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扬州风景介绍三分钟演讲稿(汇总6篇)

时间:2023-09-10 06:25:53 作者:笔砚 2023年扬州风景介绍三分钟演讲稿(汇总6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扬州风景介绍三分钟演讲稿篇一

大家上午好!

为警示师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同时也为增强学生风险和忧患认识,熟知紧急避险时疏散的程序和路线,提高师生密度疏散及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上午9时18分,在刺耳的防空预警警报声中,我校“9.18”应急安全疏散演练正式开始。全校师生安全、有序、快速地从教学楼中撤离到综合楼前的安全地带,整个演练过程有序、高效,圆满的结束了本次演练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警报拉响, 悲音撕裂长空。长达十多分钟的防空警报是对抗日英烈的哀悼,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控诉,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千万万个死难同胞那不屈的呐喊。

今天,我想提醒你们,虽然伤痛远去了!苦难远去了!但我们要永记历史,勿忘国耻。

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老师们,同学们,请你们记住: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同学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

请抬起你的手掌贴近胸膛,此刻,你能感受到,在其中跳跃着的,是我们坚强的心,颤抖着的,是我们民族的自尊。

老师们,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听到了吗,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灵魂在呐喊,在战争中冤死的三千五百万民众的灵魂在哭泣。

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吗? 嘶哑的警钟提醒着我们:九一八,一个中华民族的受难日啊!

同学们,童年时代谁不曾有过美丽的梦?谁没有过天真的遐想?今天当你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不觉得无比幸福吗?请你们记住:这幸福来自于一个不羁的灵魂——中国。

记住中国,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屈原《橘颂》的音韵,唱您历史的恢宏,岁月的辉煌;我们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记住中国,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以鲁迅的一声《呐喊》,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同学们,为了祖国辉煌壮丽的未来,让我们做高山的攀登者,去饱览险峰的雄姿吧;让我们做浪尖的弄潮者,去领略大海的气魄吧;让我们做时代音符的弹奏者,去奏响祖国激昂时代的最强音吧!

扬州风景介绍三分钟演讲稿篇二

大家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扬州风景介绍三分钟演讲稿篇三

早上好!

我今日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此刻就去做》。

好机会往往稍纵即逝,犹如昙花一现。对作家来说,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突然闪耀在脑海,就会萌生一种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此时,如果无暇执笔,一拖再拖,意念就会变得模糊甚至从脑海中消失。对画家来说,当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突然跃入思维,此时如果拖延,就会错过一个好的创意,甚至失去一幅影响深远的名作。

历史上不乏因拖延而造成悲惨结局的事例。雷尔司令派人给恺撒送信。但当信使把信送给恺撒时,正在和朋友们玩的恺撒随手把信放在衣袋里,等牌玩完之后才去阅读。所以。他错过了最好的作战时机,导致全军被俘,连自我也命丧敌手。

多拖延一分,工作就难做一分,欢乐就减少一分。还有什么习惯比拖延更有害还有什么习惯比拖延更容易使人懈怠让我们都来树立"此刻就去做"的观念:收到了信件第一时间就去回复,订好了计划第一时间就去执行,让"此刻就去做"成为我们的口号,让我们成为时间的主人。

扬州风景介绍三分钟演讲稿篇四

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一问世,便引起许多人的深思。

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被誉为“说真话的大书”。尤其是这位老人,在直言者卢梭像前所作的自我反省,更向每个人提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巴金老人的坦率和真诚使我第一次注意到,原来在人们意识的深层,埋藏着忏悔的种子。

大概没有一个人能挺直腰板宣布,自己在往昔岁月里始终如一地保持着真实的本色。

哪一个人未曾掩饰过自己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愚昧或是盲从而有时破坏了自己的文化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度走了弯路,摧残了自身呢?也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一切,才产生了勇于忏悔的个人、民族和国家,才有了在作过深沉忏悔与反思之后的腾飞。

我想,具有“忏悔意识”应该被称为一种英雄精神。把尘埃与虚饰一同拂去,让真灵魂显示无与伦比的光芒,这难道不值得称道吗?狭义的忏悔是流露心底里的歉疚和羞愧,广义的忏悔是把自身的卑污与纯洁一同出示。

忏悔是一种勇气,一种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社会充满责任的勇气。只有当一个人把推进社会进步作为己任时,才有可能毫不留情地批判自身;只有坦坦荡荡地把胸襟敞开时,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是高尚的,也是坚强的。忏悔者没有一丝羞怯,因为真诚和使命感已经成为他力量的源泉。

