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纸片教案(精选20篇)

时间:2023-11-10 23:58:38 作者:GZ才子 神奇的纸片教案(精选20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分解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安排。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借鉴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中的优点和经验,打破常规,创新教学方式。

神奇的教案

1、积极创编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呲——地一按按钮,车子变得……”经典句式,大胆想象、创编新的故事情节。

3、体验帮助他人与接受他人帮助的快乐。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1、ppt课件。

2、幼儿游戏用的动物胸卡。

3、开汽车的音乐,塑料圈10个。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课件《神奇的出租车》ppt课件。

下载地址:

一、猜想导入。

2、师:小猴的车到底是怎么改造的,我们一起跟着小猴的出租车出发,去看一看吧!

二、创编故事(第1段)。

(一)创编人物对话。

1、师:咦,前面是谁呀?(出示ppt小熊)小猴会怎么邀请小熊上车呢?幼儿模仿司机招呼顾客的语言。

2、师:还能更热情点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猴。(师幼共同表演)。

3、师:小熊说“好好好”。(小熊上车)哎呦!小熊怎么了?(车太小,小熊太胖了。)。

4、师:小熊还愿意坐车吗?小熊会怎么说?(你的车太小了,我要等大一点的车。)。

5、师:小猴却说“别急,包你满意”,小猴会怎样改造让小熊满意呢?

(二)欣赏精彩句式。

1、师:小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它在车上装了一个神奇的按钮,只要一按按钮,“呲”的一下,车子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我们来试一试,一、二、三,呲——(教师点击ppt“变大”按钮,把车变大。)。

2、师:咦,车子怎么了?这样,小熊愿意上车吗?小熊坐在车上感觉怎么样?

3、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在座位上伸展四肢,放松一下。)哎呀,真舒服!

4、师:现在,谁来说说刚才小猴的办法?(引导孩子讲出经典句式:呲——地一按按钮,车子变得……)。

三、创编故事(第2段)。

(一)创编人物对话。

2、师:看到蛋宝宝哭的这么伤心,小猴会怎么问?蛋宝宝会怎么说?我来当小猴,你们当蛋宝宝,我们来表演一下。

3、师:小猴听了蛋宝宝的话又会怎么说?

4、师:蛋宝宝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它坐车有什么困难?

5、师:蛋宝宝会怎么说?小猴会怎么帮蛋宝宝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点评时语言要丰富,如:这个办法很安全,这个主意不错,这样一定很舒服,你真是个聪明的小司机,等等。)。

(二)套用经典句式。

2、师:现在谁能说说小猴的好办法?幼儿讲述第二段故事内容。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出租车》含ppt课件。

5、交流游戏中的创编。

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你们是怎么玩的?

六、结束活动。

师:小司机带着你的乘客到外面去玩吧!

《纲要》中指出“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应如何创造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让孩子们学会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因此我除了运用图片让幼儿想象讲述外,还设计了情境游戏环节,我带着幼儿一起开着神奇汽车出去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遇到可出情况,请幼儿再次大胆想象并讲述,这样达成了目标。

神奇的0教案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发展幼儿联系生活情景的联想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1-60]按照线写数字

2.一个空盒子,温度计。

教学具图片

1.老师打开一个空盒子,让幼儿看看,说说里面有什么。

“没有”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可以用“0”表示)。

2.出示:[1-60]按照线写数字 “0”

幼儿认读,说说“0”像什么。

3.老师在空盒里装上东西

让幼儿说说现在还能用“0”来表示吗。

1.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说说还有什么情况可用“0”来表示等。

2.引导幼儿来表演

(1)几个小朋友站在台前,然后一个个的走开,台上没有人了,可以用“0”表示

(2)拿几个玩具一一发给小朋友,自己一歌也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0”可以用来表示没有,还可以用来表示其他吗?

2. 使幼儿知道“0”可以排在任何一个数字后面,就能使该数字增大许多。

演示:出示数字1,后面加上0,就变成10.

3.出示温度计,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等。

让幼儿知道“0”不单单表示“没有了”,还有更多的用处呢。

请幼儿去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像“0”的物品。

神奇的纸教案

大班幼儿对于科学现象富有探索兴趣,有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使用剪刀沿着纸条中线剪的技能基础。《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整个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运用“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再试试”的研究策略,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因自己的成功发现而增强自信心,也激发了幼儿参与下一个活动环节的积极性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发现莫比乌斯圈与普通的圈在沿相同的线剪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3.体验活动中探索和求证过程带来的乐趣。

难点:通过探索操作,发现莫比乌斯圈与普通的圈在沿相同的线剪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重点: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纸圈、剪刀、ppt课件、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纸圈,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结:一个拧过一个没拧过。

师:试试另一个纸圈,沿着红线走,手指还是一直在外圈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结:其实这个神奇的纸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很久以前一个叫莫比乌斯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2.幼儿第一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一。

师:那如果把莫比乌斯圈也沿着红线或蓝线剪开,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后操作并记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幼儿操作后讲述,你剪好的结果和刚才猜的一样吗?

