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的结构教案设计(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1 11:08:04 作者:QJ墨客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注重评估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和有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精心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叶片的结构教案

上一节我们观察了叶横切的临时切片,知道叶片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哪三部分呢?请同学对照挂图指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这三部分的细胞排列有什么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呢?我们这节课继续讨论。

要求学生遵循显微镜的使用程序,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横切结构的清晰物像(永久制片),为观察实验教学过程的推进创造条件。

调控学生依次观察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辨认各部分结构的分布部位、细胞形状、排列疏密状况等。

首先看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请同学回答。(结合上节课的记录和这节课的观察回答)

总结: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不透水的角质层。这样的表皮有什么用呢?功能: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透光,又可防止叶片过多的散失水分,对叶片还有保护作用。因此,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我们看到的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是什么样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表皮细胞的不同形态,就此想象表皮细胞的立体结构。(比如拼图块)

表皮上有什么特殊结构?看图指出表皮细胞之间有一些特殊细胞两两成对,其中每一个半月形的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叫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

保卫细胞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每个保卫细胞临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较厚,远离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较薄。用自制教具演示,当保卫细胞吸水时,分别向两侧凸起,气孔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

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上表皮的气孔数少于下表皮的气孔数。某些浮水植物,如睡莲,其气孔全部分布在下表皮。

上下表皮之间大部分是叶肉细胞。请同学观察叶肉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有什么规律?

总结: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含绿色颗粒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绿色颗粒较少。

叶肉细胞内部的许多绿色颗粒结构是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那么,你们现在能回答大多数植物的叶为什么是绿的?而且总是靠近上表面绿色更深一些?(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叶肉细胞内有许多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绿色的叶绿素,使叶片呈绿色。叶片的上表面颜色一般较叶片下表面深,主要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而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细胞里面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

在叶肉之间有束状结构是叶脉。从叶的外部看,叶脉是许多交织的脉络,构成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作用。一些植物的叶脉相互交错,称网状叶脉;还有些植物的叶脉大体上平行分布,称平行叶脉。

叶脉是由一些什么形状的细胞构成的呢?观察永久制片。

指图说明:叶脉主要是由两种细胞构成的管道组成的。图中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导管,导管是由一些中空、横壁消失的细胞连接成的长管,这些细胞是死细胞,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图中被染成蓝色的部分是筛管,也是由一些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在细胞上下连接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这些细胞是活细胞,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由此看来,叶脉不仅具有支持作用,而且还有疏导作用。

总结:叶片的结构有哪些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特点?

1、表皮透光保水,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

2、叶肉含大量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叶脉可运输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物质。

整理好显微镜,放回原位。

第一节叶片的结构

探究活动

叶脉标本的制作

1.摘取若干叶脉清晰、坚韧的叶片,如桑叶、桂花叶。

2.称取碳酸钠2.5克,氢氧化钠3.5克(或3克)置于烧杯中,注入清水100毫升,放在火上煮沸。

3.投入树叶,让它们全部浸在溶液里。继续加热6~8分钟,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拌动,使各叶分离,受热均匀。叶片受药品的腐蚀,柔软的部分就易被除去而留下叶脉。

4.用镊子取出煮过的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

5.从清水里取出漂净的树叶,平铺在左手掌中,用右手食指在自来水流水中仔细地擦去叶片的柔软部分,露出清晰的叶脉,然后贴在玻璃片上凉干。

6.趁叶脉还未干透,用毛笔涂上水彩颜料(也可浸在彩色墨水中染色)。凉干后,放在书中压平。然后在叶柄上系上一条彩色的丝带,就做成美观的书签了。

仔细地观察叶脉在叶片上的分布。

你所做的叶片的叶脉是什么类型的叶脉?

叶脉里含有什么?有什么功能?

