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优秀9篇)

时间:2023-09-29 01:50:26 作者:翰墨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优秀9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一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校开设了一门“信息技术展示课”。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与运用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等手段来存储、处理、传输、检索和利用信息的学问。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提升工作效率。在信息技术展示课上,我们学习了诸如数据处理、网页设计、计算机编程等内容。这些知识和技能使我更加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并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展示课的收获

信息技术展示课注重实践,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研究和探索。在课堂上,我们分组进行项目开发,并最终以展示的形式将成果呈现给全班。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让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第四段:影响和启示

信息技术展示课不仅提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追求创造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让我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鞭策着我在学习中勇往直前。

第五段:展望未来

从信息技术展示课中,我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未来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我还希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分享给他人,让更多人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力量。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有所建树。

总结:

通过信息技术展示课的学习,我不仅增加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方便与便利。我将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二

《选择编辑器》这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试用)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新课标实施以来,信息技术的教材也发生的非常大的变化,本册关于word软件的学习教材真正的体现了任务驱动学习法及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因为整册教材由始至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制作电子杂志”。每一课内容之间环环相扣,逐渐深入。

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选择出编辑器word软件。并初步掌握在word中输入文字,对文字进行格式的设置和保存文档的基本操作方法,其中穿插学习了word帮助的功能。我认为,本课是完成整册教材的基础部分,这节课虽然只是选择编辑器,但是以后所继续完成的每一项任务,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本节课选好的编辑器word 软件进行的。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全册教材的重中之重,为以后完成电子杂志的制作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要领,初步认识另一种文字处理软件word。

技能目标:1、软件的启动。

2、word文档的保存。

3、word中文字格式的设置。

4、word帮助的应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形成文字格式的美学标准。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几种文字处理软件的比较,掌握在word 软件中设置格式的方法,选择出目前使用到的比较好的编辑器word,学会对文字进行格式的设置。

教学难点:熟练的运用设置格式的方法对文字进行修饰。

四、说学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在记事本中对文本进行简单的编辑。部分学生对word软件已有初步了解。对于本课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小部分学生认为 word软件曾经接触过,已不再是新鲜内容,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对这部分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分层设计要求。(在练习中体现出来)

五、说教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类比对照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及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所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我的学生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

以上我所列举的教法和学法,都是根据本课的实际需要简要地进行概括的,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会对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进行说明。

七、 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认为,本课时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让学生在类比对照法的学习下,发现新知识,如:1、学生就会对比出记事本与word软件这两个软件窗口的区别。2、在仔细对照下,又发现了分别录入在两个软件中文字的变化,学生直观鲜明地感觉到word软件里文字的美观,并且还有一些图片把整篇内容修饰的大方得体。word软件中的部分功能带来的强大的震撼力。此时强烈的激起学生“我要学”的欲望。

2、引入课题:大屏幕转播课题名称:选择编辑器(word),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体会word文字处理软件带给我们的喜悦。

(二)探索新知(布置任务,逐个突破重难点)我把这一部分分成五大任务来完成。

任务一:如何启动word?

1、动手尝试,如何启动word。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旨在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windows中的软件都具有相同的界面风格和操作方法。

2、学生演示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任选一学生演示给其他学生看)

3、教师小结:

(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法,边介绍边演示)点出启动word的基本操作步骤。

这一环节直接从提问入手,激发了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兴趣,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问题,就会迫不及待探询答案,并求证结果。

任务三、如何设置格式。

1、转播大屏幕,请学生仔细对照分别录入在记事本软件和word 文档中的编辑部的名称,问:你发现了什么?觉得有哪些不同之处?说一说。

2、教师小结:什么是格式,格式包括哪些主要的项目。

3、探索新知:导出问题、布置任务。

(1)、首先,请同学们将你所在编辑部的名称录入到word 文档中。

(2)、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探索如何设置格式,请同学们尝试性的探索设置格式的方法。要求:尝试过后,每组派一位代表演示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一、二编辑部的同学介绍设置字体、字号的方法,三、四编辑部的同学介绍设置字形、颜色的方法,五、六编辑部介绍设置效果和间距的方法。)(给定8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的是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学习法,使学生懂得“集体的智慧无限大”,明白“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时也理解只有动手操作实践才可以得到答案。

4、穿插提出“word帮助功能”,渗透到练习中。

5、学生做新发现的说明。(此环节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

6、教师小结演示使用“格式”——“字体”设置格式。

由于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设置,总结不同的格式设置方法。比较:哪种方法较方便?(学生既熟练的掌握了一种操作方法,也可以对同一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任务四、布置任务,巩固新知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以前对文字处理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融入到热烈的课堂设计氛围中来,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并认识在集体中互相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互助学习中知识也得到了巩固。

