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送温暖活动新闻稿(模板13篇)

时间:2023-12-12 20:50:28 作者:笔尘

新闻报道是一种传媒工具,通过透过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信息,让人们了解到社会中的各种事件和现象。新闻报道是传递最新消息和事件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和重要事件。要写好一篇新闻报道,我们首先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目的和受众群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闻报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重阳节活动新闻稿

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承载了人们思家念亲、敬老爱老的美好愿望。此次活动展现了我校学生对老人的关爱,丰富了老人的生活,促使同学们在生活中践行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同时对传统节日风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也有重要意义。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9月27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实践部在师大家属院主干道开展“情暖朝阳,爱在重阳”敬老爱老活动。

早上八点,同学们就来到了师大家属院,为老人们送上纸风铃、千纸鹤、纸花篮等手工艺品,表达了对老人们的敬爱之情。随后,同学们纷纷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歌曲、舞蹈、小提琴演奏、武术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使前来观看的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真情。在欢乐的氛围中,一位退休老教师主动为大家唱起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儿行千里》。同学们亲切地与老人们唠起了家常,不时地询问他们的生活健康状况,并提醒他们在秋季注意防寒保暖,不少退休的老教师也和同学们分享了年轻时的趣事和学习经验,鼓励同学们为梦想努力奋斗。活动在融洽的氛围中结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向这些老人们呈上了自己最诚挚的慰问与祝福。此次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年轻一代的温暖,还让同学们学会了感恩,增强了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阳节活动新闻稿

x月x日上午,由我校志愿服务部主办,历史文化学院志愿服务部承办的“浓浓感恩情,深深敬老意”九九重阳节敬老活动在我校家属院展开。

活动前志愿者积极布置活动场地,热心地为每一位路过的老人发送老年人健康知识小卡片,并且耐心为他们解读。其中,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吹奏笛子与志愿者共同完成歌曲《荷塘夜色》,赢得了阵阵好评。同时,她对同学们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随后,95岁高龄的吕老先生现场题字,对志愿者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活动现场,志愿者认真耐心地和老人们交谈,给老人们唱歌,通过表演各种才艺表达出对老人的敬爱和感恩之情,敬老活动在融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此次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拉近了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重阳节活动新闻稿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天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律明确设立的老人节。在xx年xx月xx日下午,伴随着寒冷的秋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少先队大队组织四五六年级20名少先队员代表来到了位于香山脚下的爱慕家敬老院,开展童心敬老情暖重阳节慰问活动。

20名队员各司其职,有的进行节目表演,有的负责主持、有的负责组织,有的负责音乐话筒,有的负责照相摄像,还有的负责撰写新闻稿,一系列有序地活动安排让慰问活动顺利开展。此次慰问活动,队员们为老人们精心准备了精彩纷呈的节目,有长笛独奏和合奏表演、有蒙古族歌曲《梦中的额吉》、有傣族舞蹈、有京剧表演,还有两个穿着红军小战士服装的队员全程主持。队员们牵着爷爷奶奶的手一起观看演出、一起聊天、一起欢笑、一起度过了美好的重阳节时光。

这次特别的慰问活动,队员们用甜美的歌声与优美的舞姿为爷爷奶奶送去了重阳节的美好祝福,同时也送去对他们的爱与温暖,我们相信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优良传统也一定在队员们的心底生根开花。此次特别的慰问活动,从前期准备到活动组织,全程由队干部、队员完成,可以看到一个个小干部越来越能干,成长的也越来越迅速!