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提出问题:植物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其中的哪个条件可能对叶绿素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呢?请举出实例或收集有关资料作为依据提出假设。

做出假设: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提出本组所做的假设以及提出假设的依据。学生可能做出的假设:(1)叶绿素的形成与阳光有关:青蒜和蒜黄都是用大蒜蒜瓣培育成的。青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是绿色的;蒜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是黄色的。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有关的科学研究证实,黄白色的叶中没有叶绿素。(2)叶绿素的形成与温度有关:夏天树叶是绿色的,到了秋天气温下降,树叶就变黄了。对此做出解释:叶里除了含有绿色的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通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最多,其他色素的含量少,于是叶就显出绿色来。但是,叶绿素很容易被低温破坏,秋天气温下降,叶绿素在叶里分解、消失得很快,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因此树叶就变黄了。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阳光、温度都有关系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设计实验:

可提供的用具有:2个约40ml的容器(用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两张吸水纸或少许棉花、2支温度计、1个水杯、1支滴管、密封性好的纸盒(大于种子萌发器皿),以及本组实验设计方案必需的其他用具。想一想,为什么准备两份主要实验用具呢?(学生回答)

提示:

1、实验材料最好选用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种子到实验室领。

3、注意,对照实验中除了需要探究的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当完全相同。

4、建议用表格形式记录实验观察结果。

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中设置的对照有什么作用?

各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思路,并将方法步骤写在投影片上。

各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全班对每组的实验设计思路给予评价和补充,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例如:有个对照实验方案是,把一盆蒜黄放到阳台上培养,另一盆相同的蒜黄放到冰箱内培养。对这个实验方案做出分析和评价。

预期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结果如果支持你们小组的假设,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果如果不支持你们小组的假设,应当怎样做?若取得成功,请总结2-3条成功经验,若实验出现差错,请分析失误的原因。

《身体的结构》的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具准备:朗读带、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听唐低诗人刘长卿是怎么说的(播放古诗朗诵带)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出示小黑板)。

2、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4.学习生字: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逢:第三笔要写成长点;芙:读fu第三声不读fu第二声;蓉的音与下面的容同音;暮的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贫的上面是分不是今或令;吠的右边是犬表示狗叫一点不要忘记写)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学生自读古诗)。

5.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回答。

6。汇报自学成果(每一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讲述)。

日暮苍山远: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听到了狗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7.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相信根据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发挥你们的合作精神解决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是什么心情(焦急))什么地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感到行程怎样(艰难))诗人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主人家非常贫穷对他非常同情)。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请想象一下他贫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生活画面.(可以从主人的穿着、饮食、家具陈设等考虑。)。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主人可能出去躲债,借债,为生活奔波劳作了吧!表现了诗人对主人的同情,在当时是不是只有芙蓉山主人家很贫穷呢,其实人民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哪像我们现在这样能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上课,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分钱都是你父母辛苦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乱花钱浪费粮食,像上星期六年级的一位同学馒头不吃就把它扔掉这样可以吗?)。

8.汇报讨论结果。

9.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听朗读带: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朗诵这首诗的要注意模仿(可小声跟读)。

2.学生自由练读:现在你们自已试着读读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听。

3.表演朗读。

10、讲堂作业(当堂背诵古诗看谁先背完)刚才你们都读得不错,那能不能在这节课之内就把它给背下来呢?剩下的时间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看谁背得最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生物教案:节叶片的结构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学习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5.学习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核酸的种类。

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

核酸包括。

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本26页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细胞内的什么部位?是否位于染色体上?

原核细胞中有没有rna?1.___________使dna呈现______色,_________使rna呈现______色。

2.盐酸的作用:

能够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染色剂____________,同时使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_______与染色体结合。

3.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内也含有少量;。

r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中。因为rna主要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形成的,所以___________中也有。

4、原核生物dna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染色体上,__________rna。

*细胞中既含__________又含有____________。

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单体:___________。

核酸的元素组成:________________。

1.一分子核苷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核苷酸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前者的含氮碱基是______________,后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dna是由______条核苷酸链构成,rna是由____条核苷酸链构成。

核酸的`功能。

核酸有何功能?

