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白高中(精选12篇)

时间:2023-11-03 09:18:05 作者:笔砚 我眼中的李白高中(精选12篇)

好的作文不仅能展现作者的才华,还能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情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读了《品中国文人1》,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白了。

李白,他给我的印象就一个字,野。作者说他的野,更多在干大事、漫游和寻仙中体现,虽然他不高大威猛,但是却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印象,还说他的生命冲动是人生的极限运动,从此可见李白的野心之大。

李白,这个名字的来历很有意思。据说李白的母亲在生他的前天晚上睡觉做梦时,梦到了太白金星,所以就给他起名为李白。李白是剑客,身边总有宝刀相伴,所以叫“剑仙”,有因为他所创作的诗太优美了,仿佛仙人下凡,所以又称其为“诗仙”。李白还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此生最爱游山玩水、寻仙。很显然把他的诗歌艺术抛在脑后。“诗圣”杜甫把李白当作自己的偶像,一生中曾给李白写过近一百首诗篇,可是李白给杜甫写过的诗屈指可数,好像根本不把杜甫放在眼里。李白四十岁时,在洞庭湖偶遇王昌龄,王昌龄当时可谓诗名满天下,但他们却像亲兄弟一样互相称赞对方的诗,并背对方曾写过的好句子,王昌龄高看李白,让李白兴奋不已。看着王昌龄,李白想到了四十出头的自己,在官场没有太大的威望,仕途无从说起,整天穿着道士的服装,腰佩宝剑,虽然他在官场上没有很大的地位,但是李白的性格豪爽奔放,崇尚自由,官员们很向往李白的生活,官员们很喜欢与他交往。

记得小学一年级时就开始学李白的诗篇,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小时候只会背诗,长大后渐渐明白诗意和情感。李白一生去过庐山多次,可见庐山的景色之美及李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我像李白一样,爱游山玩水,我也曾去过庐山,当看到庐山景色时,我仿佛就是李白,特别能感受到李白当时的心情。我也把李白作为我的偶像,如果将来有时光机,我第一个去的就是李白生活的那个时代,向他问好,并和他一同游山玩水,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告诉你吧,他就是李白。

也许有人说,如今大红大紫的艺人才是人气指数最高的!你为何会喜欢过去的名人呢。

真是没品味。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在我心中,是个积极用心的好榜样。他从小就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努力进取,始终坚信: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他终于创作出了不朽的诗篇,千古传诵。

李白在我心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压不倒,风吹不掉,他的积极乐观的`精神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我崇拜李白,崇拜他的每一首诗,崇拜他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豪迈奔放;崇拜他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悠远意境;崇拜他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

我想这就是我崇拜他的理由吧!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浪漫主义诗人,“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交友。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是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在早年间已有诗赋多首,并开始接受道家思想,喜爱剑术。在李白十八岁的时候隐居在戴天大匡山读书,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名句。

李白在中年时期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他带着一身才气,闯荡江湖,他敢说敢做,也曾引得贺知章“金龟换酒”,以示欣赏;后来被皇帝召回京城。但因太过放荡不羁,致“贵妃研墨,力士脱鞋”,又引起了众多臣子的不满。最终被奸臣们算计,贬了下去。

李白是个诗仙,也是个酒仙。每次喝完酒,他写出来的诗词充满了雄心壮志的磅礴之势和广纳百川的大气胸怀。曾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倾泻出遑遑人生的莫大畅快、豪情万里的高昂心态。

李白在晚年时安史之乱爆发,与妻子南奔避难,后来在永王军营中组诗《永王东巡歌》,得到了永王的大力赞赏,成为了永王的幕僚,随永王东巡,后来永王被征剿,兵败被杀,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发配夜郎国。向高适求救未果,后幸亏皇帝次年大赦天下,这才从牢狱中出来。归乡途中,狂喜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晚年在宣称写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充满孤独。临死前写下《临终歌》一首后,与世长辞。

我痴迷于李白的诗歌,醉心于李白的洒脱,年仅十三岁的我对李白的了解还很浅薄,我愿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他的诗词,领悟他的真情,感悟他的人生,指引我的诗词梦!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文人,如同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其中我最喜欢、最敬佩的人是大诗人李白。

