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实用19篇)

时间:2024-04-23 15:03:06 作者:念青松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教师,我们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年级教案的编写可以参考以下这些范文,希望它们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和教学方法。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第4题和第7题的课件数字卡片一套。

课前准备。

课时。

教学过程一、听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21:3)。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2、找朋友(p22:5)。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p22: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p22: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4+9=13。

13-9=413-4=9。

一、全课总结。

(略)。

二、完成课外作业。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通过多中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进一不熟悉图形规律和数字规律。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图形规律和数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规律。

课前准备学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在家里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发现了那些事物新的规律,快来说说看。

指名生说说。

二、今天我们要完成练习十六各题,大家有信心吗?

(1)圈出合适的图形。

引导学生看懂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书上的横线上填好。

校对。

2、涂色。

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各自按规律涂色。

检查。

3摆出下一组图形。

学生拿处学具照着样子摆一摆。

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4、找规律填数。

逐行出示说说每行有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填写。

检查。

三、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校对。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的复习教案

1.理解并掌握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连减应用题.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三题第四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文档为doc格式。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练习十八16题的放大图。总复习12题的放大图。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我们以前学过了统计知识,你们还记得吗?统计过那些东西?今天我们来复习统计知识。

二、出示12题。

指导看图。

同学们星期天做了哪些事?

各有多少人呢?

那些活动最受欢迎?

那些活动人数最少?

喜欢看电视的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讨论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三、思考题。101页。

小猪出了个题目考考我们,看我们能不能算出来。

指导看图。

书上的小正方形的数目是怎么排列的?

1个、4个、9个,再后面应该几个呢?

学生各自填写交流讲评。

四指导完成练习十八16题。出示16题。引导看图:

1、读题,说说意思。

2、看懂右边的表格。

3、表格中列出了哪几种水果?

4、各自调查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各爱吃那种水果?

5、把表格填好。

6、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7、说说爱吃那种水果的人最多。

8、?爱吃那种水果的人最少?

9、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课前准备口算卡。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

23+775+98+23。

56+950+548+5。

79+542+505+44。

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

9+276+276+30。

9+3014+654+5。

36+546+333+7。

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二、自主练习新课标第一网。

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8题。

要求:1、先口算,在填空。

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

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2、游戏--小小邮递员。

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10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要求:1、小组里口说结果。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练习十一的第11题,

要求: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联系十一的第12题。

注意:先计算在比较大小。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1题和第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并指导看图.

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听?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再看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继续看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继续看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教科书第93页9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装饰的东西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很有规律围成圈跳舞等等。另外,还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的排列(至少重复出现了三次)就是有规律的排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懂得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并能积极的去发现、探索、创造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文档为doc格式。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的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0”,能正确读、写“0”。

2、联系实际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0”。

3、掌握0的排数,能正确完成看图写数、读数和排数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0”的读、写及排数、写数。

教学难点:

理解“0”的含义、“0”的写数和排数。

教学准备:

课件、红花、数字卡片、头饰和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唱一唱。

出示课件,播放儿歌《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吃饭。

0像鸡蛋做蛋糕。

2、认一认。

出示数字,分别点学生认读数字1~9,边读边写出数字。

3、说一说。

(1)只小兔。

(2)()只小熊。

(3)()只小鸟。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0。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小鸟一只只地飞走了,天上还剩下几只鸟呢?”

学生分别回答“5、4、3、2、1”。

当鸟全部飞走时,教师问“还剩下几只鸟呢?”

引导学生回答“天上没有鸟了”。

一只鸟都没有了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出示数字“0”。

2、导读“0”。

引导学生分小组读“0”,边读边用手跟着老师书空写“0”。

3、理解“0”。

(1)四只小鸟飞走了,(没有小鸟了)树上还有“0”只小鸟;。

(2)小白兔把胡萝卜吃完了,(没有胡萝卜了)还有“0”个胡萝卜;。

(3)四个气球飞走了,(没有气球了)还有“0”个气球。

什么都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

4、演示“0”。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扮演蝴蝶,另两个小组读数、写数。

5、写写“0”。

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0”,分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好。

6、说说“0”。

(1)引导学生观察:“0像鸡蛋做蛋糕”。

(2)学生想一想:你还知道有哪些像0的物体呢?

