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用智慧打造高效课堂(精选17篇)

时间:2023-11-22 15:43:24 作者:灵魂曲 2023年用智慧打造高效课堂(精选17篇)

在写范文范本时,需要将所总结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发掘,以便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用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沁园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阶段总结李艳霞成长学生,也成长自己,一直是我们每位老师的心愿。为了自己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有效,我们一直在努力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课改之路。从教育的源头去追寻教育的智慧,这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根本。从经典中觅得教育真理,在课堂中大胆地实践,在实践中认真地反思,一年来我们的课改之路也越走越宽。

一、汲经典智慧。

为了推进课堂改革,我校特邀河南省孔子研究学会的副会长闫合作老师多次到校指导。通过闫老师,我们对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尽管时空相隔两千多年,但教育的真理却是相通相融。基于对孔子的研究,闫老师对孔子教育智慧有更深入的解读,他向我们介绍孔子教学法,为老师们的教学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给老师们最大触动的是《学记》。王立群教授曾说:“《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跟学记学课改》是闫合作老师对其系统的解读,在教育时报连续刊登,这十五篇文章成为老师们重点学习的内容,通篇被老师们打印研读,读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心得。除此我们还研读了《跟孔子学教学》《孔子的教育智慧》等,从经典中汲取教育的智慧。

我们多次到北海路小学对孔令霞老师的孔子教学法进行认真观。

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课堂,学校专门买了录音笔,通过录音笔把献课老师的整个课堂录下来,老师们通过整理课堂实录便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堂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明确可检测。

《学记》记载:“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导是引导、指引,用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出学习的任务和方向。牵,是走在前面拽着走。“弗牵”,是不要拽着学生鼻子走,而是陪着学生学。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知道课堂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从而做到“有意识地上课”。不仅整堂课的目标要明确,同时课堂中的每一个小的环节,甚至一句话都是有目的的,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真正的有效。

因此制定可检测性的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以往我们在制定教学目。

标时,只是参考教学大纲列出几条如:有感情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等。这样的目标在课堂结束之后是否达到,是很难检测的,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有什么收获,作为教师并不了解,而学生自己也说不上来这一节课有多大收获,这样的目标便是不可检测性的,语文课堂的多半时间就会在不知所云中浪费。

而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增强了可检测性。例如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问题,教会孩子如何提问题。

2、正确流利读文的基础上积累背诵1-2段。

3、会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这样的教学目标便具有较强的可检测性,对语文工具性的体现更多了。

另外,教学中每一个小的教学环节都要要做到“有意识”,例如,陈静老师在借班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开课伊始让孩子比较自己和原来老师的区别,并根据生的回答,来夸赞孩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细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教学环节便是紧扣教学内容,在孩子没有“品”到文章的味之前已“触”的文章的身了,并在情感上是一种积极的铺垫。

发出更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

(二)学会提问促能力。

我们读《论语》,会发现孔子的学生很善于问问题,一本书几乎都是学生问,孔子答。《论语》中,孔子培养学生发问能力的方法有四个:凡事问、疑思问、明知故问、不耻下问。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问问题。

陶行知做诗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

经过不断实践与总结我们发现:让孩子大胆的提问是学会学习的关键,学会发问,也就有了创新能力,对语文学科同样如此。让学生在提问中学会思考,把问题有机地融入教学,我们也做了许多努力:

1、预习课文尽情“问”。

虽然只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也开始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问”可以解决学生不知如何进行预习的难题。

学生会针对课文提出各种问题:字词方面,对文章的理解方面等。学生可以尽情地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问的问题越多,预习自学的效果越好。

2、课堂教学运用“问”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先让学生把教材读一遍或几遍,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提出问题后,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参与进去,学生有切身体验的学习,感受最强烈,记忆最深刻。

(三)突出本位重“表达”

语文教学的专家指出:语文课堂要把握住语文的本位,就是教会孩子表达。作为老师我们则要学会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一个个“例子”,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因此我们要努力突破“教教材”而转向“用教材教”,原来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只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现在老师的备课更关注:文章是如何写的?不仅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内容,还引导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听李玉芳老师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同时,李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移步换景。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是学习写作文的开始,并鼓励孩子大胆仿写。

(四)课堂环节显实效。

我们知道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把知识学得扎实,掌握的牢固。真正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我们提出“把补差放在课堂上”。因此就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1、多说。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要自觉地学,学了以后怎。

么办?还要尽可能多地给别人讲。孔子在这里说的诲人不倦,便是指学习以后要讲说给别人听。

在语文课堂中这种“说”的形式和机会非常多。在交流中,有孩子组的词语精彩或者造的句子好,就要让其他同学来重复说一说,这样比起只听一遍,记忆的效果要好。对发言的同学更是一种鼓励。

无论是说给自己听还是同伴相互说,这种全体参与的表达形式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增加了学生表达知识的机会,可以使学生理解更明确,记忆更深刻,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能力。

2、多习。

“学”是学得新知,“习”则为复习旧知,只有将“学”和“习”结合起来,收获才更多。

孔子“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这“习”体现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在学习生字时,引导孩子联想与新字相关联的旧字,形近字、同音字。如在学习“狐”,孩子们联想到了“孤、弧”,同时还联想到了许多带有反犬旁的字。这样“学一字习多字”,加深了新字在头脑中印象,又巩固复习了旧的生字。我们知道生字在头脑中记忆的牢固程度与它重复出现的次数是密切相关的。与熟字比较着记忆成为我们识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孩子们也乐在其中。现在每学习生字时,孩子们都会自觉将其同音字、形近字批注在书上。

课堂中经常性地让孩子回顾已学得知识,这不仅是对旧知的巩固复习,也加深了对新知的记忆。

(五)“一课一得”谈收获。

在课堂末了,都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对本堂课的内容是一个梳理,对知识点是一种巩固,加深记忆。大家称之为“收口”

收口就像把东西装进口袋,要扎口一样,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进行提取,使记忆更明晰,思路更清楚。当学生对每一节课学习内容都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如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每一节课的知识都掌握了,就不怕考试。

三、悟课堂真谛。

接受一次次中华经典的洗礼,沐浴着一缕缕教育智慧的光芒,我们的课堂悄悄地在改变,谈到课堂教学大家都无不感慨:

李艳霞老师说:“《学记》记载:君子之教,喻也。老师要善喻,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悟,自己生成知识。自己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的过程。”

轻松,学生学习快乐!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年来,我教研组海文霞、陈静和杨丽三位老师在中心校的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李艳霞老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且老师们有多篇教育教学的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和交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我们课堂改革的肯定和鼓励。

以上是我教研组一年来在课堂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深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真理,我们明白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我们渴望自己的教育之路能渐行渐宽,渐行渐远。相信我们的团队因为有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再加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课堂改革的路上,也一定能能把步子迈得更坚定,走得更远!