小结:普通的纸圈沿着红线剪变成两个大小不变的圈,沿着蓝线剪变成了三个大小不一样的圈,而莫比乌斯圈沿红线剪开后,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沿着蓝线剪开后变成了两个一大一小套在一起的圈。

3.第二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二。

师:那如果这个莫比乌斯圈沿着剩下颜色的线剪开,又有什么变化呢?你们想来试一下吗?(幼儿猜测后操作并记录)。

小结:普通的纸圈沿着剩下颜色的线剪开后还是两个大小不变的纸圈,总的是四个大小不变的纸圈;而莫比乌斯圈变成两个大小一样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4.观看图片,了解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圈。

师:我到找到了一些地方藏着这个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结:人们利用莫比乌斯圈的原理,建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5.结束活动。

回去的时候,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藏着莫比乌斯圈,明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分享你们的发现。

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是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研讨和修改后定下来的,分别从科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的设计和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反复的推敲,最后到实施教学活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高,能够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本次活动的选材很新颖,幼儿也很感兴趣、操作能力很强、活动中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提问过于笼统简单,没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评价偏重于结果性评价;材料的单一和无效;教师把控的太多,幼儿交流讨论的少,应给幼儿更多探索交流的机会;记录的形式化、单一化,记录卡的使用没有讲解清楚,幼儿在猜想记录的时候不会记录,还有教师的记录卡做的太小了,幼儿看不清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是要注意提问问题时语言的简洁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语言还要更生动、肢体动作还需更丰富,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总结。

《神奇的纸》教案

1、通过多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环的现象。

2、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纸环若干、纸条、记录表、剪刀、箩筐、ppt、笔。

一、手指游戏“变变变”。

师:老师的大拇指和食指想玩“变变变”的游戏,你们想玩吗?那我们一起来玩吧,变成一个圆,变成两个圆。

二、操作尝试,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1、幼儿进行第一次无意识尝试,对比普通纸环与拧一次的纸环的区别。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纸环,请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这里有两个圆环,就是刚才小朋友没剪之前的,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原来,没拧过的指环剪出来的是两个小环,拧过的圆环会变成一个大环。

2、教师抛出问题,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对比,验证拧一次和拧两次的区别。

师设疑:是不是拧过的指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幼儿猜想)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拧过的指环,请你们去选一个指环剪一剪!

师: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剪出来的是怎样的?再次把纸环举起来看一下,你们剪出来的纸环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的是大环,有的是两个相扣的环)请幼儿按照筐上的纸环送回纸环。

师: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剪出来的不一样呢?

师:奥秘在哪里呢?我来拧两个指环试试。

教师示范拧纸环,(拧一下、拧两下)请两名幼儿上前剪纸环。教师记录表格。

师小结:原来纸环拧一下剪出来是一个环,拧两下剪出来的就是两个相扣的环。

3、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幼儿第三次操作,从而发现莫比乌斯环的现象。

师:刚才我把纸环拧一下,变成一个大环,拧两下,变成两个环,那拧三下、四下呢?(幼儿猜想)真的是这样吗?桌上有很多纸条,老师已经在纸条上贴好双面胶,请每个小朋友拿两个纸条,分别拧三下、四下,看看剪出来是怎样的,并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

师小结:我们发现原来纸环拧两下、三下、四下......最后都变成两个相扣的环。

三、通过看课件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的历史和运用。

师:你们觉得这个纸环神奇吗?(出示课件)很久以前有个伟大的数学家叫莫比乌斯,比我们先发现了这个秘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做了纸环名,于是这个神奇的纸环叫做莫比乌斯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莫比乌斯环的运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项链,餐桌、过山车、克莱因瓶、打印机的色带、工业传输带等)四、教师再次设疑,进一步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师:请你们回教室以后再想一想,我们今天做的莫比乌斯环还可以有什么用,好吗?

神奇的教案

1、理解故事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学习词:“大、缩”。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向小老鼠那样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1)米皮皮得到了一个什么宝贝?

(2)为什么这是一根神奇的魔棒?

(3)他对他们是怎样说的?(长长长)。

教师引导幼儿把对华说完整。他对小苗苗说:“长长长”。小苗苗就长大了!

游戏:幼儿用手指当魔棒,教师出示小苗苗的卡片,引导幼儿是用手指磨棒说:“长长长”教师迅速的出示长大的苗苗卡片,方法同上出示胡萝卜和蘑菇的卡片,学习词语:“长、缩”

三、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再听一边故事。

教师出示故事图片讲故事。

提问:(1)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2)狼叔叔捡到了魔棒、他做了什么?

(3)谁帮助了狼叔叔,怎样帮助它的?

四、学习游戏“米皮皮的磨棒”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我来当米皮皮,请小朋友当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当我用磨棒指着问:“你是谁?”你要告诉我:“我是小苗苗”我说:“长长长”你就要扭扭身体举起手来说:“我长大了!”当我说:“缩缩缩”你就要扭扭身体蹲下说:“我缩小了!”

