊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学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我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了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让他们当小老师进行认读领读,老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领导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对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认字也认得既快又好。这样从字到词到句,结合生字识记,再到课文,层层递进,识字教学比较扎实。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第五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让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原因:收到纸船和风筝;收到松果和草莓;收到祝福的话,让学生体会他们高兴的心情。用渲染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学生很容易得感受到了松鼠对小熊的友谊,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课文中出现了“漂、飘”,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漂、飘”字的区别很好地反映了汉字形声字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展示了汉字的魅力,并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如:朗读得多,但形式不够多样。字词学习应放在语境中去体会,“漂、飘”教学时,我只是单独地区分开两字的区别,虽然学生也理解了,但不能肯定他们放入到不同语境中会不会正确运用;师生间的互动,略显生硬,环节之间的导语都是为了我的教学服务,而我不是很熟练比较牵强,不够细致,以后的教学中,我加强这几方面学习。

纸船与风船教学反思篇七

今天,我教学生学习《纸船和风筝》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李勇辉,曹瑞两个男孩总是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平时他俩就是个爱做小动作的孩子,确实令我头疼。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用了许多办法,效果不佳。今天他又旧病复发,为了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很自然地走到他们身边,悄悄的说:“不是我没看见,是我想给你们留点男子汉的面子。他先是一怔,后感激得直点头,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对自己的信任,对老师的信任这让我非常感动。没想到我的一句悄悄话竟比三令五申还具有魅力,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俩一直专心听讲,大胆回答问题,多次受到我的表扬。

赞赏:

在学习第7~9自然段时,我问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许多同学举手,我看到任志远和褚浩然不听讲的样子,在这个时机有以赞赏他俩说:“这两个同学读书那么好,已经胸有成竹了,快让同学们欣赏你们的精彩表演!”他们读得真棒!小眼睛里充满着胜利的喜悦。

偷看:

在教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背诵最后两段故事时,学生开始精神十足,课时背着背着忘了刚才的兴奋劲一下子松懈了,教师里沉寂了许多,怎么办呢?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我灵机一动。说:“我把眼睛闭上,你们可以偷看一下,孩子们马上又恢复了高涨的情绪。

可见,把赞赏、宽容运用到课堂上,对培养学生的自信是多么重要!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