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绝大多数的生物,其遗传信息贮存在_________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总结核酸有哪几种?

五碳糖有哪几种?

碱基共有哪几种?

核苷酸有哪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性练习】(三星训练)。

1.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

a、细胞质b、细胞核c、线粒体d、叶绿体。

2.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d.核苷、碱基和磷酸。

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多少种()。

a.5、2、8b.4、2、2c.5、2、2d.4、4、8。

4.所有的核苷酸分子中都含有()。

a.核糖b.含氮碱基c.脱氧核糖d.氨基酸。

5.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a、dnab、rnac、dna或rnad、dna和rna。

6.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1种b、8种c、4种d、5种。

7.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

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存在于每个细胞中。

b、是生物的遗传物质c、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运用的原理是()。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14.下列关于sars病毒所含核酸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a、g、c、t四种碱基,五碳糖为核糖。

b、含有a、g、c、u四种碱基,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c、含有a、g、c、t四种碱基,五碳糖为脱氧核糖。

d、含有a、g、c、u四种碱基,五碳糖为核糖。

《表格和组织结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插入简单的表格。

2.掌握对表格的一些设置,能在文章中利用表格。

课时按排:1课时。

教学重点:表格的插入和修改。

教学难点:表格中直接画表线。

教学任务:将数据改为表格。

注意点: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是表格制作,但并不是单纯地介绍表格的操作,而是将表格的应用整合在文章中,注重知识的运用。

2.表格的一般知识。

(1)如何插入表格;

(2)改变单元格的高度和宽度,如果修改的是整行和整列的大小,可以直接去拖拽表格边线就可以了,也可以在标尺上直接拖动。但如果改变是某个单元格的大小,就必需先选定这个单元格,再去拖拽这个单元格的'边线。

(3)插入行列,在word97中插入列,必需先选定一列,这个问题在word中得到解决,可以直接插入。

(4)利用表格工具栏画修改表格,包括画表格线、擦表格线等,word中的表格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利用画线和擦线工具,可以画出复杂的表格。

(5)表格线色和表格底色,课文中虽没有讲到,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6)合并和拆分单元格在教材中没有讲到,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

3.利用表格,修改文章。将文章中的对比数据用表格表现出来,更清晰。

4.练习做课程表。

5.表格还可以发挥许多特殊的作用,如国际橡棋棋盘,中国橡棋等。

高一生物教案:节叶片的结构

2、技能目标:通过自学、交流、讨论、质疑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叶片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法指导:

1、对照学习目标,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感知大体结构及重点。

三、自学探究。

(一)表皮自学提纲。

1、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并在图上指出。

2、表皮是由哪两种细胞构成?并指出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4、气孔的功能是什么?它的开闭由哪种结构控制?

自学检测。

1、叶片基本结构包括、、。

2、气孔的开闭由控制。

3、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的结构特点是含有。

(二)叶肉自学提纲。

1、为什么大多数的叶都是绿色的?

2、比较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有什么不同点?

4、讨论:大白菜外层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内层叶片却是白色的,请你分析原因。

自学测评。

1、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其中含有的只有在下才能形成。

(三)叶脉自学提纲。

1、叶脉有哪几种功能?请你说出为什么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叶脉有何不同?自学测评1、叶脉具有输送有机物的结构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因此,叶脉中这两种结构属于组织。

《表格和组织结构》教案设计

摘要:高校是聚集优秀师资力量最密集的地方,为了充分对高校人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开发,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了高校之间教师资源共享、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等方式进行优势互补,这无疑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高校自身的建设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进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文章通过对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办学的案例研究来探讨高校人才共享组织结构应如何构建。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号元素的示意图。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

[板书]一、原子核。

1。

原子核

注意: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近似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

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2.质量数质子的相对质量==1.007≈1中子的相对质量==1.008≈1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n=a–z。

练习:用azx表示原子:

(1)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2)求阳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3)求阴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2c16o2分子中,n=。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请一位同学讲述宏观物体的运动的特征。

