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游记回读后感一(大全9篇)

时间:2023-10-07 06:43:13 作者:念青松 最新西游记回读后感一(大全9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一

这两天,我把《西游记》又看了一遍。既然看了,那我就说说看完的'感想吧。

这次看《西游记》,我知道了猪八戒和沙和尚都是天宫中的大将和元帅,因为犯了错误,才让他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立功补过。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孙悟空。孙悟空是小说里的主角,要是没有孙悟空,没有大闹天宫,去西天取经的事就不好玩了。

孙悟空是一只石猴子,为什么叫石猴子呢?因为它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嘛。孙悟空活泼、开朗、天真、聪明,经常在师徒最危险的时候去救他们,孙悟空还有72变的本领,火眼金睛……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这些精彩故事。

孙悟空胆子大得很,不管什么妖怪、妖精,他都会第一个冲到天空,踩着跟斗云,睁开火眼金睛,抛开金箍棒,不惧艰险地去战斗。而且只要能战斗过的,就把它捉起来,经过战斗知道妖怪比他厉害的,就不跟他打了,动动脑筋,去请比他更厉害的菩萨来捉他们。我们要学习孙悟空这种不怕困难、爱动脑筋的精神。

哈哈,你是不是也想看一看《西游记》了呀?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二

我相信每个人都读过它。它主要讲述唐僧及其弟子到西天拜佛求经的旅程。同时,他们也展示了自己的个性。

孙悟空很勇敢。他不怕天不怕地,忠心保护师父在西天拜佛求经。他的头脑非常聪明,他喜欢看到崎岖的道路,并拔出剑来帮助他。然而,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他很冲动。正因为如此,唐僧经常念魔咒,使他痛苦不堪。

唐僧在取经的路上不受任何诱惑或抵抗。无论是金钱还是美貌,他都被视为一堆烂泥。即使前方有很多怪物,他也不害怕,只想得到真经。他的精神令人钦佩。但是他有时不加区别地冤枉别人。

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财富和美丽。但他对主人也很忠诚。

沙僧诚实正直,不贪图富贵。他对主人更加忠诚。他会不遗余力地保护他的主人。

吴承恩写这本书时,主要体现了“勇敢无畏”四个字。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必须专一,而不是三心二意。坚持不懈,不半途而废,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三

这一回是著名的三打白骨精,虽然后人把这一回演义了很多,但我还是有我的一些看法。

孙悟空去南山摘桃子动静太大,惊动了白骨精。“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 造化!造化!……”。白骨精只是听说唐僧四众,并不认识他们,但他根据传说就认出了唐僧,说明唐僧太有名了。肯定有人吃过唐僧肉并且确实延长了寿命。所以妖怪们都相信这个传说并且都想吃到唐僧肉。白骨精也不例外。当他看到有两员大将保护时,没敢贸然行动,于是他变了个美貌村姑来骗唐僧。

白骨精变的村姑太美了,唐僧一下就被告他吸引住了。白骨精的到来是唐僧第一个发现的。“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以下一大段都是唐僧和白骨精的对话,直到孙悟空的到来把白骨精打死。当一个活生生的美女被人打死在自己眼前,你说唐僧当时是多么的懊恼吧。加上八戒在一旁煽风点火,唐僧越来越恼火。取经团本来是临时凑起来的,没有什么团队精神可言,这时,这四人之间的不和越来越公开化了。

一切反动派是不会自动退出舞台的。没吃到唐僧肉白骨精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于是他又变做老太太和老头来骗唐僧。事实证明白骨精是成功的,他紧紧地抓住唐僧的弱点,只要把唐僧搞定,一切都好办。但他没想到他这样做也把孙悟空给激恼了。孙悟空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 的……”。不需要有火眼金睛,就是我这个凡人也懂这个道理,而唐僧却硬要护着白骨精,这是为什么呢?孙悟空打了三次白骨精,唐僧念了三次紧箍咒,八戒一直不停地挑唆。最后,唐僧不惜写下贬书赶孙悟空走,可见唐僧此时已绝情到什么地步。

我认为,这时的取经团队还不成熟,不团结也不和谐,表现在唐僧对孙悟空不信任,孙悟空对唐僧不服管,还有二位师弟对大师兄也有些不服。还有,这个时候唐僧也不是一个坚定的佛教徒,其余三人则根本不信佛。他们有目标,但各人的心思不同,力量不没有用到一处,这样的队伍在组建初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

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回到500多年都没回的花果山看到一片破败的景象,心里正难过,却发现几只藏在林中的小猴子,问了才知道从他500年前打闹天宫后,二郎神放火烧了山,猴子们有的烧死了、有的饿死了、有的跑了,后来又有猎人来抓他们。因此破败了,大圣听的心里悲切,叫小猴们准备了些碎石头将猎人们打死许多,大圣心里想嘀咕着师傅说的行善 自己却刹那杀了许多生,真是造化弄人。这边唐僧饥肠辘辘叫八戒化缘,八戒却跑去忽忽大睡唐僧饥渴难耐,派沙僧去寻找八戒,妖怪趁此绑了唐僧,此妖就是黄袍怪。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四