打造智慧课堂

何谓“理”,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包括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等。我们教学上的“以理服人”就是通过讲明道理、事理,让学生懂得掌握学习之“道”。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贯事物本真之义,说清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就是讲科学、讲真实、讲诚信;就是遵道而行,循理而进;就是不牵强、不做作、不欺诈,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发生、发展的固有规律和基本原理,善于辨析事物的是非曲直。“理”的更高层面的意义在于规范了人类的基本生活秩序,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基本准则,是构建人类法律法规的最基本要素,而这需要我们课堂教学中“以理服人”,尽早建立学生识理、明理的思考习惯。

学校是讲“理”的地方。教育者首先需要的是以理服人,并以此引领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用真理铸就骨骼,让求真讲理的作风深入学生的血脉。《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既有对君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要求,又执果索因,前后逻辑严谨,依理推论,步步为营。孔子历来强调的是先成人而后成才,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一个人不识字还可以做人的话,那么不讲理、不明事理就不能做人了。“瘦肉精”、“毒奶粉”、“邵阳弃儿”以及接连发生的拆迁自焚事件,都提醒我们这个社会,当务之急是要学会“讲道理”。通常情况下,“理”的回避,就是“法”的淡漠。学会做人比求取知识更为重要。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把有内在逻辑联系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为结果。这充分说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顺逻辑、循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理”的把握,教师通常会出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不讲“理”。教师的讲授不能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不能从学生理解问题的先后顺序步步推进,不能很好地体现“理”的属性,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课堂“跳跃性”大,学生很难把前后所讲的内容有机地“关联”起来。在课堂上只有“陈述性”知识的呈现,而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导致学生无从获得提高思维能力的“程序性”知识,所认识的事物都是孤立的,只能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其二是讲不清“理”。有的教师囿于自己在应试环境下成长的认知水平,讲不清概念,于是就指望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由此造成学生心中无“理”路茫茫,陷入盲目操练。或者对“理”的把握不够熟练,无法做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从而落入所谓的课堂上“念教案”、“读课件”现象。“理”的呈现或是凌乱糊涂的,或是僵化机械的。

其三是为理而“理”。从教学内容来讲,“理”是相对严谨的,一些教师或者性格使然,或者过于追求课堂效率,一个环节紧跟一个环节,不容许有丝毫的“旁逸斜出”,只考虑学科教学任务的落实,而不顾及学生接受能力和习惯。这样的教师,往往脸部肌肉僵硬,表情严肃,缺乏应有的教学机智,不能对学生的即时反映作出即时应变。这样的课堂,往往枯燥呆板,沉闷乏味,规范有余而活力不足,了无意趣。学生享受不到课堂的乐趣,教师自己也教得很痛苦。几堂课下来,学生就胃口全无,兴趣大减。

讲何理,如何讲,要达到怎样的“以理服人”,确乎是教学中要重视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趣的必要性。

“理”是严谨的,但教学是心智碰撞的生命运动,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年轻的富有新奇心的创造者,而不是纯物质的知识装载容器,课堂要有“理”的阐发,更要有情的激荡与感染。这就有赖于课堂上“趣”的适时生发。情趣指志趣,志向或情调趣味,教学中的“趣”,更多指向教师的课堂智慧和风格,适时的或风趣幽默,或旁征博引,或深入浅出,或雅俗皆备,凡其言行,能见其寓教于乐、乐中获知、乐中启智的高雅情趣。难以想像一位严谨有余、单一刻板的教师,其课堂会是生动活泼的,他的学生能从中获得情感的滋养和想象力培养的。从年轻人的身心特点考虑,课堂上适度的“趣”是非常必要的。在我看来,课堂上“趣”的有效运用,起码有以下好处。

其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堂好课,是师生双方都能从中收获真理和乐趣的课。而一堂严谨、逻辑的课,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之以意,导之以行,坚之以信,才是学生学习、消化、吸收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才能使知识真正进入学生的认知本体。如果只是强调“晓之以理”的重要性,停留于认知层面,没有“动之以情,强之以意”的跟进,缺少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出现认知与行为的“断痕”,并影响其人生信念的确立。学生对新事物的认同、内化,总是要建立在情感接受的基础上,教师饶有兴趣、充满情趣的讲解,有利于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理”的向往、美的追求。如“口之于美味、耳之于悦声、目之于美色”一般,才能更好地将“理”赋予学生。如果老师上课过程中,只是刻板地按照知识点的形成逻辑来教学,这样的课堂往往因为缺少生趣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即使这些内容是无穷的宝藏,学生们也生不起挖掘之心。

其二是有利于学生不同思维模式的培养。课堂上,教师推因及果、执果索因,条件结论之间灵活转换,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风趣幽默的语言、丰富灵动的表情、诙谐机智的比喻,有利于学生幽默思维的培养;别出心裁的视角转换、眼界开阔的知识拓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课堂,能够激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出学生的乐趣。应试教育的弊病,便在于对学生情趣、兴趣、乐趣的剥夺,使得学生越学越厌学。有些时候,学生会因为学习、情感、家庭等因素而处于两难的窘境之中,就像夹在深渊与追兵之间,教师幽默的语言引发的笑声,就像突然长出的翅膀,把学生带出进退维谷的地方。这样的语言与笑声因为使学生摆脱了刻骨铭心的纠结而终身难忘。教师是操纵人的命运的职业,好教师是学生偶像,会从语言、举止、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影响学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其三是有利于学生喜欢教科书。网络文化、手机qq,都是即时的,最新的,远比教科书有趣。而教育总是用昨天的教材培养明天的人才。相对而言,列入教科书的,必定是已经“旧”了的东西。但对教育而言,“旧”的,不意味着是过时的。研经品典,启智取道。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把经典背后的动人故事生动地再现出来,把提炼得纯之又纯的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还原出来。这种还原与再现,往往需要教师理趣谐合的教学机智。

三、教之秘诀在于度。

有几个机智幽默、与人为善的朋友,乃人生之大幸。与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中总是不乏风趣、情趣与乐趣。作为教师,每天和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在一起,总是生活得充满朝气,我们理应感恩于这样一份有趣的职业,理应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诠释得富有新意、饶有趣味。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些直观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设计好导语,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把更多的快乐带给我们的学生。当然,在以“趣”动情时,要放得开、收得拢,行止得体,进退有度。倘若过了头,失之于度,或沦落为肤浅的哄笑,或因其不当而难堪尴尬,落个没趣。

所以,教之秘诀在于度。“趣”之灵动不可损害了“理”之沉稳,更加不能喧宾夺主。课堂的作用还是以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掌握和思想的领悟为主旨。“趣”的运用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课堂上的“趣”应该围绕着“理”来展开,因“理”而“趣”。倘若一味求“趣”,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为趣而“趣”,就丢了教学的根本。同时,还要注意“趣”求高雅。年轻人总是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图新鲜、求满足。作为教师,切不可为求一时之乐,口无遮拦,随意迎合。

简而言之,既不能“得理不饶人”,也不能“求趣而失理”。过于强调课堂教学的趣味,将精力都用在了与学生的哈哈一乐中,一节课下来,过于展示雕虫小技,忽略了对教学主旨的把握,这便成了表面高效实际低效的课堂。这样的错误最容易在年轻教师身上发生,满腔热情却失于肤浅。

“理”刚劲如铁,“趣”柔情似水。“理”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功夫,贵在总揽全局,立足根本;“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二层功夫,重在用人性化的方式选择,优化我们的教育行为。两者的有机谐合,才是真正的智慧课堂。

打造浸润智慧的高效课堂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智慧密集型

这次公开课,自己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心理方面成长迅速。从接到上课通知到正式上课,再也没有以前紧张不安的情绪,心脏也不会怦怦直跳。完全做到了“目中无老师”的状态。值得赞扬!二是周老师的精确点评,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课堂还只是有效的课堂。提升空间很大。如何走向高效,需要及时总结,认真反思。

决定课堂是否高效,权力一直掌握在学生手里。换而言之,就是要观察学生听完课的状态。很显然,自己这堂课上的知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如何拟题、写一句话新闻及下定义,还只是留下了些许印象。实际来做题,还是有很大难度。

这样的学情,难道事先没有预想吗?当然是有的。所以一直在纠结,是否需要减少题型,单练一种。但又想到如果每种题型都上一节,岂不是压缩语段这个专题就要花上整整一周的课?因此最终还是选择了一节课上三种题型。至于练习嘛,事后慢慢练就好了。这样的想法,根本没从学生的层面考虑。就好比主持让和尚去打水,好不容易下趟山却只给半桶水,自然而然回到山上就什么都没有了。

