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实用7篇)

时间:2023-10-03 18:38:12 作者:雅蕊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实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篇一

1、体验自主筹划、自主活动的愉快,能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和变化,并初步开始计划自身的生活和行动。

2、在班集体中能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意见,与同学合作,一起做大家商量好的事。

3、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动手做而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4、学会与季节变化想适应的简单保健和平安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1、健康、平安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平安的生活常识,能区分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身。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筹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身的生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溢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身生活服务的人充溢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二年级小同学的责任,并乐于去承当。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周围的动植物、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并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假设和验证进行探索;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资料来丰富自身的生活和活动。

本册教材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整》为依据,依照儿童生活的时间线索,七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图标、主题,有表示主题活动的画面,还有贯穿全书的“东北虎”,提示活动要点。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活动组成,每个单元包括若干主题活动:

单元一《学校就是我的家》

主题一《嗨,你好》

主题二《请跟我来》

主题三《学校生活真愉快》

单元二《早起》

主题一《我的小秘密》

主题二《早起一次》

主题三《你早》

单元三《开心游戏》

主题一《开心十分钟》

主题二《玩的学问》

主题三《好玩游戏自身编》

单元四《搜集种子过冬天》

主题一《神奇的种子》

主题二《搜集种子》

主题三《种子朋友》

单元五《学会交流》

主题一《猜谜竞赛》

主题二《无声的扮演》

主题三《挑战一笔画》

主题四《感受他人的困难》

单元六《下雪啦》

主题一《玩雪》

主题二《雪花雪花我问你》

主题三《雪中生活》

主题四《可爱的小雪花》

单元七《迎新年》

主题一《话说新年》

主题二《新年的礼物》

主题三《新年联欢会》

绝大多数同学活泼好动,好表示自身,爱听老师褒扬。一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同学已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课间能文明休息了,能注意卫生,不乱扔纸屑,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时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人少了,知道要为集体争光,集体荣誉感非常强。由于是独生子女,许多小朋友在家里是小皇帝,待人接物都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的虽然独立意识强,个性也很强,但自理能力很差;有的社会交往虽积极主动,但却不善于共处,缺少团结协作精神。今后,行为规范训练还需加强,反复抓,抓反复,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

3、让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同学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同学的学习热情不时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我班同学41人,男生比女生多15人,好动的同学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出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和其活动的过程,同学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同学通过自身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别,本地同学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和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同学学习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个别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全面发展。

1、我爱我的班集体——本单元设计了“集体生活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我为集体添光彩”四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在一年多集体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老师、同学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协助,能够进一步意识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一起生活的愉快;同时通过开展为集体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培养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2、我们的动物朋友——本单元设计了“我最喜欢的动物”“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的好朋友”三个主题活动。以引导同学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

3、纸和环保——本单元围绕纸的问题设计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从哪里来”“维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主题活动,以协助同学初步了解纸的来源,了解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单元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的探索开始,引导同学获得有关影子的知识,探索和认识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同学对光的浓厚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5、我们都有一个家——本单元设计了“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国主要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绩,了解有关长江、黄河的基本知识,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1、能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短处,并能了解班上同学的特点,对自身充溢信心,与同学团结友爱。

2、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在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的同时,认识到自身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从而主动地用实际行动为集体增光。

3、了解关于中国的基本知识,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并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愿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索,在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提高活动技能和能力。

第一周集体生活真愉快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2、能够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相处和睦;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3、懂得集体生活的规则和交往的相关知识。

4、掌握同学之间解决矛盾抵触的方法,介绍自身和好朋友的方法与能力。

第二周班集体真温暖

1、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协助、互相关心的真情。

2、养成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好习惯。

3、认识到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也要协助他人。

4、掌握交流集体生活感受的技能;协助同学的相关技能。

第三周人人有优点,合作力量大

1、感受团结、合作的愉快;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与同学团结合作,一起做事。

3、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短处,各人有特点,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他人了解自身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我为集体添光彩

1、体会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集体荣誉发生影响;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

2、认识到集体中每个人的表示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能用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光彩。

3、认识到集体的进步需要大家一起争取。

第五周我最喜欢的动物

1、喜欢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

2、珍爱生命,维护动物。

3、了解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4、知道动物能维持生态平衡,发展初步的生态意识。

第六周可爱的小动物

1、有爱心并精心饲养小动物,关爱小生命。

2、初步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了解动物的特性,能正确喂养小动物,防止受到动物的伤害。