第一遍游戏老师来当米皮皮。幼儿当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

第二遍游戏清两个幼儿一组互相扮演米皮皮以及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玩游戏。教师指导幼儿边用动作表示边来说:“我长大了,我缩小了!”

五、结束:磨棒神奇吗?你喜欢米皮皮吗?为什么?他用磨棒做了什么?

教师小结:米皮皮帮助了别人,所以所有的小动物都很喜欢它,就向小朋友喜欢它一样。所以我们要多帮助身边的小朋友,这样你的朋友才会更多!

为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新处理了教材。在活动的开始环节,我抓住幼儿喜欢看课件的心理,让幼儿看课件熟悉故事的第一段内容。为了让幼儿学说咒语,我巧妙设计了课件按钮,只要幼儿用魔棒指着大树说咒语,大树就能变大或变小,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而且在游戏中他们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魔棒咒语。学习故事的第二段时,我没有直接讲述故事内容,而是让幼儿当主角,帮助小老鼠和小伙伴们想躲雨的方法。当幼儿看到自己想的办法跟故事中小老鼠的方法一致时,那种开心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为了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我准备了角色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学习故事的第三段时,我利用课件画面的提示,引导幼儿创编故事的多种结果,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三段故事呈现形式不同,难度是由易到难有所递进,又层层铺垫。这样的故事教学,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幼儿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神奇的纸》教案

1、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的运用。

各种纸环、纸条、胶棒、剪刀、记录表、笔、筐、课件。

用大拇指和食指变成一个圈、变成两个圈

二、操作尝试,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1、操作比较没拧过和拧过一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

1)(出示纸环)纸环也来做游戏。怎样把一个纸环变成两个纸环?

示范:纸环对齐捏一捏,先在中间剪个口,再把剪刀伸进去,咔嚓咔嚓剪到头。

2)幼儿操作。

你剪出了几个环?(一个、两个),将纸环送回家(两处)

为什么有的剪出来一个,有的剪出来两个?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拧,拧过一次)

3)请两名幼儿上前操作。

小结:没拧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两个环,拧过的变成了一个大环。

2、操作比较拧过一次和拧过两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

是不是只要拧过的纸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

1)幼儿再次操作拧过的纸环。

你剪出的纸环是怎样的?(将纸环送回家)

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环,有的却剪出了相扣的两个环?

2)教师分别演示拧一下和拧两下的纸环。

3)请两名幼儿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记录表记录并小结:拧一下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一个大环,拧两下的变成了两个相扣的环。

3、猜测拧过三次或四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并自主操作验证。

拧三下的纸环剪开可能会变成几个环呢?拧四下呢?

1)幼儿猜想、记录

2)幼儿操作:先拧、再剪。

3)交流操作结果,并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今天我们玩的纸环有趣吗?这是一种神奇的科学现象“莫比乌斯环”。早在150年前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纸环,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过山车、立交桥、机械传送带、打印机色带等。

神奇的教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机会,积极引导,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来开展教学活动。”本活动就是利用了幼儿身边的废旧材料——报纸来开展活动的。在开展此活动之前,我们已经进行《和纸玩游戏》的主题教学活动,孩子们已经探索并发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在他们眼里,玩纸就像玩魔术一样,变化多端又妙不可言。从卫生纸、纸巾到纸盒、纸袋,从绘画纸、报纸到书籍,从折纸、撕纸到剪纸,他们发现了不同的纸的区别,了解了人们是如何制造纸和使用纸制品的。他们还尝试用不同的纸进行小制作,如制作小书等,还利用废旧报纸制作各种锻炼器械,给幼儿锻炼身体,让幼儿知道报纸变化多端,非常神奇,本活动就是利用报纸开展的体育活动。

1、练习快跑15—25米,发展跑的.能力,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2、积极动脑,一物多玩,扩展思维的创造性。

3、在奔跑时注意安全,不相互碰撞,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人手一张旧报纸,纸球若干,纸棒若干,区域游戏图示(规定人数),录音机,磁带,羊角球一个,小红旗一面。

1、活动导入:

玩游戏:“报纸变魔术”,引导幼儿将手中的报纸变成一根魔术棒。

2、热身活动:

带领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有针对性的做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全身运动等运动操节,来热身做热身准备。

3、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用报纸练习走和跑,探索各种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用报纸练习走和跑的动作,看谁能想出奇妙的玩法。

——幼儿分散自由探索。

——集体展示,请幼儿展示不同的玩法。

(2)引导幼儿利用报纸练习快跑。

教师把报纸提在胸前,手一松,报纸就落地了。提问:“有什么办法不让报纸掉下来,紧紧地贴在胸前呢?”