高效的课堂除了考虑学情,还得考虑细节。周老师说的没错。有两个方面自己做得不够好。一是选标题。为什么是七个?一开始的考虑,是想让学生多了解标题的形式。毕竟后面的练习有对偶标题。但自己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环节只是铺垫,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标题的规律。如果太多,一是时间也多,二是总结也困难。还不如就像周老师说的,去掉不典型的标题,只留下三四个即可。并把“人物+事件”的概括变成“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概括。最好在以前面四个标题为例,进行简单分析。二是读原文,再点评。我自己也感觉,第二个环节的指导比第一个环节要好。但并没有想过原因,原来出在没有分析原文,就点评的问题上。如果周老师不提出,自己肯定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高效的课堂还需要老师扎实的内功。选的这些练习,自己也有做。但是不够自信,唯答案论的思想限制了自己思维。周老师自己的概括让我眼前一亮。名家就是名家。虽不能至,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凡事自己多想一想,然后做一做。内功就是一点一点这样积累而成的。

不是每堂公开课都那么幸运,会得到这样可操作性且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成效的建议。我想,这就是大家喜欢听周老师评课的原因吧。

学习无止境,努力加餐饭。

作者:芒果happy。

公众号:罗老师用文字记录生活。

汲取经典教育智慧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新的课程改革中主张的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的基础保障;也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打造青年教师优质高效课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转变角色、观念。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给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精心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即使备课,也有不成功的概率,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通过备课,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要备好课,要读好“三书”。读好课标,对各阶段教学目标、要求了然于胸;读好教参,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彻底解决课本中的疑问;读好课本,对课本中的知识点全覆盖,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高效组织。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更有效的学习,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所以,要想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效果,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从师生关系人手,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这门学科;另一方面可以从课程的设计人手:精心设计导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授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充满激情,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探索的欲望。

四、方法和习惯。

五、课堂巩固。

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强化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反馈,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及时地发现问题,进行补救。而且一些好的拓展题还可以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要让一节课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标,开发学生潜力,只有把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课堂,在高效课堂上,要实现低负担,全维度,高质量。只有老师精心准备和组织,让学生发挥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用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我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市级一流学校”为宗旨、以“敦品、励学、弘毅、求是”为校训,秉承“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效益优先、特色育人”的办学理念,创建体验式自主德育的大德育理念,推行“三四二”的教学模式,并通过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学生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的生活管理。实施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了学年管理的扁平式格局,达到管理的及时高效。

要想打造品牌学校,必须抓住、抓实、抓靠常规教学管理。为了使常规工作尽快取得实效,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习借鉴、转变理念,增强实施课改的源动力。

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校本培训、区域联合培训及国培、省培等多层次、多渠道业务培训,更新理念,提高素养,增强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能力。

(一)学习培训,强化师能。

三、三”教学管理体系,在安达四中观摩“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的“271”教学模式,在大庆一中又参观了“昌乐二中”的课改现场会,在肇东一中、肇东十一中、肇东实验学校等进行现场学习。通过学习这些课改名校的先进做法,使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要想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让教师先知其然后再知其所以然。因此,第一件事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我们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导学案的制作方法,教学设计环节、教学反思扑捉、说课评课的基本功等,学习了“昌乐二中”、“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以及绥棱、昌盛的教学经验,2013年寒假全体教师提前5天上班,集中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了word文档、电子表格以及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同时还观看了金正昆教授的《有效沟通》、信金焕老师的《行走在成为教育家的道路上》、王金战校长的《衡水中学揭密——欣赏教育》等教育专家的视频讲座。这些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课改理念,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分层展示,强化研培。

模式,使一部分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推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行为。

(三)区域联研,活动推进。

自建校一年来,有9人参加省级新课标培训。派出教师去青冈二中、青冈三中、青冈五中参加区域联合体听课活动的达60多人次,去年10月份,教师进修校中教部的各位领导和教研员在我校蹲点教研近一个月,听评了每位教师的课,以研代训,快速提高。,2012年11月8日进修校在我校举行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这些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施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让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已有浓浓的课改味道了。教师的课改理念更加深刻了。

二、转变方式、优化载体,增强教学改革的研究力。

为了进一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致力于抓好集体备课、设计好导学案、抓实教学反思、落靠教学模式,提高了学校课改的研究能力。

(一)坚持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集体备课是新课程背景下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每个学年,每个学科都设有备课组组长,在教研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备课组长根据《集体备课日行事表》,具体负责本学年本学科的单元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让学年教学展现群策群力的火花。单元集体备课确保常规化、常态化,不走形式,只注重效果。

(二)坚持使用导学案。

我校导学案是在借鉴山西新绛、友好三中、昌乐二中的导学案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统一设计的,主要分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展示、过关训练(链接中考)”四个环节,学年备课组长按开学初制定的《导学案日行事表》执行,提前一周设计好导学案,由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及时印发。教师在设计和学生使用时普遍感觉很好。导学案的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流程,突出重点,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坚持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教师只有针对自己的课堂上发现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感知提高到认知的理论飞跃,然后结合反思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教师分阶段、分环节、分流程等有计划对自己每节课写教学反思,而且每天坚持,初见成效。

(四)坚持“三四二”教学模式。

钟,教师课堂评价和学生小结10分钟,就是把45分钟课堂分成9份,每份占5分钟,自主学习占3,探究学习占4,评价小结占2。从知识达成度上:灵活应用占学生数3/9,深刻理解占学生数4/9,简单识记占学生数2/9.既形成“三四二”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我校积极实践研究。2012年11月2日,全县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校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四个学科8位教师代表农村初中出示展示课。2013年4月9日,作为镇内片区域联研牵头单位在我校设了联研现场,进行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七中五校初三数学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校刘微微老师的展示课得到了进修校业务领导和教育同仁的赞赏,达到预期效果。包括这次现场会,李洪光老师的展示课也是我校课改的一个缩影。

三、整合资源、建章立制,增强教学改革的驱动力。

(一)调整评价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木受绳则直,管理要靠制度,我校不断调整评价机制,完善制度建设。依托我县绩效改革,学校成立之初,就制定了绩效考核细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教学人员在备课、上课、教研、作业与导学案的批改及课下辅导、考试、教学成绩、业务考试、工作量、教学安全等九个方面进行跟踪评价,明确目标、规划具体,“日行事”是指南,常规评价是手段,量化打分是效果,科学、高效、阳光、透明的机制化学校管理和引入学生评价机制和业务考试制度,有效驱动了课改实效性。

教师对学生评价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尤其在学生作业中鼓励性评语,时时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同时以学年和班级为单位,每学期都要用放大镜找优点,评选一些优秀学生进行表彰。2013年新学期开学式就表彰不同方面的亮点学生270多人。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也是抓实课改的重要体现。

(二)整合人力资源,完善软硬建设。

我校自成立以来,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在学校建设上政府投入资金近3300万元。台湾威盛集团捐资40多万元建设了教师的电子备课室,台湾鼎鑫集团捐助50多万元帮助修建近160多万元包括塑胶篮球场2块、水泥篮球场2块和三合土操场。亮化绿化硬化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在政府和社会投资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成立“代理家长”、“学习小组长”、“今日班长”、“走廊执勤”、“爱心传递阳光工程”、“助贫资金管理小组”等学校文化建设,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保障。

打造浸润智慧的高效课堂从劳动密集型走向智慧密集型

20年前,国际知名的教育效能研究者,荷兰的克里莫斯教授(bertcreemers)在他的著作《有效的班级教学》中,这样描绘20世纪50年代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