1、布置任务:让学生把教师机中的编辑计划书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中,并对这份计划书进行格式的设置。并要求设置后推荐出各部认为最好的计划书,上传到老师的机器里,进行评比。(给定时间15分钟))

2、展示分享(展示的成果为各组推荐出认为较优秀作品)

3、组组互评、教师点评。

这一小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任务所取得的成就感,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评比最佳作品的热烈气氛中,课堂总结的深入也水到渠成了。

八、 课堂小结:

1、我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

2、整理归纳列出要点。

3、“合作”的重要性。

九、教学反思

在信息化社会中,教会学生学会知识,不如教会学生会学知识。我觉得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所谓“活”,即知识“活”,教会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灵活的操作。我设计时,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整篇教学设计肯定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三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的核心,信息技术思政课的开设恰恰抓住了这一主题,旨在让我们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深入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在经历了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第二段: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全球的焦点,我们怀着各种期望和疑虑热切地关注它。信息技术从微处理器的横空出世,发展到了今天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让我们打开了一扇新大门,开创了无限的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确立了新的世界秩序,重新定义了文化和生活的方式,也为经济价值产生了巨大的支撑。

第三段:对信息技术的思考

我们都觉得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例证,证明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但在信息技术为我们创造财富和创新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负面作用。我想到了互联网上的各种不良信息,还有儿童沉迷网络,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的持续不断的更新迅速淘汰旧技术,可能导致社会分化,让不适应发展的人们无处容身。因此,在我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应该切实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进步,更注重道德伦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负责任态度。

第四段:人文情怀

信息技术思政课也着重关注人文因素。人类文明如果没有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很难有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关注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更加关注我们作为人类所需要维护的社会公德和人文关怀。

第五段:总结

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迈向更高的目标和更美好的生活,信息技术始终是一只翅膀,它驾驭着我们通往未来的道路。通过这门思政课,我对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认识。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坚持人类本质和人性的价值。我们应该反思和思索,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人类进步的桥梁。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为自己的成功而努力,更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和发展。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四

信息技术展示课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工具,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最近参加了一堂关于信息技术展示的课程,从中受益良多,感悟颇深。下面将从体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示成果和启示未来的角度,谈谈我在信息技术展示课上的心得体会。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获取信息,还能够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展示课中,老师使用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展示相关内容,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到大量的学习资源,如课件、论文、教学视频等,既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又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其次,信息技术展示课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展示课上,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式教学,使课堂内容更加精彩和生动。这种课堂形式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信息技术还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信息技术展示课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在展示课上,老师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并鼓励我们使用创新的方式呈现内容。这样的课堂形式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实践。

其次,信息技术展示课为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在展示课上,我们需要制作演示文稿、展示PPT、设计网页等,以展示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展示形式不仅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提高自信心和展示能力。通过展示课,我们也能够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了我们的共同进步。

最后,信息技术展示课给我带来了对未来发展的启示。现如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和职业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参与信息技术展示课,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我也意识到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掌握信息技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为我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展示课是一门开阔视野、提高效率、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通过参与信息技术展示课,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收获了对信息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未来发展的启示。我相信,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展示课将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五

信息技术还包括使用网上资源,现在老师们很多是上网下载课件甚至教案,资源共享非常好,但那是别人的虽然好未必对自己适用,所以下载的资料必须经过处理然后为我所用。运用网上资源还可能对学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等等,信息技术的功能如此强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去学习。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六

摘要: 当前,我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越来越多,但各个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不尽相同,由此造成对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参差不齐,存在着种种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评价的原则和方向、评价目标的制定、评价内容的确定、评价方式的构建、评价量规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研究,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特长的余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潜能被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本评价  研究报告

这几年,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但对信息技术考试评价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信息技术目前还不是一门主课,也没有具体的考试模式,随便考,给个分就行。而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评价,也存在着种种问题。许多学校都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考查方式,即期末出一份考卷,有填空、选择、问答几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在限定时间内笔答(或在计算机上答题),教师评分。这种考查方式在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特别是在创造能力上,是不够客观和全面的。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所以现行的很多考试中又增加了上机操作部分。一些主管考试的人员,将计算机考试向着标准化考试的方向靠近,编制一个大的试题库,每次考试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按要求操作,教师按操作正确与否评分(或者是由计算机自动出题、自动判卷的方式)。这种方式比前一种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这种考试方式仍没有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统一的考题、唯一的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特别是中考制度改革后,信息技术从原来的加分项目变为评价学生五方面能力中的一项,这更要求学校要抓紧制定出与之相符的信息技术考核标准。因此,信息技术考试评价制度与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更有效地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笔者试图在信息技术考试评价制度及方法上作些尝试与改革,以推动评价工作向前发展。在对挑选的几所学校进行一年多的试验后,笔者在此方面有了一些心得,特撰文与大家交流经验。