卢梭并没有因为袒露自己曾有过的卑污而留下骂名;鲁迅先生严格解剖自己,严格解剖我们的民族,毫不留情地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也并没因此而为人民所怨恨;巴金老人并没有因为揭露自己的丑陋而被人唾弃。

我感动得几乎流泪。这是一种高贵的、优秀的、不同凡响而又无比挚诚的忏悔,是值得人们高声礼赞的。因为,这不是在祈求原谅,而是在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这种分析是一个曲折的扬弃过程。

我相信,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开始在前进中反省过去、拂拭历史尘埃、检点自己污点时,也正是它寻觅原来不曾发现的珍珠,并从此走向新生与繁荣的时候。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没有尝到那个漫长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但是,却能从上一辈人口中听来许许多多不为人知或惊天动地的悲剧故事。那十年,几乎没有哪一个民族曾像我们那样理直气壮地扼杀真理,煞有介事地欺骗自己。我们主演着残害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丑剧,却还无知地为自己喝彩。

从悲剧与噩梦中走出的人们,现在已越来越清醒,与巴金老人一样在作着高贵的灵魂反思;而经历了悲剧的国家,在一片精神的瓦砾之中,必将构建起新的大厦。

毫无疑问,我们个人、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在经历了这种跪倒在自己面前的历史反思之后,真诚的人生、光荣的民族、伟大的祖国将恢复本来面目。一个鼓舞人心的时代已经到来,她是光彩夺目的。

扬州风景介绍三分钟演讲稿篇五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逝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却留下了让世人传颂千古的佳话传说。

千古佳话永流传

楚汉相争,项羽大势已去,处于败局。此际,面对着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并忍泪和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了,项王大势已去,自己只能成为项王的累赘,她不愿自己落入敌手让项王蒙羞受辱。她虽为一介女子,却也知羞呀,也知耻啊,所以抢先一步自刎在项羽面前。

“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由此上演……

美人起舞离愁尽

她,在众人离开他时不离不弃,情愿以自己做代价,唤起项羽奋战之斗志:“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情愿以一舞诀别霸王,自刎殉情,希冀胜利突围。

生死离别前的那一舞,舞尽了天下女子的绝代风华;那一抹泪,流尽了世间女子的辛酸。那飘舞的丝绸,写满了离别的愁绪;那轻盈的体态,转出了满腔的哀怨。

佳人,离愁上心,相思白头……

佳人帐下拭泪痕

扬州风景介绍三分钟演讲稿篇六

在历史课前,老师如果要求你作一次简短的演讲,你会讲什么内容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历史三分钟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我是来自初一8班的黄嘉蕙。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海伦·凯勒激励我成长》。大家应该看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吧?海伦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她从小双目失明,又失去了听力,但她凭着超出常人的毅力,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五种语言写作,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令无数健康的人都望尘莫及,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曾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十大偶像之一。

同学们,如果一个人与她一样,双目失明,那么就看不见美丽的大地、绚丽的彩虹;如果,一个人与她一样,双耳失聪,那么就听不见动听的音乐、悦耳的鸟鸣;如果,一个人与她一样,失去说话的能力,那么就不能吐露自己的心声。也许,失去这三样宝贵的东西,就会自甘堕落,失去信心,失去希望。但是,海伦没有,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的人生道路,用行动证明:即使断了翅膀,心也要飞翔!

时间是匆匆的,海伦却抓住了它,让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十分充实,用生命谱写了一首不朽的乐章。她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将要失明,那么今天你要看看什么?”这句话不禁使我感慨万分,海伦的内心对光明是多么的向往啊,而我们却拥有着美好的一切。如果我们在这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的时期,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就能在将来取得比海伦更辉煌的成就。否则,只能在将来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叹。

我经常问自己,海伦·凯勒的成功是因为她的天资聪颖?还是命中注定?不,我想都不是,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在于先天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是否有奋斗的精神。海伦·凯勒依靠自己的力量,走进了成功的殿堂。生活中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要退缩,就怨天尤人,甚至灰心丧气,然而跟海伦·凯勒遇到的困难相比,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困难,她认为别人能做的事,自己同样也能做到,正是如此,使原本一片黑暗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的确,和历史上其他名人的丰功伟业相比,海伦凯勒的事迹也许微不足道,但从小便失去视力和听觉的她依靠自己超人的毅力和恒心,从无知无识而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这一段艰辛的努力过程,却深深感动了我。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有坎坷挫折,关键是我们怎样去面对。如果把坎坷看做一种调味品,就会感到生活的有滋有味;如果把艰难看做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丰富我们的阅历和人生底蕴。要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而是创造条件,主宰自己的命运。