这是荷兰南部乡村的一所学校。我所带的班约有50个学生,人人都弯着腰忙着学习。窗户是如此之高,你只能看到天空的蓝色。我们整天只干一件事:等着放学的铃声,因为那意味着自由。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她永远是对的。即使老师不公平地惩罚了你,也没有任何有关他们行为、决定和教学的讨论。

60年过去了,再看看今天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班级,却与老教授当年的体验是如此类似。与之稍有差异的是,我们的老师不仅是权威,还永远是课堂的主角。我们的老师对于自身“教”的质量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学生“学”的质量的关注。无独有偶,我们的一项课题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有近一半的学生至少在一些课堂中感觉到“我很少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注意”“我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或者“老师只关注少数学生”。显然,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是被动的配角,是知识的接受者。

这种课堂需要改变吗?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说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不用提一般性的建构主义理论,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单单从当前课堂教学的效率来看,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

老师真累、学生真苦、教学真低效。在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中小学老师可以说是最累的。每周那么多固定的课时就已经是不轻的任务;每堂课上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讲授,更是沉重的负担;回到办公室中,还有堆到一尺多高的作业本要批改。面对几十个学生的大班,老师对每个学生都不敢懈怠。教师最常见的职业病,如腰颈疼痛和咽喉炎,都是他们劳累的写照。用燃烧的蜡烛来比喻我们的老师绝对不是夸张,而是对教师职业的真实描绘。同时,我们的学生也是世界上学得最苦的.。他们每天的课都排得满满的,有些学校甚至连音乐、体育课都被占,用来学习语数外,平日里晚上基本上是作业时间,节假日还要外出补习,戴近视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我们的教学很难说得上是高效的。在过去无数次的听课评课中,我们最多的感受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与学生要么没有互动,有互动也大多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上只有小部分学生很积极主动,而大部分学生都无动于衷。在这样的课堂里,你很难体验到学生本应有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也很难感受到学生主体的活跃气氛,更难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总的来说,这种劳动密集型的教学提升效能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老师难有成就、学生难有自信、课堂难有效果。教师的成就感来自于所培养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学生成绩与学生个人特质以及家庭背景的关联程度要远大于其与学校特征或教师特征的关联程度。一些老师也总是说:聪明的孩子不用你教,笨的孩子你怎么教也教不会。大规模班级中的学生起始水平与学习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传统式教学,很难让学生成绩有实质性的提高,这让教师很难有成就感。在劳动密集型的课堂中,学生努力跟随教师的讲授来掌握教科书上的各个知识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很有效率的办法。然而,由于学生习得的知识是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取的,而不是自己动手、体验、发现、合作、交流和综合出来的,因此学生很难从学习中发展出能力、培养出自信。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能就某一个问题开放地讨论甚至辩论,那么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也就记得特别牢固。而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除了少数天资较好的,多数学生不仅很难发展出自信,反倒可能会发展出自卑。有国际比较研究发现,虽然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地区)的学生成绩很高,但其自信心和对自我的认知程度却较低,而这两点对于学生成人后的发展却极为重要。

教师累却难有成就、学生苦却难有自信、教学事倍功半的传统课堂是该变革的时候了。问题是怎么去变革?笔者的回答是:课堂教学要高效,就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智慧密集型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

教学教学,到底是教为学服务,还是学为教服务?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欧洲最大的教学研究学会(earli),其名称可是把“学”(learning)放在“教”(instruction)前面的。显然,教要为学服务。很多老师虽然也大体同意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但对这一理念却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接受。教师们都不同程度对以下两个问题存在困惑:

第一,学生会不会学?有的老师始终认为,因为学生不会自主学习,或者说学生自主学习的效能赶不上老师直接讲授的效能,这才需要老师来教。在实践中,这就更加强化了教师“教”的地位和“讲授”的时间,忽视了学生“学”的能力和“学习”的规律。加上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在我们的课堂中,满堂灌的填鸭教学始终没有大的改观。而一些课改先进校的实践却告诉我们,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是完全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并且其效果还要好于教师满堂灌式的填鸭教学。

第二,老师要不要教?有的老师一直认为,缺少老师的讲授就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师必然要教。然而,课改先进典型的教学实践却让他们大跌眼镜。在这些学校里,语文老师可以指导数学课,数学老师可以指导物理课,并且效果还不错。这说明,教师讲授既不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学生只是在自主学习达不到预设目标的情况下,向老师求助时,才需要老师的指导。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是可以“不教”的。

在教师观念转变的基础上,智慧密集型课堂中的教师要实现角色的几大转变。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问题激发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激发,开拓碰撞学生的思维,才能让教育(education)这个词的本意得以体现,即“引发出来”。其次,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学生应达到的目标,要关注学生是否游离于学习之外,要观察倾听学生的交流互动,要保证学生训练的时间等等,而不是做一个照本宣科的工匠。教师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做好课堂预设。最后,教师要从灌输内容者转变为精讲点拨者。教师要讲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问题;讲易错易混的难点问题。而这些讲解要发生于学生自主学习之后。

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是需要智慧的。高效的目标需要智慧密集型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高明的教师不是拽着学生走,也不是背着学生走,而是在下一个路口,召唤着学生,耐心地等待着学生的到来。智慧密集型的课堂需要教师运用其智慧、利用其经验、发挥其激情。这比传统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要高很多。

笔者所经历的洪山区区域课改实践,或许能为实现课堂求变的老师和学校提供一些借鉴。洪山区以“人人享受教育”为理想,以“校校发展提升、个个乐教成功、堂堂学好学会”为目标,以持续打造洪山“享受学堂一三五”高效课堂模式为载体,落实享受教育的体验、感悟、快乐三个基本要义,全力实施区域课堂教学整体改革,以学为中心,不断重构课堂中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使课堂教学从低效到高效,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在课改推进过程中,老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开始老师们有五怕:一怕学生学不会;二怕课上不完;三怕学生出错;四怕中后进生退步;五怕考试通过率低。经过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洪山区中小学的全体骨干教师在去年的炎炎酷暑参加了高效课堂的系列专业培训。为深化高效课堂建设,9月洪山区区内所有课改学校全部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造3所课改名校、10所课改样本校,引领全区学校同步协调发展,形成示范一方、影响深远的“洪山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具有“洪山特色”的高位均衡发展态势。全区教育百分之七十的精力都放在课堂教学上,教育行政、教育科研人员、各个学校的领导全面为课改服务。原来在徘徊、质疑、对抗的老师们也主动加入其中,教师的观念实现了巨大转变。整个洪山区的中小学课堂正在实现从劳动密集型的低效课堂向智慧密集型的高效课堂发展的深层次变革。

而今,洪山区课堂的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位参加完卓刀泉小学教学研讨活动的老师写出了这样的心得:“课堂氛围浓厚,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体现了本校的表现教育特色,即培养学生善于表现,娱乐表现,勇于表现的教学特色。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年级的数学,这节课是估算课,学生把做题的过程结果写在小黑板上展示出来,每个小组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教师首先让一组的代表发言,讲解他们做题的思路,讲得不够具体的地方,组内的其他成员作补充,其他小组质疑、对抗,教师从中适时点拨,教师善于激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我没有见过、听过的方法学生都能想到,并归纳为他们自己发现的方法,让我感到吃惊,看似偏离了教育本质,但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做得好。这样的课堂合作有效度,探究有深度,互动有温度。教师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时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洪山区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教师们的智慧浸润了每个课堂;学生们的智慧充满了每个课堂。教师们虽感到累,但他们普遍反映,这种累与以前日复一日的机械式教学带来的职业倦怠完全不同,这种累是要不停地在教学中动脑筋带来的,现在是累并快乐着。老师们看到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激发而获取知识后,感到由衷的快乐和幸福。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不给学校进行唯分数评价,也让教师们更加心无旁骛地发挥出自己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潜力。笔者认为,这就是智慧密集型课堂的真谛。