一、评价的原则与方向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评价制度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全面、科学、发展的原则建立评价方法多样、评价多元的校本评价体系:不但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使其逐步获得独立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生学习创造条件;不但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信息技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评价方向上,一要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教师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时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慎用定量评价,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二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并组织家长、学校、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并尽快反馈给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三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二、校本评价方案的构建

(一)评价目标的制定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从学生、教师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这三方面出发,通过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目标。

通过新的评价体系,不仅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巩固原有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所提高,使其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完成考试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协作,克服困难,来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周期性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引进新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机制。

(二)评价内容的确定

把评价内容分为认知、操作两方面进行。在认知方面,以填空、选择为主;操作方面,总体上采取任务驱动式,每次评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考核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没有具体题目和统一的答案,学生无论用何种软件,只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并达到了考核的基本要求,即考核合格。完成考核过程中可以看书、看笔记、求助帮助系统,甚至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但必须自己完成,不能由别人代替。

(三)评价方式的构建

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其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评价和考试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将考查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为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中,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用于过程性评价的作业、项目或任务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任务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避免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任务情境;任务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不偏难或过于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

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既可  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搜集、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也可在测验、考试时设计特定的典型作品设计任务,评价时不仅评价作品的优劣,而且重视学生作品设计的思路和过程。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则可对学生活动过程、设计过程、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考查。我们可围绕以下方面制定评价指标:学生能否结合任务或问题情境的要求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学生能否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收集计划;学生能否根据问题要求采集和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清楚地表达观点、思想,呈现问题解决的答案;能否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评价各种可用的信息技术设备、工具和资源的潜在优势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设备、工具和资源解决问题;能否体会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合作;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相关能力。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向学生呈现蕴含人文、道德、社会冲突的案例或问题情境,如“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知识产权”专题,让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情境进行讨论、分析,或撰写短文,再根据学生表达的观点把握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注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最终落实为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预防、关怀或引导,避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简单量化或脱离实际单纯打分。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诊断本学期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随后的教与学。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创造条件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计算机操作,忽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倾向。纸笔测验的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但不适于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纸笔测验,要控制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的比例,适度设置和增加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探究来解决的开放性题目,如问题解决分析、作品设计、短文写作等,以拓展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广度。上机测验是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一定要安排上机测验,设计一定比例的联系实际的设计、制作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处理任务,以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能力。教师和有关机构要针对具体评价目的,灵活选用上机测验的题型和考试方式,不能单纯依赖题型单一、只考察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的机考系统,否则容易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误导。

在总评中,阶段性评价、创新能力测试、期末考核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考核成绩时,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考,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四)评价量规的制定

对于信息技术的评定,最关键的还是关于各个等级标准的制定。如果要求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要求太低,很容易达优,就既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等级标准制定前,要对学生整体水平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确定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案,制定出来的等级标准能使一部分同学经过努力能达到优,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良,最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能达标。

在制定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时,首先是根据评价目的划分出能客观反映有关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或重要方面,然后为每个方面制定不同水平的评价等级。必要时,可以为不同的指标制定不同的权重。对于比较重要的评价,在正式评价之前挑选部分学生进行预试或预测验,考察评价指标是否合适,并进行调整和修改。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可行。可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或者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评价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级。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达到规定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合格还是不合格。为了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进,不设“不合格”等级。对未合格的学生暂不评定,由任课教师找这位学生谈话,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达到合格。

三、研究成效分析

信息技术校本评价方案的探索进行了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的学生和老师都给予了肯定,这种评价具有很大的优势,效果也是明显的。

(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的教师说“提起考试,学生们都很讨厌”。实行校本评价后,学生从考前一周就开始收集材料,有的同学自己编写文章,绘制图片,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找,从报纸上剪辑,有的同学光资料就准备了两三套,可见兴趣之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特长的余地

学生把考试内容当成自己的作品,觉得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能把美术课学到的知识用于绘画与美编,语文课学到的知识用于书写文章、组织整理材料,这些都成了学生信息技术考试的素材。

(三)学生的创造潜能被充分地展示出来

这种评价没有统一命题,只有范围与操作评定标准,由此放开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有些不但完成了考试内容,而且含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思想内涵,画面中有飘扬的五星红旗、宇宙中的地球、雄伟的高山、腾空而起的火箭、可爱的猫咪、觅食的小鸡等。

(四)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这种评价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放弃面面俱到的传统做法,只告诉学生最关键的问题,然后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同学们在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许多是课本中不曾涉及的,要求教师能及时有效地给予指导和解答。这些实际问题不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还包括同学们选题中涉及的各方面、各领域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所了解。