——幼儿练习用报纸贴着身体快跑。

——师生探讨动作要领:跑的时候速度一定要快。

(3)游戏:夺红旗。

幼儿再次练习贴报纸快跑,从起点跑到终点,在终点插一面小红旗,谁拿到小红旗谁就获胜。(距离15—25米)游戏1—2次。

(4)区域游戏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用报纸做成的纸球、纸棒给小朋友们玩”。出示区域游戏图示,介绍每个区域的玩法,并提醒幼儿注意每组的游戏人数。教师加以组织和协调。

——投纸球:幼儿要站在线后向指定方向投。

——骑马:幼儿双腿夹住纸棒,向指定方向跳跃。

——压路机:几名幼儿将报纸平铺连接在一起,幼儿做“压路机”,从上面滚过去。(提醒幼儿要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4、放松活动:

(1)引导每个幼儿都将自己的报纸平铺连接在一起,幼儿躺在上面休息,教师用羊角球给他们按摩放松。

(2)、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报纸变成小纸球,投放到我们的晨间活动中,教育幼儿要有环保意识。

在晨间活动中投放各种用报纸做成的器械,给幼儿用来锻炼身体。

神奇的0教案

一、设计意图:

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对周围各种事物、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明显增强,为了让他们感知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本活动设计注重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对“力”的初步探索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提供幼儿身边丰富而熟悉的材料、器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参与、尝试。

活动过程中,教师一改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传授方式,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将教师的身份隐藏起来,始终以“激趣、启思、导疑”的同伴身份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引导幼儿不断地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游戏互动中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成功的乐趣。

二、有益经验:

1、通过户外体育游戏,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增强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体验互动合作、协商与分享。

三、活动重、难点:

感受力以及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四、活动准备:

小皮球、小推车、沙包、圈、沙袋、轮胎、羊角球

五、预设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教师略显神秘,让孩子找一位“看不见的朋友”

2、幼儿自选游戏活动,感知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引导幼儿说出身体的哪个部位在用力

(1)介绍玩具及

活动要求

(2)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活动,教师参与,引导

(3)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物体受了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3、游戏――投沙包

(1)幼儿第一次尝试:比一比,看谁投得远;

(2)教师示范讲解:怎样用力,才能使沙包投得更远;

4、游戏――聪明的大力水手

(1)将幼儿分组;

(2)提出要求:将玩具、轮胎、沙袋搬运到指定地点,分三次完成;

(3)幼儿感受搬运物体的重量,协商搬运的方法;

(4)第一次比赛;

(5)教师引导、暗示,用何种方法更快更省力;

(6)第二次比赛,通过比较,感受力的神奇,庆祝成功。

5、谈话、延伸:

(1)看不见的朋友是谁

(2)它藏在哪

(3)随机引发新的问题,自然结束。

神奇的0教案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

3、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4、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

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

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1、游戏规则:

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尝,敲一敲,摔一摔。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神奇的水教案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换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如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好问、好学、喜欢操作,乐意探索,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我特选择了本次科学活动《神奇的水》。水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喜欢的东西。幼儿对水的喜好似乎也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就会在水里玩耍嬉闹,但往往受到家长、教师的制约,无法尽兴的玩水。因此我们会发现在洗手时,幼儿经常会把袖子弄湿,或者洗一次手需要花很长时间,为了彻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我就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注重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幼儿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究者,从而萌发爱科学、喜欢探索身边事物的情感。

神奇的水

1、通过探索,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有探索的积极性。

3、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进一步萌发幼儿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1、各种沉浮材料:塑料泡沫、回形针、雪花片、瓶盖、树叶、橡皮泥人手一份。

2、大记录表一张、幼儿记录表人手一份。盛满水的盆子若干。篮子与幼儿人数相等。布。

一:自由探索、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

1、出示材料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许多东西,你们看,有些什么呀?(幼儿回答)

2、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你猜会怎么样呢?并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中。(教师出示大记录表并讲解记录和使用方法) 3、幼儿在记录表上填写猜测的结果。

4、教师记录幼儿猜测的结果。

师:我们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请你们动手试一试,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5、幼儿尝试,观察实验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6、幼儿交流探索结果。(请个别幼儿上来讲)

7、教师操作并记录。

小结:我们知道了有些东西放入水中,它会浮上来,有些东西放入水中它会沉下去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水是有浮力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叫浮力。如果浮力的重量比物体的重量大,它就会漂浮在水面上。反之,如果物体的重量比浮力大,它就会下沉。

二:第二次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东西和方法。

1、分沉浮材料。

师:现在我们把沉的东西和浮的东西分成两堆。

2、教师分沉浮材料。

3、幼儿动手操作。

师: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怎样让沉的东西浮上来,浮的东西沉下去? 4、探索结果。(幼儿演示自己的发现)

三:查阅资料,了解水的重要性。

2、幼儿分组查资料,互相讨论。

3、师幼共同小结。(幼儿先回答教师再小结)

神奇一教案

1、通过穿鞋的游戏,激发幼儿想有一双"神奇的鞋"的欲望。

2、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里运用的想象手法,学习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象,知道爱惜鞋的一些方法。

3、初步认识汉字:鞋。

1、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并了解鞋的作用。有讨论的意识和比较好的讨论习惯。

2、物质准备:大小不一的鞋数双、鞋架。字卡:鞋。鞋的图片。原创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音乐。

一、开始部分。

(游戏导入)游戏:"我想试试你的鞋"。配音乐师幼互动。

(设计意图:充分感受、体验试穿各种鞋的不同感受;唤起幼儿对鞋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探究鞋的兴趣;掌握新的知识点--初步认识汉字:鞋。)师:今天,shelly和小朋友们一起准备了很多的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些鞋。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师: 你穿了哪些鞋?有什么感受?