打造智慧课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教育改革主要目标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我校是一所文化底蕴浓厚的老校,办学特色凸显,育人环境优雅。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智慧育人,创新育人”和办学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智慧引领科学育人”,并围绕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提出办学目标“构建和谐校园,造就有思想、有智慧、有创新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培育智慧型创新型学生”。我校在实施智慧化教育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由教师的智慧研究,走向课堂的智慧研究。前几年,我们围绕智慧课堂在多学科之间的整合课、双师型课堂、校本课程开发以及综合实践课开设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而有效地探索,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据此,我们提出了研究课题,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形态,搭起现代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员、全面与主动的发展,并使这种发展趋于最优化与可持续,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概念界定。

“智慧”是一个质点系统组织结构合理、运行程序优良以及产生的功耗比较大的描述。无智慧的质点组合搭构成某种空间结构,在外力场作用下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方向运动,同样质点数的情况下,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内耗与功效的大小决定了系统智慧的高低。结构越合理,内耗越小,功效越大,系统的智慧越高,反之越低。人的智慧的高低,其本质也是取决于其脑神经细胞的组织结构合理与否、思维方式(精神场的波动属性)优良与否和由精神场引导的行为结果功耗比大小。人的智慧是内精神场与外精神场相互作用内精神场优良性波浪式上升的结果。

“智慧课堂”,我们的界定是,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创造一切有利因素,遵循学生各学科认知发展规律,准确判断学生认知的实际起点,动态真实地展现学生综合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并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灵活施教,摒弃教师僵硬死板的灌输和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从而促使各学科建构学习主动发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不仅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相对于普通的课堂,智慧型课堂教学更关注师生的角色定位,更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策略与操作方式的合理设计,以及其它课堂教学因素的有机融合、和谐统一。通过生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教师、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该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统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个体独创的自由的发展。

(2)“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了现在已广为人知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教学促进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教学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的形成推向前进。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对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所以,对所有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真正有效的教学是能够将学生的智力特点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配合。每个学生都有挖掘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4)建构主义理论。在怎样看待知识方面,建构主义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个体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而建构起来的;在怎样理解学习活动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怎样看待学习者方面,建构主义者把学习者看成是有特定经验背景的个体,学习者对问题的解释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致力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打造科学、和谐、高效的优质课堂,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2、通过研究,探索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以及课堂评价体系,寻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具有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3、通过专家引领和行动研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现状,改善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并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学科内容。

1、小学语文智慧型课堂教师教学方式优化的研究。有效的教学需要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理念与策略操作化,即研究用具体的“课例”来鲜活地呈现什么是“智慧型课堂教学”。

2、小学数学智慧型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遵循“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生活问题”这样一种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探讨将数学智慧课堂与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3、探求如何利用英语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智慧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英语智慧应用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学英语、用英语的基本素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一些经典智慧理论的再学习,特别是同类学校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等建设案例材料的学习,包括渗透对一些企业中的管理智慧的了解,提高对“智慧课堂实践研究”内涵的认识。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探究、边反思。定期开展研究沙龙,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修正和调控研究进程。结合本校过去传统,要求教师继续写好《校本系列培训心得体会》、《课堂教学反思随笔》等。定期通过校园网络、橱窗、校报等形式展示智慧课堂成功案例、研究动态和发展水平。每学年召开科研交流会,展示教师智慧课堂的录像以及评比相关的专题研究论文等。

3、调查研究法。通过案例剖析、问卷访谈、课堂教学实录等形式的调查分析,归纳出“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评价标准,以及构建杏花村小学“智慧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定势等。

(三)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制定方案,专家论证。

健全本校的课题研究组织,组织教师学习经典智慧理论,加强对课题内涵的学习和研讨,以更好地把握课题思想、完善实施步骤。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题方案,提高对课题理念的认同,落实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分块落实、重点实施。

资料积累,成果整理,中期评估。学校将采用行政推进和科研骨干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分条块结合课题思想、指导开展好各项常规工作。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动员各学科骨干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制定教师个人专项课题,其中将“以课堂为切入点,通过教学实践,展示教的智慧,学的智慧,教学互动的智慧。”为核心研究内容,来推动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和重点问题的突破。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理成果。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引领,特别是通过开展研究工作情况的反思评估,初步总结提炼学校公认的“智慧课堂”的个案,初步行成“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评价标准,初步构建新安中学“智慧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并形成相关的较为系统的有较高水准的理论性文章。汇总材料,整理成果,撰写总结报告,组织专家鉴定,举办课题结题活动。

五、研究的实施保障。

1、学校有一支新富有经验和智慧的领导班子,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的教师占62.3%,高级职称的教师占17.8%,有市、县级教学能手各四人。

2、学校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我们每个教室都具备了多媒体功能,学校每位老师配上了电脑,校园内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我校还被列为山东省教育教学示范学校。

3、学校将健全并执行各项科研制度,加大科研培训经费的投入。每学期组织2-3次专家讲座,每学期选派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少于2位。每月组织一次课题学习活动,各学科组每学期组织3--5次校内的智慧课堂研究展示观摩,并逐步向校外推开。在期末教师考核中还将加大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六、课题成果显示。

1、智慧理论材料结集。

2、实验成员实验报告材料(含智慧课堂教学随笔)结集。

4、过程管理资料。如:各类调查表;初步形成的“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各学科智慧课堂评价标准材料;“智慧课堂”的听课调研、专题研讨,专家报告等辑录以及“智慧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等材料。

5、教师个人专项课题成果集。

2015年11月。

人人通云教学,打造高效智慧课堂

之前下发到每个办公室一张的教师使用说明要仔细阅读,其中的一些小的细节和具体的工作安排在这里再补充一下。(结合教师使用说明看)。

云教学空间。

一、1、如何下载收藏的资源?

在我的云盘中,找到自己要下载的课件,点击图中红色框中标出的云朵,点击后出来对话框,选择好自己要下载的位置,点击下载。(下载文件的前提是在“大家的分享”中自己收藏了文件)。

2、如何上传文件?

点击上图中右上角蓝色的“上传文件”即可,根据出来的对话框,一步一步操作。

二、教学设计(必做)。

1、如何撰写教案?

(1)下图左侧为教材目录,要撰写哪一课的教案就先点击左侧目录要撰写的课题的题目。

(2)再点击标题栏“云教学”,找到下图红色框中文字,点击“撰写教案”

(3)点击后会出现如下图示,如果本课有2个课时,则需要在点击下图右上角“添加子课时教案”再添加一个课时。

点击右下角“撰写教案”,进入课时1的教案撰写。

(3)进入图示画面。

图示左边一栏为教案的各个模块,右边为具体模块填写内容的地方,除了”教学反思”和“黑板板书照片”为选填项,其他为必填项。如果有写好的电子教案,可把写好的电子教案分模块复制在相应的位置。如下图(教学目标位置只填教学目标)填完一项后点击右下角“保存”。

若必填项都完成,则返回后,教案首页会显示绿色的已完成(图示部分),在目录中,也会有蓝色的对勾显示,如下图。这样才是完成一课时的教案。

2、标题栏其他项目如何填写?

跟撰写教案一样(添加课件除外),点进去按照步骤输入要填的内容即可。

3、自己如何制作课件?