1、邓立言·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之我见·教育研究·.10

2、游铭均·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2

3、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研究与实验·课程·教材·教法·1999.2

4、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5、任学宾·浅论我国21世纪的中小学信息教育·广西教育学报·.5

作者:叶静飞

单位:温岭市教育局教研室

邮编:317500

e—mail: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七

信息技术思政课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在课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关于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化管理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学习了如何将这些技术和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面就是我在信息技术思政课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段落一: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思政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伦理道德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中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过程中,伦理道德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计算机软件还是电子商务,都要涉及到人们的个人隐私和权益。一旦这些隐私和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就会对个人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牢牢把握伦理道德这个底线。

段落二:力求创新和发展

在信息技术思政课学习中,我还受益匪浅的是关于创新和发展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快,要想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有所建树,就应该具备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意识。这不仅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还要求我们拥有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段落三: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思政课上学习的重点之一。在信息社会中,我们的电子设备和网络必然会受到来自网络黑客、病毒等攻击,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信息安全知识以应对这些威胁。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注重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这是我们在信息化时代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段落四:加强合作和团队意识

信息技术思政课也为我们提供了加强合作和团队意识的机会。在信息化时代,很少有一项工作是由个人完成的,多数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个人技能,更需要在合作与协作中保持团队精神。信息技术思政课也提醒我们,要想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处理矛盾和问题,推动团队不断发展和进步。

段落五:提高思维水平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在学习信息技术思政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要想在这个领域中独领风骚,就必须先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技术是一个前沿学科,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我们具有遇到问题能够迅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提前熟悉科技行业的发展潮流和能力锻炼,才能够做到全面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思政课的学习中,我收获颇多。这门课程内容丰富、新颖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利于我们把知识付诸实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认真学习,尽力发挥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社会管理、经济运作等多个领域的作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八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它与传统的学科相提并论,教学中也沿袭了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甚至把学习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等同起来,缺乏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意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应有价值。

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由于教材里有关技术方面的内容远多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应用的内容,再加上教学过程中频频接触计算机软硬件,占据了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具有指挥棒作用的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题目也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软硬件操作的熟练程序,这就很容易让师生片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操作,这就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真正的教学目标,走进了唯技术论的误区。

误区一技术学习是教学目标

设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的学习范畴远大于计算机学科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归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即: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和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

与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相比,技术是第二位、浅层次的。可以设想,今天一些优秀的软件,如vb、office、windows等将来都有可能被更好的软件取代,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却有很大的相似性,正如对于编程而言,具体的语言是可选的、多变的、愈来愈强大易用的,而算法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却基本保持不变。这便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更要教会学生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正确理解、判断、评价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创新人才,而不是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者。

[1][2]

信息技术课后服务计划与措施篇九

——表格装饰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表格装饰是科学出版社第三册上第八课内容。本课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会表格制作、表格修改后,学会对表格进行一定的装饰,使表格更加美观。教材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装饰表格使表格变的更加美观、大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同时,也通过最后的小结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并在练习中学以致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装饰表格的方法

让学生能将表格和文本进行相互转换

技能目标: 使学生学会“自动套用工具”的使用

使学生学会使用“边框颜色”、“底纹颜色”等工 具手工修改表格

情感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色彩的配置和选择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美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掌握装饰表格的两种方法

难点:表格和文本间的相互转换

四、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设置情境,将任务融入情景中,在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完成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3’)

出示课件,揭示主题——diy对对碰图形

二、小试身手 --- 大展身手(尝试制作)

1、说说: (1)你觉得应该从哪里入手?

(课件演示) (2)需要设置什么?

2、两人合作, 使图形初具规模

温馨提示: 你可以观看课件录象,了解制作流程

你可以参考书本第51页

要 求: 请你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能解决和不能解决 的),一会儿和大家讨论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在哪里?

(2)装饰单元格时不能按自己的需要装饰

(3)框线类型是怎么回事?怎么设置?

3、解决困难,学生继续完成作品

困难的解决方法:

(1)请教其他学生,让学生解决

(2)教师解决学生普遍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装饰表格有两种方法:自动套用格式和手工绘制

对熟练的学生的要求:

(1)想一想,是否还有另外的方法来制作

(2)请帮助其他还有困难的同学

4、学生作品展示——“请大家来欣赏我的作品”,教师评价

三、游戏——大家来找碴

1、 要求:找出两幅画的不同之处,并使它的底纹、边框为红色

评价:速度的快慢与对错分 初学者、珠宝鉴定专家、国政大臣、神之手

2、你能解决“碴”吗?

四、小结(3’)

通过这节课,想一想,我们还可以diy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