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行业现状分析论文(模板13篇)

时间:2023-11-17 10:24:38 作者:梦幻泡 中国中药行业现状分析论文(模板13篇)

范本的选取和使用是有技巧的,我们应该选择与我们写作目的和要求相符合的范本进行参考。小编特意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备受好评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年中国中药行业现状分析

核心提示:随着gmp等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已有显著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

2003年,我国发布《中药饮片、医用气体gmp补充规定》,对19个省(市)的46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进行了认证检查,2004年,我国发布《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

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中药行业gmp认证,同时鼓励中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随着gmp等规范分别在医药产业内推广实施,医药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行业秩序明显好转,经过近几年的重组,我国中药企业数目已经大大减少,行业内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和发展,中药行业已慢慢开始形成新的格局,明显呈现出产业集中度不断增高的趋势。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的企业利用品牌、资金、技术以及政策上的优势,抓紧兼并、重组和改造其他企业,使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2009年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药贸易影响进一步加剧的一年,由于我国中药产品得不到国外的批准与认证,中药产品在国外很多都只是用于膳食补充剂、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另外,我国自身实现gmp认证的药品也不是很多,这都影响到中药的国际消费量,可能会使中药贸易进入“严冬期”。

紧跟制药企业的gmp认证改造或项目投资热潮之后,随之而来的中药饮片加工厂gmp认证改造或再建投资又风起云动,这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由于中药饮片加工生产gmp认证投资数额与制药生产企业相比不是很大,从而引来不少业内外投资者的广泛重视。

gmp认证阻碍中药饮片行业发展。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中药饮片的质量保障政策环境正在发展之中,每家企业要通过gmp认证这道“硬门槛”,大约需要一千万元的整改投入,这在一定层面上使那些实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保留下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但是,期望仅仅依靠gmp认证就获得中药饮片质量的全面提升是不现实的,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法规以及市场的良性竞争来逐步实现。

首先,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缺乏国家级标准。gmp对于生产条件保障、规范生产有了明确的规定,这还只能算是规范饮片质量的第一步。在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入了大约500多种中药材的条目,这也是对于中药饮片原料质量的主要判断依据,中药饮片的国家级全面质量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二,中药饮片炮制工序的规范化和保密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将炮制技术列入保密技术范畴,之后政府的多项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出口毒性中药和大宗中药的炮制工艺与产地加工技术,同时禁止外资涉足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领域,禁止技术外传也让中药饮片炮制工序的规范化和保密性之间存在的矛盾长期存在。

国家gmp认证推动中药饮片行业健康发展。

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医药产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要解决上面的问题,gmp改造至为重要。这将对我国目前的中药饮片生产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淘汰一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一批“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这些企业的退出将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中药饮片行业内将会出现一个重新洗牌的局面,优质的龙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迅速占领退出企业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资本投资等多种形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下定决心狠抓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也全面展开。200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京召开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并要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的部署,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国家的严厉举措使得大部分小中药饮片企业放弃了企图蒙混过关,或者期许国家延长认证时间的梦想,纷纷退出这个行业,为优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在行业整合和变化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享受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带来的收益,除了上述的市场空间的增加外,中药饮片的质量和标准也在逐步制定和规范,这有助于一些优秀企业的国外市场开拓。

中药饮片产业gmp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gmp等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已有显著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

另外,规范化发展将渗透至中药产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中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生产。这是中药产业的基础,为整个产业提供原料和物质基础。中药饮片炮制的规范化和质量标准规范化,中成药工业生产的规范化。中药商业的规范化等等。

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中药饮片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在新医改和《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双重影响下,未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应主动出击,创造更多得机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纳入到集团化整体战略运作体系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有所突破。

中国会展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1.1会展业相关介绍1.1.1会展业的定义。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

会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包括联系和交易功能、整合营销功能、调节供需功能、技术扩散功能、产业联动功能、促进经济一体化等。

一、联系和交易功能会展孕育巨大商机,具有联系和交易功能。

会展的联系沟通作用非常明显:联系量大、联系面广、联系效果好,因此会展可以向会展组织者、参展商、观众提供彼此联系和交流的机会。通常在短短几天有限的会展期间,参展商往往可以接触整个行业或市场的大部分客户,可能比登门拜访等其他常规方式一年甚至几年所接触的客户还多。展会参加者在专业展会上可以接触到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本领域专家、现有客户、潜在客户、供应者、代理商、用户等与己相关的各种角色的人,其中不乏决策人物、关键人物,形成的人际联系质量高。会展的环境氛围典雅,有利于进行高质量的交流。通过商品或科技成果的会展,使供需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信息和需求,再加上可以通过实物观看,迅速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商务合同,因此会展市场孕育了无限的商机。在新加坡举行的“2004年亚洲航空展”,单是公布的部分交易额就达到了35.2亿美元。

二、整合营销功能会展作为企业之间的一个有效的营销平台,为企业展示产品、收集信息、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展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发达国家,会展营销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

在会展上,生产商、批发商和分销商汇聚一堂,进行交流、贸易,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一个信息市场。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企业与顾客可以直接沟通,得到及时反馈。企业可以收集有关竞争者、新老顾客的信息,企业能了解本行业最新产品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构成决策依据。

会展具备了其他营销工具的相关属性:作为广告工具,会展媒介将信息针对性地传送给特定用户观众;作为促销工具,会展刺激公众的消费和购买欲望;作为直销的一种形式,可以直接将展品销给观众;作为公共关系,会展具有提升形象的功能。

会展营销成本低。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通过推销员推销、广告、公关等手段的一般营销渠道找到一个客户,平均成本219英镑;通过会展寻找一个客户,平均成本35英镑,仅为前者的1/6。

三、调节供需功能展览会可以视为信息市场,信息得以交换,企业参展产品的信息实为市场信息,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资源。信息市场是经济运行循环过程的轴心,会展信息市场反映信息交换中供求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它连接市场信息供应方、市场信息用户、市场信息资源应用等重要生产力要素,促进各类市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有效地刺激需求,调节供给。