李白,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爱好喝酒,每当酒已醉时,总能诗兴大发,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名诗。

李白小时候十分顽皮,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天,他在河边碰见了一个老奶奶,她正在磨一根铁杵,李白十分纳闷,连忙问:“老奶奶,这根铁杵是永远不会磨成针的,你不要再浪费时间了。”老奶奶笑了笑:“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受益匪浅,以后勤奋好学,再也不偷懒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李白已长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他变得重情重义。一次,他遇到了自己的知己——汪伦,两人相处十分融洽。一天,李白有急事要走,便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后,这首送别诗也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李白的《静夜思》已成为了全中国熟知度最高的古诗,李白,你真是太厉害了,你是我最敬佩的人!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常身着一袭白袍,醉捧半壶美酒,像酒中仙一样飘然而来。他就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谪仙人”之美誉。

我赞他,不是他的文采,而是他的放荡不羁。他手中酒壶是标配。举杯,淡泊名利,举杯,自由不羁。“力士脱鞋,贵妃研墨”,我欣赏他的狂傲。

又想起了他飘然若仙的壮志豪情。“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他笑看天地,似乎一切都在掌中。“把酒邀明月”,他吟唱着无人问询的孤独。醉饮美酒,豪挥笔墨,他的一举一动,满腔热血写尽于诗。张张纸道不尽李白的万丈豪情,支支笔话不完李白的一声壮志。称谪仙瑶宫难留,去凡间红楼斗酒,落墨诗卷又几斗。他是独一无二的“酒中仙”。

李白的一生与盛唐相依,没了盛唐,李白也就没有了一身狂傲。正因为盛唐包容万象,才成就了一个狂傲、飘逸、洒脱、风流于一体的李太白。也正因这个最有仙气、才情的诗人李白,盛唐才那么令人神往,才成了中国的象征。“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盛唐的最佳招牌。

他存世诗文千余篇,诗歌风格飘逸豪放。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我最喜欢的。这首诗的格调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

他的'才华、勇气、豪迈,他的诗歌,似光一般刺破千年的黑暗,让人回想那个繁荣的盛唐时代。那里有一个仙人一般的存在——“谪仙人”李白!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微风轻轻吹起你含酒精的发梢,注满你澎湃的酒杯。于是,你弹着酒杯,邀明月,在花丛中吟一首诗。你醉了,风醉了,月醉了。

你的杯子是空的。要不要风再给你倒一个?你对生活失去信心了吗?

我敬佩你,用奔放的激情表达你心中拯救世界和人民的政治理想,表达你无法实现的悲愤。

我听到了你心中悲愤的呼喊:“很难走,很难走,很多不同的路,现在安全了!”发泄你的痛苦“但是既然水还在流,尽管我们用剑砍它,举起一杯来消除更多的悲伤和担忧,既然这个世界无法满足我们的渴望,我明天就松开我的头发,去乘一艘渔船”。

夜渐渐变得深沉,深沉的夜掩盖了你内心的.空虚。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那个白天暴力曝光,抨击上层统治阶级的罪行,傲慢、铺张、放荡,鄙视人才的人了。现在你只是一个人,一个孤独的人。恐怕只有酒才知道我内心的感受吧!

你向往自由,追求理想。你一生漫游了无数名山大川,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从蜀道到长安,从长安到庐山,所有的路都像你坎坷的一生。一路匆匆走过,你在大厅的镜子里掉了几根白毛。

你视富贵如尘,视名利如失。只要有酒,今晚就醉!