这几天我读完了《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他们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

唐僧是一个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不怕艰难险阻,意志坚定的人。

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妖魔鬼怪的大英雄,也是一个正义的使者。

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是一个好吃懒堕,贪钱、贪色,经常打退堂鼓的人。

沙悟净是唐僧的三徒弟,是一个安分老实、能够吃苦,任劳任怨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要学习唐僧的心地善良、意志坚定,孙悟空的正义、勇敢,沙悟净的吃苦耐劳,不要做像猪八戒一样好吃懒做的人。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五

21世纪的20xx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增强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唐僧带领着悟空、八戒、沙僧一行四人再次踏上了取经之路。

有了五百年前取经的基础,这次出行师徒四人的装备可谓十分齐全,鸟枪换炮。唐僧的座驾不再是白马而是宝马7(bmw),徒弟们穿的也不再是兽皮而是维克多的皮衣。三人骑着摩托前后护拥着师父,这四人在大街形成了一段亮丽的风景线。

离开长安数个小时后,师徒四人眼前出现了乌压压、雾蒙蒙的一片,行者顿生警觉,“师父慢行,待俺老孙前去一看。”只见行者眼中闪出一道金光,“师父,此地不宜久留啊,老孙的火眼金睛竟然看不透它!”行者说。八戒又发话了:“师父师父,不对呀、不对呀!咱们是不是到地了,要不咱们在这散了吧,你觉得的呢,三弟?”“师父你怎么看?”沙僧说。“徒弟们啊,别这么消极,我佛定会保佑我们的!”唐僧说完便再一旁兀自念着消灾经。

这会儿雾气更大了,有诗为证:“帝都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这般一看,原来师徒四人竟被雾霾遮蔽走错了方向,迷瞪瞪来到了都城北京。“猴哥,猴哥你想个办法吧,咱们要是就这么走过去肯定要被呛死,就算咱们皮糙肉厚躲得过去,可师父的肉身可能不保啊!”沙僧说。“是啊是啊,呛死我老猪了!”八戒抱怨道。面对着细尘漫天、闻声不见人的鬼天气,行者也在抚腮沉思。师徒四人沉默许久后,行者道:“我去找铁扇公主借扇子去,咱们与她的恩怨已了,谅她不会见死不救!老孙我去去就回。”到了芭蕉洞,行者翻下祥云险些撞地,发现这边的天气也好不到哪里去,便问:“嫂子你不是有芭蕉扇吗?为何不拿出来一用?”铁扇公主叹了口气说:“你是不知道这雾霾天气,不知道是哪路妖精坐镇,连芭蕉扇都扇它不走!全是因为那边山上的几个工厂!”眼见这招行不通了,行者只得沮丧地驾云返回。

服输可不是齐天大圣的风格,半路上灵机一动又飞去南海找到了观世音菩萨,询问如何应对可怕的雾霾。菩萨说:“悟空莫急,你们一定要静下心来,你师父三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行者想了一会儿,悟出了原由,便谢过菩萨,翻着筋斗云回到了师父身边。师徒四人又展开了讨论,行者说:“菩萨告诉我这种天气叫雾霾,是一种人为的污染,用超能力是解决不了的,需要师父您给这个城市的人们讲述雾霾的危害,八戒、沙僧你们快去联系当地主事安排师父布法之事,咱们与当地衙门与百姓一起行动起来!定能打败这顽固的天气!”

经过数月的努力,京城上空重见天日,久违的蓝天白云重回人们的视野。八戒忙不迭的收拾行李,嘴里唠叨道:“师父,咱们快走吧,讲了这么许久的道,耽误了好多取经路程呢!”行者道:“师父咱们终于可以过去了,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师父望着全城百姓宽解的笑容,默默念到:“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只要让这里的人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就好了,能让主事明白何为百姓福祉,为万千百姓解忧,取经路再长再晚又有何妨。”“猴哥,咱们出发吧!”八戒迫不及待地说。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六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西游记》。《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它是一部神魔小说。

这本书中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僧——心地善良。这四个人物的形象各有特点,性格不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孙悟空了。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他有火眼金睛和七十二般变化。它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能变大变小。每次师傅被妖怪抓去,他总是第一个冲到妖精洞口,拼死营救唐僧。

这本书在思想上的成就十分巨大,难怪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它:“虽变换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书中每一段故事都层次分明,书中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场面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故事情节紧张激烈,很能吸引读者。330多万字的名著,不到十天我就读完了,难怪《西游记》能跻身于中国四大名著之列。

读了《西游记》,我明白了任何事,不论有什么困难,只有一心向前、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七