1.刺激需求会展提供新产品示范的平台,通过参展的产品或科技成果的展示,广大消费者可以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消费品和相关信息,可以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重组,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因此会展可以培养新的消费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调节供给会展活动能为产品供给者提供展示产品性能的机会,比较不同产品的性能、价格等方面的差异,测算市场供给方面的竞争态势,为企业的市场供给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有效供给增长。

会展活动能增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俗的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与了解,消除沟通障碍,扩大共识,为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民族、跨环节的流通创造条件,有利于供给实现和供给创造。

我国会展的产生迟于欧洲,但与欧洲会展一样源于集市,并以集市为主要形式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旧中国举办过几次具有一定规模、并有现代特征的博览会和贸易展览会,例如北京的“劝工陈列所”、南京的“南洋劝业会”、上海的“中华国货展览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等就是当时召开展览会留下的印迹。抗战时期,也曾举办过许多展览会,目的基本是显示成就、鼓舞士气、促进经济发展、抵抗日本的侵略,这对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流通领域的作用并不大。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经济贸易展览在国内经济中失去存在、发展的土壤,只有个别展览会是贸易性质的,例如广交会。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展览活动极大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形成行业。

近几年来,会展行业以年均20%的速度发展。目前,我国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地产等行业,使之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2.1.2现代会展业的特征。

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尽管当代中国会展业的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但发展很快。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恒油财智商务服务(北京)中心高级顾问罗百辉表示,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展会经济也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在中国会展业进军中东沙特等新兴市场的同时,境外的许多展览企业也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会展业与国外主要展览大国相比,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二、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显著现象是,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

三、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我国的展览活动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四、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现在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但是,中国的会展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5位。这也反映了我国会展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五、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主要靠社会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小。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中国会展业正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有多种因素将对中国会展业形成影响和制约。目前,中国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会展业市场体系的形成。中国会展业的资源配置、地域布局对行政的依赖度还相当高,会展经营者在以市场手段开展经营活动的背后,隐藏着对政府、行业部门的依托,行政条块对会展市场的分割,造成行业内市场竞争不充分,影响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会展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长足发展,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会展业在经历了粗放式的大跨步之后,正面临着“名角”不足、“舞台”利用不充分的压力。中国会展业尽快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会展业是中国今后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行业之一。有外国专家提出国际展览业重心“东移”和亚洲展览中心“北上”的观点,即从西方发达地区向东亚特别是中国转移,亚洲展览业的中心正从东南亚的新加坡向中国转移。今后,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还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来分析,中国会展业都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3.2会展业发展对策建议分析3.2.1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思路。

根据国家权威经济研究部门的研究结果,未来的十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产业当中,会展产业位列其中,深入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会展业将成为我国服务业当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前景十分看好的行业之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支持我国会展业呈现美好前景的利好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会展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世界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将为我国会展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体制环境和体制保障。

二、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中国进入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世界展览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都是经济高度对外开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开放性和国际化是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开展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将带动会展业务大幅增加。

外国资本的进入可以为我们带来国外成熟的办展理念、丰富办展经验、先进的办展技术和知名会展品牌,推动我国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和集团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将使我们获得一次利用外国资本品牌项目管理技术追赶会展发达国家的历史机遇,中国可以成为东亚的世界性的会展大国和会展强国。

三、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和市场两大因素。我国的机床展、电信展、纺织机械展、印刷展、冶金展、汽车展等一批专业性会展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且跻身于世界同行业发展的先进行列,依靠的都是我国相关制造业整体提高这一产业背景优势。

四、我国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巨大需求。

市场营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会展活动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和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企业更加重视参加会展,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五、各级政府对发展会展业的重视和支持。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蓬勃发展,会展活动在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城市就业,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内外贸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许多城市已将会展业作为地方“以展促贸,以展引资,以展会友,以展兴市以展扬名”的支柱性产业来发展。

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从国家层面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会展活动的认知度。两项国际盛事的先后举办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对会展业的注入,带动我国会展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会展质量和档次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与世界成熟、发达会展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需要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提升我国会展业发展水平,推动行业走向成熟。

会展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是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会展业管理体制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遵循会展业的发展规律,并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改革我国现行会展管理体制,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会展业纳入法制轨道。

其次,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我国的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起来,对促进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会展场馆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按照国际的通行做法,需要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征管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甚至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第二、以会展行业协会为主体,建立功能完善的统一的行业协调服务体系,这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做法。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由会展业协会开展的行业协调管理工作主要有:制定会展业行业规范,对办展单位的资质实行评定,实行行业自律;对办展计划和办展项目进行协调;对展览会的统计数据进行公正审核,推动本行业诚信建设,为国家统计部门、宏观管理部门和经济研究部门提供真实的数据统计等等。

我国会展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未来二十年将迎来一个关键的历史性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刻理解十六大关于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认识和把握会展业发展规律和大势,增强紧迫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千方百计抓住、用好机遇期,加快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并使会展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一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会展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该文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添加剂解决对策。

一、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毒物质大量在食品中残留。

2、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节的再次污染,都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2)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比如土豆、青番茄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油炸类食品在加工中油温过高,食用油多次重复利用,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3、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滥用工业添加剂。

(1)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有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严重超标。

(2)不法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剂,比如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无标签、无商标,甚至使用伪造的食品标签,致使检验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

4、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甚至故意制造伪劣食品。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生产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病死畜禽肉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白酒,用工业皮革残品生产假奶粉,用毛发生产酱油等等。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食品的小作坊式分散化生产。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看,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他们使用的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落后、卫生状况恶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35万家,29%的企业无标生产,60%的企业出厂不检验或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这些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工艺乱”,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小作坊”难题,已经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决定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突出问题。

2、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一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农业法》等,仅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有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二是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有些条款甚至完全过时,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三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而言,缺乏威慑力。

3、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重复抽检、执法缺位、监管空白等现象较为突出,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4、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各类检验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由于部门障碍,检测报告的法律效力不被广泛承认,造成了检测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1、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3、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瞻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报和处置。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以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4、加强宣传,提高中国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倡合法经营,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

5、加强立法,加重处罚手段,使制假、售假者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当其违法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其违法所得,生产不法食品无利可图时,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食品的出现。

四、结论。

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类标准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7]张继宗.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及启示.中国工商管。

理研究,2005,9.