诗是你生命的寄托,是你灵魂的归宿,酒是你绚烂的屏帐。唱吧!喝醉!笑!在长安的月光下独自起舞!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你,酒入豪畅,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这初春的夜里,我举头、遥望着星光点点的夜空,在勿勿流失的时光里,我怀念着你,让这星光带给我所有感动的你,盛唐的骄傲——李白。

繁荣强大的大唐,你用你的一生走过,在漂泊中走过,你永远我行我素,饮你的酒、洒你的泪、唱你的歌、做你的诗,你用你那优美的诗歌、用你那横空出世的才华,为盛唐增添了光彩,为后人留下了亘古的感动。

你心里永远有大志,有远大的报负,你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满怀壮志的走入官场,你像许多读书人一样,盼望能通过仕途大展才华、挥洒人生、效忠祖国,可是,官场的沉浮、仕途的不顺,让你洒下多少泪水,付出多少心血!但是,我还是为你而感动,我感动你那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你是放荡不羁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那时,你不再留恋那沉浮的官场,你独登高楼,你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我感动你那如天山雪莲般的'高洁的情操,感动你那不事权贵般的傲岸。那时,你手执金樽,饮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时,你试想“划却君山好”,你也想“醉杀洞庭秋”,但万物都离你而去只有敬亭山还依然与你相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但,你不放弃,故,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还是为你而感动,感动你的达观,感动你的孤芳自赏。你是一位诗人,却也是一位卫士,你用笑书写自己的伤春悲秋,你用文字捍卫自己的人生尊严,你是仙风傲骨的诗仙;你是醉卧长安的醉汉;你是挺立水中的青莲。在你眼中,官位名利比不上自由对你的吸引,黯然地离开,却让你有了高洁的自我,你宁可相忘于江湖,忘情于山水,也不与那些官僚合污。我为你而感动,感动你的坚守自我,感动你的远离官场,感动于你那心灵的净土。我终于明白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正内涵。

初春的夜里,请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为捎去我对你的感动,我对你的祝福,清风明月作证,山川大地作证。

今夜——20xx年初春的夜里,明月普照,星光闪烁,我在这里怀念你,醉卧长安的你——诗仙李白;我在这里怀念你,挺立水中的雪莲——青莲居士!

我眼中的李白的作文

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个乐观,天真,有远大抱负的人。我们根据李白从小到大的人生来一步步分析它的特点。

李白的家庭富裕,有很好的教育,这位他成为诗仙莫定了基础。当时的社会没有作家协会,因此,唐代的每个知识分子都相当朝廷里面的宰相。李白也不例外。因此,她怀揣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做官主要是考科举。而李白并不想走这条路,于是,李白给自己定下目标: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从此,可以看出,李白对政治的天真。

我们立刻进入李白59岁那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在途中,李白得到了赦免。李白回去过天门山的时候,写了一首望天门山,其中,有这么一句写到:轻舟已过万重山。说自己已经把所有的`困难扔到了身后,已经无所顾及了。看出李白很乐观。

我眼中的李白

风生水起,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打入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痛苦的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痛!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痛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内心失落,无比痛苦,你难道不恨吗?我恨小人当道,女子弄权,我痛韶华易去,人生难遇,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痛苦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冤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真是人生的痛苦有时候无法由痛苦的人生自行解救啊!

下雨了,在痛苦的哀伤中,我低了头,想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点评:本文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李白的一句诗“恰似飞燕倚新妆”为切入点,与李白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的对话,巧妙不失自然,虚幻而又可信。一句“恰似飞燕倚新妆”,由于李隆基与爱妃的亲近和与李白的疏远,而听信爱妃,误解李白,从而形象地告诉我们,李白的悲剧就是由感情的亲疏造成的,更可贵的是,作者由李白而屈原,由屈原而比干,敏锐看出并深刻指出这种悲剧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历史悲剧、社会悲剧。

作者以点带面,由点到面,拓宽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并且发人深省,催人猛醒。

本文不仅句句入理,而且字字关情,作者深沉的感叹和惋惜充盈字里行间。题目“李白的泪水”委婉含蓄,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几分悬念,几多无奈,几丝叹惋,而且本身就蕴含着作者自己的一把辛酸泪。文章末句“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从结构上说,这一句巧妙点题,使文章有开有合,有放有收。从内容上说,虽则十几个字,却沉甸甸的,一个“低”字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深广的忧郁,而“哪一滴”又形象地告诉我们,流下辛酸泪的何止李白一人!

