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及评析(精选13篇)

时间:2023-11-18 20:22:47 作者:笔砚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及评析(精选13篇)

范本是从众多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在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

1、区别1——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并理解其含义。

2、能进行10以内单数和双数的转换。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游戏。

二、教学准备:带10以内数字的萝卜图片若干;贴有单数、双数标记的纸箱;单数和双数汽车多辆;音乐《拔萝卜》。

三、教学过程:

1、拔萝卜:

教师以谈话形式导入“拔萝卜”。(这里可播放小段音乐《拔萝卜》,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幼儿兴趣。)

2、数萝卜:

1、教师展示六行萝卜图片,请幼儿观察。

2、教师依次提问,请幼儿一起回答:(为以后的给萝卜找朋友打基础)

(1)、数一数一共有几行萝卜?

幼儿回答:6行。

(2)、数一数每行有几个萝卜?

幼儿依次回答:1个、两个、3个、4个、5个、6个。教师依次把数字1、2、3、4、5、6写在相应的位置。

3、给萝卜找朋友:

(1)、教师说明给萝卜找朋友的要求: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

(2)、分别请幼儿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萝卜。(每圈一行教师都要严格把控,并及时和幼儿研讨,使幼儿正确理解单数和双数,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小结:两个萝卜一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双数。图上的单数有1、3、5,双数有2、4、6.

4、摆萝卜:(深入探究7——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及体验单双数的转换,以此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与应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1)、请幼儿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萝卜图片,先摆好6个萝卜,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

摆好后请幼儿汇报结果:6个萝卜,2个2个找朋友,没有剩下,它是双数。

(2)、教师提问:怎样变成7个萝卜?

幼儿回答:“添上一个。”

教师提问:请幼儿给萝卜两个两个找朋友,会怎样?

幼儿之后回答:2个2个找朋友,剩下1个,它是单数。

教师按以上方法,依次进行到给10个萝卜。

最后师幼总结:10以内的单数有:1、3、5、7、9,10以内的双数有:2、4、6、8、10.

5、收萝卜:(巩固练习,初步验收教学成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1)、选四名小朋友分别背上标有单数、双数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萝卜,经过自己判断萝卜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后,再放入对应的筐里。

开始收萝卜。

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游戏结果,如发现错放的请幼儿一起纠错并改正。

三、课堂延伸:(加深幼儿对单双数的认识、理解、巩固与应用)

运萝卜:

先有教师说明游戏规则:请小朋友分组将单数萝卜和双数萝卜分别运到单数汽车和双数汽车上。

然后游戏开始,教师巡视,检查幼儿游戏成果。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0.5,0,6,+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相反相反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3、 揭题。

生1:可以用计数器。

生2:估算、

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知道结果,可以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么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么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再把2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根。5+1=6,20+6=26根。

生2: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将1捆拆开和2根合在一起再平均分两份。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先分2根,每份是1根。再把5捆平均分成2捆,还多余的1捆拆开又平均分成5根,1+25=26根。

师生讨论得出比较合理化的方法:先分整捆,再分单根的。余下的一捆不能再整捆的分,要先拆开与单根的合并在一起后再平均分成2份。

课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再演算竖式一遍。

质疑,说算理。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教师提问:这次我先来提问大家。1、6是怎么来的?两个12分别表示什么?

简析刚才学生尝试做的几种错误的列竖式格式,让学生订正

2、 尝试笔算81÷3=

个别板演,学生间互相提问,同桌互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辨析学生中出现的错题。

3、 学习例1。

师:大家刚才口算出42÷2=21,现在你会不会用笔算来解决呢?

试试看,把竖式列在本子上。

个别学生板演后,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请你点名同学来回答。

生1: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2?

生2:第一步除后十位上怎么没有拉下来的数?

4、 看书内化。

师:刚才这两题在书本第19、20页,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还有哪儿不明白的?

比较一下,这两题在笔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例1的被除数十位上除以一位数后没有剩余,例2有剩余。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自己说说看。

师:这两题还有什么相同点?