中国木门行业现状分析

1、木门企业的分布:形成规模的五大生产基地。木门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社会地位显现,前途广阔,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脱颖而出。具备一定规模、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3000多家木门生产企业在全国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东北三省、环渤海地区、西南地区五大生产基地。近两年,中原腹地木门企业也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2、特点:作坊式中小企业居多,年产值在1000——3000万元之间,约占40%,3000万元——5000万元约占30%,5000——1亿元约占30%,亿元以上产值的30家左右。将来行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统领行业的必然是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工厂化生产的大型企业。

3、发展情况:随着新投产企业的不断诞生,原有企业的不断扩大,产值、产能不断提高,木门生产基地的规模和影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机械化程度高、工厂化大生产的企业逐渐显示出优势,成为行业中的主流,代表了中国木门行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近三年,每年以30%以上增速发展,2006年产值320亿元,2007年超过400亿元,出口5.57亿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等大环境影响,一些企业订单减少,效益滑坡,但多数企业依然取得不俗的成绩,根据对一些企业的了解,按照目前行业状况推算,今年全行业依然保持较高发展速度,总产值预计可超过500亿元,增幅在20%以上。

4、几年来有实力的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新投产企业不断诞生。

5、明后年,家具、地板企业转产木门逐渐增多。

6、品牌木门逐步浮出水面:木门专业委员会四年来精心打造的“全国30强木门企业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承诺”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正确引导消费,加强产品监督、规范售后服务,促进我国木门行业向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通过四年的运作,30强木门品牌形象基本树立,形成很强市场竞争力,品牌的树立也培育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了对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

1、今年,尽管我国遭遇罕见自然灾害,近期又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房市。

下滑、股市暴跌,汇率升值、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经济学家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长也将有所降低,达到10%左右,明年计划为8——9%。国家实施保增长、控通胀政策,受此影响,木门企业增速下降,订单减少,效益滑坡,也遇到很大困难。我们既不盲目悲观,也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能就此而悲观,应该看到,行业发展的基础并没有被破坏,市场需求依然存在,有需求就有发展。在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下,木门行业的增速可能会放缓,扩张与发展会更趋于理性。企业的发展历程应该是跌宕起伏,不经风雨,怎能受到锻炼。奥运会的举办,使中国成了世界的焦点,中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一个难得的契机,奥运会的召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树立了新目标,给国家和人民注入了新观念,给企业增添了活力,这些都是保证中国经济改革持续进行的推动力。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经济形势,认为: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近期,为了救市,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中国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尽管今年全社会讨伐房价过高之声此起彼伏,房市滑坡,二手房市场疲软,消费者持币待购,翘首企盼房价持续下跌,但市场需求决定一切。有关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期,房价增幅会有所下降,但由于地价的拉高,建筑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房价增长的趋势则是无法更改的。二次装修、三次装修很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潜在市场。根据国家规划,今后仍将以扩大城市居民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规模为重点;城市的急剧膨胀,农村乡镇化、乡镇城市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吹响农业改革的号角,全会确定的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六个方面的第一目标就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农村与城市进一步缩小差距,土地的转让,居住的集中,都将有利于居住环境的改善,并进一步拉动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加上蓬勃兴起的二手房市场,形成新房与旧房装修的巨大市场,不言而喻,历史的机遇总体带给新兴的中国门业是广阔前途。

3、明后两年,将有更多的家具、地板企业转轨木门。

4、出口企业或出口比重较大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所受打击最大,承受订单。

减少,价格下跌,国内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5、以工程为主的企业受影响最大,一是房地产业的不景气,二是工程拖欠款,足以让这些企业效益大滑坡,甚至倒闭。

6、木门企业特别是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明后两年可能比。

结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不可能臵身其外,但采取了应对措施就会化解一些风险,使损失减少一些。总之,正视现状,坚定信心,不要放大看问题、看困难,但也必需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相应措施。

三、对木门出口的一些看法。

1、中国的经济发展早已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因此,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对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今年出口企业受创已成定局,出口额可能低于2007年水平,约5亿美元左右。而且短时期内,出口贸易不会有根本的改善。

2、中国木门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产品以其物美价廉逐步在国外打开市场,中国木门出口逐年增加,出口国别也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扩展到中东、西亚、日、韩等国。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大门被中国木门打开。出口要树立民族品牌,一致对外,注重质量,不竞相压价,大订单可以考虑关系好的、志同道合的联合起来共同出口。

3、代加工、贴牌有个过渡期,最终争取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品牌。总之,国内市场巨大,国际市场也一定要打开,无外不大,无内不强。

1、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企业不断总结、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基础。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发展,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必然缺乏发展与前进的动力。

2、形式:不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不盲目追求做大,而应追求做强,由外延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即挖掘潜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能,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积累实力。

身场地,合理布线,提高产量。6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7节能降耗,精兵减政。8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产量、提高质量。9从卖产品到卖企业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途径。

4、注意:保证质量,放心消费。现在社会缺少诚信,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我们的产品的材料与结构一定要公开,原材料一定要实施绿色采购,人造板要使用环保材料。当前对于木材的非法砍伐及木材的非法贸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超过环境保护的国际内容,因此我们提倡:木门企业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进货渠道,购买合法砍伐的木材,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和平竞争促发展:号召和平竞争,一是工程投标,竞相压价,其结果是损人不利己,无利可图,竞标价格低于其成本,只能是降低质量。发标的工程方也应改变采用低价中标的一贯做法,过低价格有害无益。二是出口,腰杆不硬,微利或无利出口,洋人得利,打击了民族品牌,不利于扩大出口和占领国际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三是市场,恶性竞争会使劣质产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品牌产品受压。

6、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同质化问题时有发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是正常的,模仿可以提升效率,但不能照抄、照搬,不经过自身研发的抄袭不但不能提高企业拓展的能力,反而会使创新能力萎缩,产品可以复制,而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可能很快过时,而成功的品牌却是永恒的。

7、建立行业中坚:号召行业同仁们特别是核心企业团结起来,形成行业中积极、健康的主流。争取做到信息共享、及时交流,知己知彼,了解市场、了解行业发展,国内的与国外的情况,结成联盟,摈弃劣质产品,使粗制滥造产品退出市场,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行业才能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才能创造木门行业更灿烂的未来!