7、排排“0”。

012345678910。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数一数,写一写。

2、读出尺子中的各数。

3、填数。

13579。

四、联系实际,拓展教学。

1、生活中的“0”无时不在,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分别读出数字。

2、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0”的物体呢?

五、练习。

1、书写“0”。

2、找一找与“0”有关的事物。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文案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疑。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

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

一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

二认识等式。

1、演示课件写出式子。

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0。

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30100。

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100。

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100。

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100。

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x+x=150。

2、分类。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展示同学们不同的分类,并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为了解决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3、理解概念。

师:为什么这么分?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左右两边相等。

揭示: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知道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具准备 主题图,磁板,小棒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8+9  2+10 7+6  16+20。

50+15 8+7 40+11 9+6。

二.探究新知 。

1.出示主题图。

先让学生看一看主题图上画的是什么?都有几种图书?每本多少钱?

(汪汪乐园、海底世界、淘气历险记和咪咪学校)。

2.看图并提出问题。

“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要想求一共多少本?怎样列式?

3.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指导竖式的写法。

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个位上8+4满十进一。(可用小棒演示帮助学习理解)。

十位上2个十加进位的1个就是3个十。三、巩固练习。

1. 48页试一试。

2. 练一练的1、2、4题。

四、作业 :

49页3题。

思维训练 。

1.学校要买32台电脑,先买了15台,又买了9台,两次了多少台?

3. 49页5题。

教师可画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同学解决问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28+4=。

全班交流。

同学们说一说,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写在本子上。

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学生说。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在我们平常人眼里都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借鉴!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复习:

1、把下列图形或图案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教师出示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风车)

3、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钉、小棒、纸)你知道风车的风叶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正方形)

1、你们说的很对,做风车的风叶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已经和我们见过面,是个老朋友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约会这些老朋友,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2、请大家拿起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像老师这样指一指上边。谁知道和上边相对的`变在哪里?对了,我们边指边说下边。我们可以说上边下边叫对边。

(用尺量、用绳量、对折)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下。这样上下对折,发现了什么?(上下对边一样长、上下对边相等、上下对边完全重合)

4、请你观察长方形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吗?(有,左右对边)凭你的观察,左右对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现在我们有没有方法证明左右对边相等?一起来像这样左右对折,发现了什么?(左右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相等、左右对边完全重合)

5、 通刚才两次对折,我们可以概括地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对折。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请你上来做老师的合作伙伴。看看这个角和这个角叫对角,我们这样折这叫沿对角线对折。看,还有另外一对对角,再沿对角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折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一个图形可以变成很多个同样的其他图形。

8、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谁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条短边和一条长边重合)右边多出来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轻轻地剪掉长方形。看,神奇的长方形纸里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刚才的经验,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又变成了什么?

(四个小的三角形)

很好。请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细听,小手放好看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刚才我们用一张神奇的长方形指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剪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一个中心点,减的时候不能剪刀中心点,剪出三角形边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个角往里捏,留下一个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风车)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的风车,如果有困难同桌帮忙做一下。

快让你的风车转动起来吧!观察风车转动时是什么图形?(圆形)

9、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做风车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原来啊,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想知道图形中跟多的秘密吗?我们一起快乐的摆一摆吧!收好风车,下课时装饰教室。

10、你想玩拼图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请拿出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用相同大小的4个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小组合作,用4个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用9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这些图形?

(展示学生拼组作品)同学们的想法真多,你们真棒!

1、接下来我们来变个魔术吧!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8页,看做一做。

你会用一个圆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请小小魔术师们动动脑筋,按照书上的步骤剪一剪。指生边说边做,说明每一步图形的变化。

(把圆形对折,变成两个半圆形,再对折,变成四个扇形,在扇形两边的端点描出点,连成线,减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2、哎呀,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可是我对自己设计的图案不太满意。

你们愿意帮助设计一些漂亮的团吗?

