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精选6篇)

时间:2023-10-10 17:34:18 作者:文锋 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精选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篇一

昨天(3月20日),市教研室来我校调研,有幸请张平老师指点了一节数学课:《真分数和假分数》。听了张平老师的点评,有如下启示:

学生在前一阶段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表示的都是一个数量中的一部分和这个数量的关系。本节课上,学生需要认识分子与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以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教材上的例2是利用学生对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已有认识,通过涂色,先后引出对4∕4和5∕4的认识。教学时,我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认识。出示了分数“5∕4”后,我问学生:“这里把什么看作了单位‘1’?”学生一致认为是“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其实,这样的回答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已经预料到的,于是我开始引导:如果是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取了几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5/8和5∕4一样吗?再想想应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两个圆!”尽管前面有例题的明示“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尽管我作了引导,可学生还是坚持他们的想法。无奈,我只得重新再引导一遍。

课后,张平老师的方法给了我启发:在让学生涂色表示5/4时,先只出示一个圆让学生说单位“1”、涂色,学生肯定会说不够,由此再出示第二个圆,即再出示一个单位“1”,合起来是两个单位“1”,两个圆是两个单位“1”,而不是一个单位“1”。有了这样的铺垫引导,学生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另外,张平老师还提到一节课练习的.设计要设计好,要注意层次等。听了张平老师的点评及建议,我深深体会到,每节课前,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细节,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细节是可以挖掘、预设的,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进而创造出有效、精彩的课堂。

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教学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下课铃声一响,就给我的一堂课判了个死刑,小结如下:

由于本堂课教学是将“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知识融于实际应用中,所以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比较清楚,特别是对出勤率、发芽率、合格率等,谁占谁的百分分之几,学生理解比较好,也正好弥补了上节课小曾老师的缺失。

1、对于4/6≈0.667=66.7%,为了教学表示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我首先写成4/6=0.666≈0.6667=66.7%,然后我再板书成4/6≈0.667=66.7%,显然步骤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学生反而不知该咋办了。

2、“将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再添上%”强调得不够。

3、对于小数化百分数讲得过多,所以教学“百分数化小数和百分数化分数”的份量不够。

相对而言,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容易的,却是近阶段以来教学最糟的一次。下节练习课时弥补了。

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任务是认识单位“1”和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之前学生对分数有过一定的接触,用一节课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因此我大胆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倡合作学习,具体采用小组交流、对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形式,其核心问题注重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通过为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而体现的合作形式。教学中,我设计一个问题是:把一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橡皮泥的41,取其中3份是43,学生回答的很快、很活跃。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了,老师立刻说:“下面小组4人讨论一下”,学生快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不一会答案就出来了。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橡皮泥的41,取两份是2/4,3份的43,4份的4/4。我抓住这一困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相探究,很快解决了问题,针对性、实效性很强,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要求:要有明确的任务和问题,而且要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挑战性,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保证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小组研讨要具有民主性、超越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实施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本课完成后效果较好。

1、转变了教育观念。

尝试教学法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理念另我耳目一新。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这么上。让学生先进行练习思维碰壁,然后在方法上教师以适当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毛塞顿开的效果。整节课孩子都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自己学习,自己探究,自己当老师给同学们讲解。这都是以往的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也达到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形成良好的基础与能力。

2、课堂教学变化明显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教学后,我对尝试教学的方法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全新的表象,在听了济南名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之后,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上有了更清新的思路。明确了高年级的孩子如何进行尝试教学法的实施。我们班的孩子几本全是农村的孩子,平时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也很欠缺,怎么能让他们去试着讲课呢?我先从教他们合作学习开始。先把前后桌四人分为一小组,指定出组长,分配任务时尽量细一点,每个人都有任务。锻炼他们自己说。汇报时引导他们能大声地把他们的意见说清楚就可以了。实行奖励机制,达到老师要求的及时奖励小红花。定期根据小红花的数量发奖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的班级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简单点的内容他们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潜意识中发生着变化。

我觉得尝试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了,学习的主动性变强了。相信长此以往必将收获硕果。

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篇四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教学的重要立足点。只有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上本节课前,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前测题(展示题目),前测题由两大部份组成,1—3题是旧知“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分数和百分数的相互改写”的内容,意在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4、5题是新知“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内容,意在调查学生对新知的了解程度。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虽然以前学过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但是已有所遗忘;小数点的移动(向左或向右)容易混淆;对刚学习过的百分数和小数的相互改写基本掌握;学生对新知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有模糊的认识,但对过程和理由不会表达。学生最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的是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另外,学生在经过5年多的小学数学学习之后,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

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有针对性地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做好了以下几点:

通过复习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互化”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百格题的训练,进行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从而为新知的探究作好铺垫。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因此,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独立运用起点独立尝试把例1中的小数化成百分数,再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经历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过程后,根据迁移原理,引 导学生探究并理解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思考过程,通过“说想法、说变化、说发现、说规律”等环节,探究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律。

练习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设计,达到如下效果:

1、让学生体会到用规律可以很快进行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2、通过互化可以比较小数与百分数的大小。

3、用互化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处进行了精心设计:一是改错题,让学生在“找错、设错”中提升认识;二是改动了课本中的题目,让部分“粗心”的学生掉入圈套而加深认识。通过有效的练习,让学生今天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成为明日学习的起点。

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们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形成数学技能,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一种实现的途径。但实际教学中却留下了很多遗憾,如学生在说转化方法上绕了太久,花去了大量时间,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时也不能很顺利地得出规律,导致时间不够,不能很好地完成后面的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篇五

上周教学了第四单元的二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是一堂概念教学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明确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及将分数分为这两大类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初步了解分类标准在分类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

整节课的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在课后的作业里有一个这样的题目:请你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有个同学写了一句很有意思的答案:我觉得分子不应该比分母大,因为妈妈总比儿子大。我忍俊不禁,随即在第二天的课上对此答案随性发挥。

联想到在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时说到分数线下面的是分母,做为母亲他高高的托着自己的孩子--分子,所以分子在上,分母在下。因为孩子的年龄都要比母亲小,所以分子小于分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么这样的分数我们叫做真分数,而如果孩子和母亲一样大,或大于母亲了,那么这种情况就不符合实际,这样的分数就叫做假分数。说到这里孩子们都笑了,我知道他们从心里真正领悟了!

分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反思篇六

1、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难度比我国低一到两个年级。

2、重练习质量轻练习数量,美国学生的作业负担很轻,尤其在数学,不会采用题海战,主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数学学习。而且都是第二天课堂上完成头一天的作业,再上新课!

4、教学形式多样化,他们教学最多的方式是让学生充分的去参与,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很少把这种答案直接的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数学知识,如游戏,比赛。

5、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课堂上比较自由,甚至可以走来走去,与我们要求学生规矩的端坐,完全不一样.学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