附:2010年木门十大品牌:美心(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重庆美心集团出品)双虎木门(木门十大品牌,中国著名品牌,重庆双虎套装门有限公司)3梦天(木门十大品牌,大型企业,浙江梦天木业有限公司)tata(木门十大品牌,北京闼闼伟业门窗有限公司)5群星-星星(重庆名牌,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华鹤(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黑龙江名牌,木门十大品牌)7盼盼(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辽宁营口)8春天(木门十大品牌,知名品牌,浙江武义春天门)冠牛(木门十大品牌,深圳名牌,深圳冠牛木业有限公司)10红塔(木门十大品牌,昆明红塔木业有限公司)。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打印本页分享|。

正如peterdruck所言,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领导力评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掘、评价和发展领导人才的常用方式,例如某计算机硬件行业的hr提到他所在企业构建了“领导力的评估与发展”中心,每年都会使用专门的测评工具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察,并分别针对个人和组织进行诊断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提升,这使得他们的人才发展策略能够充分支持公司战略上对合格管理人员的需求。

尽管如此,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在为企业进行管理人员评估时发现,国内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仍待提高,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帮助企业了解国内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为领导力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北森测评公司发起和组织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调查,本项调查采用北森自主研发的“锐途管理技能测验”,该测验以管理的四项职能为基本框架,考察管理者的十五项管理能力:计划管理技能(战略制定、目标设置、规划安排、时间管理;组织管理技能(任务分配、授权协调、团队管理);领导管理技能(决策判断、激励推动、培养下属、沟通协调、人际关系);控制管理技能(监查反馈、应变调控、绩效管理)。参与本项调查的管理人员共有1284名,年龄分布均匀,学历以大专、本科为主,男女性别比例接近3:1。

为了帮助更多企业了解管理现状,得到有效提升,该项调查按照行业进行分析,企业可以参照下述行业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如图所示为10个行业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管理技能上的比较,全国平均水平为5.5分。

总体而言,行业之间在管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管理职能层面上。从图中可以看到,四项技能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即某项技能表现较高,其它三项技能表现也较高。比较各个行业的情况可以发现,计算机硬件,制药、生物工程,房地产开发和机械、设备、重工四个行业各方面的管理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计算机硬件行业在四项技能上领先于其他行业,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另外六个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而言,管理水平最低的是汽车及零配件行业。

为了深入了解各行业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具体来自于哪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四项职能中所包含的15项管理能力,发现处于领先管理水平的行业具有以下特点:

2、同时这四个行业又具有自身特点,其中计算机硬件行业在多项管理能力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表现在目标设置能力、规划安排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授权协调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培养下属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调控能力、绩效管理能力;制药、生物工程行业和机械、设备、重工行业在几项能力上表现优秀,分别是目标设置能力、任务分配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绩效管理能力和培养下属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应变调控能力;而房地产行业其各项能力均处于中上水平,但相比于其他三个行业无突出表现,属于均衡型。

对于管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行业,通过分析发现,它们均无突出优势。根据它们的具体表现可以将这些行业中分为两类:

2、另外三个行业的总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可以发现它们在目标设置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上均表现出相对突出的劣势,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殊的劣势,其中贸易进出口行业表现在授权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汽车及零配件行业表现在规划安排、时间管理、授权协调、培养下属上,而银行业则表现在团队管理、激励推动、培养下属、绩效管理上。

值得一提的是决策判断能力,与其他管理能力不同,各行业在该项能力上没有表现出较大差异。

(三)启示。

通过上述报告分析可以发现行业在各项管理能力上具有差异性,这体现了行业的特殊性,表明某些行业会在更多场合中使用其中一部分技能,使得这些技能得到较充分发展,表现出优秀水平。

当然,提供给我们更多启示的是我们从中发现的许多共性,例如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行业在各方面均表现优良,无突出劣势,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这些企业普遍重视领导力的评估和发展,他们拥有专门针对管理人员的测评工具,会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评价和培养,注重整个管理层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中国饮料行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的选择余地。我国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乳饮料等八大类。

xx年包装饮用水的消费量大幅下降,而果蔬类饮料走俏,同比上升了5.6%;碳酸饮料和功能性饮料的消费量略有下降,分别降低了1.7%和1.9%,不过,包装饮用水、茶饮料和碳酸饮料的实际消费量仍比预测的乐观。这说明人们在饮料的消费上呈现替代性,而果蔬汁饮料对传统水、饮料的替代进程较为缓慢,对竞争产品的冲击仍不强烈。

家预计到xx年年夏,果蔬汁、茶饮料和功能性饮料将成为消费者主要购买的三大种类饮品。果蔬汁饮料消费量将小幅增加,功能性饮料将大幅增长,茶饮料、含乳饮料、咖啡及酒精饮料不会有太大变化,碳酸饮料和包装饮用水的消费将大幅减少。消费者对含乳饮料和功能性饮料的要求更高,要求生产厂商保证其天然性,这不仅仅是对新产品研发的要求,更是对饮品安全性的重视。

有资料显示,到2020年,全球果汁及碳酸饮料将增至730亿升,未来产品的品质及创新是饮料企业获利的关键因素,企业间的并购也将是占有市场的良方。一般而言,软饮料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竞争特别激烈。目前已上市的几家公司优势不明显,只有那些拥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生产特色产品且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达到规模效益的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

当今饮料市场活跃着八大类产品,包括: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功能型饮料、乳饮料、酒精饮料、咖啡饮料等。

最常购买的几大品牌中,碳酸饮料品牌占到三个,可口可乐仍是消费的主流。在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品牌中,“可口可乐”、“雪碧”、“酷儿”三个品牌合计占有34.9%的份额,霸主地位无人能及。老对手“百事可乐”的经常购买频率有只相当于它的1/7。

价位比较高的100%果汁由于营养丰富、低糖、低脂、高钙,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热点,“汇源”是主要的被购买品牌。“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果汁”、“农夫果园”等低浓度果汁经过几年对市场的培育,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使人们将喝果汁、蔬菜汁变为一种习惯。