4、培养观察能力,学写饲养日记,掌握饲养某种小动物的技巧。

第七周我们的好朋友

1、不伤害动物,自觉维护动物。

2、珍爱生命,拒绝吃国家维护的动物,并学习努力劝阻他人的不良行为。

3、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为人类作出贡献。

4、能做一些力所能和的维护动物的事情。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1、感受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九周纸从哪里来

1、体验维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2、初步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理解保护树木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4、掌握调查、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技能。

第十周维护森林,节约用纸

1、体验参与节约用纸、维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培养维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2、热爱自然,维护树木,保护环境,提高环保的自觉意识。

3、了解学校和社区维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4、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第十一周影子的探索

1、对光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会自身布置时间,坚持、主动地完成活动。

3、能在生活中正确利用影子。

4、探索影子的特点和光与影子的密切关系。

第十二周我们来造彩虹

1、对光的色彩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3、认识太阳的七种颜色。

4、学习一些制造彩虹的方法。

第十三周太阳光的利用

1、积极尝试在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2、学习防止光的伤害,学会维护自身。

3、知道可以利用光丰富自身的生活,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4、了解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第十四周好大的一个家

1、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家庭;感受我国民族文化我丰富多彩。

2、初步形成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

3、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4、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城市的气温变化,东西两端城市相距较远等相关地理知识。

第十五周好壮丽的一个家

1、感受我国山河的壮美秀丽,体验家乡生活的愉快与幸福。

2、爱自身生活的地方,爱祖国的山河。

3、初步了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名胜古迹,了解自身生活的地方。

4、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和入口;知道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六周我们的家在哪里

1、初步理解世界是我们更大的家,地球是人类一起的大家园。

2、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和睦相处。

3、学习与外国小朋友交往的礼仪。

4、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等简单地理知识。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精神。使他们能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现象;用学过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能够明辨是非,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风气,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有积极探索的兴趣,喜欢动手动脑,想方法解决问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篇二

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活用教材,凭借教材中的范例、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引领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知识。

本班共51人,男生23人,女生28人。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对劳动行为有所了解,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的实践活动中来,但个别学生需要加强锻炼和培养。

1、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进行创造的文本。在本册教材的扉页上写了“给小朋友的话”,一开始就与小朋友建立起一种 “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利于对话中的儿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及创造活动。

(1)注意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兼顾非日常的生活事件。如: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等都是基于儿童日常声的普通事件加工编排的。而课文生日快乐、快乐的国庆节、红领巾的节日等则是根据非日常生活事件编排的,然而这些节日在时间上和生活中的纪念日接近,意在将这些非日常生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注意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展。在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排上由一年级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家庭扩展到二年级的儿童与集体、儿童与国家(快乐的国庆节)另外在教材中儿童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的生活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综合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3)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如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成长乐园” 我来试试看、我不胆小、我不任性、我的好习惯就是为了注重和突出基础性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为培养儿童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会做人的公民奠定基础。

(4)教材营造的文化是儿童文化,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第一单元“生日快乐”,4个主题活动以“生日”为线索,引导儿童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喜悦、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庆祝少先队的诞生日,激发儿童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增强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第二单元“走进秋天”,4个主题活动带着儿童一起走进金秋,去感受景色之美,分享收获之乐。孩子们在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尝一尝中,与秋天“零距离”地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奥秘,让儿童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生活之情,是美丽的秋天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第三单元“成长乐园”,4个主题活动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主线,针对低年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胆小、缺乏敢于尝试的勇气、任性、习惯不佳等方面问题,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和,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儿童对问题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4个主题活动带着学生走进聪明屋,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指导学生亲历一些初步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创造、美化生活。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教科书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应激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品德课进行改革其初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和加强品德教育,要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标也以“培养品德良好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的品德教育不是有关道德的知识或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注重教材的螺旋重复,使学生在不断深化、重复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得到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养成。

《品德与生活》课标明确提出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评价”。评价应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成为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本身也应具有教育意义,发挥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是评价的一部分,利用评价对学生的成就进行鼓励,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1、加强活动目的性。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加强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过程。

3、加强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互动。结合班队活动进行教学。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机等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篇三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本册教科书共5个单元,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适应小学生活的逻辑出发,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切实需要得内容,按照主题进行整合。重视生活情感的陶冶。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情感。本教科书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我爱我家”意在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步步深入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意识的把健康常识和饮食习惯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创造的过程中感受愉悦,热爱生活,做一个快乐成长的孩子。