(1)标题栏中找到“添加课件”,点击进入,再点击蓝色的“新建课件”,会进入图示画面。图中左下角红色部分圈出的为幻灯片的张数,点击“+”号可以增加幻灯片的张数。

图中下侧红色部分圈出来的为工具栏,从左往右依次是“橡皮擦、画笔工具、选择颜色、文本输入、、、”

右端四个图标为资源工具栏,依次为“课本资源、云盘资源、发布的作业和预习资源、保存文件。”

下面就来说说资源工具栏怎样使用?

云盘资源:点击“云盘资源”后,你收藏在云盘的教案、图片、声音、视频等就会出现在屏幕下对方,如下图,需要哪个,就把哪个拖动到屏幕中。

课件做好后点击资源工具栏最右端的“保存”就可以了。

工作安排。

1、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要求各科教师使用率达到80%,教案和课件的数量能够覆盖本学期的所有课程,(收藏和自己上传的不在其中,必须是撰写保存,显示已完成的)。

2、本项工作必须在督导之前完成,各位教师要经常登录使用平台,习题和作业也要按时发布。

3、平台首页右上角有“消息”图标,若“消息”右上方显示红点,则意为收到新消息,请注意点击查看。如校方另有有通知,则发布在“消息”里。

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

具体的说,就是判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很高涨,学习情绪是不是很饱满,学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状态,是否非常认真的投入学习。如果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愉快,非常开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还有学生不仅参与了学,而且参与教。整个教学是互动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这对老师也是一种启发。这种参与状态,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互教互学,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在教,这是最高层面的参与。

一是倾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生可能最缺乏倾听的`品质和习惯。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如果不培养,合作学习就很难行得通,很难有成效。二是发表。你听完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意见要发表出来,你就能不说,如果大家都不说,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学之间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欣赏。

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怎样。学生思维是否有深度,如问题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广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当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等等。

总之,通过学习高效课堂之后,本人受益匪浅,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借助于这些好的经验,本人能更轻松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轻轻松松学到知识。

打造高效课堂发言稿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打造高效课堂计划

——制定目标,深化课改,培优补差,扎实推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感谢局领导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代表我们全校的师生用真情实感和实实在在来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学校始终坚持以的学校管理理念,秉承的校训,牢固树立的学生观,始终操守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无论是办学思想,教学实践,还是在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

今天我就我校以如何创设轻负,高效课堂,落实示范引领的校本教研,推进中考备考等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马场初中地处闹山地区,这里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少,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高,因此在一个班中学习成绩不平衡,学困生占到20%左右,六年级学生有的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还有甚者连规范的字都不会写,面对这种现状,我校想尽一切办法,在各个班中把补差做为一切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但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但自从课改推行以来,我校抓住这个机遇,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并结合中心校申报的“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各种尝试,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我校的教学成绩有李稳步的提升,个别科目的成绩在全县前列,大多数老师基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的有效展开奠定了基础,这里就有代表性的“高效课堂”模式给大家逐一做一下介绍。

自主学习模式课堂,这是我校六七年级搞的一个课题,他以“三帮一”学习活动为主要学习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补差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由于六七年级低年级学生来自七个自然村,学习成绩很差,学困生人数较多,每个班中几乎达到20%左右,因此,对于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补差才是提质的关键,补差才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最核心因素,只有把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基础知识打好,才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动力,而“三帮一”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具体做法是给一个学困生配备三个小组长,早上由一个小组长辅导3—4道题,中午由第二个小组长辅导3—4道题,下午再由第三个小组长辅导3—4道题,小组长所选题目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是计算题,应用题,公式,乘法口诀等,把辅导的题作为家庭作业,还可以作为正式课堂作业都是可以的,为了保证辅导的有效性,我们尝试着把“三帮一”延伸到了课内,从而使它成为学习性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六七年级的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把“三帮一”自主学习这一活动设计成第一环节,时间是5分钟左右,主要让小组长课前出好题目,并记录出解题的思路方法,在5分钟时间内讲给学困生,学困生则详细写出解题过程,当然没有辅导任务的小组长准备1—2道自己认为学的最好的题目讲给大家,并在导学案上详细记录,在上课前8分钟你完成这项内容,然后让2—3个辅导小组或小组长个人在15分钟左右在全班进行展示,老师主要监督引导各展示小组或小组长个人与全班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大胆创新,因为学生之间展示的知识内容没有课前预设,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很大自由空间,因而在课堂上能出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正是这种“突发性”问题才是学生真正产生探求知识内驱力,也是对老师专业素质的一大挑战,这就要求老师课前要研究教材的相关内容,拓展视野,才能游刃有余的对付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进行引导。同时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学习,让学生独自登上“课堂”的舞台,而老师实现了从主导到引导的转变,接下来利用15分钟时间进行新课的学习,由于时间紧,难度大,老师要在15分钟左右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只能把功夫下在导学案的第2环节的精心设计上,说实话,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六年级的一个典型导学案,竟被否定李3次,做了3次的重新设计,可见老师在这一环节下的功夫,并且还要借助多媒体效应才能完成,所以我校开学前一个月就要求各位老师要下载并修改完成上半学期的授课课件,教导处按时对各位老师的授课课件进行检查。然后在8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新知识进行强化练习,同样老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进行反复筛选,具体练习要进行分层设计,学困生练习主要以基础为主,难度小,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中间生练习以应用性为主,难度为中,以考试题为主。优秀生练习以拓展延伸为主,难度较大,题量一般在6道左右。最后3分钟的小结,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坚持了近3年,从这3年来看,它对补差效果确实明显,经过六七年级两年的学习,每个班的学困生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班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八九年级的后继学习打好了基础。

八、九年级处于高年级,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等与六、七年级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模式有所区别,我校八、九年级做的成功的做法主要有合作性课堂学习模式,它以相互学习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自主命题的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由于八、九年级学生接近中考,在题量、难度、题型方面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更加高效的进行学习,因而“培优”逐渐成了班级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合作性学习可以有效的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是在课前2分钟开始4人为一小组,在课前2分钟开始由小组长主持展开命题活动(当然这种命题已在课堂导学案中有了设计,让每位学生查阅资料,选一道你认为很“重要”的题,先自己学会,到课前2分钟到课堂前6分钟内演示给小组其他成员),一小组4人每人2分钟,8分钟的时间内基本每人可以演示一道题,自从这种课堂模式推行以来,我校发生了一种奇怪现象,教导处在小黑板上写一则通知,找遍各办公室竟找不到一个小黑板,原来早被八、九年级的学生“抢劫”一空,上课前2分钟你到八、九年级楼道内,就听见一阵“沙沙”声,原来班内每4位同学拿了一个小黑板在低头写着,讲着。整个班没有一个同学是闲着的,这种现象已经拓展到早晚自习以及早自习以前只要你随便在楼道内转一转,有的班内学生就在小黑板上写着,看不到一位同学是闲着的,这种现象也成了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接下来请各小组选出代表,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给大家展示,老师引导其他学生与讲题者进行互动,接下来利用20分钟左右老师精讲多练,以导学案为主要辅导手段,最后5分钟左右小结,这种教学模式使好多优秀生,尖子生脱颖而出,去年中考状元被我校夺得,九年级数学单科成绩全县前3名也被我校夺得,当然在文科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如“以读导情,以读领悟”的语文教学,“疯狂英语教学”等在这里不作一一介绍。

所以课堂是提升质量的生命线,课堂改革是坚持提升质量的“心脏”,有了健康的心脏,生命才能活的精彩。

校本教研是各位老师有效开展为特色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撑,如果没有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我相信我校的课堂改革也不会开展得那么有声有色,课堂教学理念也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教学成绩也不会有持续的提高,因为“校本教研”是各位老师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智慧,因此我校特别注重校本教研的开展。