原来的号称中国瓶装水第一品牌的“娃哈哈”,在包装饮用水市场已经江河日下,被“农夫山泉”取而代之。

功能性饮料逐渐归于平静,“脉动”这一品牌略占上风。

三、“渴能”饮料的产品定位。

说罢关于饮料行业和饮料市场的现状,该进入我们的正题——产品定位。笔者经过分析和研究,最终将“渴能”定位为一款“80后一代的功能型饮料”。

下面将详细阐述一下进行如此定位的原因。

(一)功能型饮料。

“渴能”从品牌诉求上来说,不太适合做果汁、乳饮料。“渴能——创造一切可能”这样充满个性的品牌诉求,给人带来一股强有力的能量,更适合做碳酸饮料、功能型饮料和包装饮用水。

碳酸饮料市场在逐年缩小,而两大巨头的广告、营销大战已经将此市场的竞争推向极致。同时,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很高。对于新品牌来说,进入壁垒高,风险极大。包装饮用水市场没有达到完全垄断,但是“规模效应”在此市场效果显著,要求企业的灌装点分布合理,配送半径较小,严格控制成本。这些方面的要求,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难度较大,不利于尽快抢占市场。功能型饮料近年来的购买力虽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但是其发展趋势良好,潜力巨大。在国内,除了“脉动”声誉较高之外,其他品牌市场份额都不大,这就为新品牌的进入留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形成的一些地方性品牌很容易成活,如红牛、苹果醋等。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渴能”饮料应该大打功能型饮料的牌,可以把其定位于一种新型营养素水。

二)关于“80后一代”的定位。

以往的品牌策略只注重了产品功能属性的宣传,例如:“迅速平衡体液,增强免疫力”等,这只是品牌内涵几个层次中比较低的层次,在价值、文化、个性等品牌更深层次的内涵上,以及使用者的定位方面都没有考虑。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扩大消费群体,就必须去扩大品牌内涵,而随着品牌内涵的扩大,消费人群也就会扩大了。

“80后一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年龄大约在17—27岁之间,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同时具有相当强的购买能力。这一代人,更加追求个性、张扬自我,有着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感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敢于挑战,相信只要有梦想,生活就会闪亮。这些特点恰好与“渴能——创造一切可能”这一饮料诉求相吻合。“渴能”饮料就可以作为“80后一代”人群特点的物化,大大的拉近了饮料与消费者的距离,这也是就近两年流行起来的“体验式营销”。

四、“渴能”策划。

通过上面的详细阐述,笔者关于“渴能”饮料的基本构想已经表达清楚。下面将通过传统的营销4p组合来介绍一下“渴能”饮料的入市策略。

(一)产品。

体对品牌本身的敏感性并不强,在大部分产品领域,他们会仅凭产品的外观魅力和品牌特性就完成对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有着显著的追求新颖时尚、追求个性化、注重感情和直觉,冲动性购买色彩强烈,这一部分群体几乎占到了总样本量的61.1%。

中国饮料行业现状分析

综观国内饮料行业的现状,目前国内饮料企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市场的优势和机会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土饮料企业发展初具规模并以其知名品牌获得消费者喜爱中国饮料市场的真正形成,应该可以追溯到1979年可口可乐进军中国之时,从那时开始本土饮料企业就一直面临跨国饮料企业的巨大冲击,当时中国也有自己的饮料品牌如太平洋汽水和光明牛奶等,但总体缺乏全国性有影响的饮料品牌。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品牌经营日益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也随之产生大批知名的本土饮料品牌。本土品牌由于其特定地缘性和亲和力等因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为饮料新产品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在对其实质属性和扩增属性需求两方面,实质属性即产品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如解渴等;而扩增属性则使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如身份、地位和审美等。消费者需求是多元的,这种多元不仅体现为口味、包装、价格;而且还体现为健康、时尚、环保等方面。因此给与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饮料企业市场渗透的地域差异为其避实就虚策略创造空间。

饮料行业各品牌在不同地域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差异非常明显,一般来说饮料企业生产地及周边地区的饮料消费呈现较高知名度和占有率态势,主要是因为其地缘性、亲和力以及由于运送成本较低使得企业可以更多的让利给消费者,这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效果尤佳。同时由于受到渠道促销和广告投放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在全国其它地域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不一样,广告投放和销售促进的重点地区知名度和占有率要明显高于竞争品牌。

劣势和威胁。

一,是品牌竞争的白热化。

中国饮料市场集中化程度的加剧可以1999年为一个分水岭。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1999年全国城市消费者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1999年果汁饮料市场占有率前4名品牌的占有率总和为38.1%,而前十名品牌的占有率总和也仅为57.5%。以果汁饮料不同品牌市场占有率为例,1999年排名第一位的汇源15.7%,位于其次的分别是露露12.6%,椰树5.7%,荣氏4.6%,茹梦4.4%,新奇士3.4%,大湖3.2%,统一3.0%,此时市场的集中化程度还不是很高。1999年果汁饮料和茶饮料都还属于新兴成长阶段,国内老牌的饮料企业仍然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动。而后国内饮料品牌却是纷纷落马,统一品牌在1999年果汁市场的占有率仅为3%;茶饮料市场旭日升冰茶在1999年之前占据冰茶领域的第一把交椅,之后也拱手让给康师傅和统一,目前这两个品牌已经占据了茶饮料7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三,是品牌理念的滞后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呈现出从单一走向复杂多元化的竞争态势,未来饮料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其品牌力的强弱。然而本土饮料企业的运作模式及经营法则在新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大背景下显得“水土不服”,特别是目前尚还缺乏先进的品牌经营理念和规范的运作模式。

机会。

1、包装不断翻新。

常重要的地位。

2、统一视觉识别。

现代ci战略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与视觉识别(vi)三位一体的企业识别系统,企业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并借助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实现本品牌和竞争品牌的区隔,使品牌能从琳琅满目的货架空间中脱颖而出。从争取有限货架空间到争取无限的消费者心理空间、从有声语言销售到无声语言理念的提升。

3,促销花样百变。

通常认为企业经常的促销活动不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事实上我们认为饮料企业富于创造性的促销活动可以同时获得品牌形象和销售业绩的双丰收。