幼:我穿了小朋友的小鞋,很小,一点都不舒服,好夹脚啊。

幼:我穿的爸爸皮鞋,象穿的小船不方便走路。……师:出示字卡"鞋"。

师: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幼:鞋可以让我们的脚暖和。

幼:鞋可以保护我们的脚不被划伤。……(评析:认识汉字"鞋",幼儿在尝试中对"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现鞋的不同特点,还了解到"鞋"对我们的作用及萌生想有一双神奇的鞋的念头;为幼儿轻松、愉快的学习、理解诗歌内容做了充分的铺垫。)师:小结引出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

二、基础部分。

1、学习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里运用的想象手法,为第二个环节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想象作铺垫。)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教师出示诗歌内容并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地鞋》。

师:a、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b、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幼:诗歌里说了一双神奇的鞋。

幼:会长大的鞋……(评析:第一次朗诵诗歌时, "鞋"用图片来表示,帮助幼儿形象的去理解诗歌内容;由于诗歌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和理解,幼儿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幼:诗歌中的小朋友想有一双会逗我开心的鞋。

幼:觉得很有趣,很好玩。

幼:觉得很神奇……c、什么叫神奇呢?

幼:神奇我们没有看到过的。

幼:神奇就是很奇怪的东西,有魔力。

幼:神奇就是会变魔术……师:神奇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很趣的……(评析:教师通过追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思考"神奇"的含义,不仅调动、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从师生对话中,我们欣喜幼儿的生成答案是丰富、生动的。)

(3)幼儿学习诗歌,并轻声朗读诗歌。

2、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想象、创编。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再次为幼儿提供讨论的机会,目的是想满足每个幼儿都有说和表现的机会。)师:你们想不想有一双神奇鞋呢?你想有一双什么样神奇的鞋?为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我想有一双跑的很快的鞋,遇到坏人时,可以跑的很快。

幼:我想有一双洗澡的鞋,我洗澡的时候,能帮我洗澡的鞋。

幼:我想有一双飞机鞋,我想上天时,可以带我飞上天。……师:启发幼儿讨论,尽量与同伴说的不一样幼:我想有一双挡狂风的鞋,狂风来了,可以帮我挡风。

幼;我想有一双环保鞋,地脏了,可以帮阿姨拖地。

幼:我想有一双彩虹鞋,五颜六色的很漂亮。

幼: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一双可以弹钢琴的鞋,可以欣赏美妙的音乐……(评析:由于前一个环节幼儿对"神奇"理解较深入,因此大部分幼儿思维很活跃,部分幼儿在此环节运用了诗歌中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象,说明幼儿被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深深地吸引,他们自主地采用了仿编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创作到诗歌里了。)师:总结:有的小朋友想有一双……有的……还有的……。

3、活动结束。

师:假如我们有了一双神奇的鞋,那么我们该怎样爱惜鞋呢?

幼:把鞋穿好了才走,不斜着穿鞋。

幼:放在保险柜里,呵呵。(瞧,我的想法特别吧。)幼:把鞋刷干净。

幼:我们应该轻轻走路,鞋就不容易破损了。

大家的办法很好,请你们把想有一双神奇的鞋和爱惜鞋的方法,记录下来,下次我们一起把你们的想法仿编到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里。

(评析:活动最后留给幼儿一个小作业,为下次延伸活动,仿编诗歌做铺垫。)

活动分析:

《旋转的纸片》教案

1、探究、发现各种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会呈现出圆形。

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有关转动的经验。

3、乐意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体验愉快的情绪和探究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1、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纸片(中心有小孔)、可制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蜡笔等各若干。

2、实物投影仪。

3、猜测记录表人手一张。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究兴趣。

1、投影展示各种图形,幼儿观察讲述都有哪些图形和我们玩转陀螺的游戏。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形状的纸片比较适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圆形的纸片在转动时也是圆形的。

1、提出制作与观察的要求:先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2、幼儿制作、玩耍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3、请幼儿说一说陀螺转动起来是怎样的。

三、在猜猜、试试、说说中发现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都呈现出圆形。

1、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方法:“问号”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试一试,把我们的猜想画在问号下面,等一会儿把尝试后的结果画在小手下面。

2、让幼儿猜一猜三角形、椭圆形、正方形的纸片转动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并把自己的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3、个别介绍自己的猜想。

4、实验验证并记录结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同形状的纸片在快速转动时是什么形状的,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表达与讲述。一方面请猜想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幼儿进行交流,(快思www。heibanzhijia。com)另一方面特意请刚才猜想错误的幼儿到上面来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从而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正确的知识。

6、结合幼儿的讲述,教师简单小结。

1、请幼儿去活动区试试其他的物体在快速转动时,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

2、在纸片上涂上美丽的颜色,在区域中观察、感知陀螺转动后色彩的变化。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旋转的知识经验。

神奇一教案

教学理念:

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智和规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为基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词、品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4、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塔。

1、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说说它的样子。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3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塔。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4、指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都是谁发现了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之处?