比较电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运动。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带负电荷,质量很小。

(2)运动的空间范围小。

(3)高速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p91,播放电子云形成的动画。

2.电子云。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

注意:(1)图中的每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2)“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的一种形象化表示。

2.以下有关电子云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子云示意图的小黑点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b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c小黑点表示电子,黑点愈多核附近的电子就愈多。

d小黑点表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的轨道。

第二课时。

[复习]1。原子的结构。

2.电子云的概念及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对于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要复杂一些,通常,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层序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能量。

研究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的情况。

核电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he。

2

10。

ne。

2

8

18。

ar。

2

8

8

36。

kr。

2

8

18。

8

54。

xe。

2

8

18。

18。

8

86。

rn。

2

8

18。

32。

18。

8

讨论。

1.根据上表和在初中学习的部分元素示意图的知识,讨论核电荷数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形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并将讨论的结果分别填入下表中.

学生填写:

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论: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除k层外,共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倒数第3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第n层里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讨论。

2.根据第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的规律,请你检验下你所判断的k、l=m层最多能容光焕发纳的电子数据是否符合这一规律。

[练习]某原子共有5个电子层,则其o层可容纳电子。

个,n层可容纳电子。

个。

四、元素性质与的关系。

[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稳定结构”?

2.指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说明]元素的化学性与有密切的关系。

[练习]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教案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对比与调和。

汉字结构包含着对比与变化,二者相互调和构成汉字的整体感。我国古代汉字在线的对比应用上非常成功。通过线条横竖、虚实、曲直、长短的对比,碰撞出形式多样的装饰变化。大多数汉字都同时采用曲、直、方、圆的线条进行连接和点缀。具体而言,曲线条为动,直线条为静,曲、直线条相互交错,动静结合,共同组成汉字结构。比如,小篆体“元”字,曲线与直线相互交错,产生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之美,既把汉字的生动与活波跃然于纸上,又彰显了汉字的整体性,充分体现了我国汉字优美、稳重、活泼、生动的特性。汉字结构动静结合、韵律优美、节奏分明的美学特征恰好是现代包装艺术所追求的对比、调和的形式美。现代包装设计要求设计不仅要充满生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对比性。比如冷、暖色彩的对比,空间远、近的对比,数量多、少的对比等。然后,通过调和、均衡、比例等相关形式与法则,让这些不同且充满矛盾的元素具有秩序性,从而让这些矛盾得以化解和调和。这种对比与调和的形式美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洁诺”牙膏、百事可乐外包装等。

(二)对称与均衡。

对称在汉字中比较常见,它是指汉字结构中有中心轴,各种不同笔画从中心轴两侧以相同的力量往外延。这种汉字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往往能给人以和谐、匀称的整体美感,同时局部充满着延伸的动态美。比如,“亚”“米”“田”“土”等。同时,汉字中还存在均衡的现象。汉字偏旁部首的搭配力求匀称与平衡,强调汉字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做到错落有致,疏密适宜,从而使整个汉字结构均匀、合理。比如“钓”字,左边偏旁的笔画明显比右边的“勺”字多,但是“勺”字中间的一点正好弥补了右边部分的空缺,使得“钓”字看起来均匀、合理,不失均衡之美。对称与均衡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屡见不鲜,特别是中国传统包装对稳定、对称的造型可谓是钟爱有加。比如,象征着成双成对的“囍”字图案,象征着爱心的心形图案等。

(三)节奏与韵律。

节奏韵律美的出现大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条理性,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秩序。它能显著提高人们的视觉印象,更加完整的呈现出形式内容的整体性与统一性,从而使人们获得最佳的视觉感受。汉字结构通过线条重复、扭曲等形式来展现节奏与律动美。比如,“水”的小篆体通过简单的形态线条,充分展示出了水的流动特征。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使人心情愉悦。在现代包装设计讲究设计要素有规律、有条理、有秩序的'变化,使设计整体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比如,“可口可乐”的外包装就很好的把握了节奏与韵律美,通过流畅的线条,带给人们流动和柔美的视觉感受,充满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二、包装设计中意象与汉字的意象性特征。