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分析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特点:1.利用各种感知技术收集信息,应用各种传感器。

2.建立在互联网之上,核心技术仍然是互联网。

3.自身具有识别功能,不仅是传感技术的拼接,更有控制功能。

二、发展历史。

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

1999年mit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8年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关键领域。

2.传感网。

3.m2m。

4.两化融合。

四、应用模式。

对象的智能标签。

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对象的智能控制。

五、物联网核心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美国的开发与应用是从美国的auto-id(非营利性全球研究机构,目前与103个公司和研究所合作关系)中心率先开始的。目前auto-id实验室的核心目标是设计、建立并测试一个全球性的物联网基础设施。该实验室的目的有两个:降低rfid标签和阅读器的成本。

设计建立一个全球性基础设施以有效实施电子产品代码网络。除了auto-id外,美国几家大公司也纷纷投入对物联网的研究。如:ibm、谷歌、微软、惠普、耐克等。目前比较流行的三大传感器平台是ibm“智慧星球”、惠普“地球中枢神经”、pachube“传感平台”。

ibm:有效智慧的联系生活中的不同方面的东西;带来许多新的概念、新的活动、新的社会关系形式。一个信息、创新和传递的系统。

和谷歌共同成立了物联网联盟与一些传感器公司进行合作,当信息输入传感器后,谷歌利用自己的网络将数据传送给ibm的分析处理器上进行分析。

惠普:传感平台实现了再纳米传感技术上的突破,采用mems流体技术实现了比传统加速器灵敏1000倍的原件。目前应用于桥梁的观察、健康监测、地理信息搜索、地震监测和矿业开采方面。

和壳牌合作,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进行传感、收集、存储信息。可以通过无线地图图像网络获取高辨识度的数据,帮助公司米面开采钻取不必要的油井。

pachube:小型的公司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实现桥梁的实时能量监控。

此外,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也有相应的研究,研究热点是rfid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公布了一个新类型的条形码,bokode,尺寸仅为传统条形码的十分之一,包含上千条信息,可以被移动电话的照相机读取。其上面的条形码不能被人眼识别,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为相应的照相所清晰读取。bokode在近场的通信应用中可以取代rfid系统。

美国航空寒天宇航局与通用医药合作研发出一个机器人通过卫星飞行器实时观测医疗数据的系统,可以观测血压、呼吸和心率等。

加州伯克利大学研发出一个由50个微型遥控传感器组成的装置,用于检测红木纹理的变化。

在欧洲,由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挪威等国家联合成立了欧洲物联网研究群,从不同方面对无两位进行研究。ibm苏伊士研究中心:wsm的基础平台—moterunner实时的“尘埃级别”的硬件;wsn的应用环境。moterunner能够解决wsm的成本问题和技术挑战。

3.物联网核心技术在其他的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家畜识别系统标签,已经植入。

350头奶牛身上,可以用于追踪奶牛的状态,同时也记录奶牛每天喂养产奶情况和奶牛的健康情况。

工业界也有一些公司对物联网进行投入和研究,trangram的物联网样本,把生活中的各种土工的电子产品连接到互联网上。

六、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条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宏观经济层面: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无知基础。

政策层面:物联网的发展拥有强有力的政策基础和持久的牵引力。技术层面来看:我国物联网技术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反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

我国物联网标准制定现状:我国在穿刚起网络国际标准制定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09年成立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已经完成了两项行业应用规范:机场围界传感器网络防入侵系统技术要求;面向大型建筑节能监控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技术要求。

我国物联网技术进步现状:国内较有实力的科研机构都参与了物联网行业的研究。主要有三类:国家及部署科研院所、高校科研院校和大型央企研究院所。

我国对rfid要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想相对基础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应用分散,不具备规模。我国物联网产业化应用现状:

智能电网:坚强智能电网将成为今后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平台,清洁能源介入、电网自动化控制、智能电表等都在此平台上发展。

智能交通:在很多方面应用,但是目前处于初步阶段,北京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并将建立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作为创元目标。

现代物流:应用主要有车辆管理、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管理、堆场管理等。其他领域应用:现代金融、只能家居、健康监控、药品监控。

2.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未来趋势物联网推动要素。

物联网推动商业模式变革未来物联网实现大规模普及。

物联网发展将引领电子消费变革。

产业发展前景预测:rfid成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08年rfid市场规模52.9亿。物联网产业链由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四大关键环节构成,并已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未来形成公共管理和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和家庭应用三大细分市场。

中国黄酒行业规模现状分析

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黄酒是中国的汉族特产,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按黄酒标准分类,可以分为绍兴黄酒(执行《绍兴黄酒国家标准》)和黄酒(执行《黄酒国家标准》);按生产工艺分类,可分为传统(手工)酿造黄酒和机械化酿造黄酒;根据《黄酒国家标准》,按产品风格分类,可分为传统型黄酒、清爽型黄酒、特型黄酒。绍兴黄酒为黄酒的一种,是地理标志产品。根据《绍兴黄酒国家标准》的定义,绍兴黄酒是“以优质糯米、小麦和保护范围内的鉴湖水为主要原料,经过独特工艺发酵酿造而成的优质黄酒”。

与其他酒类相比,黄酒具有高营养、低酒精度、低粮耗的特点。第一,高营养。酿造黄酒的原料大米、小麦中的蛋白质经微生物酶降解,绝大部分以肽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极易为人体吸收利用,因此黄酒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功能型低聚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第二,低酒精度。黄酒一般酒精含量为8%-17%,在酒类行业中属于低度酿造酒。第三,低粮耗。黄酒用粮较少,出酒率高,符合国家节约资源的方针。同时以粮食为原料,1吨粮食可制成黄酒约2吨,而1吨粮食仅能生产普通白酒约0.6吨。黄酒除饮用外,也可用作烹饪料酒、制作其他药酒或补酒的原酒、中药辅料等。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黄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绝对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8.56亿元,2009-2011年,行业营收增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逐年增加,从2012年开始,营收增速受经济下行、反腐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了逐步下降的态势,2015年1-10月行业营收增速达到12.85%,出现了明显复苏势头。2011年以前,依赖于整个行业成本费用的控制以及产品结构升级,利润总额的增幅超过营收的增幅,2013年行业的利润总额达到17.12亿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比较2006-2012年黄酒的人均消费金额,2006年,黄酒的人均消费额为4.3元,而白酒的人均消费额为71.8元,白酒的人均消费额是黄酒人均消费额的17倍左右。到了2012年,黄酒的人均消费额为10元,白酒的人均消费额为336元,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相差近33倍。由此看出,黄酒近些年的增长较白酒而言,是缓慢的,但我们认为2014年中国白酒行业人均白酒消费量达到9.2升,超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增长空间不大,甚至可能下降,下降的份额或被黄酒、葡萄酒等更加健康、低度酒种替代。