三、研读品味——熟悉塔。

(一)整体感知塔。

1、明确中央电视塔的位置。

2、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图文对照理解“耸立”一词。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4、指名读。

5、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6、学生模仿读。

(二)蓝天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不同的东西:画太阳,画白云,画小鸟,还可以画小树、房子等。画在哪儿,是关键,由此帮助学生体会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树就像积木块。

3、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塔的高。

(三)太阳眼中的塔。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你们见过宫灯吗?(多媒体出示宫灯)请同学说说宫灯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说这圆圆的塔楼像宫灯呢?(塔楼与宫灯有相似之处)。

5、教师小结:当两种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

6、请同学们用“……像……”说话,体会塔的美。

7、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体会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8、同桌读,指名读。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样的塔?

2、仿照“中央电视塔上有……还有……”说话。

3、(课件出示旋转餐厅、了望塔),请同学说说旋转餐厅和了望塔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结合图介绍中央电视塔的结构。

5、小组比赛读这一段,体会塔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妈妈说了些什么呢?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教师简介中央电视塔的功能。

5、同桌比赛练习读这一段,体会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读,学生评价。

四、美读欣赏——赞美塔。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欣赏中央电视塔的图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诵读积累——留住塔。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为积累语言服务。

3、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丰富塔。

1、引导探究性学习。

2、指导课外阅读。

七、总结。

谈谈学习课文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蓝天高。

太阳美。

我让人快乐。

神奇的树教案

1、通过阅读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画面内容,形成文学与画面的对应关系。

2、教幼儿认度汉字“春.夏.秋.冬”。

3、使幼儿懂得关心老人。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六幅图片。

2、幼儿用书。

一、小朋友自由阅读课文。可以与旁边的小朋友轻声交流。

提问:在书中看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二、集中指导阅读,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出示图片“刺猬婆婆”问:刺猬婆婆为什么整天坐在屋子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

2、依次出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3、出示课题《神奇的树》“为什么说是一棵神奇的树”。

4、提问:

刺猬婆婆家里这棵神奇的树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它上从哪里来的?

刺猬婆婆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

6、引申到德育教育.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帮助老人.并且要坚持始终如一。

三、引导幼儿认读“春.夏.秋.冬”

1、在“春夏秋冬”四幅图的下面写上对应的汉字。

2、教幼儿认读汉字。

3、请小朋友上台在汉字上贴上相应的图,再把汉字读一遍。

四、讲故事.(请幼儿根据画面讲述故事)

五、教师有感情地依图讲述故事

表现刺猬婆婆孤独.惊奇.高兴等不同的心理活动。

六、幼儿自由结伴阅读,互相讲述故事。

神奇一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7个生字,认读8个字。口头填空,练习把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练习读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中央广播电视塔的样子,了解它的一些功能,产生对北京建筑成就的自豪感。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板书设计: 京(北京)(南京)

视 (电视)(视力)

电 (电话)(电灯)

北 台 广 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背诵一遍课文。

想: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

2、你么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实告诉你们,我国有三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把不认识的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相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听一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高。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一读。

4、老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读。你们听出什么了?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塔这么高,蓝天、太阳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一读2、3自然段。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他们说话的意思。

3、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美。 4、你能不能把塔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我和妈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塔的呢?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我说这塔是有趣的塔,为什么有趣?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神奇?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指导学生读出神奇的感觉。

(四)自己读第六自然段,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

熟读课文并且会背诵。

板书设计: 18神奇的塔

高 美 神奇

广播电视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

1、复习:“木字旁”“示字旁”“见”“几”。

2、出示生字。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一比谁读得音最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

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得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4、练习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一描。

2、说一说在书写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不太好写?

3、教师指导书写:“京”“视”“电”。

(1)逐字观察每个字有什么特点?(从字的结构上)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3个字,每字一遍。同桌同学互查。

4、其他几个生字由于笔画少,让学生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5、展示评议,比一比书中的描红和生字谁写得最好,奖励一颗星。

四、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2个。

2、抄写词语:有力 有电 不问 我们

什么 北京 上台 广大

3、读句子。(课后练习3)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生字,每字两个。

神奇一教案

1、歌曲:《小铃铛》。

《瑶家儿童爱唱歌》。

2、欣赏: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哆嗦》。

1、让同学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三个音的的音高。

2、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do、mi、sol”三个音的音高,并参与歌舞扮演。

3、能用“do、mi、sol”三个音随意地组合成自身的歌。

学唱好歌曲《小铃铛》和《瑶家儿童爱唱歌》。

通过在活动和游戏中,让同学感受和体验到“do、mi、sol”三个音的的音高。

听唱法。

琴、录音机、录音带、三角铁、碰铃、课件等。

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

1、创设情景。(播放背景音乐《瑶家儿童爱唱歌》)。

(1)、教师随着瑶族音乐跳起瑶族舞蹈。

(2)、邀请同学随着音乐也跟着老师跳起瑶族舞。

(3)、节奏语言引入,请同学用这样的步伐跟老师边跳边读:

ˇ××××|××××|。

小朋友喽去瑶寨喽(口念歌词手拍节奏)。

2、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同学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

3、唱:请同学一起唱《瑶家儿童爱唱歌》。

(1)、师生接龙游戏演唱。

(2)、分成小组进行接龙演唱。

(3)、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既连贯又准确并评出红旗组。

4、动:播放多媒体课件音乐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

5、忆:启发同学考虑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

6、创:请同学用“do、mi、sol”创编歌曲。

7、汇报扮演,请同学演唱自编的歌曲。

一、小结。

一、组织教学。

二、听赏《快乐的'哆嗦》。

1、课前准备:请同学自制小铃铛。

2、玩玩、动动。

(1)、教师反复播放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哆嗦》开头局部。

(2)、请同学听到:solsolmi|solsolmi|……的音乐时,向上挥挥手。当听到:domimire|doredola|……的音乐时,向下挥手。

3、游戏。

(1)、教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卡片,卡片上可能是do或mi或sol。

(2)、当老师弹奏do或mi或sol,听到弹奏的同学出示相应的卡片并打出手号唱出唱名。

(3)、请同学比较什么音高什么音低?

三、学唱《小铃铛》。

1、请同学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

2、教师也轻轻敲击《小铃铛》的旋律,让同学感受到原来“do、mi、sol”三个音也可以编成那么好听的歌曲。

3、让同学随着伴奏音乐一起唱《小铃铛》。

4、教师教同学唱唱名并打着手号。

5、请同学边唱歌曲边用自身自制的铃铛配上伴奏。

四、小结。

神奇大班教案

1、欣赏波洛克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尝试用滴流的方法绘画,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感受波洛克的画。

波洛克的画、纸张、颜料等。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画画吧?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一边跳舞一边画画?有一位叔叔就能边跳舞边画画,想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是波洛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二、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畅想》

小结:这些流畅的线条和亮丽的色彩,好像把我们带到了……让我们的心情快乐又愉悦。

2、欣赏第二幅作品《第五号,1948》

(2)小结: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很压抑很难过,这些暗暗的色彩,乱乱密密的线条,让我们的心情很难过,好像走进了……。

3、欣赏波洛克其他作品,将波洛克作品放大,让幼儿自由欣赏。

4、你最喜欢哪副画,为什么?(追问,抓住颜色和线条)

三、介绍波洛克。

1、出示1912

师:1912是什么意思呢?幼儿猜测。

教师播放录音。

波洛克1912年出生在美国,因为在他的画面上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彩。所以别人把他的画叫做“抽象画”。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师:原来1912就是波洛克叔叔出生的时间。

2、出示:滴流

波洛克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索性把它铺在地上,用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画布上来回走动,人们把这种画画方法称为“滴流”。因为波洛克喜欢听着音乐边跳舞边画画,所以,人们又把他的画叫做“行为绘画”。

(3)讨论:浏览了这些知识的宝藏,小朋友你知道了些什么?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很高兴,我也想用波洛克叔叔作画的方式,把我的心情画下来,教师示范。

四、尝试滴画。

1、教师示范。

3、师: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用这些美丽的色彩和线条把自己的心情都大胆的表达出来吧。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料,滴画时笔放低一点,小心不要滴到身上和同伴身上。

五、展示讲评。

2、幼儿介绍。

1、怎样欣赏抽象画

我知道艺术作品主要是表诉一种感觉,至于像什么是其次。欣赏抽象画应该从整体上去感受,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述。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引导是关键。孩子对画面的局部的欣赏比较关注,如果教师不踩刹车,孩子们说上一节课也说不完。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只能用漂亮两个字来形容,很难用语言来表述。

2、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

欣赏一幅画,并不仅停留在像什么,要更深层次的挖掘,老师的提问设计很重要。如何层层深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是关键。

3、如何引导幼儿课后延伸,使欣赏更深入

欣赏波洛克作品及尝试他的作画方法,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以有很多的延伸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比如从欣赏者的心情,画家作画时的心情,颜色也代表着心情、一种颜色代表着一种心情等多角度的去欣赏),也可以尝试波洛克的其他作画方法,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纸上或用树枝、泥沙等工具作画,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不一样的感受。

中班科学教案:快纸片和慢纸片

1.幼儿猜测纸片落下的样子(可以用动作表示,教师图示记录)。

2.幼儿实践。

3.提问:你的纸片是怎样落下来的?幼儿画图示。

4.教师小结:纸片落下来的时候是摇摇摆摆的、转着圈圈的。

1.两张厚度不同的纸比快慢。

我这里还有一张绿纸片,两张纸片来比一比谁会落得快?你去试一试。

2.幼儿比较两张纸片下落的快慢,并交流发现。

3.教师小结:纸片的厚度不一样,下落的速度会不一样。

(三)变形后的快慢比较。

1.想办法让红纸片变快。

(1)红纸片说:刚才绿纸片都比我快,我想比它落得快。”谁来帮红纸片想个办法?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探索使纸片变快的方法,比一比谁最快。

2.了解变身的方法。

问:你的红纸片变快了吗?你是怎样变的?