重阳节活动新闻稿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良好氛围,9月27日上午,环境学院在河师大家属院开展了“九九重阳节,温暖老人心”重阳节敬老活动,我院各年级二十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中,我院志愿者专程前去老人家里拜访,此次拜访的老人之一是原师大附属医院的89岁退休医生梁声翕老人。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为梁奶奶献上了体现环保特色、由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随后,志愿者们与梁奶奶谈心,仔细聆听她口中的师大历史和她的工作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于学校的认识和热爱,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梁奶奶心存感激地说道:“感谢你们每年都来看我,虽然我一个人住,但从你们那里我得到了许多温暖,我一点也不孤独”。同学们临走之际向奶奶承诺,以后会经常来看望她,活动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让老人真切感受到来自志愿者们的温暖关怀,还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同学们真正懂得并积极弘扬中华文化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美德,为推动和谐文明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冬至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近日来,为切实有效做好降温、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县民政局牢固树立“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前部署,多措并举,确保民政服务对象安全、温暖过冬。

一是高度重视,提早安排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工作部署,县民政局迅速安排,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县民政系统要把降温、降雨、大风霜(冰)冻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当做当前重要任务来抓,及时拨付各类救助资金,严格落实相关关爱帮扶政策,全力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确保民政服务对象温暖过冬。

二是积极应对,开展送温暖行动。寒潮来临前,县民政局已向全县特困人员发放棉衣2125件,折款48.87万元,并由局班子成员带队组成5个工作组深入各镇(街)督导困难群众防寒保暖工作。全县镇(街)、村(社区)两级共派出375个工作组对困难群众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其中慰问低保对象1120人、特困人员1192人、低收入对象203人,发放慰问金3.36万元,发放棉被、大衣、棉鞋、油米等物资折款共约39.24万元。县救助管理站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加强对城乡主干道、车站、街面、桥梁涵洞、农贸市场的巡视与排查,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共救助19人,发放棉被16床,军大衣13件,衣服15套以及食品、饮用水等物资一批。

三是全面检查,做好福利机构防寒保暖工作。在寒潮期间切实做好供养机构入住人员的关爱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福利服务机构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机构内用火、用电、用气、供暖等方面安全,同时加强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和棉衣、棉被等御寒物资以及必要取暖设备的`储备。

冬至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12月28日,吉安市工信局驻青原区新圩镇栗溪村第一书记颜廷富带领局帮扶工作队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

在栗溪村,帮扶工作队员细心帮助孤寡老人试穿棉衣,耐心叮嘱老人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有困难及时向帮扶队反映。一床床温暖的被子,一件件厚实的棉大衣,一句句关心的话语,帮扶队员们用一个个温馨真情的举动换来了老人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此次活动主要面向栗溪村脱贫户、低保户和孤寡老人,共计送出8床棉被和12件棉大衣,通过活动不仅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也让农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切实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感。

冬日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12月17日上午10时许,八一广场青年文明号秉承初心践行使命,进一步弘扬南昌地铁“铁军”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传统习俗,走进西湖区康王庙社区,开展“包饺子、送温暖”慰问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热情十足,在社区居民的指导下,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一个个“婀娜多姿”的饺子出来了,有“金元宝”状的,有“混沌”状的,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但大家乐在其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锅锅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出现在大家面前,志愿者们纷纷拿碗装好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向社区耋耄老人送上温暖并致以亲切的问候。慰问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又来到八一广场区域车站,给值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送来热腾腾的饺子、暖身贴、手套等慰问物资,并对他们寒冬里的坚守表示慰问。

此次寒冬慰问活动,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青年员工感受到了组织对他们的关爱,大力发扬了南昌地铁“铁军”服务精神,发挥了志愿者们关心群众,时刻将群众冷暖记在心头的优良品质。

