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时间:2023-10-13 16:18:43 作者:雅蕊 2023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考试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个人发展制定更好的学习策略。好奇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一

在备考政治会考的时候,高中生考生要学会归纳知识点,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理清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地位、基本要素和基本权利与义务?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基本要素:主权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对于基本权利的掌握需要理解,能够举例识别)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分类和作用?

(1)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3.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和作用:

(1)性质: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影响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涵: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4.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环境上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2.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3.2020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4.2018年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5.人教版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6.2017年高中政治必修一会考必备知识点

7.2020高中政治知识

8.2017年高中政治会考必备必修三的知识点

9.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1)主要障碍: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环境上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三

政治是一门实打实需要背诵的学科,高考来临之际,我们需要加强知识的背诵。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我国的民主有哪些特点?

答: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注:国家性质在主观题中应用非常广泛,不管是公民、还是政府、党采取何种重要措施来保障人民利益的一些材料分析题,一般都可使用这个原理。如:国家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打造“阳光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把政府工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以上做法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如何?

答: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答:(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4、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答:(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哪些权利?)以及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包括哪些义务?)。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如何?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答:(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3)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4、思想道德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四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价值尺度:某商品值钱或者某商品标价钱

流通手段:买某商品支付钱

支付手段:支付债务、利息、工资、租金等

4.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

纸币的使用价值就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5.商品价格上涨与下跌的根本原因是

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价格由价值与供求关系共同决定?

错!价格只能由价值决定,供求只能是影响价格

7.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商品价值量?

错!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8.按照消费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

9.绿色消费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10.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1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3.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14.劳动者维权重要依据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的基础是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

15.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16.计算利息的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17.存款储蓄的风险表现:在通货膨胀下纸币贬值和提前支取损失利息

18.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是存款业务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贷款业务

19.股票与债券的共同点:都是筹集资金的方式;

最大区别:股票是股份凭证,代表公司的所有权;债券是债务凭证。

20.保险分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这里“保险”是指商业保险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五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1)特定的文化环境(2)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等,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1、文化如何塑造人生?(或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激励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迸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六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人民与公民不能等同,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6.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错的,如全国人大代表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并非人人都有)

7.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8.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9.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政党不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10.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而是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1.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但两者不能混淆)

12.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的原则都是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

13.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篇七

1、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

2、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3、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4、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5、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6、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7、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篇八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标志的说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区别: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关于实质的说法: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关于决定的说法: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辩证法的精神实质——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关于宗旨的说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于本质的说法: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关于灵魂的说法:

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还可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还可说是维系中华种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关于根本的说法: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关于相对绝对、有无条件的说法:

运动是永恒、绝对、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无条件的。

关于相对、具体、有条件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静止是暂时、相对、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有条件的(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都是相对、有条件的)

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关于“三个代表”的说法: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关于出发的说法: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意识性的东西做为出发点,如真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等)

关于精神火炬的说法:

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或说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

关于原则的说法:

wto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注意区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的民族政策,是基本的政治制度。)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关于方针的说法: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要坚持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于治本之策的说法: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关于战略的说法: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关于战略的说法: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关于政治制度的说法: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称“政体”)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关于基本要求的说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

关于集中表现的说法: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表现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物质性上

关于基本国策、(政策)的说法:

促进社会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