图表黄酒与白酒人均消费额。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第2页。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黄酒的消费有传统消费区域和非传统区域之分,传统区域集中在浙江、江苏和上海,而其他地区则为非传统区域。

黄酒行业于2015年7月首次突破100家,传统区域集中了众多大型黄酒企业。其中,浙江省集中了中国黄酒的主要生产企业,如会稽山、古越龙山、塔牌等;上海本地黄酒企业以金枫酒业为代表;江苏省的黄酒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代表企业有张家港酿酒厂和江苏丹阳酒厂。非传统区域的黄酒生产企业结合当地特色,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黄酒产品,其中代表企业有陕西谢村黄酒、山东即墨黄酒厂等企业。

比较了黄酒行业古越龙山、金枫酒业和会稽山三家上市公司,2011-2015q3间三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古越龙山的规模大于金枫酒业和会稽山。受经济下行、其他黄酒企业竞争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三家企业2014年的营收增速均为负值,2015年1-q3营收增速重回增长轨道。古越龙山净利润增速于2013年达到低谷后,又开始重新领跑,拉开与其他两家上市公司的差距。

图表三家黄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单位:百万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第3页。

图表三家黄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速。

单位:%。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1-2015q3,古越龙山、会稽山和金枫酒业三家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都较为稳定,金枫酒业遥遥领先,古越龙山则最低,近几年基本维持在38%,与金枫酒业的差距较大,因为金枫酒业生产的为海派系黄酒出酒率相对较高。比较三家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却是民营机制的会稽山保持高位且较为稳定,主要得益于其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良好控制,而古越龙山、金枫酒业的净利润率波动较大。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第4页。

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分析

2013年5月9日。

巨大的应用空间,加上国家政策层面的鼎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物联网产业有机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超万亿的航母级产业。如今,物联网概念经过三四年的培育,市场越炒越热,但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到底如何,值得深思。

多项政策出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5000亿。

作为为数不多的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框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指导意见》指出,抓住机遇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对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导意见》实施之日,就是打响我国物联网产业驶入快车道起跑枪之时,物联网产业有机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超万亿的航母级产业。

来自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1933亿元,预计到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而国联证券的研究数据也显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并且会在随后较短时间内达到万亿元规模。

以2011年数据为例,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产值接近2600亿人民币,主要分布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跟物联网产业环境复杂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关于物联网相关政策的发布,让物联网成为了国家级的发展战略,初步明确了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也确保了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但是这些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贪大求全的做法可能导致拔苗助长,同时,地方产业各自为政,也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发展。

从技术环境来看,我国每年对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物联网专利申请也逐年递增,企业综合集成能力较强。但实际上,对物联网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核心芯片等还有待突破,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隐患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外,缺乏统一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引,以及标准发展滞后于应用发展的困境,产业链薄弱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物联网的产业化与工程化发展。

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各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逐步呈现,企业对信息化方面的认知提高,经济支付能力也不断增强。但在过去3年基本靠政府驱动,多以政府买单为主市场缺乏动力。另外,物联网商业模式不清晰、企业分散,缺少融资渠道,规模化应用少。市场还需培育物联网产业发展“三步走”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指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到了需要探讨商业模式的阶段,比较好的应用是结合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发达国家也在搞智慧城市,但数量少,规模小。我们现在有几十个大中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效果要优于国外。这是因为,各地政府目前高度重视社会效益,在城市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生产、医疗健康等方面,对物联网有切实的需求,这使得物联网在这些领域发展迅速。但目前,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发展,也仅仅在感知层面,即收集数据,还没有上升到分析数据的层面。从这个层面讲,我们的物联网产业,还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以无锡为例。自2009年无锡定位为“感知中国”中心之后,已经形成了“五园联动”、“五网齐聚”、“三中心协同”(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传感网质量检测中心)的区位发展优势。截至2012年,无锡市共有物联网产业法人企业739户,注册资本达25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企业72户,注册资本达222亿。而这其中,系统集成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物联网设备制造占百分之十五,而信息传感设备不到百分之五。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对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布局十分欠缺,而传感器布局的不足将导致数据产生的不足,将从源头上阻碍物联网的商业发展,所以对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讨非常必要和迫切。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马晓东曾说:“过去三年基本靠政府驱动,如果不转为市场驱动,就会缺乏后劲。”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秘书长曾明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包括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应用需求不够明确,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产业标准滞后,信息安全风险巨大等多方面因素。

据业内人士分析,物联网产业重点目标领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交通物流、电力、医疗、石油化工等领域,在该领域要加强行业客户的理解,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其核心是客户理解、高质量客户的把握、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二是近期重点推广的城市公共安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要力争在该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建立相关标准,其核心是规模数量产皮和服务的完善程度。三是重点培养金融、农业领域,注意不过度投入,以满足政府和公关目的,收支平衡为考量。

曾明认为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要分“三步走”。首先是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以应用创新为主,带动产业形成,由政府引导促进;其次是工农业生产领域,以技术创新为主,确保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形成,企业应用、行业应用是重点。最后是个人和家庭领域,以服务创新为主,此时物联网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最终进入物联网时代。“这三步不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进行,而是交叉进行的。”曾明说。

结语。

度较高的行业,如智能卡(rfid)应用、交通、物流等发展较快,其他领域发展相对缓慢,物联网市场还需培育,需要挖掘潜在的需求,处于由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过程之中。