(一)汉字中的意象。

汉字的构形美是中国特色之美。甲骨文是汉字的原始形态,它忽略客观事物的真实视觉和自然属性,强调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所产生的反映,也就是“意象”。比如“间”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其阐述为“从门从月”。具体来说就是夜晚的时候,之所以关上门仍然能看到月光是因为门有间隙的原因。他巧妙的用月光来突出门的间隙。这样让人看到“间”字的时候就仿佛让人置身于这安静、祥和而充满诗意的夜晚。再如,甲骨文中的“马”字,其造型彰显了马善于奔跑的个性。与此同时,对于马颈部鬃毛的表现,无疑是对马鬃毛飞扬情态的特写和刻画。通过鬃毛飞扬的特写来表现骏马急速飞驰可谓是巧夺天空,相当传神。

(二)包装设计中的意象。

我国的礼品包装设计成功借鉴了汉字结构,不采用张扬、华丽的设计风格,而是主张融入含蓄的审美理念,给人以无穷的意境。如:梁廷楠在《曲话》中所说:“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现代包装设计通过自身的形式美和文化内涵传递给人们一种或静、或虚、或浪漫、或随意、或流动不拘的意境。这些意境具有显著的和谐性、自然性和一致性,充满了浓郁的东方美。中国月饼包装可谓是意象应用的典范。简单素雅的包装盒,配上唐大诗人张九龄《望月怀古》中的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便能成功勾起无数游子寄月相思的思念与情怀,不仅有效传递了产品的理念与宗旨,而且能让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另外,我国大多茶叶包装也能很好的抓住意象的精髓。比如一杯简单而纯净的茶水配以空旷、悠远的山水画,就能让人感受到我国茶文化清、雅、静、和,从而获得精神上享受、洗礼与升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字渗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和精神素养,拥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正是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所追求的美学效果。这就要求现代包装设计者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在遵循汉字结构美与包装设计形式美结合的规律及原则的基础上,将汉字结构设计巧妙融入现代包装设计,增加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和传统美感,促进我国包装设计健康、快速的发展。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教案设计

1、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

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1、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2、(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板书设计:

拱桥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拉索桥。

教后反思:

拉索桥的实验材料应该提早准备好,教师可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模型或图片,请学生本堂课带来以供研究。

中班结构活动教案:椭圆形变变变中班结构游戏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中班结构活动教案:椭圆形变变变中班结构游戏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学会认识椭圆形。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卡片一套。

2、各种图形卡片。

3、碟片、石头、糖、面包、树叶、苹果、鸡蛋。

4、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椭圆形。

活动难点:

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利用椭圆形自创与操作。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主题。

1、和幼儿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用毛根变魔术(各种椭圆形的东西)。

3、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图形宝宝、它是谁呢?想不想认识一下新的朋友?

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好不好,咕噜咕噜变、椭圆形宝宝出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椭圆形宝宝,很高兴认识大家,椭圆形宝宝非常有礼貌、我们是不是也要向它问好呢!

二、了解椭圆形的特征。

1、师:我这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椭圆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圆形圆一点、椭圆形扁扁的比圆形长一点)。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叫做椭圆形。

2、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椭圆形呢?

三、寻找椭圆形。

1、出示准备好的道具、这里也有椭圆形看看谁最先找出来。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出示碟子、树叶、苹果、鸡蛋、糖、面包、石头、等。

四、幼儿拼图并点评。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用各种图形简笔画。

2、把准备好的图形拼作一幅画。

3、幼儿的操作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加以鼓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大班结构游戏活动《我们的小学》教案设计

国标苏教版第二册p22我们认识的数。

1、进一步了解数在不同的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2、对生活中的数有一定的认识。

3、能用数来表达,交流。

4、对数的多少能有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

1、糖,花生米,黄豆,枣子若干,盆三个,表格一张。

2、相关信息。

3、课件。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我们认识的数和数做做游戏。

1、学生说数。

(1)示范:(课件)。

(2)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

小结:用数可以说清楚许多事情。

(3)在小朋友说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同学都说到了xx这个数,请说到xx的同学再说一遍。

小结:同样的一个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2、老师说数。

(1)鞋子:从鞋号中你们知道谁的鞋最大,谁的鞋最小吗?