第三单元“做文明小学生”本单元安排了“谁的朋友多”、“你真行”、“我们一起成长”三个主题活动,旨在进一步引导小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地与同学、朋友交往,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宽厚待人、关心帮助伙伴、热爱班级体,从而感受积极愉快的快乐。

第四单元“我爱班集体”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大千世界,充满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赏识他们的探索精神、训练他们的积累知识方法等,是本单元的主要目标。第五单元“愉快的夏天”本单元通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动植物生命的美丽、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伟大。让他们在享受生命的快乐中,学会保护地球家园,珍爱有着美丽生命的动植物,学会对生命充满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爱,生命才会更美丽。

1、让学生介绍父母在家做的饭菜,感受父母的辛勤哺育和无私关爱,感受家庭生活的和睦和温馨。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人有两件宝:大脑和双手,培养儿童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4、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5、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6、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突出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7、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1、我为家庭添欢乐---------- 第一周

2、主动做家务活 ---------- 第二周

3、爱惜生活用品 ------- 第三周

4、妈妈的节日————— 第四周

5、春游————— 第五周

6、春天的活动————— 第七六

7、植树节————— 第七周

8、国际劳动节————— 第八周

9、礼貌用语好奇妙 ————— 第九周

10、热情待客 文明做客--------第十周

11、讲文明 守秩序 ————— 第十一周

12我是集体的一员 ————— 第十二周

13、团结友爱欢乐多 ————— 第十三周

14、快乐的儿童节 ————— 第十四周

15、夏天的生活 ————— 第十五周

16、夏天的动植物----------第十六周

17、过一个愉快的暑假-------第十七周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篇四

时间匆匆而逝,挥手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本学期我承担二年级三个班《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在新学期里有计划、有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册教科书由四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二)、本册重难点: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4、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成长。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憧憬家乡的未来,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3、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合作的成果。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1、了解红领巾的来历,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2、学习通过调查、访问,了解过去。并从祖辈和父辈儿时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和鼓励。热爱少先队组织和红领巾,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感到自豪和光荣。

3、通过辨析讨论,交流与引导,使儿童懂得作为少先队员就应该积极勇敢、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这也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提高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辨别和道德选择能力,增强上进心。

第四单元:我们在成长

1、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通过成长的脚印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3、通过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间的关系,体验合作的快乐。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面貌,树立为家乡自豪、为家乡骄傲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学会善待动物,保护环境。号召他们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4、通过学习,了解少先队的光荣历史,学习榜样,做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5、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活,并展望未来。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而且这几个班中好动的学生较多,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学生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以及教材中的活动性较强,由于学生学习环境及条件的限制,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1、我爱家乡山和水(3课时)

2、家乡的物产多又多(3课时)

3、我家门前新事多(3课时)

4、我们的大地妈妈(3课时)

5、美化家园(3课时)

6、花草树木点头笑(3课时)

7、我和动物交朋友(3课时)

8、鲜艳的红领巾(3课时)

9、红领巾胸前飘(3课时)

10、快乐的“六一”(3课时)

11、我们长大了(3课时)

12、暑假生活我安排(3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篇五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同学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需从他们发展的实际和可能动身。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需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协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发明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动身点。

3.活动性。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自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1.全面掌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掌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维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生长。教师充沛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规范第三局部“内容规范”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协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身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布置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布置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效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生长档案——2课时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篇六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0人,他们都是一年级小朋友喜欢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活泼好动,充满活力的孩子。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好品质。

本册教材包括五章,其中第一章是“今天吃上什么”又分三个小节,共6课时。第二章是“我的手儿巧”分三个小节。第三章是“我有许多好朋友”分三个小节。第四章是“快乐的小问号”,地五章是“我爱美丽生命”。

这五章从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培养训练孩子们的表达,动作,创作,思考,行为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劳逸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手脑共用,十分愉快。

1、转变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能力。

2、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劳逸结合。

3、钻研教材,作到备好课,上好课。

4、多参加户外活动。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篇七

一年级共有 人,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5、春天来了 6、小苗快快长 7、我们和太阳 8、风儿吹呀吹

第三单元 健康生活每一天

9、我换牙了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在自然中进一步了解环保的知识,养成环保的习惯。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6、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8、知道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表现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学难点:

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

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3、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品德与生活涉及到生活中的知识与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养成习惯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充分备课。

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进行教学。 3 .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如对于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教师在教学时就应适当的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时,可以灌输环境保护的思想,尤其是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更应保护花草树木,让学生形成保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培养这种良好的习惯。

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课时划分

我的家人与伙伴 8课时 走进大自然8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 9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 (见下页)

20xx年2月28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