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

时间:2023-10-11 16:13:14 作者:LZ文人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优秀9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成长和进步。在反思中,我们可以参考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后是一些教学反思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一

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初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为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把完成美术作业看成一项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学生中的一分子,和学生一起参与作品的完成和讨论,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他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体现出来。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上《雕塑》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圆雕。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课堂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中国雕塑与外国雕塑”让学生参与,通过欣赏,分析说明不同时代的雕塑的不同之处,再比较得出结论。课堂上同学们观察很仔细,他们对老师出示的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雕塑很感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有关心作者的,有关心年代的,甚至还有同学对它现在的处境很关心,课堂气氛很好。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它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也是《写生素描》一课,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特别在美术课上可以采用导向的问题,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氛围。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美术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绘画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得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作品,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绘画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术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性的。

如今多媒体课件的设置,也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但常新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现自我。主动活泼的游戏能吸引孩子们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源于教师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的原有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一个必备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与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

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最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物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 美术课中,学习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围坐,教师可把先进的教学设备带进课堂,如用相机留住学生瞬间开心的表情。这样越来越多的小组合作形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课堂上出现“热火朝天”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面,并且在其中也尝到了取长补短、各尽所长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也除了是一个美术教学内容以外的一个集体情感的培养。

我认为在高效美术教学课堂中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在课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实现高效的学生主体性实践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上好一节高效的美术课的中心也是关键。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美术课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他们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二

美术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丰富多彩的设计课、有色彩很漂亮的水彩课、也有枯燥无味的欣赏课。美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但是美术鉴赏单一的欣赏内容,我们身为老师虽然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的情绪就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鉴赏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美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美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美术课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如果能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这样不但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而且也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美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美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美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所以,只是新课改还不能有效的改变一些现在的课程现状,我们广大美术教师依然“任重而道远”。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三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x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

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

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地理、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四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如在学习《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的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在教学初期,教师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欣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欣赏一段爵士乐;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一边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一边会使人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欣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欣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不良现状,美术教师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欣赏,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殿堂。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五

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靠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一堂好课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成功的导语是第一个奏响的音符,它准确、悦耳、动听,让教学过程铺陈出动人的旋律,使之高潮迭起,妙趣横生,达到“课继续,趣横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作品,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中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六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与反思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对策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 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七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从高等院校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艺术概论等知识方面则显得比较薄弱,对其它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更显溃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画下一个园,就跑那一个圈;此外,由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比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较多,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家熟知的“一言堂”,只注重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来看,高中的应试教育还是大方向,其根基无法动摇,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关注和评价,家长对教学效果、学科成绩的关注和评价,学生对教师能力、教学效果的关注和评价,无一例外的与高考搭上线。结果是,非高考内容的的高中美术学科,自然得不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反映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上,就是好学生总想利用该时间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学困生真的就成了“学困生”,——上课就犯困。

纵观上述现状,我觉得,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利于教学的现状。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把课堂看做提高能力的领地,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从而,不拘一格的去丰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看做是通向典范的起点。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拿出来晒晒,愿得到同仁的赐教。

我在上《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尝试性的作了以下教学设计: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兴趣点一致的同学分到一组,这样可以分成相应的若干组。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鉴赏和讨论。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鉴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堂和博物馆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不仅有绘画、雕塑等以观赏性为主的美术,更有如建筑、工艺设计等渗透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实用性美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应让学生对美术的范畴和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美术对自身素养、能力、心理乃至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积极性。另外,在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象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更深层的内涵和更深厚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的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抒怀山河之美的情怀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三)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因此,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鉴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在画幅中间横斜出枝的一枝梅花,墨色点花,书法题诗。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鉴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鉴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鉴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此外,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恰当的引入音乐,也可以起到调动情绪、丰富感受、创设氛围的作用。如在鉴赏绘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时,让学生鉴赏一段爵士乐;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播放着古乐《高山流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乃至整个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继而能帮助鉴赏者对作品作出更准确的鉴赏和评价。

总之,要改变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尚存的不良现象,就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正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勇于和善于挖掘学科中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强化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地与教师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艺术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讨和鉴赏,使美术鉴赏课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感受美、领悟美的一段又一段美妙的时光。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

范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篇1:美术教学反思(七)《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八

高中一年级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美术鉴赏为主要的内容,目的是来对高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美术鉴赏中的微课,教师鉴赏古今中外的著名的美术作品,还要深刻的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年代背景。既然这样,所以美术鉴赏课的微课上课方式就和其他科目的上课方式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不太一样了。高中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有着自己的主张和已经形成自己比较独立的个性,并且美术鉴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生学与不学就看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染学生的程度决定了。“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高中的美术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美术鉴赏课。

在美术鉴赏的微课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十分重要。美术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经常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美术鉴赏课中的微课是最让人愉悦的小视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本学科外的知识,陶冶情操。可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听一会就不听课了,看其他科目的书了。于是,一堂美术鉴赏微课就成了尴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鉴赏微课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设计美术课堂的教学,调动学生上美术课的热情。从而使每一个高中生都在较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比如说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这一课,关于欣赏课本上的作品他们不感兴趣,所以我用微课找到类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比较,学生们来了兴趣。达到了我预期中的效果,学生都很感兴趣,听的也特别认真。

除此之外,我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力求在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较好的完成,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课堂情况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变了,比如说:我所带的高一年有十个班级,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上课也不能千篇1律。一班的学生属于过沉闷类型,所以课堂上要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否则会严重跑题;十班班的学生又属于过分淡定型,所以十班的课要时不时的幽默一下,调动他们的上课情绪。而有的班级是热情高涨的,所以就要压制一下。

接下来的美术教学中的微课,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高中美术老师的教学反思篇九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一)提升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如在学习《外国近现代雕塑》这一课时,教师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本课中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作品,然后把他们分成相应的若干组。

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各组欣赏和讨论。

3、请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发表对作品的评价。

4、教师作鼓励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或改正。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全班进行探讨。

6、指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更广泛的欣赏实践。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大胆的表达。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其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组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又要主动而坦诚的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外,还应该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到很多相关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即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二)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学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时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斋滕喜博称提问为“教学的生命”。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指明学生的思考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欣赏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时,教师先设问:“画中梅花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初步认识到画中梅花的艺术特色,即只有一支横斜在画幅中间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画梅,画中还有题诗等。接着教师再用“画家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见的梅花的颜色,如红色、粉色来画呢?”、“画中的题诗与画中梅花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胸怀和理想。继而再以“画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导学生联想元代的历史背景,最终使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此外,好的艺术作品往往留有艺术遐想的空间,应当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在欣赏外国现代绘画夏加尔的《我和我的故乡》时,就可以让学生随着作品中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跟随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带有童话色彩的宁静而又祥和的梦幻气息,去体验那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教师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艺术手段。如在欣赏《二十世纪外国绘画》时,让学生对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让学生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把世界大战影片片段、工业革命的成果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了基础,无形中也加强了美术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