(2)门票:这是宜兴三洞的票价,看了这三个不同的价格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从不同的数中我们看到了同一类事物之间的差别!

3、说年龄,填表。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1)请五个小朋友汇报自己和家人的年龄。

(2)仔细观察这五个小朋友的年龄。你能来说一说,我们自己的年龄大概是几岁吗?

(3)说说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年龄大概是多少岁?

(4)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爷爷奶奶年龄。

(5)小明要考考大家了,先让我们找到小明家白云路84号。

小明的家人中,今年64岁的,可能是谁?

(6)猜一猜杨老师的年龄,怎么样?

小结过渡:小朋友,通过刚刚的说数,我们对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和数做个游戏。

1、明确规则。

2、活动开始。

(1)抓糖:请几组汇报。

怎么会抓得有多有少?(手有大小,抓得有松紧。)。

(2)抓花生:猜猜看同样是1号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花生米大约会有多少粒?

猜得对不对?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按刚才的分工来完成抓花生的活动。(指导填表)。

(3)抓黄豆:猜一猜抓一把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数一数。

黄豆比较多。怎样数可以又对又快?

继续按分工完成,填好表格。

3、汇总5组的数据,看着表格中的数据讨论。

(1)这种类型的糖小朋友紧紧地抓一把大约可以抓多少?花生米呢?黄豆呢?

(2)看看上面的图再看看表格中的数对照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4、展示一颗红枣,估计可能会抓多少颗?为什么?

5、引导学生一起小结:看来同样的手去抓不同的东西,东西越大,抓的个数就越少,东西越小,抓的个数就越大。要使猜得与实际比较接近,得仔细观察,多多思考。

6、其实刚才同学们的猜也可以说是估计,这是一项本领,不光抓花生、抓黄豆的时候要用到估计,平时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估计。(举例)。

(1)快下课了,美丽的校园在召唤我们,你看已经有小朋友走向了校园数数了!

(2)小朋友,你觉得还有什么可以数的呢?

就让我们奔向校园的怀抱,出去数一数吧!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2.电子云的概念及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对于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要复杂一些,通常,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层序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能量。

研究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的情况。

核电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he。

2

10。

ne。

2

8

18。

ar。

2

8

8

36。

kr。

2

8

18。

8

54。

xe。

2

8

18。

18。

8

86。

rn。

2

8

18。

32。

18。

8

讨论。

1.根据上表和在初中学习的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讨论核电荷数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形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并将讨论的结果分别填入下表中.

学生填写:

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论: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除k层外,共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倒数第3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第n层里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讨论。

2.根据第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的规律,请你检验下你所判断的k、l=m层最多能容光焕发纳的电子数据是否符合这一规律。

[练习]某原子共有5个电子层,则其o层可容纳电子个,n层可容纳电子。

个。

四、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稳定结构”?

2.指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练习]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

注意: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近似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2.质量数。

质子的相对质量==1.007≈1中子的相对质量==1.008≈1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n=acz。

练习:用azx表示原子:

(1)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2)求阳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3)求阴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2c16o2分子中,n=。

:.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请一位同学讲述宏观物体的运动的特征。

比较电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运动。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带负电荷,质量很小。

(2)运动的空间范围小。

(3)高速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p91,播放电子云形成的动画。

2.电子云。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

注意:(1)图中的每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2)“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的一种形象化表示。