师生交流并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36÷2、36÷3、36÷9。

比较它们的不同点(被除数十位上被除数除够除还有剩余的、刚好整除的及不够除的三种类型)。

2、辨析练习:“判断对错,有错就改。”书本第21页第2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

3、自选练习。在5分钟之内自选以下习题,再评出计算之星。

85÷5 91÷7 55÷5 64÷8 56÷2

四、综合应用

出示综合应用题

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大约有84人在食堂吃中饭,食堂总管张师傅准备了

9张桌子,每张桌子可以坐6人,够用吗?如果不够,还要再准备几张?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总评

这是一节朴实无华、扎扎实实的计算教学课,它体现了当今课改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特点和本真,它为枯燥的计算教学洞开了一片可供学习和欣赏的天地。

1、选择教材中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图片作为本节的开篇情境,意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引入笔算除法的知识。在学习笔算前,允许学生用估算、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解决52÷2=,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 可以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今天的算式和算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认识。

2、 试商的方法主要看高位,而不是看个位。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并加以拓展讲解。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1、教学导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中不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较好地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教学中采用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齐,知识和本事得到和谐发展。

3、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教学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资料,经过找关键词,在书中用重点号标注关键词等,强化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

小学英语听课记录及评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和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暂的特点,以说说,动动和念念儿歌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掌握知识。通过可爱的toyrabbit的自我介绍,引出所要学习的知识。在教学中为每一个单词都配上相应的动作,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展示自己的才能。每学一个单词,同时学说相应的句子,最后成为朗朗上口的儿歌,为后面的能力展示做好铺垫。并注意知识的拓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听动whocan…的问句,并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

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正确认读单词,又能用ican…的句型展示自己的才能。并能听懂whocanwrite/…的问句和作出正确的回答。整个教学过程都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让他们在说说,动动和念儿歌的过程中进行,并通过可爱的missrabbit引出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还注意前后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课记录在当时听课时需要记下重点,只记关键词等听完课后在整理的资料,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数学下册的听课记录,一起来参考吧!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 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 (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 (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今天,我听了陈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就教材而言,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显得很枯燥,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赵巧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归纳起来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直观生动的活动情境。课的一开始,通过“用三角形拼小船”的情境,很直观的帮助学生展现了1只小船需要7个三角形,2只小船需要2个7的三角形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加法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从表象上理解1个7,2个7是14,21是几个7相加的和,28里面有几个7等等,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算式来源,也是编乘法口诀的基础,为后面学生编写乘法口诀作了很实在的准备。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表格填写的结果和以前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而且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根据口诀的得数学生很快就编出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教师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成功的,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接着教师在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观察比较各句口诀的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交流讨论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并说说哪些口诀比较好记,使学生明白即使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结果。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忆充满挑战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3、重视练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知识处理方面,能够用“摘苹果”,观察七言古诗词,以及找出《西游记》歌词的数字中隐藏的乘法口诀,算七星瓢虫背上的星星等趣味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整节课,赵老师创建了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是快乐的。

最后一点小小的建议:

第一、找规律背口诀时,我觉得还是看算式找规律更清楚些,便于学生比较;

其次、自由背口诀的时间稍长了些,还可以多换几种形式背更丰富学生的记忆。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 6, +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通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愿所有的人开心快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秒的认识

年级:二年级。

这是科组的一节研讨课。上课的老师是作风严谨、态度认真、敢于承担的非数学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师。

其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并让学生说说笔算的时候要主义什么?(教师板书)。

二、创设迎亚运用鲜花装扮校园的情境。

板书其中的数学信息:红花56朵,黄花18朵。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整理并提炼问题: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三、挑战问题并探究问题。

2、学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动手操作。

四、学生展示、集体交流。

1、拆开一捆,与个位的6合起来,再减,得到差的个位。

2、拆开一捆,减去减数个位8,再将剩下的2根与个位原来的6合并,得到差的个位。

五、做和算结合。联系竖式,讲解深化。

六、比较异同,建构网络,深化认识。

师:昨天学的减法和今天学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适时板书课题:两位数将两位数)。

师:都要注意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师:如果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可增加一道类似例题的题目,让学生再互相说一说算理、算法。)。

七、练习与应用。

(括号内是板演学生的结果。中间两道题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被减数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数来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强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减数十位的变化呢?学生的大脑皮层还没有这种记忆。问题就在动手操作中对被减数十位变化的忽略或者对被减数十位变化强调得不够。

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关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在评讲中让学生辩论、辨析,增强学生的印象,反而会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师把握得不够到位。)。

2、笔算。(也只能用横式表示)。

(等号后面是板演学生的结果。这个环节教师太“赶”了,应了解学生整体的情况。)。

3、解决问题。书上有32个桃子,摘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

课堂上教师具有以下的意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让学生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学习。

三、重视行知统一,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体现在舍得花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参与和交流。

四、重视细节的关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完整性方面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总体来说,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已经很不错。

仍要注意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在56-18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识基础,都需要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操作的形象的动作思维来辅助思考吗?没有学生会通过直觉而猜测?不论这猜想正确与否,倒是可以通过小棒来验证!