成功之路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海伦·凯勒那光辉的一生就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提及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革,最远可以追溯到北宋王安石变法中涉及的关于进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在中国1520xx年的封建统治下是头一遭,然后中国封建社会经历元,明,直至清末,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才戏剧性的再次从一个农民领袖的口中提出,这是一个非官方性质的议案,最后随起义军的失败而埋掩埋入沙场。鸦片战争以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终于成为改革家们救亡图存的手段----洋务还是维新?其中比较嚣张维新派戊戌变法竟然动摇到了20xx年的封建政治制度,他要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这次,维新派很成功的忽悠了光绪皇帝却败给了慈溪。维新失败了。至此中国的中国资产阶级改革陷入了僵局。

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卒于1920xx年的北伐战争时期,天蝎座的他从小就拥有着坚韧不拔力意志与吃苦奈劳的精神,他是中国近代最杰出以及最有才的资产阶级改革家.凡改革都是为破旧立新,相比王安石或者康有为的小打小闹,孙中山这次可谓大张旗鼓,首先,他先剪掉了辫子,然后,他发动了一场革命,这是历史书上第一次出现“革命”这个词。他把近代中国落后的矛头直指向腐朽且猥琐的封建帝制,然后没有任何顾及的将20xx年的封建统治推翻后又踩上一脚,他建立了民国。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国家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至此已不存在所谓的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即使封建土地所有制还孤立且貌似坚挺的存在,但那也只是最后的苟延残喘。

晚年的孙中山致力于捍卫革命成果的革命以及运动中,他将一生奉献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事业,他是中国伟大革命家与先驱者,是中国近代史上铿锵有力的一笔,晚年的他正襟危坐,挥斥方遒。既然革命尚未成功,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920xx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于北京,享年59岁.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无人需要的数字》。

爱尔兰作家伯明罕年轻时曾在一所乡村小学做过多年的教师。那所学校既偏僻又破旧,校舍是由废弃的农场改造而成的,学生最多时也没过百,一片没有任何体育设施的空地是孩子们课间嬉戏玩耍的乐园。加上伯明罕,学校共有三名教师,这两名教师因为忍受不了学校的艰苦和荒凉,相继离开了学校,只留下伯明罕这唯一的教师兼校长坚守在学校。伯明罕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将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授给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学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除了学生,一年难得见到几个人,这些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几次徒步40里地到当地的教育部门送各种报表。

有些报表在他看来纯属浪费时间,毫无一点用处。比如有一个报表要求每个学校每年报送一次校舍的面积,自从伯明罕来到这个乡村学校,校舍面积从来就没有过一平方米的增减。伯明罕有一次负气地拒送这张表格,没过多久,教育部门就派人光顾了这所几乎被人遗忘的学校,警告伯明罕说,如果再不按时报送他们所要求的各种报表,他们就将关闭这所学校。从那以后,伯明罕虽然心中充满不满,但再也不敢怠慢。前几年,伯明罕都是如实地填写那个不变的数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任何反应。这一年,伯明罕突发奇想,决定变化一下数字,他将校舍面积乘二以后得出的数字填在了报表上,报上去后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第二年,他将数字在上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没人理睬。此后数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断膨胀的数字丝毫没有引起教育部门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着自己填写的数字,决定计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学校真有这么大面积校舍的话,那究竟有多大。计算出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他上报的“学校”太大了,不仅远远大于圣保罗大教堂,而且远大于爱尔兰的任何一所学校,甚至还大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伯明罕暗自猜测,校舍面积不断扩大符合教育官员的要求,所以虽然没有任何反馈,但也没人来学校找事。

如果将校舍面积缩小,教育部门会不会派人来查访呢?伯明罕将大得惊人的校舍面积缩小了一半报了上去,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没人理睬。以后几年,伯明罕都成倍缩小数字,直到他告别学校,都没有见到教育官员的影子。伯明罕最终明白,他所上报的大大小小的数字,其实根本没有一个人会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没有人需要这个数字,他们需要的只是那张报表,不,他们连报表也不需要,需要报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谓的条款、规章、规定或制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