重阳节志愿者活动新闻稿

9月27日上午,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团委学生会实践部在我校家属院主干道举办“九九重阳,孝亲敬长”活动,院党委副书记赵有军等领导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此次活动共分为“才艺表演”、“即兴演出”、“赠送礼物”和“聆听教诲”四个环节。在“才艺表演”、“即兴演出”两个环节中,歌曲、舞蹈、豫剧等节目轮番上阵,精彩纷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中,一对老夫妻表演的《敖包相会》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充满异域风情的新疆舞蹈,为老人们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视觉盛宴,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最后,同学们把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赠送给了社区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为他们带去温暖和欢乐,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此外,此次活动的举办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有利于我院精神文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9月27日,化学化工学院在师大家属院举办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重阳节活动,化学化工学院10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到达目的地后,首先同学们为老人们送上剪纸、海报、折纸等手工艺品,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节日的祝福。随后,20xx级的同学们为老人们献唱了几首老人们熟知的红歌和戏曲,陪老人回忆度过的峥嵘岁月,忆苦思甜。此外,同学们还表演了精彩的小品、相声及炫酷的街舞,让老人们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整个活动高潮不断,老人们纷纷表示看到同学们瞬间也觉得自己年轻了,谢谢大家为他们带来的快乐时光和回忆。最后,志愿者陪老人们下象棋,并在下棋的过程中向老人们学习并体悟人生的哲学。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强我院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促进了学院良好风气的形成与弘扬,同时活动呼吁更多人来关注老人、关爱老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

9月27日上午,学生会志服部重阳节爱老敬老活动在家属院展开。本次活动由校学生会志愿者服务部主办,文学院志服部承办。志服部成员及征集的6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本活动。

当天一早,志服部成员便开始紧张忙碌的筹备工作。从运输物品到人员安排;从活动前的讲话到安全到达活动现场,各项工作部署周到全面、有条不紊。抵达现场后,所有活动按计划依次进行。在摆好基本活动物品后,志愿者倾情投入,将前期整理的各种作品如书法、绘画、手抄报等赠送给在场老人,并与老人谈心聊天,给老人送去节日的祝福。同时,大家也与在场邻近的商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同学真诚热情地交流活动经验。随后,志服部成员和志愿者们将工作用具收拾整理后,又将场地的垃圾进行了认真清理,至此,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是对往届重阳节活动的再一次延续,是对敬老爱老精神的又一次升华。同时,活动内容丰富,将大学生和老年人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关怀意识,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冬日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xx年12月27日下午,我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举行“冬季送温暖”活动。学工处副处长王如全、奖助贷勤中心老师及受助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参加活动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座谈。王如全副处长首先给贫困生带去学校领导和老师对他们深情的.关怀和殷切的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自立自强、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同学们在座谈中就目前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最后,王如全副处长代表学校为每一位贫困生送去爱心羽绒服。

本次活动共为我校443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送去了爱心羽绒服,覆盖面达到了100%。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提高了学习信心、进一步端正了学习生活态度,营造了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今年以来已通过绿色通道、节日慰问、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各类奖助学金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帮困助学活动。与此同时,各二级学院也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地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慰问和送温暖活动。根据工作安排,寒假期间学校领导和二级学院领导还将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走访慰问。

寒冬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近期,气温下降,区救助管理站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给流浪乞讨人员、困难群众提供救助,让他们安全、温暖过冬。

专项救助行动期间,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夜间街面巡查时,发现男子朱某在城区街头露宿,经询问,得知朱某家住湖北,因琐事与家人产生摩擦,赌气离家来到江都打工,可是没找到工作,他又身无分文,便露宿街头。“这几天天冷,到我们站里去住吧。”站长赵文喜劝他入住救助站。在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后,朱某入站接受救助,并在近期返回家乡。

据悉,此次行动重点对车站、桥梁涵洞、在建工地等流浪乞讨人员容易集中活动区域和可能露宿区域进行巡查,加大极端天气的巡查时间和巡查频率,扩大巡查范围,畅通24小时求助热线,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发放足量食品和御寒被服等物资,做好后续跟踪劝导;对入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和站内服务保障,把关爱传递到每个受助人身上。

区救助管理站通过江都融媒呼吁,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如发现流浪人员,请及时拨打110或0514—86533730救助电话,并告知具体位置,方便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救助。

冬日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临近新年,近日,八里店成校(社区教育中心)社区老年大学银龄志愿者聚集在一起,紧锣密鼓地编织着“爱心”毛衣、围巾、手套等,并在12月20日走进八里店慈爱中心、玫海体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朋友、社区贫困孤寡老人送去了冬日温暖,向他们提前送上了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在八里店慈爱中心,志愿者们为老人们戴上围巾、手套,陪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义演,腰鼓、歌舞、京剧、越剧、二胡演奏等不同类型的节目博得老人们的阵阵掌声,随着文艺节目的表演,老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玫海体社区,银龄志愿们在社区教育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贫困孤寡老人家中,送上棉被、棉鞋等御寒物品,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开开心心过好年。