文学大师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创造了许多有趣的人物,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红孩儿、牛魔王、铁扇公主、四海龙王……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孙悟空。

孙悟空体形瘦小,毛脸雷公嘴,罗圈腿、拐子步,不但不美还很丑。孙悟空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他在我心里可是样样精通、举世无双、智勇双全、神通广大,还有着七十二变的本领。他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成的火眼金睛,可以看出面前这个人是人还是妖;还会翻筋斗,一个筋斗有十万八千里呢!他很调皮,不仅把玉皇大帝叫成了玉帝老儿。想着反正玉帝打不过他,他还去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吃了珍贵的蟠桃,喝了仙酒,搅黄了蟠桃会。

孙悟空后来因为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了出来,他就拜唐僧为师,后来遇见了猪八戒和沙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降妖除魔,历尽千辛万苦的磨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成为一名斗战胜佛。

这就是我眼中武艺高强、智勇双全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护人员就象孙悟空一样不惧困难、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和大无畏勇敢精神,经历千辛万苦为患者治疗,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在学习的路途上,我也要向孙悟空那样遇到困难,勇于克服,多想办法,更加努力。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八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无论是道理的深厚还是语言文的精湛,都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大文学著作。

故事虽然以西天取经为主轴,但其中的主人公却并非唐三藏,而是孙悟空。对于这一艺术形象,作者既以现实的人性为基础,又加上作为其原形的各种动物的特征,再加上浪漫的想象,写得生动活泼,令人喜爱。

通过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和徒弟三人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修成了正果,充分地表现出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让人们感受孙悟空的热爱自由、不爱拘束、勇于反抗的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

而猪八戒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等特点,既与他错投猪胎有关,又是人性的表现。猪八戒也有长处,如能吃苦、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总记得自己是?天蓬元帅?下凡等,但他的毛病特别多,他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对大师兄孙悟空心怀嫉妒,遇到困难常常动摇,老想着回高老庄当女婿,在取经的路上还瞒着师傅攒着一笔小小的私房钱等。

他在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猾。猪八戒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通存在的欲望和弱点。

西游记的写作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了幻想色彩,这是以具有充分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幻想情节来表现生活的。

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三家之言,时而讲?禅心??六贼??圆觉?,时而讲?真性??元神??凝玄?,故弄玄虚。西游记文幽默诙谐、灵动流利,描写了各种奇幻场面,塑造了许多神话人物形象,不仅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缺陷,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一旦摆脱思想拘束以后所产生的活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西游记回读后感一篇九

中国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读过。在我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部便是《西游记》了那时的我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像《红楼梦》这样的书,觉得枯燥无味,而像《西游记》书,竟出人意料的喜爱——原因就在于西游记更加的简单易懂——那时的我更喜欢看关于行者与妖怪打斗的描写,那让我觉得十分有趣。

《西游记》主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唐圣僧唐三藏与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是由真实的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改编而来的,加上了作者自己的想象,蒙上了一层浓浓的宗教色彩。

《西游记》主要刻画了孙悟空这个不畏艰险,勇敢大胆,具有反抗与斗争精神的英雄形象。他一路上斩妖降怪,保护唐僧,最终成为了斗战胜佛。尽管他也曾经大闹天宫,滥杀无辜,做出了许多看似错误的事情,但是细细想来,这些错误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正是玉帝的昏庸无能,只封给行者“弼马温”的职务,才激怒了悟空,酿成了大闹天宫的悲剧。

如果当初天庭重用他,而不是一味的糊弄他,说不定就早已没有了以后的故事。这也从某种意义上讽刺了当时制度的腐朽,君王的昏庸。也正是因为唐僧的肉眼难辨真相,才使得悟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打死了妖精变的姑娘,老妇和老翁。要不是行者三打白骨精,唐僧早就命丧黄泉了。然而悟空却不计前嫌,在唐僧的下一难中回来保护他,足以见他的正直的品格。

悟空这个形象的刻画,其实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的寄托。他斩妖诛怪,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以及上天下地,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正符合劳动人民的愿望,也体现了人民渴望征服大自然的理想。相比之下,猪八戒的形象则差远了:他相貌丑陋,好吃懒惰,贪玩贪睡;即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却也总忘不了高老庄的媳妇,时不时的打打退堂鼓;他还不分敌我。

在金角大王那一回中公然向妖怪报信,在白骨精的那一集中,教唆唐僧将行者逐走尽管他有一身的缺点,但他也老实憨厚,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然而关于唐僧的刻画则要少一些了,只是通过妖怪到来时,“魂飞魄散”“吓得跌下马来”等描写来表现其懦弱的性格。沙僧的描写就更少了,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唐僧和沙僧刻画的缺陷,不得不说是《西游记》的一大遗憾。

作者对于人物性格的安排,也是颇有意义:通过描写猪八戒的时时退缩,来突出行者的坚持到底;用唐僧的懦弱,来突出行者的大胆与斗争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