二、关注学生的反应。

1、关注练习中的错误资源。

作为计算课,练习的设计一般为基本的练习,即形如例题的练习。还有就是针对学生易错点或者教师根据以往教学或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过的错题资源,让学生辨析,在观察与比较中知错、识错、改错。

2、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一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二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在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

随想: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教材的加减法都是从高位算起的。书上还有口诀,老师还配上曲谱让我们吟唱。依稀记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满十进一加补(?)。”

因为那时我是从外地插班来的,两所学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时间要对接,觉得有些不适应。后来,居然居上了!不论是几位数的加减法,随堂批改作业时,老师第一个批改的总是我的。

我认为很好,这样反而不会漏加进位一或漏减退位的一,而且还能培养人的一种良好的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觉思维习惯。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

师:一走进咱们四(九)班,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温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的同学用热情的话语问候我;有的同学用甜甜的笑脸迎接我;还有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面对我,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之旅。首先让老师见识一下你们的数学功底。(出示课件: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生:括号里最大能填7。

师:为什么想到填7呢?

生:因为316里面最多有7个40。

师:说的真好,老师想请几的个同学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后面几题。

师:看来这几道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请再看几道题,你们能快速。

的说出商是几吗?(出示课件:想一想,商是几)。

生:商是8。

师:为什么想到商8呢?

生:因为165里面有8个20。

师:165除以20商是8,那么175除以20185除以20商分别是几呢?

生:8和9。

生:因为165175里面最多都有8个20,而185里面最多却有9个20。

(二)学无止境。

1、学习例3(1)。

生:一个笔袋21元,一个台灯62元,一个计算器29元,一个足球38元。

生:我有84元,可以买多少个笔袋?

师:能帮她解决吗?

生:能。

生:84÷21=4(个)(师板书)。

生1:估算。

生2:可以用笔算。

生:把21看成20来想商。

师:为什么要看成20呢?

生:因为21最接近整十数20。

师:可以商几呢?

生:商4。

师:为什么想到商4?

生:因为84里面有4个20。

生1:去乘20。

生2:去乘21。

生:行。

师:积可以等于或者小于被除数,但不能大于被除数。(完善板书)。

2学习例3(2)。

生:我有430元钱,可以买几个台灯?

师:能解决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试着笔算一下(出示课件)。

生独立做师巡视,发现两种不同的做法并请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师:做好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黑板上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是两位同学做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他写了两个竖式,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

生1:我先把62看作60,因为430里面有7个60,所以商7,然后用7去乘62积是434,我发现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大了,把商调小到6,6乘62积是372,余数是58。

师:说的真好,我们再听听这位只写了一个竖式的同学的想法。

生2:我首先把62估成60,想到商7,用7去乘62的时候发现商大了就直接在原来的地方改商了6。

生:因为我们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容易偏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完成板书,同学们说想的过程我来写。(师总结估试乘调四个字)。

(三)百炼成钢。

1算一算。

生:有。

师:(出示课件并读题)请一二组解决第一个问题,三四组解决第二个问题,比一比那一组的速度快。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把列了两个竖式的同学的本子放到投影仪上请学生说想法。

师:我们也可以像有些同学这样做(把只写了一个竖式的同学的本子放到投影仪上)。

他们把想商和试商的过程放在心里,直接写出准确的商,我们以后做熟练了就可以直接这样做。

2估一估。

师:同学们是不是特别的有成就感,在逛商场的时候帮到了这么多人,接下来我们到商场七楼的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出示课件儿童乐园)儿童乐园的门票不是用钱购买的,它是靠智慧获取的,我看有些同学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帮小动物找家)请一组帮蓝色的房子找到主人,二组帮绿色的房子找到主人,三组帮黄色的房子找到主人,四组帮红色的房子找到主人。

学生分小组完成后汇报结果。

3比一比。

师:顺利闯过第一关后我们快来看看第二关(出示课件根据试商的情况谁能说出准确的商。)。

生抢答。

师:集体的力量可真大,我们靠集体的智慧获取了门票,我宣布咱们四(九)班全体同学都可以免费进入到儿童乐园。(出示课件儿童乐园门开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在儿童乐园玩耍的情景。

4改一改。

师:同学们玩好了吗?请睁开眼睛可能又要请你们帮忙了,体育用品专柜的售货员阿姨遇到了难题(出示课件)(出示课件改一改)。

(四)拓展延伸。

师:看来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你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挑战题你们敢挑战吗?