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战略定位和投入产出比的矛盾,即如何协调当前和长远的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技术和产业变革,物联网单项应用的成熟周期是10年左右。国际上一些成熟解决方案大都有多年的深厚积累,相比之下我国的产业根基还很薄弱。无锡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发展四五年来,到目前仅有15%的公司盈利。调研还发现,无锡绝大部分物联网企业只不过是近几年才新成立的。

二是新技术与传统的对接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超预料。物联网真正的需求市场是传统行业,从接纳到规模化推广需要较长时间反复磨合、探索、优化。物联网应用作为新兴事物,当前落地到技术改造、革新、锦上添花的成分居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足够的实力显然不行,而传统体制下大项目的规划、预算决策流程都很长,不能适应现实情况。

三是自主创新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矛盾,不开放、不合作,发展的路子就很窄。目前从核心芯片、关键技术、中间件、数据库到信息处理,从技术、产品、产业链到标准话语权,绝大部分都还掌控在美欧产业巨头手里。对我国来说,最大优势是市场规模。我们必须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应用创新带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标准的跟进,才能更理性有效地发展。

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我们预计,“十二五”期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元规模,而真正可能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时间节点预计在“十三五”后期。

中国证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关注当今证券行业,了解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是证券工作者和投资者应该做的。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欢迎阅读。

中国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逐步规范,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中国证券行业各传统业务在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同质化现象明显、竞争激烈。其中,作为证券行业主要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随着新设营业部的放开以及非现场开户等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小项目井喷和大项目减少的背景下,部分证券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在争取大项目的同时着力发展中小项目,使得投行业务竞争变得更为充分,并逐步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自营业务由于受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影响,收入波动较大。资产管理业务随着政策的放松发展迅速,各证券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也更加重视,竞争相对市场化,大型证券公司在人才、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总体来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传统业务正逐步转型,各业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项创新业务正处于积极探索中,但为证券行业盈利结构的改善、收入来源的增加奠定了基础!。首批试点各项创新业务的证券公司在人才、信息系统和管理经验等软硬件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已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但随着取得各创新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加激烈。

(2)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证券行业在综合治理后整体进入快速成长时期,但无论从资本实力还是创新业务布局上,部分风险控制能力强、资产质量优良的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尤其在目前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环境下,优质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发行次级债、ipo发行、借壳上市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了资本金,在资本规模上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创新业务方面,部分优质证券公司由于取得创新业务试点资格和筹备的时间较早,在包括直接投资、股指期货套保、融资融券业务以及国际业务上已大幅领先于其他证券公司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证券从业资格。

(3)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正有序推进,竞争更为激烈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实施后,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银行陆续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驻华代表处和合资证券公司队伍不断扩容。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年报(2012 年)》统计,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共设立 167 处驻华代表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共 13 家。2012 年 10 月 11 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修改〈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的决定》,将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不得超过 1/3 上调至 49%。

由于中国金融行业尚处于严格管制阶段,证券行业受到的监管也比较严格,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证券公司的设立及开展相关业务的条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规定了境外证券公司在我国设立证券经营机构的条件,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的进入壁垒。中国证券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包括经济性进入壁垒和行政性进入壁垒两个方面。

(1)经济性进入壁垒

中国证券行业的经济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商誉品牌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和人才壁垒。中国证券行业发展过程中,已有部分优秀证券公司在证券市场建立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对新进入证券行业和后发展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定壁垒。证券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具体的人力资本进行传承和应用,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对证券公司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证券行业至今仅有 20 多年的发展历程,证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而人力资本具有独特唯一性和不可大规模复制性,有限的人力资本对新进入的证券公司和已有证券公司的.扩张形成一定的壁垒。

(2)行政性进入壁垒

中国证券行业的行政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设立证券公司的审批制和业务资格的许可制。《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对设立证券公司做出明确规定:“设立证券公司,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第一百二十四条对设立证券公司的条件做出了一定细化,这对设立证券公司进入证券行业形成较大的政策壁垒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证券行业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证券法》第六条明确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这对金融行业中的其他子行业进入证券行业形成了较大的政策壁垒。另外,我国证券公司从事经纪、保荐承销、自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都要受到有关法规的严格限制,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许可制度也对证券行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

由于证券行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储备等因素造成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依赖证券经纪、承销保荐、自营等传统业务,尤其依赖通道收取佣金的经纪业务,其他各类创新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收入。其中,经纪业务与二级市场成交量高度相关,自营业务总体上也与二级市场涨跌高度相关;而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的相互作用又影响着证券公司的承销保荐收入。因此,证券市场总体行情及其走势直接影响着中国证券公司的总体利润水平!。

与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证券行业仍存在诸多挑战,证券市场尚需不断完善。在过去十年间,二级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巨大。中国股票市场在 2001 年至 2005 年处于低迷状态,交易不活跃成交量低,导致 2002年至 2005 年证券公司整体亏损。随着 2005 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实施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开展,证券市场逐渐进入上涨阶段,证券公司经营状况也随之好转。上证指数于 2007 年 10 月创下了 6,124 点的历史高点,证券公司盈利水平也于2007 年达到历史记录的 1,320 亿元。中国证券市场繁荣活跃的景象被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世界经济受到重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也随之大幅下挫,于 2008 年 10月 28 日跌至 1,664.93 点,一年之间跌幅达 72.83%之多。市场的持续下跌也影响了证券公司的业绩,2008 年全行业累计实现净利润 482 亿元,与 2007 年同比下降 62%随即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股票市场也逐步回升,上证综指于 2009 年末上涨至3,277.14 点,证券公司盈利有所好转。2010 年爆发的欧元区债务问题以及主权债务危机,再次打击世界经济,中国股票市场也出现大幅波动。2011 年期间,上证综指由年初的2,852.64 点震荡下跌至年末的 2,199.42 点,交易量也大幅萎缩,2011 年证券公司净利润仅为394 亿元,较 2010 年 776 亿元的净利润下降 49.23%。2012 年全年中国股票市场仍然呈现疲软态势,交易低迷,佣金率持续下滑,证券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至 329 亿元。2013 年上证综指收于 2115.98 点,全年累计下跌 6.75%,但年内小市值股票交投活跃,结构性热点行情也不断出现,股票市场 2013 年度成交金额较上年有所上涨,证券公司净利润回升至 440.21 亿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