通过此次活动,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今后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竭尽所能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爱心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传播社会正能量。“我们的银龄志愿者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低龄老人关心高龄老人,学员从精神文化、生活上给予老人关怀。我们将积极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美德,在改善老人生活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把助学助困助乐活动进行到底。”八里店成校柴老师说。

大学生志愿者冬日送温暖活动的新闻稿3

寒冷的冬季悄然而至,为了让敬老院的老人们感受到温暖,12月8日下午两点,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在滁州市敬老院举办了“冬日送温暖”活动。

活动当天下午,志愿者们在校门口集合后共同前往敬老院。到达敬老院后,志愿者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去慰问老人,给她们打扫房间的卫生,陪她们叙叙家常。有的老人年事已高,听力不太好,交流起来有些困难,但志愿者们耐心的倾听老人说话,并为老人表演了小节目。结束时,志愿者们与老人依依不舍的告别,虽然只有短暂的相处,但孤单的老人很喜欢志愿者们的陪伴。此次活动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

通过对敬老院里老人们的慰问这样一个小活动,不仅仅是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陪伴与祝福,更提醒大家多多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给他们多一些陪伴和关爱。

冬日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12月23日上午,黄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行来到新华乡开展烈士家属和退役老兵走访慰问活动。

慰问组一行来到新华乡曹村村烈士家属王士杰家中,王士杰因身体残疾常年卧床,一直由其哥哥照顾生活起居。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慰问组专门送来了一套电动护理床,提高了卧床舒适度,大大减轻了家属的护理负担。随后,慰问组还分别给烈士家属王士杰、王丁财、王士忠和抗美援朝老战士王石炎送去了可拆卸式军大衣,在寒冬里送来了温暖和关怀。老英雄王石炎激动的说:“这些年我享受了很多政策上的`照顾,党和政府一直记着我们,这个大衣不仅穿在身上暖,我们心里更暖!”

此次慰问活动,充分体现了对烈士家属和复员老兵的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让他们真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近年来,新华乡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切实做好各类困难军人优抚发放和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常态化联系制度,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在全乡上下营造了浓厚的拥军优抚良好氛围。

寒冬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为了使困难群众顺利过冬、温暖越冬,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紧盯气象寒潮、大风降温预警,同步抓好防疫防寒两条线,强化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切实解决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全覆盖保障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密切关注、关心困难群众冷暖。精心组织、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和解民忧、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关心,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民政部门将做好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指导县区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要求,组织力量对困难群众进行拉网式排查,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家庭等为重点,采取电话、微信、视频、入户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疫情风险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状况,摸清救助需求底数。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及时处置问题,把温暖过冬关爱落地落实,全市累计摸排困难群众70160人(户),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聚焦重点关注对象过冬,开展“送温暖”行动。按照城乡低保对象家庭每人每个采暖期360元、120元,城市分散救助供养对象每户每个采暖期1860元,农村特困对象每人每个采暖季120元,城市低收入家庭每户每个采暖季700元的标准,累计为6.7372万人(户)困难群众发放取暖补贴资金1763.70万元。为城市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按照每人340元,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按照每人220元的标准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共计1816.50万元,惠及6.7475万人。从7月份起连续4个月对保障范围内的28.67万人次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累计719.42万元。指导县区提前安排足额发放2023年第一季度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用电、用煤、用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过冬。积极筹措资金购买棉被、棉衣裤等御寒物资,为特困供养对象送套餐、送棉被、送衣物,着力打造困难群众温暖越冬工作“升级版”。全市累计购买发放棉被、衣物等物资8355件(套、双),折合资金428.07万元;煤炭4634吨,折合资金1078.65万元;煤炉294个,折合资金39.76万元;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资5432袋(桶),折合资金257.46万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