备课,我校九年级的每位教师每周都要选一课时进行集体备课(主要是备导学案),首先自备,然后让备课组成员对自备的导学案进行合议,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再让备课教师进行整合修改,最后到备课组进行再审议,尤其是遇到那位老师外出讲课或在本校上公开课时,集体备课就更加严谨,我记得六年级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导学案,曾被修改三次,第四次才算通过。

上课,我校教导处开学初就制定李骨干教师奉献一节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汇报课,课堂教研计划严格执行,各年级又结合每位教师的微型课题,积极开展“一课,一题,一报告”的教研模式,每位教师的示范课,公开课,汇报课都要围绕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展示课前要提出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课中要重点解决,课后要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最后写成小报告。

议课,各位听课教师主要以这节课上所表达和课堂教学理念展开评议,(如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长短,教师引导的有效性等)在班内每一组选2名学生代表参加评议活动,记录课堂精彩片段和反思不足之处。

除了这种常规的校本教研之外,我校以年级组为单位。1、保证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学习动员会,也就是打气会,帮助树立每位学生短、中期学习目标,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2、保证每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学困生会议,优秀生会议,主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一些问题,以便各科教师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应的教学策略,如:有的年级组进行“作业量的调查问卷,课堂教学效果和调查问卷,班级管理问题的座谈,家访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生互动,为各科教师获得了大量真实的,可靠的一手资料,为今后有的放矢的制定教学策略,提供李宝贵的资料。3、保证每月按时进行月考,命题的审核由教导处把关,要求各科教师上月命好小月的试卷,批改试卷按同科目教师流水作业,同科目不同班的老师了解对方学生试卷上的得与失,从而让双方科任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4、保证每月按时召开月考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制定措施,通过以上的教研活动,使我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各位教师有效开展“个性教学模式”提供了可为我校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注重教研兴教的好老师,这也是我校最大的财富和为之骄傲的资本。

打造高效课堂计划

根据镇中心校《教育教育管理年》的活动安排和《“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学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以理论培训为基点,大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以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质量检测为手段,强化目标教学;以校本教参编写为创新点,强化教师深入研读教材。

二、工作目标。

1、明确教学管理的任务,做到教学管理系统化。

2、从教师理论薄弱点出发安排理论培训,使教师能够学到急需的理论知识。

3、从课堂教学中的盲点出发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4、通过当堂检测、单项能力验收、期中期末测试等形式,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5、通过编写数学、语文校本教参,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同时也为同学科教师提供更切实际的参考文本。

三、具体工作。

(一)明确教学管理任务,做到常规工作细而实。

1、根据镇中心校教学教研计划,修改我校的教学常规制度。

2、业务检查每月一次,有记录、有评分、有总结。

3、经常听课、评课,监督、检查、指导课堂教学。

(二)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理论培训。

1、由业务领导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面向全体”“目标达成”“精讲精练”“师生关系融洽”的具体要求。

2、由负责语、数学科的业务领导分别解读课标,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标的理解。

3、由各级骨干教师对数学、语文的新教材进行解读。数学以板块解读为主,使教师把握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年级中是如何安排的,增强教师教材的整体意识;语文学科解读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加强教师对人教版教材的认识。

4、与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相结合,教师自觉读书,提高理论素养。

(三)扎实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研究探讨学科教学中的盲点问题。

1、开展语文学科的“第一课时明标、达标”课活动。

2、开展数学科“用数学解决问题”研讨课活动。

3、开展专科教师“说课——讲课——反思”技能课活动。

4、召开“如何提高预习的效果”研讨会。

5、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6、开展青年教师创新课活动。

(四)分期检测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1、在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试题,在讲课结束后进行测试,并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做为教学反思中的一项进行说明。

2、分阶段对语、数学科进行单项能力测试。

3、严密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认真分析成绩,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五)组织语、数教师编写校本教参,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和处理教材的能力,为其他教师提供现成的备课资源,节省备课时间,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数学教师为每个例题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要求题型多样、数量适中、层次分明,可以用书中的练习题,也可添加课外的相关类型题,同时要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说明。

2、语文教师对每课的内容进行积累、阅读、习作等方面的拓展,把拓展的内容写清,要求写细,并对此拓展进行相关的说明。

四、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把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自上而下,形成合力。

入学习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自身水平,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3、深入调研,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深入教师中间,经常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与困惑,并在工作给予帮助和解决。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他们既能协助业务领导进行培训,又能带动其他教师进行课程改革。

打造高效课堂发言稿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组织我们学习了《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高校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对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是在训练习作中的升华认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

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呢?我觉得具体的是:

精心备课,分四步。

第一步是在备课前泛读,我们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广泛深入地阅读,随时充电充实自己,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作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比如科学课中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老师先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给学生去上课,否则你不可能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自己如果都是迷迷糊糊的,那学生肯定更是云里雾里的。这哪谈得上高效呢?只会令学生生厌而已,久而久之就是误人子弟了。所以,我每次备课前都进行大量的阅读。翻阅各种资料,上网查询各种疑难问题。所以,本期我自己阅读学习的教学资料形成了厚厚的一本,远远超过了备课本的厚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了。总之,我认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绝不能把自己都不懂的东西去教学生。

第二步是备课时自读,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完全是自读自思自解。

第三步是针对自读时的难点疑点,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四步是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我觉得写教学反思与教学后记或教学日记绝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事情,而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所以,本期我写了一些随笔与反思,来随时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我的反思与日记还是写的不够。所以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以后我要坚持写教学随笔与日记,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出入。这就需要课后进行反思,进行整理,小结得失,及时进行调理,扬长避短,以求下节课上得更好。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小结,还是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小结。教材的编排一般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联系;另一条是暗线,即掩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这条暗线一般不被重视。但经历上课实践后,教师一般都有感觉,只要勤于总结,及时运用到课堂中去,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拿它和本节知识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安排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牢固掌握、灵活掌握,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或布置有趣可行的实验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课堂学习时能够学中有思,思中有学。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必须适时开放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这“活”,首先是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其次是适度控制,使课堂又活又实,活而不乱,不“跑野马”,该止时坚决止,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难做到的。课堂上要做到收放自如真的很困难。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但是你稍一放开,可能局面就难以控制。特别像六年级这样人数较多,男生也比较多的班级就更觉得不好控制。这一直是我想探讨的问题,希望可以和同仁们多多切磋。第三是切入点要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出其不意,与众不同,环节奇特。第四是注重价值,即真正把问题“弄清”,不做花架子,不探讨与本学科无关的问题,做到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一节课学到了什么,师生心里清清楚楚。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打造高效课堂发言稿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将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未来人才的质量,作为数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那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呢?怎样打造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学得轻松,掌握的牢固,思维活跃,将来会更有所作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高效数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不断渗透数学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手势,一句话,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一个奇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是可以开发的,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是必要的,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要不断传递渗透数学思想,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数学思想的微妙,不断开发思维潜能。这中间老师是支持者,是引导者,是伙伴,是数学思维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数学场景,尤其是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数学思想怎样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比如制作一个无盖铁皮桶,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铁桶的侧面展开为长方形,长为上圆的周长,宽为铁桶的高,这样再加上桶底的面积,一个桶就大功告成。数学思维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了起来,从而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所以教师在讲数学课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不断挖掘和开发各种资源,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一剂强心针。

二、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缺少先进的教学设施,但近一年来,我校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配置后,突然间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使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而且有些数学知识更加容易掌握了。课堂既能展示大量的数学信息,又能进行大量课堂反馈练习,还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比如在讲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时,设计动画直观地展示两个图形通过旋转而得,同时找出对应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再比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设计动画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叠一起,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找出全等的条件,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直观的印象;又比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动画设计使直线与圆相离、相交、相切,并且归纳总结它们的条件,效果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新课程的设置使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活动增加,很多数学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自然完成,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学习、探索、归纳、总结、结果展示一气呵成,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自制教具可弥补高效课堂的不足。