3.变形后的快慢比较。

(四)小结延伸。

原来,把纸折一折、揉一揉,变小了,变紧了,变厚了,都会让它的下落速度发生变化。你们肯定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我们放在科学区域里,下次可以再去试一试。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

神奇的力教案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 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 西的游戏。"

(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 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 体下落的速度。

(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

(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3、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 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 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 下来也快。

4、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 落下来。

5、延伸活动: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 尝试改变两张纸下落的速度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怎样让幼儿去理 解吸引力呢?我选择了游戏活动--扔东西,通过游戏的层 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 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 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 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设计的活动延伸实验:如何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 意欲将正规科学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活动(区域活动)有机结 合,通过孩子的积极思考引发孩子再次实践探索的兴趣,从 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在实施中我觉得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多了一份观察和思 考,并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预设活动中我一直在考 虑要不要使用记录表,但考虑幼儿缺乏基本的经验而选择了 让幼儿自己选取实践中他认为落地速度比较快的物体,可结 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除了报纸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选择了, 所以我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快慢的相对性及时的引进教 学活动,既丰富了孩子的认知,也实现了自己教学活动穿新 鞋走老路的突破。 我觉得在实施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材料考虑还不够细致周到,还可以丰富一些材料: 如各种糖纸、包装纸、羽毛、雪花片、手绢、纸杯、吸管、 橡皮泥、气球等2、在孩子游戏时很多孩子都会第一时间把他的发现告诉 我,可是在集体交流中一些幼儿就不是很积极主动,对于这 种现象我想有孩子个性的原因,也有我们平时的锻炼引导原 因。因为集体活动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 所以以后我可以尝试设一个同伴交流的环节,让他们相互交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流,分组选择代表进行发言,这样既鼓励了幼儿的交流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虽然在活动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导者, 相对以往的教学活动我说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实验、 孩子的总结,但在总结的时候我还是出现了急于替代的现象。 回想以往自己的教学活动,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尝 试,虽然每次实施中都会自问"为什么就没有人家上海老师 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但是每次也能在实施中发现自己的一些 问题,也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目的更加明确, 我想观摩教学活动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它能让 我们不断的成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次成长的机会! 对其它教学活动的感悟:

第一、我觉得这种新形式的听课活动,改变了过去的传 统听棵模式,老师能带着期待的情感,积极的思想去听课。

第二、7 节教学展示活动的选材都于生活,体现了各个年 龄阶段的特点,都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是我们每 一个人可以再次实践操作的好素材。

第三、教学活动设计的精巧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记得 刚开始整合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观摩活动象拼盘,什么都有就 叫综合活动,而现在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老师的教学重点, 又能深刻的领悟到学科融合的恰倒好处:肖老师生活与语言 的融合,姚老师艺术与健康的融合,王老师科学与语言、数 双击此处修改或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学的融合,刘老师科学与语言的融合、雪莲老师艺术与数学、语言的融合,李老师科学与生活、语言的融合。 第四、教学活动的准备简单而有实效性。在我们以往的 观摩活动中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形式性材料、花哨性。而本次 活动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材料并不是越新奇 越好,重要的是要有实效性和操作性。

老神奇的小纸片四年级作文

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把纸都撕碎了,陈楚冰就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该不会老师是让我们撕碎了,再拼回来吧!”她的这番话,让我的疑问就更大了,脸上也有了疑问的表情,想要马上知道要干什么了。

老师看我们撕得差不多了,就喊了一声:“停”可有些人还意犹未尽,竟没听从老师的指令,还沉浸在撕纸的世界里,还是老师再喊了一遍停,才肯停下来听老师讲话。哦,原来不是拼回来,而是用笔头使劲摩擦,产生静电,从而把纸片吸起来。顿时,屋里就像炸开了锅,一个个的都用笔使劲在身上擦来擦去,表情也很浮夸,张大嘴巴,睁大眼睛,望着天空,手不停的甩动。只听见左卓大喊一声:“我成功了,老师我把小纸片吸起来了。”走近一看,哇,小纸片就像被吸引住了一样,怎么也不肯下去。而我的.笔放在小纸片头上,可小纸片一动不动,好像睡着似的,怎么也吸不上来。陈晗钰不耐烦了,拉开拉链,露出里面的毛线衣摩擦,也有人学着陈晗钰的样子,用里衣摩擦。陆续有人成功了,谭奕轩也成功吸起了小纸片,旁边的唐贝宁看见了,轻轻对着笔头上的小纸片吹了一口气,可是,也没有吧小纸片吹下来,还是谭奕轩重重地吹了一口气才把这个顽皮的小纸片吹了下来。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大家的兴致也越来越高了,正当我们玩的开心的时候,老师喊停了,指导我们写作文,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在我们的笔下流淌。这次玩静电,做实验可真有趣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