2.以下有关电子云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子云示意图的小黑点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b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c小黑点表示电子,黑点愈多核附近的电子就愈多。

d小黑点表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的轨道。

第二课时。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教案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教学设计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中华文化在不断蜕变着,汉字也演绎着不同的画面。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文化。

上下五千年来,中华文化引领我们前几,帮助我们了解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从古到今,汉字为我们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汉字无处不在。

无论从外点还是内在,汉语都有着惊人的魅力。它代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蕴含了无情无尽的知识宝藏。它比水更珍贵,比空气更稀奇。从个体来说,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含义,但它们又有一定的共性。“金”字部汉字在字典里有三百三十多个,它们所表达的意思都与金属有关。“钱”在古代为贵重的金属,“金”为金属,“”在字典中注释为“少,细微”,所以“钱“就是少量的金属,物以稀为贵,少量的东西自然就值钱了。又像“忄”,所有的字都与心有关,心中认真为“慎”,心坚强了就是“铿”,心里有了你,便是对你有了情。世界,每个字都富含了不一样的作文“情”,不一样的“感”,带给你不一样的情感。这就是汉字。汉字包含着世界的奥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汉字,太棒了!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记载着华夏民族的历史。汉字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幻,但它的精髓始终屹立在那最高峰。

汉字分为象形文字、形意文字、字母文字。汉字属于第二阶段形意文字,作为形意文字,汉字的特点是:其单子表意,也就是说看见一个字,也许你不知道这个字该怎么读,但你很可能通过汉字的几种构成方法,猜到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而作为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其主要特点是:文字表音,也就是说一个单词,也许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你可以根据字母组合,拼出这个单词的读音。就构成来说,字母文字比汉字更简单,然而却缺乏汉字的纽带作用。

轻轻的,一阵清风从窗外迎面而来,夹杂着花香,浓浓的……不经意间,书桌旁的字典被微风吹起,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方块字从眼前拂过,……我骄傲!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教案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教学设计

时间:2011-06-07来源:作者:内容字号:小|大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而决不是古人依照这六种法则来创造文字的。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六书”详细的名称,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一书,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应该是),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六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可以简介如下:

1、象形,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人(甲骨文)、月(金文)。

2、指事,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比如:上(甲骨文),“上”字下面的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的一短横是指示性符号,表示位置在水平线以上这样一个概念。本(小篆),“本”字是在象形的“木”字之下加一个指示性的小横,表示树根。

3、会意,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比如:从(甲骨文),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后面,表示跟从。相(甲骨文),左边是一棵树的象形,右边是一只眼睛的象形,二者组合后,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因此“相”的本义是“仔细察看”。

4、形声,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比如:河,左边是“氵(水)”,作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是“可”,作声旁,表示读音。谋,左边是“言”,作形旁,表示与语言有关;右边是“某”,作声旁,表示读音。

5、转注,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训(互相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

许多文字学者认为,只有前面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后面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

中班结构活动教案:椭圆形变变变中班结构游戏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的外形特征,并对生活中含有椭圆形造型的物体感到有趣。

2、能较自主地在椭圆形上添加线条或图形,创造性地建构表现自己喜爱的物体。

3、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椭圆形的物体。

物质:教具——ppt、电脑、投影仪学具——简笔画作品、夹子、各色雪花片、半成品(雪花片建构的单面和双面椭圆形)。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赵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交流、讨论,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特征。

(1)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区别:“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它比较扁。

3、想象、交流,拓展对含有椭圆形的物体的.认识。

(2)小结:我们用画笔在椭圆形的里面和四周添画上直线、弯线,还有图形,椭圆形就有了变化,真有趣!

(3)欣赏ppt,拓展经验。“我这儿还有许多椭圆形变的东西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4、幼儿建构,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建构,积极思考,努力完成作品。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添加、建构表现不同的物体。提醒能力弱的幼儿使用半成品。

5、展示作品,评价。

(1)介绍作品:“你插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变的?”

(2)小结,表扬积极动脑动手的幼儿。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想象建构完成作品,发展创造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