生:敢。

师:是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出示课件)这道题被除数是两位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的数字被遮挡了,想一想商可能是几?请小组讨论一下。

生1:可能是4。

师:是4行吗?

生:不行,如果是4,4乘22的积是88,被除数十位是6,积比被除数大。

生2:可能是1。

师:是1行吗?

生:不行,如果是1,积是22,余数比除数大。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1、老师能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学生需要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课件出示此情境图后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最后学生自己列式解决了,接着老师提问:“你们的计算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最后引出新课——《加法的验算》,再让学生分组交流体验验算方法:如验算的方法有用183-135=48;183-48=135;48+135=183来验算,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突破难点。

2、老师非常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验算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主要体现在第一、二环节上)。

3、教学环节紧凑,准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在老师创设环境中先提出数学问题而后轻松学习新知的。

4、老师非常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等。

5、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多元化,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鼓励。

在听的过程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引入新课题时,由于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非常陌生,所以学生可能会说不出“验算”这个词来,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生把一套运动服和鞋的钱计算出来后就用课件显示教材中小精灵的话:你怎么知道这个结果就是正确的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大约2分钟后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用口算再算一遍、也会有学生这样说:我在草稿本上再计算一遍……这时老师就可以说:对!你们的方法很好,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就叫做验算,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研究有关“加法的验算”,大家有没有信心!

2、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从四道题中任意选一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或者分男女两组各做两道题后到视频展台上展示。(让1—2名学生重点讲一讲他是怎样验算的;如果四道题每个学生都做并且验算的话会用去很多时间而影响后面的进程。)。

4、练习设计虽然有层次性但形式有点单一;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将练习展现在学生面前,如:谁是验算大师、智慧大门我来开等形式。

总之,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汲取的一些好方法,将其也要尝试到自己的教学中,力争使自己也有一个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答案。

总结环节是:xx——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习。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不过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2、同意第一堆的举手。

3、第二堆为什么不能?乱。

4、怎么样排才能像第一堆?先分开,再对齐。

二.教授新课。

1.大象过生日。

大象伯伯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祝贺他,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

先把小动物分下来(学生分)同时3个人进行操作。

排一排(注意对齐)(老师示范)。

从这个知道什么?

每种食物的数量。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因为要准备午餐。

小猪最少,小猴最多。

2.统计的定义。

想一想刚才是怎样分水果的,又是怎样帮助大象伯伯的?

学生总结,老师板书:分,排,数,这个过程叫统计。

3.统计表。

老师这儿有张表,会不会填?

介绍统计表的作用,引出统计表的需要。

三.巩固运用。

1.统计鲜花。

帮大象伯伯第二个忙,把小动物送的鲜花分一分。怎样来分?把花拿出来。按颜色、形状。

分好后怎样?排一排,排在格子里。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根据分得情况,完成统计表。(展示学生作业)。

看着表你知道了什么?

每种花的数量,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还知道什么?

互相比较,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

四.实践运用。

1.大象伯伯不仅知道了每种小动物的数量,还知道了每种鲜花的数量。

大象伯伯为了感谢大家,送来了水果,请小朋友们吃。

看看有哪几种水果?

2.合成大表。分析全班的统计表,哪组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最不喜欢吃,全班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各是多少(老师在展台上填表)。

五.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去统计。

杂乱的先分一分,再对齐排一排,为了好数。

生活中的统计运用。

小学数学《年月日》听课记录【】

2.24时计时法。

3.实践活动。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世纪等方面的知识。集注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够口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会对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进行简单的应用。

5.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6.在教学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界的联系。

1.大、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

2.24时计时法的认识和应用。

3.求经过时间。

会解答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时、分、秒的基础上,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一)年、月、日。

1.年月日等时间概念的意义。

(1)年历的认识。

(2)大月、小月的认识。

(3)平年、闰年的认识。

(4)季度的了解。

(5)世纪的认识。

2.经过时间的推算(例1)。

(二)24时计时法。

1.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3.时间和时刻概念。

4.求经过时间。

第一节。

教学内容:年、月、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部门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知道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5时30分15秒开始演示动画片,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擦掉板书中的数字)。

二。新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