我眼中的李白

我眼中的李白,是矛盾的集合体,他是将儒仙侠三者合以为气的第一人,他有那种天上地下独来独往的气概,又有用世济时,汲汲于功名的壮志。这种矛盾并没有困惑他的心志,而是勾勒出李白的棱角分明,狂放豪迈的真性情。

我眼中的李白,特例独行,淡泊名利。曾几何时,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昂首挺胸走进皇宫,在他的眼里没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有的只是一展才华,报效国家的豪情。然而事与愿违,不可一世的李白怎能卑屈地作个“御用文人”?“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只有李白这般狂放的人吐得出这样的诗句,也只有他,能举起诗歌的火炬。他骄傲,因此不会向任何人卑躬屈膝,因而在他的笔下,无数的“若垂天之云”的诗篇留于后世也,千古不朽。

我眼中的李白,对酒当歌,享受人生。他的狂放,他的才气,终遭人妒;但即使仕途受挫,即使孤独寂寞,即使怀才不遇,他也仍可以高唱“天生我才毕有用”,仍可以“举杯邀明月”,也仍可以“一醉累月轻王侯”。酒的清冽张显了李白的狂放,李白的豪迈给酒添了几分魅力。失意时借酒消愁,得意的时候饮酒助兴,酒陪伴李白走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无论何时何地,李白都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固然有愁苦,他固然有寂寞,可他从没放弃过,他知道人生短暂,转眼就“青丝如雪”。一去不复返,面对无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矛盾,他懂得享受人生,懂得抓住生命中每一个瞬间。

我眼中的李白,追求理想,向往自由。他眼中的长江,不仅仅是滔滔江水,而且有“白波九道流雪山”的气势;他眼中的天姥山,可以“势拔五岳掩赤城”;他眼中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的内心世界,他追求没有阻隔的大地,他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山水,将豪气赋予景物,一吞一吐道出他崇高的理想,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真实,真挚。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背着《望庐山瀑布》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我发现我站在一座大山下,上面的瀑布飞流而下,好一幅“高山瀑布图”啊!隐隐约约我看见一个穿着白色古装的老人向我走来,看见瀑布沉思了一阵随即念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听了这c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我走上前去,李白看见了我便捋捋胡子笑着说:“小朋友公所自,寻予何为。”我随即回答说:“余自数千年后之将来,故来谢尔学。”李白笑了笑,摸着我的头说:“余谓子颇有学不吾辈论文?”于是我俩便在瀑布边的一个小凉亭中坐下,并开始谈论未来的世界的美好和对现在社会的看法。

我俩大值看法相同,我俩聊的乐不可支,他对我生活的年代羡慕,问题一大堆:“将来之人皆安在?”“怎样生活之?”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便耐心解答:“其居室高,设于宫尚美,其每日寺,每以多钱。”看着他羡慕的眼神巴不得让我带着他到我们这个时代去游一圈,他说:“尔之年太美好矣,正欲得尔之世居。”我说:“其后会之,吾当带汝去之。”李白紧握我的手,凝望着我,看着他的脸,从中我看到了岁月在他身上刻下的痕迹。

这时李白拿出来一个卷轴,对我说:“余此诗即当礼与子留个纪。”我的手还没碰到卷轴,这一切东西都不见了,只有我的书盖在我的脸上,拿起来再看,插图上李白好像在等待,在盼望。好像等着我的再一次到来。

那天我遇见了李白,我的梦十分完美!

我眼中的李白作文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历史的更迭,逝者如斯,然而不变的不仅是明月,还有诗的作者—李白。他俨然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作者,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

说到李白,怎么能离开酒呢?“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字里行间荡漾着酒的醇香,充斥着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尽情抛洒,可谓出水芙蓉,天然雕饰。李白诗歌中在写酒时都在写壮志难酬后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恼,但你却找不到对应的字眼。你看到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一种豁达与爽朗;你听到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奔放;你品到的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一杯佳酿,沁人心脾。一壶美酒诗百篇,李白借酒抛却尘世的一切琐碎与得失,忘情于山水,寄心于明月,寓意于诗。酒和诗、月和山水,奔放与豪迈、失意与孤傲构成了整个李白。

我写的不是美酒,描绘的更不是堕落。我是在写李白壮志难酬后的豁达与豪迈,总是对自己充满着信心,总会得到重用的一种心境。我希望的是无论何时失落或落寞,都要怀揣着梦想。有梦想总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