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案设计(大全5篇)

时间:2023-09-28 17:26:53 作者:薇儿 2023年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案设计(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酝酿――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导入新课:

音乐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产生,不是人们单一的用耳听得到的,还需要加上自己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会沉浸在那种美好的意境中,请同学们听《春江花月夜》,相信你一定会听见的。

媒体展示: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1、你从这许多声音中主要听到了什么?

(教师力求能让学生领悟到水声、划水声,引导学生完成对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这段乐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吗?

(学生只要能说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静静的湖面就已经足够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复引导,能说多少就让他们说多少。)

二、内容探究

1、教师提问:谁知道有关作者的一些情况,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好吗?

桂文亚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作者多次获奖。,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学生只要能简要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就行。)

3、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声音,桂文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听?

彩屏展示:用心选择想象

4、教师导读

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文中的几个声音游戏,请大家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三、文字感悟

1、请你朗读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读时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学生可自己选择读书的段落,可在座位上读,也可在行间里读,还可以上讲台读。)

2、你认为文章的'语句,哪些是让你感动的,哪些又是让你感叹的,哪些语句读来就有一种美的享受,请勾画出来,并自己分析产生这种美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1)、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2)、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四、课后拓展

1、声音会使人幸福,但也会让人感到痛苦。请再听《春江花月夜》,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你的愉悦或是感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2、课外作业:请自己找一首乐曲,去领悟感受它给你带来的……把这些感受写成文字,形成感动自己的一篇文章。

五、展示平台: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酝酿――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导入新课:

音乐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产生,不是人们单一的用耳听得到的,还需要加上自己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会沉浸在那种美好的`意境中,请同学们听《春江花月夜》,相信你一定会听见的。

媒体展示: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1、你从这许多声音中主要听到了什么?

(教师力求能让学生领悟到水声、划水声,引导学生完成对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这段乐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吗?

(学生只要能说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静静的湖面就已经足够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复引导,能说多少就让他们说多少。)

二、内容探究

1、教师提问:谁知道有关作者的一些情况,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好吗?

桂文亚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作者多次获奖。,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学生只要能简要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就行。)

3、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声音,桂文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听?

彩屏展示:用心选择想象

4、教师导读

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文中的几个声音游戏,请大家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篇三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点: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用心感受多彩生活。

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1.多媒体、声音材料光碟或录音带。

《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天鹅之死》(柴可夫斯基)

《养鸡场》(安德森)《春天来了》(民乐三重奏)

《动物狂欢节》(圣桑)

2.学生准备画笔、白纸和诗文朗读材料

欣赏《野蜂飞舞》《养鸡场》音响材料,思考这是模拟大自然中哪些声响,你听见过吗?

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出示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思考题:文章展示了哪些声音?声音与人的生活有何关系?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

2.讨论明确

1.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并圈点出好词好句

2.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出示问题:

a.本文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b.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c.所有声音都对人有益吗?是否“开听有益”?

3.师指导学生讨论,点拔明确。

4.思考:为什么先从“无声”写起?

点名说自己喜欢的句段并体会其好处。

多媒体给出音响材料,进行绘画、故事创编或诗文朗诵。

1.分组选题

2.听赏音乐《动物狂欢节》《天鹅之死》《春天来了》

3.构思创编

4.汇演展示

作业:搜集有关“音乐”的故事或成语俗语,课后交流并整理成册。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篇四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点: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用心感受多彩生活。

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1.多媒体、声音材料光碟或录音带。

《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天鹅之死》(柴可夫斯基)

《养鸡场》(安德森)《春天来了》(民乐三重奏)

《动物狂欢节》(圣桑)

2.学生准备画笔、白纸和诗文朗读材料

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出示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思考题:文章展示了哪些声音?声音与人的生活有何关系?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

2.讨论明确

1.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并圈点出好词好句

2.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出示问题:

a.本文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b.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c.所有声音都对人有益吗?是否“开听有益”?

3.师指导学生讨论,点拔明确。

4.思考:为什么先从“无声”写起?

点名说自己喜欢的句段并体会其好处。

多媒体给出音响材料,进行绘画、故事创编或诗文朗诵。

1.分组选题

2.听赏音乐《动物狂欢节》《天鹅之死》《春天来了》

3.构思创编

4.汇演展示

作业:搜集有关“音乐”的故事或成语俗语,课后交流并整理成册。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篇五

也许你会大声地说:“这都是世界上没有的声音,我怎么能听见呢?”那么我给你再说清楚一点吧!

你总听过树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鸟儿叫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蛇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小鸭子叫的声音吧?

一天下午的时候,两只小鸭子在进食。

突然,一根细长细长的木棍向两只小鸭子扔来。

于是,两只小鸭子惊慌失措、措手不及地飞走了。

那么,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鸡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植物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知了唱歌的声音吧?

一天中午的时候,一棵杨树上知了在歌唱着夏天。

突然,一颗一颗小小的小石头打在杨树的茂盛的树枝上。

于是,知了赶快地从杨树上飞到了另一棵杨树上了。

那么,你总该听到了些什么了吧?

作者:李彦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