拼图比赛

(出示29页第1题)学生动手拼图形。互相交流欣赏,展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同学们学的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展示七巧板拼图)

用正方形纸设计地砖铺成图案,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又多又漂亮!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学生互相说说。)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可以帮助农民伯伯除掉农田里许多的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了两只可爱的青蛙。(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观察“青蛙吃害虫”情境图,看图编故事。

师:谁能看图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指名讲故事)

2、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能解决自已提出的问题吗?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讨论:你是怎么样算的?

讨论:你是怎么样想的?

谁能用计数器拨一拨自已的计算过程?

4、拨计数器,学生根据拨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5、游戏:看谁看得最快。

6、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练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区别6、7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策略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圆片若干等,日字格。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播放《虹猫蓝兔七侠传》的片头曲《人生不过一百年》,创设教学情境。

2、出现七侠当中的五侠(虹猫、蓝兔、莎莉、大奔、跳跳),但是顺序是杂乱。

师:老师按七侠的排名给他们编了号,但他们站错了位置,请同学们帮他们按顺序排序(可正排,也可反排),复习1――5。

3、又来了一侠(逗逗),它应该编几号呢?又来了一位(达达),它又应该编几号呢?应该另外的两侠也来了,他们的编号应该是什么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6、7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虹猫)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a、教室里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b、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c、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学生示范数)。

(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d、你又是怎样数椅子数目的?(学生示范数)。

(先数已经放好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有7把。)。

师:当你们看到画面上老师和同学打扫卫生的情景时,你有什么感受?

生1: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爱护它。

生2:我们要爱劳动,讲卫生。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思想教育)。

2、(蓝兔)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摆一摆:小组合作,用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不同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说一说用了多少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进一步加强认识。

3、教学数序。

(莎莉)a.出示计数器:让学生上台拨5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也就是5添上1是几?6颗珠再添上几颗珠是7颗珠?(1颗)也就是6添上几是7?(课个相应出示)。

提问: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6去掉1是几?

(大奔)b.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以后6和7就是你们的数字朋友了。不幸的是6和7在外面玩耍时忘了回家的路,你们能帮助它们,把它们送回家吗?课件出示直尺:

师:现在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

生1:6在5的后面。

生2:7在6的后面。

生3:6在7的前面在5的后面。

生4:我记住了6的邻居有5和7.

师:我替6和7谢谢你们,有了你们的帮助,以后它们就不会迷路了。

4、(跳跳)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学生跟着摆圆片,直观看出5和6、6和7之间的大小关系。

指名回答。

5、(逗逗)明确6、7的序数意义。

(1)出示课本金鱼图,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6、(达达)教学6、7的书写。

(1)学生观察6、7,教师范写(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三度四适法、写字歌)。

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6”:(中点靠右起笔,缓缓向下,差不多到中线收笔)。

“7”:(不要顶格,快到边线转,在靠左的地方收笔)。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3)让学生上台示范写,评论比较谁写得好。

七剑已经聚齐,还有最后一个困难,克服了这个,就可以七剑合壁了。(课件出示:完成p48页2、3题)(学生书上做,找一生投影展示)。

到此所以的困难解决完成,七剑顺利合壁,麒麟也出现了,他们终于战胜了黑心虎。

三、巩固练习。

为了感谢同学们,七剑给每个小组送来了一份礼物,就是老师手中拿的《虹猫蓝兔七侠传》的小画册。但是七侠说大家都是数学小博士,需要回答对一个问题才可以获得礼物。哪组先来?请选择相应序号。

投影出示:7个礼盒,请同学们选择对应的数字,出示对应的习题,组内同学可以帮助解答,答对的小组获得画册。

四.总结提高。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6和7,谁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6和7。

五、拓展延伸。

今天每一位同学都表现的非常出色,最后老师再给同学们留一个小任务:(投影出示)请每一位小朋友回家后收集数量是6、7的事物各3种,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剪贴,也可以用实物表示,明天再跟同学进行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简单分类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