众所周知,数学课的很多内容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不易理解,尤其表现在数学立体空间概念这一方面。教师自制一些教具,更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些内容。比如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时,教师自制的教具,能给学生形象地展示这些图形的特点,即正方体有六个面,并且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而长方体也有六个面,各个面的特征就不相同了,也就是说,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别也能用自制教具来演示,一个木制长方形,如果四个顶点能活动,可变成什么图形,同学们很快能回答上来,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很显然他们的移动在一个平面,而正方体或长方体他们的各个顶点移动的话,就不会在一个平面,这样一个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自制教具经济实用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动脑去开发的话,定能解决一些疑惑,可见自制教具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情绪会时刻影响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情绪控制适当,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来,眼睛、微笑,一个手势有时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帮他们树立信心。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一次偶然的失误回答,如遭到大声呵斥,可能会给刚刚起步的人生,画上句号。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整个课堂学生能看到,能被无形地感染。学生的回答、积极思索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并且思维更加积极,学习成为一个自发主动的过程,从而引导大部分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一部分。

数学课堂要注意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说白了就是一题能不能多解,考虑问题能不能多项化。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反馈中多问几个能不能这样想,或者那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让学生不仅仅只把题目做完,而且去考虑这个题之外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全方位立体性思维。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高效课堂。

六、高效课堂应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我在数学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教师布置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依赖性很强。一遇到难题,不专心思考,总想问别人。结果时间一长,养成不能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质量自然上不去。这种学生平常学习可能给老师的感觉还可以,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很多题不能独立完成。因为平时不善于独立做一些生题,数学思维在平时没有得到训练,思维品质没有提高。一个学生不善于独立处理生题,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就没有足够的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就没有很好的思维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注意这方面问题设置,多表扬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想办法让学生摆脱依赖性。比如一些章节,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不讲,然后布置练习题,遇到不会的让他们自己多思考,然后讨论,讨论以后再让他们做。这个过程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会更自信,从而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生题。如果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独立自主学习机会,再加上一些场景,会不断刺激学生思维神经,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应是教会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创新的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打造高效课堂计划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将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未来人才的质量,作为数学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那么应该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呢?怎样打造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学生学得轻松,掌握的牢固,思维活跃,将来会更有所作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高效数学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不断渗透数学思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一个手势,一句话,一句恰如其分的表扬,甚至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一个奇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的,是可以开发的,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是必要的,但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要不断传递渗透数学思想,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数学思想的微妙,不断开发思维潜能。这中间老师是支持者,是引导者,是伙伴,是数学思维火花的点燃者。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数学场景,尤其是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数学思想怎样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比如制作一个无盖铁皮桶,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首先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铁桶的侧面展开为长方形,长为上圆的周长,宽为铁桶的高,这样再加上桶底的面积,一个桶就大功告成。数学思维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了起来,从而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所以教师在讲数学课时,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不断挖掘和开发各种资源,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一剂强心针。

二、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缺少先进的教学设施,但近一年来,我校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配置后,突然间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了,大量的有关图片插入、动画、声音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使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而且有些数学知识更加容易掌握了。课堂既能展示大量的数学信息,又能进行大量课堂反馈练习,还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比如在讲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时,设计动画直观地展示两个图形通过旋转而得,同时找出对应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再比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设计动画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叠一起,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找出全等的条件,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直观的印象;又比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动画设计使直线与圆相离、相交、相切,并且归纳总结它们的条件,效果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新课程的设置使数学课堂自主探究活动增加,很多数学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自然完成,多媒体为高效课堂提供了平台,学习、探索、归纳、总结、结果展示一气呵成,再加上图文并茂的效果,使学生多方位、立体型感知,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自制教具可弥补高效课堂的不足。

众所周知,数学课的很多内容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不易理解,尤其表现在数学立体空间概念这一方面。教师自制一些教具,更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些内容。比如学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时,教师自制的教具,能给学生形象地展示这些图形的特点,即正方体有六个面,并且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而长方体也有六个面,各个面的特征就不相同了,也就是说,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别也能用自制教具来演示,一个木制长方形,如果四个顶点能活动,可变成什么图形,同学们很快能回答上来,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很显然他们的移动在一个平面,而正方体或长方体他们的各个顶点移动的话,就不会在一个平面,这样一个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自制教具经济实用又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动脑去开发的话,定能解决一些疑惑,可见自制教具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的情绪会时刻影响高效的数学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情绪控制适当,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来,眼睛、微笑,一个手势有时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帮他们树立信心。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一次偶然的失误回答,如遭到大声呵斥,可能会给刚刚起步的人生,画上句号。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整个课堂学生能看到,能被无形地感染。学生的回答、积极思索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并且思维更加积极,学习成为一个自发主动的过程,从而引导大部分学生也积极参与进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一部分。

数学课堂要注意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说白了就是一题能不能多解,考虑问题能不能多项化。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部分,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在反馈中多问几个能不能这样想,或者那样做,有没有更好的解法等等,让学生不仅仅只把题目做完,而且去考虑这个题之外更多的东西,培养学生全方位立体性思维。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课堂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高效课堂。

六、高效课堂应注重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我在数学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教师布置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没有自主去看书学习的习惯,依赖性很强。一遇到难题,不专心思考,总想问别人。结果时间一长,养成不能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质量自然上不去。这种学生平常学习可能给老师的感觉还可以,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很多题不能独立完成。因为平时不善于独立做一些生题,数学思维在平时没有得到训练,思维品质没有提高。一个学生不善于独立处理生题,就意味着他的大脑就没有足够的训练,没有足够的训练,就没有很好的思维效果。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注意这方面问题设置,多表扬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想办法让学生摆脱依赖性。比如一些章节,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不讲,然后布置练习题,遇到不会的让他们自己多思考,然后讨论,讨论以后再让他们做。这个过程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会更自信,从而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生题。如果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独立自主学习机会,再加上一些场景,会不断刺激学生思维神经,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应是教会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创新的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七、教师应了解一些学生的认知规律。

上好一节数学课不容易,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竭尽全力,而且要坚持不懈,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我们是教会学生去学会学习,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有时不能一下子进行沟通,这是正常的。我们要沉住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时间,我们的方法和做法应该是合理的,不要动不动说学生真笨,这么容易就不会做等之类的话,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一句话,不要把我们的思维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而时刻为学生着想,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改进的事业。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社会有用之才。让我们的课堂视野更开阔,方法更灵活,学生更活跃,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展翅高飞,去翱翔在无限的数学太空,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真正为人类生存造福。

打造高效课堂发言稿

经过学习,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但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王。

日期:李小学磊

20xx年4月。

智慧交融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智慧交融高效课堂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教学优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平台,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的消化和深化。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智慧交融高效课堂的优点和心得。

首先,智慧交融高效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选择。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获取往往依赖于教师讲解和课本内容。而在智慧交融高效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堂练习、学习笔记等。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其次,智慧交融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而在智慧交融高效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的设置,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并与同学展开合作学习。教师则更多地扮演着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智慧交融高效课堂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智慧交融高效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抽象的知识点和概念。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后作业和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习质量也得以保证。

然而,智慧交融高效课堂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因为智慧交融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平台,制作和展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

除此之外,智慧交融高效课堂还面临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较为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智慧交融高效课堂要求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学生需要积极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智慧交融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合现代技术和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选择,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的优点。然而,智慧交融高效课堂也面临着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挑战。因此,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意识,为智慧交融高效课堂的实施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相信,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中,智慧交融高效课堂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